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课时训练题24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2375076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3.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课时训练题24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课时训练题24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课时训练题24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课时训练题24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课时训练题24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课时训练题24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课时训练题24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课时训练题24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课时训练题24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①秋日的天空显得格外________。

②李先生________了这次大会,并做了精彩的发言。

③要积极鼓励有条件的乡村集体经济组织对本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给予适当________,但集体出资部分不得向农民摊派。

A.寥廓 出席 扶持B.辽阔 列席 扶植

C.寥廓 出席 扶植D.辽阔 列席 扶持

解析 辽阔:

辽远广阔,宽广空旷,多指地域。

如:

辽阔的土地、幅员辽阔等。

寥廓:

高远空旷,多指天空。

如,寥廓的天空、视野寥廓。

出席:

有发言权和表决权的成员,有时也泛指一般人,参加会议。

列席,指参加会议而无表决权。

扶持:

侧重于帮助、支持;

扶植:

侧重于培植。

答案 A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3分)

A.车商称,现在的消费者很精明,先上网了解车价,再挨家询价杀价,因此,汽车降价是众望所归的事情。

B.“人类基因组计划完成之日,就是人类自己灭亡之时”,这种说法虽然太极端,但绝不是骇人听闻。

C.美术家和掐丝工人的通力合作,使景泰蓝器物不断推陈出新,博得社会多方面人士的爱好。

D.中国航天紧紧瞄准世界最新科技,亦步亦趋紧跟世界航天技术发展新动向,所以“太空漫步”才得以圆满成功。

解析 A项众望所归:

众人的信任、希望归向某人。

多指某人得到大家的信赖,希望他担任某项工作。

用在此处不合语境;

B项此处应用“耸人听闻”;

C项推陈出新:

指对旧的文化进行批判地继承,剔除其糟粕,吸取其精华,创造出新的文化;

D项亦步亦趋:

比喻由于缺乏主张,或为了讨好,事事模仿或追随别人。

含贬义。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A.中国红十字会紧急呼吁社会各界行动起来,发扬中华民族“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传统美德,参与到地震灾害中来,为灾区民众奉献爱心。

B.因为没有明确的法律规定教育投入的责任和合理的分配比例,所以地方政府倾向偏重于将资金投入到生产性的公共项目中。

C.水资源短缺严重制约着我国西部广大地区经济建设和生态建设的发展,能否做好水的开源节流工作是西部大开发成功的关键之一。

D.不仅未来的教育要更加尊重人自身价值的实现,而且未来的医疗事业也会更加重视人自身权益的保障和维护。

解析 A项“参与”缺少宾语中心词,可以在“地震灾害”后加“救助”;

B项“倾向”和“偏重”重复;

C项一面和两面不对应,应删去“能否”。

答案 D

二、(1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先妣事略

[明]归有光

先妣周孺人,弘治元年①二月十一日生。

年十六来归。

逾年,生女淑静。

淑静者,大姊也。

期而生有光。

又期而生女、子②,殇一人,期而不育者一人。

又逾年生有尚,妊十二月。

逾年生淑顺,一岁又生有功。

有功之生也,孺人比乳他子加健③。

然数颦蹙顾诸婢曰:

“吾为多子苦。

”老妪以杯水盛二螺进,曰:

“饮此后,妊不数矣。

”孺人举之尽,喑不能言。

正德八年五月二十三日,孺人卒。

诸儿见家人泣,则随之泣,然犹以为母寝也。

伤哉!

于是家人延画工画,出二子。

命之曰:

“鼻以上画有光,鼻以下画大姊。

”以二子肖母也。

孺人讳桂。

外曾祖讳明;

外祖讳行,太学生;

