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定远县育才学校学年高二月考化学试题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2345776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159.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省定远县育才学校学年高二月考化学试题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安徽省定远县育才学校学年高二月考化学试题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安徽省定远县育才学校学年高二月考化学试题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安徽省定远县育才学校学年高二月考化学试题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安徽省定远县育才学校学年高二月考化学试题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安徽省定远县育才学校学年高二月考化学试题Word下载.docx

《安徽省定远县育才学校学年高二月考化学试题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省定远县育才学校学年高二月考化学试题Word下载.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安徽省定远县育才学校学年高二月考化学试题Word下载.docx

A.3.8×

104kJ·

mol-1B.-3.8×

mol-1

C.3.4×

mol-1D.-3.4×

5.在0.1mol·

L-1的NaHCO3溶液中,下列关系式正确的是()

A.c(Na+)>c(HCO3-)>c(H+)>c(OH-)B.c(Na+)+c(H+)=c(HCO3-)+c(OH-)+c(CO32-)

C.c(Na+)=c(HCO3-)>c(OH-)>c(H+)D.c(Na+)=c(HCO3-)+c(H2CO3)+c(CO32-)

6.下列关于热化学反应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HCl与NaOH反应的中和热△H=-57.3kJ/mol,则H2SO4和氨水反应的中和热△H=2×

(-57.3)kJ/mol

B.CO(g)的燃烧热是283.0kJ/mol,则2CO2(g)=2CO(g)+O2(g)的反应热△H=+566.0kJ/mol

C.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

D.1mol甲烷燃烧生成气态水和二氧化碳所放出的热量是甲烷的燃烧热

7.密闭容器中,由H2和CO直接制备二甲醚(CH3OCH3),其过程包含以下反应:

i.CO(g)+2H2(g)

CH3OH(g)

H1=-90.1kJ·

ii.2CH3OH(g)

CH3OCH3(g)+H2O(g)

H2=-24.5kJ·

当其他条件相同时,由H2和CO直接制备二甲醚的反应中,CO平衡转化率随条件X的变化曲线如下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由H2和CO直接制备二甲醚的反应为放热反应

B.条件X为压强

C.X增大,二甲醚的产率一定增大

D.X增大,该反应的平衡常数一定减小

8.通常人们把拆开1mol某化学键所消耗的能量看成该化学键的键能。

键能的大小可以衡量化学键的强弱,也可用于估算化学反应的反应热(△H),化学反应的△H等于反应物的总键能与生成物的总键能之差。

化学键

Si—O

Si—Cl

H—H

H—Cl

Si—Si

Si—C

键能/kJ·

46

360

436

431

176

347

工业上高纯硅可通过下列反应制取:

SiCl4(g)+2H2(g)

Si(s)+4HCl(g),该反应的反应热△H为()

A.+412kJ·

mol-1B.-412kJ·

C.+236kJ·

mol-1D.-236kJ·

9.某温度下,已知反应mX(g)+nY(g)

qZ(g)ΔH>

0,m+n>

q,在体积一定的密闭容器中达到平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反应速率v逆(Y)=

v正(X)B.增加Y的物质的量,X的转化率增大

C.降低温度,

的值变小D.加入X,反应的ΔH增大

10.根据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所得结论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操作和现象

结论

A

用玻璃棒蘸取某溶液进行焰色反应实验,火焰呈黄色

溶液中含有Na+

B

向浓度均为0.1mol·

L-1的FeCl3和AlCl3混合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出现红褐色沉淀。

Ksp[Fe(OH)3]<Ksp[Al(OH)3]

C

室温下,用pH试纸测得:

0.1mol·

L-1Na2CO3溶液的pH约为11;

L-1NaHCO3溶液的pH约为8。

HCO3-结合H+的能力比CO32-的强

D

用Fe3+浓度相同的FeCl3溶液和Fe2(SO4)3溶液,分别清洗做完银镜反应的试管,FeCl3溶液清洗得干净

存在可逆过程:

Fe3++Ag

Fe2++Ag+,且溶解度AgCl<Ag2SO4

 

A.AB.BC.CD.D

11.有关热化学方程式书写与对应表述均正确的是(  )

A.稀硫酸与0.1mol/LNaOH溶液反应:

H+(aq)+OH-(aq)=H2O(l)△H=+57.3kJ·

B.在101KPa下氢气的燃烧热△H=-285.5kJ·

mol-1,则水分解的热化学方程式:

2H2O(l)=2H2(g)+O2(g)△H=+285.5kJ·

C.已知2C(s)+O2(g)=2CO(g)△H=-221kJ·

mol-1,则可知C的燃烧热大于110.5kJ·

D.2N2O5(g)

4NO2(g)+O2(g)ΔH>

0反应为熵增反应,任何温度下能自发进行

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L-1的ZnCl2溶液中通入足量H2S,最终得不到ZnS沉淀是因为溶液中:

c(Zn2+)·

c(S2-)<Ksp(ZnS)

B.根据Ksp(AgCl)=1.77×

10-10,Ksp(Ag2CrO4)=1.12×

10-12,可以推知AgCl的溶解度比Ag2CrO4的溶解度大

C.向AgCl与AgNO3的浊液通入少量H2S,有黑色沉淀生成,则Ksp(AgCl)>

Ksp(Ag2S)

D.向碳酸钡沉淀中加入稀硫酸,沉淀发生转化,可推知硫酸钡的Ksp比碳酸钡的小

13.已知H2(g)+I2(g)

2HI(g)ΔH<

0。

有相同容积的定容密闭容器甲和乙,甲中加入H2和I2各0.1mol,乙中加入HI 

0.2mol,在相同温度下分别达到平衡。

现欲使甲中HI平衡时的百分含量大于乙中HI平衡时的百分含量,则应采取的措施是

A.甲、乙提高相同温度B.甲中加入0.1molHe,乙中不变

C.甲降低温度,乙增大压强D.甲增加0.1molH2,乙增加0.1molI2

14.下图装置中X和Y均为石墨电极,电解液为500mL某CuCl2溶液,电解时X电极表面有红色固体生成,Y电极有气体产生。

一段时间后,取出X电极,洗涤、干燥、称量,电极增重1.6g。

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A.X电极连接电源正极

B.生成气体体积为0.56L

C.Y电极上发生氧化反应

D.该CuCl2溶液浓度为0.05mol/L

15.CaCO3与稀盐酸反应(放热反应)生成CO2的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右图所示。

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  )

A.反应开始4min内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比浓度大

B.一段时间后,反应速率减小的原因是c(H+)减小

C.反应在2~4min内平均反应速率最大

D.反应在2~4min内生成CO2的平均反应速率为v(CO2)=0.06mol·

L-1·

s-1

1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配制FeCl2溶液时,可将FeCl2晶体先溶于浓盐酸,再加水稀释和少量铁屑保存

B.输油管道,为防止其表面被腐蚀应涂上隔水材料并与外电源负极相连

C.pH值均为9的NaOH溶液和Na2CO3溶液,两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相同

D.0.1mol/L弱酸HA溶液与0.05mol/L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所得溶液微粒浓度间有:

2c(H+)+c(HA)=c(A-)+2c(OH-)

二、原理综合题

17.用中和滴定法测定某烧碱样品的纯度,试根据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准确称量8.2g含有少量中性易溶杂质的样品,配成500mL待测溶液。

用0.100mol

L-1硫酸滴定,写出该中和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中和热ΔH=-57.3kJ/mol)。

将该烧碱样品配成500mL待测溶液需要的玻璃仪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滴定过程中,眼睛应注视_________________,若用酚酞作指示剂达到滴定终点颜色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下表数据,计算被测烧碱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是_____molL-1,烧碱样品的纯度是____(保留小数点后两位)

滴定次数

待测溶液

体积(mL)

标准酸体积

滴定前的刻度(mL)

滴定后的刻度(mL)

第一次

10.00

0.40

20.50

第二次

4.10

24.00

(5)下列实验操作会对滴定结果产生什么后果?

(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

①观察酸式滴定管液面时,开始俯视,滴定终点平视,则滴定结果____。

②若将锥形瓶用待测液润洗,然后再加入10.00mL待测液,则滴定结果______________。

18.化学电源在生产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电动汽车上用的铅蓄电池是以一组充满海绵状态铜的铅板和另一组结构相似的充满二氧化铅的铅板组成,用H2SO4作电解液。

放电时总反应为:

Pb+PbO2+2H2SO4=2PbSO4+2H2O

①写出放电时负极的电极反应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铅蓄电池放电时,溶液的pH将_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当外电路上有0.5mol电子通过时,溶液中消耗H2SO4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___。

