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六第一章第三节解决环境问题的基本思想学案Word版含答案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2353714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11.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六第一章第三节解决环境问题的基本思想学案Word版含答案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六第一章第三节解决环境问题的基本思想学案Word版含答案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六第一章第三节解决环境问题的基本思想学案Word版含答案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六第一章第三节解决环境问题的基本思想学案Word版含答案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六第一章第三节解决环境问题的基本思想学案Word版含答案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六第一章第三节解决环境问题的基本思想学案Word版含答案Word格式.docx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六第一章第三节解决环境问题的基本思想学案Word版含答案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六第一章第三节解决环境问题的基本思想学案Word版含答案Word格式.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六第一章第三节解决环境问题的基本思想学案Word版含答案Word格式.docx

7.在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中,“保持天然林”和“退耕还林(草)”是两项重要内容,采取这两项措施的首要目标是(B)

A.开展生态旅游

B.改善生态环境

C.增加木材总量

D.发展畜牧业

知识点一

传统的环境观与新的环境观的对比

[问题探究]

读教材P10图1.9,探究下列问题。

 

(1)该图再现了商业性捕鱼时期以来,由于人类过度捕捞造成的______________问题。

(2)1995年和1900年相比,捕鱼船数量由____到____,渔业资源由____到____。

(3)产生上述问题的原因是什么?

(4)图中的行为反映了何种环境观?

答案:

(1)渔业资源剧减

(2)少 多 多 少

(3)由于人类渔船数量的增多,渔具、探鱼技术的进步,海洋捕捞范围的扩展,捕鱼量大增,超过了渔业资源再生的速度,造成了海洋渔业资源数量锐减,质量下降,也使部分物种濒临灭绝。

(4)传统的环境观。

[总结深化]

 新的环境观和传统的环境观在内容、表现及行为后果方面截然不同。

其比较如下表:

环境观

核心内容

行为表现

行为后果

传统的

是一种人地对立的环境观,人类试图成为自然界的主宰者和征服者

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不断增强,从环境中获取的资源和能源越来越多,向环境中排放大量废弃物,造成严重的环境问题

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全球环境变化

新的环

境观

人类是环境的一分子,只有保持同环境的平衡与协调,才能生存与发展,是“天人合一”或“人地归一”的环境观

人们正视人类与环境的关系,尊重环境发展的客观规律,树立可持续发展观

人类与环境的关系趋向于协调,实现可持续发展

[对点演练]

人类在长期与环境的共存和斗争中逐渐认识了环境。

据此回答1~3题。

1.下列有关环境观的认识,正确的是(  )

A.人类对其赖以生存的环境的认识就是环境观

B.环境观是科学世界观的一部分

C.环境观决定了人对环境的态度,并不制约人类在生产生活中的行为

D.环境观不仅决定了人对环境的态度,而且制约着人类在生产生活中的行为

2.传统的环境观认为(  )

A.人与环境之间应和谐相处

B.自人类学会制造第一件工具开始,就开始了对自然的征服,但是只有到了工业社会,人类才真正实现了征服自然的愿望

C.人类不是自然界的主人

D.天人合一

3.下列观点符合新的环境观的是(  )

A.技术进步能解决人类面临的所有问题

B.人类的发展来自于对自然的征服

C.人类活动都会给生物体带来灾难

D.人类对自然的保护就是对自身的保护

解析:

1.D 2.B 3.D 第1题,人类和环境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环境观影响了人类对环境的态度,制约着人类在生产生活中的行为。

第2题,传统的环境观认为人类是自然界的主人,人类主宰自然、征服自然。

第3题,新的环境观认为人类和环境应和谐相处,人类要合理利用自然,改造自然,实现天人合一。

知识点二

可持续发展观

1.可持续发展观与传统发展观的区别

新的环境观要求人类与环境的关系趋于协调,实现可持续发展,即可持续发展观。

它与传统发展观的区别如下表:

