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药理学复习题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2347319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4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临床药理学复习题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临床药理学复习题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临床药理学复习题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临床药理学复习题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临床药理学复习题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临床药理学复习题文档格式.docx

《临床药理学复习题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临床药理学复习题文档格式.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临床药理学复习题文档格式.docx

脂溶度,局部pH和药物解离度,毛细血管通透性,组织通透性,转运蛋白量,器官和组织血流量。

③影响代谢的因素:

通过抑制或增强肝药酶的活性而影响药物代谢。

④影响排泄的因素:

如洋地黄中毒合用消胆胺,二者结合后抑制肠肝循环加速其排泄。

3、举例说明血浆蛋白结合率的临床意义。

体内药物以游离型和结合型两种形式进行转运或储存,两者之间处于动态平衡。

游离型药物才能跨膜转运及发挥药理活性;

结合型药物是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在体内储存的形式并暂时失去药理活性。

血浆蛋白结合率很高的药物在长期用药时可能发生具有临床意义的药物相互作用,如服用蛋白结合率达99%的抗凝药华法林后,产生抗凝作用时药物结合部位也基本达到饱和,此时略增加药量或再服用其他蛋白结合率高的药物,由于结合容量有限或蛋白竞争结合使得游离型,有药理活性的华法林血药浓度成倍增加,导致过量中毒,引起自发性出血。

4、举例说明药物排泄的途径和影响因素。

药物排泄的途径:

①肾排泄:

如青霉素,阿司匹林,吗啡,呋塞米;

经肾小管主动分泌而排泄药物是主动转运的过程,弱酸性药物和弱碱性药物分别由有机酸和有机碱主动转运系统的载体转运而排泄。

若由同一载体转运药物时,可发生竞争性抑制现象而提高血药浓度和药物效应。

而依他尼酸用药时因抑制尿酸的主动分泌,导致尿酸增多产生痛风。

②胆汁排泄:

人为终止肝肠循环可促使药物排泄速度增加,常用于地高辛等强心药中毒的抢救。

③肠道排泄:

经肠道排泄的药物主要是未被吸收的口服药物,随胆汁排泄到肠道的药物和由肠粘膜主动分泌排入肠道的药物。

④其他途径排泄:

许多药物可通过唾液,乳汁,汗液和泪液等排泄。

5、结合临床给药说明一级动力学与零级动力学消除的特点。

一级动力学消除速率的特点:

单位时间内消除的药量与血药浓度成正比;

药物半衰期是固定值;

一次给药,经过5个半衰期基本消除完;

多次给药,经过5个半衰期达到稳态浓度;

凡是属于被动转运的药物者属于此类型消除。

零级动力学消除速率的特点:

药物浓度高而机体消除药物的能力饱和时,单位时间内体内药物浓度按恒定的量消除。

血中药物消除的量与药物浓度无关;

少数药物按此方式消除。

6、举例说明药物的不良反应类型有哪些,各有什么特点。

药物的不良反应类型:

①副作用:

阿托品抑制腺体分泌的效应,作为治疗目的用于麻醉前给药时,其他效应如减慢平滑肌蠕动和提高心率等即为副作用。

药物的副作用是难以避免的,通常给患者带来痛苦或可逆性的功能变化。

但可用对抗药物减轻或消除,或选用高选择性药物来尽量减少其发生。

②毒性反应:

急性毒性,以损害循环,呼吸及神经系统功能为主,可危及生命。

慢性毒性,常损害肝肾造血器官及内分泌等器官的功能。

③停药反应,长期应用β受体阻滞剂突然停药,常使得原来的病情加重,出现血压上升,严重的心率失常,心绞痛发作,甚至产生急性心肌梗死或猝死。

④后遗效应,长期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后肾皮质功能低下,为用药的负反馈作用导致肾上腺皮质萎缩,在停药后的短期内难以恢复正常的激素分泌量,不足与维持机体正常功能或应激状态引起的。

⑤变态反应,反应性质与药物固有的效应及剂量均无关系,致敏原可为药物本身,药物的代谢产物等;

⑥特异质反应。

7、哪些因素可以决定药物是否需要进行治疗药物监测?

是否:

1、病人是否使用了适合其病症的最佳药物?

