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提升作业五21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2311207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376.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时提升作业五21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课时提升作业五21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课时提升作业五21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课时提升作业五21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课时提升作业五21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课时提升作业五21文档格式.docx

《课时提升作业五21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时提升作业五21文档格式.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课时提升作业五21文档格式.docx

第1题,图中①②③④分别代表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和大气逆辐射,因此D项正确。

第2题,结合上题分析可知,③为地面辐射,是大气的直接热源,地面辐射减弱,会导致大气吸收的热量减少,从而导致气温较低,所以A项正确。

②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其大小受多种因素影响,青藏高原与长江中下游地区相比,大气稀薄,削弱作用弱,故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强,B项错;

①为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两地相比没有区别,故C项错;

④代表大气逆辐射,大气逆辐射增强会使地面温度升高,所以D项错误。

第3题,二氧化碳增加对太阳辐射影响小,因此A、B项错误,二氧化碳能吸收地面的长波辐射,所以二氧化碳浓度增加会使大气吸收的地面辐射增加,即③变大;

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大气逆辐射增强,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也会增强,因此④⑤都变大。

C项正确。

  (2015·

孝义模拟)下图是某日某时北半球某平原地区500百帕等压面的高度分布图(单位:

米)。

读图,回答4~6题。

4.图中A、B、C三点气压P相比较(  )

A.PA>

PC>

PBB.PA<

PC<

PB

C.PC>

PB>

PAD.PA=PC=PB

5.此时A、B两点近地面的天气特征是(  )

A.A近地面晴朗,B近地面晴朗

B.A近地面阴雨,B近地面阴雨

C.A近地面阴雨,B近地面晴朗

D.A近地面晴朗,B近地面阴雨

6.C点近地面吹(  )

A.西北风B.偏北风

C.东南风D.东北风

【解析】4选D,5选D,6选C。

第4题,根据材料,图示为某日某时北半球某平原地区500百帕等压面的高度分布图,所以A、B、C三点位于同一等压面上,PA=PC=PB,D对。

第5题,读图,同一等压面在A点分布的海拔低,B点分布的海拔高。

所以在高空,同一海拔A点是低压,B点是高压。

对应的近地面应是A对应高压,B对应低压。

所以A近地面晴朗,B近地面阴雨,D对。

第6题,C地近地面空气受三个力的影响,水平气压梯度力从A指向B,风向大致为水平气压梯度力向右偏转30°

,为东南风。

【方法技巧】左右手法则判断近地面风向

在等压线图上判断风向时,可用“左右手法则”来判断,北半球用右手,南半球用左手。

具体方法是:

伸出右(左)手,手心向上,让四指指向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拇指指向就是气流偏转方向。

高空的风向与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垂直;

近地面风向与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成一锐角。

如下图(单位:

hPa):

岳阳模拟)下图为北京某年7~8月850hPa等压面高度和降水量变化图。

读图,回答7、8题。

7.关于1460米处某点P,在①~④四个不同时刻的气压或空气运动状况的判断,正确的是(  )

A.①时刻,P点的气压值最低

B.②时刻,P点空气以下沉运动为主

C.③时刻过后,P点的气压将继续下降

D.④时刻之前,P点空气一直持续上升

8.关于图示时间段内,北京地区降水与850hPa等压面高度变化曲线的关系,叙述正确的是(  )

A.降水与850hPa等压面高度曲线的变化同步

B.降水与850hPa等压面高度曲线变化无关系

C.降水与850hPa等压面高度曲线变化成反比

D.降水在850hPa等压面高度曲线波谷前出现

【解析】7选C,8选D。

第7题,本题主要考查热力环流相关知识,需要注意的是1460米高度不能认定是空气对流运动的上限高度。

A项,④时刻P点的气压值最低。

B项,②时刻降水多,故空气为上升运动。

D项,④时刻之前时间跨度较大,故空气运动不确定。

第8题,将(a)(b)两图对照可知每次降水出现的时刻都在850hPa等压面高度曲线的波谷前,故选D。

德州重点中学联考)读1960~2003年北京城郊温差变化曲线图,完成9、10题。

9.根据城郊温差变化曲线可知,北京热岛效应强度(  )

A.一直降低B.一直增大

C.维持稳定D.波动上升

10.关于热岛效应对北京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

A.风沙活动减弱B.水资源供应充足

C.暴雨频率增加D.雪灾频率降低

【解析】9选D,10选C。

第9题,由图可知,北京城郊温差呈波动性变化,总体呈上升趋势,即北京热岛效应强度呈波动上升趋势。

故D项正确。

第10题,热岛效应是城郊温差导致的,热岛效应增强,说明城郊温差变大,城市温度升高,空气上升加剧,暴雨频率增加;

热岛效应导致风从郊区吹向城市,热岛效应增强,使郊区吹向城市的风力加大,可能使风沙活动加强;

热岛效应对水资源供应和雪灾影响小。

故C项正确。

【加固训练】下图为某山区降水量日变化统计图。

读图完成

(1)、

(2)题。

(1)图中显示的降水特点是(  )

A.山顶昼雨少

B.河谷盆地夜雨多

C.河谷盆地日降水量变幅大

D.从河谷盆地到山顶,日降水量减少

(2)造成山顶与河谷盆地降水日变化差异的直接原因是(  )

