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2第一单元第1课时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2299385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159.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题2第一单元第1课时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专题2第一单元第1课时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专题2第一单元第1课时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专题2第一单元第1课时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专题2第一单元第1课时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专题2第一单元第1课时文档格式.docx

《专题2第一单元第1课时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题2第一单元第1课时文档格式.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专题2第一单元第1课时文档格式.docx

0.2

化学反应速率(mol·

s-1)

0.08

0.04

速率之比

v(SO2)∶v(O2)∶v(SO3)=2∶1∶2

3.分析上表可知:

(1)一般来说,随着反应的逐渐进行,反应物浓度会逐渐减小,化学反应速率也会逐渐减慢。

因此,化学反应速率通常是指某一段时间内的平均反应速率,而不是瞬时反应速率。

(2)在同一化学反应中,选用不同物质表示化学反应速率时,其数值可能相同也可能不相同,但表示的意义相同。

因此,表示化学反应速率时,必须指明用哪种物质作标准,在v的后面将该物质的化学式用括号括起来。

(3)用不同反应物表示化学反应速率时,化学反应速率之比=物质的量浓度变化之比=物质的量变化之比=化学计量数之比。

 化学反应速率的计算

(1)公式法:

利用v(A)=

计算

注意:

Δc(A)指物质A浓度的变化,而不是物质的量的变化。

(2)化学计量数法:

利用化学反应速率之比=化学计量数之比。

(3)三段式法:

利用起始量、变化量、一段时间后量的关系计算

例如:

反应     mA + nB  pC

起始浓度(mol·

L-1)  a    b    c

转化浓度(mol·

L-1)  x  

  

某时刻浓度(mol·

L-1)a-x  b-

  c+

v(B)=

计算中注意以下量的关系:

①对反应物:

c(起始)-c(转化)=c(某时刻)

②对生成物:

c(起始)+c(转化)=c(某时刻)

1.反应4A(g)+5B(g)===4C(g)+6D(g)在5L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半分钟后,C的物质的量增加了0.3mol下列论述正确的是(  )

A.A的平均反应速率是0.010mol·

s-1

B.容器中含D的物质的量至少为0.45mol

C.容器中A、B、C、D的物质的量比一定是4∶5∶4∶6

D.容器中A的物质的量一定增加了0.3mol

答案 B

解析 依据化学平衡的三段式列式,半分钟后,C的物质的量增加了0.3mol;

    4A(g)+5B(g)=== 4C(g)+6D(g)

起始量(mol) x   y    0   0

变化量(mol) 0.30.3750.30.45

平衡量(mol) x-0.3y-0.3750.30.45

A的平均反应速率=0.3mol÷

(5L×

30s)=0.0020mol·

s-1;

A项错误;

起始量不定,容器中含D物质的量至少为0.45mol,B项正确;

起始量不知,容器中A、B、C、D的物质的量的比不一定是4∶5∶4∶6,C项错误;

容器中A的物质的量一定减少了0.30mol,D项错误;

答案选B。

2.反应A+3B2C+2D在四种不同情况下的反应速率分别为

①v(A)=0.15mol·

min-1

②v(B)=0.01mol·

③v(C)=0.40mol·

④v(D)=0.45mol·

则该反应在不同情况下进行的快慢顺序为________。

答案 ④>

③=②>

解析 方法一:

将以不同物质表示的反应速率换算为用同一物质表示的速率,再比较速率数值的大小。

若以物质A为标准,根据用不同物质表示同一反应的速率时,速率之比等于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之比,将②、③、④的反应速率换算为用物质A表示的反应速率,则有:

②v(A)=

×

0.01mol·

s-1×

60s·

min-1=0.20mol·

③v(A)=

v(C)=

0.40mol·

④v(A)=

v(D)=

0.45mol·

min-1=0.225mol·

故反应在不同情况下进行的快慢顺序为④>

①。

方法二:

首先将反应速率单位统一为mol·

min-1,则②v(B)=0.60mol·

min-1,然后根据反应速率与对应物质化学计量数之比的大小进行判断。

由化学方程式A+3B2C+2D得出:

=0.15mol·

=0.20mol·

=0.225mol·

规律总结 比较同一化学反应不同条件下反应速率快慢的方法

“一看”:

看化学反应速率的单位是否统一;

“二化”:

将不同的化学反应速率转化为同一种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或分别除以相应物质的化学计量数;

“三比较”:

比较同一种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的数值或分别除以相应物质的化学计量数。

之后的数值,数值越大,反应速率越大。

如反应aA(g)+bB(g)===cC(g),比较

,若

>

,则v(A)表示的反应速率>

v(B)表示的反应速率。

二 化学反应速率的测定

1.已知CaCO3+2HCl===CaCl2+H2O+CO2↑,你有几种方法测得该反应的反应速率?

试判断实验的可行性设计。

答案 

(1)测量收集一定体积的CO2所用的时间或测量一段时间内收集到CO2的体积。

(2)测量一段时间内溶液中H+浓度的变化。

(3)测量一段时间内碳酸钙质量的变化。

2.设计实验测定盐酸与碳酸钙的反应速率,按下列实验步骤完成实验:

①按下图装置安装仪器,并检查装置气密性,加入5g碳酸钙然后快速加入20mL1mol·

L-1的盐酸,测量收集10mLCO2所用的时间。

②用相同的装置换用20mL4mol·

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中所用仪器有哪些?

答案 锥形瓶、单孔塞、直角导气管、50mL注射器、铁架台、秒表。

(2)观察到的现象是什么?

答案 碳酸钙与盐酸反应产生气泡;

收集10mLCO2实验②所用时间比实验①所用时间短。

(3)某学生的实验记录如下,计算填写下表:

反应时间(s)

CO2生成速率(mL·

1mol·

L-1盐酸

20

0.5

4mol·

8

1.25

(4)你能得出的实验结论是什么?

答案 4mol·

L-1的盐酸与碳酸钙反应比1mol·

L-1的盐酸与碳酸钙反应速率快。

(5)该实验中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答案 ①碳酸钙颗粒(即表面积)大小基本相同。

②20mL的盐酸溶液要迅速加入。

③装置气密性要好,且计时要迅速、准确。

化学反应速率的测定

化学反应速率是通过实验测定的。

因为化学反应中发生变化的是体系内的化学物质(包括反应物和生成物),所以与其中任何一种化学物质的浓度(或质量)相关的性质在测量反应速率时都可以加以利用。

如:

(1)利用能够直接观察的某些性质测定,如通过测量释放出一定体积的气体的时间来测定反应速率,或测定一定时间内气体压强的变化来测定反应速率。

(2)利用依靠科学仪器才能测量的性质进行测定,如颜色的深浅、光的吸收、光的发射、导电能力等。

(3)在溶液中,当反应物或生成物本身有比较明显的颜色时,常常利用比色的方法测定溶液颜色深浅和溶液颜色与反应物浓度(或生成物浓度)的正比关系来跟踪反应的过程和测量反应速率。

3.用纯净的CaCO3与100mL稀盐酸反应制取CO2,实验过程记录如图所示(CO2的体积已折算为标准状况下的体积)。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OE段表示的平均速率最快

B.EF段,用盐酸表示该反应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04mol·

C.OE、EF、FG三段中,该反应用二氧化碳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之比为2∶6∶7

D.G点表示收集的CO2的量最多

答案 D

解析 斜率表示反应速率,斜率越大反应速率越大,EF段反应速率最大,A项错误;

EF段生成的V(CO2)=672mL-224mL=448mL,n(CO2)=

=0.02mol,根据CaCO3+2HCl===CaCl2+CO2↑+H2O,可知参加反应的氯化氢为0.04mol,盐酸的浓度变化量为

=0.4mol·

L-1,v(HCl)=0.4mol·

min-1,B项错误;