2、药效是否不易于判断?

3、血药浓度与药效间的关系是否适用于病情?

4、药动学参数是否因病人内在的变异或其他干扰因素而不可预测?

5、病程的长短是否能使病人在治疗期间受益于TDM?

6、血药浓度测定的结果是否会显著改变临床决策并提供更多的信息?

治疗药物监测指征:

1、药物的有效血药浓度范围狭窄;

2、有些药物同一剂量可能出现较大的个体间血药浓度差异,从而在不同患者间有较大的药动学差异,如三环抗抑郁药。

3、具有非线性药动学特性,尤其是非线性发生在有效血药浓度范围内或小于最低有效血药浓度时,如苯妥英钠、茶碱、水杨酸等;

4、肝肾功能不全或衰竭的患者使用主要经肝代谢消除(利多卡因、茶碱等)或肾排泄(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等)的药物时,以及胃肠道功能不良的患者口服某些药物时。

5、发现长期用药的患者的不依从性或某些药物长期使用后产生耐药性诱导(或抑制)肝药酶的活性而引起药效降低(或升高),以及原因不明的药效变化。

6、怀疑患者药物中毒,尤其在药物的中毒症状与剂量不足的症状类似,而临床又不能明确辨别的时候。

7、合并用药产生相互作用而可能影响疗效时。

8、治疗药物监测的有什么意义?

1、了解患者病情和详细用药情况,这是血药浓度解释、利用的前提和基础,着重了解患者的病理生理状态、准确的用药方法和用药时间、可能发生药物相互作用的其他药物,最好建立患者病历。

2、根据患者当前血药浓度提供的信息,解释血药浓度与药物作用、毒性之间的关系,解释患者肝、肾等脏器功能对药动学的影响,利用血药浓度和药动学参数,设立个体化给药方案。

9、说明实现个体化给药的方法。

给药个体化的内容包括:

1、给药剂量和剂型;

2、给药间隔;

3、预期达到的血药浓度;

4、药物过量中毒的救治方法等。

要做到给药个体化,必须掌握以下两点:

1、明确药物的有效血药浓度范围2掌握患者的个体化资料

(1)年龄/体重与身高;

(2)合并用药;

(3)剂量、服药时间、采血时间;

(4)病史、用药史、肝肾功能、血浆蛋白含量等;

(5)病人的依从性

10、联合用药时药物在药动学上可以产生哪些相互作用?

,药物代谢动力学过程包括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亦称生物转化)和排泄等4个环节,药物相互作用在这4个环节上均有可能发生

(一)影响药物的吸收:

1/药物在胃肠道的相互作用:

离子的作用、PH的影响、食物的影响、吸附作用、胃肠运动的影响、削弱肠吸收功能、2/注射部位:

3:

、肺部:

(二)影响药物的分布:

1竞争血浆和组织中蛋白结合部位:

竞争血浆蛋白结合位点、竞争组织蛋白结合位点、药物在转运中的作用;

2改变药物的组织分布量。

(三)影响药物的代谢:

1酶诱导2酶抑制(四)影响药物的排泄:

1改变尿的酸碱度2干扰药物从肾小管分泌

11、举例说明联合用药时药物相互作用结果可以引起哪些不良反应?

一、心血管系统不良反应:

(一)受体阻断药与钙通道阻断药合用:

受体阻断药与硝苯地平合用时,引起血压过低和心力衰竭二者合用B受体阻断药后,可以抑制反射性的交感神经兴奋,从而使硝苯地平的负性肌力作用表现出来。

因此,二者合用时要注意监护患者过度低血压和心脏抑制的症状;

2!

受体阻断药与维拉帕米合用,引起严重的心脏抑制(如心动过缓、收缩停止和窦性停搏),甚至可以在使用!