传统发展观

发展目标

以经济发展为目标,经济的增长就意味着发展

以社会全面发展为标准,其终极目标是生态、社会和经济的全面发展

增长方式

高投入、高消耗、低产出

低投入、低污染、高产出

消费模式

提倡高消费

提倡适度消费

文明标准

建立的是物质文明,主要考虑经济利益

建立物质文明的同时,还要考虑社会文明、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

时间尺度

当代人的最大需求

强调代际公平

空间尺度

从区域利益出发,采取封闭式、掠夺式和转嫁的发展方式

从全球利益出发,是一种互补式的发展方式

2.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内涵

地位

目标

生态可持

续发展

可持续发

展的基础

强调发展要与资源和环境的承载能力相协调

经济可持

展的条件

强调发展不仅要重视增长数量,更要追求改善质量、提高效益、节约能源、减少废物,改变传统的生产和消费模式,实施清洁生产和文明消费

社会可持

展的目的

强调发展要以改善和提高生活质量为目的,与社会进步相适应

[指点迷津]经济发展就是经济增长

 经济增长通常是指在一个较长的时间跨度上,一个国家人均产出(或人均收入)水平的持续增加。

经济发展不仅意味着国民经济规模的扩大,更意味着经济和社会生活素质的提高。

经济发展包括三层含义:

①经济量的增长;

②经济结构的改进和优化;

③经济质量的改善和提高。

可持续发展思想是人类对人地关系思想更高层次的深化。

据此完成1~2题。

1.下列对人地关系的认识,符合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是(  )

A.自然环境对人类社会发展起决定性作用

B.人类与自然是相互作用的,人类活动只能适应地理环境

C.人类是自然环境的主宰,人定胜天

D.人类只是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利用自然环境提供的资源发展经济

2.下列符合可持续发展观念的行为是(  )

A.用塑料袋购物,用后丢掉

B.玩具、书籍用完后及时放入垃圾箱,保持环境整洁

C.只选购价格便宜的食品,注意节约

D.在家庭里注意水的重复使用

1.D 2.D 第1题,人地关系要和谐发展,在利用自然环境、自然资源时不能超过其承载量。

第2题,循环用水、节约用水符合可持续发展观念。

旧玩具、旧书籍应赠送他人,购买绿色食品,不乱扔塑料袋。

巴伯在其《经济、自然资源不足和发展》一书中,将可持续发展定义为“在保护自然资源的质量和其所提供服务的前提下,使经济发展的净利益增大到最大限度”。

据此回答3~4题。

3.该定义偏重可持续发展的(  )

A.生态属性       B.社会属性

C.经济属性D.环境属性

4.下列属于社会可持续发展研究范畴的是(  )

A.增加绿地面积

B.提高人均国民生产总值

C.发展科技,减少并消除文盲

D.预防和治理污染

3.C 4.C 第3题,从定义中的“使经济发展的净利益增大到最大限度”可知,该定义偏重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属性。

第4题,发展科技、减少并消除文盲属于社会可持续发展范畴;

提高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属于经济可持续发展范畴;

增加绿地面积、预防和治理污染属于生态可持续发展范畴。

5.下图为我国南方某山区有关环境问题产生的示意图,读图,并回答有关问题。

(1)给这幅图加上适当的名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产生以上问题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3)结合该地区的自然环境特点,提出合理的建议,以帮助其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领悟图中各种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

由图可知,该地区人口增长过快,导致粮食需求量增加,为了获取较多的粮食而过度开垦荒地,导致生态问题加剧。

而严重的生态问题使自然灾害影响加剧,致使农作物单位面积产量下降,从而形成恶性循环。

南方地区山区面积较大,耕地资源比重较低,但具有水热充足、土地类型多样、河湖众多、生物资源丰富的优势,可充分利用这些优势发展多种经营,调整农业生产结构,从而促进当地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

(1)人口增长和开垦荒地引起的恶性循环示意图

(2)人口增长过快,人口素质较低。

(3)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加强农业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积极开展多种经营,进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走立体农业道路,开发当地优势资源;