母何氏。

世居吴家桥,去县城东南三十里,由千墩浦而南直桥,并小港以东,居人环聚,尽周氏也。

外祖与其三兄皆以资雄,敦尚简实,与人姁姁④说村中语,见子弟甥侄无不爱。

孺人之吴家桥,则治木棉。

入城,则缉

⑤,灯火荧荧,每至夜分。

外祖不二日使人问遗。

孺人不忧米盐,乃劳苦若不谋夕,冬月炉火炭屑,使婢子为团,累累暴阶下。

室靡弃物,家无闲人。

儿女大者攀衣,小者乳抱,手中纫缀不辍,户内洒然。

遇童仆有恩,虽至棰楚,皆不忍有后言。

吴家桥岁致鱼蟹饼饵,率人人得食。

家中人闻吴家桥人至,皆喜。

有光七岁与从兄有嘉入学。

每阴风细雨,从兄辄留,有光意恋恋,不得留也。

孺人中夜觉寝,促有光暗诵《孝经》,即熟读,无一字龃龉,乃喜。

孺人死十一年,大姊归王三接,孺人所许聘者也。

十二年,有光补学官弟子。

十六年而有妇,孺人所聘者也。

期而抱女,抚爱之,益念孺人。

中夜与其妇泣,追惟一二,仿佛如昨,余则茫然矣。

世乃有无母之人,天乎!

痛哉!

【注】①弘治元年:

公元1488年。

下文的正德八年系公元1513年。

②生女、子:

此指生了双胞胎。

③加健:

更加费劲。

④姁(qú

)姁:

和蔼亲切。

⑤缉

搓麻线。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于是家人延画工画    延:

聘请。

B.孺人讳桂讳:

忌讳。

C.外祖不二日使人问遗遗:

馈赠。

D.有光七岁与从兄有嘉入学从:

堂房亲属。

解析 B项旧时不敢直称帝王或尊长的名字,叫讳。

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吾为多子苦    慎勿为妇死,贵贱情何薄

B.孺人之吴家桥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C.中夜与其妇泣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

D.世乃有无母之人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

解析 A项前“为”是因为,后“为”是为了;

B项前“之”是动词,到,后“之”在主谓语之间取消独立性;

C项前“其”活用为第一人称,我的,后“其”是第三人称,他的;

D项两个“乃”都表示转折,竟,竟然。

8.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能体现母亲的勤劳俭朴的一组是(  )(3分)

①老妪以杯水盛二螺进 ②敦尚简实,与人姁姁说村中语 ③孺人之吴家桥,则治木棉 ④灯火荧荧,每至夜分 ⑤室靡弃物,家无闲人 ⑥儿女大者攀衣,小者乳抱

                   

A.①④⑤B.②③④C.③④⑤D.③⑤⑥

解析 ①写老妪帮助母亲避孕的行为;

②写外祖父的为人;

⑥写母亲子女多的苦况。

9.下列对原文的鉴赏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作者家中的“老妪”好心办了错事,为了帮助母亲避孕,让她喝了民间避孕偏方,从此失声变哑。

B.归有光的母亲何氏,世居吴家桥,娘家富有,却热爱劳动,生了许多小孩后也不停地干活。

C.本文虽名为“先妣事略”,但材料极为丰富,作者对母亲生前的琐事都记得清清楚楚,娓娓道来,情真意切。

D.《先妣事略》和《项脊轩志》一样,都是借助写生活中的琐事表达自己的感情,文中没有一处直抒胸臆的笔墨。

解析 B项“母何氏”是指归有光外祖母姓何(文中对先妣惯称孺人,归的外祖家姓周);

C项作者幼年丧母,所忆有限,文中所记多为家人所述,且文中说:

“追惟一二,……余则茫然矣。

”D项文章结尾有抒情文字。

三、(24分)

10.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及课内的相关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冬月炉火炭屑,使婢子为团,累累暴阶下。

(5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遇童仆有恩,虽至棰楚,皆不忍有后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冬天生炉火剩的炭屑,叫丫环(使女、婢女)做成炭团,一颗挨一颗晒在台阶下面。

(2)对待佣人有恩惠,佣仆即使被责打了,背后也不忍心责怪她。

【参考译文】

先母周孺人,弘治元年二月十一日生。

十六岁嫁到我家。

第二年,生下女儿淑静。

淑静,就是我的大姊。

过一年,生下我,又一年生下一男一女,一个生下就死了,另一个也只活了一年。

又过了一年,生下有尚,怀孕十二个月。

过一年生淑顺,再过一年生有功。

有功生下以后,先母哺养他比前几个儿女更费力。

于是她常常皱着眉头对几个女佣说:

“孩子这样多,我真苦死了(我因为多子女而受苦)。

”有一个老婆子(家里雇用的保姆)用一杯水盛着两个田螺送上来,说:

“把这杯水喝了,以后就不会常怀孕了。

”先母举起杯,把水一气喝完,从此失声变哑,不能说话。

正德八年五月二十三日,母亲病故。

儿女都还小,看见家里大人哭,也跟着哭,但是还以为先母是睡着了。

真是伤心啊!

