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勒克县整村推进案列分析Word文件下载.docx
《尼勒克县整村推进案列分析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尼勒克县整村推进案列分析Word文件下载.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2004年初,尼勒克县40个整村推进重点村“五通”、“五有”、“五能”全项共600项,实际缺项195项,占整村推进总缺项的32.5%。
2004年,尼勒克县农牧民人均纯收入为2473元,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936元的18.7%。
2004年10月份对贫困户脱贫动态监测越过贫困线标准的有1560户、8018人,占全县贫困农牧民的30%,这些贫困人口收入极不稳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较低,且极易返贫。
2004年底,尼勒克县发生了历史上较为严重的雪灾,农牧区有4235头(只)牲畜死亡。
1980平方米棚圈倒塌,发生大小雪崩24次,造成1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500万元。
经过对贫困户脱贫动态监测考核,因灾、因病返贫数有650户、3490人,占当年脱贫计划和初验数量1560户的42%。
全县农牧民的收入也处在一个徘徊期,农牧民的可支配收入增长空间很小,增收难度较大。
因此,尼勒克县贫困的状况依然十分严重。
全县的相对贫困发生率也估约在35%左右。
二、实施整村推进取得的成效
新阶段以来,尼勒克县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扶贫开发工作,坚持“一个瞄准”(紧紧瞄准贫困群体);
实施“两轮驱动”(扶贫开发与扶贫救助并举);
推动“三项重点”(整村推进、劳动力转移培训、产业化扶贫);
围绕“一个中心”(把提高贫困人口收入水平作为扶贫开发工作的中心任务),以4个重点乡和40个重点村为扶贫开发主战场,加快贫困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在实践中探索,在探索中推进,把整村推进扶贫开发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紧密结合起来,使整村推进扶贫开发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切入点和突破口。
通过卓有成效的实施整村推进,尼勒克县贫困乡村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明显改善,扶贫开发取得了新进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步伐不断加快。
目前,全县己完成整村推进缺项补项内容近500项,40个重点村中己有35个村通过自治区验收。
全县40个重点村整村推进完成率已达到了87.5%,扶贫开发整村推进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全县扶贫开发工作已经走在全疆先进行列。
(一)创新机制,高位推动
整村推进就是以扶贫开发工作重点村为对象,以重点村为基础制定扶贫开发规划,以稳定地解决群众温饱和增加贫困群众收入为核心,以完善基础设施、发展社会公益事业、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为重点,以促进经济社会文化全面发展为目标,科学规划、整合资源,集中投入,规范运作,分批实施,逐村验收的扶贫开发工作方式。
整村推进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功能与作用是被自治区在扶贫开发实践中证明了的一项重要成功举措。
尼勒克县委、县人民政府始终坚持"
两个重中之重"
,即"
把扶贫开发作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重中之重,把整村推进作为全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中之重"
