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学习题3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2303274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51.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宏观经济学习题3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宏观经济学习题3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宏观经济学习题3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宏观经济学习题3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宏观经济学习题3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宏观经济学习题3Word格式.docx

《宏观经济学习题3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宏观经济学习题3Word格式.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宏观经济学习题3Word格式.docx

A.潜在的国民收入不变B.利率水平不变

C.价格水平固定不变D.投资水平固定不变

10.四部门经济中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中涉及的函数有()。

A.出口函数B.进口函数C.消费函数D.投资函数

(二)填空题

1.在相对收入消费函数理论的分析中,消费上去容易下来难,以至于产生了有正截距的短期消费函数,消费的这种特点被称为。

2.边际消费倾向越高,乘数;

边际消费倾向越低,乘数。

3.乘数是指增加所引起的增加的倍数。

4.两部门经济中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可以采用的两种方法是

和。

5.三部门经济中总需求是由、和构成。

6.投资乘数是的倒数。

7.平衡预算乘数的值等于。

8.简单国民收入决定模型只分析上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问题。

(三)判断题(正确的在括号里标为“T”,错误的标为“F”)

1.从根本上说,储蓄就是未来的消费。

()

2.居民户的当期消费只受当期收入的影响。

()

3.可支配收入为零时,居民的消费支出一定也是零。

4.边际储蓄倾向越大,政府购买变动对国民生产总值的影响就越大。

5.决定均衡国民收入的总需求是实际总需求。

6.三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决定的均衡条件是:

Y=C+I+T。

7.政府购买支出乘数小于税收乘数。

8.加进对外贸易后,乘数变小了。

9.储蓄不可能为负数。

10.“节俭悖论”是一种节俭导致的相互矛盾的结果。

(四)名词解释

总需求消费函数平均消费倾向边际消费倾向自发消费引致消费

储蓄函数乘数节俭悖论平均储蓄倾向边际储蓄倾向投资函数均衡国民收入投资乘数政府购买支出乘数政府转移支付乘数税收乘数平衡预算乘数对外贸易乘数

(五)计算题

1.假设某经济社会的消费函数为C=100+0.8Y,投资为50(单位:

10亿美元)。

(1)求均衡产出、消费和储蓄。

(2)如果当时实际产出(即GNP或收入)为800,企业非意愿存货积累是多少?

(3)若投资增加至100,求增加的收入。

(4)若消费函数变为C=100+0.9Y,投资仍为50,收入和储蓄各为多少?

投资增至100时收入增加多少?

(5)消费函数变动后,乘数有什么变化?

2.假设C=1600+0.75YD,I=1000,G=2000。

(1)当T=800时,求均衡国民收入。

(2)当税率为t=0.2时,求解均衡国民收入。

3.假定某经济的消费函数为C=100+0.8YD(YD为可支配收入),投资支出为I=50,政府购买G=200,政府转移支付TR=62.5,比例所得税税率t=0.25,(单位均为10亿),求:

(1)均衡的国民收入;

(2)投资乘数、政府购买乘数、税收乘数、转移支付乘数

4.假设某经济社会储蓄函数为C=-1000+0.8y,投资从300增至500时(单位:

1亿美元),均衡收入增加多少?

若本期消费是上期收入的函数,试求投资从300增至500过程中1、2、3期收入各为多少?

(六)简答题

1.消费函数理论主要有哪些发展?

2.两部门经济中均衡国民收入是如何决定的?

3.根据凯恩斯主义的观点,增加储蓄对均衡国民收入会有什么影响?

4.简述三部门经济中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

5.简述投资乘数的作用过程。

(七)论述题

1.试述消费函数理论的发展。

2.试述政府购买支出乘数、投资乘数、税收乘数与政府转移支付乘数之间的异同。

什么是“节俭悖论”?