接着,家里请来画工为先母画遗像,把两个孩子带到画工眼前,对他说:

“遗像鼻子以上照有光画,鼻子以下照淑静画。

”因为这两个孩子面容最像母亲。

先母名桂。

外曾祖父名明;

外祖父名行,是太学生;

外祖母姓何。

外祖父世世代代住吴家桥。

吴家桥在昆山县城东南,离县城三十里,经过千墩浦,到南直桥,沿着小河往东就到。

村子里聚居着许多人家,全都姓周。

外祖父和他三个哥哥都因为富有而出名,为人忠厚正直。

外祖父常常和和气气和村里人谈家常,看到小辈外甥侄子个个都喜欢。

先母到吴家桥娘家,就做棉花活。

到城里婆家,就搓麻捻线,常常点盏小灯,干活到深更半夜。

外祖父三天两头差人送点东西来。

家里不缺吃食,先母却终日劳苦像是穷得揭不开锅(像是朝不保夕的样子)。

冬天生炉火用的炭屑,叫丫环做成炭团,一颗挨一颗晒在台阶下面。

屋里没有废物,家里没有闲人。

儿女大的牵着娘的衣服,小的抱在怀里,手里还不停地缝缝补补,间间房里干净整齐。

待佣人很慈善,佣仆即使被责打了,背后也不忍心责怪她。

吴家桥每年要送来鱼、蟹、糕饼,总是人人可以吃到。

家里人听说吴家桥有人来,个个都欢喜。

我七岁时和堂兄有嘉进私塾读书。

每逢阴雨天气,堂兄总是在私塾过夜,我心里舍不得和他分开,但是却不能留住,必定要赶回家。

先母常在半夜醒来,叫我低声背诵《孝经》,要我背诵得没有一个字错漏,她才高兴。

母亲去世十一年后,大姊淑静嫁给王三接,这婚事是母亲生前应允的。

故世十二年后,我补上了生员,十六年后,我娶妻,婚事也是母亲生前给我订下S的。

一年以后我有了女儿,我们夫妇都很喜爱女儿,格外想念先母。

半夜三更,和妻子一同流着眼泪,回想她生前的几件事,仿佛是昨天发生的一样,别的什么,都记不起来了。

世界上竟有没有娘亲的人吗?

天啊,多么悲痛啊!

11.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8分)

清平乐 独宿博山王氏庵

辛弃疾

绕床饥鼠,蝙蝠翻灯舞。

屋上松风吹急雨,破纸窗间自语。

  平生塞北江南,归来华发苍颜。

布被秋宵梦觉,眼前万里江山。

(1)词的上片描写的环境具有什么特点?

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请简要分析。

(4分)

答:

答案 描绘了一幅萧瑟、破败、凄凉景象;

拟人手法;

破碎的窗纸,随着斜风急雨飒飒作响,好像自言自语。

“自语”二字,将风吹纸响拟人化了。

(2)古人评词有“乐景,哀情;

哀景,乐情”之说。

你认为这首词的景与情的感情基调一致吗?

请结合词意予以阐述。

答案 不一致。

面对如此破败凄凉的景象,词人并不因此伤感消沉,而是由此回忆起自己一生走遍南北、奔走国事、晚年罢官归隐、壮志未酬的经历,激发“眼前万里江山”的感慨,深刻表达了词人虽然英雄失意、仍念念不忘收复失地的情怀。

上片荒凉孤寂的景物为结语“眼前万里江山”的无限感慨起了很好的铺垫反衬作用,结语突兀的转笔突出了词人宽阔博大的胸襟。

12.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任选3个小题)(6分)

(1)________________,无人知是荔枝来。

(杜牧《过华清宫》)

________________?

总是离人泪。

(王实甫《长亭送别》)

(2)臣无祖母,____________;

祖母无臣,______________。

(李密《陈情表》)

(3)三五之夜,明月半墙,________________,风移影动。

(归有光《项脊轩志》)

外无期功强近之亲,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量这些大小车儿如何载得起?

