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炳亭与高效课堂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2361542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40.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李炳亭与高效课堂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李炳亭与高效课堂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李炳亭与高效课堂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李炳亭与高效课堂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李炳亭与高效课堂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李炳亭与高效课堂Word文档格式.docx

《李炳亭与高效课堂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李炳亭与高效课堂Word文档格式.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李炳亭与高效课堂Word文档格式.docx

  A、课堂效益公式:

=效益

 “1”即教师,并假定为“恒数”,那么学生即为“?

”,学生投入多少状态的“?

”,即收获正倍或负倍的效益。

  假定“?

”是0,那么1×

0=0,这样的课堂叫“零效益课堂”;

  假如“?

”是2,则1×

2=2,这样的课堂叫“正效益课堂”;

”是–1,则1×

–1=–1,这样的课堂叫“负效益课堂”。

  因此,学生“动”起来,课堂活起来,效果才能好起来!

 B、核心理念:

自主、合作、探究

 C、技术支撑:

高效课堂模式——通过展示实现交流、通过纠错实现落实、通过点拨实现提升、通过开放实现拓展。

 D、学习方式:

小组学习——独学、对学、群学;

独自思考、合作探究、对抗质疑

 E、三种利器:

又称“学习三宝”——活页夹、双色笔、纠错本

  F、教学抓手:

导学案——学生学习的路线图和方向盘,“五步生成”,实现四级目标。

  G、教学目标:

通过“三维”目标的落实,致力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8、高效课堂的基本模式:

 A、时间划分:

10+30+5 B、环节划分:

预习、展示、测评

 C、六大模块:

预习交流、分配任务、合作探究、展现拔高、串插巩固、达标测评。

9、高效课堂的评价:

 A、师生关系:

 传统课堂是“地心说”,高效课堂是“日心说”。

学生是“太阳”,课堂教学教师要绕着“太阳”转。

B、以学生的“学”评价教师的“教”。

让学生学会的课才叫好课。

让学生学会的老师才叫好老师。

哑巴能成为好教师吗?

当然可以,只要哑巴能让学生学会,岂不是好教师吗?

  C、“三看”学生:

  自主的程度、合作的效度和探究的深度。

 一看学生在课堂上参与的人数,是100%参与,还是大于或小于100%

二看学生参与的质量,语言表达是否通顺,态度是否积极认真,情感是否投入,精神是否饱满,板演书写整齐工整,词、句、符号、公式是否正确,等等。

三看学生的预习笔记,检查“预习”情况,以便教师可以根据学情,适时导入下一个环节,准确做好课堂决策。

 D、“四看”教师:

  一看课中是否坚持了“学生中心”;

二是否依据模式备课、上课;

三是否体现了三维目标,培养了学习能力;

还要四看教师的学案备课。

  E、评课三看:

  一看教师是否遵循了模式,是否使用导学案上课,是否充分使用和调动了小组,是否组织了当堂达标测评,严格规定“讲”绝不能超过10分钟;

  二看学生的学习状态、课堂气氛,是否有走神、打瞌睡精力不集中,或者假学、伪学现象  三看教师是否注重学习方法,关注学习过程,严禁教师上课“对答案”,严禁用标准答案囚禁学生的思维。

10、高效课堂的课堂要求

 A、文本挖掘:

①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是否深刻:

有自己的认识,观点,能够分析,结合事例表述、板演、绘图、感受感悟,艺术形式表达、写作、制作、实验、多媒体、录音、辩论等;

②寻求方法,发现规律,总结特征,概括重点;

③举一反三,拓展演绎,深化提升,形成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情感流露。

 B、课堂形式:

①合作学习、兵教兵、兵练兵、兵正兵,弱生是否参与表现,气氛浓厚,人人踊跃;

②个体展示、分析、表达精辟,语言通达流畅,语言洪亮,无语病,尽可能到板前或聚焦处锻炼同学们的演讲、说理、辨析、自信的能力,声情并茂,动人;

③板面设计精彩、美观、规范、横平竖直、作图科学、重点突出、图文并茂;

④点评恰当,突出要点,重在本质规律,被点评的同学要有表示,或口述或板演,要当即纠正其差错;

⑤每节要有总结、反思、测评。

 C、课堂流程:

①预习交流,确定目标;

②分配任务、立体教学;

③完成任务,合作探究;

④展现拔高,师生互动;

⑤串插巩固,全面掌握。

⑥达标测评,检查验收。

 D、课堂气氛:

和谐、民主,学生敢问,敢说,敢爬黑板,敢下桌讨论,形成一种积极主动,争先恐后,紧张活泼,读、说、议、评、写贯穿始终;

拓展、挖掘、提高,重视能力培养;

学生活动人次多,密度大,人人参与;

课堂效率高,效果好,达标率高。

11、预习、展示、反馈的具体要求

 A、预习:

学习的起点——让50%的学生通过自学掌握50%的问题,然后通过合作交流,再让70%的学生掌握70%的问题,建构起初步的知识结构;

 B、展示:

解决学习内驱力的“金钥匙”——“先学后‘教’,当堂达标”。

教师根据学情组织学生对学习成果进行展示;

  展示分为:

组内组织的“小展示”和班内“大展示”。

  大展示要讲究技巧:

展示“普遍性”问题,具有“代表性”的问题;

一般主张由学力较弱的学生多展示;

当然对展示内容教师要学会取舍,太难和太易的都不作为展示内容。

展示过程教师要敢于“利用”学生,实现学生自身能力差异的资源共享,“兵教兵”、“兵练兵”、“兵带兵”、“兵强兵”,“兵教官”、“官教兵”。

  C、反馈:

落实效益——实行验收制度,检查目标达成的情况,也是对学习目标的回归性检测。

在考试制度未被取消的前提下,任何教学都必须满足两个要求:

学生的需要和考试的需要。

反馈即是当堂达标,又是教师对知识的提炼、拓展和升华。

12、小组的要求和评价:

A、分组:

异质同组,同组采用AA、BB、CC分法;

同质结对,竞争合作;

  B、理念:

小组组长又叫“教师助理”。

一间教室里的N个小班:

每个小组视为一个“小班”,高效课堂等同于“小班化”教学;

  C、小组学习:

可概括为“1:

6教学法”——1个教师负责解决6个组长的问题,调动掌握6个小组的学情;

每个组长负责解决6个组员的问题,调动掌握每个成员的学情;

  D、即时性评价:

教师上课要抓好小组学习的即时性评价,一评知识;

二评情感态度;

三评行为习惯、动作语言;

  E、分工:

组内“小展示”由组长负责,班内“大展示”有教师负责。

F、一节完整的课堂包括:

完成既定的教学进度和任务;

完成小组、个人评价。

13、高效课堂对教师的要求:

教师要成为“第四者”:

促进者、学习者、决定者、幸福者;

A、首先要完成角色的转换,教师由传授者变成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做学生成长的推手;

B、实现教学相长,教师还应该成为学习者,与学生一起“同学”。

教师上课也是“上学”,教书也是“进修”。

C、一节高效课,它是由教师和学生合力打造而成的,这其中教师的作用当然不容忽视。

尽管教师不再是教学中的主角,但他毕竟是“平等中的首席”,因此,教师“决定”着一节课的好坏质量。

有什么样的教师就有什么样的课堂,有什么样的课堂就有什么样的教育,有什么样的教育就有什么样的国家和民众。

D、从职业特点上,教师还要改变生命现状,做一个发展的人,一个教育理念的行动者,一个幸福的职业者。

14、高效课堂的管理:

A、抓“两头”,促中间:

一头指导学案的编制与预习;

一头指当堂的达标测评;

“中间”指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和结论生成的过程;

导学案的编制即“备课”:

主备—年级组—主备—个备—课后备;

 B、领导班子上观摩课,骨干教师上示范课,普通教师上达标课,较弱教师上过关课,整改教师上提高课。

校长要“清心”、“正气”、“洗脑”;

C、学科、年级、班组组织自己的听评课;

D、立足课堂,狠抓落实:

一谈二警三停;

E、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既抓教师的观念转变,同时更要抓学生学习观念的转变,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学习是自己的事。

15、高效课堂的三条高压线:

A、预习不充分的课不准上B、严禁教师与学生“抢风头”C、必须当堂落实达标

16、高效课堂的“命门”:

“开放”是前提,“关键”定成败,产品是课堂,模式出效益,流程生能力。

 A、“开放”是前提:

教师要敢于放手,学习能力来自“开放”。

开放的程度决定了教育的高度。

穷人的孩子为什么早当家、能当家?

