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城垸农场东荆南村特色蔬菜基地建设项目实施方案大学论文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2376858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X 页数:40 大小:94.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东城垸农场东荆南村特色蔬菜基地建设项目实施方案大学论文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东城垸农场东荆南村特色蔬菜基地建设项目实施方案大学论文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东城垸农场东荆南村特色蔬菜基地建设项目实施方案大学论文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东城垸农场东荆南村特色蔬菜基地建设项目实施方案大学论文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东城垸农场东荆南村特色蔬菜基地建设项目实施方案大学论文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东城垸农场东荆南村特色蔬菜基地建设项目实施方案大学论文Word格式.docx

《东城垸农场东荆南村特色蔬菜基地建设项目实施方案大学论文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东城垸农场东荆南村特色蔬菜基地建设项目实施方案大学论文Word格式.docx(4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东城垸农场东荆南村特色蔬菜基地建设项目实施方案大学论文Word格式.docx

武汉登宝隆农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1.3项目责任人

陈登宝

1.4项目建设地点

武汉市汉南区东城垸农场东荆大队东荆南村,东至滩头河,西至东沟公路,南至南排二渠,北连东荆南村。

1.5项目建设背景和目标

1.5.1项目建设背景

武汉市2012年农业工作重点要求,要抢抓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建设和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等重大机遇,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城乡一体化发展为目标,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稳中求进、转型发展,夯实农业发展基础,推进农业产业化、组织化和资源资本化,深化农业改革开放,推动现代都市农业又好又快的发展。

本项目正是在上述背景下成立的。

旨在按此要求改善项目区基础设施建设,发展项目区农业,增加项目区农民收入,实现项目区农业又好又快的发展。

1.5.2项目预期目标

通过该项目的实施,使项目区农民增收、农业增效。

1.6项目建设内容

该项目主要建设内容为:

1、新建硬化渠道450米;

2、沟渠开挖75294.20立方米;

3、新建面宽4.0米碎石路1900米;

4、改建泵房3座;

5、新建涵管200处;

6、新建下田埠100处;

7、架设低压线路2000米;

6、更换22kw泵站设备2套,15kw泵站设备1套;

9、购置泵房防盗门3扇。

1.7项目总投资及资金筹措

该项目总投资概算为170.84万元。

其中:

建筑工程施工费141.75万元,占总投资82.98%;

设备购置费10.09万元,占总投资5.91%;

工程建设其他费18.98万元,占总投资11.11%。

项目建设总投资的170.84万元中,申请财政补贴资金100万元,占总投资58.53%;

公司自筹70.84万元,占总投资41.47%。

具体见表1-1资金来源分配表:

项目名称

项目建设单位 

项目建设地点 

武汉市汉南区东城垸农场东荆大队东荆南村

项目建设期限 

一年

项目建设规模 

1000亩

项目投资概算总表

序号

项目建设内容

单位

数量

单价

投资总额

资金筹措

(万元)

 

占总投资百分比

(元)

财政资金

自筹资金

合计

170.84

100.00

70.84

工程施工费

141.76

89.90

51.86

82.98%

(一)

农田水利工程

94.18

42.32

1

硬化渠道

m

450

352.45

15.86

0

2

沟渠开挖

m3

75294

4.39

33.05

3

维修泵站(22kw)

2605.80

0.52

4

维修泵站(15kw)

10268.66

1.03

5

涵管(D400)

200

1078.46

21.57

6

下田埠

100

2215.03

22.15

3.34

18.81

(二)

道路工程

27.98

面宽3.5m碎石路

1900

147.29

(三)

其他工程

19.60

低压线路(含电线杆)

2000

98

设备购置费

10.09

5.91%

水泵、电机(22kw)

台套

32550

6.51

起动器(22kw)

2150

0.43

水泵、电机(15kw)

20270

2.03

起动器(15kw)

1580

0.16

开关柜

1100

0.33

防盗门

2128

0.64

工程建设其他费用

18.98

0.00

11.11%

建设单位管理费

财建[2002]394号

3.04

勘测设计费

工程勘察设计收费标准

4.56

工程咨询费

发改价格[2007]670号

1.52

工程监理费

竣工验收费

6.83

1.8项目建设期限

项目建设期为一年(2012年12月~2013年11月)

