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实践活动培训二次讲稿文档格式.docx
《综合实践活动培训二次讲稿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综合实践活动培训二次讲稿文档格式.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综合实践活动内容的选择与组织以学生为核心,主要围绕三条线索进行——1、学生与自然的关系。
2、学生与他人和社会的关系。
3、学生与自我的关系。
设计综合实践活动涉及的内容或领域大致包括:
1.主题探究或课题研究
主题探究是以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或主题为中心,遵循科学研究最基本的规范和步骤,展开的研究学习。
学生通过有关问题的研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或策略,如关于环境保护方面的课堂研究学习,学生将会提出解决有关环境保护的对策。
主要涉及的内容包括自然现象或问题的研究与社会问题研究。
2.社会实践学习
基本特征是参与性,即学生作为社会成员参与到整个社会生活之中,融入社会政治生活,经济生活,文化生活中,起途径主要有社会服务活动、社会考察活动、社会公益活动等
3.生活学习,它是与学生生活能力、适应能力相关联的实践性学习。
它包括生活技能,生活科技与创造等
总之,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体现了跨学科、综合性、研究性、生活性和实践性等基本特征。
三、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学习方式
综合实践活动的学习方式根本特征是综合性、实践性、多样性。
主要有:
课题探究的研究性学习、实际应用的设计性学习、社会考察的体验性学习、社会参与的实践性学习、自我建构的反思性学习,以及生活学习。
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项目设计
课题探究的研究性学习
研究性学习活动方式一般包括以下基本过程:
研究性课题的选择与确定
学生选题方向举例
制定研究方案
课题研究的实施
课题研究的总结
实际应用的设计性学习
实际应用的设计性学习活动
着重于解决学生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面临的实际问题,更强调操作性和针对性,更注重让学生获得解决实际问题的技能。
要求学生在综合应用所学的各科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进行问题解决的实际操作。
社会考察的体验性学习
社会参与的实践性学习
自我建构的反思性学习
以及生活学习
5、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项目实施
1.学生的自主性;
2.综合性内容、方式方法、领域;
3开放性;
4体验性;
5灵活性;
6特色性校本化.
六、注意事项
作为实践性学习,综合实践活动多以主题探究和案例学习方式呈现。
提供给学生的主题或案例,说明的问题越典型、解决的办法越科学,学生的体会越深刻,活动的效果自然也就越好。
为了追求这样的目标,不仅要解决活动案例的设计问题,而且还要关注教师对活动的指导。
一、综合实践活动的主要类型
(一)科学探索活动
(二)设计与制作活动
(三)创造发明活动
(四)社区服务与实践活动
(五)文化探究活动
(六)思维训练活动
二、综合实践活动的设计
(一)综合实践活动设计的内容
(二)活动设计应注意的问题
三、综合实践活动的指导
(一)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的一般要求
(二)不同类型的综合实践活动的指导策略
传统的学科课程教育,各学科都要以自己的学科知识系统为线索,建构并形成具有知识结构特点的学科体系。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以难以形成知识结构的现实问题作为研究内容,将教育的着力点放在为学生开发不同类型和内容的主题活动上,研究不同类型的活动特点及其要求,便成为实施和开发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重要内容。
从不同的角度审视综合实践活动,可以对综合实践活动的类型作不同的划分。
例如,从学生的角度,可以将活动类型分为:
基于问题的学习、基于项目的学习、和基于任务的学习三大类。
当然实际运作中,根据当时当地的具体情况,还可以将这些基本类型加以组合,形成更具综合特点的活动项目。
下面仅就上述主要的活动类型,予以简要说明。