放手就是爱,放手就是“放生”,开放就是解放;

 B、“关键”定成败:

一切取决于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体意识是否真正觉醒和发挥。

回到教育的“原点”,探索“人”的教育,尊重学生的学习权利,用“展示”解决学习的“内驱力”,形成学习的“兴趣中心”;

C、产品是课堂:

要制定课堂标准,淡化教师的“课堂艺术”。

再靠教学技艺“包打天下”绝对是一厢情愿,“茶壶里面起波澜”不解决问题,唯有重视课堂标准,才能“生产”出合格的课堂,才能保证让每一个人的每一节课都合格;

 D、模式出效益:

用四个月的时间,解决模式的“硬着陆”,任何人在临帖阶段都不准许超越模式。

“机动车靠左行驶”,宝马车概不例外,这就是“规”,亦为课堂“之道”;

 E、流程生能力:

兖州一中教学楼前的金鱼会跳舞。

掌握了模式,习惯了流程,便能产生良性循环,形成“能力”,所谓“熟能生巧”。

17、教师实现职业幸福的途径:

A、常规途径:

总结—反思—实践—总结模式;

 B、“小课题”研究:

拒绝假大空泛绣花枕头般的“大课题”,揪住课堂教学中的“活问题”,持之以恒地捻针尖,力行数年,必有所成;

C、教师个人俱乐部:

充分发挥“特级教师”的专业优势,鼓励教师发展个人特长。

教师个人俱乐部,还应与学生社团组织实现“双边互动”。

18、高效课堂的文化追求:

A、学校应该是一部大书,一草一木都应是教育资源,都要能够发挥“教”与“育”功能。

校园文化的策划应因地制宜,充分利用每一点时空,比如利用教学楼的楼道楼梯,设计一部“中国历史走廊”。

利用教室的外墙,制作一个“课间加油站”,利用每一棵树木,创意一个“历史名人园林”,利用体育场,设计一个“奥林匹克文化公园”……唯有把学生“浸泡”在优质文化里才可以实现教育的目的,如何占领学生的“视线”,是一个方向;

B、团队文化最好的解读是“家”,生生之间最佳关系解读是“家人”;

C、班级文化应基于“责任”的建设,从真正的班规入手,强化自主、平等、尊重、合作、温暖的班级文化。

好的班规,既能看见,又能摸着,是一部严肃的“班级宪法”。

推荐阅读《在与众不同的教室里》(李茂编译)

19、高效课堂符合新课改理念

A、紧扣“教”与“学”,真正实现了“两个转变”:

教师的教学方式,由“灌输式教学为主”向“以探究式教学为主”转变;

学生的学习方式,由“接受式学习为主”向“以研究性学习为主”转变;

B、围绕的就是自主、合作、探究;

C、诠释的是“师”与“生”的关系:

教师是平等中的首席,实现师生相长;

D、教书育人的完美体现;

E、……

20、揪住“七寸”找“途径”

传统教育患的是“课堂并发症”。

课改就是找到的那个“支点”。

其实课堂不仅是教学的牛鼻子,更是撬动一切问题的那个“支点”。

毋庸置言,教育“百病缠身”,正因为此,我们才需要戒除一些急病乱医的鲁莽。

时下课堂教学的某些观点和所谓的“见解”,大都属“盲人摸象”,因而一线教师要对某些“专家”的指点保持高度的警醒。

教育首先需要解决问题,解决问题的教育才是好教育。

要解决问题,就要奉行“实践的力行”,今天的中国教育不是不需要“理念”,可悲在理念过分泛滥,却又绝少有哪位专家愿意手把手教给我们如何解决问题的。

千万记住,我们不能因此自乱阵脚,要咬定“行动”,寻找“途径和方法”,要知道教育是“做”出来的,而不是“说”出来的。

21、从“传统”到“高效”的教学比喻

传统课堂是教师抱着学生走,洋思等一类课改典型均属于教师牵着学生走,高效课堂是教师放手让学生自己跑着走;

教学是什么?