1.9项目预期效益

1.9.1社会效益

1、为全面实现东城垸农场农业“十二五”总体目标打下坚定基础。

全面奔小康,农业是基础,提高农产品的竞争力,使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

2、引进科技含量较高的产品,加快农业科技进步,推进新的农业科技革命。

3、通过结构调整,农民尝到了甜头,干劲足,积极性高。

4、项目区建成后,农民收入增加,对农村经济的发展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1.9.2生态效益

通过农业措施,水利措施和科技措施,大力发展无公害农产品,有效地改善了项目区的生态环境。

1、降低旱涝灾威胁

通过对沟渠体系的系统布置与疏导,项目区内的防洪排涝能力与抗旱能力将会得到实质性增强,自然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威胁将逐渐减弱,利于保障农业生产的稳定发展。

2、有效涵养水源,减少水土流失

项目区的建设,有利于涵养水源,减少水土流失,调节农田小气候,也有利于周边地区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改善。

3、有利于控制水土污染

项目建成后,在项目区内大力推广有机肥料、生物肥料和生物农药的使用,尽可能地减少化肥和剧毒农药的使用,从而控制水土污染,保护农田生态环境。

4、有利于改善农业生态环境

通过项目建设,提高了农业机械化程度,提高了耕地质量,提高了抗灾害能力,建设与生态开发有机结合,使农业生态环境得到改善,为经济的稳步增长创造条件。

1.9.3经济效益

项目实施前项目区主要农作物是玉米、棉花、小麦、油菜,采取两季轮作模式,种植面积由种植户根据市场自行调节,年亩均产值为2197.50元,总产值219.75万元。

项目建成后,项目区内水利交通设施得到改善,既降低了种植成本,又使原种植品种产量有所提高,还可以套种其他蔬菜和更换更有价值的种植品种,预计亩均产值可达2780.80元,总产值278.08万元。

第二章项目建设条件、必要性和可行性

2.1项目建设条件

2.1.1项目区自然条件

(1)地理位置

汉南区位于武汉市西南部,东经113°

45′0〞~114°

06′15〞,北纬30°

11′03〞~30°

11′20〞,东南面临长江,与江夏区、嘉鱼县隔江相望,西南与仙桃、洪湖市接壤,北倚通顺河和大军山与蔡甸区毗邻。

项目位于武汉市汉南区东城垸农场东荆大队东荆南村,东至滩头河,西至东沟公路,南至南排二渠,北连东荆南村,规划面积1000亩。

(2)地形、地貌情况

项目区为江河冲积平原,处于江汉平原的边缘。

地势呈东高西低、南高北低,沿河高、腹部低的特点,项目区内海拔高程在21.4m~26.9m之间。

地势起伏不大,适宜于大规模,成板块的整体开发。

(3)气候条件

汉南区属北亚热带东亚季风湿润气候,具有四季分明、热量充足、光照适宜、雨量充沛、雨热同季、旱涝交替、无霜期长等特点。

年平均气温16.8℃,极端最高气温39.8℃(1966年8月11日),极端最低气温为-17.4℃(1977年1月30日)。

年辐射量为107.16千卡每平方米,平均全年日照总时数1970小时,日照率为45%,年平均无霜期254天,最长无霜期日为294天,最短为194天,年平均降水量为1276.2毫米,年平均降水日数123天。

这种光热水配合协调的气候条件,有利于农业生产,尤其是对棉花和玉米的生产极为有利。

(4)土壤条件

项目区成土母质为江湖沉积物,土壤以砂壤土为主。

土壤质地适中,土层深厚,土壤肥沃。

项目区耕地全部为旱地,土壤养分含量丰富,有机质、全氮、碱解氮的含量均中等左右,速效磷含量较低,速效钾含量较高,PH值普遍偏高,微碱性及中性土壤面积较大,土壤宜耕性广,具备农、林、果、蔬、渔全面发展的优越条件。

(5)水源、水质条件

项目区区降水丰富,地势较低,地表和地下水资源丰富。

汉南区有长江、通顺河两条过境河流,境内还有滩头河、蚂蚁河、协子河、内荆河等自然河流。

项目区内主要由长江、通顺河引水灌溉。

只要在项目区内设提水泵站,其用水极为便利,生产生活用水有保障。

2.1.2项目区现有基础条件

(1)交通运输条件

项目区交通十分便捷。

(2)电力供应条件

项目区电力供应充足。

(3)环境保护条件

项目区周围没有对环境产生污染的企业,项目产品不会受到环境污染。

2.1.3项目建设单位概况

项目区所在的东荆大队是农场场部所在地,现有常驻人口1719人,劳动力676人。

2.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项目区经过多年的建设发展,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但是,按该区域的自然环境和资源分析,制约农业经济发展的因素还没有得到根本消除,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落后,抗灾能力不强,农业资源未能得到充分利用,经济优势和活力有待进一步挖掘。