科学探索活动的核心是探索未知,组织儿童和青少年开展科学探索活动,目的在于引导他们接触自然、科技和社会实践,初步了解科学研究的过程,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并亲身获得科学研究酸甜苦辣的各种体验,享受科学研究的快乐。
因此,才需要引导。
组织他们有意识、有目标、有针对性地开展科学探索活动,长能加速他们的成长过程,因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科学探索的分类
依据探索对象不同,采取步骤和使用方法各异,适用于儿童和青少年的科学探索活动又可分为几种情况。
A.观察、考察型科学探索活动。
B.实验研究型科学探索活动。
C.综合研究型科学探索活动。
2.科学探索活动举例
这是对应于劳动与技术教育领域的要求提出来的一类常见的综合实践活动类型,它以设计和制作实物成品为基本特征,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技术意识和动手操作能力。
设计与制作活动以活动项目为载体,用作品引导学生从事劳动和技术的学习,活动强调动手动脑结合,自足学生所处的环境,从现实生活中撷取设计与制作的原型。
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和知识经验的积累逐渐提高活动的技术含量,努力实现劳动与技术教育的工具价值和发展价值的统一。
1.设计与制作活动的类型
依活动的目标和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不同,可以将设计与制作活动分为三种不同的类型。
1)照图纸施工的设计与制作。
2)有所改革式的设计与制作。
3)有所创造式的设计与制作。
2.设计与制作活动举例
适用于中小学生的设计与制作的内容十分丰富。
技术的本质是发明,发明创造是技术教育的核心,在技术教育中引导学生学习发明创造自然是天经地义的事情。
然而,对于中小学生来说,实施创造教育,不能有不切实际的过高要求,经验表明,通过活动学习掌握一定的创造技法和和以典型案例的模仿激发创造的灵感,常会得到较为理想的教育效果。
所谓典型案例模仿,常常可以选择在全国和地方青少年创新大赛或其它赛事活动中涌现出来的优秀案例为蓝本,创编为活动方案设计,供学生进行模仿和学习,青少年心理特点相仿,知识经验类同,心灵更容易沟通,这样的学习自然也容易产生良好的效果。
这是一类以研究地方文化特点及其因素为内容的一类活动,对于提升人们的文化素养,培养人文精神具有重要意义。
我们的先人在悠久的历史岁月中创造了中华民族灿烂的文化,许多文化瑰宝就以地上或地下遗存的形式散布于城乡各地。
中华民族的根深扎在中华大地上,许多看似普通的风土人情和历史陈迹,很可能就是炎黄子孙几千年的时间里创造并留给人类的珍贵遗产。
“身在宝中不知宝”几乎是一种常见的现象,组织学生进行文化探究活动,对于从文化层次上认识自己生于斯、长于斯的故乡,发掘民族文化遗产,以及发扬和振兴民族精神都具有重要意义。
文化探究活动说得上是丰富多彩。
但凡历史沿革、文化古迹、民俗民风、城乡环境、人口状况、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都可列入这一探究活动的范围,活动组织可以地域为范围,也可以主题作对象,及可做现场访问了解,也可做文献研究,还可以用口头或书面汇报的形式分享探究的结果,因而可以全方位培养和锻炼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中小学生非常喜欢的一类活动。
(六)思维训练活动思维能力是人的智力的核心,人的思维能力高低是人的智力水平的重要标志。
思维是人脑的活动,看不见,摸不着,但它是按一定的规律以一定的途径进行的。
思维训练类的活动,即是为引导学生了解思维的规律,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学习思维的方法,进而掌握思维的技巧而设计的。
综合实践活动归根结底是要培养创造型人才。
创造型人才要具有较强的创造能力,自然就离不开创造思维能力的提高,在对中小学生进行思维训练的时候,要把握提高创造思维能力这一重点。
创造思维能力需要训练,也是可以训练的。
针对影响中小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心理障碍,激发学生求知欲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努力形成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变通性,从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品质入手,设计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从而培养和形成他们良好的思维品质是完全可能的。
