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考地理湘教版全国卷地区一轮复习第13讲 自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2295544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256.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高考地理湘教版全国卷地区一轮复习第13讲 自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届高考地理湘教版全国卷地区一轮复习第13讲 自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届高考地理湘教版全国卷地区一轮复习第13讲 自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届高考地理湘教版全国卷地区一轮复习第13讲 自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届高考地理湘教版全国卷地区一轮复习第13讲 自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高考地理湘教版全国卷地区一轮复习第13讲 自Word文件下载.docx

《届高考地理湘教版全国卷地区一轮复习第13讲 自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高考地理湘教版全国卷地区一轮复习第13讲 自Word文件下载.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高考地理湘教版全国卷地区一轮复习第13讲 自Word文件下载.docx

b.表现:

自然环境各组成成分及其组合沿一定⑦______发生变化,常表现出有序性和⑧________的规律。

二、主要陆地自然带

1.划分依据:

⑨________的特征。

2.影响因素:

空间分异主要受⑩________条件的制约。

3.世界主要自然带

(1)森林自然带:

一般分布于湿润和半湿润地区,地球自赤道到两极可划分为⑪________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⑫________________带、亚寒带针叶林带和寒带冻原带等。

(2)草原自然带:

一般分布于半湿润和半干旱的内陆地区,随纬度增加和热量条件的差异,可分为热带草原自然带和⑬________自然带。

(3)荒漠自然带:

一般分布于⑭________地区,因纬度和热量条件不同,可分为热带荒漠自然带和⑮________自然带。

三、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与因地制宜

在大农业(种植业、林业、牧业、渔业)生产中,必须因地制宜地确定大农业产业构成、作物构成和⑯________,确定土地利用方式。

探究点一 水平地域分异规律

 核心突破 

1.北半球陆地自然带与气候类型关系图

图131

[特别提示]

(1)相同的自然带对应的气候类型不尽相同,如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对应温带季风气候和温带海洋性气候。

(2)相同的气候类型对应的自然带不唯一,如温带大陆性气候对应的自然带主要为温带草原带和温带荒漠带。

(3)热带沙漠气候对应的自然带的名称不是热带沙漠带,而是热带荒漠带。

2.水平地域分异规律

地域分异规律

纬度地带分异规

律(纬度地带性)

干湿度地带分异规

律(经度地带性)

定义

 太阳辐射带来的热量从低纬度向高纬度逐渐减少,随之引起其他自然地理要素和环境整体特征大体上沿纬线延伸、随纬度变化,这种呈纬向带状分布的差异就是纬度地带分异

 在同一纬度地带内,降水量往往从沿海到内陆逐步降低,从而出现不同的自然地理环境,这种由于水分条件不同而导致的其他自然地理要素和环境整体特征的差异,被称为干湿度地带分异

形成基础

 热量(太阳辐射)

 水分(海陆位置)

成因总结

 太阳辐射从赤道向两极递减

 水分条件沿经度变化的方向变化

延伸方向

 纬线方向(东西方向)

 经线方向(南北方向)

更替方向

 纬度变化方向(南北方向)

 经度变化方向(东西方向)

低纬度和高纬度地区

中纬度地区

典型景观变化例证

3.水平地域分异规律的判断方法

水平地域分异规律主要包括纬度地带分异(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和干湿度地带分异(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1)在分析纬度地带分异规律时可按以下思路进行:

图132

(2)在分析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时可按以下思路进行:

图133

 命题探究 

命题点一   植被发育与气候的关系

1.[2015·

江苏卷]图134为历史上客家人南迁部分路线及客家民居——土楼景观图。

沿客家人南迁路线依次呈现的自然景观是(  )

图134

A.针叶林—落叶阔叶林—常绿阔叶林

B.落叶阔叶林—常绿硬叶林—热带雨林

C.落叶阔叶林—常绿阔叶林—热带雨林

D.针阔混交林—落叶阔叶林—常绿阔叶林

命题点二   纬度地带分异规律

2.[2015·

广东卷]有文献表述:

“地带性就是地球形状和地球的运动特征引起地球上太阳辐射分布不均而产生有规律的分异。

”按此理解,下列景观变化属于地带性的是(  )

