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诗歌类别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2290122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X 页数:35 大小:45.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师诗歌类别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教师诗歌类别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教师诗歌类别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教师诗歌类别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教师诗歌类别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师诗歌类别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教师诗歌类别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诗歌类别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3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师诗歌类别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柳诗所写愁思更浓重。

诗人被贬边州,听到哀猿啼叫本应“泪沾裳”“肠欲断”,可诗人却说“泪已尽”“肠已断”,无需猿啼就已愁绝,这哀猿声声,徒自空啸,更能突显诗人极度的惆怅和痛苦。

(或答:

雍诗所写愁思更浓重。

在霜枫冷月的秋夜里,江上一声猿啼就会惊破游子的旅梦,使人断肠,已无需第三声,从而突出诗人极浓的羁旅愁苦。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淮上与友人别郑谷

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

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

赠别杜牧

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1)请简要分析第一首诗中作者情绪的变化。

(2)请分别赏析两首诗结句的表达效果。

(1)惜别——愁闷——伤感——寂寞(答出三种情感就可满分,两种3分,一种2分)

(2)郑诗两位朋友在沉沉暮霭中互道珍重,各奔前程——君向潇湘我向秦。

“君”“我”对举,“向”字重迭,更使得这句诗增添了咏叹的情味。

杜诗结句“卷上珠帘总不如”用十里扬州的女子与友人对比,突出了友人的美丽。

用压低扬州所有美人来突出一人之美,有众星拱月的效果。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送魏二

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送魏万之京

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渡河。

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

关城树色催寒近,御苑砧声向晚多。

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

(1)王昌龄《送魏二》三、四两句在抒情的手法上有什么特点?

请简要分析。

(2)这两首诗都是送别诗,但在思想情感上有所不同。

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

(1)运用想象(虚写)的手法。

不直接写自己对友人的相思之情,从对方着笔,想象在不久的将来,朋友夜泊在潇湘之上,因思念自己而难以成眠的情景。

从而表现两人之间的深厚情谊及惜别之情。

(2)王诗的感情是悲伤的:

前两句寓情于景,通过深秋时节、秋风秋雨渲染离别的悲伤氛围;

后两句通过想象别离后友人的思念情景表达离别的感伤。

李诗有离别的感伤,更有真诚的劝勉:

前三联也通过离歌、微霜、鸿雁、砧声等意象表达离别的感伤;

尾联却表达对友人的劝勉,变低沉感伤为雄健开朗。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

发阊门①

[元]顾瑛

阊门西去是阳关②,叠叠秋风叠叠山。

便是早春相别处,如今杨柳不堪攀。

送元二使安西

[唐]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注】①阊门:

苏州城西门。

②阳关:

此处指离别之地。

(1)请概括“叠叠秋风叠叠山”一句中两个“叠叠”的含义。

(2)两首诗都写到了“柳”,但表现的心情不同,请简要分析。

(1)天凉路远;

出行艰辛。

(2)①顾诗借秋柳衰败,写出离别之时的凄清,表现了诗人的孤苦与伤感之情。

②王诗借春天雨后柳色之新,写出送别之时环境的清新,表现了诗人内心的轻快。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回答问题。

赠李十二牡丹花片,因以饯行

元 稹

莺涩余声絮堕风,牡丹花尽叶成丛。

可怜颜色经年别,收取朱阑一片红。

赠江客

白居易

江柳影寒新雨地,塞鸿声急欲霜天。

愁君独向沙头宿,水绕芦花月满船。

(1)元诗和白诗分别写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色?

(2)比较两诗一、二句在表现手法上的共同点。

(3)两首诗都是送别诗,表达的情感有何异同?