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如退耕还林、还草、还湖;

加强农田水利建设;

政府给予必要的经济和技术支持。

在我国古代《庄子·

齐物论》中出现了“天地与我共生,万物与我为一”的思想。

据此回答下题。

1.下列做法符合上述思想的是(  )

A.使用化肥和农药提高粮食产量

B.围湖造田,扩大人类的生产空间

C.珠江三角洲建设桑基鱼塘

D.变“北大荒”为“北大仓”

选C 由题干可知,该思想主张人类应主动谋求与自然地理环境的和谐共生,使人地关系得到协调发展。

而“珠三角”地区的桑基鱼塘就是充分利用自然资源,达到人地协调发展的农业生产方式。

环境观是世界观的一部分,决定了人们对环境的态度,并制约着人们在生产和生活中的行为。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2~3题。

2.新的环境观与下列哪种人地观吻合(  )

A.依赖自然而生存的观点

B.改造自然求发展的观点

C.人地关系协调发展的观点

D.人定胜天的观点

3.下列言行,反映新环境观的是(  )

A.“只有一个地球”的公益广告

B.鼓励购买私家车,促进汽车工业发展

C.提倡使用塑料袋购物

D.提倡高消费,促进生产发展

2.C 3.A 第2题,新的环境观认为,人类只有同自然界保持协调才能生存和发展。

第3题,“只有一个地球”强调保护我们所生存的地理环境,符合新的环境观;

为了保护环境,应该提倡多使用公共交通工具;

应提倡适度消费,不鼓励高消费;

塑料袋的使用对环境影响很大,所以应尽量少使用塑料袋购物。

“牧童经济”是一个生动形象的比喻,使人们想起牧童在放牧时,只顾放牧而不管草原的破坏。

它是英国著名的经济学家K.E.博尔丁提出的一种现有的对自然界进行掠夺、破坏式经济模式,其主要特点是指把地球看作是一个取之不尽的资源宝库,并且进行无限度地索取,使自然生态遭到毁灭性的破坏,同时,造成废物大量积累,使环境污染日益严重。

据此回答4~5题。

4.下列经济模式不属于“牧童经济”的是(  )

A.刀耕火种,毁林开荒  B.南水北调,发展生产

C.围湖造田,开荒种地D.发展工业,任意排放

5.下列关于“牧童经济”的正确叙述是(  )

A.它是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产物,而发达国家不会产生

B.低投入、高效益的模式

C.体现了传统发展模式的优点

D.体现了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之间的矛盾

4.B 5.D 回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牧童经济”的理解及其在实际中的应用。

要注意“牧童经济”是一种人为破坏,是一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发展经济的发展模式。

有利于人类发展的经济活动则不属于“牧童经济”的范畴。

6.下列举措中,符合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是(  )

A.朋友之间互寄贺年片

B.使用塑料袋购物

C.渔政部门实行“休渔”政策

D.提倡使用“一次性筷子”

选C 贺年卡以木浆为原料,会造成生态破坏;

塑料袋不易降解,容易对环境产生污染;

一次性筷子的大量使用会降低森林覆盖率;

实行“休渔”政策,可以使渔业资源可持续发展。

7.读可持续发展复合系统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在可持续发展复合系统中,________持续发展是基础,________持续发展是条件,________持续发展是目的。

(2)“退耕还林还草”政策属于可持续发展复合系统中的________(选择填空)。

A.经济系统B.生态系统

C.人的管理调控D.社会系统

(3)发达国家将污染严重的工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违背了可持续发展的________原则。

(4)说出图中经济系统所包含的基本经济活动(说出三类即可),并以其中一类基本经济活动为例说明经济系统与生态系统的相互关系。

(1)题,在可持续发展复合系统中,生态持续发展是基础,经济持续发展是条件,社会持续发展是目的。

(2)题,“退耕还林还草”政策是人类对自身活动的调控。

第(3)题,污染工业的转移有悖于可持续发展的公平性原则,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都要保护环境。