A.非洲西部从赤道向南北出现的森林—草原—荒漠景观

B.阿尔卑斯山从山麓向上出现的森林—草甸—寒漠景观

C.内蒙古自治区从东向西出现的森林—草原—荒漠景观

D.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里木盆地出现的荒漠—绿洲景观

命题点三   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

3.2013·

山东卷图135示意我国植被的地带性分布。

读图回答

(1)~

(2)题。

图135

(1)图中②为(  )

                

A.草原

B.荒漠

C.针叶林

D.针阔混交林

(2)我国东部森林植被的东西宽度在南北方向上发生变化,其主导因素是(  )

A.纬度B.洋流

C.地形D.季风

探究点二 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1.影响山地垂直自然带谱复杂程度的因素

(1)山地所在纬度——相同高度的山地,纬度越低,自然带谱越复杂。

(2)山地海拔——纬度相当的山地,海拔越高,自然带谱越复杂。

(3)山顶、山麓之间相对高度——山地相对高度越大,自然带谱越复杂。

2.垂直地域分异规律的表现

(1)从山麓到山顶的热量差异很大

一般情况下,海拔每上升100米气温下降0.6℃。

据此可知:

从山麓到山顶的自然带分异类似于纬度地带分异(图136),纬度越低,山地相对高度越大,自然带类型越多。

图136

(2)从山麓到山顶的水分差异明显

一般来说,从山麓到山顶降水量呈“少—多—少”的变化。

因此,有些基带为草原或荒漠的高山,由于山地上部降水增多,可能出现森林带,如天山。

(3)随着纬度和坡向的变化,同一自然带在不同地区的分布高度也不同:

①山地所在纬度——同类自然带,在低纬的山地分布海拔高,在高纬的山地分布海拔低。

如针阔叶混交林带,在亚热带(台湾玉山)分布海拔可达2800米,到暖温带(小五台山)只能分布到2000米,而到了中温带(长白山)仅分布到1200米。

②坡向——同一山地,同类自然带,阳坡分布海拔高,阴坡分布海拔低。

3.雪线高度的判读

气温(热量和纬度)

 雪线高度和基带气温呈正相关,阳坡高于阴坡

降水量

 降水量越多,雪线越低;

降水量越少,雪线越高

地形坡度

 坡度越陡,雪线越高;

坡度越缓,雪线越低

季节

 夏季气温高,雪线上升;

冬季气温低,雪线下降

自然环境变迁、

人类活动

 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雪线上升;

沙漠化导致气候变干,雪线上升

气候、地形等综合影响

 若一山坡既是迎风坡又是阳坡,一般降水对雪线高度的影响大于气温对雪线高度的影响,雪线低

命题点一 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4.[2015·

山东卷]图137为我国某山地北坡甲、乙、丙三地垂直自然带随海拔变化示意图。

完成

(1)~

(2)题。

图137

(1)该山地可能是(  )

A.秦岭

B.南岭

C.昆仑山

D.喜马拉雅山

(2)甲、乙、丙三地垂直自然带的类型组合存在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

A.光照B.水分

C.海拔D.热量

命题点二   地域分异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5.[2015·

江苏卷]新疆牧民季节性地转场在冬、夏牧场之间。

图138为新疆某地冬、夏牧场分布示意图。

牧民转场主要受(  )

A.草场垂直分布影响

B.山前绿洲规模影响

C.草场水平分布影响

D.聚落分布的影响

图138

命题点三 雪线的判读

6.图139示意某山地顶部周边的情况,阴影部分为终年积雪,甲、丁两地气温相同。

据此回答

(1)~(3)题。

图139

(1)甲、乙、丙三地按气温由高到低的排序是(  )

A.甲、乙、丙

B.甲、丙、乙

C.丙、乙、甲

D.丙、甲、乙

(2)该山地最有可能在(  )

A.南半球中纬度

B.北半球中纬度

C.北半球高纬度

D.北半球低纬度

(3)终年积雪区北坡下界海拔与南坡下界海拔不同。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北坡更高,因为相同海拔情况下,北坡气温更高

B.北坡更低,因为北坡降水更丰富

C.南坡更低,因为南坡降水更丰富

D.南坡更高,因为相同海拔情况下,南坡气温更高

探究点三 非地带性现象及其应用

受海陆分布、地形起伏、洋流等非地带性因素的影响,陆地自然环境出现了一些非地带性地理景观和自然带现象。

常见的非地带性现象及其成因,如下表:

 