(1)①元诗写的是暮春。

②白诗写的是秋天。

(2)①从视觉和听觉角度写景:

元诗写听觉的“莺声”,视觉的“飞絮、花叶”;

白诗写听觉的“鸿声”,视觉的“江柳”等,以此构成有意境的画面。

②借景抒情:

元诗借暮春景物表达对朋友的深情,白诗借秋天景物衬托朋友离去的悲愁。

(3)①同:

都表达对朋友离别的依依不舍之情。

②异:

元诗着重表达对朋友的宽慰之意,赠朋友花片以表祝愿,花虽开尽来年会再开,寓意美好;

白诗着重表达对朋友独自离去的担忧和悲愁之情。

阅读下面这两首诗歌,完成1~2题。

别宋常侍[隋]尹式

游人①杜陵北,送客汉川东。

无论去与住,俱是一飘蓬。

秋鬓含霜白,衰颜倚酒红。

别有相思处,啼鸟杂夜风。

留别王维②[唐]孟浩然

寂寂竟何待,朝朝空自归。

欲寻芳草去,惜与故人违。

当路谁相假?

知音世所稀。

只应守寂寞,还掩故园扉。

[注]①游人,游宦之人,指宋常侍。

②据《旧唐书·

文苑传》载,孟浩然“年四十,来游京师,

应进士不第,还襄阳”。

此诗即行前留别之作。

1.尹式诗的最后两句是如何表达作者思念之情的?

请简要赏析。

2.这两首诗均写离别,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

1.作者运用想象(虚写),设想分手之后,自己因思念友人而失眠,由失眠得以听到静夜里如泣如诉的啼鸟声和风声。

诗人以景结情、寓情于景,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切思念。

2.尹诗表达了羁旅漂泊的孤寂、同病相怜的伤感及人生迟暮的无奈。

孟诗表达了科举不第的失意、知音难遇的感慨及归隐故园的决心。

送别杜审言①

宋之问

卧病人事绝,嗟君万里行。

河桥不相送,江树远含情

别路追孙楚②,维舟吊屈平。

可惜龙泉剑,流落在丰城。

春夜别友人

陈子昂

银烛吐青烟,金樽对绮筵。

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山川。

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

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年。

【注】注:

①公元698年,杜审言坐事贬吉州司户参军,宋之问写此诗以赠。

②孙楚,西晋文学家,名重一时,但“多所凌傲,缺乡曲之誉”,年四十始参镇东军事。

1.宋之问诗首联中的“嗟”字内涵丰富,含有多重情感,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2.同为送别诗,两首诗都情真意切,感人至深。

但在抒情方式上又各有特点,请分别结合两首诗的颈联简要分析

1.嗟为嗟叹之意,一叹惜别离,因同知己离别而惆怅;

二为故人被贬、宦海沉浮而感伤;

三是抒发因病不能亲自送别友人的遗憾之情。

四是在愤懑不平友人遭遇中寄托抚慰与希望。

(答出一种情感给2分,两种情感给四分,三种情感给5分)

2.宋诗用典抒情,借用孙楚和屈原的典故表达友人才学高超却仕途坎坷,寄托诗人对友人的同情和惋惜。

陈诗借景抒情,高高的树荫遮掩了西向低沉的明月,滔滔江河淹没在破晓的曙光中,表现时间催人离别和面对离别的不舍之情。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后面的题。

送客归京

唐?

水陆四千里,何时归到秦?

舟辞三峡雨,马入九衢①尘。

有酒留行客,无书寄贵人。

唯凭远传语,好在曲江②春。

东城送客马上

宋?

贺铸

向午孤烟起客樯,一陂春水两鸳鸯。

渔童解唱沧浪曲③,应笑尘埃马上郎。

【注】①九衢(qú

):

纵横交错的大道;

繁华的街市。

②曲江:

唐长安城曲江池,为京都人中和、上巳等盛节游赏胜地,每逢科考放榜,皇帝常于此召集上榜举子举行宴会,饮酒赋诗。

③沧浪曲,即《沧浪歌》:

“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

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

”即盛世施展才华,乱世独善其身。

(1)白诗中颈联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

请作简要分析。

(2)两首诗都写了“送客”,各自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1)①运用了对比、反衬手法②有”与“无”形成强烈对比,“有”是为了反衬“无”,③以此体现自己失意落魄、渴望得到君王赏识重用的复杂心情。

(2)①白诗既有对友人归京的担忧、欣羡之情,又有对自己失意落魄、渴望得到君王重用,并对友人寄予厚望的期许之情。

②贺诗表达了自己对山水风光的热爱,对功名利禄的淡泊,却被束缚不可解、欲归隐田园而不得的无奈苦恼。

【解析】【简要赏析】

《送客归京》:

首联叙写朋友归京,千里迢迢,不知何时才能回到长安;

作者对朋友行路的担忧与二人深厚情谊跃然纸上。

颔联以轻快笔调,想象朋友在烟雨朦胧的三峡渡口登舟而去,抵达京城时,快马扬鞭,意气风发穿行于繁华街市的情形,无比欣羡。

颈联对仗工整,运用对比反衬手法,叙写想到自己依旧羁旅在外,虽有美酒为朋友饯行,却没有书信寄给君王,不禁又黯然神伤起来。

尾联对朋友寄予厚望,希望朋友归京后替他向君王传话,请君王回忆当年科考放榜时君臣一起在曲江池宴饮欢谈的美好情景。

《东城送客马上》:

前两句写晌午时分,孤烟袅袅,朋友乘船从城东离开时,诗人远远望见一池春水中双宿双栖的鸳鸯,心中生发出对自然美景的无限热爱。

后两句写渔童如果懂得沧浪歌中寄寓的“盛世施展才华,乱世独善其身”的道理,就会嘲笑汲汲于功名利禄的自己,以此抒发了诗人自己被尘世功名利禄束缚,欲归隐而不得的无奈苦恼。

阅读下面这两首唐诗,完成后面问题。

与浩初上人①同看山寄京华亲故

海畔尖山似剑芒,秋来处处割愁肠。

若为化作身千亿,散向峰头望故乡。

登崖州城作

李德裕

独上高楼望帝京,鸟飞犹是半年程。

青山似欲留人住,百匝千遭绕郡城。

【注释】

①浩初上人:

即浩初和尚,潭州人,当时从临贺到柳州会见作者。

②两诗写作之时,作者都是贬谪之身,正值壮年的柳宗元被贬为柳州刺史,曾任宰相的李德裕因党争在垂暮之年被弃置崖州。

1.这两首诗都写到山,但写山的手法不同,请简要分析。

2.结合这两首词从内容和情感的角度分析它们的异同。

【答案】1.两诗都写到“山”,就手法而言,柳诗用的是比喻手法,把山比作“剑芒”,突出其陡峭,而李诗用的则是拟人手法,富于山人的情感,要把人留住。

2.两首诗的都是看山之后触景生情,表达了贬谪的伤感和思念之情,可是思念的对象不尽相同,柳诗主要是对故乡的思念,而李诗主要是对“帝京”的思念,表达的是一种对政治、权势的向往。

[来源:

【解析】1.这是一道分析手法的题目,主要是修辞“比喻“和”拟人“,答题时注意结合诗歌进行解释,最后答出艺术效果。

2.这是一道分析诗歌的内容和情感的题目,注意结合诗歌的题目、注释和诗中的表情达意的关键词语进行分析。

2、思乡怀乡诗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1~2题。

江楼有感

[唐]赵嘏

独上江楼思悄然,月光如水水如天。

同来玩月人何在,风景依稀似去年。

中秋对月

[宋]黄庚

十分蟾影照人间,一片山河古影寒。

惆怅年年今夜月,人生能得几回看。

1.两首诗中诗人的情感有何异同?

2.两首诗的第一、二句都是写景,请赏析各自景物的特点并说明其作用。

【答案】1.同:

两首诗都表现了诗人惆怅、伤感的情感。

异:

第一首诗表现了诗人的孤独、寂寞,以及对朋友的思念,抒发了物是人非的感慨。

第二首诗抒发了人生苦短、世事无常的感慨。

2.第一首诗:

描写了天空清朗,皓月生辉,江水银光闪闪,水天一色的美景,以乐景衬哀情,突出诗人心中难以排解的愁苦。

第二首诗:

描写了明月当空,照耀大地,月光冷冽清寒的景色,营造凄婉哀伤的意境,以哀景衬哀情,情景交融,意境幽美。

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1—2题。

渭川田家

王维(唐)

斜阳照墟落,穷巷牛羊归。

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

雉雊麦苗秀,蚕眠桑叶稀。

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

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

式微:

《诗经》篇名,其中有“式微,式微,胡不归”之句

岁暮自桐庐归钱

潘阆(宋)