了却君王天下事,________________。

(辛弃疾《破阵子》)

答案 

(1)一骑红尘妃子笑 晓来谁染霜林醉 

(2)无以至今日 无以终余年 (3)桂影斑驳 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4)遍人间烦恼填胸臆 赢得生前身后名

四、(11分)

13.概括下面这段文字的主要内容,使之成为段末结论式的句子。

(不超过30字)(4分)

联合国粮农组织的统计资料显示,世界人均耕地为4.20亩。

其中美国人均耕地为117亩,俄罗斯人均耕地为14亩,印度人均耕地为33亩,中国人均耕地1949年为3亩,2006年为1.35亩。

答案 中国人均耕地面积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且呈逐渐下降的趋势。

14.仿照下列句子,再写两句其他老师的说法。

(运用比喻、结构相同)(3分)

例句:

语文教师说,友谊是一篇绝妙的美文,能让灰色的心情变得亮丽;

答案 (示例)数学老师说,友谊是一个万能的公式,能解决百思不解的难题;

音乐老师说,友谊是一首优美的乐曲,能在五湖四海找到知音。

15.阅读下面三句话,按要求回答问题。

①柏拉图说:

“征服自己需要更大的勇气,其胜利也是所有胜利中最光荣的胜利。

②卢梭则谈到:

“人要是惧怕痛苦,惧怕种种疾病,惧怕不测的事件,惧怕生命的危险死亡,他就会什么也不能忍受的。

③鲁迅说过:

“伟大的心胸,应该表现出这样的气概——用笑脸来迎接悲惨的厄运,用百倍的勇气来应付一切的不幸。

上面三句话,既有共同点,又各有差异。

请分别同答。

(1)三句话谈论的共同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柏拉图侧重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卢梭侧重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鲁迅侧重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人要有勇气。

(2)人要有勇气战胜自己;

没有勇气的后果;

人要有勇气面对不幸。

五、(18分)

阅读下面散文,完成16~19题。

冢中琵琶

林清玄

最近读到魏晋时代艺术家阮咸的传记,阮咸是魏晋南北朝最重要的七位诗人作家之一,这七人在当时号称为“竹林七贤”,但是他没有其他六贤有名,因为他的文学创作一点也没有保留下来,我们几乎无法从文字上去追探他在诗歌创作上的成就。

阮咸死的时候,以一件琵琶乐器殉葬,这使他成为中国音乐史上少数可以追思的伟大音乐家之一。

伴随阮咸长眠于地下的琵琶,经过从西晋到唐朝的五百年埋藏,到了唐玄宗开元年间,有人在古墓里挖掘到一件铜制的正圆形乐器,经过弘文馆学士元行冲的考证,才证明它是阮咸的遗物。

这一件冢中琵琶因为五百年的沉埋,已经不堪使用,元行冲叫技巧高明的乐匠依其样式仿制了一具木制乐器,称为“月琴”,音调雄亮清雅,留传至今,不但成为宫廷中的乐器,也成为后来民间最常使用的乐器。

到了唐德宗时代,著名学者杜估鉴于“月琴”原是阮咸所创制,为了怀念他的遗风逸响,将月琴定名为“阮咸”,自此以后,凡是中国琵琶乐器全得了“阮咸”的别名,阮咸于是得以与中国音乐史同垂不朽。

阮咸与琵琶的故事是宜于联想的,经过时空一再地洗炼,我们虽无幸重聆阮咸的丝竹之音,但我们可以感受到一颗伟大的艺术心灵的不朽。

艺术心灵的伟大纵使在地下数百年,纵使他手中的乐器弦败质朽,却仍然能在时空中放光,精灿夺目。

阮咸死时以琵琶殉葬,做为唯一的知己,这种艺术之情使他恒常令人怀念。

千古以来,被认为是中国音乐最高境界的名曲《广陵散》便是阮咸的创作,随着阮咸的逝世,《广陵散》成为中国音乐上的绝响,我们如今眼望广大的土地,倾听历史的足音,在夏夜星空的月下,仿佛看见阮咸在竹林下弹月琴自娱,或者与嵇康的古琴(嵇康是古琴的高手,古琴状似古筝)相应和,在琴声响过,筝声戛然而止的时候,他们纵酒狂歌,大谈圣人的明教与老庄的自然,然后长叹一声“礼岂为我辈设耶!

