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集体备课教案模板多篇Word文件下载.docx
《初中物理集体备课教案模板多篇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物理集体备课教案模板多篇Word文件下载.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二下物理开始大量出现计算题。
在前一个目的讲学稿编制中忽略了专门的“复习课”环节。
这样虽然花了大力气讲解题目,甚至其中还有一些是重复的,但效果并不理想。
月考中,计算题失分较多,针对这个问题,我们备课组即时讨论采取应对措施。
期中复习阶段,编制专门的“复习课讲学稿”,力争在讲学稿中体现一题多变的思路以培养学生求异思维能力,争取做到以不变应多变。
以上是初中物理备课组一个多学期以来的经验小结,其中有不足之处请大家指正。
张维一中
李国安
第2篇:
初中历史集体备课教案
江夏区初中历史学科课时集体备课教案
备课思路:
第11课《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是第四单元“步入近代”中很重要的一课,在世界近代史上具有里程碑的地位。
1、本课的教学目标的确定,从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三个方面分别确定为:
知识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历史,包括革命前夕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及封建王朝的专制统治;
革命的经过;
《权利法案》的颁布和君主立宪制的确立等基本史实。
能力目标:
引导学生探究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原因,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通过对克伦威尔的评价,培养学生初步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是人类历史上资本主义制度对封建制度的一次重大胜利。
2、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原因和历史意义。
从原因上来看,应该从当时英国社会现象和社会矛盾的分析,概括出英国的封建专制统治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根本原因。
苏格兰人民起义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导火线,也就是直接原因。
3、本课的教学难点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曲折性。
教学中,教师应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过程的讲解,帮助学生认识到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历经多次的反复,最终才取得革命的成功。
4、教学方法采用区教研室历史导-预-议-讲-练五步教学法。
首先对文艺复兴和新航路开辟相关知识点的复习,从文艺复兴和新航路开辟对资本主义制度的产生的影响导入本课的学习。
通过预习让学生对本课所讲知识有个初步的了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掌握好的学习方法。
教师讲解应根据课标要求和学生预习情况有重点的讲解,体现有针对性,不能平均使用力量,更不能面面俱到。
师生共同探究是历史导-预-议-讲-练五步教学法中的重点,也是课堂教学的精彩环节,教师应巧设问题,充分调动全体学生积极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概括总结历史结论的能力。
5、练习是对学生所学知识掌握情况的一个检查,练习的设计应抓住重点,不能面面俱到,求多求全。
教师要根据课标要求和学生实际精心选编,力求事半功倍。
第3篇:
物理集体备课方案
物理集体备课方案
新课标对我们的备课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备课组要加强对教材、教学法、学法及练习的研究,形成一套完善的教案系统。
同时要提高集备的质量,落实好备课的专题,有效地把备课内容转化到教学实践中。
一、备学生学情。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只有处于主动积极状态,经过认真的观察、实践、思考,才能体会物理现象中蕴含的规律,产生探物理世界的兴趣,理解所学的物理知识。
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愿望,鼓励他们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指导他们学会适宜的学习方法。
教师要根据他们的反应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安排。
注意因材施教,针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
二、备实验
初中物理教学以观察、实验为基础。
观察自然界中的物理现象、进行演示和学生实验,能够使学生对物理事实获得具体的明确的认识,观察和实验,对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引起学习兴趣都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因此,教学中要大力加强演示和学生实验。
三、备物理概念和规律的教学
物理慨念和规律是物理知识的核心内容。
要培养学生关注物理现彖,引导其从现象的观察、分析、实验中形成物理慨念,学习物理规律,继而对规律的发现过程产生兴趣。
