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0汕头金中石家庄二中届高三联合测试语文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2323089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41.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20汕头金中石家庄二中届高三联合测试语文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220汕头金中石家庄二中届高三联合测试语文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220汕头金中石家庄二中届高三联合测试语文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220汕头金中石家庄二中届高三联合测试语文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220汕头金中石家庄二中届高三联合测试语文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220汕头金中石家庄二中届高三联合测试语文Word格式.docx

《220汕头金中石家庄二中届高三联合测试语文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20汕头金中石家庄二中届高三联合测试语文Word格式.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220汕头金中石家庄二中届高三联合测试语文Word格式.docx

没有人关心引导城市的年俗构建,年味能浓吗?

春节是具有世界影响的中国民俗,我们不能听任农村年俗因为人口不断减少日趋冷清,而城市年俗又没有很好地传承创新发展,最终空叹文化传统的失落。

(选自田兆元《年俗认同与城市文化建设》,有删改)

1.下列各项关于城市缺少年俗认同原因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3分)

A.在城市里,小区邻里间缺少平日的交往和交流,因而他们之间并不熟悉和了解,过节时自然无法热闹地聚在一起。

B.外地人随着城市发展不断涌入城市,他们各自老家的年俗有所不同,相互间兼容性不足,使得城市年俗更加“碎片化”。

C.城市文化建设常常只被理解为建造剧院、邀约大型演出等等,没有城市把年俗构建和认同当作一项重要的文化建设。

D.城市年俗通常缺少“主旋律”,无法不断吸收融汇、主动整合各种“新来的”的有意思又有意义的年俗内容。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城市化是中国社会必然的发展趋势,但如果市民缺少民俗认同感,那么必然会产生一些人们“彼此疏离”的城市。

B.必须重视文化建设,它在城市文化和文化认同这一不断积累的漫长过程中,可以起到一定的推动和促进作用。

C.要想把一部分外乡人留在城市里过年,甚至让他们把家人接来同乐,城市应该满足他们在年味和年俗上的精神需求。

D.今天的城市建设可以参考古人“安其居,乐其俗”的社会理想,使“新市民”安居并乐俗,然而现状并不乐观。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年俗构建的重要力量是商家,无论宋代还是当下,他们都积极致力于过年时特有的视觉符号的布置和气氛的渲染张扬。

B.年俗构建不能只靠商家,商家自发而为的活动没有城市的个性特色与文化内涵,且受自身商业目的或所处位置等因素制约。

C.年俗构建需要城市文化部门发挥自己的管理职能,给予年俗活动关心引导、规划组织,尤其是社区的活动组织更是不可或缺。

D.文章结尾使用举例、引用等论证方法,指出政府部门在节日文化建设方面的不足,进而呼吁人们重视年俗等文化传统的继承和发展。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文字里的竺可桢

刘力源

近几年雾霾天气多发,人们知道了PM10、PM2.5的存在,在竺可桢1936年的日记里虽没有这样精确的专用名词,却有关于空气中尘埃数增加造成污染的记录:

“作近三年来南京之微尘数,知各月均有增加,1935年倍于1934年,而1934年又倍于1933年。

但此项增加只限于空气最下一层。

”这令李玉海尤为感慨。

让王作跃佩服的是竺可桢的国际视野。

“竺可桢在上世纪50年代就提出要研究南北极,他早就意识到全球气候是一个整体,中国的气候会受到全球气候、尤其是两极气候的影响,这种观点在当时即使放在全球范围内也是比较新的。

”王作跃说,当时大部分科学家都专注于自己的领域,或者更注重国内的发展,竺可桢的眼光则非常开阔。

这些为学者们频频竖起拇指的专业眼光,都源于竺可桢的一生勤学。

何亚平说,看竺老的日记就能发现,只要有空闲,他多数时间都是在看书。

“我印象里,他的读书笔记在日记里占了近三分之一的比重,他读书读得非常细,会做摘录,甚至发议论,同意也好,值得商榷也罢,他会表达他的独立思考。

“求是”是竺可桢为浙江大学订立的校训。

而竺可桢的一生,几乎是把这两个字做到了极致。

王作跃的老师许良英先生非常具有批判性思维,爱挑刺,很少对任何人有夸奖之词。

“但是他评价竺可桢‘很难得’。

”王作跃说,“难得”是许先生评价他人的最高级别,上世纪80年代许先生曾与人合作写了一个竺可桢的小传,专门推崇竺可桢“求是”的精神。

学术里的竺可桢严谨勤勉,生活里的竺可桢却不是呆板无趣的。

他的生活丰富多彩,有着他自己的规律——每天起床后,观测天气,记录气温、风向、阴晴云雨,然后做早操或打太极拳。

“他爱读书,包括小说名著;

