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最新版0426《生物化学》网上作业及课程考试复习资料有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2359852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2.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南最新版0426《生物化学》网上作业及课程考试复习资料有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西南最新版0426《生物化学》网上作业及课程考试复习资料有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西南最新版0426《生物化学》网上作业及课程考试复习资料有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西南最新版0426《生物化学》网上作业及课程考试复习资料有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西南最新版0426《生物化学》网上作业及课程考试复习资料有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西南最新版0426《生物化学》网上作业及课程考试复习资料有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

《西南最新版0426《生物化学》网上作业及课程考试复习资料有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南最新版0426《生物化学》网上作业及课程考试复习资料有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西南最新版0426《生物化学》网上作业及课程考试复习资料有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

一种构象改变为另一种构象时,不要求共价键的断裂和重新形成。

构象改变不会改变分子的光学活性。

4、蛋白质二级结构:

在蛋白质分子中的局部区域内氨基酸残基的有规则的排列,常见的二级结构有α-螺旋和β-折叠。

二级结构是通过骨架上的羰基和酰胺基团之间形成的氢键维持的。

5、蛋白质三级结构:

蛋白质分子处于它的天然折叠状态的三维构象。

三级结构是在二级结构的基础上进一步盘绕、折叠形成的。

三级结构主要是靠氨基酸侧链之间的疏水相互作用、氢键范德华力和盐键(静电作用力)维持的。

6、蛋白质四级结构:

多亚基蛋白质的三维结构。

实际上是具有三级结构的多肽链(亚基)以适当方式聚合所呈现出的三维结构。

7、蛋白质变性:

生物大分子的天然构象遭到破坏导致其生物活性丧失的现象。

蛋白质在受到光照、热、有机溶剂以及一些变性剂的作用时,次级键受到破坏,导致天然构象的破坏,使蛋白质的生物活性丧失。

8、复性:

在一定的条件下,变性的生物大分子恢复成具有生物活性的天然构象的现象。

答:

1)蛋白质的变性作用:

变性作用的概念及引起蛋白质变性的因素。

2)蛋白质的沉淀作用:

沉淀作用的概念、种类(可逆性沉淀和不可逆沉淀)及引起两种沉淀的因素。

3)沉淀的蛋白质不一定变性失活,但变性后的蛋白质一般失去活性。

这是因为蛋白质颗粒表面带有很多极性基团,如-NH3+、-COO-、-OH、-SH、-CONH2等和水有高度亲和性。

当蛋白质和水相遇时,在其表面形成一层水膜。

水膜的存在使蛋白质颗粒相互隔开。

颗粒之间不会碰撞而聚集成大颗粒。

另外,在非等电点状态时,同一蛋白质的不同分子带同种电荷因同性相斥,总要保持一定距离,不致互相凝集沉淀。

答:

根据米氏方程计算:

81倍。

α-螺旋每隔3.6个氨基酸残基,螺旋上升一圈,螺距为0.54nm,氨基酸残基侧链伸向外侧,相邻的螺圈之间形成链内氢键。

α-螺旋体为3.613螺旋,天然蛋白质绝大多数都是右手螺旋。

[判断题]乙酰CoA是脂肪酸β-氧化的终产物,也是脂肪酸生物合成的原料。

正确

[判断题]变性的蛋白质不一定沉淀,沉淀的蛋白质不一定变性。

[判断题]蛋白质分子中所有的氨基酸(Gly除外)都是右旋的。

错误

[判断题]当[ES]复合物的量增加时,酶促反应速度也增加。

[判断题]若双螺旋DNA中一条链的核苷酸排列顺序为pGpCpTpApTpC,那么,互补链的核苷酸顺序应为:

pCpGpApTpApG. 

[判断题]DNA分子中的G和C的含量愈高,其熔点(Tm)值愈大。

[判断题]酶是生物催化剂,只能在体内起催化作用。

[判断题]核酸中的修饰成分大部分是在tRNA中发现的。

第二次作业

[判断题]机体缺少某种维生素会导致缺乏病,是因为缺乏维生素能使物质代谢发生障碍. 

[判断题]水溶液或结晶状态下的氨基酸都以两性离子形式存在。

[判断题]构型的改变必须有旧的共价健的破坏和新的共价键的形成,而构象的改变则不发生此变化 

[判断题]氨基酸因含有不对称碳原子,所以都有旋光异构体。

[判断题]生物体中ATP的主要来源是通过底物水平磷酸化而产生。

[判断题]当底物浓度很大时,酶促反应的速度与酶浓度成正比。

[判断题]酶的最适温度值是酶的特征性常数。

[判断题]增加底物浓度可以抵消竞争性抑制作用。

1、增色效应

2、减色效应

3、酶活力单位

4、比活力

5、米氏常数

6、竞争性抑制作用

7、非竞争性抑制作用

8、反竞争性抑制作用

1.一双链DNA的一条链中[A]=0.3,[G]=0.24,问:

1)该条链中的[T]和[C]是多少?