第(4)题,工农业生产、交通、商业等都属于经济系统,可选择一个进行说明。

例如,工业生产从环境中获取资源,同时又把废弃物排放到环境中去。

举例只要反映出二者之间的关系即可。

(1)生态 经济 社会 

(2)C

(3)公平性

(4)农业、工业、交通运输业、商业、旅游业等。

如:

工业生产从生态系统中获取环境资源(矿产资源、土地、水资源等),同时又向生态系统排放废气、废水和废渣等废弃物。

(时间:

45分钟 满分:

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50分)

循环经济和知识经济是21世纪发展的两大新亮点,目前发展循环经济是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最重要和最现实的选择。

据此回答1~2题。

1.传统经济的发展模式是(  )

A.先污染,后治理

B.经济发展和环境治理同步进行

C.认识环境本身所具有的价值并注意保护

D.注重环境保护,达到人类与环境的统一

2.下列关于我国可持续发展中所面临的困难,叙述正确的是(  )

A.粮食需求增加,粮食增产问题严峻

B.人口继续膨胀与迅速年轻化

C.科学技术的发展,经济快速增长

D.环境污染停止蔓延,但自然生态还在恶化

1.A 2.A 第1题,传统经济的发展模式就是认识不到环境的价值并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来发展经济。

所以走的是一条“先污染,后治理”的发展道路。

第2题,我国人口面临老龄化的压力,农业发展中耕地资源日益紧张,粮食增产问题严峻,同时环境污染正由城市向农村蔓延。

我国正逐步走向具有中国特色的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发展之路。

3.下列符合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发展方向的是(  )

A.转变传统观念,推行低碳经济

B.扩大耕地面积,增加粮食产量

C.增加资源进口,维持经济高速增长

D.环境污染较重的企业向农村转移

4.我国提出节约型发展道路的直接原因有(  )

①自然资源种类多,总量大 ②单位GDP资源消耗量大 ③人均资源占有量少 ④经济发展速度快

A.①③B.②④

C.②③D.①④

3.A 4.C 第3题,转变传统观念,推行低碳经济,有利于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

目前我国耕地后备资源不足,无法再扩大耕地面积,来增加粮食产量;

要维持经济高速增长,不能简单依靠增加资源进口;

环境污染较重的企业,不能向农村转移,要进行技术革新,减轻环境污染。

答案选A。

第4题,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资源占有量少;

技术水平较低,单位GDP资源消耗量大,使得我国必须走节约型发展道路。

答案选C。

能源资源是人类生产活动得以进行的动力。

读图,完成5~6题。

5.图中表示的是某地区的能源消费结构,这种能源消费结构易引发的环境问题是(  )

①大气污染加剧 ②土壤肥力下降 ③土壤污染严重 ④水污染严重

A.①②B.②③

C.①④D.③④

6.“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发展模式。

与传统经济模式相比,低碳经济所倡导的是(  )

①提高能源利用率 ②开发清洁能源 ③禁止碳的排放

④追求绿色GDP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②④D.①③④

5.A 6.C 第5题,该地区的能源消费结构中,秸秆和薪柴的比重过大,一方面会造成严重的大气污染,另一方面,影响农作物秸秆还田,从而影响土壤的肥力。

第6题,“低碳经济”倡导提高资源和能源的利用效率,进而减少资源、能源的消耗,同时提倡开发清洁能源,减少碳的排放,以追求绿色GDP。

读漫画《天使也迷茫》,完成7~8题。

7.该漫画所反映的问题是(  )

A.大气污染严重

B.水污染严重

C.土壤污染

D.臭氧层破坏

8.解决这一问题的措施中,最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是(  )