地区

自然带和地表景观

成因

地带性分布(理想状态)

非地带性分布(现实状况)

 南半球中

高纬度地区

 苔原带、

针叶林带 

 南半球该纬度无陆地 

北极地区

冰原带

 北极地区以北冰洋洋面为主

地形

起伏

 南美洲巴塔哥尼亚高原

 温带草原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温带荒漠带

 安第斯山脉阻挡西风进入,处于山脉的背风坡

 科迪勒拉山系西侧

 东西延伸,南北更替,呈带状

 南北延伸,

南北更替,

呈狭长条状

 科迪勒拉山系的阻挡

 东非高原赤道附近的地区

 热带雨林带

热带草原带

 地势高,气温低,对流弱,降水少

 各大洲的高山和高原地区

 与当地的水平自然带一致

高山植物区

 地势高,水热条件差

洋流

 北半球中高纬度的大陆东、西两岸

 东、西两岸自然带的分布纬度应该大致相当

 大陆东岸自然带向较低纬度延伸,大陆西岸自然带向较高纬度延伸

 北半球中高纬度,大陆东岸是寒流,降温减湿,大陆西岸是暖流,增温增湿

 北半球中低纬度大陆东、西两岸

 大陆东岸自然带向较高纬度延伸,大陆西岸自然带向较低纬度延伸

 北半球中低纬度,大陆东岸是暖流,增温增湿,大陆西岸是寒流,降温减湿

 南半球副热带地区的大陆西岸

 森林带或草原带

 热带荒漠带

 寒流起降温减湿作用

 欧洲西岸

 针阔叶混交林带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分布范围特别广

 受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

水分

 昆仑山山麓

 温带荒漠带

绿洲

 冰雪融水和地下水丰富

 尼罗河谷地

 尼罗河河水灌溉

  地带性因素影响是普遍的、基本的,非地带性因素影响是局部的、特殊的;

非地带性因素叠加在地带性因素之上,使地带性分布规律变得不很完整或不很鲜明。

在这两种因素相互作用、相互制约下,形成了复杂的地理环境。

[方法技巧]地带性和非地带性分异的判断方法

依据某地所处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海拔,按地带性规律判断该地应该是什么自然带,然后将实际自然带与理论上的自然带相比较,如果一致就是地带性分异,如果不一致就是非地带性分异。

命题点   地形和洋流导致的非地带性现象

7.2013·

北京卷海洋是人类活动的重要舞台。

达尔文在南美洲考察期间,在①地看到热带雨林景观,在②地观察到安第斯山植被的垂直变化现象。

读图1310,回答问题。

图1310

在达尔文看到的①地景观和②地现象中,任选其一说明成因。

 典图判读9 山地垂直自然带示意图的判读

■典例精析

[2013·

上海卷]阅读甲、乙两座山脉的自然带垂直分布示意图,回答问题。

不同地区的气候、土壤、生物等地理要素,随着地理位置和地势的变化呈现出规律性的演变,从而形成纷繁复杂而又有规律的自然景观。

图P91

(1)比较图甲和图乙山脉自然带带谱的主要差异,并判断哪幅图的山脉所处纬度位置较低。

(2)概述图甲中各自然带在山脉南、北坡出现的高度的差异,并说明原因。

(3)图乙中,山脉在海拔4000米以上的南、北坡,坡度基本相同,气温大致相当,但南坡的雪线却低于北坡,说明其原因。

[图形解码]

信息提取

思维过程

 ①山地垂直地域分异的自然带带谱差异可以从自然带多少、自然带基带不同、相同自然带分布海拔高度不同等方面进行分析

 ②同一自然带在阳坡的分布高度一般比阴坡的高

 ③雪线在副热带地区最高;

一般情况,雪线在山地的迎风坡低于背风坡,阴坡低于阳坡

答案 

(1)差异:

图乙山脉自然带带谱更加丰富;

图乙山脉基带为热带雨林带,而图甲山脉基带为落叶阔叶林带;

相同类型的自然带,在图甲山脉出现的高度比在图乙山脉低。

图乙山脉。

(2)差异:

同一自然带出现的高度南坡高于北坡。

原因:

该山脉位于北半球,南坡是阳坡,由于阳坡热量较高,因此南坡自然带的海拔高度相对于北坡较高。

(3)该山脉位于南半球,南坡受东南信风带的影响,为迎风坡,降水量较大,因此雪线较低。

■判读技巧

1.通过带谱的基带名称确定所在的温度带

所谓基带,即高山山麓的自然带,因位于垂直自然带带谱的最底层而得名。

如果某山地最底层自然带是常绿阔叶林带,说明该山地位于亚热带地区。

2.通过自然带的数量判断纬度的高低

通常情况,海拔高度相当的不同山地相对比,自然带数量越多的山地,其所在的纬度位置越低,反之越高。

自然带带谱的复杂程度受山地所在纬度、山地海拔和相对高度影响,纬度越低、海拔越高、相对高度越大的山地,垂直自然带带谱越复杂。

3.通过同类自然带的分布高度判断纬度高低

同类自然带在低纬的山地分布的海拔较高,在高纬的山地分布的海拔较低。

4.利用自然带判断南北半球

通过自然带的数量,判断阳坡和阴坡,进而判断南北半球。

北半球的山地,因正午太阳在南边的时间较多,所以南坡获得的光热一般多于北坡的,南坡自然带的数量多于北坡的,或自然带基带的上界高度高于北坡的;

南半球的山地反之。

如图P92所示:

图P92

5.根据山地雪线的高低判断迎风坡和背风坡

雪线高的为背风坡,雪线低的为迎风坡。

山地迎风坡降水丰富,冰雪量大,因此雪线低;

山地背风坡降水少,冰雪量小,因此雪线高。

6.根据不同山坡同一自然带分布海拔的不同,判断山坡坡向

(1)东西走向的山——同一自然带分布海拔高的为阳坡,分布海拔低的为阴坡(如喜马拉雅山)。

(2)南北走向的山(温带地区)——同一自然带分布海拔高的为背风坡,分布海拔低的为迎风坡(如太行山:

迎风坡降水多,但气温稍低,在背风坡相同的海拔处,其降水量比迎风坡的少,但气温偏高。

因此背风坡同迎风坡降水量和气温大体相同的地方,其海拔要高于迎风坡的,故同一自然带在背风坡分布的海拔要比迎风坡的高)。

如图P93所示:

图P93

■应用提升

图P94为甲、乙两山脉垂直自然带分布示意图。

读图完成1~2题。

图P94

1.导致甲、乙两山脉垂直自然带类型差异的因素主要是(  )

A.纬度位置

B.海陆位置

C.坡度坡向

D.相对高度

2.甲、乙两山脉南、北坡雪线高度不同的原因分别是(  )

A.甲山脉南坡为迎风坡,乙山脉南坡为阴坡

B.甲山脉北坡为迎风坡,乙山脉南坡为阳坡

C.甲山脉南坡为阳坡,乙山脉南坡为迎风坡

D.甲山脉北坡为阳坡,乙山脉南坡为背风坡

图P95示意我国某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

读图回答3~4题。

图P95

3.该山地位于(  )

A.祁连山脉

B.唐古拉山脉

C.天山山脉

D.昆仑山脉

4.图中山地针叶林带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土壤

B.光照

C.热量

D.水分

图P96为某山地资料图(局部)。

读图完成5~6题。

图P96

5.该山地南坡为(  )

A.阳坡、背风坡

B.阳坡、迎风坡

C.阴坡、背风坡

D.阴坡、迎风坡

6.关于该山地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山地可能为泰山

B.该山地山麓植被为落叶阔叶林

C.该山地不可能有冰川分布

D.该山地同一自然带分布南坡高于北坡

【基础自主梳理】

①一定相似性 ②自然条件 ③普遍性 ④热量 ⑤水分 ⑥地形

⑦地势剖面 ⑧重复性 ⑨植物群落 ⑩热量和水分 ⑪热带雨林

⑫温带落叶阔叶林 ⑬温带草原 ⑭干旱 ⑮温带荒漠 ⑯品种构成

【考点互动探究】

1.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我国自然带分布的掌握情况。

从客家人南迁的路线可以看出,其开始时经过温带季风气候条件下的落叶阔叶林,之后经过亚热带季风气候条件下的常绿阔叶林,最后到达热带季风气候条件下的热带雨林。

2.A [解析]本题考查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文献表述的地球形状和地球运动导致的太阳辐射分布不均,正是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的热量基础。

B项是山麓到山顶的垂直地带性分异,C项是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D项是水源差异引起的非地带性分异。

3.