喜欢观看电影、戏剧及参加音乐演唱会,又每每在日记中予以评论,有时又从一个地理学家的角度挑剔其中有违科学规律之处。

他喜欢从事体育运动,喜欢观赏体育比赛,把比赛情形及优胜者都记入日记。

爱游公园,喜爱养花、摄影,也爱看相关的摄影展览。

”说起竺可桢的喜好,李玉海可以列举无数,与这些爱好相关的记录见缝插针地出现在竺可桢的日记里。

看起来特别清瘦的竺可桢实则非常重视体育运动,“他希望体育运动能普遍,还鼓励浙大的教师、学生也多运动,养成习惯。

”他又非常重视体育道德。

“他曾在日记里写过他心目中一个运动会的成功‘更尤视乎参加人数之多寡,秩序之良否’”,李玉海说。

他也有他的诙谐幽默,李玉海记得日记里有一段写到竺可桢接掌浙大不久,出席一年级师生联欢大会的情况:

“余致辞,节目上为训辞十分钟,实则在联欢大会上有训辞极不相称,故余谓昔王荆公作字说,水为波者,水之皮也。

东坡讥之,谓如波为水之皮,则滑非水之骨乎。

余今从荆公之臆说,作训字解,则训字从言从川,所谓信口开河是也,联欢之训辞,只能作如是解。

竺可桢爱护学生是出了名的。

“1948年2月16日,当时的省府主席已屡有表示,要求开除左派学生,竺可桢皆以‘浙大向来事事公开,开除学生必须有理由’拒之。

坚持认为省府所给名单未必可靠,应对学生负责,总须爱惜青年,不能以其喜批评政府而开除之。

”竺可桢在1943年的日记里有这么一段话:

“一点半再坐车至青木关。

在站见一穿制服者押一学生模样人加手铐者来,余为之泪下。

”爱生如子的竺可桢鲜活了起来。

“他本质上是一个很温暖的人。

”散木说浙大有条不成文的规定:

如有教授离世,留下没有依靠的孩子,其他老师们要承担孩子的抚养责任,所以浙大人一直有这种基于“血缘”或“人文”的纽带和关系,这是竺可桢当校长时传下来的。

何亚平在日记中读到过一件小事:

“有一年从遵义去湄潭,竺老乘坐的小车经过两地之间的虾子镇时,将路边的一个小孩挤倒了。

司机看到小孩已经爬起来,便准备走,却被竺老叫停。

竺老下车查看,发现孩子有擦伤流血,便马上让司机开车送小孩到遵义的校医院,他自己却搭了另一辆车到湄潭。

处理完事务后,他也没有回家,直接到校医院看孩子,知道小孩家境贫穷,还出钱救济。

真真是菩萨心肠。

都说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透过这些真实而生动的文字,我们能读出一个怎样的竺可桢呢?

(有删改)

4.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竺可桢在科学领域有远见卓识。

早在1936年就通过精确的测量得出PM2.5浓度会逐年递增的预测。

B.竺可桢的生活丰富多彩而且规律。

每天起床后都会记录天气,做早操或打太极拳,之后读书、看电影。

C.竺可桢是一个温暖的人。

他任浙大校长时曾明文规定:

如有教授离世,留下没有依靠的孩子,其他教师要承担抚养责任。

D.本文通过竺可桢自己的文字和他人的评价,让我们看到了竺可桢学术的严谨勤勉和生活的丰富多彩。

5.文章第一段引用竺可桢日记中记录南京空气质量的文字,有什么作用?

(4分)

6.都说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透过这些真实而生动的文字,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竺可桢呢?

请结合文本分析说明。

(5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隔壁的父亲

周海亮

父亲敲门的时候,我正接着一个电话。

电话是朋友打来的、,约我中年小酌。

我从父亲手里接过一个很大的纸箱,下巴上还夹着叽哩呱啦的手机。

父亲寻一双最旧的拖鞋换上,问:

“要出去?

我说:

“朋友约吃中饭。

不过,不着急。

”我打开纸箱,里面塞满烙得金黄的发面烧饼。

我这才想起:

又到七月七了。

我们这里有这样的风俗:

七月七,烙花吃。

花,即发面烧饼。

以前在老家,每逢这一天,心灵手巧的母亲都会烙出满锅金灿灿、香喷喷的烧饼。

我搬进城里住以后,母亲便将烙烧饼的时间提前几天,然后打发父亲把烧饼送到城里。

我不回家取的理由很简单:

没时间。

尽管老家距城市不过两小时车程。

和父亲喝了一会儿茶,电话再一次响起。

我跟父亲说:

“要不一起过去?

