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镇乡街道村务公开民主管理领导小组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2369350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8.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各镇乡街道村务公开民主管理领导小组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各镇乡街道村务公开民主管理领导小组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各镇乡街道村务公开民主管理领导小组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各镇乡街道村务公开民主管理领导小组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各镇乡街道村务公开民主管理领导小组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各镇乡街道村务公开民主管理领导小组文档格式.docx

《各镇乡街道村务公开民主管理领导小组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各镇乡街道村务公开民主管理领导小组文档格式.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各镇乡街道村务公开民主管理领导小组文档格式.docx

村务大事村民公决制度

省日照市东港区村务大事村民公决(简称村务公决),是以户为单位通过投票决定村务大事的一种方法,是在村民会议不便召开或不能召开的情况下,由村民对村事直接行使决策权力的一种形式。

公决的主要容包括“一事一议”、误工补贴人数及标准、集体经济所得收益的使用等各类村务大事。

公决议案经80%以上的农户同意后,由村民委员会组织实施,否则应暂缓办理或者放弃。

村务公决的创新性主要体现在:

一是解决了因市场经济发展、流动人口增加带来的农村村民会议召集难,召开会议讨论难,讨论之后决策难,决策之后执行难的问题;

二是使得村民真正成为村务大事决策的主人,由少数人决策变为群策群力,强化了事前、事中、事后的全方位监督,直接促进村干部作风转变,使各项工作决策更加切合村情民意,落实更加公开;

三是公决程序严谨、易行,便于操作,只要严格按程序操作,就能做到公平、公正、公开,形成决议的事情干群合力落实,形不成决议的事情干群心服口服。

近几年全区农村共1.2万余项村务大事进行了公决,有效地解决了农村改水改电、拆迁改造、土地调整和征用等棘手问题。

省太仓市:

村民小组代表会议制度

随着城乡一体化步伐的加快,省太仓市的村已由1991年的329个调整到现在的100个,村域的扩大带来了一定的不利因素,那就是群众的声音远了,反映问题慢了,解决问题迟了,管理难度大了。

一些村民小组自发建立了由3~5人组成村民小组代表会议制度,每一个村民代表联系10户左右农户,负责经常性地给村民传达村务工作情况,听取村民的意见和要求,较好地解决了村域面积扩大所带来的群众知情权、参与权、管理权、监督权削弱的问题。

2005年4月,该市下发了《关于加强村民小组建设的意见》,在全市实行“村、组二层代表会议制度”。

一方面,依法推选村民小组代表,由村民小组会议或户的代表按照“双过半”原则推选3~5人组成,实行一个代表联系5~8户;

另一方面,明确村民小组代表的任期和职责,在本小组围开展村民自治工作,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

村民小组代表会议制度的建立,加强了村民与村委会之间的联系,有利于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的法律、法规得到宣传和贯彻落实;

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减少因村民不理解、不了解而引发的上访事件;

有利于巩固基层政治建设,保障村民群众的知情权、决策权、参与权和监督权等权利;

有利于调动村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省民政厅:

农村村落社区建设

省的农村村落社区建设,是指在农村自然村落成立以老干部、老党员、老模、老知识分子、老复员军人为主体,热心为村民服务的志愿者参加的“村落社区志愿者协会”,下设社会互助救助、卫生环境监督、民间纠纷调解、文体活动联络、公益事业服务和科技信息传递等工作站,组织和动员村民依法办理社区公共事务的过程。

实践中,在村两委的领导和指导下,村落社区志愿者协会以解决群众的迫切需求为突破口,组织和依靠村民自己的力量开展互助救济、扶贫济困;

整治村容村貌,绿化美化村庄;

普及科技知识,开展文体活动;

调解邻里纠纷,维护社会治安;

修桥铺路,发展公益事业,有效地促进了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生产发展和生活宽裕。

村落社区建设完善了村民自治机制,将村民自治制度延伸至自然村,更好地实现了村民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自我服务。

创新了农村基层社会管理机制。

以农村“五老”为主体的志愿者组织和志愿者的参与,改变了主要依靠层级化的行政组织对农村基层社会管理的方式,形成了在党的领导下,“政府、社会、群众”三结合的农村基层社会管理新格局。