(1)A 

(2)D [解析]第

(1)题,图中②位于秦岭—淮河以北的北方地区,我国北方地区植被自东向西依次为落叶阔叶林(针阔混交林)、草原、荒漠,②区介于落叶阔叶林(针阔混交林)和荒漠之间,对应的植被应为草原。

(2)题,读图可以看出我国东部森林植被的东西宽度越往北越窄,主要原因是越往北受夏季风影响越小,降水减少,影响的区域范围变小,所以影响我国东部森林植被东西宽度在南北方向上发生变化的主导因素是季风。

4.

(1)C 

(2)B [解析]第

(1)题,由图可知,该山地北坡自然带多为草原带、荒漠带,因此降水较少;

同时结合该山地海拔可知,其最有可能为昆仑山。

(2)题,随着海拔的变化,降水产生差异,因此甲、乙、丙三地垂直自然带发生变化。

5.A [解析]图中冬牧场海拔低,夏牧场海拔高,据此可知草场分布的主要影响因素是热量条件,这体现了山地的垂直分异规律,所以A项正确。

6.

(1)D 

(2)B (3)C [解析]第

(1)题,从图中看,丁地与乙地海拔相同,甲地海拔较低。

材料中提到甲、丁两地气温相同,说明甲地是阴坡,丁地是阳坡。

丙地比丁地海拔低,都在阳坡,所以丙地气温高于丁地的。

甲、乙两地位于山地的同一侧,甲地气温高于乙地的,所以三地气温由高到低的排序是丙、甲、乙。

(2)题,结合上题分析,该山地北坡气温低,是阴坡,说明位于北半球,A项错误;

该山地雪线海拔约4000米,说明近地面最高气温约24℃,最有可能位于中纬度地区,所以B项正确,C、D项错误。

第(3)题,图中山地阴影部分是终年积雪,可以判断山地南坡雪线低,北坡雪线高,B、D项错误;

结合前面分析,南坡是阳坡,但雪线低,说明南坡又是迎风坡,C项正确;

北坡气温低,A项错误。

7.①地:

地处低纬,气温高,位于东南信风迎风海岸,沿岸有暖流,降水丰沛,形成热带雨林。

②地:

山地海拔高,从山麓到山顶,随海拔升高,气温降低,降水变化,形成垂直气候带,从而形成植被的垂直变化现象。

[解析]地处南美洲东岸的①地,纬度位置相对较低,受到巴西暖流的影响,同时来自海洋的暖湿的东南信风遇巴西高原的阻挡,易形成大量降水,故形成热带雨林。

②地位于安第斯山脉地区,地势高,植被的垂直分异明显。

典图判读9 山地垂直自然带示意图的判读

1.A 2.C [解析]第1题,甲、乙两山脉山麓地带自然带不同,分别为落叶阔叶林带和热带雨林带,并且相同类型的自然带,在甲山脉出现的高度比在乙山脉的低,这是由它们所处的纬度位置差异决定的。

第2题,首先结合上题分析知,甲山脉应位于北半球中纬度地区,其南坡为阳坡;

根据其雪线分布知北坡为迎风坡。

乙山脉南坡既为阳坡又为迎风坡。

然后结合图中雪线高度差异找出原因。

3.C 4.D [解析]第3题,结合图示知,该山地山麓自然带为荒漠带,说明该山地位于我国西北内陆地区;

该山地高山冰雪带分布北坡较南坡低,说明该山地降水主要来自偏北风,据此判断该山地位于天山山脉。

同时由山峰名称——博格达峰也可直接判断出其位于天山山脉。

第4题,据图知,该山地针叶林带发育在降水量较多的北坡,而同一海拔高度的南坡则发育了草原、草甸,据此推知其主要影响因素是水分。

5.B 6.D [解析]第5题,由图示信息知,该山地同一海拔高度7月气温高于1月气温,说明该山地位于北半球,南坡为阳坡。

南坡降水量明显高于北坡的,说明南坡为迎风坡。

第6题,该山地山麓地带1月气温在0℃以上,说明其位于亚热带地区,山麓植被不可能是落叶阔叶林,所以该山地不可能是泰山。

由于该图反映的是该山地局部资料,所以不能判断其是否有冰川发育。

结合上题分析知,该山地同一自然带分布南坡高于北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