灾害事故现场救护的基本步骤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2297235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0.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灾害事故现场救护的基本步骤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灾害事故现场救护的基本步骤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灾害事故现场救护的基本步骤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灾害事故现场救护的基本步骤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灾害事故现场救护的基本步骤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灾害事故现场救护的基本步骤Word文档格式.docx

《灾害事故现场救护的基本步骤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灾害事故现场救护的基本步骤Word文档格式.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灾害事故现场救护的基本步骤Word文档格式.docx

这样可以大大节约时间,提高效率,便于伤员抢救和转运。

  2.呼救电话须知

  紧急事故发生时,须报警呼救,最常用法的是呼救电话。

用法呼救电话时必需要用最精炼、精确、清晰的语言说明伤员目前的状况及严峻程度,伤员的人数及存在的危急,需要何类急救。

假如不清晰身处位置的话,不要慌张,由于抢救医疗服务系统掌握室可以通过地球卫星定位系统追踪其正确位置。

  一般应简要清晰地说明以下几点:

  

(1)你的(报告人)电话号码与姓名,伤员姓名、性别、年龄和联系电话。

  

(2)伤员所在的准确地点,尽可能指出附近街道的交汇处或其他显著标记。

  (3)伤员目前最危重的状况,如昏倒、呼吸困难、大出血等。

  (4)灾难事故、突发大事时,说明损害性质、严峻程度、伤员的人数。

  (5)现场所实施的抢救措施。

  留意,不要先放下话筒,要等抢救医疗服务系统(EMS)调度人员先挂断电话。

  3.单人及多人呼救

  在专业急救人员尚未到达时,假如有多人在现场,一名抢救人员留在伤员身边开展抢救,其他人通知医疗急救部门机构。

如意外损害事故,要安排好抢救人员各自的工作,分秒必争组织有序地实施伤员的查找、脱险、医疗抢救工作。

  在伤员心脏骤停的状况下,为挽救生命,抓住“救命的黄金时刻”,可立刻进行心肺复苏,然后快速拨打电话。

如有手机在身,则进行1~2min心肺复苏后,在抢救间隙中打电话。

  任何年龄的外伤或呼吸暂停患者,打电话呼救前接受1min的心肺复苏是特别必要的。

  

(二)推断危重伤情

  在现场巡察后进行对伤员的最初评估。

发觉伤员,尤其是处在状况简单的现场,抢救人员需要首先确认并立刻处理威逼生命的状况,检查伤员的意识、气道、呼吸、循环体征等。

推断危重伤情的一般步骤和方法如下。

  1.意识

  先推断伤员神志是否糊涂。

在召唤、轻拍、推动时,伤员会睁眼或有肢体运动等其他反应,表明伤员有意识。

如伤员对上述刺激无反应,则表明意识丢失,已陷人危重状态。

伤员突然倒地,然后呼之不应,状况多为严峻。

  2.气道

  呼吸必要的条件是保持气道畅通。

如伤员有反应但不能说话、不能咳嗽、憋气,可能存在气道梗阻,必需立刻检查和清除。

如进行侧卧位和清除口腔异物等。

  3.呼吸

  评估呼吸。

正常人每分钟呼吸12-18次,危重伤员呼吸变快、变浅乃至不规章,呈叹息状。

在气道畅通后,对无反应的伤员进行呼吸检查,如伤员呼吸停止,应保持气道通畅,立刻施行人工呼吸。

  4.循环体征

  在检查伤员意识、气道、呼吸之后,应对伤员的循环进行检查。

  可以通过检查循环的体征如呼吸、咳嗽、运动、皮肤颜色、脉搏状况来进行推断。

  成人正常心跳每分钟60~80次。

  呼吸停止,心跳随之停止;

或者心跳停止,呼吸也随之停止。

  心跳呼吸几乎同时停止也是常见的。

  心跳反映在手腕处的桡动脉、颈部的颈动脉较易触到。

  心律失常,以及严峻的创伤、大失血等危及生命时,心跳或加快,超过每分钟100次;

或减慢,每分钟40~50次;