探索了农村新的发展动力和发展模式。

农村村落社区建设重点是通过文化的纽带,增强村民的认同感、凝聚力,用化的管理机制争取社会的认同和支持,用共同利益来激发、激活村民的活力和潜力,调动了农民群众共建美好家园的积极性,显示出了一定的资源整合力。

省市:

村务工程

省市自2006年3月起开展实施“村务工程”试点,2007年4月在全市铺开。

其主要容就是在村民代表会议下设立会议召集组、监督组和发展组。

在此基础上,通过细化村民(代表)会议的召集程序、村务全程监督程序、村务财务公开程序、项目决策程序和村组干部罢免程序,建立起一个结构合理、配置科学、程序严密、制约有效的村民自治运行机制,使村民代表会议的决策权、监督权得到具体落实,村民的诉求得到有效表达,村委会的执行权得到有效制约。

“村务工程”解决了《村委会组织法》存在的一些条文可操作性不强的问题,提高了村务、财务管理的透明度和监督的主动性、可操作性,初步建立起村务公开管理的长效机制;

有效地消除了村民自治中出现的“村官自治”的权力失衡现象,保障了村民的选举权、决策权、监督权、管理权和知情权;

提高了村民依法自行解决问题的能力,化解矛盾于基层,有利于政府转变对基层的管理模式;

鼓励村党支部成员通过选举依法进入各村务管理机构(村委会、村民代表会议、三个小组),有效发挥党支部的领导核心作用,创新了农村党组织的领导模式;

建立村外能人参与机制,激发农村发展活力,促进农村各项事业的发展。

省武义县:

村务监督委员会制度

2004年4月武义县开始在后村试点建立“村务监督委员会”,之后迅速在全县推广。

具体做法是由3名成员组成的村务监督委员会,经由村民代表会议选举产生并对其负责,作为独立于村党支部、村委会以外的监督常设机构,对制度执行和村务决策管理等实施监督。

村两委成员及其直系亲属不能担任监委会成员。

监委会有权列席村务会议,受理群众举报,对财务开支凭证进行稽核,对村委会违反制度的行为提出修正建议,并可要求村委会召开村民代表会议进行裁决。

党支部、村委会在进行村务管理时,必须接受监委会的监督。

形成了以“两项制度、一个机构”(《村务管理制度》、《村务监督制度》和村务监督委员会)为框架的村务管理、监督制度体系。

武义县“村务监督委员会”创新了村务监督的载体,使村务监督由单纯财务监督向全面监督拓展,由事后监督向全程监督延伸;

形成了一个能自主运作、自我化解矛盾的工作系统。

当村务管理出现问题时,监委会向两委提出建议,如被采纳,矛盾自行化解;

如意见不一致,监委会可提请村委会召开村民代表会议裁决。

由于持不同意见的双方任何一方的意见都有可能被村民代表会议否决,这样既会促使两委认真对待监委会的建议,也可预防监委会滥用监督权。

“村务监督委员会”制度实行以来,较大幅度地减少了村务管理中各种问题和矛盾,村干部违纪现象大大减少;

有效改变了村级财务混乱的状况,促进了村集体的增收节支。

广西壮族自治区扶绥县:

“公推直选”与村“两委”联动选举

广西壮族自治区扶绥县“公推直选”与村“两委”联动选举,为加强党与基层的互动,对于新形势下如何有效地降低选举成本,节约选举时间,减少选举环节,提高选民选举积极性等问题,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在选举程序上,安排“两委”选举交叉联动同步进行。

由民政部门和党委组织部门联合组成选举指导小组。

在选举村委会的同时,由全体选民公开推荐村党组织的候选人,供上级党组织考察考核,为推荐村党组织的候选人及村党组织选举提供依据。

待村委会选举完成之后,紧接着召开党员会议选举村党组织。

“公推直选”与“两委”联动选举,一是扩大了基层,使村党支部班子与村委会班子的选举,直接或间接地体现了全体村民的意志,增强了村党支部班子的群众基础,克服了部分群众对当选党组织班子成员认同率不高,群众不满意现象。

