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新教材教学设计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2352325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484.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新教材教学设计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高中历史新教材教学设计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高中历史新教材教学设计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高中历史新教材教学设计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高中历史新教材教学设计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新教材教学设计Word下载.docx

《高中历史新教材教学设计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新教材教学设计Word下载.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历史新教材教学设计Word下载.docx

学生分析

本课教学位于第二模块经济成长历程,在第一模块政治文明历程第14课的教学中,学生已经接触过相关知识。

所以对本课的背景知识——第一子目的教学内容并不陌生,教学时可以考虑以回顾的方式比较简短地带过。

但本课后面的子目由于涉及较多经济方面的现象与理论,知识相对枯燥深奥,从高一学生的认知水平、兴趣取向出发,达到课标要求确有难度。

教师应力求采用化繁为简,化难为易,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历史教学,探求历史知识。

教学方式

教法:

体验式教学、探究式教学

学法:

参与、体验、探讨

教学目标

一、基础知识

鸦片战争后清政府被迫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及内容;

鸦片战争后列强侵略中国的基本情况;

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二、能力与方法

1.了解鸦片战争后清政府被迫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及内容。

2.学会分析鸦片战争后列强侵略中国的基本情况。

3.学会探究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以体验式教学的方式让学生了解鸦片战争后清政府被迫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及内容,鸦片战争后列强侵略中国的基本情况,从而培养他们的人文意识与公民意识,认识到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

2.通过探究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培养他们对比联想的思维方式,从整体宏观的角度把握时代特征,学会客观、辨证地分析列强侵华对中国的影响。

把握社会转型时文明进步的残酷性与道义原则相悖的价值判断标准。

重点:

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难点:

鸦片战争后列强侵略中国的基本情况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教学手段

采用制作PowerPoint课件的方式辅助教学。

为了更好地实践“体验式教学”理念,在设计课件时,我采用了真人录音、混合音效等多媒体手段、力求将情景营造到完美境界。

此外、为了将本课的动漫特色发挥到极致,主人公“二毛”的形象全部采用GIF格式,人物以动态方式在屏幕上出现,活泼可爱、栩栩如生,其形象深入人心。

 

教学过程

(一)课前探究

要求学生提前预习本课;

建议他们阅读一些研究鸦片战争前后中国社会变动的文章,初步形成自己的观点。

(二)导入新课

1.提问:

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是?

(回答:

鸦片战争)

2.幻灯片显示:

《序言》“1840年到1842年爆发的鸦片战争,是东方古老刀矛与西方近代炮舰的拼杀,是东西方历史长河交汇中掀起的骇浪,是自卫与劫掠的搏击,它第一次戳破了“天朝”的威严门面,以西方的大炮轰开中国的大门为结局。

由于战败,中国被迫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逐渐沦为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国家,成为中华民族永远的耻辱。

3.过渡:

在上一个模块“政治文明历程”的学习中,我们已经了解到鸦片战争对中国政治方面带来的冲击,这节课我们将重点考察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方面的变动。

4.幻灯片显示:

标题《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经济》,《课程标准》要求:

简述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设计说明):

本课以师生互动的方式导入新课,开门见山、开宗明义。

将课程标题与标准同时呈现给学生,让他们对本课学习任务了然于心。

(三)师生互动

一、不平等条约与列强攫取经济特权。

1.幻灯片显示本课主人公“二毛”。

在开始本课之前,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二毛”这个朋友。

二毛,广东香山人士,生于1840年2月14日。

今天将由二毛这个虚拟的人物带领我们穿越时空的隧道,去感受体验那段逝去的历史。

2.幻灯片播放《二毛回忆录》第一章(1842年)。

旁白:

“我的回忆要从一个似乎很平常的日子说起。

父亲一早就赶着家中的水牛去田里耕作,母亲在家织布,说是要给我做一件新衣服。

我坐在家中老槐树的树丫上荡秋千,阳光普照、微风和煦,一切在我眼中都是那么静谧、美好。

突然,隔壁村的小丫慌慌忙忙跑过来告诉我大事不好,珠江口那边打仗了,来了很多奇怪的人,黄头发、高鼻子、蓝眼睛,叫着要“打开中国的大门”。

再过不久,省城读书的哥哥回来了,他悲愤地说,中国沦落了,清政府和洋人签订了很多不平等条约,丧失了很多权益。

我还小,不明白什么是不平等条约,什么叫做权益。

但我感觉到,中国真的有些不同了。

3.知识结构——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经济的变化

二毛还小,虽然不知道清政府签订了什么不平等条约,但也感觉到中国真的有些不同,下面我们帮助他弄清楚,中国到底发生了什么变化,有什么不同。

我们的学习将分三个部分:

(1)变化背景——不平等条约与列强攫取的经济特权。

(2)变化情况——大量洋货涌入中国。

(3)变化结果——传统经济结构的逐步瓦解

首先,让我们来看看变化背景——不平等条约与列强攫取的经济特权。

4.基础训练:

经济权益调查委员会——归纳本课第一子目知识,填充《经济权益损失调查表》。

二毛刚才提到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同学们能说说是哪些吗?

《南京条约》、《望厦条约》、《虎门条约》、《天津条约》)那么这些条约使中国在经济方面损失了哪些权益呢?

请同学们担任“经济权益损失调查委员会”的委员,根据课本知识,填充《经济权益损失调查表》

教师解释重要概念:

协定关税——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关税税率,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协定变更关税——规定中国变更税率须与各国官员商议。

中外关税区别对待——明文规定中国关税率为5%,而且洋货运销内地只需交纳2.5%的税额,免征内地税。

片面最惠国——缔约国双方在贸易、航海、关税、投资、公民法律地位等方面,依据平等互惠原则,将本国现在或将来给予第三国的优惠或豁免待遇,同样也给予对方的一种条约义务。

《二毛回忆录》第一章是对课本第一子目知识的再创造。

本段通过二毛的叙述将学生带回鸦片战争爆发前后的那个时代,为学习后面知识提供背景烘托。

让学生担任“经济权益损失调查委员会”的委员,根据课本知识,填充《经济权益损失调查表》,是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让学生落实基础知识。

(学情预测):

这部分知识学生在第一模块已经接触过,并不陌生,教师讲授可以点到为止,快速通过。

但是对于“协定关税”、“协定变更关税”、“中外关税区别对待”、“片面最惠国”这些概念,有些学生还不太明了,所以可以用形象的比方适当解释一下。

二、大量洋货涌入中国。

1.过渡:

中国的经济大门被打开后,大量的洋货涌入中国,这个中国带来怎样的变化呢?

请看《二毛回忆录》第二章(1850年)

2.幻灯片播放《二毛回忆录》第二章(1850年)。

时间过得很快,离第一次鸦片战争结束已经有8个年头。

在这8年中,我见到了好多新奇的东西,有洋布、洋灯、洋钟、刀叉。

但我从来没有用过这些东西,因为父母说,我们用不着这些洋玩意,该用的咱们自己都有。

倒是哥哥对这些新鲜事物很感兴趣,他想到省城做生意,开一家布料店,但他不知道是卖洋布好,还是卖土布好。

于是他专门去做了一个市场调查。

3.能力训练:

市场调查员——分析以下材料,思考鸦片战争后10年,洋布与土布的销售情况。

二毛的哥哥是年轻人,容易接受新鲜事物。

可是他到底是卖洋布好还是土布好呢?

请同学们充当市场调查员,分析以下材料中体现怎样的市场信息,然后决定到底是卖洋布还是卖土布。

材料一:

“中国人的习惯是这样的……他们除了必不可少的东西外,不论卖给他们的东西多么便宜,他们一概不需要。

他们用家庭自织的料子……来缝制自己的衣服,而将余下的拿到附近城镇去卖……这个国家十分之九的人都穿这种手织的衣料。

——1852年英国驻华官员米歇尔致香港总督文翰的报告

提问:

材料一反映了什么市场信息?

自然经济比较顽强,人们固守消费习惯。

材料二:

道光年间,享用洋货在上层社会已渐成时尚……但还只是限于通商口岸等少数地区和官僚富裕之家,在普通民众中的影响尚不普遍。

直隶“居民率衣土布,自织自用,只取其蔽体御寒,不求华美。

”山西“乡民则布絮缕缕,终岁不制衣者十室而九”

——徐浩《近代中国商业发展与消费习俗变迁》

材料二反映了什么市场信息?

下层、内陆不够开放,消费水平比较低下。

材料三:

材料三反映了什么市场信息?

中国人用于鸦片的消费远远高于棉纺织品,更不可能拿出更多的钱消费洋布。

分析完三则材料,根据市场信息,你们的结论是什么?