或不规章,忽快忽慢,忽强忽弱,均为心脏呼救的信号,都应引起重视。

  如伤员面色苍白或青紫,口唇、指甲发绀,皮肤发冷等,可以知道皮肤循环和氧代谢状况不佳。

  5.瞳孔反应

  眼睛的瞳孔又称“瞳仁”,位于黑眼球中心。

正常时双眼的瞳孔是等大圆形的,遇到强光能快速缩小,很快又回到原状。

用手电筒突然照耀一下瞳孔即可观看到瞳孔的反应。

当伤员脑部受伤、脑出血、严峻药物中毒时,瞳孔可能缩小为针尖大小,也可能扩大到黑眼球边缘,对光线不起反应或反应迟钝。

有时由于消失脑水肿或脑疝,使双眼瞳孔一大一小。

瞳孔的改变表示脑病变的严峻性。

  当完成现场评估后,再对伤员的头部、颈部、胸部、腹部、盆腔和脊柱、四肢进行检查,看有无开放性损伤、骨折畸形、触痛、肿胀等体征,有助于对伤员的病情推断。

  还要留意伤员的总体状况,如表情淡漠不语、冷汗口渴、呼吸急促、肢体不能活动等现象为病情危重的表现;

对外伤伤员应观看神志不清程度,呼吸次数和强弱,脉搏次数和强弱;

留意检查有无活动性出血,如有立刻止血。

严峻的胸腹部损伤简单引起休克、昏迷甚至死亡。

  (三)抢救基本步骤

  灾难事故现场一般都很混乱,组织指挥格外重要,应快速组成临时现场抢救小组,统一指挥,加强灾难事故现场一线抢救,这是保证抢救胜利的关键措施之一。

  避开慌乱,尽可能缩短伤后至抢救的时间,强调提高基本治疗技术是做好灾难事故现场抢救的最重要的问题。

能擅长应用现有的先进科技手段,体现“立体抢救、快速反应”的抢救原则,提高抢救的胜利率。

  现场抢救原则是先救命后治伤,先重伤后轻伤,先抢后救,抢中有救,尽快脱离事故现场,先分类再运输,医护人员以救为主,其他人员以抢为主,各负其责,相互配合,以免延误抢救时机。

现场抢救人员应留意自身防护。

  “第一目击者”及全部抢救人员,应牢记现场对垂危伤员抢救生命的首要目的是“救命”。

为此,实施现场抢救的基本步骤可以概括如下。

  1.实施正确的抢救体位

  对于意识不清者,取仰卧位或侧卧位,便于复苏操作及评估复苏效果,在可能的状况下,翻转为仰卧位(心肺复苏体位)时应放在坚硬的平面上,抢救人员需要在检查后,进行心肺复苏。

  若伤员没有意识但有呼吸和脉博,为了防止呼吸道被舌后坠或唾液及呕吐物堵塞引起窒息,对伤员应采纳侧卧位(复原卧式位),唾液等简单从口中引流。

体位应保持稳定,易于伤员翻转其他体位,保持利于观看和通畅的气道;

超过30min,翻转伤员到另一侧。

  留意不要任意移动伤员,以免造成损害。

如不要用力拖动、拉起伤员,不要搬动和摇动已确定有头部或颈部外伤者等。

有颈部外伤者在翻身时,为防止颈椎再次损伤引起截瘫,另一人应保持伤员头、颈部与身体同一轴线翻转,做好头、颈部的固定。

其他骨折抢救在下面述叙。

  

(1)心肺复苏体位(仰卧位)操作方法

  ①抢救人员位于伤员的一侧;

  ②将伤员的双上肢向头部方向伸直;

  ③把伤员远离抢救人员一侧的小腿放在另一侧腿上,两腿交叉;

  ④抢救人员一只手托住伤员的头、颈部,另一只手抓住远离抢救人员一侧的伤员腋下或胯部;

  ⑤将伤员呈整体地翻转向抢救人员;

  ⑥伤员翻为仰卧位,再将伤员上肢置于身体两侧。

  

(2)复原卧式(侧卧位)操作方法

  ②抢救人员将靠近自身的伤员手臂上举置于头部侧方,伤员另一手肘弯曲置于胸前;

  ③把伤员远离抢救人员一侧的腿弯曲;

  ④抢救人员用一只手扶住伤员肩部,另一只手抓住伤员胯部或膝部,轻轻将伤员侧卧;

  ⑤将伤员上方的手置于脸蛋下方,以维持头部后仰及防止面部朝下。

  (3)抢救人员体位

  抢救人员在实施心肺复苏技术时,依据现场伤员的四周境况,选择伤员一侧,将两腿自然分开与肩同宽间距跪贴于(或立于)伤员的肩、腰部,有利于实施操作。

  (4)其他体位

  头部外伤者,取水平仰卧,头部稍稍抬高。

如面色发红,则取头高脚低位;