2)该条链的互补链中,[T]、[C]、[A]和[G]应是多少?

2、某双链DNA的一条链中,(A+G)/(T+C)=0.7(均为摩尔比),则在其互补链中,(A+G)/(T+C)是多少?

在整个分子中(A+G)/(T+C)又是多少?

3.请写出双链DNA(5′)ATGCCCGTATGCATTC(3′)的互补链顺序。

4、三种主要类型的RNA,在蛋白质生物合成中各起什么作用?

5、简述Watson-Crick双螺旋结构的要点。

1、增色效应:

当双螺旋DNA融解(解链)时,260nm处紫外吸收增加的现象。

2、减色效应:

随着核酸复性,紫外吸收降低的现象。

3、酶活力单位:

酶活力的度量单位。

1961年国际酶学会议规定:

1个酶活力单位是指在特定条件(25℃,其它为最适条件)下,在1分钟内能转化1微摩尔底物的酶量,或是转化底物中1微摩尔的有关基团的酶量。

4、比活力:

每分钟每毫克酶蛋白在25℃下转化的底物的微摩尔数(μm)。

比活是酶纯度的测量。

5、米氏常数:

酶促反应速度达到最大反应速度(Vmax)一半时的底物浓度。

6、竞争性抑制作用:

通过增加底物浓度可以逆转的一种酶抑制类型。

一个竞争性抑制剂通常与正常的底物或配体竞争同一个蛋白质的结合部位。

这种抑制使得Km增大,而Vmax不变。

7、非竞争性抑制作用:

抑制剂不仅与游离酶结合,也可以与酶-底物复合物结合的一种酶促反应抑制作用。

这种抑制使得Vmax变小,但Km不变。

8、反竞争性抑制作用:

抑制剂只与酶-底物复合物结合,而不与游离酶结合的一种酶促反应抑制作用。

这种抑制作用使得Vmax,Km都变小,但Vmax/Km比值不变。

1. 

解:

根据碱基等比规律,[A]+[G]=[T]+[C]

1)[T]+[C]=1-0.3-0.24=0.46

2)T=0.3C=0.24,A+G=0.46

2、答:

在其互补链中,(A+G)/(T+C)=1/0.7

在整个分子中(A+G)/(T+C)=1

3.解:

其互补链为:

(5′)GAATGCATACGGGCAT(3′)

4、答:

三种主要类型的RNA是:

mRNA、tRNA、rRNA。

在蛋白质生物合成中所起的作用分别是:

①mRNA是蛋白质生物合成的模板;

②tRNA在蛋白质合成中过程中作为氨基酸的载体,起转移氨基酸的作用;

③rRNA参与构成核糖体,而核糖体是蛋白质合成的场所。

5、答:

①DNA分子由两条链组成,相互平行,方向相反,呈右手双螺旋结构

②磷酸和核糖交替排列于双螺旋外侧,形成DNA分子的骨架与螺旋的纵轴平行。

碱基位于内侧A-T、G-C配对,碱基对平面与纵轴垂直。

③双螺旋的平均直径为2nm;

每一圈螺旋的螺距为3。

4nm,包括10对碱基

④双螺旋表面有1条大沟和1个小沟。

第三次作业

1、呼吸电子传递链

2、底物水平磷酸化

3、氧化磷酸化

4、P/O比

5、酵解

6、柠檬酸循环

7、酮体

1、什么是生物氧化?

有何特点?

试比较体内氧化和体外氧化的异同。

2、简述各种生物新陈代谢的共同特点。

3、简述化学渗透学说的主要内容,其最显著的特点是什么?

1、呼吸电子传递链:

呼吸链又称电子传递链,由一系列可作为电子载体的酶复合体和辅助因子构成,可将来自还原型辅酶或底物的电子传递给有氧代谢的最终电子受体分子氧(O2)。

2、底物水平磷酸化:

底物分子中的能量直接以高能键形式转移给ADP生成ATP,这个过程称为底物水平磷酸化,这一磷酸化过程在胞浆和线粒体中进行。

3、氧化磷酸化:

电子从一个底物传递给分子氧的氧化与酶催化的由ADP和Pi生成ATP的磷酸化相偶联的过程。

4、P/O比:

在氧化磷酸化中,每1/2O2被还原时形成的ATP的摩尔数。

电子从NADH传递给O2时,P/O比为3,而电子从FADH2传递给O2时,P/O比为2。

5、酵解:

糖酵解途径是指细胞在胞浆中分解葡萄糖生成丙酮酸的过程,半伴有少量ATP的生成。

6、柠檬酸循环:

用于乙酰CoA中的乙酰基氧化生成CO2的酶促反应的循环系统,该循环的第一步反应是由乙酰CoA和草酰乙酸缩合形成柠檬酸。

7、酮体:

在肝脏中由乙酰CoA合成的燃料分子(β羟基丁酸、乙酰乙酸和丙酮)。

在饥饿期间酮体是包括脑在内的许多组织的燃料,酮体过多将导致中毒。

共同点:

它最终氧化分解产物是CO2和H2O,同时释放能量。

区别点:

①体外氧化反应主要以热能形式释放能量;

而生物氧化主要以生成ATP方式释放能量,为生物体所利用。

②体外氧化往往在高温,强酸,强碱或强氧化剂的催化下进行;

而生物氧化是在恒温(37℃)和中性pH环境下进行,催化氧化反应的催化剂是酶。

①生物体内的绝大多数代谢反应是在温和的条件下,由酶催化进行的;

②生物体内反应与步骤虽然繁多,但相互配合,有条不紊。

彼此协调,而且有严格的顺序性;

③生物体对内外环境条件有高度的适应性和灵敏的自动调节。

④代谢包括合成代谢和分解代谢两个方面。

电子传递使质子从线粒体内膜基质泵到膜外液体中,形成一个跨膜H离子梯度,其渗透能促使ATP形成。

H离子再顺梯度通过ATP合成酶分子中的通道进入线粒体基质,放能合成ATP。

[判断题]蛋白质分子中所有氨基酸(除Gly外)都是L构型。

[判断题]蛋白质生物合成所需的能量都由ATP直接供给。

[判断题]RNA的合成和DNA的合成一样,在起始合成前亦需要有RNA引物参加。

[判断题]DNA半不连续复制是指复制时一条链的合成方向是5′→3′而另一条链方向是3′→5′。

[判断题]脂肪酸合成酶催化的反应是脂肪酸-氧化反应的逆反应。

[判断题]生物遗传信息的流向,只能由DNA―→RNA而不能由RNA―→DNA。

[判断题]脂肪酸的从头合成需要NADPH+H+作为还原反应的供氢体。

[判断题]所有的DNA均为线状双螺旋结构。

[判断题]变性的蛋白质会沉淀和凝固。

第四次作业

1、遗传学中心法则

2、转录

3、半保留复制

4、必需氨基酸

5、氨基酸

6、肽键

7、肽

8、二硫键

1、磷酸戊糖途径有何特点?

有什么生物学意义?

2、何谓糖酵解?

糖异生与糖酵解代谢途径有哪些差异?

3、什么是三羧酸循环?

有什么特点及生物学意义?

4、为会么摄入过多的糖容易长胖?

1、遗传学中心法则:

描述从一个基因到相应蛋白质的信息流的途径。

遗传信息贮存在DNA中,DNA被复制传给子代细胞,信息被拷贝或由DNA被转录成RNA,然后RNA被翻译成多肽链。

不过由于逆转录酶的发现,也可以以RNA为模板合成DNA。

2、转录:

在由RNA聚合酶和辅助因子组成的转录复合体的催化下,从双链DNA分子中拷贝生物信息生成单一一条RNA链的过程。

3、半保留复制:

DNA复制的一种方式。

每条链都可用作合成互补链的模板,合成出两分子的双链DNA,每个分子都是由一条亲代链和一条新合成的链组成。

4、必需氨基酸:

人体内不能合成而又是营养所必不可少的,必需依靠食物供应,称为必需氨基酸。

5、氨基酸(aminoacids):

是含有一个碱性氨基和一个酸性羧基的有机化合物,氨基一般连接在α-碳上。

氨基酸是肽和蛋白质的构件分子。

6、肽键(peptidebond):

一个氨基酸的羧基与另一个氨基酸的氨基缩合,除去一分子水形成的酰胺键。

7、肽(peptides):

两个或两个以上氨基酸通过肽键共价连接形成的聚合物。

8、二硫键(disulfidebond):

通过两个(半胱氨酸)巯基的氧化形成的共价键。

二硫键在稳定某些蛋白的三维结构上起着重要的作用。

其生物学意义何在?

磷酸戊糖途径的特点:

无ATP生成,不是机体产能的方式。

生理意义:

(1)产生NADP,为生物合成提供还原力,如脂肪酸、固醇等。

NADPH还可使谷胱甘肽维持还原态,维持红细胞还原性。

(2)产生磷酸戊糖,参加核酸代谢

(3)是植物光合作用中从CO2合成葡萄糖的部分途径

(1)糖酵解指无氧条件下葡萄糖或糖原分解为乳酸过程.