”父亲吃了一惊,说:

“这怎么行?

我一个乡下人,怎好跟你的文化圈的朋友吃饭?

”我说:

“那有什么?

正好把您介绍给他们。

”父亲一听更慌了,说:

“不去不去,那样不仅我会拘束,你的朋友们也会拘束。

“难道您来一趟,连顿饭也不吃?

”父亲说:

“没事没事,回乡下吃,赶趟儿。

“干脆这样,我下厨,咱俩在家里做点吃的算了,我这就打电话跟他们说。

父亲急忙将我阻拦。

他说:

“做人得讲诚信,答应人家的事情,再失约,多不礼貌……你去吃饭,我正好回乡下——乡下好多事呢。

“您如果真不去的话,我也不去了……当爹的进城给儿子送烧饼,儿子却没管饭,等我回村,别人还不把我骂死?

”……再说,我早就想跟您吃顿饭了。

费尽九牛二虎之力,终于与父亲达成协议——偷偷在那个酒店另开一个只属于我和父亲的小包间,但父亲路上还是不停地嘱咐我别点菜,就要两盘水饺就行了——一人一盘,聊聊天,多好。

小包间正好被安排在朋友请客的大包厢的隔壁,我没敢惊动朋友,悄悄帮父亲点好菜,又对父亲说:

“等菜上来,您慢点吃,我去那边稍坐片刻,马上回来。

“那你快点儿啊!

还有,千万别说你爹就在隔壁啊!

”我笑了,父亲与刚刚进城时的我一样,拘谨。

宴席开始了。

我念着隔壁的父亲,说:

“我先敬大伙儿一杯,敬完我得失陪一会儿,有点事。

”朋友说:

“还没轮到你敬酒呢!

我得连敬六杯,然后逆时针转圈……今天又没什么事,咱一醉方休。

“可是我真有事。

“给一个说得过去的理由,就放你走。

”我笑笑:

“我爹在隔壁。

满桌人全愣了。

我说:

“今天我爹进城给我送烧饼,我把他硬拉过来,让他过来坐,他死活不肯。

现在他一个人在隔壁,我想过去陪他一会儿。

朋友们长吁短叹,说:

“你爹白养你这个儿子了。

在隔壁给他弄个单号?

虐待他?

你愣着干什么,快请他过来啊!

“他肯定不会过来。

如果你们不想让他拘束让他难堪,就千万不要拉他过来。

朋友说:

“那我们现在过去敬杯酒,这不过分吧?

“这挺好。

不过你们要是真想敬他一杯酒的话,就一起过去。

千万不要一个一个地敬啊!

他喝不了多少……”

朋友们全体离桌,奔赴隔壁。

然而推开门我就愣住了,房间里只剩一个埋头拖地板的服务员。

我问:

“刚才那位老人呢?

”服务员说:

“早走啦!

你点的菜,也都被他退啦!

不过他还是打包带走了一盘水饺,说是想给乡下的老伴尝尝城里的水饺。

父亲进城一趟,送我五十六个烧饼、一兜大蒜、一兜土豆、一兜菜豆、一兜韭菜、两个丝瓜、八个南瓜,然后,在一个小包厢里独坐一会儿,再然后,饿着肚子回家。

而他的儿子,却在隔壁与一群朋友吹牛扯皮,还美其名曰:

周末小酌。

我端起酒杯,对大家说:

“咱们敬我父亲一杯吧!

”大家热烈响应,一起干了那杯酒。

然而我的父亲,既不会看到,更不会知道。

此时他正坐在开往乡下的公共汽车上,怀里抱着一个装了城里水饺的饭盒。

(选自《小小说选刊》有删改)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4分)

A.小说的开头,“我”接过父亲送来的纸箱,耳朵旁边还夹着手机跟朋友回着话,刻画了“我”看重朋友情义,对父亲的到来并不觉得有多么激动。

B.父亲最终同意和“我”去酒店另开个小包间吃饭,但当“我”带朋友去敬酒时却走了,是怕“我”不能安心和朋友吃饭,怕给“我”添麻烦,也怕“我”乱花钱。

C.父子之间的最终协议既陪父亲吃了顿饭,又不驳朋友面子,使“我”在亲情和友情之间找到了一个平衡点,反映了当时社会良好的人际关系。

D.小说最后对父亲进城给“我”送物到离开作了一个简单的梳理,并一一列出父亲所送物品,突出了父亲对“我”无言的爱,也表现了“我”的自责和愧疚。

E.小说整体上运用了第一人称来叙述,给人亲切自然之感;

描写手法多样,语言生动形象,写出“父亲”和“我”两代人不同的生活方式,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8.小说第四段加下划线的情节能否删去,为什么?