如面色青紫,则取头低脚高位。

  2.打开气道

  伤员呼吸心跳停止后,全身肌肉松弛,口腔内的舌肌也松弛下坠而堵塞呼吸道。

采纳开放气道的方法,可使堵塞呼吸道的舌根上提,使呼吸道畅通。

  用最短的时间,先将伤员衣领口、领带、围巾等解开,带上手套快速清除伤员口鼻内的污泥、土块、痰、呕吐物等异物,以利于呼吸道畅通,再将气道打开。

  

(1)仰头举颏法

  ①抢救人员用一只手的小鱼际部位置于伤员的前额并稍加用力使头后仰,另一只手的食指、中指置于下颏将下颌骨上提;

  ②抢救人员手指不要深压颏下软组织,以免堵塞气道。

  

(2)仰头抬颈法

  ①抢救人员用一只手的小鱼际部位放在伤员前额,向下稍加用力使头后仰,另一只手置于颈部并将颈部上托;

  ②无颈部外伤可用此法。

  (3)双下颌上提法

  ①抢救人员双手手指放在伤员下颌角,向上或向后方提起下颌;

  ②头保持正中位,不能使头后仰,不行左右扭动;

  ③适用于怀疑颈椎外伤的伤员。

  (4)手钩异物

  ①如伤员无意识,抢救人员用一只手的拇指和其他四指,握住伤员舌和下颌后掰开伤员嘴并上提下颌;

  ②抢救人员另一只手的食指沿伤员口角内插人;

  ③用钩取动作,抠出固体异物。

  3.人工呼吸

  

(1)推断呼吸

  检查呼吸,抢救人将伤员气道打开,利用眼看、耳听、皮肤感觉在5s时间内,推断伤员有无呼吸。

  侧头用耳听伤员口鼻的呼吸声(一听),用眼看胸部或上腹部随呼吸而上下起伏(二看),用脸蛋感觉呼吸气流(三感觉)。

假如胸廓没有起伏,并且没有气体呼出,伤员即不存在呼吸,这一评估过程不超过10s。

  

(2)人工呼吸

  抢救人员经检查后,推断伤员呼吸停止,应在现场立刻赐予口对口(口对鼻、口对口鼻)、口对呼吸面罩等人工呼吸抢救措施。

  4.胸外挤压

  

(1)检查循环体征

  推断心跳(脉搏)应选大动脉测定脉搏有无搏动。

触摸颈动脉,应在5~10s内较快速地推断伤员有无心跳。

  ①颈动脉:

用一只手食指和中指置于颈中部(甲状软骨)中线,手指从颈中线滑向甲状软骨和胸锁乳突肌之间的凹陷,稍加力度触摸到颈动脉的搏动;

  ②肱动脉:

肱动脉位于上臂内侧,肘和肩之间,稍加力度检查是否有000000搏动;

  ③检查颈动脉不行用力压迫,避开刺激颈动脉窦使得迷走神经兴奋反射性地引起心跳停止,并且不行同时触摸双侧颈动脉,以防阻断脑部血液供应。

  2000年国际心肺复苏新指南中提出,评估循环体征包括正常的呼吸、咳嗽、运动,对人工呼吸的反应,有以下几点:

  ①对无反应、无呼吸伤员供应初始呼吸;

  ②抢救人员侧头用耳靠近伤员的口、鼻,看、听、感觉有无呼吸或咳嗽;

  ③快速把握伤员任何的运动体征;

  ④假如伤员没有呼吸、咳嗽、运动,应立刻开头胸外心脏挤压。

  

(2)人工循环

  抢救人员推断伤员已无脉搏搏动,或在危险中不能判明心跳是否停止,脉搏也摸不清,不要反复检查耽搁时间,而要在现场进行胸外心脏挤压等人工循环准时抢救。

  5.紧急止血

  抢救人员要留意检查伤员有无严峻出血的伤口,如有出血,要立刻实施止血抢救措施,避开因大出血造成休克而死亡。

  6.局部检查

  对于同一伤员,第一步处理危及生命的全身症状,再留意处理局部。

要从头部、颈部、胸部、腹部、背部、骨盆、四肢各部位进行检查,检查出血的部位和程度、骨折部位和程度、渗血、脏器脱出和皮肤感觉丢失等。

  首批进入现场的医护人员应对灾难事故伤员准时作出分类,做好运输前医疗处置,指定运输,抢救人员可帮助运输,使伤员在最短时间内能获得必要治疗。

而且在运输途中要保证对危重伤员进行不间断的抢救。

  对危重灾难事故伤员尽快送往医院救治,对某些特别事故损害的伤员应送专科医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文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