土布畅销、洋布滞销。

所以选择开土布店。

《二毛回忆录》第二章是对课本第二子目前半部分知识的再创造。

这个部分是教学的难点,学生需要理解消化鸦片战争后头十年洋货无法打开中国市场的原因是遭遇自然经济的顽强抵抗。

选择材料分析的方式来讲解这个部分,既为学生提供大量的背景知识,也使学生能够以探究的方式自主学习难点知识,效果较好。

这部分选用的材料对学生来说会有一定难度。

老师可以适当对材料中某些字词进行解释,但绝不可因此代替学生分析材料。

课堂上应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来阅读思考这些材料。

4.过渡:

和同学们推想的一样,二毛的哥哥开了一个卖土布的小店,可是结局是否和我们设想的一样呢?

请看《二毛回忆录》第三章(1860年)。

5.幻灯片播放《二毛回忆录》第三章(1860年)。

哥哥最终还是开了一家卖土布的小店,其中有好多布料还是我母亲亲手织的。

这些布匹一开始卖得不错,可是进入60年代后,情况有些不同了。

越来越多的洋布涌入中国市场,而且便宜的很,人们开始选购洋布,土布卖不出去,哥哥破产了。

那天晚上,哥哥喝了很多酒,口里不停的叨念着几个字:

子口税。

我从来没有听过这个词,但我知道就是这个什么税害得哥哥还有好多和哥哥一样的本地商人倾家荡产。

6.幻灯片显示“子口税”概念。

鸦片战争后,洋货一度滞销,洋人也着急啊,所以他们采取打“价格战”的方式,以低廉的价格占领市场。

他们用什么方式降低价格呢?

低关税!

这里二毛特别提到一个历史名词“子口税”,所谓“子口税”相对于“母口税”而言。

海关所在口岸为“母口”,内地关卡为“子口”。

子口税规定洋货在母口完纳了固定而又微少的半税后,把货物运到目的地,就可以免交繁重的内地税。

可是子口税仅适用洋货,土货仍然要在子口打全税,这样洋货就可以低成本、低价格充斥中国城乡市场。

使得许多象二毛哥哥那样生产、销售土货的商人纷纷破产。

这里,我为大家提供一个表格,进一步为大家说明这个问题,请看:

英国对华商品输出的情况

年份

输出总额(英镑)

1842

969381

1843

1456180

1844

2303619

1845

2394827

1846

1791439

1872-1874

66105041

1882-1884

75014563

1887-1889

112643649

1892-1894

149522309

根据表格,你能够绘制鸦片战争后英国对华输出商品的总额的变化曲线吗?

(先升后平稳再回落最后爆增)根据这一情况,你觉得关税的作用是什么?

(关税的一个重要作用就是通过征收关税,提高进口商品的销售价格,从而削弱进口商品对本国商品的竞争能力,达到保护幼稚的民族工业的目的。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关税主权的进一步丧失对中国近代民族经济的影响?

(使中国的民族工业丧失保护、遭到打击、受到排挤。

《二毛回忆录》第二章是对课本第二子目后半部分知识的再创造。

这个部分也是教学的难点,学生要了解低关税尤其是子口税的概念与实质,能够说出关税主权对民族工业的重要性。

采取以老师讲授为主、学生思考为辅的方式可以提高课堂效率,让学生清晰明了地接受重要历史概念。

这部分涉及的历史概念对学生来说会有一定难度。

老师可以采取形象的语言,结合二毛哥哥的例子来说明问题。

最后的提问不要耽误过多时间,采取启发引导的方式让学生回答效果会更好。

三、传统经济结构的逐步瓦解。

二毛的哥哥破产之后,二毛及其家人的命运又如何呢?

请看《二毛回忆录》第四章(1872年)。

2.幻灯片播放《二毛回忆录》第四章(1872年)。

哥哥破产后,家里的日子越来越难过,全家人都靠着那亩田过日子,还要还债,经常是入不敷出。

我不得不随本村的一个叔叔下南洋打工。

积攒了一些钱后,我有辗转到美国并获得了一个读书的机会。

虽然在美国多年,但我无时无刻不思念自己的祖国。

我毕业论文的题目就是《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我们的主人公二毛虽然人在他乡却非常爱国,下面想请大家一起帮二毛想想如何完成他的毕业论文《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4.研究性训练:

思考如何完成小论文《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教学步骤一):

提问中国传统的经济结构是什么?

以家庭为单位,耕织结合,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

(教学步骤二):

组织学生讨论鸦片战争后这种经济结构发生了什么变化?