A.热力环流B.太阳辐射

C.植被状况D.地形起伏

【解析】

(1)选B,

(2)选A。

(1)题,图中显示出降水特点是河谷盆地夜雨多,原因是夜间河谷盆地散热慢,温度较高,从而形成上升气流,容易形成降水;

山顶昼雨多,原因是白天山顶气温上升快,气流上升,易降雨;

河谷盆地日降水量变幅小;

从河谷盆地到山顶,日降水量增多。

故B项正确。

(2)题,造成山顶与河谷盆地降水日变化差异的原因是热力环流。

山顶白天气温上升快,河谷盆地气温上升较慢,山顶因气流上升而形成降雨;

河谷盆地晚上散热慢,山顶散热快,河谷盆地因气流上升而成云致雨,故A项正确。

11.(2015·

佛山模拟)夏季,在我国南方的一些农村地区,人们白天经常“晒水”(如图),以解决晚上洗澡的热水问题。

“晒水”时,覆盖在桶口的薄膜的主要作用是(  )

A.增强太阳辐射B.增强地面辐射

C.增强大气辐射D.增强大气逆辐射

【解析】选D。

“晒水”时,覆盖在桶口的薄膜在白天太阳辐射最强时,强烈吸收太阳辐射。

当太阳辐射变弱时,薄膜把吸收的热量以逆辐射的方式又还给水桶,提高了水的温度,D正确。

二、非选择题(共56分)

12.济南某校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针对晴天和阴天的气温日变化情况进行了观测,并绘制了气温日变化曲线图。

读图,回答问题。

(16分)

(1)A、B两条曲线中,表示晴天时气温变化的是______,请说明理由。

(2)如下四图表示的情景中,昼夜温差最小的是______图,其原因是什么?

【解析】第

(1)题,晴天时,白天由于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气温比阴天高,夜晚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弱,气温比阴天低。

(2)题,晴天与阴天相比,阴天时昼夜温差小;

陆地与海洋相比,海洋昼夜温差小。

答案:

(1)A 理由:

晴天时,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少,到达地面太阳辐射多,气温高;

夜晚大气逆辐射弱,保温作用弱,气温比阴天时低。

(2)B 原因:

多云的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强,气温低,夜晚大气的保温作用强,气温高;

再加上海洋的热容量比陆地大,升温、降温慢,所以昼夜温差小。

13.读北半球某地面水平气压分布图,回答问题。

(18分)

(1)就气压状况而言,图中A与B中低压中心是______,B与C中高压中心是______。

(2)若该地气压只受温度影响,则A、B、C中地面温度最高的是______。

(3)下图为沿AB作的剖面图,完成AB间的热力环流示意图。

气压值PA、PB、PA′、PB′的大小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气温值TA、TB、TA′、TB′的大小顺序是_______。

(4)下列图中能正确表示AB高空等压面状况的示意图是(  )

(5)在图中甲处画出风向及其所受的力。

【解析】本题利用等压线图考查气压、气温及热力环流的相关知识。

(1)题,由图中等压线数值即可确定。

(2)题,根据热力环流中上升气流形成的原理可知,地面温度越高,近地面空气膨胀上升越多,近地面气压越低。

第(3)题,热力环流的形成根据所学知识可确定。

A、B、A′、B′气压大小的判定,A、B气压大小明确,其对应高空的A′、B′相反,且越向高空气压越低,即高空的气压低于近地面。

气温判断时注意高空气温比近地面气温要低,而高空两处气温高低与近地面两处气温高低一致。

第(4)题,高空等压面弯曲状况与地面相反。

第(5)题,根据风向判断步骤及各个力的特点绘制。

(1)B C 

(2)B

(3)画图略(逆时针方向画箭头) PA>

PB′>

PA′(或PA′<

PB′<

PB<

PA) TB>

TA>

TB′>

TA′(或TA′<

TB′<

TA<

TB)

(4)B

(5)

14.(能力挑战题)读世界某区域某日海平面等压线(单位:

hPa)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22分)

(1)图中最大气压差可能为________。

这种巨大差异的形成原因是什么?

(2)此日,O和P两地风力大小差别较大,其主要原因是什么?

(3)此日,P和Q两地气温日较差较大的是________,其主要原因是什么?

【解析】第

(1)题,从图中可知图示区域内,最小气压值为990~995hPa,最大气压值在1040~1045hPa,故图示气压差在45~55hPa,这是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造成的。

(2)题,O处等压线稀疏,且位于陆地上摩擦力较大,风力较小;

P处等压线密集,且位于海洋上摩擦力较小,风力较大。

第(3)题,Q处为高压中心,又位于陆地上,多晴朗天气,气温日较差较大;

P地位于低压中心,又位于海洋上,多阴雨天气,气温日较差较小。

(1)54hPa 由于海陆分布及热力性质差异破坏了原来气压带分布的格局,1月(冬季)大陆上的亚洲高压切断了副极地低气压带。

(2)P地等压线比O地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大,P地位于海洋,摩擦力小于O地。

(3)Q地 Q地为高压中心,多晴朗天气。

而P地为低压中心,多阴雨天气,云层白天能削弱太阳辐射,晚上能增强大气逆辐射,使日温差变小;

P地位于海洋,海洋的热容量较大,日温差较小。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纺织轻工业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