初中物理中的概念和规律,多数是从物理事实的分析中直接概括出来的,因此在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
四、备物理知识的应用
在教学中要注意与学生生活实际联系,帮助学生通过熟悉的现象理解所学物理知识,知道物理知识在生活、生产和科学试验中的广泛应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在不断了解物理知识的广泛应用中增强学习物理的兴趣和信心。
五、注重德育渗透
物理教学必须结合有关内客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物理教学中的思想教育,主要是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
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就是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来述物理知识,同时培养学生探究、求实的科学精神,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辩证唯物主义的教育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民族自豪感、社会责任感和对社会主义祖国的热爱,树立为祖国和家乡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奋斗的志向。
物理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是需要动脑、动手,并克服一定困难才能达到的。
教学中应鼓励学生克服困难,培养刻苦学习的精神,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物理的习惯。
2018.9
第4篇:
初中化学集体备课教案设计
初中化学集体备课教案设计
专题一化学家眼中的物质世界第一单元丰富多彩的化学世界【课标内容】
1.知道化学是在分子层次上认识物质和合成新物质的一门科学;
了解物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质的关系;
认识化学变化的本质。
2.认识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基本单位,能用于进行简单的化学计算,体会定量研究的方法和学习化学的重要作用。
3.认识并欣赏化学科学对提高人类生活质量和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
4.能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
尝试按不同的方法对物质进行分类。
5.知道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
6.知道酸、碱、盐在溶液中能发生电离。
7.正确认识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作用,能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产、生活中的化学现象,解决与化学有关的一些实际问题。
赞赏化学科学对个人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贡献,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社会热点问题。
初步树立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课标解读】
从不同角度研究物质的分类和转化,是化学家研究物质及其变化的重要内容。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既可以让学生了解研究化学物质的一般方法,又可以让学生从分子层次上对化学物质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本单元教材以“物质的分类及转化”、“物质的量”、“物质的聚集状态”、“物质的分散系”等化学物质的一般属性为主线进行编写的。
物质的分类和转化实质是分子等微观粒子的变化;
物质的量是将微观粒子与宏观质量相联系的基本物理量,帮助实现物质转化过程中的定量研究;
物质聚集状态的变化实质是分子等微观粒子间相互作用的变化和分子间距离的变化,同时很自然地引出了“气体摩尔体积”的基本概念;
物质的分散系也涉及分子等微观粒子。
所以本单元内容实质上是在引导学生以化学的眼光、从微观的角度去认识丰
1富多彩的物质世界,使学生认识到宏观和微观的相互转化是研究化学的科学方法之一。
这样编写一方面可以与初中化学进行合理衔接,另一方面又为高中化学后续内容的学习准备必要的基础知识。
在初中化学的学习中,学生已掌握了一些化学反应,知道化学反应的四种基本类型和物质转化的一些实例,但初中化学中没有系统学习和研究有关酸、碱、盐、氧化物等物质之间的转化规律,没有对这些物质的转化反应进行整理总结。
本单元中关于物质的分类和转化内容正好可对初中化学中学习过的化学反应进行总结和归纳,并进行适当的拓展和提高,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化学物质。
还可以为后阶段学习钠、镁、氯、氮和硫等元素化合物的性质和转化规律打下必要基础。
在初中化学的学习中,学生已经接触过气体物质、固体沉淀、溶液、浊液等具体实例,本单元中有关“物质的聚集状态”、“物质的分散系”等内容就是在这个基础上引导学生从微观角度理解化学物质的存在状态,在原有基础上提升对化学物质的认识,同时为后续内容的学习准备重要的基础。
从化学学科的知识体系来看,物质的量、气体摩尔体积、胶体等都是非常重要的基本概念,被广泛应用于生产、科学研究中,是学生提高自身科学素质所必需的基础知识;
