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高频考点Word文件下载.docx
《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高频考点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高频考点Word文件下载.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②历史性:
【每个时期的教育特点不同;
新中国成立时的教育不同于现在的教育。
③相对独立性:
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④生产性:
教育实现科学技术再生产。
⑤民族性:
教育是在民族和国家中进行的。
7.教育的六个基本功能:
材料题】
①正向功能;
有助于社会进步和个体的发展。
②负向功能;
具有阻碍社会进步和个体的发展。
③个体功能;
促进个体的发展。
④社会功能;
促进社会的发展——体现在两个方面:
社会流动和社会变迁。
⑤显性功能;
【了解+区分】
⑥隐性功能;
8.教育的起源与发展:
选择题-②③常考高频】
①神话起源论——教育起源最古老的观点;
②生物起源说——人类教育源于各类动物的生存本能活动。
利托尔诺(法)桑代克(美)沛西·
能(英)
③心理起源说——认为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无意识的模仿。
孟禄(美)
④劳动起源说——米丁斯基、凯洛夫(苏联)
9.古代社会的教育:
【古代社会分为:
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背·
选择题/考点:
斯巴达和雅典是高频考点】
①古中国——六艺:
礼、乐、射、御、书、数【中国最早的学校教育形态出现在:
夏朝】
②斯巴达——培养体格强壮的军人和武士
③雅典——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人
10.古代教育的特征:
简答题】
①奴隶社会——产生了学校;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
【这句常考选择题】
②古代学校教育适应古代经济与政治的发展,具有阶级性、等级性;
③古代学校教育适应古代思想文化的发展,表现出道统性、专制性、刻板性、象征性;
11.近代教育的变化特征:
①国家加强对教育的重视和干预,公立教育崛起;
②初等义务教育的普遍实施;
③教育的世俗化;
④重视教育立法,以法治教。
12.20世纪以后教育的特征:
①教育的全民化②教育的民主化③教育的多元化④教育技术的现代化⑤教育的终身化
中西方教育思想(必背)
13.教育与社会生产力的相互关系:
1.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背·
选/简】
①生产力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
②生产力水平制约课程和教学内容的选择;
③生产力水平制约学校教育结构。
2.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教育的经济功能):
选择题/简答题】
①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基本途径——学校教育是最主要的途径;
②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最有效形式;
③教育是进行技术创新的一个重要手段。
14.教育与政治及制度的相互关系:
1.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①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
②政治经济制度决定受教育权;
③政治经济制度制约教育目的性质;
④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体制。
2.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作用(教育的政治功能):
①教育为政治经济制度培养所需要的人才;
②教育可以通过提高全民文化素质,推动国家的民主政治建设;
③教育是一种影响政治经济的舆论力量;
④教育通过传播社会政治意识形态;
完成年轻一代的政治社会化。
15.教育与文化的相互关系:
1.文化对教育发展的制约作用:
①文化影响教育目的的确立:
②文化影响教育内容的选择;
③文化影响教育教学方法的使用;
2.教育对文化发展的促进作用(教育的文化功能):
①教育具有筛选、整理、传递和保存文化的作用;
②教育具有传播和交流文化的作用;
③教育具有更新和创造文化的作用;
④教育具有选择和提升文化的作用;
16.舒尔茨——“人力资本理论”(体现教育的经济功能)
【新增/背·
17.校园文化的核心——学校精神文化(观念文化)
18.影响人发展因素的理论:
选择题/考点例:
华生的观点婴儿论属于影响人发展因素的什么理论?