4.试述两部门经济中均衡国民收入是如何决定的。

标准答案

⒈B;

⒉A;

⒊C;

⒋A;

⒌C;

⒍B;

⒎AC;

⒏ACD;

⒐ABCD;

⒑ABCD

⒈棘轮效应;

⒉越大越小;

⒊自发总需求国民收入;

⒋总需求—总供给法投资—储蓄法;

⒌消费投资政府购买;

⒍边际储蓄倾向;

⒎1;

⒏产品市场

(三)判断题

⒈T;

⒉F;

⒊F;

⒋F;

⒌F;

⒍F;

⒎F;

⒏T;

⒐F;

⒑T

(四)名词解释(略)

1.解:

(1)已知C=100+0.8Y,I=50,根据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公式Y=C+I,

Y=100+0.8Y+50

所以,均衡产出为

Y=(100+50)/(1-0.8)=750

这样,C=100+0.8×

750=700S=Y-C=750-700=50

储蓄也可以从储蓄函数中求:

S=-a+(1-b)Y=-100+0.2×

750=50

(2)当均衡产出为750时,企业非意愿存货积累为:

800-750=50。

(3)若投资增至100,则收入Y’=(100+100)/(1-0.8)=800。

比原来的收入750增加50。

(4)若消费函数变为C=100+0.9Y,相应的均衡国民收入Y=(100+50)/(1-0.9)=1500,S=-a+(1-b)Y=-100+(1-0.9)×

1500=50。

若投资增至100,则收入Y=(100+100)/(1-0.9)=2000,比原来的收入1500增加500。

(5)消费函数从C=100+0.8Y,变为C=100+0.9Y以后,乘数从5(K=1/(1-0.8)=5)变为10(K=1/(1-0.9)=10)。

2.解:

(1)Yd=Y-T=Y-800

S=Yd-C=-1600+0.25(Y-800)

由于I+G=S+T

则有:

1000+2000=0.25Y-1800+800

所以Y=16000

(2)当税率为t=0.2

则税收T(Y)=0.2Y

Yd=Y-T(Y)=Y-0.2Y=0.8Y

S=-1600+(1-0.75)0.8Y

=-1600+0.2Y

由于I+G=S+T

所以1000+2000=-1600+0.2Y+0.2YY=11500

3.解:

(1)YD=Y-T+TR=Y-0.25Y+62.5=0.75Y+62.5

Y=C+I+G=100+0.8(0.75Y+62.5)+50+200

=0.6Y+400

则均衡收入Y=1000

(2)

4.解:

根据已知,可得I=300时的均衡收入为y=(1000+300)/(1-0.8)=6500;

当I=500时,y=7500,可见,均衡收入增加了1000亿美元。

当投资从300增加到500时,收入从原来的6500增加到7500的过程中第1、2、3期收入将是:

第1期收入=0.8×

6500+1000+500=6700

第2期收入=0.8×

6700+1000+500=6860

第3期收入=0.8×

6860+1000+500=6988

1、消费函数是指居民的消费支出与决定消费的变量之间的依存关系。

决定消费的变量很多,但最具影响和决定意义的是收入水平。

消费函数集中研究消费和收入之间的关系,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消费随收入的变动而同方向变动。

凯恩斯认为,随着收入的增加,消费也会增加,但消费的增加不及收入增加得快,也就是边际消费倾向呈递减的趋势,这被称为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

许多经济学家对凯恩斯关于消费函数的这种短期分析进行了修正、补充与发展,推动了消费函数理论的发展,体现在杜生贝里(J.S.Duesenberry)提出的相对收入消费函数、莫迪格利安尼(F.Modigliani)提出的生命周期的消费函数和弗里德曼(M.Friedman)提出的永久收入的消费函数以及影响消费的利率、价格水平与收入分配等其他因素方面。

2、在两部门经济中,总需求由消费和投资构成,总供给由消费和储蓄构成。

可采用两种方法来决定国民收入:

总需求—总供给法和投资—储蓄法。

前者根据均衡条件:

Y=C+I,利用消费函数和投资函数(I=I0)来求得,并可通过消费加投资即总需求与450度线相交的方式在几何图形中得到表示;

后者根据均衡条件:

I=S,利用储蓄函数和投资函数(I=I0)来得求得,并可通过储蓄等于投资的方式在图形中得到说明。

3、仅从个人的角度来看,个人节制消费、增加储蓄,可以获得利息收入,从而使个人财富增加;