A.禁止煤作为工业原料

B.先将煤转化为电,再供给本地工业

C.大量进口天然气替代煤

D.开发洁净煤技术,清洁燃烧

7.A 8.D 第7题,从漫画中可知为大气污染。

第8题,开发洁净煤技术,清洁燃烧可以减轻大气污染程度。

现代拆解与再利用产业,几乎100%对回收废弃物资源进行了利用。

读江苏扬州某产业园产业链基本构架图,完成9~10题。

9.该产业园区主要目的是解决(  )

A.工业生产中的环境污染

B.资源利用中的环境污染

C.消费过程中的环境污染

D.城市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0.该园区从国外输入废弃物资源,主要考虑的是(  )

A.经济效益B.社会效益

C.环境效益D.国家间利益

9.C 10.A 第9题,从产业链的构架图可以看出,该产业园主要是对消费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进行拆解再利用,C项正确。

第10题,从国外输入的主要是报废汽车、废旧轮胎等废弃物,进行拆解后变为再生资源进行深加工从而获得经济效益。

二、综合题(共50分)

11.读贫困山区恶性循环或良性转变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3分)

(1)将代表不同含义的字母分别填入图中空白框中,每个字母限填一次。

(5分)

A.对资源、环境的压力增大

B.发展生态农业

C.走科教兴国、可持续发展农业之路

D.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E.将森林开辟为耕地以增加粮食生产

(2)在上述各项中,摆脱恶性循环的关键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分)

(3)传统的环境观忽视了森林的________价值,可持续发展观重视了土地资源使用的________。

传统的环境观对于自然资源的环境价值往往忽视。

森林资源具有调节气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等功能,将其开垦为耕地,会导致环境退化、贫困等恶性循环。

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是农林牧综合治理,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新的环境观认为,人类只有同自然界保持平衡与协调,才能生存与发展。

(1)上边为B,下边左→右为:

E、A、D、C

(2)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3)环境 方式

12.读洞庭湖变迁图,完成下列问题。

(19分)

(1)乙图与甲图相比,洞庭湖发生了什么变化?

造成这种变化的原因主要是________,是________环境观,其后果是什么?

(11分)

(2)为什么要在洞庭湖周边地区设立大片蓄洪区?

体现了哪种人地关系思想?

(8分)

洞庭湖面积的变化从图中可以很容易地看到,其主要原因与人类的围湖造田是分不开的,体现了当时的征服论思想。

因为在河流中游的湖泊有调蓄洪水的作用,湖泊面积的减少势必造成湖泊的蓄水能力降低,洪水灾害频发。

要解决该问题,就应该退耕还湖,这体现了人地关系中的“天人合一”或“人地归一”的思想。

(1)湖泊面积大大萎缩变小。

 围湖造田 传统 湖泊面积萎缩,调蓄洪水功能下降,洪水灾害频繁,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影响当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2)建立蓄洪区是为了调蓄长江洪水。

1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8分)

材料一 福建省龙岩市永定县龙井生态农业,是集英国贵妃鸡、美国七彩山鸡、竹鼠等特色养殖;

百香果、红心蜜柚、美国早实核桃、中草药等名优水果种植;

活禽屠宰、分割、熟食深加工、动物标本工艺品加工;

农家乐餐饮、休闲旅游为一体的专业规模化、现代化生态农业园。

材料二 龙井生态链种养循环图。

(1)读材料二,说出该农业生态园哪些方面属于废物资源化?

(9分)

(2)分析该农业生态园的好处。

(1)题,认真读图根据图中物质的流动方向便可得出结论;

(2)题,生态农业能够使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变废为宝,不但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增加了经济效益,而且还减少了环境污染及生态破坏,实现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

(1)食品加工的废弃物用于生产沼气;

种植业的枝叶用于生产沼气;

珍禽养殖、黄粉虫、竹鼠的粪便用于生产沼气;

珍禽的皮毛用于制作观赏标本等。

(2)产业链长,附加值高;

废弃物资源化,减少环境污染,提高经济效益;

使用有机肥料,实现绿色优质;

使用沼气能源,减少植被破坏;

促进餐饮、生态旅游等第三产业的发展;

果草套种模式,提高土地利用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职业规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