。
县委每年都多次召开县四套班子会议认真学习和贯彻自治区扶贫办主任会议精神,深刻领会整村推进扶贫开发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重大意义。
县委、县人民政府坚持高位推动,把扶贫开发工作列入全县农村工作重要议事日程,并提出了"
集全县之力,举全民之智,解群众之贫"
的扶贫方针。
案例:
制订出台相关扶贫措施,强化新阶段扶贫开发工作。
从2001年至2007年已连续7年确定为“尼勒克县扶贫开发整村推进年”、2008年为“尼勒克县扶贫开发项目建设年”、2009年确定为“尼勒克县扶贫开发效益年”、2010年为“尼勒克县扶贫成效展现年”,不断创新扶贫开发工作机制,实行了县级领导“定点包干负责制”和部门领导“一票否决制”,县委站在扶贫就是讲政治的高度,全力以赴抓好整村推进扶贫开发工作,县委书记、县长等33名副县级以上领导同志,每人都有整村推进承包村,县级领导具体负责协调落实自治区扶贫办提出来的整村推进“五通”、“五有”、“五能”十五项目标(五通:
通水、通电、通路、通电话、通广播电视;
五有:
有上学、有医疗保障、有科技文化室、有集体经济收入、有强有力的村级领导班子;
五能:
能用上安全饮用水、能用上电、能有一项以上有稳定收入来源的生产项目、能有经济适用房居住、能及时得到培训和获得信息参与项目实施)的缺项补项工作。
县委、县人民政府以尼党发【2007】11号文专门形成了《关于进一步强化扶贫开发工作的决定》,自治区扶贫办以新扶贫办字【2007】36号文转发了尼勒克县委的这一决定,形成了高位强势推动,扶贫工作的良好局面。
自治区对尼勒克县扶贫开发工作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和高度评价:
“尼勒克县扶贫开发视野在拓宽,思路在调整,机制在完善,措施在加强,力度在加大,水平在提高”。
“尼勒克的做法对全区有典型指导意义”。
近年来,尼勒克县又全面实行扶贫“三挂钩”考核办法,把扶贫开发工作业绩纳入领导干部调整、提拔、评先定等的重要依据,县财政每年还专门拿出100万元用于整村推进补充配套资金。
同时,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在调研分析的基础上,编印下发了的《尼勒克县扶贫开发应知应会工作手册》,分发到县、乡、村和县直机关单位个人手中,广泛宣传国家和自治区扶贫开发工作方针、政策,做到了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并根据低收入贫困人口越过贫困线的难易程度逐户确定脱贫进度,实事求是地分析和利用扶贫监测成果,按比例分解年度脱贫计划任务,使低收入贫困人口“越线”计划成为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和工作目标,全县形成了“扶贫开发、人人有责”的良好氛围。
对此,尼勒克县县委书记吴奉军倍感关切地说:
目前,全县10302户贫困户全部建立了扶贫文本和电子档案,为实施“一户一策、分类指导,挂牌扶贫,定期越线”动态监测管理机制的科学运行提供了可靠的信息保证。
(二)整合资源,全面拉动
为解决整村推进扶贫项目资金缺口的问题,尼勒克县把整村推进与各类项目资金进行有机的整合,达到集中财力办大事的目的。
案件:
做到“五个整合”,找到了整村推进的切入点和突破口。
一是整合人力资源,做到统筹兼顾。
在整合人力资源中,开发思想智力扶贫是尼勒克县帮助贫困人口摆脱贫困的一项重要内容。
二是整合财力资源,确保资金投入。
整合财力资源是整村推进最为实质的内容。
尼勒克县坚持做到:
"
统筹规划,整合资金,扶贫主动,部门协作,分步实施,综合推进"
县委、县人民政府举全县之力、集全民之智、汇全社会之能、解群众之贫。
近十年来,尼勒克县以5460万元的政府扶贫资金为"
酵母"
,吸纳整合各类资金共7.37亿元用于整村推进,使分散单项的各类资金被有机地捆绑起来,为贫困乡村的群众办了多年来想办但却没有能力办到的大事,也确实用实践验证了自治区整村推进扶贫工作方针的正确性和前瞻性。
在整合的资金中,财政扶贫资金达6217万元,以工代赈资金4146万元,信贷扶贫资金8900万元。