经验证明,思维不是教出来的,教师的说教很难形成学生的思维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是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不断生成的。
采用智力美术、棋类活动、科学益智游戏和数学思维训练等方式,常常能够得到理想的训练效果。
这一类活动通常是创设某种情境,引发学生思考,通过训练,发展创造思维能力。
综合实践活动基本特点之一是综合,既然综合,就需要利用多方面的知识、技能和方法参与问题的解决,活动既会涉及科学探索的方法,又会涉及制作的要求,活动既要渗透思维的训练,也可能兼及创新产品的制作。
可以说,真正实施起来,综合的项目可能是最为丰富的,也是最具魅力的。
即使如此,将活动细分为若干类型,仍然有其实际意义,因为,每一具体活动,尽管是综合的,但在内容和方法上仍然会显示其重点所在,即便在整体上重点并不明显,但倘若对活动过程分步实施时,在不同阶段上仍会有重点显现出来,反映出活动类型的特点,有了活动类型这一思路,对话的设计和指导也会有帮助的。
所谓活动设计就是要把活动目标、活动内容、活动过程以及活动中师生的活动形式和方法按照一定的程序组成一个合理的结构,从而使活动得以正常运行的程式。
一般来说活动设计包括活动主题、活动目的、活动内容、活动形式与方法、活动过程、活动准备、活动中应注意的事项、活动的评价、结果的预测等。
前一讲中我们已经就综合实践活动的设计进行了讨论。
这里我们仅就前面未涉及的具体活动类型中的情况予以补充。
综合实践活动一般包括前期准备、中期体验、后期总结三个阶段。
方案设计的基本流程是大同小异的。
具体环节则是千差万别的,但总的目标是一致的。
在各种要素的设计中,尤其以活动选题的确定、活动目标的设计和活动过程的设计更为重要。
1.活动选题的确定
选题是活动设计的起步,也是活动的核心。
活动目标、内容、方法、形式等都将依这一核心的需要而决定取舍。
一般讲,为组织形式开展综合实践活动,首先从调查研究入手,结合课程资源开发帮助学生选择适当的主题作为研究的课题。
以人为本使学生能从个人的需要选择;
学生的兴趣、学习基础、和学习能力备学生至于对课题选择的办法,每个教师都可能有自己的经验,一般来讲,头脑风暴法和概念图法则是大家都可采用的方法。
概念图法是一种选题的有效办法,这种办法又可称为“发散选题法”例如选择“生活”方面的主题做选题,在生活的小事上做文章,就可以请每个学生在纸上写出生活两个字,然后,将自认为与生活联系紧密的5个词写出来,,作为“生活”的下位概念。
如有的同学会选择一、食、住、行、玩,有的会选择水、电、钱、粮、煤等。
再要求学生就自己提出的二级概念中,希望研究的问题进行二次发散,如选择“衣”,就可以写出“材料、款式、价格、沿革、装饰。
选择水可能写出与之紧密相连的生活用水、工业用水、农业用水、水资源保护、中水利用等内容,如此推演下去,就有可能找到有价值的研究课题。
当然每一次的发散也可以不仅仅局限5项内容,例如尽可能提出更多的选项,以利于更广泛地网罗可以研究的问题。
2.活动目标的设计
目标设计前面我们谈了很多。
这里简单说目标设计值得注意的:
目标确定要准确不要眉毛胡子一把抓,
目标确定要具体不要喊口号
目标确定要恰当不要超越学生的心智能力。
如小学四年级以下,以游戏或制作为主目的学生的兴趣与手指小肌肉群的训练。
四年级以上可以设计一些简单的实验。
目标的设计要具有层次性。
三维目标
综合实践活动不仅关注学生知识的累积,更强调意识和能力的培养,意识作为人的高级心理活动,将感知、思维等心理活动提高的自觉的程度,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
综合实践活动为学生广泛交往创设了适宜的情景,极有利于各项意识品质的培养,在活动中尤其应该注意儿童的主体意识、实践意识、合作意识与责任意识的培养。
关于学生能力的培养,除了一般心理能力之外,综合实践活动更应关注学生对知识检索和处理、实践操作、社会交往、交流表达等各项能力的培养。
3.活动过程的设计
活动过程设计。
为达到预期活动目标,需要将活动过程分解为几个基本阶段,预先设计好活动过程,在组织学生按部就班地开展活动。
一般来说一项完整的活动过程应该包括:
激发兴趣、研究探索、汇报交流、进行评价等几个基本阶段。
1.从学生的心理需求出发,设计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活动
小学生的观察能力的发展具有一定的阶段性,低年级学生大都处于认知“空间联系”阶段,中年级大部分进入“因果联系”阶段,到了高年级才进入“对象总体”阶段,随着年龄的增长,有意注意不断代替无意注意;
到高年级有意注意逐渐占据主导地位。
因此,设计活动项目时,低年级重点应把制作、游戏、表演的内容结合起来,逐步增加研究问题的难度。
具体单个项目的活动时长不宜过长。
