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磨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计划任务书范文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2348660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0.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耐磨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计划任务书范文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耐磨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计划任务书范文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耐磨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计划任务书范文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耐磨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计划任务书范文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耐磨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计划任务书范文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耐磨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计划任务书范文文档格式.docx

《耐磨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计划任务书范文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耐磨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计划任务书范文文档格式.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耐磨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计划任务书范文文档格式.docx

32168

出口创汇(万美元)

人均销售收入(万元)

58

交税总额(万元)

1125

税后利润(万元)

3126

资产总额(万元)

18621

固定资产(万元)

11054

主导产品

高锰钢铸件、合金钢铸件、大型碳钢铸件、高耐磨特种钢

主导产品销售收入占企业销售

总收入的比例%

92

主导产品市场占有率%

项目负责人

姓名

性别

民族

出生年月

1966.9.8

学位

学士

专业技术职称

高级经济师

从事专业

经济管理

办公电话

手机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邮编

建设项目摘要

xx省耐磨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以下简称中心)以高性能耐磨材料项目研究为载体,构建国内领先的耐磨材料研发平台,重点突破和掌握新型耐磨材料成分设计、计算机仿真技术应用和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复合精炼与纳米变质等核心技术,为企业建立先进耐磨材料研发、制造及检测的综合性基地,推进先进耐磨材料设计制造技术并为自主创新提供技术支撑,打造引领、示范、推广、支持、转让技术平台,带动整个省乃至全国铸造领域技术创新和科研水平的提升。

其主要功能为:

(1)设计研发金属、非金属、复合耐磨材料,通过成分合理设计和工艺优化提高材料性价比,降低消耗,从而替代传统耐磨材料;

(2)引入计算机仿真技术对材料成型方式进行优化,形成产品生产工艺数据库。

通过小、中试验形成产品标准、技术标准、工艺标准,从而具备规模生产推广条件;

(3)攻克复合精炼和纳米变质等冶金处理关键技术难题,解决特钢连铸钢液提纯从而提升特钢质量;

(4)具备接受省内同类型企业的研发、实验、检测等委托,派出专家技术团队指导的能力;

(7)承担国家和省级重大耐磨材料研发课题;

(8)开展先进耐磨材料设计及制造技术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一、发展目标

中心服务装备制造企业,紧紧围绕解决耐磨材料领域的关键、共性问题;

建立健全的技术创新机制,广泛采用高端先进设备,实施技术创新战略;

加大科技投入比例,不断提升技术创新与研发能力,深入做好新产品的开发和技术储备,不断提高本企业的竞争能力,进而实现中心又好又快发展。

(一)近期发展目标

1、实现新型耐磨材料研发的突破,形成自主核心技术,面向企业规模生产的需要,推动集成、配套的工程化成果向相关行业辐射、转移与扩散,促进传统产业的升级改造;

建设一流的工程化实验条件,为公司形成科研开发、技术创新和产业化基地,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提供技术支撑。

2、实现计算机模拟仿真技术实际应用的突破,完成“计算机模拟浇注”、“计算机冒口模拟设计”、“计算机材料组合性能模拟设计”等项目并用于生产试验,通过技术积累与试验转化,让所相关技术在3~5年内得以广泛使用。

3、完成磨球自动生产线模拟设计,从理论上完成生产线改造论证,并在实验室进行验证,掌握改造的关键节点,为智能化磨球连续铸造生产线的建立打下坚实的基础。

4、加强企业核心专有技术的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争取每年都有专利申报。

5、以技术创新引领企业发展,每年平均不低于销售收入的3%的研发经费投入,且逐年增加。

6、加强人才培养和产学研合作力度,拟聘任高校人才3人,3年内中心的高级工程师以上人员达到科研人员总数的45%以上。

7、加快成果产业化进程,每年完成各类科研成果转化项目不低于5项,每年技术服务收入不少于200万元。

8、优化完善中心的硬件设施条件,确保一流的研发基础,且能够对外提供高水平的有偿服务。

预计投入600万元,用来进一步扩建科研用房,以及优化研发、试制条件,全部为企业自筹资金。

其中,基建投资500万元,用于建设检测、试验场地扩建;

