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江苏省如皋市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解析版文档格式.docx
《学年江苏省如皋市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解析版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江苏省如皋市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解析版文档格式.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B.芒果为著名的热带水果之一,含有糖、蛋白质、粗纤维和多种维生素,其中前体胡萝卜素成分特别高,是所有水果中没有的。
C.以“孝”为核心要素的中国家庭伦理,不仅是“中国人之所以为中国人”的文化根脉,而且深刻影响着每个人的生活方式与精神气质。
D.北宋后期,宋微宗赵佶对书画的痴迷和身体力行的推动,花鸟画以院体为主流进一步向工笔写实方向发展,工笔花鸟画达到巅峰。
【答案】C
本题考查语病。
应先浏览选项,排除有明显错误标志的句子,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
A项,“之所以扩大,主要是……”搭配不当,“之所以”一般要和“是因为”搭配。
B项,“是所有水果中没有的”不合逻辑,“所有水果”自然包括“芒果”,前面肯定芒果“含有糖、蛋白质、粗纤维和多种维生素,其中前体胡萝卜素成分特别高”,后面又说“所有水果中没有的”,前后矛盾,应把“所有”换为“其它”。
D项,成分残缺,“宋徽宗赵佶对书画的痴迷和身体力行的推动”在句中作状语,应在“宋徽宗”前面添加“由于”或“在……下”。
语病主要分为两大类:
结构性语病和语义性语病。
对于结构性病句,考生应多从语法角度分析,先压缩,再看搭配。
要认真细致审读每个选项,重点注意分析并列短语作句子成分与其他成分的搭配,可以将并列短语拆开逐一与其他成分搭配,验证其当否。
对于句式杂糅的句子,先凭语感判定其不协调,再分别造成句子,再放回原文中,验证其当否。
对于语序不当的句子,先也要凭语感检测,再将不协调的词语或句子调换位置,看是否通畅自然。
对因不明词义而造成前后矛盾的语句,应尽力推敲出这个关键词语的含义,推敲方法是拆字组词。
3.所用修辞与其它各句不相同的一项是
A.多长一岁只是加重我们头上的枷,加紧脚胫上的链,我们何尝不羡都小猫追自己的尾巴,但我们的枷,我们的链永远是制定我们行动的上司!
(徐志摩《翡冷翠山居闲话》
B.高女人抬起被折磨得如同一片皱巴巴的枯叶般的瘦脸,好像忽然明白了截缝老婆的话,眼里闪出一股嘲讽、倔强、傲岸的光芒。
(冯骥才《高女人和她的矮丈夫》)
C.歌声好似被鞭梢越沟撩过来,抑或是被风断断续续扔过来,满地是无边的黄土壑,昏黄的夕阳浮在黄土上,满地好似涂着秦汉边卒那风干的血。
(马步升《绝地之音》)
D.杏子、桃子下来时卖鸡蛋大的香白杏,白得像一团雪,只嘴儿以下有一根红线的“一线红”蜜桃。
再下来是樱桃,红的像珊瑚,白的像玛瑙。
(汪曾祺《鉴贫家》)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真正的朋友看重的是我们的本质:
就像理想的父母对子女的爱不以子女的外表和社会地位为转移,伊壁鸠鲁分析了我们内心的需要以后,指出:
一小群真正的朋友可发给予我们的关爱与尊敬是财富不能提供的。
①否则他们会对我们视而不见
②更重要的动机是希望得到别人的赞赏和善待
③所以子女身穿旧衣服、承认今年没赚多少钱,都不会于心不安
④我们追求发财最大的目的可能是要获得别人的尊重和关注
⑤追求财富的欲望不一定单纯出自对奢修生活的渴望
A.②①⑤③④B.⑤②④①③C.③⑤②④①D.⑤③④②①
本题属于语句的排序题。
从题干来看,这是属于有语境的排序题,且从所给语境来看,这段文字是说“真正的朋友”,横线前面以理想的父母对子女的爱来说真正的朋友,“父母对子女的爱不以子女的外表和社会地位为转移”,第③句中“所以”是由前面父母对子女的爱“不以子女的外表和社会地位为转移”得出的结论,“身穿旧衣服”“没赚多少钱”与前面的“外表”“社会地位”相连,故放在第一处;
⑤②分析追求财富的动机,⑤②两句呈现递进关系;
④说追求发财的最大目的,第①句“否则”引出不这样的结果,这两句应放在一起。
对于排序题,答题方法如下:
首先要感知语意内容,把握文意的连贯性。
整体把握,了解语段或句子的中心语意,或找中心句(文眼句),或归结各句语意,把握整体主题或主旨。
将句子按意义分类,将各种表意相近的句子归结在一起,然后进行局部调整,最后整体排列,依据语意的连贯性,把握语句的衔接。
5.对下列的材料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吾之一身,常有少不同壮,壮不同老;
吾之身后,焉有子能肖父,孙能肖祖?