1、农田水利配套建设标准较低,排涝抗旱能力较弱。

项目区各项排灌设施建设标准不高,运行时间长,机电设备老化现象严重,沟渠淤塞,排水不畅,抵御灾害的能力不强,不能适应农业发展的要求。

2、农业机械化优势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项目区内尽管与省道纱荆公路紧密相连,但由于受田间道路间距过大,农业机械进出不便,机械化优势难以得到充分发挥,加重了农民的辛劳程度和农产品运输成本。

3、项目区低效农作物种植面积大,资源优势未能得到充分发挥。

项目区尽管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但由于受农业基础设施不配套的制约,只能以常规作物种植为主,效益低,直接影响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由此可见,在项目区进一步利用自然资源,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土地利用率和经济效益,进行项目建设非常必要。

2.3项目建设的可行性

项目区丰富的自然资源、生态资源,客观的反映了项目区的综合优势,这些优势说明项目的实施具有极大的可行性。

1、农业资源丰富,综合优势明显。

项目区田地相连,集中连片,是进行规模建设的理想区域。

在水土资源方面,项目区土壤肥沃,耕种性能好,适种性强。

该地区水资源来自大气降水、通顺河水,水源没有工业污染和生活污染,良好的水资源为农业灌溉提供了有力保障。

由此易见,项目区良好的自然气候条件和潜在丰富的水土资源构成了多宜性农业生产环境,加之本地土层深厚,保水保肥性能好,为种植特色蔬菜提供了独特的发展条件。

2、发展特色蔬菜种植具有基础。

项目区排涝、灌溉体系的框架设施已初步形成。

同时,交通运输、农电供应网络、邮电、电信、金融等体系建设也日趋完善,“东荆阳光”特菜品牌效应日益显现。

3、地理位置优势明显,农产品市场广阔。

项目区与武汉相距50公里,从项目区到武汉中心城区只需40分钟,区内省级公路与318国道和京珠、沪蓉高速、汉洪高速相连,交通极为便捷。

2.4实施方案编制依据

(1)《全国种植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2011-2015年)》;

(2)武汉市《2012年全市农业工作要点的通知》武农组〔2012〕1号;

(3)《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建设标准》;

(4)《国家无公害农产品管理办法》;

(5)《武汉市农产品正规化基地建设标准》。

2.5实施方案编制中所采用的建筑工程的建设标准及规范

(1)施工图及有关技术资料;

(2)《水利建筑工程概算定额》(水总[2002]116号);

(3)《水利工程施工机械台时费定额》(水总[2002]116号);

(4)《水利水电设备安装工程概算定额(水总[2002]116号);

(5)《水利水电工程设计概(估)算编制规定》(鄂水利发[20053号];

参考定额有:

(1)《湖北省建筑工程消耗量定额及统一基价表》(2003年);

(2)《湖北省市政工程消耗量定额及统一基价表》(2003年)。

2.6实施方案编制范围

(1)项目区内水利排灌工程、交通运输工程;

(2)购置的水泵机电设备。

第三章项目建设总平面布置

3.1项目建设平面布置原则

(1)坚持统一规划,统筹安排,因地制宜,分期实施的原则;

(2)坚持集中投入、连片开发、形成规模,取得良好经济效益的原则;

满足施工要求,场内道路畅通,运输方便,各种材料能按计划分期分批进场,充分利用场地;

(3)现场布置紧凑,减少施工用地;

(4)在保证施工顺利进行的条件下,尽可能减少临时设施搭设,尽可能利用施工现场附近的原有建筑物作为施工临时设施;

(5)临时设施的布置,应便于工人生产和生活,办公用房靠近施工现场,福利设施应在生活区范围之内;

(6)因地制宜、土地利用合理;

(7)平面图布置应符合安全、消防、环境保护的要求。

(8)配套建设与综合治理相结合,与农业结构优化相结合,基本建设与示范相结合的原则。

(9)严格遵守国务院坚决制止占用基本农田进行植树等行为的“五个不准”的原则。

3.2项目平面布置分析

本项目按照根据农业综合开发和武汉市农产品正规化基地建设的有关标准的要求进行规划布局,使项目区农业基本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发展得到明显改善,抵御自然灾害能力明显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得到较大提高;