久客见华发,孤棹桐庐归。

新月无朗照,落日有余晖。

渔浦风水急,龙山烟火微。

时闻沙上雁,一一背人飞。

龙山,钱塘江南岸的小山

1.两首诗都着力表现一个“归”字,但“归”的内容却各有不同,请作简要分析。

2.两首诗所用意象不同,其中蕴涵的意味也不同,请作简要分析。

1.王诗描绘了一幅恬然自乐的田家晚归图,牛羊徐徐归村巷,老人拄杖等候牧童归,雉鸡鸣叫归巢,蚕儿吐丝作茧,农夫荷锄归来,万物皆有所归.这使诗人既羡慕又惆怅,吟咏《式徽》,以表归隐田园的心情.潘诗写自己客居他乡,奔波劳碌,异常孤独,终于得以自异地归家,表现了急切的思归心情

2.①王诗用牛羊、雉鸡、桑蚕等意象。

充满浓郁的乡间气息,诗人以它们的自然,亲切,素朴,表现万物皆有所归的安详,恬静,闲逸.②潘诗使用新月、落日、大雁等意象,渲染出环境的凄清,体现离家之久的感伤,及无人相伴的孤寂,同时也体现出归家的强烈渴望。

癸巳除夕偶成

[清]黄景仁

千家笑语漏迟迟,忧惠潜从物外

知。

悄立市桥人不识,一星如月看多时。

早行

[宋]陈与义

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

分外明。

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

【注】①黄景仁(1749~1783):

清乾隆年间诗人,科举屡挫,一生未仕,为生计四方奔波,目睹“盛世”表象下的种种社会疮痍。

此诗为乾隆三十八年(癸巳年)作者自安徽归家后所作。

②物外:

世俗人情之外。

③阑干:

纵横交错,参差错落。

1.郁达夫说黄景仁的诗“语语沉痛,字字辛酸”,这在《癸巳除夕偶成》的前两句中有怎样的体现?

2.两首诗都写到“星”,这两处“星”在诗中各自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请简要说明。

【答案】1.答案:

诗句以乐景衬哀情,除夕之夜,万家灯火,笑语喧腾,诗人内心却是积郁难排:

漂泊之感、命途之悲,更兼对盛世衰象的敏锐感知。

这份深沉的忧患和孤独的清醒,在千家欢笑举世沉醉的氛围衬托下,倍显沉痛和辛酸。

(共5分,写法2分,分析3分,答“对比”或“反衬”也可)

2.答案:

黄诗中,除夜孤星衬托了诗人的孤寂。

千家笑语之时,诗人悄然忧思,无人理解,只得把一颗明星当作知音来痴痴凝望。

陈诗中,满天明星衬托了环境的黑暗,显示黎明尚未到来,以此视觉景象点扣题旨,表现诗人出行之早。

(共6分,每处分析3分)

【解析】

1.解析:

诗人选定的时间是除夕,此时众人皆欢,而作者却感到孤独寂寞。

这里运用了反衬的手法。

2.解析:

结合诗歌的意境和作者的经历去分析相同意象的不同作用。

3、爱情闺怨诗

秋闺思张仲素

秋天一夜静无云,断续鸿声到晓闻。

欲寄征衣问消息,居延城外又移军。

望夫词施肩吾

手燃寒灯向影频,回文机上暗尘生。

自家夫婿无消息,却恨桥头卖卜人。

[注]回文机:

前秦苻坚时秦州刺史窦滔被徙流沙,其妻苏惠善属文,把对丈夫的思念织为回文旋图诗,读法宛转循环,词意凄婉。

1.两首诗开头两句描写手法有何不同?

2.两首诗都写到了“消息”,张诗的“问消息”和施诗的“无消息”的具体内容有何不同?