如此期,必属妄想,所可尽者,惟留好样与儿孙而已。
A.时移世殊,榜样长留。
B.今不同古,少不同老。
C.顺时而变,与时俱进。
D.后世可期,明朝更佳。
【答案】A
题干要求选出“对下列的材料理解最恰当的一项”,这是考查学生理解文段概括文段的能力。
首先理解文段的意思,然后进行概括。
“吾之一身,常有少不同壮,壮不同老;
如此期,必属妄想,所可尽者,惟留好样与儿孙而已”,这段话是说“我这一生中,常常会出现少年与壮年不同,壮年与老年不同的事;
在我身后,又哪里有孩子像父亲,孙子像祖父的?
如果一定要期望这些,那必定是属于妄想,我们可以尽力去做的,只是给儿孙们留个好榜样罢了”,这段话前几句说“少年与壮年不同,壮年与老年不同”“孩子与父亲不同,孙子与祖父不同”,这是说社会变化了,时代不同了;
最后说“所可尽者,惟留好样与儿孙而已”,这是说我们可以给儿孙留下榜样,这就说明榜样是可以长久留存的,故选A项。
B项,“今不同古,少不同老”只是对前几句的概括,却忽略了“所可尽者,惟留好样与儿孙而已”这一句;
C项,“顺时而变,与时俱进”偏离了材料的中心,材料强调榜样的价值;
D项,“后世可期,明朝更佳”,偏离了材料中心,材料的重心还是在“所可尽者,惟留好样与儿孙而已”这一句上。
6.下列各组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不如舜,不如周公,吾之病也。
病:
缺陷
其责人也详,其待己也廉廉:
少
其应者,必其人之与也与:
朋友
不亦待其身者已廉乎已:
太,甚
B.观其所以微见其意者见:
同“现”
是故倨傲鲜腆而深之腆:
厚
养其全锋而待其弊弊:
疲困
行成于思毁于随行:
德行
C.贪多务得,细大不捐捐:
舍弃
上规姒嫩,浑浑无涯规:
效法
踵常途之促促题:
跟随
昔太祖皇帝尝以周师破李景兵以:
率领
D.揖西山之白云揖:
引
穷耳目之胜以自适也哉适:
适宜
绝类离伦绝:
超出
孰云多而不扬扬:
选拔
【答案】D
.....................