但从整个经济来说,个人减少消费、增加储蓄会减少国民收入,引起经济萧条,对整个经济来说是坏事。

4、三部门经济中,政府购买(G)是总需求的一个组成部分,税收(TA,当征收比例所得税时,TA=tY)与转移支付(TR)影响产出与可支配收入(YD=Y+TR-TA),而消费决定于可支配收入,在I给定,G也固定不变时,可求得三部门经济中的总需求AD和均衡国民收入。

并且可以描述在几何图形中,此时AD曲线的截距高于两部门经济的,其斜率小于两部门经济。

⒌答:

假设原来的投资是I0均衡国民收入为Y0,现在投资增加了△I的收入;

该部门将其中的一部分即c·

△I用于再生产即生产性消费,这又意味着出售资本品原料的部门得到了c·

△I数量的收入;

该部门也将其中的c·

(c△I)用于再生产,这一部门的支出又转化为另一部门的收入;

……如此循环下去,该经济从最初的投资增量△I中产生了一系列的收入增量。

这一过程可以用公式表示为:

Y=△I+c·

△I+c·

(c△I)+c·

(cc△I)+……

=△I(1+c+c2+c3+……cn-1)

=△I·

1/(1-c)

由此可看出,增加△I数量的投资,创造了△I·

1/(1-c)数量的国民收入。

由于c<

1,因而△I·

1/(1-c)>△I.这就是说,一定量投资的增加引起了国民收入数倍的增加。

投资乘数发挥作用需要一定的条件:

第一,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是既定的;

第二,经济中存在一定数量的闲置资源,有供扩大再生产利用的劳动力和资本设备。

值得注意的是,有时,经济中的大部分资源并没有得到充分利用,但由于某一种或几种重要资源处于“瓶颈”状态,乘数的作用也会受到限制。

⒈答:

其发展主要体现在:

(1)相对收入消费函数。

由美国经济学家杜生贝里所提出。

杜生贝里认为,人们的消费不仅取决于绝对收入的量,而且更主要的是取决于相对收入的量,即取决于消费者过去的收入及消费习惯、其他人的消费水平等。

他用偏好相互假设来代替偏好独立假设以及用消费者行为的不可逆性与棘轮效应来解释消费的决定。

(2)生命周期的消费函数。

由美国经济学家莫迪格利安尼提出。

该理论强调了消费与个人生命周期阶段性之间的关系到以及收入与财产之间的关系,认为人们会在更长的时间范围内计划他们的生活消费开支,以使其消费在整个生命周期内实现最优配置。

(3)永久收入的消费函数。

美国经济学家弗里德曼提出。

该理论强调了永久性收入与暂时性收入之间的区分,认为消费者的消费支出主要不是由他的暂时性收入决定,而是由他的永久性收入决定的。

也就是说,永久性收入对消费的影响较大,而暂时性收入对消费影响较小。

(4)探讨了影响消费的其他因素。

如利率、价格水平、收入分配。

前面三种消费函数理论主要研究了收入对消费的影响。

实际上,在影响消费的因素中,利率、价格水平、收入分配等也是其中的重要因素。

利率通过影响储蓄等影响消费;

价格水平对消费的影响主要是指价格变动通过实际收入所发生的影响而影响消费。

由于高收入家庭的边际消费倾向低,而低收入家庭的边际消费倾向高,因而当经济中的收入分配更加平均,则会提高整个社会的边际消费倾向。

此外,还有消费品存量、财政政策等一些影响消费的因素。

⒉答:

他们都是乘数原理中的一种重要的乘数。

政府支出乘数、投资乘数的计算方法完全一样,计算结果也完全相同,其原因是政府支出、投资支出和消费支出都是构成总需求的因素,即总需求=C+I+G+(X-M),因此无论是其中哪一种支出变化,都使总需求发生同样的变化,因而对均衡国民收入所产生的作用也完全相同。