两首诗都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1、张诗为动静结合,施诗为细节描写。

张诗“夜静”是静的,“断续鸿声”是动的。

夜静无云,惟有鸿声时断时续,勾起思妇天寒欲寄征衣的满腔心事。

施诗“向影频”或“暗尘生”是细节描写。

身影在后,不断回头,几番顾影(“向影频”),既有孤寂无伴之感,又是盼人未至的情态。

或“机上暗生尘”,可见女子近来无心织布,表现的是离别经年之后的一种烦恼。

(言之成理就行)

2、张诗的“问消息”是要探问出征的丈夫身在何处,施诗的“无消息”是不知道丈夫何时回家。

两首诗都表达了对离家在外的丈夫的思念之情。

宫词

自居易

泪尽罗巾梦不成,夜深前殿按歌声。

红颜未老恩先断,斜倚薰茏坐到明。

宫词

顾况

玉楼天半起笙歌,风送宫嫔笑语和。

月殿影开闻夜漏,水晶帘卷近秋河。

(1)这两首诗运用了什么共同的表现手法?

(2)这两首诗语言风格有所不同·

请结合诗句加以赏析。

(1)对比(反衬)。

歌声传达的欢乐与先宠宫人的孤独形成对比,反衬出女主人公的枯寂哀怨和冷清无奈之情

(2)白诗语言浅近,全诗不事雕琢,“红颜未老恩先断”又直接点明宫人难以入眠的原因;

顾诗委婉含蓄,用环境的清幽来曲折地表现出宫人的情感。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1—2题。

瑶瑟怨

温庭筠

冰簟银床梦不成,碧天如水夜云轻。

雁声远过潇湘去,十二楼中月自明。

寄人

张泌

别梦依依到谢家,小廊回合曲栏斜。

多情只有春庭月,犹为离人照落花。

1.两首诗都写到了这一意象,表现了主人公的之情。

2.简要分析两首诗在主要表现手法上的差异。

【答案】1.月相思(思念)

2.《瑶瑟怨》中的主要表现手法是情景交融。

冰簟、银床、碧空、明月、轻云、雁声、玉楼等景物,组成了一幅清寥淡远的碧空夜月图,渲染了主人公的别离之怨。

《寄人》则是虚实结合。

前两句虚写梦中重聚,难舍难离;

后二句则实写眼前只有明月落花,来表现诗人的相思之深切与苦怨。

4、咏物抒怀诗

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1~2题。

衰荷题败荷

[唐]白居易[元]王翰

白露凋花花不残,凉风吹叶叶初干。

曾向西湖载酒归,香风十里弄晴晖。

无人解爱萧条境,更绕衰丛一匝看。

芳菲今日凋零尽,却送秋声到客衣。

1.两首诗都写“残荷”,但在表现“残”这一特点上有所不同。

2.两首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不同?

【答案】1.白诗写霜露中荷花将落未落、雨后风中荷叶被吹干的情景,通过描写荷花败落前的“萧条”,让人不禁想象花凋叶落后的景象。

王诗先写荷花曾经盛放湖面、飘香十里的景象,又写荷花如今在秋风中凋零的景象,通过前后对比来突出荷花败落的凄惨。

2.①白诗中,诗人将他人与“更绕衰丛一匝看”的自己进行对比,抒发了自己对眼前萧条景色的喜爱之情。

②王诗中,诗人由残荷想到自己漂泊在外的客居身份,表达了诗人对往昔美景的怀念和对自己处境的感慨。

阅读下面两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次韵梨花(黄庭坚)

桃花人面各相红,不及天然玉作容。

总向风尘尘莫染,轻轻笼月倚墙东。

东栏梨花(苏 轼)

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

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

(1)两首诗都写梨花,但表达的思想情感各不相同。

两诗的思想情感分别是什么?

(2)《次韵梨花》运用衬托的手法写梨花,《东栏梨花》运用比喻的修辞写梨花,请结合诗歌简析两种手法各自的妙处。

(1)《次韵梨花》赞美了梨花一尘不染的高洁(答“表达了诗人对像梨花一样的高洁品行的赞美”亦可)。

《东栏梨花》寄寓了诗人对春光易逝、人生短暂的感慨。

(2)《次韵梨花》中,诗人化用“人面桃花相映红”的诗句,说美丽动人的“人面桃花”也比不上如玉的梨花,用正衬的手法表现了梨花的天然、纯洁之美(答“用桃花人面的红艳反衬梨花的雪白”亦可。