就是教会学生如何学。

师之体育教师,把篮球发给学生,让学生自己投篮。

师之音乐课:

为“跑调”的学生纠正“调子”。

关于几个教学的比喻。

“养猪说”:

饲养员不应该代替“猪”吃食,而只应该把猪养肥;

“育儿说”:

让孩子吃饱吃好,而不能替代孩子吃饭。

“妈妈解放”的启示:

在襁褓中的孩子让当妈的最累,只有当孩子可以独立“吃饭和行走”时,妈妈才意味着得到了解放。

22、高效课堂模式先“继承”再“生成”

没有“临帖”岂会有“破帖”?

先用“田字格”写字,严禁貌似有见地的批判地学,否则会画虎不成。

我们要求所有“共同体”学校用四个月时间进行高效课堂的“临帖”,这个阶段叫“继承”;

第二个阶段叫批判与生成,在这个基本模式的基础上嫁接生成不同的课堂特色,这个特色应该讲是“同质异性”的,相同在“高效”,不同的形态上。

没有批评就没有超越,当然也不会有真正的生成,“临帖”是为了“破帖”。

但一开始就忙着批判,结果一定是画虎不成反类犬,批判的学往往呈现为“貌似有见地”。

另外,即便是批评,我们也主张“行动批判”,而不是指手画脚瞎白话,有些批评,显然是“酸葡萄”心理在作祟,可以理解的。

中国的传统文化就是这样,木秀于林,风必折之。

但天降大任,总得有人亮出肩膀去“扛”起这个伟大的民族分配给我们的责任。

李炳亭谈高效课堂

老师们,说到课改实在不是该不该改的问题。

我只问,现在的课堂快乐吗?

学生的生命是由无数个45分钟组成的,如果12年都不快乐,请问,谁敢保证他走上社会会快乐?

传统课堂,让孩子几乎失去了除了知识之外的大部分东西,什么创新、创造、思维、实践、动手、合作,甚至是说话的能力、生活的能力,我们原本活泼可爱的孩子们,一个个弓腰塌背、未老先衰、目光痴呆,眼睁睁就变成了失去水分和生命光鲜的木乃伊模样。

我真的不明白,有什么样的知识比孩子们的生命更加重要?

有什么样的借口可以公然去荼毒生灵?

难道我们不再在乎孩子,而他们也不再是希望和未来了?

教育的底线是对身体、生命负责,否则那就不能称其为教育!

有人说,我们传统的教育就是六个字:

老师讲,学生记,这是美国的朱棣文总结的,通过教育看中国,他还很“反动”地说:

无需担心今天中国的崛起,因为他们的教育没有未来。

有个日本人也学着说:

中国没有未来,满大街的洗头房,独没有书店,一个不看书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

或许是耸言听闻,别生人家的气,但我们必须警惕一些“非教育”的东西正在吞嗤浸蚀我们的教育。

有一个共识却是:

教育不改革,国家没希望。

现在,连小学一年级的学生都厌学了,把学习当成了负担,因为成了“负担”才有了“减负”一说。

一旦某件事变成了负担,哪里还有乐趣可言?

这不能不说是今天教育的悲哀。

我一向认为,减负从来不仅仅是减量,而是想办法“增趣”。

当学生不喜欢学时,哪怕每天只上一节课,一节课只有10分钟,都是负担,但学生愿意学时,他就会废寝忘食、乐在其中、不能自拔。

遗憾的是等待观望,乃至批评诅咒改革的人还有那么多!

有人痛心疾首地说,应试教育已毁了两代人,我们不能继续毁下去了。

有则故事说,爷爷每天接送孙子上学放学,路上爷爷告诉孙子说你要好好学,爷爷在你这么大时说是没学上的,孙子停下脚步问那是个什么时代?

爷爷说那是万恶的旧社会。

孙子说,爷爷,我何时才能回到万恶的旧社会。

有老师给学生布置作文,题目是“我的理想”,学生的作文题目是长大了当“贪官”,养“小蜜”,今天的教育已经迷失了理想,扭曲了道德,玷污了信仰,当警惕呀。

学生为什么厌学?

为什么在网吧却不厌学,网吧的魅力何在?

网吧里才有真正的儿童需要的教育,玩什么、学什么,不用接受老师安排,不用听命于某种指令。

能不能把网吧的“学习法”做一个移植?