二是有效地降低选举成本,节约选举时间,减少选举环节,减轻农民负担,提高选民选举积极性,有效地实现“两个选举”衔接紧凑,浑然一体,实现党与群众自治的有效衔接与良性互动,为协调好村“两委”关系,实现“两委”班子主要领导“一肩挑”和“交叉”任职创造了良好条件。

省通山县:

“村干部”岗位及工资“票决制”

2006年以来,省通山县在全县推行以“竞标定岗位,评议定报酬”为主要容的村干部岗位管理新模式。

村干部的工资由职务工资和岗位工资两部分组成,岗位工资由村民代表评分确定,工资多少与得分高低挂钩。

其主要做法是,年初通过竞标方式定岗位,将村级工作分为党务、村务、财务、计划生育、民兵、妇女、社会稳定、扶贫开发等数个岗位,每个岗位确定“标底”(完成工作的报酬),然后由全体村干部上台发表竞岗演讲,经村民代表投票确定具体中标人,一人可兼多岗,没有竞到岗的不发岗位工资。

每季度最后一个月采取评议的方式定报酬,村干部上台向村民代表汇报3个月来的工作情况。

村民代表依据村干部每个岗位的工资成绩,为他们投票打分,得分在95分以上的,可领取全额报酬。

每下降1分,报酬则下降1%。

实行村干部竞标定岗位,评议定报酬,村干部工作岗位及工资报酬都由村民投票决定,将村干部的工作绩效考核权交给村民,一方面可以充分体现村民当家作主,调动广大村民参与村级公共事务的积极性,为村民监督村干部提供制度平台;

另一方面,这项制度可以惩懒奖勤,奖优罚劣,激发了村干部改变工作作风、强化服务意识。

二、全国村务公开和管理制度创新提名奖

省温岭市:

村民恳谈制度

省温岭市推行的“恳谈”制度,即村民委员会对重要村务事项作出决策时,必须先召开村民“恳谈会”,广泛听取村民意见,并对议案进行修正和完善后,再依法提交村民会议或者村民代表会议讨论通过,从而形成符合多数村民意愿的最终决策。

通过几年的实践,“恳谈”这项新制度,不但解决了以前存在的村委会决策不够、决策方法缺乏新意的问题,而且也取得了以下几方面的成效:

一是扩大了决策的程度,重大村务事项虽由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决定,但毕竟人数有限,很难代表多数村民的意见。

把恳谈作为决策的前置程序后,大大提高了程度,所作的决策更能体现多数村民的意见。

二是提高了决策的科学性。

推行“垦谈”制度后,有更多的村民参与意见,必要时还邀请一些行家里手和专业人员参加讨论,大大提高了决策的科学性。

三是有利于决策事项的顺利实施。

推行“恳谈”制度后,对重大村务事项的决策更加、更加透明、更加科学,从而提高了村民群众对决策事项的认同感,实施起来也就更加顺利。

四是增进了村委会的凝聚力。

推行“恳谈”制度后,村民群众可以面对面与村干部对话,既拉近了干群之间的距离,也推进了村干部的作风。

村务公开管理观察员制度

村务公开管理观察员制度诞生于2005年,主要是为了贯彻落实《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和保障村民合法权益,监督乡村干部依法办事,个案式地指导村务公开管理重点村、难点村向先进示村转化。

村务公开管理观察员采用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由民政部门审批并颁发聘书和观察员工作证,对非在职观察员发给适当补贴,在职观察员据实报销,所需工作经费从村民自治工作经费中列支。

观察员必须具备一定的政治素质和村民自治知识,对象是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离退休干部、专家、学者以及在校研究生。

观察员重点观察上访村、难点村和问题村的选举、决策、管理和监督等四个方面。

每年省级组织观察10个村,县(市、区)组织观察2个村,省、县(市、区)被观察的村不重复。

观察员实地观察村务公开管理,客观填写观察项目记录表;