或答“第四句用淡淡月色衬托梨花的素雅纯洁之美”亦可)。

《东栏梨花》中,苏轼把东栏一树梨花比作“一株雪”,形象地表现了梨花齐放、满树雪白的特点,同时也暗含了诗人惆怅、伤春之感——由梨花盛开感到春光即逝。

鹦鹉

【唐】罗隐①

莫恨雕笼翠羽残,江南地暖陇西②寒。

劝君不用分明语,语得分明出转难。

【唐】来鹄

色白还应及雪衣,嘴红毛绿语仍奇。

年年锁在金笼里,何似陇山闲处飞。

【注】①罗隐:

唐末诗人,虽有匡时救世的抱负,但屡试不第,流浪半生,无所遇合,晚年投奔割据江浙一带的钱镠,才得安身之地。

②陇西:

指陇山以西,旧传为鹦鹉产地。

(1)两首诗中的鹦鹉有哪些相似的特点?

(2)两首诗都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3)请简要分析两首诗表达的思想情感。

(1)①羽毛翠绿(外表美丽);

②能学人言;

③被锁笼中。

(2)对比。

罗诗将陇西的寒冷与江南的温暖作对比;

来诗将现在的被锁金笼与在陇山的自由作对比。

(3)①罗诗以鹦鹉自比,表达了诗人寄人篱下,无法畅言的无奈(悲慨);

②来诗托物言志,表达了诗人对自由的向往。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

(1)—

(2)题。

杨柳枝词白居易

一树春风千万枝,嫩如金色软于丝。

永丰西角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①。

垂柳唐彦谦

绊惹春风别有情,世间谁敢斗轻盈?

楚王江畔无端种,饿损纤腰②学不成。

【注】①阿谁:

何人。

②饿损纤腰:

暗含楚灵王爱细腰,宫女多饿死的典故。

(1)白居易的《杨柳枝词》描绘了垂柳怎样的迷人之景?

请结合诗的前两句简要赏析。

(2)两首诗都写到了“柳”,你认为诗人借“柳”各抒发了怎样的感情?

(1)首句抓住“柳树、春风、柳枝”等意象,描绘出柳枝随风起舞的动人之态,表现出垂柳的勃勃生机;

次句抓住“柳枝”的颜色和形态,描绘出柳枝的婀娜多姿,表现出柳枝的秀色照人。

(2)白诗借“柳”抒发了对政治腐败、人才埋没的愤慨;

唐诗借“柳”把矛头指向帝王及官僚集团,抒发了诗人愤世嫉俗的情怀。

阅读下面两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北陂杏花

【北宋】王安石

一陂春水绕花身,

花影妖娆各占春。

纵被春风吹作雪,

绝胜南陌碾成尘。

东栏梨花

【北宋】苏轼

梨花淡白柳深青,

柳絮飞时花满城。

惆怅东栏一株雪,

人生看得几清明。

【注】①本诗写于王安石罢相后隐居江宁(今南京)时,是他晚年心境的写照。

(写本诗时,苏轼徐州为官,距离作者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尚有两年。

(1)两诗都把花比作了“雪”,请结合诗句,分别赏析。

(2)两诗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请结合诗句,简要概括。

(1)王诗中的“雪”写出了杏花的颜色和飘落的形态,表达了诗人高洁的情怀。

苏诗中的“雪”写出了梨花的颜色,表达了诗人的惆怅之情。

(意思相近即可)

(2)王诗表现了诗人高洁孤傲的人格操守,展现了不愿被世俗沾染践踏的情怀。

苏诗抒发了诗人对春光易逝、人生短促的感慨与伤感。

海棠

(宋)王安石

绿娇隐约眉轻扫,红嫩妖娆脸薄妆。

巧笔写传功未尽,清才吟咏兴何长。

(宋)崔鶠

浑是华清出浴初,碧绡斜掩见红肤。

便教桃李能言语,要比娇妍比得无。

1.两首诗用、字表现海棠的特点。

2.简要分析两首诗各用什么手法表达对海棠的喜爱之情。

1.娇、嫩(每点1分)

2.第一首①拟人手法,描写海棠叶和花,显出叶娇柔、花妖娆的美。

②直抒胸臆,诗人感叹自己笔虽巧但仍不能写尽海棠的美,无法满足自己吟咏的兴致,以此表达喜爱之情。

(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文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