①内发论(遗传决定论)—孟子(性善论)、格塞尔(成熟势力说)、威尔逊(基因复制)、弗洛伊德
②外铄论(环境决定论)—荀子(性恶论)、洛克(白板说)、华生(婴儿)、斯金纳
③多因素相互作用论—个体遗传与外部环境因素
19.影响人发展的主要因素:
①遗传——生理前提②学校教育——主导因素
③环境——现实基础④个体主观能动性——决定因素
20.遗传的意义。
①遗传素质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了生理前提,使人的发展成为可能;
②遗传素质的差异性对人的发展也有一定的影响作用;
③遗传素质的成熟程度制约着人的发展过程及其阶段;
④遗传素质具有可塑性。
21.学校教育的主导作用:
①学校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培养人的活动,它规定着人的发展方向;
②学校教育是通过受过专门训练的教师来进行的,相对而言效果较好;
③学校教育能有效地控制和协调学生的发展;
④学校教育给人的影响比较全面、系统和深刻。
22.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学校教学的独特功能):
简】
①学校教育对个体的发展做出社会性规范;
②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
③基础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具有即时和延时的价值;
④学校教育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
23.教育目的的作用:
1.导向作用2.激励作用3.选择功能4.评价作用【偶尔考简答题-几率小】
24.教育目的的理论:
②③是高频考点需要注意,其他理论了解一下即可】
①宗教本位论:
把人培养成宗教人士
②社会本位论:
培养合格的公民和社会成员【口诀:
社会本位论就是培养社会的成员】
③个人本位论:
培养自然人,发展人的个性【口诀:
个人本位论就是培养个人的发展】
④教育无目的论:
杜威提出的
25.教育目的的三个层次:
①国家→教育目的②学校→培养目标③教师→教学目标
26.我国教育的基本精神:
简答题-之前考过】
①坚持培养“劳动者”或“社会主义建设人才”。
②坚持追求人的全面发展。
③坚持发展人的独立个性。
27.确立小学教育目的的依据:
①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因素;
②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特点与需要;
③制定者的教育理想和价值观;
④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是我国确立教育目的的理论依据。
【这句考选择题/高频高频】
28.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与关系(德育为先,五育并举):
选择题/偶尔简答题】
①德育是灵魂、统帅作用;
为其他教育供了方向性的保证。
②智育是前提和支持作用;
为其他教育供了知识基础和能力基础。
③体育是物质基础作用。
学校体育的基本组织形式:
体育课
④美育是动力作用。
⑤劳动技术教育是综合德、智、体、美的作用。
29.教育制度概念:
广义:
国民教育制度。
狭义:
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
是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总体系。
30.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类型:
(现代学制最早出现在欧洲)【背·
常考选择题-之前考过简答题】
①双轨学制:
英国一轨是为资产阶级子女设立,另一轨是劳动人民子女设立。
②单轨学制:
美国
③分支型学制:
苏联和中国
31.教育制度的影响因素/建立学制的依据:
简答题——高频/之前考过】
①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科学技术发展状况;
②社会政治经济制度;
③青少年儿童身心发展规律;
④本国学制的历史发展和外国学制的影响。
32.我国现代学制的发展:
【三个表格背·
选择题——高频考点:
必考一道选择题】
02
小学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33.小学教育的六大基本特点:
启蒙性、基础性、义务性、全民性、全面性、活动性【理解·
03
小学的组织与运行
34.学校管理工作的核心:
教学工作管理【背·
35.中小学的学校管理体制实行:
校长负责制【背·
04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历年必考3-4道左右的选择题,简答+材料题也常考)
36.“课程”一词始见于英国、斯宾塞【提出:
课程是组织起来的教育内容】
37.课程的类型:
【背+理解·
选择题——8个课程高频考点,必考一道选择题】
①学科课程(分科课程):
是一种单学科的课程组织模式。
(例:
语文、数学、英语科目)
②综合课程:
组合两门以上学科领域而构成的一门学科。
自然地理与科学、社会经济与政治)