建设旱涝保收、节水高效的高标准的现代农业。

项目区按灌区、流域进行统筹规划,集中连片进行规模开发,项目建设要突出解决制约当地农业生产的关键障碍因素,在此基础上,因地制宜采取水利、农业和科技等综合配套措施,进行水、田、路、农业设施等项目的综合治理。

3.3项目总平面布置方案

依据公司提供的项目区现状图,通过实地踏勘,按照农田水利工程相关设计范规程、标准的要求,对项目区基础设施进行规划布置。

规划面宽4.0米的泥结碎石路与公路相连;

规划改建泵站和新建梯形硬化渠解决项目区的灌水问题。

详见项目区规划布置图。

第四章工艺技术方案

4.1工艺技术方案

4.1.1品种分配

本项目建成后,形成1000亩特色蔬菜基地。

4.1.2工艺技术方案

甜玉米

甜玉米又称“蔬菜玉米”、“水果玉米”,具有甜脆、香嫩等特点,是以新鲜果穗为产品的特种玉米类型,营养丰富、风味独特、生长期短、栽培技术简单、经济价值高。

1、产地环境。

以生态环境良好,土壤肥,重金属、农药残留不超标,并符合NY/T391规定标准的地块为露地玉米生产基地。

灌溉水源为无污染的流动水,且排灌方便。

2、根据实际情况,选用适应性强、抗病、优质、高产、商品性好的优良品种。

种子纯度≥90%,净度≥97%,发芽率≥96%,水份≤8%。

3、整地作畦。

每亩施石灰50-100公斤,有机肥100公斤,硫酸钾复合肥20公斤,深翻作畦,高畦深沟,畦带沟宽130厘米。

4、播种。

采用穴播方式,每畦播两行,一般株行距30×

30厘米,每亩用种量为1公斤左右。

甜玉米的种植不能早于无霜期10天,采用营养钵育苗,可提早播种10-20天。

播种后用厚1.5毫米、宽1.2米的透明塑料薄膜覆盖。

出苗后30天左右破开薄膜。

采用黑色塑料薄膜,可有效地促进玉米早熟和抑制杂草生长。

甜玉米种植很少采用育苗移栽的办法,但这种方法在一定条件下可提高植株抗倒性,促进早熟和提高产量,一般采用在带3.8厘米播种孔的托盘上育苗,出苗3周后进行移栽。

5、间苗、定苗。

3-4叶期补苗、间苗、定苗。

每亩苗数3500株左右。

6、中耕除草与培土。

中耕结合除草施肥。

2-3叶期浅中耕,全面锄松畦面;

拔节期深中耕,着重锄松根际周围,薄培土;

喇叭口期浅中耕,大培土。

7、浇水。

科学用水,以水调肥,涝排旱灌。

播种至出苗要保持土壤湿润;

3叶期至拔叶期要适当用水,为促进茎叶干物质积累打下基础;

喇叭口期至灌浆期保持湿润。

8、施肥原则。

按NY/T394执行。

以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

施用化肥必须与有机肥配合施用,保持有机氮与无机氮之比不超过1:

1。

尽可能让秸秆、菜叶还田、提高土壤肥力。

不使用工业废弃物、城市垃圾和污泥,不使用未经发酵腐熟、未达到无害化指标、重金属超标的人畜粪尿等有机肥料。

9、施肥方法。

结合整地,施足基肥。

根据土壤肥力和生长状况确定追肥时间。

苗肥(3-4叶期):

亩施尿素5公斤;

拔节肥(8叶期前后):

亩施尿素12-15公斤,硫酸钾复合肥5公斤;

喇叭口肥:

亩施硫酸钾复合肥5公斤。

10、主要病虫害及防治。

甜玉米的主要虫害有蚜虫、玉米螟、金龟子等。

甜玉米的主要病害有玉米纹枯病、玉米大、小斑病等。

以农业、物理和生物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

选用抗病虫品种,在防治措施上采用及时清理田间病株、杂草,清除病虫越冬场所;

合理施肥促进玉米生育健壮,提高抗病力;