中石油集团及其塔里木油田公司、自治区统计局、新疆八一钢铁集团公司、伊河建管局、新疆广汇集团、自治区农村信用合作联社、石河子大学、核工业新疆矿冶局、宏源证券有限公司和伊犁州直机关等40多个对口帮扶单位整村推进项目投入的资金近5000万元;
抗震安居资金3589.7万元;
县水利、电力、交通、畜牧、广播电视、教育、卫生、民政等130部门围绕整村推进投入资金总计达3.04亿元。
同时,还有江苏省盐城市及其盐都区、阜宁县东西协作扶贫单位都尽其所能,围绕和谐扶贫,强势援助尼勒克,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定点帮扶和东西协作扶贫单位的财力资源优势。
2009年,尼勒克县扶贫开发整村推进整合资金总量近1.7亿元,仅整合各类支农项目资金预计达5600万元,投入到自治区重点规划验收的7个重点村和县级规划的6个重点村实施整村推进工作,充分发挥财政支农项目资金投入的规模效益,进一步促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
尼勒克县全方位、多渠道财力资源的整合破解了整村推进乃至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资金短缺的难题。
通过有效的资金整合,保证了“五通”“五有”“五能”为内容的整村推进15类项目得以全面实施。
三是整合物质资源,注重到村入户。
合理调配各类捐赠物资,加强物资的分配管理,使贫困户能享受到各级组织提供的援助,体现全民扶贫的氛围,加快了尼勒克县整村推进工作步伐。
四是整合信息资源,加快开发进程。
加强贫困农牧区信息产业的建设,引进激励机制,提高信息服务的质量,更好地为贫困乡村整体推进和农牧民生产生活服务。
尼勒克县通过提供优惠政策,给予资金补助和优惠政策等方法,鼓励邮政、电信、移动、联通、广播电视等信息部门积极为贫困乡、村开发信息资源办实事。
加大贫困农牧区信息流量的建设,引入有偿服务机制,加大了信息的使用量,使重点村的贫困农牧民利用信息致富成为现实。
通过为贫困户送科技书籍、订阅报刊等方式,为贫困户疏通、建立增收致富信息渠道。
五是整合产业资源,突出扶贫实效。
产业化扶贫是适应扶贫工作新形势和市场经济要求而实施的重要扶贫方式。
近年来,尼勒克县进一步加大产业扶贫的工作力度,充分发挥产业资源扶贫优势,竖立围绕本县主导、优势、特色产业,把种植业、养殖业、肉制品、乳制品、淀粉、蜂产品、生物制品等作为巩固温饱、提高收入的主导产业,全力扶持恒发肉制品加工厂、雪龙精淀粉有限责任公司、思味特乳业有限责任公司、天一亚麻厂、嘉可斯食品有限公司、天汇蜂业公司、唐布拉黑蜂基地、新疆大联盟生物有限公司等10家县级扶贫龙头企业,其中:
雪龙公司、恒发公司是自治区确认的扶贫龙头企业,这些龙头企业带动贫困乡村发展相关产业。
近年来,全县建立了100个扶贫技能培训示范点,建立了500户科技扶贫示范户,他们以点代面,努力提高贫困乡村的产业化水平,不但优化了农牧业产业结构,而且开辟了贫困农牧民创收的新途径。
(三)强化职能,部门联动
尼勒克县在整村推进工作中,始终做到“强化职能、合理分工、责任明确、形成合力”。
县委、县人民政府统筹兼顾,改变过去扶贫部门孤军奋战的局面,全县整合资金与整合职能并举,确保与整村推进扶贫开发相应的职能部门人力资源、物力资源、管理资源、政策资源都能充分地发挥和运用,从而给整村推进扶贫开发工作营造了氛围、形成了优势、增强了动力、构建了新的格局。
县委、政府出台相关扶贫开发整村推进政策。
县委、县人民政府制定的《尼勒克县扶贫开发进村入户20条》工作制度成为强化职能、部门联动的基本力量。
县委、县人民政府强化职能与整合资金并举,建立和完善了整村推进扶贫开发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应用保障体系。
县委组织部门大力支持扶贫开发工作,为全县扶贫开发工作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在2008年召开的自治区定点帮扶工作会议上,得到充分的肯定。
县纪检委、宣传部、妇联、团委和县财政、计划、交通、水利、教育、卫生、畜牧、民政等29个部门充分发挥各自优势,精诚合作、无私奉献,充分施展各自优势和职能,帮助40个贫困重点村解决“五通”、“五有”、“五能”十五项建设内容的缺项问题。