受体阻断药滴眼液时发生。

(二)强心苷与其他药物的合用:

1强心苷与钙剂合用,特别是静脉注射钙剂,可引起严重的危及生命的心律失常2强心苷与维拉帕米合用,地高辛和洋地黄毒苷的血药浓度明显增加3强心苷与奎尼丁合用,强心苷的血药浓度增加,易引起中毒4强心苷与排钾利尿药合用,可增加强心苷的毒性(三)茶碱与其他药物的合用:

1茶碱与钙通道阻断药合用后,少数患者出现茶碱中毒反应2茶碱与西咪替丁合用,可增加前者的血药浓度,导致中毒3茶碱与红霉素合用,引起茶碱血药浓度增加,而红霉素血药浓度降低(四)单胺氧化酶抑制剂与麻黄碱合用:

两者合用可引起恶心、呕吐、腹痛、头痛、呼吸困难和运动失调,严重时可以引起高血压危象或脑出血,甚至死亡。

二、呼吸系统不良反应:

(一)吗啡与中枢抑制药等合用:

吗啡与水合氯醛、镇痛新、苯妥英钠、苯海拉明、乙醇、全身麻醉药、吩噻嗪类、三环类抗抑郁剂、巴比妥类药物合用,可增强麻醉及镇痛效果,但同时引起的严重的中枢抑制作用加强,应禁止同用或慎用。

(二)汉肌松与四环素合用:

两者合用可加重呼吸抑制。

(三)氨基糖苷类抗生素与具有神经肌肉阻滞作用的药物合用:

1氨基糖苷类抗生素与镁盐合用,引起呼吸抑制2氨基糖苷类抗生素与肌松药合用,增加神经肌肉传导阻滞作用三、血液系统不良反应:

(一)抗凝药与某些药物合用:

1抗凝药与巴比妥类合用,降低抗凝药的作用2香豆素类抗凝药与某些药物如阿司匹林、广谱抗生素、保泰松、奎尼丁、甲苯磺丁脲、西咪替丁、甲硝唑等合用时,可增强抗凝血作用

(二)甲氨蝶呤与非甾体类抗炎药合用:

使前者的毒性增加,甚至威胁生命四、神经系统不良反应:

(一)卡马西平与红霉素、异烟肼合用:

卡马西平与红霉素、异烟肼合用可导致运动

失调、眩晕、困倦、嗜眠、精神混乱和复视等中毒症状

(二)单胺氧化酶抑制剂与哌替啶合用:

单胺氧化酶抑制剂与呱替啶合用可很快产生兴奋、肌强直、高热、面部潮红、出汗和神志不清等症状,甚至出现呼吸抑制和低血压(三)氨基糖苷类抗生素与万古霉素、呋塞米、依他尼酸合用: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与万古霉素、呋塞米、依他尼酸用等合用后,耳聋的发生率明显增加五、泌尿系统不良反应: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与两性霉素、头孢菌素、万古霉素、呋塞米、依他尼酸合用可明显增加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肾毒性

12、引起药物依赖的药物有哪些?

它们的毒性是什么?

①中枢神经抑制药(巴比妥类,苯二氮卓类,乙醇等)看似酒醉、嗜睡、运动失调、说话迟缓、侧视、眼球震颤、定向障碍、可有呼吸抑制现象。

②烟碱和烟草

③阿片类急性期戒断症状表现:

最初表现为类似感冒的症状;

“冷火鸡”反应;

可出现流鼻涕、流涎、流泪、打哈欠、瞳孔散大、出汗、腹痛、腹泻、头晕、头痛、心动过速、发热、失眠、焦虑、烦燥、恐惧、紧张等,严重时出现血压下降、休克等。

迁延期戒断症状:

多数发生在脱毒治疗后期,戒断后2-3天或2-3周出现。

持续2-6个月,是导致复吸的重要原因。

阿片类中毒特征:

嗜睡,感觉迟钝,瞳孔缩小,呼吸抑制现象。

④精神兴奋药(苯丙胺类和可卡因)可出现兴奋、瞳孔扩散、失眠、躁动、沮丧、焦虑不安、食欲不振、呕吐、妄想型精神病、心律不齐等。

戒断症状:

精神呆滯、嗜睡、焦虑不安、自杀倾向等。

⑤大麻类:

大麻明显影响人的精神活动,对中枢神经系统有抑制、麻醉作用,产生欣快感、幻觉和妄想,破坏人体的免疫系统。

长期大量滥用,使人表现淡漠、表情呆滞、判断力和记忆力损害,思维障碍。

过量可致恐惧、精神失常等。

⑥致幻药类:

苯丙胺类药物包括苯丙胺,甲基苯丙胺(又称去甲麻黄素,俗称“冰毒”),是被滥用最广泛的兴奋剂。

苯丙胺系中枢兴奋药,用药后情绪高昂,精力充沛,食欲减退,并有明显欣快感。

戒断症状如嗜睡、疲乏、抑郁、心动过缓等。

氯胺酮(K粉)中毒症状:

心动过速、血压上升、呕吐、流泪、复视、视力模糊、影像扭曲、头晕、暂时性失忆症、无法行走及急性精神病、高剂量抑制呼吸致死。

⑦挥发性化合物:

13、试述药物依赖的综合戒毒治疗措施。

国内外目前的戒毒治疗主要集中在脱毒和防复发两个阶段。

脱毒的主要目的是缓解药物滥用者因停药所致的戒断症状,因此脱毒药主要针对的是身体依赖,此期还需同时配合心理康复治疗。

防复发的主要目的是防止药物滥用者在停用毒品后由于对此类毒物的记忆性欣快效应而主动再次使用该类物质,主要与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的精神依赖有关。

(1)脱毒主要是针对戒断综合征和其后的稽延症状采用相应的对症和对因治疗措施,主要有替代治疗、非替代治疗和对症治疗。

(2)防复发主要针对患者对精神活性物质的心理渴求进行治疗。

现有的治疗措施包括:

阿片受体阻断药、脱毒期过后为防止患者复发并重新回归社会针对性地采取药物治疗、认知行为治疗、复吸预防、家庭、群体及社会治疗。

14、老年人在药动学和药效学上主要特点是什么?

这些特点如何影响药物的作用?

老年人药动学特点

1)药物吸收

(1)胃pH值的影响:

胃粘膜萎缩,胃酸分泌较青年人约减少25-35%,女性尤明显。

胃pH值升高,直接影响弱酸性及弱减性药物的解离度和脂溶度。

如苯巴比妥、地高辛吸收速率因胃pH升高而减少,故生效慢。

又如安定在胃酸中水解成N-去甲基安定,胃pH升高时转化减少,导致生物利用度降低而影响疗效。

又如在酸性环境下不稳定的青霉素G,此时会因吸收增多而易引起青霉素脑病。

(2)胃排空速度的影响

老年人胃排空速度减慢使药物进入小肠时间延迟,吸收速度(率)减慢,达有效血浓度时间推迟,如对乙酰氨基酚。

(3)胃肠活动度的影响

随着年龄的增长,胃肠道肌张力和括约肌功能而降低,胃肠蠕动减慢,加之便秘,从而增加小肠对药物的转运时间而吸收增加。

(4)胃肠及肝血流的影响

65岁老人因心输出量减少30%致胃肠及肝血流量减少40~50%,故对地高辛、奎尼丁、普鲁卡因和氢氯噻嗪吸收明显减少,如老年人肝血流量下降,对脂溶性药物(如普萘洛尔)的首过消除作用减弱,故老年人应用易引起不良反应。

2)药物分布

由于老年人机体组成、组织器官的血液循环、体液pH值、血浆蛋白结合率以及受体与药物的亲合力都有不同程度的变化,影响药物在体内的分布。

水溶性大的药物在老年人的分布容积减小,如地高辛、青霉素;

脂溶性大的药物则增加,如地西泮、利多卡因。

对乙酰氨基酚、氨替比林、乙醇、吗啡等水溶性药物的分布容积随增龄而下降,血药浓度较高,52岁者较其以下年龄者高70%;

相反,脂溶性药物如安定的分布容积随年龄增加而增大,血药峰值降低,t1/2延长,从而不良反应减少。

血浆蛋白结合率很高的药物在老年人血浆中游离药物浓度有较大比例增加。

老年人应用一般成人剂量华法林,可因药物浓度(游离)增加而引起出血。

3)药物代谢

药物代谢器官肝脏对药物的代谢能力受很多因素的影响:

老年人肝重量的降低、肝细胞数的减少、肝血流量减少、首关效应显著的药物生物利用度增加。

老年人肝药酶活性降低,使药物代谢能力下降、代谢速度减慢、消除半衰期延长;

