会计财务与管理的基本认识doc 100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2381650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X 页数:76 大小:91.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会计财务与管理的基本认识doc 100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6页
会计财务与管理的基本认识doc 100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6页
会计财务与管理的基本认识doc 100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6页
会计财务与管理的基本认识doc 100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6页
会计财务与管理的基本认识doc 100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会计财务与管理的基本认识doc 100Word下载.docx

《会计财务与管理的基本认识doc 100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会计财务与管理的基本认识doc 100Word下载.docx(7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会计财务与管理的基本认识doc 100Word下载.docx

首先,会计主管要建立适当且完整的会计制度。

所谓会计制度,指的是企业的各种企业活动(如销货、进货、收账、支付费用等)的作业流程、所使用的窗体格式、产出报表的内容,以及每个作业的管制重点。

这个制度的画面规范,通常也称之为会计作业准则,一个好的会计制度,是要用最简单的作业流程,掌握企业内重要活动的过程,避免发生弊端。

其次是会计信息的收集。

会计信息所依赖的是各种窗体,会计人员称这些窗体为凭证,会计凭证包含外来凭证,对外凭证及内部凭证三类,基本上内部凭证才是会计作业的主要凭证,因为它可以自由记载很多内部管理信息,供管理审核之用,而外来凭证及对外凭证,通常只供左证之用。

当会计人员收集到所需凭证之后,当然要审核这些凭证的正确性与合法性。

会计人员通常至少要核对各种单据间的一致性,以及核准人的适当性,再针对不同的作业事项规定,作特殊审核。

一旦发现异常,即应向相关人员查询或向主管报告,借着这一个流程,一个企业的内部控制便可以落实。

在确认了会计凭证的正确性及合法性之后,会计人员便应将这些凭证转换成会计特有的记录方式,这个记录在台湾通常称为会计传票,它同时记载了一笔交易所涉及的增减两方面,如进货交易,一方面存货多了,另一方面应付账款也增加了。

这种平衡记录方式,会计人员称之为借贷分录,是一种较精确的信息记录方式。

为方便会计传票查阅,会计人员在记录完会计传票之后,还会将这个记录依时间顺序,记录在账簿上,这个账簿习惯上称之为日记账,古老的说法是流水账,会计学上的正式名称为分录簿。

为了统计上的需要,照时间顺序记录的日记账,还须依会计科目重新整理,这种重新抄绿的过程,会计人员称之为过账,其结果就是分类账。

有了分类账,不仅查阅方便多了,而且也可以将每个科目的异动状况及最后结果显示得很清楚。

在每一个月初,会计人员必须将上个月的会计资料作一次总整理,编制一份财务报表供财务人员分析经营状况,这种整理工作,会计上称之为结账。

在结账前,会计人员必须先确定日常会计作业没有发生计算或抄写上的错误,方法是把所有会计科目的总数分别依借贷性质予以合计,如借贷双方合计金额完全相同,大致就可以确定数字的处理过程中没有错误,这种作业称之为试算,在早年计算机不普遍的时代,试算不平简直是会计人员的梦魇。

试算平衡之后,会计人员还必须将一些没有凭证的会计事项,主动记到账里,如折旧、提拨年终奖金准备等,这些事项称之为调整分录。

事实上,调整分录的弹性是很大的,常是企业经营者调整损益的空间。

在全部的会计信息处理完了以后,会计人员就可以编制财务报表了。

财务报表的主表包括损益表及资产负债表,前者说明企业赚了多少钱,后者说明企业拥有多少资产与负债。

为了查核财务报表实质的正确性,会计人员还会编制各种明细表,来说明主表的内容。

至于一份财务报表中应附上多少明细表,常常要由财务人员来决定。

以上的工作,原则上都是会计人员的责任,简单的说,就是编制一份可供查核的财务报表。

而这些财务报表中,有多少经营管理上的缺失,如何采取适当的行动,则是财务人员的责任了。

‧财务工作是会计信息之分析与应用

财务人员接到财务报表之后,首先会与预算核对,看看企业的经营状况与预算有何差距,再查阅明细表找出发生这些差距的主要原因,向有关管理人员提出报告。

财务人员为了完成责任,也有一系列的作业程序,这个程序,便是财务作业的内容。

我们知道,任何数字如果没有比较的对象,通常是没有意思的,财务报表的比较对象,一般都是预算,所以编制预算便是财务人员的重大责任。

企业的预算有很多种,各有其管理功能:

损益预算:

格式上和损益表是完全一样的,通常在每个年度编制次年十二个月的预算,编制的原则是本年度的实际数字,加上营业政策所发生的影响数,所以是一个预期可以达成的营业目标。

财务预算:

这是资产负债的预算,通常是与营业收入的比率来表现,用以评估各种资产负债是否在合适的状况下。

投资预算:

增加固定资产的时候,都应该先编制投资预算,以便筹措资金来源,并防止资金滥用。

资金预算:

是现金(银行存款)的预算,通常只编制三个月,主要的目的在于催收账款及作资金调度。

在预算完成之后,财务人员就要开始作预算控制,预算控制的方法,通常就是日常管理报表与预算的配合,财务人员每周评估一次预算达成的状况,并提出必要的建议,以期预算之达成,由于日常管理的信息只能作重点性的管理,信息的处理过程也不够严谨,所以财务人员还应每月根据财务报表,作一次全面的检讨,这种检讨也应配合预算来进行,把重大差异列举出来,交由相关部门提出改善对策,如果确认差异的原因是预算编列不实,则也应修改预算。

在这些检讨之后,财务人员也需要作一些因应的措施,使企业可以在合理的财务条件下运作,例如在资金不足时,设法以较低的成本取得资金;

资金太多时.作一些财务操作.让多余资金得到较多收益:

应收账款太多时.对逾期账款采取催收作业等。

当然,出纳性的管理也是财务人员的基本责任,使企业及早避免发生资金缺口。

由以上的说明当可知道,财务人员的日常作业,是预算的编制及日常的管理、财务报表分析及改善,财务操作及资金调度等工作。

这些工作与管理作业程序(计划->控制->对策->行动)在本质上是一样的,只是财务人员的作业是全面性的、金额化的、制度性的作业方式,是一种较有效率的管理制度,而企业如以财务作业作为管理的主轴,即是所谓的「财务导向的管理」。

【认识篇】二、认识会计科目,看懂财务报表

会计科目只是管理信息的统计分类,管理人员可以依照管理上的需要增设会计科目。

有一个会计人员流传的笑话:

某公司财务情况不是很好,到了年底,该发年经奖金时,会计提出一个金额,让老板去筹钱。

老板指着资产负债表说:

「我们账上不是有很多年终奖金准备吗,为什么不拿出来发年终奖金呢?

」令会计哭笑不得。

其实「年终奖金准备」,是一个负债的会计科目.表示企业约欠员工多少年终奖金的金额,要发年终奖金,必须要看「银行存款」中有多少钱才行。

这位老板不懂会计科目,才会闹这个笑话。

‧会计科目是管理信息的统计分类

会计科目对一般不懂会计的管理人员,常会有莫测高深的感觉,因此不仅不愿去看财务报表,更不敢对会计科目的订定有何意见。

其实会计科目只不过是一个企业经营资科的统计分类而已,所以如果懂得会计科目的性质及结构系统,每一个管理人员不但能看得懂财务报表,而且还能设计会计科目,使会计资科成为很好的管理信息。

会计科目是会计人员作记录的基础,在结构上共分五大类:

(1)资产

(2)负债(3)资本(4)收益(5)费用(成本)。

兹分别说明如下:

一、资产:

指企业所拥有的一切有价资源,其中又可分为流动资产、固定资产、其它资产等三小类。

流动资产指现金及企业希望变成现金的资产。

例如银行存款、应收账款、存货等。

固定资产是指企业不希望出售,而是长期使用的资产,如土地、房屋、机器等。

其它资产是指无形资产、未分摊费用、保证金等。

二、负债:

是指企业的债务,其中又可分流动负债、长期负债及其它负债。

流动负债是指一年以下的负债,长期负债是指一年以上的负债,而其它负债是指非财务性目的所发生的负债,如存入保证金、代收款及各项损失准备等。

三、资本:

又名股东权益,是企业中属于股东的部分,所以等于资产与负债之差。

资本可分股本及盈余两类,股本是股东所投资的部分,盈余是企业所赚得的部分。

四、收益:

是指企业的出售产品或提供服务所发生的收入,可分营业收入及营业外收入两小类,营业收入是企业预定营业范围内的收入,而营业外收入是指预定营业范围外的收入,如非金融业的利息收入等。

五、费用:

是指因收益而发生的支出,其中又分四小类:

即直接成本、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营业外费用。

所谓直接成本是该项支出可直接归属于某项营业收入者,如销货成本、材料成本等。

而销售费用是指为达成营业的目的而发生的支出,但无法直接归属于某项营业收入者,如广告费、营业人员薪资等。

管理费用是指维持企业运作所必须支付的费用,如管理人员薪资、租金支出等。

营业外费用是指财务费用及投资损失等非属达成营业收入而必要的支出。

以上所谓的收入及支出,并非仅限于现金及银行存款的收支,在会计上是泛指债权及债务的发生都属之,即所谓「权责发生基础」。

‧会计科目间的恒等关系

上述五大类的会计科目,最后都会出现在财务报表上。

资产、负债、资本三类构成资产负债表,表达企业经营的结果,故称为实账户。

收益与费用构成损益表,表达企业理管的状况,最后变成企业损益,故又称之为虚账户。

其关系如下:

收益-费用=损益

资产=负债+股本+损益

故管理人员可以经由会计科目的订定,掌握所需的信息,并可由上面的公式查证损益的真实性。

会计科目是指在财务报表上会出现的统计分类,一般都有习惯上的设定(但管理人员也可以依管理上的需要增加一些自己设定的科目),多数的会计科目,管理人员皆可望文知意,但有小部分的会计科目,需要特别解释:

一、备抵呆账:

这个科目是为了防止应收账款及应收票据中,可能有部份呆账,但在目前却无法确认,故先估计一个呆账数字,列在损益表中视为损失,并将备抵呆账科目列在资产负债表的应收账款下面,为应收账款(票据)的抵消科目,将来真正发生呆账时,将应收账款与备抵呆账同时减少,对资本(损益)不发生影响。

所以备抵呆账越多,表示企业的资本越实在。

二、累计折旧:

这个科目是为了表达固定资产因使用而折价的部分,折旧的金额通常按该资产之使用年限而分别订定,但由于只是一个估计的金额,所以只在资产负债表中的资产下面表达应抵扣的金额,再将来资产报废时,将资产与累计折旧同时减少,也不会影响股东的权益。

三、递延性费用:

某些费用如果金额大,而且其支出的效用也超过一个会计期间时,这些费用就以递延xx费用(如递延广告费)科目作为资产入账,以后按期摊销,这类资产的金额越大,企业大来的负担也会越大。

四、各种准备:

所谓准备是指企业之未来之支出,故是一种不确定的负债,例如退休金准备,土地增值税准备等,提拨这些准备的目的是告知管理人员,企业未来还有多少费用可能要支出,事实上这些钱并未准备好,所以稳健的企业常将准备金额真的存入银行专户,将来支付之时银行专户与准备科目同时扣除。

五、各种公债:

是企业盈余保留在企业内的金额,将来可以转为股本,故越多时财务体质越好。

‧企业管理人员可以要求一些特别的科目

如无特别的要求,会计人员通常会将会计科目订得相当简单,以利会计人员作业,但为了配合管理上的需要,管理人员应该懂得要求会计人员设定一些特别的科目:

例如为了掌握企业经营的重点,管理人员可以针对金额大的事项及弹性大的事项订定较详细的会计科目,也可以针对异常状况订定一些会计科目,更可以配合预算的管理而订定相对应的会计科目。

下面是一些实例:

一、将金额大的事项.用会计科目作更详细的分类:

销货→A类产品销货.B类产品销货‥

→甲地区销货.乙地区品销货‥

材科→A类材科.B类材科.呆科‥

应收账款→外销应收账款,内销应收账款、催收账款。

二、将特殊成本与正常成本分开,以便异常管理。

材料成本→标准材料成本,废品,盘损

直接人工→人工成本,无效人工

制造费用→制造费用,项目费用

三、费用与企业组织配合,以便预算管理:

四、会计科目按使用目的之不同而分开:

保险费→劳保费,火险,水险费

交际费→营业交际费,管理交际费。

间接人工→修缮费,交通费,保险费,交通车费用

以上这些会计科目的设立,其主要目的是让财务报表充分表达管理者所需信息,以利管理人员发现问题,采取行动,发挥重点管理的效果。

‧用子科目产出明细表

为了更进一步掌握明细信息,会计系统中还有子科目的设计,子科目通常会附属在资产、负债、资本三类会计科目之后,是更详细的分类。

子科目与会计科目最大的不同是,子科目不会出现在财务报表上,只会以附表的方式附在财务报表后面"

供查核或管理之用。

总之,会计科目只是管理信息的统计分类,管理人员可以不必考虑会计的专业知识,只依照管理上的需要增设会计科目及子科目,可使会计信息有更大的管理功能。

【认识篇】三、从损益表看出企业的经营能力

深入损益表,常可以发现企业经营上的优点与缺失,让企业能不断改进。

因此,损益表的设计不但要符合会计理论,更要满足经营管理的需要,让经营者看透利润玄机。

损益表是多数企业经营管理者最重视的财务报表,因为这张表宣告了这家企业的盈亏金额,间接地也揭露了这家企业经营者的经营能力,故莫不受到重视,但损益表的功能绝不只是损益计算而已入损益表,常可以发现企业经营上的优点与缺失,让企业藉此报表不断改进,因此,阅读损益表不仅要知道企业赚了多少钱,更要了解赚这些是否合理。

‧损益表的一般常识

首先,为方便非财务背景的读者容易了解,先针对损益表的一般常识作一些说明:

损益表是表达某一期间、某一营利事业获利状况的计算书,期间可以为一个月或一季,或一年等损益表的内容,通常应该尊重企业经营分析上的需要,损益表使用的会计科目,是很有弹性的,但不论使用多少会计科目,一般都应归属到下列四大类之下:

第一类是营业收入,指提供商品或服务而换取的收入,这个收入原则上应符合营利事业登记的项目,故出售固定资产并不能视为营业收入。

另外销货退回与折让,通常归属在营业收入大类中,作为营业收入的减项,以了解营业活动的异常状况。

第二类是营业成本,指因为得到营业收入,所提供「对应」商品或服务的价值,所谓「对应」是指如没有这个营业收入,便不会产生的成本,有很多买卖业常忽略了商品以外的其它对应支出。

