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学历史系课程教程课件先秦秦汉上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2298207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5.6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山大学历史系课程教程课件先秦秦汉上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中山大学历史系课程教程课件先秦秦汉上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中山大学历史系课程教程课件先秦秦汉上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中山大学历史系课程教程课件先秦秦汉上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中山大学历史系课程教程课件先秦秦汉上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山大学历史系课程教程课件先秦秦汉上文档格式.docx

《中山大学历史系课程教程课件先秦秦汉上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山大学历史系课程教程课件先秦秦汉上文档格式.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山大学历史系课程教程课件先秦秦汉上文档格式.docx

南方古猿:

1924年发现于南非的汤恩

70年代于埃塞俄比亚发现南猿阿法种(afarensis)

以非洲为中心的古猿分布

奥杜威峡谷:

能人(Homohabilis)1964年发现;

KNMER1470;

直立人(Homoerectus):

爪哇猿人;

北京猿人;

元谋猿人;

普遍分布在世界主要大陆;

150-30万年;

智人(Homosapiens):

1856年发现的尼安德特人;

4万年前后,晚期智人出现;

1868年发现的克罗马隆人;

2.3旧石器时代早期文化(早期直立人):

元谋人、蓝田人

巫山人:

1984-1988年发现;

左下颌骨,上恒门齿;

同见巨猿牙齿;

古地磁法绝对年代为200万年;

元谋人:

1965年发现上内侧门齿2枚;

与石器和炭屑共存;

早更新世晚期;

古地磁法绝对年代170(上下10)万年;

蓝田人:

陕西蓝田公王岭和陈家窝;

1964年于公王岭发现头骨化石1件(附右上2,3臼齿和左上2臼齿);

1963年于陈家窝发现下颌骨1件(附13枚牙齿);

与三门马,李氏野猪共存;

中更新世早期;

100-80万年;

郧县人:

1975年采集牙齿4枚;

与剑齿象,桑氏鬣狗共存;

2.4旧石器时代中期文化(晚期直立人):

北京人

北京人:

1921年和1923年发现牙齿2枚;

1929年发现头骨化石1件;

1921-1966年共计发现头盖骨6件,下颌骨15件,股骨7件,牙齿153枚;

头骨低平,脑容量1075毫升,眉嵴粗壮并左右相连,颅顶有矢状嵴,枕后圆枕发达,铲形门齿;

汤山人:

1993年发现头骨1件;

和县人:

1980年发现头盖骨1个,牙齿4枚;

眼眶后端不显,颞鳞增高;

金牛山人:

1984年发现同一个体头骨,脊椎,肋骨,腕骨,掌骨,指骨,髋骨,跗骨;

测年为28万年;

2.5早期智人

大荔人:

1949年前发现头骨1件;

颅顶最宽处上移,颧弓减弱,脑容量1200毫升;

许家窑人:

1973-1977年发现顶骨11件,枕骨2件;

颅顶增高,枕骨圆枕不显;

10万年;

丁村人:

1954年发现门齿2枚,臼齿1枚;

铲形门齿特征明显;

长阳人:

1956年发现左上颌骨1块(附臼齿1枚);

1957年发现左下前臼齿1枚;

2.6旧石器时代晚期文化(晚期智人):

山顶洞人

山顶洞人:

1930年发现;

C14测年为18000年;

河套人:

1922年发现在上外门齿1枚;

1987年采集人骨化石;

2.7人类起源的新理论

非洲夏娃说:

DNA

2.8旧石器时代文化和人类组织

打制石器的使用

人类群团BAND的形成

采集和狩猎经济

远古人类与现代族群的关系:

人类起源上的一元模式VS多元模式

2.9农业革命与新石器时代的展开

2.9.1柴尔德的三个革命说

柴尔德(GlodenChild):

从文化史观派到马克思主义对经济基础的重视

(20世纪世界著名的史前考古学家柴尔德,1936年用英文发表了影响颇广的《人类创造了自己》一书。

他把人类文明起源的主要轨迹,总结归纳为距今一万年至五千年间,先后发生的三次大革命:

新石器时代革命——城市革命——人类知识上的革命。

(16项影响人类历史走向文明的重要发明创新:

(1)使用运河和沟渠的人工灌溉法;

(2)犁耕;

(3)牲畜动力;

(4)帆船;

(5)轮车;

(6)果园种植;

(7)发酵作用;

(8)铜的冶炼与使用;

(9)房屋建筑用砖;

(10)拱门;

(11)在陶器表层上釉;

(12)印章;

(13)太阳历;

(14)文字;

(15)记数法;

(16)青铜。

而城市革命之后的2000年间,即公元前2600年—前600年间,他又补充了四项影响人类文明过程的四项重大发明创造:

(1)十进位法;

(2)经济实用的冶铁术;

(3)字母文字;

(4)城市供水系统。

[)

2.9.2农业革命与城市革命

革命:

社会和历史的重大转型

农业革命:

从旧石器向新石器时代转型

城市革命:

从新石器向青铜时代转型

2.9.3农业革命与城市革命的区分对历史和考古学研究的意义

人类社会进步的尺度:

工具、生产力、社会形态、思想

2.10农业革命

2.10.1从旧石器时代向新石器时代的转变

2.10.2新旧石器交替的标准:

磨制石器

陶器

农业

2.10.3全球范围农业的生成

农业生成的原因:

生产富余?