③活动课程:
从儿童的兴趣和需要出发,以活动为中心的课程。
【重点重点】
④国家课程—由国家制定的课程。
⑤地方课程—由地方教育主管部门制定,与国家课程一样具有平等性。
【重点重点】
⑥校本课程—有学校开发的课程,开发的主体是教师。
【重点重点,一定要区别校本课程和地方课程】
⑦显性课程—学校的公开课程
⑧隐性课程—校风、学风、师生关系、板报【隐性课程中包含两个小考点:
连带学习和附属学习】
38.古德莱德的课程层次理论:
选择题,经常考-15.16年都考了选择题/偶尔考简答题】
①理想的课程:
由研究机构、课程专家提出的应该开设的课程。
②正式的课程:
由教育行政部门规定的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和教材。
③领悟的课程:
任课教师所领悟的课程。
④运作的课程:
课堂上实际实施的课程。
——【考过】
39.课程三大理论:
【①②记住课程论名称以及人物】
①学科中心课程论—以学科为中心。
代表人物:
斯宾塞、赫尔巴特、布鲁纳【背·
②学生/活动中心课程论—以儿童的兴趣为中心。
杜威、克伯屈【背·
(学科中心论和学生中心论是两个相反的理论,在系统的知识、儿童兴趣、教育质量方面优缺点相反)
③社会中心课程论——布拉梅尔德【这个一般不考】
40.课程目标的分类【理解·
选择题,记住名称没用,要理解概念;
高频】
①行为性目标:
指以具体的、可操作的行为的形式加以陈述的课程目标。
(例:
本节课所学课文需要背诵)
②生成性目标:
不是由外部事先规定的目标,指自然生成的目标。
③表现性目标:
指每个学生个性化的创造性表现。
老师让学生以自己的方式展示对友情的理解。
)
④普遍性目标:
根据一定的哲学或伦理观,对课程进行规范的指导。
41.课程目标确定的依据:
①对学生的研究②对社会的研究③对学科的研究【了解一下】
42.新课程改革三维课程目标:
①知识与技能目标②过程与方法目标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背过-后面章节会用到】
43.课程结构的特征:
①客观性②有序性③可转换性④可度量性【了解一下】
44.课程内容的组织形式:
直线式与螺旋式;
纵向组织与横向组织;
逻辑顺序与心理顺序。
45.课程内容的三种表现形式:
选择题/高频-偶尔考简答题】
①课程计划:
是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制定的有关学校教育教学的指导性文件。
②课程标准:
是课程计划的分科展开。
【课程标准的核心:
课程目标】
③教科书:
教师和学生进行教学活动的材料。
(包括教科书、讲义、讲授提纲、参考书、视频等。
46.教科书编写编排方式:
①螺旋式教科书结构、②直线式教科书结构。
【重点:
教材编写、教学活动、评价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教师进行教学的直接依据:
课程标准】
47.教科书编写的基本原则和要求:
简答题一般写4-5条即可】
①按照不同学科的特点,体现科学性和思想性。
②强调内容的基础性。
③教科书的编写要考虑到我国社会发展的教育现状水平。
④要做到知识的内在逻辑与教学法要求的统一。
⑤要有利于学生的学习。
(要符合卫生学、教育学、心理学和美学的要求【这句常挖空考选择题】)
48.制约课程开发的主要因素:
儿童(学生)、知识、社会【背·
选】
49.课程开发的模式:
①目标模式(四个基本问题【四段论】:
目标、内容、方法、评价)泰勒原理【主要考这个·
②过程模式:
关注过程而不是目的。
③情景模式
50.课程实施的三种取向:
选择题/记住名称理解含义,常考②】
①忠实取向:
指忠实的实行课程计划的过程。
②相互适应取向/互相调适取向:
指制定课程计划切合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
对课程内容、方法做出调整。
③创生取向:
指认为真正的课程是教师与学生联合创造的教育经验。
51.课程评价三种模式:
选择题/记住①②】
①目标评价模式——泰勒[当代课程评价之父]【背】
②目的游离评模式——评价的重点:
“课程计划预期”转向“课程计划实际的结果”【背】
③CIPP模式【这个了解即可】
52.新课程改革的理论基础(两大基础):
选择题/常考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①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倡导研究性学习、合作学习等教学方式。
②多元智能理论:
人的智能是多元化的,人的发展具有多种可能。
53.新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
①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
②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这句背·
③密切课程内容与生活和时代的联系;
④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课程实施);
⑤建立与素质教育理念相一致的评价与考试制度(课程评价);
⑥实行三级(国家、地方、学校)课程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