(教学步骤三):

教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总结提升。

如下:

1.小农经济开始解体,出现了多种经济形式。

(经济形式从单一走向多样)

2.农产品大量出口,农业经济的自给成分减少。

(城乡商品经济发展)

3.小农经济解体速度不同,导致中国近代经济发展的极不平衡。

(沿海地区与内陆地区的差距拉大)

4.中国逐步依附于世界资本主义体系,沦为列强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

(经济走向全球化)

所以:

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使中国的社会经济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西方列强通过强制签订的不平等条约,逐步扩大对中国的侵略,冲击着中国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

中国逐步依附于世界资本主义体系,沦为列强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

鸦片战争不仅改变了中国的社会经济,而且使中国的社会结构发生了变化。

(教学步骤四):

布置课堂作业,让学生课后根据论点寻找论据,落笔成文。

要求:

观点明确、论据充分、自圆其说、兼具文采。

《二毛回忆录》第四章是对课本第三子目知识的再创造。

这个部分是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

采取研究性学习的方式,老师提供方法引导,学生完成研究性命题,不仅能让学生自主地完成学习目标,而且能以历史研究特有的学科魅力吸引学生,让他们感受到历史学科的研究热趣。

这部分涉及的知识对学生而言相对枯燥。

所以在《二毛回忆录》中特别插入“下南洋打工”一段,作为兴趣提升点。

对于这一段史实,教师可以适当展开叙述但不可过多以免喧宾夺主。

另外,学生讨论该命题时,会有难度,老师可以提前为学生准备相关资料,并在学生思考时进行适当的启发引导。

(三)课堂总结

1.自我检测:

本课知识你掌握了吗?

幻灯片显示本课知识点。

(1)不平等条约与列强攫取的经济特权。

(2)洋货入侵中国后的社会经济状况。

(3)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2.巩固训练:

完成下列选择题。

(1)协定关税开始于:

A.《南京条约》B.《天津条约》

C.《北京条约》D.《望厦条约》

(2)时人记载“近日洋布大行,价才当梭布三分之一。

吾村专以纺织为业,近闻无纱可纺。

松、太布市,消减大半,去年棉花客大都折本”这则材料反映出:

A.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开始产生

B.家庭手工业在外国商品冲击下破产

C.松、太的棉纺织水平下降

D.中国手工棉纺织价格下降

(3)《南京条约》签订以后,中国的茶叶、丝等农产品出口大量增加,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根源是:

A.中国丝茶的质量提高

B.中国丝茶生产的迅速发展

C.中国经济开始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D.中国自然经济的完全崩溃

(4)鸦片战争后中国传统的经济结构发生了变化,以下叙述不正确的是

A.丝、茶等农产品,农业中的自给成分减少

B.传统的小农经济开始解体

C.小农经济的解体促进了城乡商品经济的发展

D.小农经济解体的速度在全国范围内基本是相同的

(5)对中国鸦片战争后的关税权叙述正确的是

A.关税自主权仍在中国手中

B.中国关税的税率在当时世界各国中是比较高的

C.关税对民族经济的保护作用极大削弱

D.中外货物在中国的税额是相同的

答案ABCDC

3.幻灯片播放《二毛回忆录》

通过刚才的检测,我很高兴地看到大家本课知识都掌握得非常好,相信大家现在最关心的是二毛的命运。

二毛学成归国后,在国内兴办实业,成为民族资本家,他的事业会一帆风顺吗?

请大家预习第11课,下节课我们共同完成《二毛回忆录》续集。

课堂总结以讲练结合的方式出现,既可以检测教学效果,也可以再次强化巩固课堂知识。

通过本课的学习,二毛的形象已经深入人心,可以适时利用这个心理契机布置预习任务,使学生自愿自觉地完成后面的学习任务。

也为后面的教学提供一个悬念,埋下一个伏笔。

(五)教学后记

本课的教学理念是通过教师的巧妙设计情景,让学生通过自我体验的方式,完成学习任务。

本课内容虽然繁芜深奥,但是因为在教学中采取了灵活多变的教学形式,学生可以比较轻松地实现教学目标。

由于本课时间安排恰当,在我最后一个话音落定的时候,下课铃声恰好响起,好似为本课画上一个完满的句号。

但不论是学生还是老师都仍然沉浸在教学情景之中,久久难以自拔。

事隔多天以后,仍不断有学生与我探讨二毛的后续命运,其认真的表情着实让人感动、喜悦、欣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