物质的类别、转化关系、聚集状态等是物质的基本属性,将这些知识进行系统的归纳和有序的整理,可以帮助学生构建起了解化学学科、学习研究物质所必须具备的知识基础。
它们出现在第一专题的第一单元中,凸显了其在化学学科领域的重要性和对学生后续学习奠定的基础性。
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教学目标角度分析,本单元内容和编排为教学留下了自主发挥的余地。
另外,在教材的编写中,还为教师开发利用其他教学资源留下通道,许多地方需要教师发挥能动性自主开发教学资源,根据不同教师的不同理解、不同经历,不同学校的实际情况,教师必须因地制宜地开发教学资源,在课堂教学中补充不同的实例、增加不同的实验,来达到教学目标。
2【教学目标】1.学会从不同角度对常见物质进行分类。
掌握化学物质的分类方法,认识比较和分类等科学方法对化学研究的作用。
2.理解单质、氧化物、酸、碱、盐等物质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
初步了解通过化学反应实现物质相互转化的重要意义。
3.知道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基本单位,初步学会物质的量、摩尔质量、质量之间的简单计算。
4.知道固、液、气态物质的一些特性。
初步学会运用气体摩尔体积等概念进行简单的计算。
5.知道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了解胶体的重要性质和应用。
6.能用物质的分类及转化、物质的聚集状态、物质的分散系等概念解释一些实际的问题。
7.从化合价升降的角度,初步认识氧化还原反应。
8.知道电解质和非电解质,初步学会书写离子方程式。
9.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认识并欣赏化学科学对提高人类生活质量和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
【教学设计思想】
本单元“丰富多彩的化学物质”,引导学生用化学的眼光去认识客观世界中丰富多彩的物质,就是要让学生初步了解在人类发展的历史过程中,化学学科已经为改善人类的生活作出了重大的贡献,并还将起着更大的作用。
从而在高中化学学习的起始阶段就能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和喜悦,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与和谐,培养和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把握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教学目标的协调和统一,力求达到最佳的整体效果。
【课时安排】物质的分类及转化
1课时物质的量
2课时物质的聚集状态
1课时物质的分散系
1课时【教学方法】
以化学多媒体实验室为主要授课地点,以讲授法、讨论法、探究性学习及多媒体、网络的应用等适合中学生心理发展特点的教学方式和手段为主要授课方法,让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探究活动过程中学习、体验和应用化学科学。
【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以纸笔测试评价和平时活动表现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其中纸笔测试和平时活动表现各占50%。
第5篇:
初中语文备课组集体备课教案2
初中语文备课组集体备课教案
(亲们:
捡重点抄写就是了哈抄大点子)时间:
2021年10月21日
地点:
会议室
王涛
一、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有感情地朗读,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从中获得对人生价值的提升。
2、过程与方法目标
学习并运用朗读的方法。
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联系生活实际,学习与父母沟通的方法。
教学重点充分感悟文章中的人物思想感情,欣赏人物形象,整体感知课文的人文精神。
教学难点通过是非曲直的辩论,在探讨中获得有益启示,学会正确处理好亲情、友情的关系,并能有效地解决好类似问题。
二.正音:
(辛先荣
怦怦脸颊攥寒颤
三.分角色朗读,然后简评人物形象。
(罗兰
①人物形象鲜明。
写得个性各异。
妈妈:
严厉,固执,性格急躁;
爸爸:
平静、沉稳;
奶奶:
善解人意,但无能为力;
万芳妈:
较严厉,较通情达理;
"
我"
:
重友谊;
万芳:
仗义、明理。
②人物出场顺序:
先写妈妈,再写爸爸,最后写奶奶。
爸爸支持妈妈,声音平静而有力,是推波助澜。
奶奶反对,却当不了家。
让人物先后出场,文章就波澜起伏了③人物描写:
方法--外貌、动作、神态、语言、心理、细节
四.讨论:
郑世芳
1.发生矛盾的双方往往各有各的理由,请谈谈"
有哪些理由,有哪些不足?
A."
的理由:
①羚羊木雕是"
和朋友友谊的象征。
②对朋友讲信用,不能反悔。
③爸妈已将木雕送给我,我就有权处理。
处事欠成熟的表现有:
⑴物品贵重,送前应征求父母的意见。
⑵事发后应积极跟父母说心里话,求得谅解,而不是撒谎,甚至赌气。
如"
不!
、"
飞快地跑"
等。
2."
的父母有哪些理由,有哪些不足?
B.父母的理由:
①物品贵重。
②羚羊木雕是父母所送,饱含着父母的感情,不能转送。
③不能随便,送前要商量。
不足:
①送木雕给孩子时应讲明不能赠。
②事发后应冷静,耐心地与孩子交流,了解事情真相,让孩子说话。
③了解真相后可让孩子自主处理或协助孩子处理事等等。
3.作者的感情倾向于哪一方?
从文中哪里能看出?
作者的感情倾向:
童心是美好的,尽管他们幼稚;
父母不能伤害孩子那比任何贵重物品都贵重的心灵。
这种倾向作者曾借奶奶之口说:
算了吧,这样不好"
及结尾的"
这能全怪我吗"
来含蓄表达。
4.你能想出解决文中矛盾的好办法吗?