当其他条件不变时,KG=KC=KI=1/(1-MPC)。

政府转移支付乘数和税收乘数与上述两种乘数不同。

因为当转移支付或税收变化一个量时,对总需求产生的作用要受到边际消费倾向的影响。

当政府转移支付变化一个量时,会对消费产生影响,从而对国民收入产生影响,转移支付的量能使国民收入变动的倍数称为转移支付乘数。

以△TR代表转移支付的增量,KTR代表转移支付系数,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KTR=△Y/△TR=MPC/(1-MPC)。

税收乘数是指政府增加或减少税收所引起的国民收入变动的倍数。

税收对消费支出的作用同转移支付对消费支出的作用一样,也受到边际消费货币的影响。

但是,与转移支付不同之处在于,税收对消费支出的影响是负方向的。

以KT表示税收乘数,则在其它条件不变时,KT=△Y/△T=-MPC/(1-MPC)。

它刚好与转移支付系数的符号相反。

政府购买支出乘数大于税收乘数和转移支付乘数。

当政府增加支出时属扩张性的政策,而当增加税收时,却是紧缩性的政策。

因而这两类乘数发挥的作用也是不同的,或者说是相反的。

⒊答:

可用图3-1中的储蓄-投资国民收入决定模型来进行描述。

在图3-1中,交点E1表示计划的投资等于储蓄,这点决定了均衡收入水平Y1。

假设消费函数为C=a+bY,则储蓄函数为S=-a+(1-b)Y,则增加储蓄也就是减少消费,即减少消费函数中的a,b值。

a变小,意味着图3-1中储蓄线上移;

b变小,意味着图3-1中储蓄线以A点为圆心逆时针转动。

这两者均会导致均衡点E1向左移动,也就是使均衡收入下降。

图3-1储蓄增加及节俭悖论

E1为初始均衡点,其对应的均衡国民收入为Y1,现假设储蓄增加,由S1增加到S2,投资保持不变,新的储蓄曲线S2与原来的投资曲线I相交于E2,其对应的国民收入为Y2,Y2<

Y1。

这说明,个人储蓄的增加使整个社会的收入减少。

图3-1中,增加储蓄会导致均衡收入下降,这是凯恩斯主义的观点。

增加消费或减少储蓄会能增加总需求而引起国民收入增加,经济繁荣;

反之,减少消费或增加储蓄会通过学习减少总需求而引起国民收入减少,经济萧条。

由此得出一个看来是自相矛盾的推论:

节制消费增加储蓄会增加个人财富,对个人是件好事,但由于会减少国民收入引起萧条,对整个经济来说却是坏事;

增加消费减少储蓄会减少个人财富,对个人是件坏事,但由于会增加国民收入使经济繁荣,对整个经济来说却是好事。

这就是所谓的“节俭悖论”。

如图3-1所示。

⒋答:

在两部门经济中,总需求由消费和投资构成,总供给由消费与储蓄构成,因此有,C+I=C+S或I=S

可以采用两种方法来决定国民收入:

(1)总需求—总供给法

可以用解方程的方式来说明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

均衡条件:

Y=C+I

消费函数:

投资函数:

I=I0

所以,均衡国民收入:

图3-2总需求——总供给法决定均衡国民收入

图3-2中,横轴表示收入,纵轴表示总需求。

从原点出发有一条450线,这条直线上的任何一点到两轴的距离都相等,表示收入与总需求相等。

总需求曲线AD与450线在E点相交,E点对应的收入水平为Y0。

由于E点表示总需求与总供给相等,因而Y0就是均衡国民收入。

(2)投资—储蓄法

均衡条件:

I=S

储蓄函数:

均衡国民收入:

图3-3投资—储蓄法决定均衡国民收入

图中横轴代表国民收入,纵轴代表投资和储蓄,投资曲线I与储蓄曲线S相交于E点,E点对应的收入水平为Y0。

由于E点表示投资与储蓄相等,因而Y0就是均衡国民收入。

如果实际收入如Y1小于均衡收入水平,表明计划投资大于储蓄,厂商的非意愿存货投资为负值,因而厂商会增加产出水平,从而使国民收入增加,直至Y0为止。

这时国民收入达到均衡水平。

当实际收入如Y2大于均衡收入水平时也最终会调整到均衡水平。

可见,只有计划投资等于储蓄时,国民收入达到均衡水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起诉状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