完成观察报告并报省及当地民政部门。

观察村委会选举时间为45天,观察村级事务管理时间为10天。

该制度的实施,建立了制度化的村务公开管理监督平台,增强了村民的法制意识,督促了乡镇干部依法行政和村干部依法自治。

为村民自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供了有效途径。

通过选聘一批从事村民自治研究的专家学者和高校研究生参与驻村观察,为研究村民自治提供实践平台,为民政部门当好党委、政府的参谋助手提供理论支撑。

省潍坊市寒亭区:

运用现代网络手段深化村务公开管理

省潍坊市寒亭区2006年初建立开通了“寒亭区村务公开管理信息”,运用现代网络技术深化村务公开管理工作。

全区375个建制村全部实现了村级事务网上同步公开。

该实行“主管部门牵头,乡镇组织发布,干群双向互动,社会广泛监督的管理运作机制,由乡镇对各村的村级事务情况审查把关后,每月10日上传公布,群众随时可以上网查询,对群众通过留言等方式提出的问题和意见建议,及时组织有关方面调查处理,并反馈结果。

同时,将与农业、农村、农民有关的一些政策法规、时政要闻、外地先进经验做法等,也在上设立专门栏目进行公布。

该的创建,有效解决了原先运用公开栏形式公开村级事务存在的容单一、公开时间短、不方便查阅过往信息、监督面过窄等弊端,有效创新了村务公开管理的形式,提高了村务公开管理的科技含量;

丰富了村务公开管理工作的容;

规了村务公开管理的有关程序;

拓展了村务公开管理的监督围,并降低了监督成本;

拓宽了听取群众意见的渠道,架起了党委、政府与群众联系沟通的桥梁。

该的运行,进一步延伸了对村级组织和干部的监督触角,提高了村干部的工作责任心和积极性;

切实消除了群众误解,融洽了干群关系,有效地促进了社会的和谐稳定。

省市:

社会中介组织参与村级财务管理制度

省市“社会中介组织参与村级财务管理制度”的主要容,主要是坚持农村集体资产所有权不变、尊重民意、依法依规和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引入社会中介组织,代理农村集体财务,实现全方位、多角度、全过程监控。

该项制度的创新性主要表现在:

一是创新了管理体制。

由中介组织取代带浓厚政府色彩的镇、村财会结算中心,由委托代理服务取代行政式管理,实现了农村财务管理的市场化、社会化。

二是创新了监管机制。

政府、集体、农民和中介组织各有其位,各有其责,相互制衡,有效地实现了“权、责、利”的有机结合,使利益各方找到了一种新的平衡,全方位多角度加强集体财务的监管。

三是创新了监管理念。

过去集体财务“自我管理”,难免有“同伙合污”之嫌,现在由“外人”的中介组织代管,群众放心。

该项制度的初步效果:

一是有效地实现了政府角色的转换,政府从原来主导农村集体财务监管的既是“运动员”又是“裁判员”的双重角色中解脱出来。

二是提高了财务管理队伍的素质,实现了财务管理队伍的专业化,提高了农村集体财务管理水平。

三是实现了监督“关口”前移,强化了监督,解决了监督难以到位的问题。

四是还村干部一个清白,给群众一个明白,密切了干群关系。

省海伦市:

村级“一事一议”制度

2004年海伦市政府出台《海伦市做好村级“一事一议”推进管理工作指导意见》,提出六项容:

规议事畴、筹资筹劳标准和办法;

规议事主体、村民代表组成和产生;

规议事程序、表决方式和效力;

规议事减免和照顾政策;

规议事责任和奖惩;

规议事软硬件建设。

海伦市“一事一议”制度具有三个创新点:

首先,创新了村民代表会议制度。

一是改变产生办法,使村民代表由“邻里型”代表变为“利益群体型”代表;

二是细化职权围,使议事由代表个人行为扩大到群众行为;

三是用制度赋予村民代表会议地位。

其次,创新了村级决策的效力,由村扩展到村外。

靠制度把村民代表会议的决策效力延伸到乡镇机关,把村民议事程序上升为上级部门审批的重要依据。

第三,创新了议事“双票制”。

对分歧大的议题采取“双票制”表决,即每一个村民代表要投2票,如所代表农户一半以上赞成,投2赞成票;