7.下列选项中对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朝奏”与“夕贬”、“九重天与“路八千”形成鲜明对比,写出遭遇的天壤之别。
B.“迢递高城百尺楼,绿杨枝外尽汀洲”(李商隐《安定城楼》》诗人触景生情:
登最高之楼,望最远之,高瞻远瞩,气象万千,且总领后文的无穷感慨。
C.“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杜甫《客至》诗人高声恳请邻翁共饮作陪,看似与“客至”无,实是烘托老友相逢酒兴之高,情意之浓烈。
D.“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霑衣”(杜牧《九日齐山登高》借齐景公在牛山为百年之后离开世界坠泪的典故,写出人生虽短当奋发有为的积极心态。
题干要求选出“下列选项中对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这是考查学生鉴赏品味诗歌语言的能力。
D项,“奋发有为的积极心态”错误。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霑衣”是诗歌的尾联,这一联紧承颈联中“登临恨落晖”意,诗人用齐景公牛山泣涕之事进一步安慰自己。
诗人由眼前所登池州的齐山,联想到齐景公的牛山坠泪,认为像“登临恨落晖”所感受到的那种人生无常,是古往今来尽皆如此的。
既然并非今世才有此恨,就不必像齐景公那样独自伤感流泪。
以齐景公的反例作结,表现了这种旷怀中包含着的一种苦涩。
二、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凡人主必审分,然后治可以至,奸伪邪辟之涂可以息,恶气苟疾无自至。
夫治身与治国,一理之术也。
今以众地者,公作则迟,有所匿其力也;
分地则速,无所匿迟也。
主亦有地,臣主同地,则臣有所匿其都邪矣,主无所避其累矣。
凡为善难,任善易。
奚以知之?
人与骥俱走,则人不胜骥矣;
居於车上而任骥,则骥不胜人矣。
人主好治人官之事,则是与骥俱走也,必多所不及矣。
夫人主亦有居车,无去车,则众善皆尽力竭能矣,谄谀诐贼巧佞之人无所窜其奸矣。
人主之车,所以乘物也。
察乘物之理,则四极可有。
不知乘物,而自怙恃,夺其智能,多其教诏,而好自以,若此则百官恫扰,少长相越,万邪并起。
权威分移,不可以卒,不可以教,此亡国之风也。
有道之主,其所以使群臣者亦有辔。
其辔何如?
正名审分,是治之辔已。
故按其实而审其名,以求其情;
听其言而察其类,无使放悖。
夫名多不当其实,而事多不当其用者,故人主不可以不审名分也。
不审名分,是恶壅而愈塞也。
壅塞之任,不在臣下,在於人主。
尧、舜之臣不独义,汤、禹之臣不独忠,得其数也;
桀、纣之臣不独鄙,幽、厉之臣不独辟,失其理也。
不正其名,不分其职,而数用刑罚,乱莫大焉。
夫说以智通,而实以过悗;
誉以高贤,而充以卑下;
赞以洁白,而随以污德;
任以公法,而处以贪枉;
用以勇敢,而堙以罢怯。
故名不正,则人主忧劳勤苦,而官职烦乱悖逆矣。
国之亡也,名之伤也,从此生矣。
白之顾益黑,求之愈不得者,其此义邪!
故至治之务,在于正名。
名正则人主不忧劳矣,不忧劳则不伤其耳目之主。
故得道忘人,乃大得人也,夫其非道也?
知德忘知,乃大得知也,夫其非德也?
至知不几,静乃明几也。
(选自《吕氏春秋·
审分览第五》)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凡人主必审分,然后治可以至治:
安定
B.凡为善难,任善易任:
听凭
C.夺其智能夺:
强行改变
D.不可以卒卒:
善终
9.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人主:
人君,国君,专指一国之主,即帝王。
人主与人臣相对,人臣即下面的官吏。
B.怙恃:
怙,父亲的代称;
恃,母亲的代称;
怙恃,父母的代称。
文中的意思是“依赖”。
C.尧舜:
传说两人治理有方,社会祥和。
作者将他们与汤禹对比,意在强调双臣要得法
D.《吕氏春秋》:
是中国第一部有组织编写的文集,熔百家学说为一炉,对后世影响甚大。
10.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夫人主亦有居车,无去车,则众善皆尽力竭能矣,谄谀诐贼巧佞之人无所窜其奸矣。
(2)有道之主,其所以使群臣者亦有辔。
11.请根据第二段文意,简要概括人主善“驾车“任我”的好处。
【答案】8.B9.C
10.⑴君主也必须像驾车的人一样坐在车上,不要离开车子,那么所有做善事的人就都会尽心竭力了,阿谀奉承、邪恶奸巧的人就无法藏匿其奸了。
⑵有方法的君主,他驾驭臣子们的方法是也有“缰绳”。
那“缰绳”是什么?