③放电完后,对该电池进行充电,在连接电源的负极一端生成________。

(填“Pb”或“PbO2”)

(2)下图是某宇宙飞船中使用的氢氧燃料电池。

其导电介质为KOH,总反应为:

2H2+O2=2H2O。

①则负极通入的是_______,(填“H2”或“O2”)负极电极反应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正极电极反应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如把导电介质改为稀H2SO4,则电极反应式为:

负极__________________,正极______________。

19.CO、NH3是工业生产中的常用气体,研究其在工业上的反应过程对提高生产效率尤为重要。

I.工业上用CO和H2做原料可以合成甲醇,作为液体燃料。

已知:

①2H2(g)+CO(g)+

O2(g)=2H2O(g)+CO2(g)ΔH1=-594.1kJ/mol

②2CH3OH(l)+3O2(g)=4H2O(g)+2CO2(g)ΔH2=-1452kJ/mol

(1)请写出用CO(g)和H2(g)合成1mol液态甲醇的热化学反应方程式:

______________。

(2)一定温度下,在容积为2L的恒容容器中加入3molH2和2molCO,当反应2H2(g)+CO(g)

CH3OH(g)达到平衡时,测得容器内的压强是反应前压强的

,计算得该温度下反应的平衡常数K=____________。

保持恒温恒容,向上述达到平衡的容器中再通入CO(g)和CH3OH(g),使得CO(g)和CH3OH(g)浓度均为原平衡的2倍,则平衡移动方向为________移动(填“正向”、“逆向”或“不”)。

II.对于氨的合成反应N2(g)+3H2(g)

2NH3(g 

) △H<0,在密闭容器内充入0.1mol/LN2和0.3mol/LH2。

反应中NH3的物质的量浓度的变化情况如下图,试回答问题:

(3)恒容条件下,从开始反应到建立起平衡状态,v(N2)=_________;

反应达到平衡后,第5分

钟末只改变反应温度,保持其它条件不变,则改变条件后NH3的物质的量浓度不可能为_____。

A.0.20mol/LB.0.12mol/LC.0.10mol/LD.0.08mol/L

(4)在第5分钟时将容器的体积缩小一半,反应在第8分钟时达到新的平衡,此时NH3的浓度约为0.30mol/L。

请在上图中画出第5分钟之后的NH3浓度的变化曲线______。

(5)其它条件不变,若只把容器改为恒压容器,加入0.2molN2和0.6molH2,达到平衡时,NH3的体积分数为m%。

若向容器中继续加入0.2molN2和0.6molH2,,在同样的温度下达到平衡时,NH3的体积分数为n%,则m和n的关系正确的是______。

A.m>

nB.m<

nC.m=nD.无法比较%

参考答案

1.C

【详解】

A、在恒温、恒压的条件下,化学反应过程中所吸收或释放的热量称为反应的焓变,参加反应的物质的物质的量不一定是1mol,故A错误;

B、放热时体系能量降低,△H<0,吸热时体系能量升高,△H>0,故B错误;

C、任何化学反应过程,不是吸收能量就是放出能量,当反应物的总焓大于生成物总焓时,反应放出热量,反之吸收热量,因此在一个确定的化学反应关系中,反应物的总焓与生成物的总焓一定不同,故C正确;

D、在一个确定的化学反应关系中,当反应物的总焓大于生成物总焓时,反应放出热量,反之吸收热量,故D错误;

故选C。

2.B

【解析】试题分析:

A、醋酸溶液稀释过程中,氢离子浓度减小,但氢氧根离子浓度增大,故错误;

B、根据电荷守恒分析,铵根离子和氯离子浓度相等,故正确;

C、加热促进水解,碱性增强,故错误;

D、碳酸根离子水解生成碳酸氢根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碳酸氢根离子继续水解还生成氢氧根离子,所以有c(HCO—3)<c(OH—),故错误。

考点:

溶液中微粒浓度的比较

3.D

由题意知,MOH+H+=M++H2O△H=﹣12.1kJ/mol,H++OH-=H2O△H=﹣57.3kJ/mol。

由盖斯定律可得,MOH

M++OH-△H=+45.2kJ/mol,所以D正确。

4.D

燃烧热指的是燃烧1mol可燃物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所放出的热量。

燃烧1kg油酸甘油酯释放出热量3.8×

104kJ,1kg该化合物的物质的量为

,则油酸甘油酯的燃烧热△H=-

≈-3.4×

104kJ•mol-1,故选D。

5.D

【解析】NaHCO3溶液显碱性,所以选项A明显错误。

NaHCO3溶液的电荷守恒为c(Na+)+c(H+)=c(HCO3-)+c(OH-)+2c(CO32-),选项B错误。

NaHCO3溶液中溶质电离的c(Na+)=c(HCO3-),但是HCO3-要电离还要水解,所以c(Na+)>c(HCO3-),选项C错误。

NaHCO3溶液中的Na和C相等,所以物料守恒为:

c(Na+)=c(HCO3-)+c(H2CO3)+c(CO32-),选项D正确。

6.B

A.中和热是指在稀溶液中,强酸和强碱反应生成1mol水时放出的热量,其衡量标准是生成的水为1mol,故无论稀H2SO4和氨水反应生成的水是几摩尔,其中和热都约为-57.3kJ/mol,因为一水合氨为弱碱,电离需要吸热,因此中和热略大于-57.3kJ/mol,故A错误;

B.燃烧热是1mol可燃物完全燃烧生成稳定氧化物时放出的热量,CO(g)的燃烧热是283.0kJ/mol,则热化学方程式为:

CO(g)+

O2(g)═CO2(g)△H=-283.0kJ/mol;

所以2CO2(g)=2CO(g)+O2(g)反应的△H=+566.0kJ/mol,故B正确;

C.大多放热反应需要加热引发条件才能进行,需要加热的反应不一定是吸热反应,故C错误;

D.1mol甲烷燃烧生成液态水和二氧化碳气体所放出的热量就是甲烷燃烧热,不是生成气态水,故D错误;

故选B。

【点睛】

明确燃烧热和中和热的概念是解题的关键。

本题的易错点为C,要注意反应的热效应与反应条件无关。

7.A

【解析】

A.将i×

2+ii得:

2CO(g)+4H2(g)

CH3OCH3(g)+H2O(g)∆H=−204.7kJ·

mol−1,因此由H2和CO直接制备二甲醚的反应为放热反应,故A正确;

B.根据2CO(g)+4H2(g)

CH3OCH3(g)+H2O(g),压强越大,CO平衡转化率越大,与图象不符,故B错误;

C.X增大,CO平衡转化率减小,二甲醚的产率可能减小,故C错误;

D.根据图象,X可能是温度,温度升高,平衡逆向移动,反应的平衡常数减小,X也可能是减小压强,平衡逆向移动,CO平衡转化率减小,但平衡常数不变,故D错误;

故选A。

8.C

由信息可知,△H=反应物的总键能-生成物的总键能,则SiCl4(g)+2H2(g)

Si(s)+4HCl(g),该反应的反应热△H为(360kJ/mol)×

4+(436kJ/mol)×

2-(176kJ/mol×

2+431kJ/mol×

4)=+236 

kJ•mol-1,故选C。

把握键能与反应热的关系为解答的关键。

本题的易错点为认识并理解晶体硅的结构,要注意1molSi晶体中共价键的数目为2mol。

9.B

【解析】A、化学反应速率之比等于计量数之比,故有v逆(Y)=

v逆(X),应该是当反应速率v逆(Y)=

v逆(X)=

v正(X)时才说明反应达平衡,选项A错误;

B、增加Y的物质的量,X的转化率增大,选项B正确;

C、降低温度,平衡左移,

的值变大,选项C错误;

D、该反应的正反应方向为吸热反应,加入反应物X,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反应吸收的热量增大,但反应的ΔH不变,选项D错误。

答案选B。

点睛:

本题考查了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分析判断,注意正逆反应速率相等是化学平衡状态标志的根本,反应的特征是分析的关键,易错点是选项A,化学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方程式的系数之比,v正(X):

v正(Y)=m:

n,平衡时,X的正反应速率是Y的逆反应速率的

倍,考生容易出现比例错误,误算成平衡时,X的正反应速率是Y的逆反应速率的

倍。

10.D

试题分析:

A、玻璃棒中含有钠元素,应该用铂丝或洁净无锈的铁丝,故A错误;

B、向浓度均为0.1mol/L的FeCl3和AlCl3混合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出现红褐色沉淀,是因为生成氢氧化铝被氢氧化钠溶解了,不能说明氢氧化铁和氢氧化铝的溶解度的关系,故B错误;