也就是用儿童的方式去学,任其自主选择,与同伴合作。

我相信,一旦你真的移植了,任何学校的课堂都可能成为“杜郎口”。

现在我们思考:

假如用传统课堂的手段去网吧学习会怎样?

我相信网吧也便成了枯燥无聊的教室了,学生恐怕也会逃离网吧。

你看,假如像上课一样上网,在规定的时间、规定的地点、倒背着手坐好——开始上网,上网只能按规定的方式玩规定的游戏,玩完还要留作业写篇“网后感”,那么学生还会对“网吧”感兴趣吗?

再比如,喝酒也用传统课堂教学的那一套,那么什么酒鬼也会讨厌酒的。

我不说课改,我把课改换个词叫“放生”,我写过一篇文章“课改就是从油锅里捞孩子”,捞晚了学生就“焦”了,焦了就会跳楼自杀。

当然跳楼的原因很复杂,但谁敢说多少厌世不是来自厌学呢?

中国“要命的教育”的确缺了许多东西,但最缺的是教育人的良知和人性。

我在想,即便你不是做教育的,你只是个普通人,但看到孩子在课堂上受尽煎熬,度日如年,你仍能无动于衷,稳如泰山,真的是I服了YOU了!

很多人总找借口说,着实是想改,但不知道如何改,我觉得这不是理由。

没有谁因为自己不是大夫,就拒绝给孩子治病的。

课改到底如何改?

我以为必须走四步路。

第一是理念变观念。

今天的中国教育实在不需要再去发明什么新理念,新课改理念就很好。

理念必须落地,转换成行动,才能“鱼游大海”。

中国的教育专家都应该像袁隆平那样,把教育科研搬到田间地头去,去手把手指导一线教师的教学行为,当然能真正促进学校变革的仍然是一线教育者,教育必须有一线教师来救赎,教育家只能从一线产生。

  第二,观念变方法。

第三方法回到文化上,即方法变文化。

第四文化变信仰。

因为时间有限,我也多有论述,就不展开了,笼统地阐述一下:

  现在大家都学杜郎口,那么到底学杜郎口的什么?

有人说杜郎口的成功是管理的结果,那么,什么样的管理才是好的?

管理到底是管制、囚禁还是激励、放手呢?

如果说管理,我以为全国就两家“单位”做得好,一家是杜郎口,另一家是寺庙。

你见过哪所寺庙的方丈忙得像校长一样,每天打卡考勤的,为什么?

因为寺庙里的每一个“员工”都把工作把信仰。

杜郎口其实改的不是课堂,是文化,甚至不是文化是重塑教育信仰。

教育说穿了就是信仰。

信仰什么?

简单说就是8个字:

以人为本、尊重生命。

教育首先是爱,不热爱教育、不热爱学生、甚至不热爱自己,妄谈什么信仰。

  我现在负责教师报的采编部。

《中国教师报》16个版,服务于教育课改。

有人把《中国教师报》叫“中国课改报”,我很高兴,这就是媒体的信仰和使命。

我觉得每个中国教师报人都有这样的信仰和使命,因而才敢说“守住教育的最后一道防线”,才敢期望“让中国教育因你而改变”,天降大任,我们必须敢站出来、去承担。

我建议大家去关注和研究《中国教师报》,别说我在推销发型,你可以不订;

订,一定会有收获。

现在几乎课改学校都在追逐我们的“现代课堂周刊”,因为现代课堂周刊就试图权利影响着中国课改,我们从实用出发,力图办成“课改说明书”,比如本期的主题是“课堂的收和放”,下期,是“活和实”,什么分组、预习、展示、反馈,一期一个主题,有些学校的教科研就是跟着我们这份媒体走的。

  有人问我,李老师,课改太复杂了,你能否简单概括什么是课改?

我就说三句话。

  第一句:

让学习发生在学习身上,就是课改。

形象地说,如果一个不认识字的老太太想学习麻将,按照一般的学校建议,往往是需要先认字,那么认字需要学拼音,而且还要补学繁体字,数学老师教一加一,校长还要开设财会课,最后还得请专家作麻将技法20讲?