辨正名称,明察职分,这就是治理臣子们的“缰绳”啊。
11.人臣各尽其责,小人无法得势,拥有四方之地,行事得以善终,可以教人化世。
【解析】
8.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意思和用法,题干要求选出“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B项,“凡为善难,任善易”,“任”如解释为“听凭”,则与语境不合,本题可以根据句式的特点来解答,“为善难”和“任善易”两者结构相同,相同位置的词语词性和意思应是相关的,“任”对应“为”,“为”意思是“做”,指亲自去做;
“任”指任用别人去做,“任”解释为“使用,任用”,这句话的意思是“凡是亲自去做善事就困难,任用别人做善事就容易”。
理解文言实词的意思,可以采取因文定义法:
由于任何一个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只可能有一个意义,因此可因文来定义,即根据具体的上下文语境来判断某个实词的具体意项。
答题时要把实词放回到原文语境中,结合上下文意思去理解。
可采取代入原文法、课内回顾法、成语迁移法。
可将词义代入文中,结合上下文的语境来判断对错。
结合语境,理解实词含义,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词类活用等。
要分析形旁,推求字义。
从字音相同推测通假字,通过语法特征推断出词性,用互文见义对照解释前后词。
9.试题分析:
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
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
C项,“作者将他们与汤禹对比”错误,应该是跟“桀、纣”对比。
因为“尧舜”与“汤禹”属于同一类。
10.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的文言文翻译能力。
拿到句子之后,应先回归文本,然后分析句子中是否存在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短语,然后按照不同的句式进行调、换、删,再采取对译法,逐字进行翻译。
第一句中,“夫”,句首发语词,不用解释;
“人主”,指君主;
“无”,不要;
“去”,离开;
“则”,那么;
“众善”,所有做善事的人,“善”,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无所”,没有办法;
“窜”,藏匿。
第二句中,“所以”,古今异义,用来……的方法;
“使”,驱使,驾驭;
“辔”,缰绳;
“何如”,如何;
“审”,明察,“分”,职分;
“是……”,判断句,“是“,这;
“已”,语气词。
11.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本、概括文本信息的能力。
首先审题,把握题干的要求,“根据第二段文意,简要概括人主善‘驾车’‘任我’的好处”。
然后到第二段圈出相关的内容,理解其意思,再进行概括。
先找到这些句子,然后理解其内容,最后依据分值进行概括即可。
如“夫人主亦有居车,无去车,则众善皆尽力竭能矣,谄谀诐贼巧佞之人无所窜其奸矣”,意思是“君主也必须像驾车的人一样坐在车上,不要离开车子,那么所有做善事的人就都会尽心竭力了,阿谀奉承、邪恶奸巧的人就无法藏匿其奸了,刚强睿智、忠诚谆朴的人就会争相努力去奔走效劳了”,这就是说人主要是善“驾车”,则人臣可以各尽其责,小人无法得势;
如“察乘物之理,则四极可有。
权威分移,不可以卒”,意思是“明察了载物的道理,那么四方边远之地都可以占有,不懂得载物的道理,依赖恃自己的能力,强行改变他物的才智,教令下得很多,喜欢凭自己的意图行事,这样,各级官吏就都恐惧扰乱,长幼失序,各种邪恶一起出现,权威分散下移,不能善始善终”,善于“驾车”就可以拥有四方之地,行事得以善终,可以教人化世。
参考译文:
凡是君主,一定要明察君臣的职分,然后国家的安定才可以实现,奸诈邪僻的渠道才可以堵塞,浊气恶疫才无法出现。
修养自身与治理国家,其方法道理是一样的。
现在用许多人耕种土地,共同耕作就缓慢,这是因为人们有所藏匿自己的力气,分开耕作就迅速,这是因为人们无法藏匿力气,无法缓慢耕作。
君主治理国家也象种地一样,臣子和君主共同治理,臣子就有所藏匿自己的阴私,君主就无法避开负累了。
凡是亲自去做善事就困难,任用别人做善事就容易。
凭什么知道是这样?