那是一种什么样的境界呢?

阮咸的音乐天分几乎是与生俱来的,他很年轻的时候就被称为音乐的“神解”,任何音乐到他的耳中马上分辨出高低清浊,丝毫不爽;

因此他不但弹奏月琴时能使人如饮醇酒,沉醉不已;

他还是个音乐的批评家,对音乐的鉴赏力当世无有其匹。

没想到他的音乐批评,竟得罪了主掌全国音乐行政的大官苟勋,他向晋武帝进谗言,革去了阮咸的官职。

阮咸丢官的时候,官位是“散骑侍郎”,这个职衔我们不用考证来解释,而用美感来联想,就仿佛看见一位卓然不群的流浪琴师,骑着驴子到处弹琴高歌的样子。

事实上,阮咸对当世的礼法非常轻蔑。

他曾在母丧期间,身穿孝服,骑着驴子去追求自己私恋已久的胡婢,引得众人大哗,这在当时是不可思议的事,如今想起来却特别具有一种凄美的气氛。

我一直认为像阮咸这样的人,他是可以做到忘情的境界,但是他不能忘情音乐,以琵琶殉葬却是不可解的谜,难道这位“神解”能料到千年之后,人们能从冢中的琵琶怀想起千年之前,曾在他手中传扬的《广陵散》吗?

阮咸给我们的启示还不只此,他和当时的艺术家给我们一个视野广大的胸怀,也就是“以大地为栋宇,屋室为禅衣”的胸怀,因为这种胸怀,他们方能体会到生活的乐趣,发出艺术的光辉。

我最喜欢“竹林七贤”的一则故事是:

有一天嵇康、阮籍、阮咸、山涛、刘伶在竹林里喝酒,王戎最后才到。

阮籍说:

“这个俗气的东西,又来败坏我们的乐趣!

”王戎回答说:

“你们的乐趣,岂是可以败坏的吗?

”这则故事正道出了“竹林七贤”艺术生命的真正所在,你看阮咸留在坟墓中的琵琶,它虽朽了,却永远不

会败坏;

因为那一把琵琶,曾经属于一个伟大的艺术心灵,注定了它在人心里永不败坏的玄想——如此说来,琵琶恐怕也是有心的吧!

(节选自《林清玄散文集》,有删改)

16.“阮咸与琵琶的故事是宜于联想的”,作者联想到哪些内容?

答案 

(1)感受到一颗伟大的艺术心灵的不朽 

(2)仿佛看见阮咸弹琴自娱、自由不拘的生活状态。

17.文章开头写阮咸在文学上的影响不及其他六贤,你觉得作者这样写的原因是什么?

最后

一段讲述“竹林七贤”的故事,又有何作用?

答案 开头:

先抑后扬,自然引出下文对阮咸音乐成就的记叙,反衬其音乐上的影响之大。

最后一段:

点明文章主旨,道出了“竹林七贤”艺术生命的真正所在:

艺术的生命是永恒的,精神的力量是永恒的。

18.综观全文,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作者眼中阮咸的特点。

答案 阮咸极具音乐天赋,他醉心艺术;

他不惧权贵,藐视礼法;

他崇尚自由,狂放不羁。

19.赏析本文在构思上的主要特点。

(6分)

答案 以冢中琵琶为线索,以联想的方式展开文章,充分体现了“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的特点。

先写“月琴”的来历,次写阮咸与琵琶的故事,再写阮咸和“竹林七贤”的人生故事,展现他的艺术生命和精神力量。

六、(40分)

20.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在现实中屡遭挫折的约翰对生活失去了信心,于是他来到了天堂。

一位天使给了他一个水瓶,让他收集花草上的露珠。

约翰每天天不亮就起身,很辛勤地劳作。

但一个月后,水瓶还没装满。

约翰非常失望,他找到了天使,说:

“难道这就是生活?

这就是生命?

”说完,生气地将瓶中的水倒了出去。

天使微笑着,手往下面一指,说:

“你看一看下边吧!

”瓶中水已化作了漫天甘霖,正纷纷扬扬地洒向人间。

读了上述文字,你有何感想?

请以“面对挫折”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可以写自己的经历、感受和见解,也可以讲述身边的故事。

要求:

①角度自选;

②立意自定;

③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答案 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农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