购买研发仪器设备3台/套.购置费75万元;

购买软件平台等费用25万元。

(二)中心远期发展目标

1、在耐磨材料领域具有雄厚的研究开发实力,在国内同行业或同领域技术领先。

2、建设一流的研发队伍,具有技术创新、产业化意识较强和管理水平较高的领导班子;

加快培养耐磨材料技术领域的专家型人才,具有学术水平高、工程化实践经验丰富的工程技术带头人,拥有一定数量和较高水平的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人才,有能够完成工程试验任务的熟练技术工人,形成可持续研发实力。

3、在对外交流与合作方面积极发挥中心的平台和窗口作用,辐射优势技术,使企业逐步成为国内知名的耐磨材料研发制造基地,从而推动企业与中心的共同发展。

4、借助中心的聚合能力,全面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打造耐磨材料的知名品牌,对于全省铸造水平提高、壮大支柱产业、促进经济跨越式发展都将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研究开发方向、内容及目标

(一)新型耐磨材料研究

1、研究内容

(1)原耐磨材料改进研究

在传统耐磨材料基础上,根据市场对产品性能和成本的要求,通过改变成分设计、成型工艺,实现更高产品性价比的一种新材料;

干态下,提高耐磨材料的硬度和冲击韧性;

铸件使用寿命提高50%以上;

湿态下,提高基体组织的耐腐蚀性能、硬度和冲击韧性;

主要用于生产磨球、高锰钢铸件、中碳低合金耐磨钢铸件等。

(2)特殊耐磨材料的研究

根据特殊领域的工况条件,通过成分设计、优化工艺研发具备特殊性能的材

料。

高温和具有一定腐蚀性的环境下,提高耐磨材料的硬度、冲击韧性、耐热温度、耐热疲劳性、耐腐蚀性等;

铸件使用寿命提高30%以上。

主要在机械制造、船舶、航空、铁路运输等领域用于要求耐磨、耐热、耐腐蚀特殊工作环境中使用的各种的装备零件。

(3)复合耐磨材料的研究

根据工况条件对常规耐磨材料进行多种增强相、增韧相与基体材料的复合,

通过复合方法的工艺设计实现高成本材料减量和替代,降低制造成本;

主要针对冶金、建材、装备等行业领域中大量使用的粉碎和研磨产品,在上述应用领域,提高耐磨材料的强度、接触硬度、冲击韧性等;

铸件使用寿命提高70%以上。

2、拟形成的核心技术

(1)对磨损接触体进行运动学和动力学仿真技术;

(2)基于环境化学场的腐蚀作用和基于接触体物理场的力作用建立磨损模型技术;

(3)确定耐磨材料考核目标,用要因试验法确定影响因素的权重,用试验设计方法进行试验方案设计,用数据处理建立耐磨材料设计技术。

3、工程化产业化目标

通过设计成份、变质处理等手段,研发出新型耐磨材料,形成批量生产,在耐磨材料领域形成新突破。

(二)计算机与铸造结合研究

(1)成型工艺仿真设计与应用。

对比国内外主流铸造仿真模拟软件,选取最佳软件组合,并用于进行铸造工艺优化,包括形体架构设计与优化、形体架构参数设置与优化、系统工艺方法及其参数设置与优化。

(2)智能化与磨球生产线设计。

依据机械设计和控制设计原理,通过软件的机构运动仿真、机构动力学仿真、自动装配、动画显示、零件和装置的外部渲染等五种现代机械方法,使用PLC或单板机设计、动态主参数控制软件、网络控制等现代控制设计方法,研发制造磨球连续铸造自动生产线:

脉动步进式水平链传动磨球连续铸造生产线、垂直链传动离心式多工位磨球连续铸造生产线、梅花式恒温磨球连续铸造自动生产线。

(3)耐磨材料标准化数据库的建设。

通过耐磨材料及生产工艺流程研究分析形成资源共享的技术文件,建立各类耐磨材料标准及标准化流程数据库。

(1)铸造工艺仿真优化设计技术;