(如运费支出),以致常有毛利率失真的现象。

第三类是营业费用,泛指为维持企业活动所必须支出的费用,这个费用通常与某一特定的营业收入无关,因此是共同费用性质。

在损益表中常分成推销费用,管理费用,以及研究发展费用三类显示。

第四类是营业外收支,指与营业宗旨无关的收入或支出,其中较为争议是利息支出的部份,有很多企业经营者认为应作为营业费用。

我认为会计人员应尊重企业主管的认知,当编制对外的财务报表时再予以调整回来。

损益表每年结账一次,所谓结账,是指所有损益表上的科目在结账后都归零了,其差额转入资产负债表的股东权益项下,「本期损益」科目中,一般每月结账只能说是假结账。

为了让损益表能够充分表达经营的成效,对内的损益表除可使用很多明细会计科目以外,也常用附表的方式,作为损益表的附件,如销货收入统计表,成本统计表,费用统计表等。

这些附表可依管理者的需要请会计人员编制。

每一企业并不限定只编制一张损益表,为了让各个主要部门有绩效观念,常将这些部门都视为一个利润中心,各编制一张损益表。

唯此时应注意利润中心损益表合并时,内部交易要抵销,不可虚增收益或费用。

损益表之设计,原则上是供企业内部管理之用,不必太在意各种法令的规定,只有在需要提出各种对外报表时,请会计师作账外调整即可。

‧与预算比较阅读

接着,当一张损益表完成之后,我们该如何去阅读呢?

我建议应与预算比较来看,因为没有比较,单一的数据其实是没有意义的。

如果没有预算的企业,至少可以用去年同期或去年平均的损益表,作为比较的对象,才能看出问题,损益表的分析,通常分成四大部份:

一、营业收入之比较:

可了解企业是成长或衰退的,如果发现有衰退现象,可经由会计账户数据,分析出产品别、客户别、业务员别之原因,加以改进。

二、营业毛利之比较:

可了解企业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力,当一个企业毛利不断下降,通常代表产品的创新能力不足,或生产成本太高了。

三、营业费用之比较:

可以了解营业活动的有效性,若营业费用比预算高时,企业经营者应该针对主要营业费用,查明其额外支出的原因。

另外,因为营业费用经常也会随着营业额成长而增加,故一般也容许营业费用在营业额成长时,适度上升,这个上升的幅度当然与各个行业性质有关,如果勉强抓一个标准,我建议以不超过营业额成长率的一半为宜。

四、营业外收支之变化:

常可显示企业的财务管理技巧,一般营业外收支较主要的内容为利息收支、汇兑损益,以及短期投资损益,这些项目之收支常不在预算范围内,但却对企业盈亏有重大影响,故应针对金额较大的项目作重点分析。

以上这四部份,是一般营利事业常用之分析项目,如果是制造业.还应该再加上成本异常之分析,其中包括材料价格分析,用量分析、工资率分析、效率分析、无效工时分析、制造费用分析、以及产能分析。

这些分析通常也是与预算来比较而找出异常的。

‧细分科目方便分析

为了方便损益表的分析,企业管理者也可以要求会计人员,将原有的会计科目分得更细。

例如「销货收入」这一个会计科目,可以按客户类型,分成「销货收入─外销」、「销货收入─中盘」「销货收入─用户」、「销货收入─其它」这样,就不必到会计账户里面去找问题了。

在费用方面,为了配合组织的预算,会计人员也可以将一般的费用科目(如薪资.文具费用等),转变成组织部门费用科目(如财务部费用、工程部费用)。

原来一般性的费用科目则变成会计子科目,用附表的方式,出现在财务报表中。

总之,损益表不只是计算损益用的,更是为了减少损失提高利润用的,故损益表的设计不但要符合会计理论,更是满足经营管理的需要,让企业的经营者可以经由损益表,看透利润玄机,为达此一目的,企业经营管理者就应该对损益表有多一点的了解,不宜只看盈亏金额。

【认识篇】四、从资产负债表看透企业体质

近代有不少企管专家鼓吹财务杠杆原理。

即是尽量增加负债来扩大经营规模,以期股东得以较少的资本来获得较高的投资报酬率。

这种原理基本上是以乐观的市场预估为基础,如果市场不如预期乐观,很可能为企业带来重大灾难。

某企业跳票了,它的负责人出面宣称该公司资产大于负债债权人不必惊慌,如果负责人所言属实,债权人真的可以安心吗?