(2)糖酵解与糖异生的差别在于糖酵解的三个关键酶被糖异生的四个关键酶代替催化反应,作用部位:

糖异生在胞液和线粒体,糖酵解则全部在胞液中进行.

3、何谓三羧酸循环?

它有何特点和生物学意义?

三羧酸循环是乙酰CoA进入由一连串反应构成的循环体系,被氧化生成H2O和CO2。

特点:

1个分子葡萄糖经三羧酸循环彻底所化可净生成38个ATP。

1).三羧酸循环是机体获取能量的主要方式。

2).三羧酸循环是糖,脂肪和蛋白质三种主要有机物在体内彻底氧化的共同代谢途径。

3).三羧酸循环是体内三种主要有机物互变的联结机构。

4、为什么人摄入过多的糖容易长胖?

糖被人体吸收后,大部分可以经有氧化提供大量的能量;

而过多的糖则可转化为甘油和脂肪酸,从而转化为脂肪贮存于体内,使人长胖。

[判断题]在缺氧的情况下,丙酮酸还原成乳酸的意义是使NAD+再生。

[判断题]PPP途径能产生ATP,所以可以代替TCA途径,作为生物供能的主要途径。

[判断题]糖酵解的生理意义主要是:

在缺氧的条件下为生物体提供能量。

[判断题]生物体中ATP的主要来源是通过氧化磷酸化而产生。

[判断题]米氏常数Km是当v=Vmax/2时的底物浓度。

[判断题]在有竞争性抑制剂存在时,增加底物浓度难以消除抑制剂对酶促反应速度的影响。

[判断题]对于结合蛋白酶而言,全酶=酶蛋白+辅助因子。

[判断题]变性必定伴随着DNA分子中共价键的断裂。

第五次作业

问答题

1、有人给肥胖者提出下列减肥方案,该方案包括两点:

①严格限制饮食中脂肪的摄入,脂肪的摄入量是越少越好;

②不必限制饮食中蛋白质和糖的量。

试用所学生物化学知识分析,该方案是否可行,并写下你的推理过程。

(不必考虑病理状态和遗传因素)

2、为什么说三羧酸循环是糖脂和蛋白质三大物质代谢的枢纽?

此方案不可行。

这是因为:

①严格限制饮食中脂肪的摄入是对的,脂肪的摄入但并非越少越好,人体需要的必需脂肪酸必须靠食物中的脂肪提供。

许多脂溶性维生素也溶解在油脂中,食用一定量的脂肪也有助于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

②物质代放谢是相互联系的,通过限制脂肪的摄入,而不限制饮食中的蛋白质和糖的量,是永远达不到目的,减肥,意欲减少体内脂肪,如果不限制蛋白质和糖的摄入,糖和脂肪在体内很容易转变为脂肪,不但不能减肥,可能还会增加体重。

③减肥应通过脂肪动员来实现,而脂肪动员的条件是供能不足,只有在食物总热量低于人体所需的总热量时才能进行脂肪动员。

限制饮食总热量时得提供足够的蛋白质,以保持体内的氮平衡。

热量低于人体所需的总热量时才能进行脂肪动员。

三羧酸循环是需氧生物体内普遍存在的代谢途径,因为在这个循环中几个主要的中间代谢物是含有三个羧基的柠檬酸,所以叫做三羧酸循环,又称为柠檬酸循环或Krebs循环。

三羧酸循环是三大营养素(糖类、脂类、氨基酸)的最终代谢通路,又是糖类、脂类、氨基酸代谢联系的枢纽。

是一个由一系列酶促反应构成的循环反应系统,在该反应过程中,首先由乙酰辅酶A与草酰乙酸缩合生成含有3个羧基的柠檬酸,经过4次脱氢,2次脱羧,生成四分子还原当量和2分子CO2,重新生成草酰乙酸的这一循环反应过程成为三羧酸循环。

1).三大营养素的最终代谢通路糖、脂肪和蛋白质在分解代谢过程都先生成乙酰辅酶A,乙酰辅酶A与草酰乙酸结合进入三羧酸循环而彻底氧化。

所以三羧酸循环是糖、脂肪和蛋白质分解的共同通路。

2).糖、脂肪和氨基酸代谢的联系通路三羧酸循环另一重要功能是为其他合成代谢提供小分子前体。

α-酮戊二酸和草酰乙酸分别是合成谷氨酸和天冬氨酸的前体;

草酰乙酸先转变成丙酮酸再合成丙氨酸;

许多氨基酸通过草酰乙酸可异生成糖。

所以三羧酸循环是糖、脂肪酸(不能异生成糖)和某些氨基酸相互转变的代谢枢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军事政治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