由此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⑴办法一:
积极,坦诚地向父母认错。
办法二:
文中的父母积极放弃要回木雕的想法,而就此事教育孩子处事要周全,大事要征求
父母的意见。
办法三:
父母主动跟万芳的妈妈委婉的将这件事,劝万芳妈不责怪万芳,好好跟万芳说让她把木雕还给"
。
这样既可以保护孩子的感情,又有利于孩子成长。
(2)启示:
人与人之间需要互相尊重、理解、沟通。
五.我有话要说饶茂
A.我要和_____(妈妈/爸爸/奶奶/"
/万芳/万芳妈妈/作者......)说......
B.如果我是_____(妈妈/爸爸/奶奶/"
/万芳/万芳妈妈/作者......),我会......
六."
家庭"
作业:
王海燕
1.这周回家与父母一起欣赏这篇文章。
2.与父母分享这个故事后,并交流一下看法。
然后,把你藏在心里很久的话写出来。
题目:
《爸爸(妈妈),我想对你说》
七.小结辛先荣
《羚羊木雕》展示了两种内心世界:
珍惜友情,把羚羊木雕送给万芳;
父母心中珍视的是羚羊木雕,逼"
把羚羊木雕要回来,由此而起冲突。
应该说,父母是有欠缺的,"
也是有欠缺的。
彼此都做得周到一点,就不至于发生这样不愉快的事情了。
作为中学生的我们,一方面,要学会思考,有主见;
但另一面,做事情要跟大人商量了再做,自以为是,自作主张是不对的。
推而广之,遇事多商量,就可以避免许多矛盾。
八.板书设计:
父母逼我要回木雕冲突我送木雕给万芳
应商量
人与人之间
重财轻义需要互相尊重、重义轻财
理解、沟通
第6篇:
初中物理新课标之——集体备课
专题学习
集体备课
模块六集体备课(上)
“同课异构”是对同一个教学内容,由不同老师根据自己的理解上课。
不同的老师,所上课的结构、风格及采取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也不同,这就构成了相同内容不同教学形式的课。
这种授课模式对比性强,有利于教师对新课程理念与方法的把握,有利于教师把先进的教学理念转化为实际的教学行为。
下面就几位教师就“动能和势能”及“空气的力量”两课的教学设计分别进行说课和剖析,共同感受不同的教学风格、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重难点的处理和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影响等方面的教学特色,进一步提高教师对新课程理念的理解与教学领悟的能力。
一、关于“动能和势能”的课例剖析
关于“动能和势能”的课例剖析,首先是两位教师说课,然后请几位教师评议,说课教师再修改,大家再评议。
一是为广大物理教师在教学中就如何落实《课程标准》要求提供案例,二是为教师如何观课和议课提供样板。
1.“同课异构”的教学设计
(1)赵逸庶老师对“动能和势能”这节课的教学设计进行展示(简称A)。
教学目标:
通过实例知道动能和势能的概念,通过实验了解动能和势能分别与哪些因素有关,并且能够解析一些简单的现象。
教学重点:
对动能和势能概念的理解及关于动能和势能相关因素的讨论,并且设计实验来进行验证。
教学难点:
学生在讨论动能和势能与什么因素有关时,他的理解容易发散,目标指向不够集中。
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法和讨论法,采用多媒体,用到速度传感器、小钢球、玻璃球、小纸盒和水槽以及细沙等教具。
教学过程如下。
首先,我通过一段视频引入课程,让学生看到飞翔的小鸟对行进中飞机的危害,同时对能量的含义进行简单介绍,我提问学生,你们知道哪些形式的能量。
然后插入5张图片,第一张图片是子弹穿过物体,第二张图片是水墨画,第三张图片是跳台滑雪,第四张图片是打夯,第五张图片是撑杆跳高。
继而让学生将这5张图片反映出来的能量,进行归类。
我希望学生能够归纳出子弹和流水由于运动提供一个能量,跳台滑雪和打夯由于高度变化有能量,撑杆跳高是发生了弹性形变产生了能量,这个就是弹性势能,由此,导出运动产生了能量,引出动能的含义,告诉学生动能的单位。
其次,在学生知道运动产生能量以后,采用师生讨论的办法,讨论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
在讨论的基础上,让学生设计一个实验来进行研究。
在学生设计实验时,一要提醒学生采用控制变量法,即控制其他因素,只研究一个因素的改变来设计实验。