不仅如此,这些部门还在各自的职权范围内依据国家和自治区相关政策,为全县扶贫开发提供和制定了25条优惠政策,最大限度地为贫困农牧民予以政策扶持,为贫困农牧民开辟了脱贫致富的“绿色通道"
(四)凝聚力量,社会互动
新阶段以来,尼勒克县委、县人民政府创造性地做好扶贫开发工作。
为了确保40个重点村整村推进缺项补项任务的顺利完成。
县委、县人政府注重凝聚社会力量,突出抓好社会扶贫。
县委组织部先后从机关选派了40余名优秀青年干部到40个重点村担任扶贫副村长,专门协调整村推进的具体工作。
全县由375名科级领导带领机关、企事业单位干部职工到村入户开展对口帮扶,乡、村两级也组织干部职工和党员、富裕户在贫困乡村广泛开展“四带”“五起来”帮扶活动("
四带”:
即带着感情去乡村、带着亲情去农家、带着激情去蹲点、带着热情去扶贫。
“五起来"
:
即房子亮起来、院墙围起来、院内绿起来、家禽养起来、劳务输出干起来)。
特别是乌市“7.5”事件发生以后,县委、政府高度重视,并以尼党办【2009】73号文件形成了《关于印发<尼勒克县开展“万千百工程”维护社会稳定、加快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的通知》,全县万余名扶贫大军活跃在贫困农牧区,帮扶力量由过去的“一帮一”变成了现在的“多帮一”,扩大了帮扶力量,增强了帮扶实效。
全县农牧区普遍开展了与整村推进内容相合拍的“四大系列"
精神扶贫活动。
一是以送政策、送科技、送教育、送信息为内容,开展"
直面贫困一一精神扶贫主题教育活动”;
二是以送衣、迭物、送钱为内容,开展“救助贫困一一让失学青少年重返校园活动”;
三是以送电视为内容,开展“关爱贫困一一电视扶智到千家活动”;
四是以“一带二”为内容,开展“走进贫困一一和万名贫困群众交朋友活动”。
使精神扶贫活动成为“尼勒克县万名党员干部下基层助农增收促发展工程”的有效载体,干部动真感情,下真功夫,用实际行动来感动贫困群众,帮助贫困户定规划、定措施,选准突破口,明确主攻方向,解决实际困难,使贫困农牧民深受感动和启发。
尤其是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及其塔里木油田公司、新疆八钢、广汇集团、自治区统计局、伊河建管局、自治区信用社、石河子大学、宏源证券等中央、自治区对口帮扶单位以扶贫为已任,深入贫困农牧区,关心农牧民疾苦,多方面为广大贫困农牧民提供资金和物质帮助。
广大贫困户增强了战胜贫困的信心和力量。
据不完全统计,帮扶干部积极组织召开家庭扶贫座谈会,广泛和贫困群众拉家常、交朋友,共计填发一户一策、分类脱贫任务表10302张。
全县党员干部的真情扶贫唤醒了许多贫困农牧民自我脱贫的意识,全县四个重点乡出现了“三多三少"
的好现象(即:
干活的人多了,闲散的人少了;
参加科技培训的人多了,不学无术的人少了;
外出打工的人多了,守家熬日子的人少了)。
特别是近年来,尼勒克县推行的扶贫开发“一票否决制”和“三挂钩”考核管理办法;
积极开展的社会扶贫“彩虹计划”捐助活动;
成立创建的扶贫基金会、扶贫超市、救助保障区等长效机制,进一步创新和强化扶贫开发工作机制,
加大扶贫开发工作力度,提高扶贫开发工作水平。
尼勒克县近十年在整村推进工作中,从组织领导到干部入户,都加大了社会扶贫的人员力量,加之贫困劳动力资源得到了有效合理的开发利用,使"
真扶"
与"
真干"
得以有机结合,为贫困农牧民增收和整村推进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四)营造和谐,共同行动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
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自治区、自治州扶贫办以及各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在中央、自治区和州级机关、企事业对口帮扶单位的无私支援下,尼勒克县扶贫开发整村推进工作取得了新的突破。
扶贫开发惠泽百姓,整村推进兴村富民。
全县40个贫困重点村面貌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各村都新建成了文化室、卫生室、农牧民技术学校,100%的行政村农牧民通上了电、90%以上的农牧民安上了电话、通上了广播电视,人均住房面积达20余平方米,抗震房建设率达到70%,村委会办公环境也得到了极大的改变(全县农牧民人均收入由2001年不足1981元增长到2009年的4561元,增长了近2580元。