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步引入观察思考活动的项目,引导学生通过活动进行探究式学习。
当然这里只是提出一些考虑问题的思路,操作时还要具体分析。
2.活动设计要体现基本的教育目的,还要有可以达到的具体的、恰当的目标提倡长周期深入研究。
但是对于小学,特别是中低年级的学生,我们更主张“课题要小、立意要巧、开掘要深、效果要好”。
3.活动设计要注意过程与方法的研究
过程两层含义,一是学生学习解决问题的步骤;
二是学生活动过程的体验,包括成功与反思。
方法:
既包括观察、思考、(分析与概括)操作等一般方法,也包括调查、实验、测量、统计以及模型设计等具体方法和各种专业方法,具体方法因题而定。
1.营造活动环境,激发探索欲望
宏观上改善实施环境教师要面对学生完整的生活世界
微观上对具体活动环境建设和情境的营造。
可以采用:
激趣引入、设问引入、实物引入、案例引入等都能达到激发学生探究欲望的效果。
学生的兴趣有积极与消极之分,教师要善于驾驭学生的兴趣。
2.关注学习过程,引导研究方向
综合实践活动是过程学习,教师对综合实践活动的指导自然就要落实到活动的过程中,落实到活动的各个环节,在活动的各个环节上对活动以适时的指导,如选题是否科学、适当;
计划是否周密具体,分工是否明确、合理;
人力、物力、财力各种条件运用是否得当等等。
不同类型的活动具有不同的特点,然而无论哪一类活动,都无一例外地涉及方法的学习和运用。
可以说,过程是由方法充斥着的,学生认知局限,缺乏方法,渴求方法希望得到老师在方法上的点拨和指导。
教师要“授之以渔”。
综合实践活动归根结底是要学生学会探究,学会做人。
教师要导之以方向。
大到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到的哲学思想,具体到科学需要证据、实事求是、严谨认真(记录)、挑战权威。
等等。
科学求真,人文求善、艺术求美。
综合实践活动要求科学、人文与艺术的统一,即真善美的统一。
3.组织合作学习,关注个体差异
综合实践活动主张“自主、合作、探究”以小组学习为基本形式,因而,组织合作学习便成为教师指导的艺术特点。
如何将参与的学生有效的组织起来形成统一的认识,选择共同的课题,分工协作,坚持完成各自的任务,良好的团队精神,强烈的合作意识,明确的分工,广泛的交流,个性化互补,交往民主和谐,是合作学习基本保证。
为此教师要建构统一的意志营造心情舒畅的氛围,使每一个学生都能达到确定的目标。
调动和维持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是贯彻整个活动的基本指导策略。
教师身教胜于言教。
教师始终以合作者和参与者的姿态,从关注学生个体差异,满足个体发展和需求出发,多方面地与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了解学生活动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并根据需要进行指导。
对学生一视同仁。
4.推动积极评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现在听到什么“过程性评价、开放性评价、差异性评价、自主性评价、发展性评价”等等的词汇,可以说耳熟能详。
然而,如何操作,令人头疼。
“你真棒!
”掌声等等……。
这是一种误区。
赞扬和鼓励当然是对的。
但这只是教育的一个方面。
远非评价的全部内容。
有效的教育是全部手段的综合,包括对受教育者从爱出发进行批评和惩戒的方法的运用。
评价首先要中肯,要公正,中肯生情。
公正生威。
评价没有亲疏贵贱,语言平和理智。
评价要全面。
“教育惩戒是完整教育的组成部分,有助于未成年人的人格健康和谐发展”——刘京铎
评价要有重点。
要围绕学生发展这个核心进行。
评价切忌任意拔高,杜绝泛泛而论,更不能任意“忽悠”。
评价是一种高难度的教育技巧,无论是表扬鼓励还是批评惩戒,都要适时适度,当发则发,当止则止。
不同类型的活动,内容不同,特点各异,具体的指导时要求也就不同。
1.科学探索活动指导策略
科学探索活动是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要内容。
其目的在于引导青少年从小就能广泛接触自然和社会,关注身边出现的问题,并力所能及地想科学家那样去探索未知,体验进行科学研究的过程,培养探索的欲望,初步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
它有别于科学课。
就探究来说,二者没有本质区别。
科学课的内容,以现有的科学知识为选题,肩负着学习科学知识的任务。
而综合实践活动的选题来自于现实生活或生产中的实际问题,它要综合运用学生已有的知识;
另外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较之科学课也要宽泛的多。
许多情况,都会与技术联系起来。