二要让学生注意怎样改变质量,怎样获得速度,通过改变速度,让学生想到讨论目的是确定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怎样比较动能大小的因素。
在学生完成设计方案后,我选择比较好的方案在讲台上完成这个实验。
如我采用小球从斜面下滑,撞击纸盒的设计方案,随着距离增大,动能增加。
由于初中学生还没有认识到能量守恒的概念,当小球从不同高度落下时,获得的速度不一样。
于是我让学生直观感觉到现象的差异:
高处落下速度大,低处落下速度小。
因为学生不能明确小球在同样高度下落时,产生一样的速度,所以我这里采用速度传感器来做补充。
最后得出结论,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是质量和速度——速度相同的时候,质量越大动能越大,质量相同的时候,速度越大动能越大。
再次,对重力势能与弹性势能的理解。
以定义为出发点,然后是单位,随后讨论影响重力势能大小的因素,由于已有前面的基础,所以这个讨论相对容易一些,当然也要提醒学生注意控制变量。
对重力势能的比较,同样是学生实验设计的难点。
我计划采取应用一个水槽和细沙的方式,为学生演示。
物体落下以后,势能越大,沙子下陷的距离越大。
对于弹性势能,学生只需要了解什么是弹性势能即可,因为《课程标准》不要求学生掌握它与什么因素有关。
但需要强调一下弹性形变,弹性形变是指产生形变的“力”消失之后,物体恢复原状。
最后提出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合称为势能。
最后,关于知识点的运用。
我先是让学生讨论车辆限速的问题,即为什么要对车辆进行限速。
然后讨论为什么在同一路段上,不同的车辆行驶的速度不同,目的是通过讨论让学生明确动能的大小与速度和质量的关系。
接着根据教材中列出的一些常见物体的动能,让学生思考速度和质量哪一个因素对动能的影响更大。
如教材中的第1题,馒头可以伤人,这说明一个质量较轻的物体,只要在行进过程中达到一定速度,就可以造成伤害。
又如高空坠物,这个例子在生活中比较常见。
随后小结,我让学生自己回顾这一节课学习的知识,你们学习到哪些方法,对你们的日常行为有什么启示。
最后,教师布置作业,教材中的2题、3题和4题。
(2)张勇老师对“动能和势能”的教学设计(简称B)
教学内容:
四川版初中物理教科书,八年级第九章第六节动能和势能。
通过实验了解动能和势能的概念,能用实例说明物体的动能和势能与哪些因素有关,并解析一些简单的现象。
对动能的实验探究。
充分利用教材,采用实验、举例、合作讨论的方式呈现对动能的探究。
首先,让学生观察关于海啸的录像,我直接指明海水具有能量,从而引导学生把自己关于动能的思维认识全部讲出。
通过课前展示的海水撞翻汽车,归纳出物体能对外做功,具有能量。
在学生列举出动能事例后,我设计一个小实验。
请三个学生来台前展示:
第一个学生举起铁球,第二个学生拉开一张弓,第三个学生不断地用铁球撞击矿泉水瓶。
随后让学生分析以上三种情形是否具有能量,各具什么特征。
在学生讨论后,我们先对滚动的小球加以研究,讨论结论是小球因为运动击倒了瓶子,也说明刚才的海水同样因为运动冲走汽车和房子,两者的动能有大小之分。
然后进一步讨论动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并结合刚才的视频让学生提出猜想,我将学生的猜想罗列到黑板上,追问学生验证猜想的方法。
因此,学生逐步明确教材上的探究方案。
其次,让学生带着疑问思考探究方案,为什么从高处放下小球,为什么选用大小不同的铁球,或者为什么要选用木球和铁球等。
我继续引导学生,让他们阅读教材第174页的内容,明确实验顺序及注意事项,通过阅读文本让学生先对动能产生感性的认识,同时能够让学生对势能和动能转化有一个初步的感悟。
通过总结,学生提出不同的实验方案。
第一,不同质量的铁球与木球沿斜面滑下,会发生什么现象。
第二,相同质量、不同体积的铁球沿斜面滑下,会发生什么现象。
第三,相同质量的铁球沿斜面滑下,又会发生什么现象。
让学生大致区分出所设想方案的不同。
大部分学生喜欢选用教材上的方案,但也不排除学生选用的其他方案,我在课堂上对学生要多加鼓励,在学生实验时我来回巡视,必要时我会做一些简单的指导。
再次,在得出结论的基础上,让学生完成教材第174页的练习,我继续追问,质量与速度这两个因素哪个对物体的动能影响更大,如何通过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