以及轮作、培育壮苗、精耕细作等措施。

11、适时采收。

上市的青苞是玉米乳熟期的果穗,最佳采收期的指标是籽粒含水量70%,此时甜度高,风味好。

采收过晚皮厚渣多,甜度下降。

采收鲜果穗应及时冷藏。

不宜在常温下放置过夜,否则甜度下降,风味差。

鲜果穗速冻后可在冷库中保存较长时间,可周年供应市场。

一般甜玉米用塑胶袋或木箱包装,根据木箱的体积大小,每只木箱可装48-72穗,塑胶袋或纸箱可装50-60穗

4.2主要设备方案

根据建设标准,结合现有的设备和农业生产实际,要达到园区工程目标的要求,项目区在已有设备的基础上填平补齐。

主要购置水利及配套的机电设备和电力设施。

本项目需要的主要设备有:

购置水泵、及机电设备3台套。

项目主要设备见表4-1。

表4-1项目主要设备一览表

费用名称

备注

(1)

水泵

2

22kw

(2)

电机

(3)

1

15kw

(4)

(5)

(6)

3

第五章工程建设方案

5.1主要建设内容

7、架设低压线路2000米

5.2工程设计

5.2.1设计依据

规划设计依据如下:

①项目区现状图;

②武汉登宝隆农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提供的其他基础性资料、数据等;

③《渠道防渗工程技术规范》(SL18-91);

④《农田水利学》,郭元裕主编,武汉水利电力大学出版社出版;

⑤《泵站设计规范》,GB/T50265-97,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

⑥《水工设计手册》,中国水利电力出版社等。

5.2.2主要工程设计标准

1.灌溉标准

充分考虑项目区内各种水利工程的调蓄作用,结合农作物种植结构及当地水文、气象等条件,综合分析确定,项目区的设计灌溉保证率取90%。

2.建筑物等级

根据《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SL252-2000),按照项目区面积,确定项目区工程等级为Ⅴ等,主要建筑物级别为5级,次要建筑物级别为5级。

3.排涝标准

项目区设计排涝标准为十年一遇,最大一日暴雨量一日排至作物耐淹深度不成灾。

5.2.3工程设计

1、水资源平衡分析

本项目用水量只考虑园区用水。

项目区农业用水主要为1000亩蔬菜基地灌溉用水。

项目区水资源供应充足,原有设施和相关取水设备按原有规格更新后即可满足使用要求,因此本次设计不再进行水资源平衡分析演算。

2、农田水利工程方案

根据项目建设的要求,在现有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农田基础设施条件的基础上,按项目规定的高标准进一步配套完善设施。

即通过泵站提水灌溉、排灌及涵管工程、输电线路工程的建设,提高农田基础设施水平,从而达到提高土、水、肥资源利用率。

提高良种和农业优良技术承载能力,提高农作物抗旱抗灾能力,确保项目区生产能力稳步提高。

农田水利设施主要工程方案如下:

(1)灌溉工程方案

该项目基地灌溉方式分两种,一是泵站提水明渠灌溉,二是通过机井抽水加压进入喷灌管网灌溉。

一、泵站提水灌溉

①水源:

利用项目区原有泵站经更新改造后提水经新建硬化灌渠进入田地。

②项目区灌溉方式:

泵站提水明渠灌溉。

③灌溉设计标准:

灌溉设计保证率90%,灌渠等级为斗渠。

④灌溉渠道设计流量的计算:

式中:

Q——续灌渠道的设计流量,m3/s;

m——作物灌水定额,m3/亩,取220;

t——每天灌水时间,提水灌溉取22小时;

T——允许灌水的延续天数,取7d;

A——灌溉面积,亩;

——灌溉水利用系数,地面灌溉取0.75。

考虑到气候变化及作物种植面积变化等因素,需计算渠道加大流量。

依据《水工设计手册》数据,一般当渠道流量小于1m3/s,加大20%~30%。

表5-1渠道设计流量成果表

名称

控制面积(亩)

设计流量Q(m3/s)

加大流量Q加大(30%)m3/s

备注

斗渠1

1200

0.6349

0.8254

斗渠2

800

0.4234

0.5503

田间工程建设以“U”型断面最优,造价最低,因此本次设计引水渠道断面采用预制砼U型槽,预制板厚度为50mm,详见单体图。

按明渠均匀流公式计算流量:

表5-7过水断面计算表

断面形式

过水断面积

湿周x

水力半径R

矩形

hb

b+2h

梯形

(b+mh)h

U型

表中:

h—设计水深,m;

r—U型槽内半径,m;

b—设计底宽,m;

a—U型槽直段长,m

m—边坡系数;

Q——设计渠道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