9.小说中的“父亲”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

(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胡建,字子孟,河东人也。

孝武天汉中,守军正丞,贫亡车马,常步与走卒起居,所以尉藉走卒,甚得其心。

时监军御史为奸,穿北军垒垣,以为贾区。

建欲诛之,乃约其走卒,曰:

“我欲与公有所诛,吾言取之则取,斩之则斩。

”于是当选士马日,监御史与护军诸校列坐堂皇上。

建从走卒趋至堂皇下拜谒。

因上堂皇,走卒皆上。

建指监御史曰:

“取彼!

”走卒前曳下堂皇。

建曰:

“斩之!

”遂斩监御史。

护军诸校皆愕惊,不知所以。

建亦已有成奏在其怀中,遂上奏曰:

“臣闻军法,立武以威众,诛恶以禁邪。

今监御史公穿军垣以求贾利,私买卖以与士市,不立刚毅之心勇猛之节亡以帅先士大夫尤失理不公用文吏议不至重法。

黄帝《李法》曰:

“壁垒已定,穿窬不由路,是谓奸人,奸人者杀!

’臣谨按军法曰:

‘正亡属将军,将军有罪以闻,二千石以下行法焉。

’丞于用法疑,执事不诿上,臣谨以斩,昧死以闻。

制曰:

“《司马法》曰:

‘国容不入军,军容不入国。

’何文吏也?

三王或誓于军中,欲民先成其虑也;

或誓于军门之外,欲民先意以待事也;

或将交刃而誓,致民志也。

建又何疑焉?

”建由是显名。

后为渭城令,治甚有声。

值昭帝幼,皇后父上官将军安与帝姊盖主私夫丁外人相善。

外人骄恣,怨故京兆尹樊福,使客射杀之。

客臧公主庐,吏不敢捕。

渭城令建将吏卒围捕。

盖主闻之,与外人、上官将军多从奴客往,奔射追吏,吏散走。

主使仆射劾渭城令游徼伤主家奴。

建报亡它坐。

盖主怒,使人上书告建侵辱长公主,射甲舍门,知吏贼伤奴,辟报,故不穷审。

大将军霍光寝其奏。

后光病,上官氏代听事,下吏捕建,建自杀。

吏民称冤,至今渭城立其祠。

(选自《汉书》)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不立刚毅之心/勇猛之节/亡以帅先士大夫/尤失理不公/用文吏议/不至重法。

B.不立刚毅之心/勇猛之节亡以帅先/士大夫尤失理不公/用文吏议/不至重法。

C.不立刚毅之心/勇猛之节/亡以帅先/士大夫尤失理/不公用文吏议/不至重法。

D.不立刚毅之心/勇猛之节/亡以帅先士大夫/尤失理/不公用文吏议/不至重法。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一项是(3分)

A.堂皇:

亦作“堂隍”,意为广大的殿堂,气势恢宏。

古代特指官吏治事的厅堂。

B.壁垒:

旧时军营周围的防御建筑物,泛指防御、戒备的工事。

C.祠:

祠是为纪念伟人名士而修建的供舍,人们也常常把同族子孙祭祀祖先的处所叫“祠堂”。

祠堂最早出现于汉代。

D.孝武:

即汉武帝,是刘彻的谥号。

因汉武帝推崇孝道,故死后人们独以“孝”记之以示尊敬。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3分)

A.胡建执法严明。

他发现监军御史违反军法,私自做买卖从中获利,影响很坏,于是当机立断,计划周密地斩杀了监军御史。

B.胡建深得皇帝信任。

对于斩杀监军御史一事,皇上下诏,认为应该听取文吏的意见,又举了三王的事例,表示支持胡建的做法。

C.胡建不畏强权。

担任渭城令时,有刺客杀人后藏在盖主家中,胡建带领差役围捕,与帝姊盖主等皇亲国戚进行斗争。

D.胡建关爱下属。

担任军正丞时,与下属同甘共苦。

胡建深得民心,自杀后,他的下属、百姓都替他喊冤。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建从走卒趋至堂皇下拜谒。

(2)丞于用法疑,执事不诿上,臣谨以斩,昧死以闻。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江楼夕望招客①

白居易

海天东望夕茫茫,山势川形阔复长。

灯火万家城四畔,星河一道水中央。

风吹古木晴天雨,月照平沙夏夜霜。

能就江楼消暑否?