如果这样,一搞就是四年,本科,老太太没毕业,死了。

其实,想学会打麻将有更快捷、实用、见效的办法,只要一个下午,给老太太找三个老头嘛——陪着她打,会了。

其实学习原本很简单,简单到让打麻将“发生”在老太太身上。

我要强调的是“发生”!

第二句,遵从学生的方式就是课改。

坚决反对用成人的方式替代儿童的认知。

成人的认知一般是从经验出发处理事情,而儿童必须有经历才有经验。

这就意味着被剥夺经历就扼杀了经验。

因此,必须把经历权还给学生。

举例说:

学习就像打篮球练投篮,第一次没投进去失败了,别怕,失败是成功之母。

再投一次,又失败了,那么基于两次失败,从中就会总结、反馈、矫正。

第三次再投,就进了,这叫成功是成功之父。

失败,反馈,矫正就是学习的规律。

一切的成功其实都源自于失败。

我认为,教育的主要任务就是“发现”儿童和“发展”儿童,而前提是先要研究儿童,研究儿童才能“认识”儿童,什么课题离开了对学生的研究和认识都没有意义。

研究什么?

找四个字,杜威的兴趣中心。

天冷了,毛衣就是兴趣中心;

肚子饿了,面包就是兴趣中心;

女孩子的兴趣中心是逛街;

男人们的兴趣中心是喝酒。

研究儿童还包括,认识儿童的天性,我认为最主要的就是六个字:

好奇心、展示欲。

满足好奇心就有学习,满足展示欲就有学习动力!

学习是人的本能,也是人的天性。

今天的课堂,成了和孩子的天性作对的地方,没有对儿童的研究,脱离了儿童的方式,岂有真正的教育?

关于“课堂”。

咬文嚼字,“课”,言果也,言的是“果”;

堂这个字好玩,上是学字头,离开了学,谈什么堂。

课堂两个字反复告诉我们的是:

表达。

每一个汉字都富有深味。

宇宙是混沌的,“一”分为“二”:

清者上升,浊者下沉,是为“二”,二是天、地;

“三”,天、地、人;

能把天地人通起来的就是“王”;

王一点头就是“主”;

“一”两头一对接就成了零。

“言”,就是能通达天地人“三才”并说出“道”来的行为,你看一万年前的人都懂得新课改理念了。

今天的新课改是符合“道”的,让学生动起来——说。

  第三句,动就是课改。

“动”的前端是“活”,活动,一活就动,因动更活。

“同学们,静一静!

”你要那么静干什么!

须知,当“活”和“动”相生时,那么“静”和“死”常常相伴。

高效课堂要求让学生不开小差、不打瞌睡,最好的方式就是让学生动起来、“走两步”,没有谁边走边睡觉的。

但仅仅有“身动”还不够,还有要有“心动”和“神动”。

动中解决了素质的要求。

别以为你搞什么书法比赛就叫素质教育,20人练书法,3000人当观众。

你看人家杜郎口,一动解决了所有素质的问题:

每节课都动,这岂不是体育课?

每节课都说,是演讲课;

每节课都写,是书法课,每节课都在合作,是交际课、德育课。

课堂必须“动”,别怕纪律乱!

只要在学,你管他跪着还是趴着干吗?

只要不学,哪怕坐得像墓碑一样直。

  有人开始质疑了,那你放手让学生学,老师还有什么用?

别急,教师有用,而且有大作用,关键是用在哪里、什么时候。

我现在来解答这个疑问。

  传统教育的过失是,给老师的角色定位搞错了。

记住“二传手”这个词,教师就是哥“二传手”,所有的一切都需要经由教师去传递。

可学校的产品是课堂,教师之间也有差异呀,就像五指有长短一样,请问,不会传的“二传手”如何传?

即便是每个人都是二传的高手,可不想“传”又会怎么样?

你思考过吗,因为传统课堂完全是依赖于教师的传,因此导致离开了“教”,学生将不会有“学”,我们培养的就是一批批完全依赖于教、不会学的学生。

新课改最关键的关键是拨乱反正——转变教师的角色。

也就是防守发动学生一传——让学生和知识直接对话,取消老师的“二传”,实现教师真正的解放。

在新课改理念下,请大家记住两句话:

教师是学生的同学,是课堂上的第51名同学;

课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理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