全县国内生产总值由2001年4.3亿元增长到2009年的16.8亿元,增长率290.7%),穷则思变,整村推进扶贫开发促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尼勒克县农牧区日新月异的变化,得到了上级党委、政府的充分肯定。
2005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扶贫开发现场经验交流会和伊犁州扶贫开发工作现场会相继在尼勒克县召开,原国务院扶贫办主任刘坚和自治区副主席钱智,自治区扶贫办主任赵国明等领导在尼勒克县进行扶贫开发整村推进工作调研时给予了充分肯定和较好的评价。
由国务院扶贫办组织的陕西、甘肃、宁夏、浙江、广西、四川、河北等省区的党政扶贫考察团57名代表在尼勒克县进行了实地参观考察。
中央电视台《聚焦三农》摄制组对尼勒克县扶贫开发整村推进工作进行了专门采访和报道。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驻华官员也专程来尼勒克县考察扶贫开发整村推进工作。
他们对尼勒克县扶贫开发整村推进给予了极大的关注和帮助。
2006年5月,国务院扶贫开发考核检查组在新疆考核检查过程中,专程来尼勒克县对扶贫开发工作进行了全面检查、指导和综合评估,国务院检查组给予了较高的评价。
2008年6月伊犁州直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增收工作推进会在尼勒克县县召开,州党委常委组织部长夏广泰对尼勒克县依托扶贫开发项目资金解决“空壳村”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
尼勒克县“创新机制,高位推动;
整合资源,全面拉动;
强化职能,部门联动;
凝聚力量,社会互动;
营造和谐,共同行动”的整村推进扶贫开发的工作经验和工作成效在全疆引起了强烈反响,得到了自治区的高度认可。
2010年,尼勒克县进一步完善和建立10个庭院经济扶贫示范小区;
选定一个扶贫开发重点乡新建一个千头优质奶牛乡;
选定一个重点村为新建百头优质奶牛村;
稳步建设“褐牛村”、“育肥羊村”、“大棚村”、“刺绣村”、“孕马村”、“土鸡村”、“养鹅村”、“火鸡村”、“贝母村”、“榛子村”等10个专业村。
尼勒克县40个重点村发展专业村的产业化构想正在逐步实现。
展望未来,前景美好。
尼勒克县整村推进在引领贫困地区营造和谐社会、创造小康生活、兴村富民的道路上,显示着巨大的能量,给贫困地区带来了生机与活力。
在跨入"
十二五"
发展计划的快车道上,尼勒克县委、县人民政府将以科学发展观统揽扶贫开发工作,秉着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的春风,动员全县各族干部群众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开拓创新,积极投身到加快发展、维护稳定、民族团结各项工作中去,把巩固贫困人口的温饱成果和提高贫困人口的收入水平作为中心任务,全面落实好《尼勒克县"
十一五"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和《尼勒克县十一五扶贫开发规划》,我们有理由相信,在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的亲切关怀下,在上级扶贫、财政、组织等部门以及中央、自治区各对口帮扶单位和州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帮助下,尼勒克县各族人民群众将攻坚克难,不断实现减贫增收和城乡统筹发展,他们将以不懈的追求,在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大潮中放飞希翼,他们将用勤劳的双手和聪明的智慧描绘出一幅和谐而美好的社会主义新农村蓝图。
中共尼勒克县委员会
尼勒克县人民政府
二0一0年十二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