(2)多种规格磨球连续铸造自动生产线计算机模拟设计技术。

(3)耐磨材料及标准化流程生产方式数据库。

(1)在全省范围内推广应用计算机仿真模拟软件,使计算机仿真成为铸造工艺常规设计工具,达到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传统铸造业改造、加快成果转化的目的,大幅度提升河北省铸造仿真设计水平。

(2)磨球自动生产线的创新,实现磨球大规模、优质生产,同时实现环保、减排、低耗,彻底改变磨球制造业数十年来沿用的手工成型和传统简单机械传动的落后生产方式,生产线建立三年内,实现年收入币5亿元以上。

(3)通过标准化数据库的建设,对全省铸造企业建立一套完整的标准化流程生产方式和设计与制造标准化数据库,大大提高河北铸造的标准化程度,逐步实现标准化生产,提升河北整体铸造水平。

(三)冶金质量控制

(1)复合精炼与纳米变质处理研究。

复合精炼与纳米变质技术采用独创的在中频感应炉炉底安置自主研发的特

种透气砖,通过炉底吹氩的方式,采用“一步法”技术由炉底氩气精炼、新型覆盖剂覆盖及炉顶形成氩气膜等措施,把金属液净化技术提高到新的高度。

在复合精炼的后期,直接通过透气装置将纳米级粉料变质剂吹入熔炉,通过温度控制和均匀搅拌,使变质剂均匀弥散对金属液进行超细晶变质处理,从而达到提升金属液纯度的目的。

(2)特种钢与特钢连铸研究。

通过铸前钢液氮氧量的控制提升钢液纯净度,通过钢包到中间罐、中间罐到结晶器钢液的保护,钢水过热度及拉速的控制,结晶器电磁搅拌的应用及结晶器内冷却和二次冷却制度的改进,提升特种钢质量。

(1)炉底吹氩方式为主的金属液复合精炼和炉底透气砖喷吹纳米粉变质剂技术。

(2)钢液中的氮氧含量控制技术,钢液保护、钢液过热度和拉速及结晶器电磁搅拌技术。

(1)企业中能大量采用复合精炼技术,提高耐磨材料的内在质量和力学性能,获取纳米变质处理数据库,为纳米技术在传统领域的应用奠定良好基础。

(2)特钢投产后年产量达5000吨以上,年产值:

5000万元。

该项目对河北省乃至全国的特钢连铸生产企业具有示范和推动作用,对其他钢种的连铸生产也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三、建设期任务及持续发展能力

(一)创新能力

1、承担研究开发项目及获取科研经费;

建设期拟承担研究开发项目共4项,经费320万元。

详见下表:

项目名称

来源单位

年度

经费

轴承钢的小方坯连铸技术和设备改进

中心自选项目

2011

90万元

中大型耐磨铸钢件的消失模铸造

70万元

应用计算机仿真技术生产高精尖、低耗能铸件

80万元

高品质耐磨特殊钢

2、取得的科技成果;

在建设期研发过程中,拟申报国家专利项目1-3项,发表论文1—4篇,研发新产品3种以上,为企业的消失模和连铸生产线改造提供关键技术。

3、将具有重要应用前景的科研成果进行工程化研究开发,为产业化提供成熟、配套的技术、工艺和装备,开发新产品的能力。

轴承钢的小方坯连铸技术和设备改进及应用计算机仿真技术生产高精尖、低耗能铸件技术研究,可缩短生产周期,提高铸件质量,降低成本,实现环保与效益双收益,预计每年能为企业节约成本15%以上,增加收入3000万元以上;

通过对中大型耐磨铸钢件的消失模铸造和高品质耐磨特殊钢的研究,可为企业提供更多高端、精密铸件种类,提高企业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二)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

1、中心固定人员组成(表1),知识、年龄结构(表2):

中心拟设主任1名。

中心现有固定人员26人,其中:

高级职称16人,占总人数62%,其他职称14人,占38%;

教授、副教授共9人,占总人数级35%,博士8人,占总人数级31%,硕士2人,占总人数8%。

2、内部机构设置与人员配备、技术带头人情况:

各研究室人员构成情况:

研究室名称

技术带头人

人员

高级职称

中级职称

其它

新型耐磨材料研究室

6

4

2

计算机铸造研究室

冶金质量控制室

5

3

任中心主任和各技术带头人情况

3、吸引、稳定高水平人才的措施和引进人才情况;

中心现有技术骨干和高层次人员26人。

建设期内,拟在重点院校引进3名研发人才,为中心增添新科研力量;

通过委外培训和内部培训相结合的形式,进一步提高中心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和研发能力,并不断优化人员结构,提高团队创新能力。

此外,为充分调动技术人员积极性,中心还将制定完善的科技成果奖励制度,根据所完成项目的大小、难易、预期效益及贡献度,对项目组织和研发人员给予奖励。

4、人才培养和技术培训能力。

中心将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人才观念,采取多种方式加快创新人才培养,逐步构建结构合理、与发展目标相适应的人才梯队,同时积极推进创新团队建设,培养一批技术水平高、实践经验丰富、门类齐全、各层次的技术骨干。

具体措施为:

(1)积极谋求与先进技术机构、科研院校的技术交流与合作,加大“走出去、请进来”力度,积极引进优秀人才来中心工作,派出实验室人员参与学术交流会。

组织人员到同类机构考察,学习先进科研管理、检测方法、服务意识、市场开拓等方面的先进经验。

进一步开阔视野和思路,提高驾驭市场、驾驭高技术的能力。

(2)通过项目合作培养和锻炼人才,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大力推行“导师带徒”制度,最大发挥高素质员工的“传、帮、带”作用,以点带面,使人员整体水平得以快速提升。

拨付经费对人员进行深造,鼓励现有人员进行高学历教育,鼓励科技人员从事科学研究,从实践中培养具有良好科学素质和科研开发能力的人才。

(3)建立有效用人机制。

按照公平、平等、竞争的原则,建立科研人员竞争上岗,能进能出,能上能下,优秀人才能够脱颖而出、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用人机构。

(4)为科研人员营造优越的工作和生活环境,提高技术人员的经济收入,关键技术骨干实行年薪制。

(5)营造创新进取文化,打造人性化的管理模式,以文化氛围和事业感吸引人才。

表1固定人员名单

序号

性别

出生

年月

职称、学位

中心职务

专业

工作单位

工作性质

1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5

26

注:

工作性质指研究开发人员、管理人员、技术工人。

表2固定人员构成

职称

合 计

正高职称

副高职称

初级职称

其 他

博 士

硕 士

学 士

年龄

研究开发人员

管理人员

技术工人

合计

≥60

45-59

30-44

<30

(三)工程试验条件

建设期科研办公用房等基础设施、仪器设备装备建设及经费来源(表3)。

中心现有建筑面积1200平方米,其中科研用房1000平方米,办公用房2000平方米。

实验室检测仪器、中试设备设施总值550万元,固定资产总值800万元。

各类实验设备和检测仪器共有13台(德国OBLFGS1000直读光谱仪、德国Zeiss大型智能金相显微镜、高频红外碳硫分析仪、万能材料试验机、冲击试验机、布氏硬度计、大型卧式显微镜、光栅分光光度计、里氏硬度计、分析天平、电子天平、0.75T中频炉、5T智能热处理炉),全部由xx耐磨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提供。

现有设备中,达到国际国内先进水平的设备5台,其中:

OBLF光谱分析仪,产于德国,用于原辅材料、铸件等化学成分分析;

蔡司大型智能金相显微镜,产于德国,用于铸件金相组织结构分析;

高频红外碳硫分析仪,用于铸件碳、硫元素的定量分析;

万能材料试验机,用于铸件拉伸强度、伸长率、应力、拔出力、穿刺力、压力等力学性能分析;

冲击试验机,专门用于铸件冲击力测试分析。

另有中试设备设施:

烘干室:

用于白模预干、灰品烘干

中频感应电弧炉:

熔炼成份、温度等指标合格的合金钢(铁)水

三维变频振实台:

安装有钳式液压夹紧、气囊缓冲、三维振实、变频控制,适用于走轮式及无轮式两种砂箱,将型砂与灰品实现紧实。

智能台式电阻炉:

主要用于铸件退火、正火、时效以及各种机械零件热处理。

高铬、高锰钢铸件、模具钢及其它特殊钢,破碎机锤头、轧辊、铁铬耐磨材料快速淬火。

表3基础设施和仪器设备装备

固定资产情况

工程试验用房(平方米)

办公用房

(平方米)

仪器设备装备

总数(台)

仪器设备装备总值(万元)

固定资产总值(万元)

原有

拟增

300

1400

200

600

550

500

1500

仪器设备装备情况

名称

型号

产地

原值

(万元)

购置

日期

运行

状况

直读光谱仪

GS1000

德国OBLF公司

56

2009

良好

大型智能金相显微镜

Axiovert40MAT

德国Zeiss

30

2010

高频红外碳硫分析仪

HW-2004

无锡

2007

万能材料试验机

WE-60

济南

2006

冲击试验机

JB—300B

山东

布氏硬度计

HBX—05

大型卧式显微镜

XJG—05

南京

光栅分光光度计

727

2.6

里氏硬度计

TH140

北京

1.5

分析天平

0.1mg-200g

上海

1.8

电子天平

0.1mg-120g

1.1

中频炉

0.75T

江苏

45

智能热处理炉

5T

浙江

拟购

高性能工作站

DellRecision

美国

2012

X射线探伤机

400A

德国

蠕变持久试验机

HTM50

深圳

35

耐磨试验机

DZ-8815NM-II

东莞

中试生产线

金额

数量

(条)

设计生

产能力

实际生

投产日期

万吨消失模生产线

2000

2万吨

(四)为企业创造经济效益与自我发展能力

1、通过成果转化、专利实施等为企业创造经济效益的能力;

建设期内通过4个项目的顺利实施,所产生技术将全部应用到主导产品或技术服务之中,面向市场,实现成果的顺利转化,建设期内预计将为企业创造经济效益共计8500万元。

(1)“轴承钢的小方坯连铸技术和设备改进”和“高品质耐磨特殊钢”项目成果投入实际应用,促进特钢生产线的改进,使特钢产品升级进入市场,填补本地区特钢产品空白,可创造收入约5000万元。

(2)“中大型耐磨铸钢件的消失模铸造”项目,将改进中大型铸件的生产工艺,大大缩产品制作周期、降低成本,预计可创造收入2500万元;

(3)“应用计算机仿真技术生产高精尖、低耗能铸件”完成后,将可缩短生产周期,提高铸件质量,降低成本,实现环保与效益双收益,每年能为企业节约成本15%以上,预计创造收入1000万元以上;

2、通过技术转让、技术开发、技术服务、技术咨询、承包工程、承担研究开发任务等途经取得自身收益,实现自我发展的能力。

中心承担项目收入预计所获得的可支配收入约为2000万元。

额外通过技术转让、技术开发、技术服务、技术咨询等对外服务收入预计还可有100万元。

(五)运行机制、管理制度及对外开放与合作

1、运行机制;

(1)中心实行主任负责制。

中心主任在日常管理、人员聘请、资金使用、科研立项、绩效考核、工作计划、年度目标等方面具有全面领导权。

成立中心领导小组,小组由中心主任、副主任、研究室主要负责人组成。

领导小组主要负责研究决定中心的主要目标和任务,安排部署研究室的具体目标和任务,听取中心主任和各单位汇报,对中心的重大事项进行决策。

设立工程技术委员会,主要作用解决各室在研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技术方向引领。

(2)中心人员采用聘任制,以合理流动和相对稳定为原则;

(3)经济独立核算。

中心做到经济独立核算,中心的自身收入由中心支配,主要用于研究开发项目、改善实验条件和人才培养等。

(4)中心主要工作为:

承担研发项目、成果推广和技术转让,开展合作、对外服务、技术交流。

(5)中心成立的工程技术委员会,系技术领导机构,分析耐磨材料行业的形势和发展趋势,研究科研方向和目标,审定研究课题等。

工程技术委员会主任及主要成员如下:

职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