C、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均水解显碱性,且碳酸钠的碱性强,说明HCO3-结合H+的能力比CO32-的弱,故C错误;

D、铁离子具有氧化性,能够氧化金属银使银溶解,氯化银的溶解度比硫酸银的小,Fe3++Ag

Fe2++Ag+,FeCl3溶液中的氯离子能使平衡向右移动,因此用Fe3+浓度相同的FeCl3溶液和Fe2(SO4)3溶液,分别清洗做完银镜反应的试管,FeCl3溶液清洗得干净,故D正确;

故选D。

考查了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的相关知识。

11.C

A、酸碱中和是放热反应,故△H应为负值,选项A错误;

B、燃烧热为1molH2完全燃烧的热效应,故在101KPa下氢气的燃烧热285.5kJ·

H2O(l)=H2(g)+

O2(g)△H=+285.5kJ·

mol-1,选项B错误;

C、由反应2C(s)+O2(g)=2CO(g)△H=-221kJ·

mol-1可知,1mol碳燃烧生成CO放出的热量为110.5kJ,CO燃烧生成二氧化碳继续放出热量,故1mol碳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大于110.5kJ,所以碳的燃烧热大于110.5kJ/mol,选项C正确;

D、2N2O5(g)

0反应为熵增反应,△S>0,则高温条件下才有可能满足△H-T△S<

0,反应才能自发进行,选项D错误;

答案选C。

本题考查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及化学反应方向的判断。

题中应该注意燃烧热和中和热的含义。

在25℃、101kPa时,1mol可燃物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化合物时所放出的热量,叫做该物质的燃烧热;

在稀溶液中,酸跟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mol液态水时所释放的热量叫做中和热;

注意两个1mol,前者是1mol可燃物,后者是1mol水。

只有正确理解好含义才能对热化学方程式进行判断解答。

12.A

【解析】A、当Qc=c(Zn2+)·

c(S2-)>

Ksp(ZnS)时,有沉淀生成,当Qc=c(Zn2+)·

c(S2-)<

Ksp(ZnS)时没有沉淀产生,选项A正确;

B、因为硫酸银与氯化银的化学式中阴阳离子个数比不同,不能根据Ksp判断溶解度的大小,选项B错误;

C、不发生沉淀的转化,对AgNO3与AgCl的浊液中,Qc(Ag2S)>Ksp(Ag2S),则生成Ag2S,可发生沉淀的生成,则不能比较溶度积,选项C错误;

D、碳酸钡沉淀溶解平衡为:

BaCO3(s)

Ba2+(aq)+CO32-(aq),加入硫酸,CO32-与H+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使沉淀溶解平衡正向移动,因此不能说明硫酸钡的Ksp比碳酸钡的小,选项D错误。

答案选A。

13.C

【解析】相同容积的定容密封容器甲和乙,甲中加入H2和I2各0.1mol,乙中加入HI0.2mol,此时甲和乙建立的平衡是等效的。

A.甲、乙提高相同温度,平衡均逆向移动,HI的平衡浓度均减小,故A错误;

B.甲中加人0.1molHe,在定容密封容器中,平衡不会移动,故B错误;

C.甲降低温度,平衡正向移动,甲中HI的平衡浓度增大,乙不变,故C正确;

D.甲中增加0.1molH2,乙增加0.1molI2,结果还是等效的,故D错误;

故选C.

14.C

【分析】

根据题意,在阳极Y上放出的是氯气,在阴极X上析出金属铜。

A.该电解池中,X电极表面有红色的固态物质生成,X为阴极,连接电源负极,故A错误;

B.未注明是否为标准状况,生成气体体积不一定为0.56L,故B错误;

C.X为阴极,Y为阳极,阳极上发生氧化反应,故C正确;

D.根据题意,无法判断氯化铜是否电解完毕,因此无法计算CuCl2溶液的浓度,故D错误;

15.D

A、随反应进行氢离子浓度降低,氢离子浓度变化使反应速率降低。

由图象可知,开始生成的二氧化碳的反应速率是增大,说明反应为放热反应,即反应开始4min内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比浓度大,选项A正确;

B、一段时间后,由图可知反应速率先增大后又减小,反应速率减小的原因是c(H+)减小,选项B正确;

C、由图可知0~2min、2~4min、4~6min时间内,生成的CO2物质的量分别是0.1mol、0.3mol-0.1mol=0.2mol、0.35mol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文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