生存压力?

农业生成的环境:

绿洲;

食物获取与消费的临界状态;

原始农业的分区:

大麦区;

粟-稻区;

番薯区;

2.11农业文明的曙光

稻作农业的起源

彭头山文化(7000-6000BC):

早期稻作农业

华北地区的旱作农业的起源

条件:

旱作植物

山地边缘起源说VS大河台地起源说

旱作农业的中心:

一元VS多元

最早的旱作农业地点:

河北徐水南庄头、河北武安磁山、河南舞阳贾湖、河南新郑裴李岗、甘肃秦安大地湾

2.14黄河中游地区

2.14.1磁山-裴李岗文化(6000-5000)

2.14.2仰韶文化

仰韶文化的发现和研究

仰韶文化的文化特征:

1.彩陶

2.聚落形态

3.社会平等制度。

血缘关系与社会制度

(临潼姜寨复原图)

2.15黄河下游地区

2.15.1北辛文化、后李文化

2.15.2大汶口文化

年代和区域

陶器特征

以泥质或夹砂红陶为主,多镂孔、刻划纹饰,以觚形杯和镂孔圈足豆为典型器物。

社会生活

从墓葬形式上看社会等级的区分:

陶器;

猪下腭骨;

男女社会等级的区分

宗教与习俗

拔牙习俗、獐牙在墓葬中的使用、枕骨人工变形;

大汶口文化的扩张

大汶口中晚期的文化变化:

黑陶增加;

礼仪性器物增加;

大汶口文化的西进:

广泛见于中原地区;

极西到达陕西商县,极南到达湖北郧县,京山。

2.15.3龙山文化

龙山文化的发现和研究

吴金鼎与城子崖

傅斯年:

《夷夏东西说》

梁思永:

《小屯龙山与仰韶》

年代和类型:

2600-1900BC

文化特征

大型夯土建筑的出现和早期城市的萌生;

复杂社会的前王朝时期;

地面建筑的流行;

从半地穴到高台建筑;

墓葬等级制度的区分:

人殉;

陪葬品;

卜骨和占卜术;

以族为单位的金字塔形社会结构;

黑陶的流行和复杂家用手工业;

龙山文化与中原青铜文化(以殷商为例)的关系;

卜骨;

夯土城墙;

纹饰母题;

俯身葬;

器物类型;

2.16国家生成前夜的中国社会

社会生产的积累

家庭的变迁:

从母和从妻居向父系血缘关系的确认

原始宗教的成熟

第四讲传说、神话和历史重构:

从三皇五帝到传说中的夏

4.1神话、传说和历史

神话和传说不是历史,而是历史结构方式

神话和传说不反映“叙述”年代的历史,而是反映“叙述者”年代的历史

顾颉刚的“移置历史”说

4.2三皇五帝的传说

4.2.1文献中的圣王

盘古:

天地区分

燧人氏:

火的使用

有巢氏:

树居形式

神农氏:

勇尝百草

关键发明的关键人物VS.AHISTORYOFNOBODY

4.2.2文明的生成

技术与科学

发现与发明

4.3柴尔德标准下的中国国家文明

4.3.1城市

Moreextensiveandmoredenselysettledthananyprevioussettlement

中国早期城市的两种类型:

中原地区:

郝家台,平粮台,后岗,丁公

北方地区:

内蒙古大青山南麓

4.3.1全职专业人员

陶器和玉器

4.3.3社会财富的集中

大型墓葬的出现

4.3.4统治阶层

4.3.5大型公共建筑

4.3.6技术系统,特别是文字和记数系统

4.3.7科学

Exactandpredictivesciences:

arithmetic,geometry,astronomyandcalendar

4.3.8全职艺术活动

Sculptors,paintersandsealengraves

4.3.9正常,大量的远距离贸易

4.3.10由农民,手工匠和官吏构成的社会

4.4中国国家文明的特色

大河文明,但摆脱了河流泛滥周期的控制

政府并不基于灌溉,而是基于血缘关系;

国家建立在血缘关系上而不是地缘关系上;

城市的政治性和军事性强于其贸易功能;

大型公用建筑发达,而纪念性建筑不发达;

萨满宗教;

4.5传说中的尧舜禹

禅让制度:

出自《尚书舜典》《尚书大禹谟》

内容:

四岳是否出现?