一半以上反对的,投2反对票;

如果一半反对一半赞成的,就投1赞成票和1反对票。

2005年至今,该市推行“一事一议”制度完成公益事项600余件,解决了免征农业税后村级事务事难议、议难决、决难行的“三难”问题,促进了农村公益事业的发展。

省武安市:

村级“一制三化”制度

武安市村级“一制三化”中的“一制”,是指党支部领导下的村民自治运行机制;

“三化”是指支部工作规化、村民自治法制化、监督程序化。

其基本容是:

围绕明确职责、议事程序、财务管理、监督四个方面,建立健全四个体系十二项制度规;

核心要求为:

“两委”联席议事,群众全程监督;

基本运作方式:

“六会”决策(即支委会、村委会、支村两委联席会、党员大会、村民代表会、村民会议)、财务“三审”(村主任审查、村民理财小组审核、党支部书记审批)、公章“双签”(使用村委会公章必须由村委会主任和党支部书记双签)、“四制”监督(村务公开、议政日、评议村干部、会计委托代理四项制度)。

村级“一制三化”创新之处:

一是细化、实化了农村党支部与村委会的领导与被领导关系。

二是详细规了村务管理运行程序。

经过多年的推行实施,“一制三化”带来了五个转变:

农村党支部领导由包揽村务的“一把抓、无从抓”,向提高驾驭能力,依法支持村委会工作转变;

村委会由工作“没啥干、越权管”,向自觉接受党支部领导、依法自治转变;

群众监督由结果向过程转变;

村务管理由简单被动向规有序转变;

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由应急抓向经常抓转变。

省渑池县:

农村基层监督体制探索

省渑池县创新农村基层监督体制,整合监督资源,打造“三位一体”的监督网络,成立县监督办公室,建立乡镇监督中心,设立村务监督委员会,做到编制、经费、办公场所和设备“四到位”。

构筑县为源头、乡为龙头、村为重点、组为基础的联动模式。

监委会实行“三组合一”,合并村务公开监督、理财和村纪检小组,界定新职能。

与村委会同期同选举,实行任期回避和工作报告制度。

明确监委会在村党支部领导下代表村民独立行使监督权,列席村委会议和村两委联席会议,全程参与村务决策和管理活动,监督党支部和全体党员、村委会和村组干部正确履行工作职责。

村党支部、村委会、监委会按照各自章程有序理事。

在确保村民群众权利的前提下,以决策监督、事务监督和财务监督为重点,前移监督关口,使监督渗透到村民自治全过程。

全县对监委会成员进行岗前集中培训,颁发证书,承诺宣誓,使村民群众有一个自主行使权利的有效载体。

目前,以每个月组织一次学习、听取一次工作汇报、审核一次帐目、布置一次工作为核心容的乡村监督例会和村集体办公制度,已在全县基本形成,有效地从源头上防止腐败的发生,进一步转变了基层干部作风,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

省青县:

村民代表会议制度探索

省青县的村民代表会议制度,是由5~15户推选产生一名村民代表组成村民代表会议,并由村民代表选举产生村民代表会议主席主持村民代表会议的日常工作;

村民代表会议经村民会议授权后,享有村务的决策权和监督权,与村委会形成决策与办事、监督与被监督的相互制约关系;

通过村党支部书记竞任村民代表会议主席,党员竞选村民代表,使农村党组织对于村务工作的领导依法融入村民自治运行体系,实现依法、科学、领导,消除“两委”相互掣肘的体制障碍;

建立健全村务管理制度,明确党支部、村民代表会议、村委会等村级组织的职责,实行依法治村。

青县村民代表会议制度创新之处,一是在村民代表会议与村委会的关系上,引入权力制衡机制,保证决策与监督的落实。

二是以党支部书记竞任村民代表会议主席为切入点,把党的领导同村民自治从体制上结合起来,实现了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村的有机统一,使党组织负责人和党员在村民自治活动中面对选举和竞争,增强了农村党支部和党员队伍的生机和活力。