OE、EF、FG三段生成的二氧化碳体积分别为224mL、448mL、112mL,用CO2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之比为224mL∶448mL∶112mL=2∶4∶1,C项错误;

G点表示收集的二氧化碳为从开始到G点生成的二氧化碳,共784mL,D项正确。

4.某温度时,在2L的密闭容器中气态物质X和Y反应生成气态物质Z,它们的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如表所示。

(1)根据下表中数据,在下图中画出X、Y、Z的物质的量(n)随时间(t)变化的曲线:

t/min

X/mol

Y/mol

Z/mol

1.00

0.00

1

0.90

0.80

0.20

3

0.75

0.50

5

0.65

0.30

0.70

9

0.55

0.10

10

14

(2)体系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列式计算该反应在0~3min时间内产物Z的平均反应速率。

答案 

(1)见下图

(2)X+2Y2Z

(3)v(Z)=

≈0.083mol·

解析 

(1)利用描点法,根据表中数据,逐个在图中找出坐标点,然后用平滑曲线画出。

(2)最后各物质的量不再变化,说明反应为可逆反应,根据题意结合三段式表示如下:

      aX + bY  cZ

开始时(mol) 1.00  1.00    0

转化(mol)  0.45  0.90   0.90

平衡时(mol) 0.55  0.10   0.90

根据各物质转化的物质的量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可知a∶b∶c=0.45∶0.90∶0.90=1∶2∶2,即反应方程式为X+2Y2Z。

化学反应速率—

1.下列有关化学反应速率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对任何化学反应来说,反应速率越大,反应现象就越明显

B.化学反应速率通常用单位时间内任何一种反应物浓度的减少或任何一种生成物浓度的增加来表示

C.若某化学反应的反应速率为0.5mol·

s-1,就是指在该时间内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变化都为0.5mol·

L-1

D.化学反应速率是用来衡量化学反应进行快慢的尺度

解析 A项,中和反应速率很快,但有的没有明显现象,A错;

B项,在化学反应中,由于固体和纯液体的浓度视为常数,其浓度变化值为零,故不能用它们表示反应速率,B错;

C项,由于化学计量数不一定相同,在该时间内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变化不一定都为0.5mol·

L-1。

2.反应4A(g)+3B(g)2C(g)+D(g),经2min,B的浓度减少0.6mol·

对此反应速率的表示,正确的是(  )

①用A表示的反应速率是0.4mol·

②分别用B、C、D表示的反应速率其比值为3∶2∶1

③在2min末的反应速率,用B表示是0.3mol·

④在这2min内用B表示的反应速率的值是逐渐减小的,用C表示的反应速率的值是逐渐增大的

A.①②B.③

C.①D.②④

答案 A

解析 aA+bB===cC+dD可以直接用单位时间内物质的量浓度变化来计算,如v(A)=

也可由v(A)∶v(B)∶v(C)∶v(D)=a∶b∶c∶d规律换算。

①v(B)=

=0.3mol·

min-1,v(A)∶v(B)=4∶3,v(A)=0.4mol·

min-1,正确。

②B、C、D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3∶2∶1,其反应速率之比为3∶2∶1,正确。

③中是2min内的平均反应速率,而不是2min末的瞬时速率,错误。

④用B表示的反应速率逐渐减小,用C表示的反应速率也是逐渐减小,错误。

3.对于化学反应3W(g)+2X(g)===4Y(g)+3Z(g),下列反应速率关系中,正确的是(  )

A.v(W)=3v(Z)B.2v(X)=3v(Z)

C.2v(X)=v(Y)D.3v(W)=2v(X)

答案 C

解析 对于任一化学反应,用不同的物质表示该反应的速率,其数值之比等于其化学计量数之比,v(W)∶v(X)∶v(Y)∶v(Z)=3∶2∶4∶3,C正确。

4.将化合物A的蒸气1mol充入0.5L容器中加热分解:

2A(g)B(g)+nC(g)。

反应到3min时,容器内A的浓度为0.8mol·

L-1,测得这段时间内,平均速率v(C)=0.6mol·

min-1,则化学反应方程式中n值为________,v(B)=________。

答案 3 0.2mol·

解析 因为化学反应方程式中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之比等于相应物质的反应速率之比,所以欲求n值,可先求v(A)的值。

Δc(A)=2mol·

L-1-0.8mol·

L-1=1.2mol·

L-1,A的化学反应速率:

v(A)=

min-1,则v(A)∶v(C)=2∶n=0.4mol·

min-1∶0.6mol·

min-1=2∶3,故n=3。

0.4mol·

min-1=0.2mol·

5.如图表示的是在800℃时,含有A、B、C三种气体的体系中各物质浓度随时间变化的情况,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反应的反应物是________。

(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min内,A物质的平均反应速率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A 

(2)2AB+3C

(3)0.4mol·

解析 在反应过程中,A的浓度减小,B、C的浓度增大,则A是反应物,B、C是生成物。

2min时A、B、C的浓度不再变化,说明此反应是可逆反应,反应达到了平衡状态。

设化学方程式中A、B、C的化学计量数分别为a、b、c,由图可知,a∶b∶c=0.8∶0.4∶1.2=2∶1∶3,所以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AB+3C;

2min内v(A)=

40分钟课时作业

[基础过关]

题组1 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

1.下列关于化学反应速率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化学反应速率是衡量化学反应进行快慢程度的物理量

B.单位时间内某物质的浓度变化越大,则该物质反应就越快

C.化学反应速率可以用单位时间内生成某物质的质量的多少来表示

D.化学反应速率常用单位有“mol·

s-1”和“mol·

min-1”

解析 化学反应速率是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的减少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加来表示的,即用单位时间内浓度的改变量来表示。

2.对于反应:

CaCO3+2HCl===CaCl2+H2O+CO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用HCl和CaCl2表示的反应速率数值不同,但所表示的意义相同

B.不能用CaCO3的浓度变化来表示反应速率,但可用水来表示

C.用H2O和CO2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相同

D.用CaCl2浓度的减小表示其反应速率

解析 因为CaCO3是固体,H2O为纯液体,不能用其浓度的变化来表示化学反应速率;

D中CaCl2为生成物,故应用其浓度的增加表示反应速率。

故B、C、D项错误。

在同一反应中,选用不同的物质表示反应速率,反应速率数值之比等于化学方程式中化学计量数之比,数值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但意义相同,故A项正确。

3.2molA与2molB混合于2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

2A(g)+3B(g)2C(g)+zD(g)若2s后,A的转化率为50%,测得v(D)=0.25mol·

s-1,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

A.v(C)=v(D)=0.25mol·

B.z=3

C.B的转化率为25%

D.C的体积分数为20%

解析 aA+bB===cC+dD可以用单位时间内各物质的物质的量浓度变化来表示,如v(A)=

不同物质表示的速率间有v(A)∶v(B)∶v(C)∶v(D)=a∶b∶c∶d规律。

反应中A转化2mol×

50%=1mol,B转化1mol×

=1.5mol,v(C)=v(A)=

=0.25 mol·

s-1,A项正确;

v(C)∶v(D)=0.25mol·

s-1∶0.25mol·

s-1=1∶1,z=2,B项错误;

B的转化率为

100%=75%,C项错误;

反应中A转化物质的量为2mol×

50%=1mol,生成1molC,总物质的量减少0.5mol,C的体积分数也就是物质的量分数,为

100%≈28.6%,D项错误。

题组2 化学反应速率的计算及应用

4.在一定温度下,向一个2L的真空密闭容器中(预先装入催化剂)通入1molN2和3molH2,经过一段时间后,测得容器内压强是起始时的0.9倍。

在此时间段内H2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1mol·

min-1,则经过时间为(  )

A.2minB.3minC.4minD.5min

解析   N2 + 3H22NH3

起始(mol)130

转化(mol)x3x2x

剩余(mol)1-x3-3x2x

由题意得:

=0.9

x=0.2mol

v(H2)=

=0.1mol·

t=3min。

5.(2016·

萧山中学模拟)把4molX气体和6molY气体混合于2L密闭容器中,使它们发生如下反应:

X(g)+2Y(g)===3Z(g)+nW(g),5min末已生成3molZ,若测知以W的浓度变化来表示的反应速率为0.2mol·

min-1,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A.前5min内用X的浓度变化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5mol·

B.5min末时Y的浓度为2mol·

C.化学方程式中n=3

D.5min末时W的物质的量为1mol

5min末生成3molZ,消耗X为3mol×

=1mol,则前5min内v(X)=

min-1,A项错误;

5min末生成3molZ,消耗的Y为3mol×

=2mol,则5min末Y的浓度为c(Y)=

=2mol·

L-1,B项正确;

v(X)∶v(W)=0.1mol·

min-1∶0.2mol·

min-1=1∶n,解得n=2,C项错误;

5min末时,n(W)=vtV=0.2mol·

min-1×

5min×

2L=2mol,D项错误。

6.已知某条件下,合成氨反应的数据如下:

N2(g)+3H2(g)2NH3(g)

N2

H2

NH3

1.0

3.0

2s末浓度(mol·

0.6

1.8

4s末浓度(mol·

1.2

1.4

当用氨气浓度的增加来表示该反应的化学反应速率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2~4s内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2mol·

B.前4s内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3mol·

C.前2s内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4mol·

D.2s末的反应速率为0.4mol·

解析 化学反应速率是表示一段时间内的平均反应速率而不是某一时刻的瞬时速率。

死记硬背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

但随着素质教育的开展,死记硬背被作为一种僵化的、阻碍学生能力发展的教学方式,渐渐为人们所摒弃;

而另一方面,老师们又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煞费苦心。

其实,只要应用得当,“死记硬背”与提高学生素质并不矛盾。

相反,它恰是提高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前提和基础。

7.在可逆反应2A(g)+3B(g)xC(g)+D(g)中,已知:

反应开始加入的物质只有A、B,起始浓度A为5mol·

L-1,B为3mol·

L-1,2min末C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5mol·

min-1,此时测得D的浓度为0.5mol·

L-1,则关于此反应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2min末时A和B的浓度之比为5∶3

要练说,得练听。

听是说的前提,听得准确,才有条件正确模仿,才能不断地掌握高一级水平的语言。

我在教学中,注意听说结合,训练幼儿听的能力,课堂上,我特别重视教师的语言,我对幼儿说话,注意声音清楚,高低起伏,抑扬有致,富有吸引力,这样能引起幼儿的注意。

当我发现有的幼儿不专心听别人发言时,就随时表扬那些静听的幼儿,或是让他重复别人说过的内容,抓住教育时机,要求他们专心听,用心记。

平时我还通过各种趣味活动,培养幼儿边听边记,边听边想,边听边说的能力,如听词对词,听词句说意思,听句子辩正误,听故事讲述故事,听谜语猜谜底,听智力故事,动脑筋,出主意,听儿歌上句,接儿歌下句等,这样幼儿学得生动活泼,轻松愉快,既训练了听的能力,强化了记忆,又发展了思维,为说打下了基础。

B.x=1

C.2min末时B的浓度为1.5mol·

一般说来,“教师”概念之形成经历了十分漫长的历史。

杨士勋(唐初学者,四门博士)《春秋谷梁传疏》曰:

“师者教人以不及,故谓师为师资也”。

这儿的“师资”,其实就是先秦而后历代对教师的别称之一。

《韩非子》也有云:

“今有不才之子……师长教之弗为变”其“师长”当然也指教师。

这儿的“师资”和“师长”可称为“教师”概念的雏形,但仍说不上是名副其实的“教师”,因为“教师”必须要有明确的传授知识的对象和本身明确的职责。

D.2min末时A消耗的浓度为0.5mol·

解析 依题意2min末c(C)=0.5mol·

2min=1mol·

L-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司法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