比君茅舍较清凉。

注:

①此诗写于公元823年夏天,诗人时任杭州刺史。

14.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这首诗,“望”字统领全篇,主要景致紧扣“夕”字。

尾联向友人发出邀请,照应题目中“招客”二字,景情衔接自然,首尾圆合。

B.诗人把江城夏夜的景色描写得分外美丽,不仅有海天山川的自然之美,又有万家灯火的人间繁华景象。

C.这首诗前三联写景,海天、山川、灯火、树木、沙滩等,有远景,有近景,有仰视,有俯视。

D.作者在前三联写景的基础上,尾联抒情,抒发了自己厌恶官场,渴望回归自然的隐逸情怀。

E.和白居易的其他诗篇相比,这首七律诗,格律工稳,意境开阔,语言典雅。

15.本诗颈联为千古名句;

苏轼曾评论它“极高妙”。

请赏析颈联的高妙之处。

(三)名篇名句默写(5分)

16.补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韩愈《师说》中“,”与“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有异曲同工之妙。

(2)李贺的《雁门太守行》中,用视听结合的手法写出了战争的悲壮的句子是:

“,”。

(3)《阿房宫赋》中,“”写出了长廊的曲折萦回。

第Ⅱ卷表达题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部正确一项是(3分)

①那时形势危急,不绝如缕,几十万解放军官兵日夜兼程,朝着大江挺进,打响了气壮山河的大江保卫战。

②你陪我走过成长的道路,多少次你用爱滋润了我幼小的心灵,一路上你亲切的话语如河汉斯言,给我鼓励,给我前进的勇气。

③大凡艺术家都有艺术家的怪脾气,所以,你想拜这位艺术家为师,就得拿出程门立雪的精神,要不然我劝你还是别忙活了!

④野郊的景色非常美丽,尤其在大雨过后,阳光又重新照耀着大地,小动物们也在这时频繁出没,那兔起鹘落的场景充满了生机。

⑤行走在田野中的小道上,从眼前向远处远远的望去,一片绿油油的碧绿的全是西瓜地,绵绵瓜瓞无休止的向远处延伸着。

⑥作为一个在这世上摸爬滚打很久的人,我很清楚自己的能力在经商上,至于带兵打仗,我也只能敬谢不敏了。

A.①③⑥B.②③⑤C.①④⑥D.①②④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统技艺,是民众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发明、传承和积累下来的,具有丰富的历史、科技、人文内涵。

B.植物几乎总是处于生物世界食物链的最底层,然而,自然界有不少食肉植物,根据它们捕捉猎物方式的不同,被分为被动捕捉型和主动捕捉型两种。

C.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适应人口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中共中央国务院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的决定。

D.以“韵”为核心的书法艺术,并不以精熟的技巧与繁复的法度程序为最高境界,相反,它崇尚的是那种言语不能传达的意味。

19.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对联①是根据中国古代骈体文衍生出来的一种新文体,②是借鉴了中国诗歌传统的文学形式。

③与古代的骈体文和诗歌不同,它是一种特有形式的独立文体。

④律诗或骈文中的对仗句,往往就是绝妙的对联,但是,⑤在它们脱离律诗或骈文而独立存在时,⑥称为对联。

它的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形式上成对成双,两联彼此相“对”,内容互相照应,紧密联系。

一副对联的上联和下联,必须结构完整统一,语言鲜明简洁。

A

不仅

但是

至于

只要

就能

B

尽管

只有

才能

C

所以

因此

D

无论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一个人如果从体验中懂得了道,又长期行义,在他身上自然就有“浩然之气”;

但如果有一点勉强,①。

孟子用宋人揠苗助长的故事来告诫人们“无若宋人然”。

人们种植庄稼时,要为庄稼生长做许多事情,但有一样事情万万不能做,②。

人“养其浩然之气”也像种庄稼一样,最需要做的事情便是积累善德。

③,浩然之气便会从他内心自然的涌现出来。

21.下图是为“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工作”设计的标识,请简要介绍标识构图要素(除文字外)及寓意,100字以内。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60分)

最近一条网传消息刷爆微博:

11月20日,温州某中学在高一家长会上,给中考成绩优异的高一新生发放800万奖学金。

该消息引来网友热评。

有的网友觉得,学校行为确实能大大鼓励学生起到好的作用;

也有人认为,学校的做法欠妥,“每次考试都要想着为了钱,能不能不要这么功利”“一边提倡素质教育,一边又大搞成绩奖励,这到底是什么教育”。

对于该事件你有什么看法?

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要求选好角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动物植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