三是依法建制、以制治村,切实转变了农村治理中重人治轻法治的思维,保持了农村的长期稳定与和谐。

青县村民代表会议制度的建立,在农村走出了一条“党支部领导、村民代表会议作主、村委会办事”的新型治理路子。

推行五年来,农村党组织焕发出了新的生机和活力。

村务公开透明,村民和谐相处,农村日趋稳定。

农村基层权力运作有了制衡监督机制,增强了农村干部的自律意识。

调动了村民群策群力建设家乡的积极性,农村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得到较快发展。

省市成华区:

“村民代表联系户”制度

省市成华区“村民代表联系户”制度,是村民代表全面联系村民、了解村民、掌握民意的一种工作制度,每个代表一般联系20~40个村民住户,形成村民代表联系村民网络,每季度村民代表对自己所联系的村民户至少走访一次。

一方面及时了解和掌握村民对社区建设以及重大事项的意见和建议,另一方面及时向联系户反馈社区村民代表会议相关容及社区重大事项的决议情况。

其创新主要体现在:

一是使村民代表真正代表村民成为现实。

过去,村民推选出来的代表因各种原因,往往不能真正及时反映村民意愿。

建立村民代表联系户制度后,使村民代表与村民关系更贴近,工作对象指向更加明确,从而村民意愿能得到及时反映。

二是使重大决策决议、上级有关要求得到落实,对社区村民代表会议的主要容、相关决定及时传达给联系户,并对村民意见进行收集和梳理,如对村民代表会议决议反馈意见分歧大,则进行复议;

三是对社区重大事务,特别是分歧大的事务的决策采取“双票制”方式解决,即每一村民代表通过征求村民意见后,代表村民对重大事项的决议投票表决,如果所联系的村民户一半以上赞成,则投2赞成票,如果一半以上反对,则投2反对票;

如果一半赞成一半反对,则投1赞成票、1反对票。

“村民代表联系户”制度建立以来,保证了村民代表充分代表民意,社区重大事务管理、决策得以落实。

省市江干区:

村(社)股份制财务会计集中办公制度

省市江干区建立村(社)股份制财务会计集中办公中心,其职能是为村级股份制财务进行电脑(网络系统)记帐、结帐、报帐和管帐;

聘任具有会计证和专业经历的人员担任。

中心在各村(社)设1名助理会计,主要职责是:

做好农经统计,定期公布股份制财务,进行财产清查,管理集体现金,做好现金收付和银行结算业务,进行电脑(网络系统)报帐管理;

每月按时结报收付凭证,记好往来款台帐,固定资产台帐,严格遵守财经纪律,严格库存现金限额。

中心的会计核算应用计算机网络化管理系统,实现镇村联网。

坚持“五个不变”原则,即村级股份制集体资产所有权不变,独立核算单位不变,债权债务归属不变,现金管理(审批)权不变,监督权不变。

落实五个统一:

统一设置了有关会计核算科目;

统一报帐、审核时间;

统一报销凭证;

统一财务档案管理,实行“一村(社)一柜”;

统一报表设置。

根据各村(社)“城中村”改造等工程,把重大事项决策、建设资金合理使用、质量安全和重大项目决策程序、招投标、工程预决算等作为重点容。

该制度的实施,规了村(社)股份制财务管理,强化了股份制财务监督约束,提高了办事效率,加强了干部廉洁自律,群众对村(社)股份制财务的信任度、满意度有了较大提高。

市密云县:

村民代表设岗定责制度

市密云县村民代表设岗定责制度的主要容:

一是将村级事务设置为4大类14个岗位。

即文明风尚类,设政策法律宣传、邻里纠纷调解、文明守法示3个岗位;

经济发展类,设科技示、带头致富、帮贫扶困、信息服务4个岗位;

公共服务类,设维护治安、环境美化、防火、防汛4个岗位;

村务监督类,设村务公开监督、民情民意收集、群众权益保护3个岗位。

二是村民代表自愿认领岗位,主动履职。

村民代表根据身体状况、能力和特长自愿选择1至2个岗位,并在认领岗位后与村两委签订责任书,同时将村民代表的岗位名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