财务专家都会建议仔细阅读它的资产负债表,因为这里面有很多玄机是企业债权人必须了解的。

资产负债表及损益表是一个企业的两种基本财务报告,一般企业负责人通常较为重视损益表,而忽略了资产负债表的重要性,以为企业只要是在赚钱的情形下,他就可以高枕无忧了。

殊不知赚钱的企业也可能发生财务危机,只要企业的资产变现性不足时,任何企业都可能发生所谓「黑字倒闭」的情形,所以多数的财务项目都很重视企业的资产负债表,并视之为企业体质报告书。

但很可惜的是我国多数中小企业负责人常不知如何去阅读资产负债表,这种情形在景气衰退的情形下尤其危险。

‧留意报表中隐藏的玄机

基本上,资产负债表所表现的是一个企业在某一「时点」的资产负债状况,这张报表把企业的资产负债按其性质分别归纳成很多会计科目。

其差额则为股东所拥有的价值,亦称之为「股东权益。

一个企业当然是股东权益越大越好,但是不可忽略了会计报表中所隐藏的玄机。

在资产负债表中的资产会计科目,管理上通常区别为速动资产、存货资产、固定资产及递延资产这四类。

其中速动资产是指现金或很容易变成现金的资产,如银行存款、应收票据、应收账款等。

这些资产的实际价值与账面价值理论上非常接近,公司如拥有较多的速动资产就较具有安全性,但也会使企业的获利能力降低。

相对的存货资产是制成品,材料或购入商品,这些资产在企业正常经营时,是获取利润的主要来源,但在景气衰退时,变现能力即较差。

如果勉强出售,常会导致企业立即和长远的损失。

至于固定资产通常是在企业存续的情形下不会出售的,如土地、厂房、机器等,这些资产通常只提供其功能,协助企业正常经营获取利润而已,至于递延资产,大部份是一个企业的无形资产,如开办费、开发费用等,这些资产是以往的费用,但其效用却可及于未来的价值,若企业一旦停止营运,这些资产通常会化为乌有。

在负债方面,各个会计科目的金额大致与实际应偿还之数是一致的。

但由于偿还期限的不同,又可分为流动负债与长期负债。

流动负债通常指短期内须偿还的负债,如应付票据、应付账款、短期借款等。

而长期负债则指一年以上的负债,或暂时不须还本只须付利息的负债,如长期借款,公司债等。

至于股东权益,则包括股本与各种公债、累积盈余等。

这些科目因为股东所有,除非是公开上市公司,否则不会造成经营上的困扰。

‧兼顾安全性及获利性

由以上所述,我们当可了解,一个企业的资产价值,常与账面所显示的价值有很大的差距,景气良好时,它的真实价值会高于账面价值;

但在景气低迷之际,其实际价值又会远低于账面价值。

而一个企业的负债价值则常是账实一致的,故任何企业的股东权益金额常仅具有参考价值,尤是在发生财务危机的企业,即使资产远大于负债,最后所有股东都可能血本无归。

故任何一个企业的经营者,在平时即必须兼顾企业的安全性及获利性,其具体的方法,即是重视资产负债表上相关会计科目的平衡性,下面是一些常用的会计科目平衡原则:

一、速动资产与流动负债间的平衡:

即一个企业中的速动资产应可抵偿其流动负债。

一般财务专家认为速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比率应该是一比一,也就是说即使企业在暂停营业的情况下,企业仍可处理其变现能力极强的速动资产来偿还流动负债,不致立即发生财产危机,使企业有时间来合理处理其它资产,保障股东应有的权益。

由于企业突然暂停营业的机会很小,在实务上这种标准似有高度安全性的倾向,故多数专家都同意每个企业应视其资金调度能力与业务的特性而酌予降低,但一般而言,企业的速动资产至少应不低流动负债的一半。

二、企业成品、材料等存货资产与流动负债间的平衡:

由于流动负债通常是企业周转金的来源,而周转金的目的即是购买原料,加工成为商品以供销售之用,故流动负债以接近原料与制品成的价值为适当,如原料与制成品的价值高于流动资产,则显示这个企业的商品不能顺利出售,或企业不能充份利用他人资金增加本身的获利能力。

若材料或制成品的价值低于流动负债,则这些流动负债很可能被挪用作长期资金,或者是这些流动的负债已被锁定在无获利性的速动资产中,使企业的获利能力降低。

‧常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