指导中要注意:
依据内容,确定具体目标
小学生的科学探索活动,大多属于启蒙性的科学教育范畴,初中学习的科学探索活动虽然部分涉及实际问题的解决,但都不能有不适当的过高要求,中小学生的科学探索活动的内容大多属于观察(考察)型和实验型的活动,,综合型的题目都比较小,内容简单。
目标一定要恰当。
首先活动类型不同,要求也不同。
例如观察活动是利用感官,或借助辅助器对自然状态下的事物进行连续的考察、分析、记录以获取事实材料的一种研究方法,指导中应对观察的方法,观察的内容以及记录和分析的方法等给予特别的关注;
实验法是运用一定的认为手段,主动干预和控制研究对象的发生发展过程,并运用观察、测量、比较、分析等办法探索研究对象的因果关系的一种方法。
这类活动实施过程中,成败的关键是对实验控制条件的设计和实施,尽管实验是准实验,但也要让学生真是的体会“研究”的过程。
同一类型活动,不同内容,目标也要具体分析。
依据情况关注学习方法
综合实践活动的研究,不能就事论事,整个活动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对科学方法的学习。
“注重过程”两层含义。
第一是过程的体验,酸甜苦辣的感受。
第二是方法的学习。
方法是丰富多彩的。
主要有观察、调查、取样、测量、记录、统计、分析、实验等,都是经常使用的方法,方法训练一定要严格。
注重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
不仅从方法层面理解科学,更要从精神层面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
以事实为基础,求实是科学的真谛。
教育学生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
科学的本质是创新。
鼓励学生大胆合理的怀疑“追求成功,容忍失败”
驾驭人类未来的航船,科学是桨人文是舵。
重视人文养成。
2.设计与制作活动指导策略
中小学生的设计与制作活动是从学生生活实际、生产实际和社会实际中选择有利于学生发展,对未来有用,与现代社会和科学技术发展有关联的内容,运用已有知识以设计与制作实物成品为特征的活动。
其目的是培养学生爱劳动,会技术,能创造的综合能力。
主要包括工艺类的设计与制作、智力类的设计与制作、科技类的设计与制作。
指导中有特殊的要求:
实现工具价值与发展价值的统一
着重引导学生了解劳动的意义、珍惜劳动成果、养成劳动习惯和形成尊重劳动群众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勤劳、俭朴、负责、守法的美德。
要注意保持学生的积极性和投入技术实践的兴趣。
并在活动中,培养学生耐心细致、有始有终、自信自强、坚韧不拔等非智力品质。
选择恰当内容,帮助学生熟悉常用材料的性质和用处,如前面提到的是了解竹木、橡皮筋等材料的性质与用途。
学习常用工具的使用方法掌握一定的手工劳动技能,还应不失时机将观察、分析、想象和创造应用到自己的设计与制作的实践中去。
将技术指导与操作训练紧密结合起来
设计与制作活动,本质要求是“做中学”提倡在研究中做,在创造中做,通过设计与制作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加强对学生设计活动的指导,应贯穿活动的始终。
选择那些具有一定的技术要求,有进行设计余地的活动主题。
活动过程中注意方法的学习。
如三视图、组装图、结构图等简单图件。
明确先设计,再制作。
操作能力。
培养学生掌握简单工具的使用,如剪刀、刻刀、钳子、手锤、手锯、锉刀、镊子以及电烙铁等常用工具和尺子、圆规、铅笔、乳胶、焊锡等。
将计算机使用作为重要工具。
注意良好习惯的培养。
“少消若天性,习惯成自然”
第一,坚持看懂了再做。
切忌匆匆忙忙,草率从事。
第二,坚持要求想清楚再做。
切忌走一步,算一步,心中无数。
第三,坚持要求准备好了再做。
切忌丢三落四,一致忙中出错。
3.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活动指导策略
主要体现在活动的社会性,即:
在社区或社会情境中展开的实践性学习,常见的活动内容和形式是社会调查和考察活动以及公益性服务活动。
指导应注意:
加强教育资源的开发;
活动要着重培养学生的社会则感;
在活动中加强安全措施。
4.思维训练活动指导策略
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有效地融入思维训练的内容是一种明智的选择。
思维能力包括综合、分析、比较、概括、演绎、抽象等内容,在综合实践活动中进行思维能力训练,应着眼于这些能力的有机协调、综合发展,实施中,既可以单独开展,也可以渗透其他活动中。
指导中应该:
以提高创造思维能力为核心;
以问题的创造性解决为重点;
以科学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