对巴比妥类、利福平、苯妥英钠或吸烟、饮酒引致的肝药酶诱导反应减弱,所以老年人对许多药物都更易发生蓄积反应。

4)药物排泄

因肌酐清除率减小,故应用主要经肾排泄的药物如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地高辛、苯巴比妥、磺酰脲类降糖药时应减量。

老年人药效学特点

1)对中枢神经系统抑制药敏感性升高

老年人对苯二氮卓类的敏感性高于年轻人,老年人服用地西泮后的宿睡不良反应比年轻人多2倍。

苯巴比妥和苯二氮卓类在老年人易出现精神错乱和共济失调,跌倒致骨折。

2)对心血管系统药物反应性改变

心脏传导减慢或阻滞,β-阻滞剂等对心脏有传导抑制作用药物应减量。

动脉血管硬化,脉压增大,利尿药、β受体阻断药、亚硝酸酯类、吩噻嗪类、抗高血压药易出现直立性低血压;

高血压时易出血。

低钾、低蛋白血症及心肌损害,易出现地高辛中毒。

普萘洛尔通过对β受体的阻断可使糖尿病病人服用降糖药后引起致死性的低血糖

3)对糖皮质激素、降血糖药物的反应:

 

①应用糖皮质激素时不良反应增加:

如出血、骨质疏松、白内障等。

②应用胰岛素,特别是长效胰岛素及口服降糖药物时,易致低血糖,多与进食少,药物过量或未按时进食有关。

15、老年人合理安全用药的原则是什么?

1)合理选药:

合适、少数

2)合适的剂型和恰当的剂量

剂量小剂量开始;

成人剂量的3/4;

监测TDM和肾功能实行个体化剂量

剂型宜选用颗粒剂、口服液或喷雾剂;

病情紧急者可静注或静滴给药;

不宜使用缓、控释药物制剂。

3)掌握用药最佳时间:

根据药物特点及机体生物节律性选择最佳给药时间

4)控制嗜好与饮食:

控制烟、酒、茶嗜好及日常饮食

5)提高老年患者服药的依从性

简化治疗方案;

耐心解释处方;

取得家属等的协助

16、妊娠期母体和胎儿的药动学有哪些特点?

妊娠期母体

1)吸收:

药物口服时,生物利用度与其吸收相关。

妊娠期胃酸分泌减少;

胃排空时间延长、胃肠道平滑肌张力减退,肠蠕动减弱,口服药物的吸收延缓,峰值后推、偏低。

早孕时呕吐频繁的孕妇,口服药物的效果更受影响。

2)分布妊娠期孕妇血容量约增加35%~50%,血浆增加多于红细胞,血液稀释,心排出量增加,体液总量平均增加8000mL,故妊娠期药物分布容积明显增加。

妊娠期白蛋白减少,很多蛋白结合部位被内分泌激素等物质所占据,游离型药物比例增加,使孕妇用药效力增高。

3)代谢:

妊娠期肝微粒体酶活性有较大的变化。

妊娠期高雌激素水平的影响,使胆汁郁积,药物从肝清除速度减慢;

如妊娠期苯妥英钠等药物羟化过程加快,可能与妊娠期间胎盘分泌的孕酮的影响有关。

4)排泄:

孕妇心搏出量和肾血流量的增加,肾小球滤过率增加约50%,主要从尿中排出的药物,从肾排出的过程加快。

晚期和妊高症患者肾血流量减少,肾功能受影响,使由肾排出的药物作用延缓,药物排泄减慢减少,反使药物容易在体内蓄积,应加以重视。

胎儿的药动学

1)胎儿对药物的吸收

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的药物被胎儿直接吸收,而进入羊水中的药物则通过胎儿皮肤被吸收或被胎儿吞咽(约从妊娠12周开始)进入胃肠道被吸收,从胎儿尿中排出的药物又可被胎儿吞咽重新进入胃肠道吸收入胎儿体内形成羊水肠道循环。

2)药物在胎儿体内的分布

药物在胎儿体内分布与胎儿血流分布一致。

约60%至80%的血液进入胎儿肝、脑。

胎儿的肝、脑器官相对较大,血流多。

胎儿血脑屏障弱,药物易进入中枢神经系统。

胎儿缺氧时,胎儿体内血液再分配,脑血流量增加,药物更集中在脑部。

随着胎龄增加,脂溶性药物随脂肪的分布而分布。

3)胎儿对药物代谢:

肝脏是胎儿药物代谢的主要器官,但其功能尚未发育完善,酶系统解毒功能差。

4)胎儿对药物的排泄胎儿肾脏从妊娠11~14周开始有排泄功能,但胎儿肾小球滤过率很低,排泄功能差,药物的代谢产物主要有胎盘运转到母体排出体外。

有一些药物经代谢后形成大分子低脂溶性的代谢物,不易通过胎盘进入母体,故容易引起药物及其代谢物的积蓄。

17、举例说明哺乳期用药对乳儿的影响。

18、新生儿合理用药的原则。

1、明确诊断,合理选药2、防止抗生素、糖皮质激素的滥用3、选择适宜的药物剂型及给药途径4、严格掌握用药剂量5、注意给药时间和间隔6、重视用药的依从性

19、围产期应用麻醉和镇痛药的注意事项。

●产程中镇痛药、麻醉药的应用

–哌替啶:

胎儿在注射后1小时内或4小时后娩出为时宜

–吗啡:

不宜使用

–麻醉:

需要麻醉时,应为局麻或硬膜外麻醉为宜

20、简述抗精神病药的合理选药。

一般首选非经典抗精神病药:

奥氮平、利培酮和quetiapine为目前临床抗精神分裂症治疗的首选一线药,因为它们对阴性症状效果较好、锥体外系反应和迟发性运动障碍发生率低。

一般推荐的药物选择程序为:

首选单用此3种药之一,如果此3种药单用均无效---改用经典抗精神分裂症药---如经典抗精神分裂症药无效---改用氯氮平,如氯氮平也无效或效果不佳,才考虑联合用药。

21、抗癫痫药物的合理应用原则。

1根据病情、发作类型和药物特点选药2尽量采用单药疗法3适当的用法和用量:

(1)逐渐增量

(2)更换药物应逐渐过渡(3)维持治疗,防止复发(4)切忌骤然停药4监测血药浓度,及时调整剂量5警惕药物毒副作用,注意药物相互作用6基础病因明确者应对因治疗7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

22、简述阶梯式镇痛的原则。

轻度疼痛:

非阿片类止痛药±

辅助药物

中度疼痛:

弱阿片类±

非阿片类止痛药

强阿片类±

弱阿片类止痛药

23、简述抗高血压药物的应用原则。

答:

长期用药、小剂量用药、联合用药和个体化治疗、阶梯疗法、用长效药、避免血压波动、避免突然停药

24、简述抗高血压药物的分类及代表药物。

1)利尿药:

氢氯噻嗪

2)交感神经抑制药:

中枢性抗高血压药:

可乐定

神经节阻断药:

樟磺咪芬

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末梢阻滞药:

利血平

肾上腺素受体阻断药(α,β):

普萘洛尔 

3)钙拮抗剂:

硝苯地平

4)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抑制药: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抑制药:

卡托普利

血管紧张素II受体阻断药:

氯沙坦

肾素抑制药:

雷米克林

5)扩血管药:

肼屈嗪、硝普钠

24、简述抗菌药物的应用原则。

1、诊断为细菌性感染者,方有指征应用抗菌药2、尽早查明感染病原,据病原种类及细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选用抗菌药3、按照药物的抗菌作用、适应症、体内特点和不良反应选择用药4、综合患者生理、病理状况制订抗菌药治疗方案5、抗菌药的使用应严加控制或尽量避免的情况

25、举例说明抗高血压药物的联合应用时的对协同和不良反应的影响。

●使用小剂量不同作用机制降压药的联合,其协同作用不仅可增加降压效果,而且同时可使不良反应率降低及不良反应程度减小。

●ARB可明显降低高血压患者的收缩压和舒张压,对重度高血压需要加用氢氯噻嗪等利尿药和其它降压药。

●利尿剂均能与β受体阻滞剂、ACE-I、CCB或ARB合用,在降压疗效、减少临床事件发生及耐受性不亚于其他药物,而且价格低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