“咨之四岳”

性质:

1.孟子的禅让观

2.墨家的尚贤观:

顾颉刚《禅让传说起于墨家考》

3.马克思主义史学观:

部落联盟的民主选举制度

共主轮替制

《古本竹书纪年》:

“舜囚尧于平阳,取之帝位”

4.6古族的兴起:

BP4000

黄河流域中上游黄帝、炎帝部落

黄河下游太(白皋)、少(白皋)部落

长江中游苗蛮部落

三大集团说:

徐旭生《中国古史的传说时代》苗蛮、华夏、东夷;

蒙文通《古史(西土瓦)微》江汉、河济、海岱

4.7文本历史中的夏代

4.7.1夏王朝的建立

4.7.2夏积年考

《世本》、《国语》、古本《竹书纪年》

十七君四百七十一年

4.7.3从禅让制到家天下制:

鲧,禹,启

4.7.4太康失国和少康中兴

后羿代夏;

斟观,斟寻;

太康,中康,相,少康

4.7.5夏桀失国

孔甲,帝皋,帝发,帝桀

4.8夏的另一种存在:

考古学中所见夏王朝

4.8.1二里头遗址的发现

徐旭生:

夏墟调查

4.8.2二里头是什么?

国家文明形态,但是缺乏直接证据与夏联系在一起

4.9夏代的政治制度

4.9.1夏铸九鼎

《左传宣三》“夏之方有德也,远方图物,贡金九牧,铸鼎象物,百物而之备。

九州的区分:

早期的国家与地方的观念

(禹贡》中冀州、兖(yan)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幽州、雍州。

作为象征主体的国家:

九鼎

九鼎说在东周之后流行

目前没有发现夏代的铜鼎

4.9.2夏的四裔

《左传》“桀克有缗以丧其国”

4.10夏代的社会经济

灌溉农业

4.11夏代的技术

夏小正

4.12新史学视野下的夏

国家形态的证明

特定的历史实体的证明

第五讲夏商时期的史学编年和考古学编年

5.1青铜工业:

技术与政治的关联性

5.1.1青铜工业生成的一般程式

金属加工中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A.对铜矿石的认识:

从审美角度到实用角度

B.纯铜的提炼;

C.铜锡合金的产生:

资源与技术

5.1.2中国早期青铜工业:

以二里头文化为例

铸铜作坊规模较大;

镶嵌工艺流行;

种类繁多;

合范法已经成熟;

5.1.3中西青铜文明的比较

制作方法:

合范法和失蜡法;

使用:

作为政治性资源的青铜和装饰材料的青铜;

环境:

祭祀文化和公共艺术;

5.1.4中国青铜器的类别

酒器:

觚、爵、(口口之斗)

食器:

鼎、(竹皿)

5.1.5青铜器的使用

使用中的器具和作为研究对象的器具:

历史研究中的移情思考

沟通家庭世系

5.1.6青铜器与三代政治

5.2商积年考

5.2.1自契于汤:

八迁

“相土烈烈,海外有截”

王亥服牛

5.2.2商汤代夏

“韦顾既伐,昆吾夏桀“

伊尹放甲

5.2.3“不常厥邑“

仲丁迁嚣,河旦甲居相,祖乙迁邢,盘庚迁殷

5.2.4殷商

盘庚、小辛、小乙

武丁、祖庚、祖甲

廪辛、康丁、武乙

大丁、帝乙、帝辛

5.2.5文本中所见的商王朝形象

中央王朝、唯一的王朝;

历史话语权问题

暴力肉刑形态:

炮烙

5.3甲骨学和殷墟考古学:

晚商年代

洹水南岸《史记项羽本纪》

主要发现:

宫殿、祭祀坑、作坊、王陵

西北岗王陵:

13座墓葬中,四墓道大墓共计8座;

5.4郑州二里岗(五十年代):

早商年代

郑州商城的发现:

商汤都亳、仲丁都器

5.5商代的政治:

内外服制度

5.5.1内服制度

王室和王位继承法

小臣,卜,史,尹

亚、射

5.5.2外服制度

《尚书》:

侯、甸、男、卫、邦伯

5.5.3商之四裔

西方和北方:

土方、工方,鬼方,羌方

南方:

人方,虎方

5.6商代经济

农业:

协田

手工业和商业

5.7夏商周时期的政治模式

5.7.1三代传承关系:

传统史观的单线模式;

5.7.2二元分立政治布局

5.7.3夏商周文化的平行关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判决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