人与千里马一起奔跑,那么人不能胜过千里马,人坐在车上驾驭千里马,那么千里马就不能胜过人了。
君主喜欢处理官吏职权范围内的事,那么这就如同是与千里马一块跑啊,一定在很多方面都赶不上。
君主也必须像驾车的人一样坐在车上,不要离开车子,那么所有做善事的人就都会尽心竭力了,阿谀奉承、邪恶奸巧的人就无法藏匿其奸了,刚强睿智、忠诚谆朴的人就会争相努力去奔走效劳了。
君主的车子,是用来载物的。
明察了载物的道理,那么四方边远之地都可以占有,不懂得载物的道理,依赖恃自己的能力,强行改变他物的才智,教令下得很多,喜欢凭自己的意图行事,这样,各级官吏就都恐惧扰乱,长幼失序,各种邪恶一起出现,权威分散下移,不能善始善终,不可以施教,这是亡国的象征啊。
有方法的君主,他驾驭臣子们的方法是也有“缰绳”。
辨正名称,明察职分,这就是治理臣子们的“缰绳”。
所以,依照实际审察名称,以便求得真情,听到言论要考察其所行之事,不要让它们彼此悖逆。
名称有很多不符合实际,所行之事有很多不切合实用的,所以君主不可不辩明名分。
不辨明名分,这就是厌恶壅闭反而更加阻塞啊。
阻塞的责任,不在臣子,在于君主。
尧、舜的臣子并不全仁义,汤、禹的臣子并不全忠诚,他们能称王天下,是因为驾驭臣子得法啊!
桀,纣的臣子并不全鄙陋,幽王、厉王的臣子并不全邪僻,他们亡国丧身,是因为驾驭臣子不得法啊。
不辨正他们的名称,不区别他们的职分,却多次使用刑罚,惑乱没有比这更大的了。
称道一个人明智通达,实际上这人却愚蠢胡涂,称赞一个人高尚贤德,实际上这人却很卑下,赞誉一个人品德高浩,这人紧跟着表露的却是污秽品德;
委任一个人掌公法,这人做起事来却贪赃枉法,由于外表勇敢任用一个人,而他内心却疲弱怯懦。
所以,名分不正,那么君主就忧愁劳苦,百官就混乱乖逆了。
国家灭亡,名声受损,就由此产生出来了。
想要白,反倒更加黑了,想得到,却越发不能得到,大概都是这个道理吧!
所以国家大治需要做的事情,在于辨正名分。
名分辨正了,那么君主就不受忧愁劳苦了。
所以,得道之人能忘掉别人,这样就非常得人心,那怎么能不算有道呢?
知道自己有德,不在乎让人知道,这样就更能为人所知,那怎么能不算有德呢?
非常有德的人外表不机敏,安然处之,机敏就会显露出来。
三、古诗词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鹧鸪天·
赏荷
[金]蔡松年
秀樾①横塘十里香,水花晚色静年芳。
胭脂雪瘦熏沉水②,翡翠盘高走夜光。
山黛远,月波长,暮云秋影照潇湘。
醉魂应逐凌波③梦,分付西风此夜凉。
注:
①樾(yuè
):
路旁遮阴的树。
②沉水:
即沉香,闺房熏用。
③凌波:
曹植《洛神赋》云”凌波微步,罗袜生尘”,本意形容诗人心目中的女神行走波上轻盈飘逸。
12.上片通过“荷”的哪些方面营造了怎样的氛围?
请简要分析。
13.这首词情感丰富,请结合词句简要分析。
【答案】12.通过荷花的香味、色彩、光泽等营造了幽静、恬淡、温馨的氛围。
13.秋天傍晚荷花的喜爱(上片美景的流露),清幽朦胧山水的陶醉(“醉魂”的直接表白),追逐多情女子的期盼(“应逐”的美好愿望),可赏可想难得的惆怅(“分付西风此夜凉”)。
12.试题分析:
题干问的是“上片通过‘荷’的哪些方面营造了怎样的氛围?
请简要分析”,这是考查理解诗歌内容把握事物形象的能力。
“秀樾横塘十里香”,一个“香”字写出荷花的香味,静静的荷塘因阵阵袭来的荷花暗香而富有了生趣。
“水花晚色静年芳”,水花”则是指水中的荷花,一个“静”字将晚色里的荷花的娴雅高贵、含蓄幽婉的气质点了出来,这是写荷花的色彩。
“胭脂雪瘦熏沉水,翡翠盘高走夜光”,这两句拉近了人们的视野,由远及近。
写水中荷花,写花下荷叶。
“胭脂雪”,意红白相杂之色,这是写荷花的色彩,“沉水”即沉香,闺房熏用,这是荷花的香味,“夜光”借指荷叶上滚动的水珠。
上片写黄昏月下的荷塘月色,月下荷塘,清虚骚雅,暗香袭人,天光云影间,山容水态貌给人一种幽静温馨的氛围。
13.试题分析:
题干问的是“这首词情感丰富,请结合词句简要分析”,这是考查诗歌的情感。
解答此类题目,可以借助对景物的分析来品味情感,也可以圈出诗歌中直接表达情感的词语,然后体会情感。
这首词的上阕属于近景描写,写花香,写花色,描花容并叶貌,让人看到荷的清雅幽婉的精神气质。
从字里行间我们能体会到词人对秋天傍晚荷花的喜爱。
下阕中,“山黛远,月波长,暮云秋影照潇湘”,写水边群山,写荷上明月,山黛空蒙,月波流转,倒蘸波间,融成一个清幽朦胧的境界,不由使人觉之“山眉水目,顾盼含情”的女子袅袅出现;
“醉魂应逐凌波梦”,面对荷花香艳,凉夜清风的美景,作者不由发概叹,良宵美景君应赏,别负青春美少年。
“醉魂”,流露出面对清幽朦胧山水的陶醉之情;
“应逐凌波梦”,“凌波”可能是指荷花,也可能是多情的女子,词人认为即使不能实至女子之处,至少也应当让自己的梦魂,追随那步履轻盈、如乘碧波而行的仙子,以不辜负佳人的守望,不辜负这清宵良夜的佳会,故此处又流露出追逐多情女子的期盼;
“分付西风此夜凉”,又流露出可赏可想难得的惆怅。
对于诗歌情感题,一般的考查方向有二,一是考查情感的体现方式,二是考查情感的内容。
一般答题的时候,尽量两者都涉及。
对于情感的把握,可以从题材入手,同一类题材往往都表达这类似的情感;
可以从抒情议论的句子入手,这些句子是直接表达思想感情的地方;
可以从作者和创作背景入手,做到知人论世;
可以从题目入手,题目往往交代了诗歌的主要内容,创作的缘由和主要表现的思想感情;
可以从景物形象入手,景物形象衬托或烘托诗人的情感或借景抒情;
可以从用典入手,典故是将历史和现实对照,含蓄的表达自己的观点、态度和情感。
故考生在答题的时候,应先借助题干明确考查的是哪个方面的内容,有无暗示。
比如本题中,考生可以借助词上片所描写的景物和下片中的情感词来体会作者的情感。
四、名句名篇默写
14.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______________。
(《荀子,劝学》)
(2)______________,官盛则近谀。
(韩念《师说》)
(3)_______________,多于机上之工女。
(杜牧《阿房宫赋》)
(4)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_____________。
(苏软《赤壁赋》)
(5)_____________,又重之以修能。
(屈原《离骚》)
(6)转轴拨弦三两声,_____________。
(白居易《琵琶行》)
(7)日知其所亡,____________,可谓好学也已矣。
(《论语》)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