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史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2289769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41.6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设计史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设计史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设计史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设计史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设计史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设计史Word文件下载.docx

《设计史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设计史Word文件下载.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设计史Word文件下载.docx

了"

(1)。

我国1998年学科分类目录中艺术设计是艺术学下的二级学科,至此我国现代设计的概念以艺术设计作为"

国定"

科目基本上划上了句号,艺术设计一统过去工业设计、包装设计、室内设计、视觉传达、服装设计等专业科目混乱的局面,而工艺美术却随之逐渐、悄无声息地退出了设计类院校的主战场。

1、中国工艺美术

这里,笔者想简要回顾一下我国工艺美术的发展历程。

1840年以前

鸦片战争被西方列强打开国门的同时,也开启了中国近代史的篇章,这之前中国一直处于农业时代。

我国古代就有"

工艺"

的叫法,当时的"

是"

工"

(工匠、制作)和"

艺"

(才能、技艺)等多重词义的复合。

早在北宋李昉(925-996)等编纂四大部书之一、百科全书性质的类书《太平御览》中就设有"

工艺部"

器物部"

舟部"

车部"

珍宝部"

等部类相从,无疑属技艺门类。

(2)"

一词在北宋欧阳修(1007-1072)《新唐书•阁立德传》中也有记载:

"

父毗,为隋殿内少监,本以工艺进"

,显而易见,此"

一词,与中国近现代的工艺美术的概念尚有区别。

(3)

1840-1911年

清末,废科举,兴学堂,1902年(清光绪28年)洋务派代表人物之一张之洞(1837-1909)奏设"

三江师范学堂"

(现东南大学前身),1905年"

三江师范"

被清廷改名为"

两江优级师范学堂"

,1906年"

两江师范"

正式设立图画手工科。

由此,"

成为中国最早的设立师范美术专科的高等学堂。

(4)当时的洋画、器画(如同今天的素描、色彩和画法几何等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教育主要由日本人传授,在一定程度上受日本早期美术教育的影响(关于日本的这段历史请参看笔者发表在《装饰》2002年第6期的译文《二战期间的日本设计简史》,在此不多赘述)。

1911-1949年

随着辛亥革命的胜利、封建帝制的覆灭以及这之后连年的内战,中国的传统手工艺品随之进入了发展的低谷,但美术教育并没有像人们想象的那样驻足不前。

特别是"

以后中国知识分子提出了以美育救国的口号(5),如著名美术史论家俞剑华(1887-1936)先生在其1920年出版的图案专著《最新图案法》总论中写道:

图案(Design)一语,近始萌芽于吾国,然十分了解其意义及画法者,尚不多见。

国人既欲发展工业,改良制造品,以与东西洋相抗衡,则图案之讲究,刻不容缓!

上至美术工艺,下迨日用什器,如制一物,必先有一物之图案,工艺与图案实不可须臾离。

事隔9年美术教育家陈之佛(1896-1962)在《东方杂志》上撰文认为:

就美术工艺的本质上考察起来,美术工艺品决不是和古董品同类的。

……工业品是间接的或直接的关切于人类的生活,其目的就是为人类生命的持续而产生的。

工艺品是艺术和工业两者要素的一部的结合,以人类生活的向上为目的,所以工艺是适应人类日常生活的要素--'

实用'

之中,同时又和'

艺术'

的作用融合的一种工业活动。

(6)这一时期当今概念中的工艺美术被称为"

1949-1956年

1949年7月10日《文汇报》刊登了由梁思成执笔的"

清华大学营建系学制及学程计划草案"

中有:

工业艺术学系--体形环境中无数的用品,从一把刀子,一个水壶,一块纺织物,一张椅子,一张桌子……乃至一辆汽车,一列火车,一艘轮船……关于其美观方面的设计。

……在另一方面,我国尚有许多值得提倡鼓励的手工艺,但同时须将其艺术水准提高。

(7)这一时期出现了"

的称谓。

1956-1978年

1956年中央工艺美术学院从中央美术学院的图案系中独立出来,这标志着我国第一所自己的工艺美术最高学府的成立,并成为全国第一所综合性、多专业的工艺美术本科院校。

随后,全国地方性艺术院校纷纷相继设立了工艺美术系科或专业,如浙江美院、四川美院、广州美院、南京艺术学院等高等艺术学院也开设了工艺美术系。

同时我国还相继建立了一批中等工艺美术专科和技工学校,形成了高等美术院校教育、中等工艺美术学校教育和多种形式的职工专业教育和职业教育相结合的教学体系。

具体专业方向有陶瓷、染织、漆艺、装潢等等。

到了五十年代以后,还出现了遍布全国的工艺美术服务部的红火开张。

当今学术界公认的"

概念就是在这一时期被正式确立下来的。

(8)

1978年至今

粉碎四人帮以后、特别是1978年中共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时代的发展与经济建设的需要,湖南大学等工科院校于70年代末在我国率先设立了相应的研究所,并于80年代初创办了工业设计专业。

1987年成立了中国工业设计协会。

之后,1995年冬在广州召开了"

全国设计艺术理论研讨会"

,1998年教育部颁发的普通高校本科专业目录首次出现了"

艺术设计学"

的称谓,这期间全国艺术院校的工艺美术专业在教学思想上开始向"

靠拢,并纷纷将学科更名为艺术设计。

也就是说20世纪90年代,我们才真正建立起与"

有所区别的学科名称"

这个转变悄无声息地进行着,于是,对于二者关系的各种理解也就相继出现了。

在讨论二者关系之前我们不妨回顾一下西方近现代设计的历程,这是因为在学科组织结构和专业设置上,我们当下的艺术设计学科与西方高校的设计学科几乎是一致的。

2、回顾西方近现代设计的简要历程

1851年,"

水晶宫"

国际工业博览会上粗制滥造的工业产品,招致了以约翰•拉斯金(JohnRuskin,1819-1900)和威廉•莫里斯(WilliamMorris1834-1896)为首的一部分英国艺术家们的极度反感,他们通过批判机械化大生产所带来的早期工业革命造成的负面影响,进而倾向于回归对中世纪古典传统手工艺的眷顾。

(3)以莫里斯为代表的"

工艺美术运动(ArtsandCrafts)"

开始在民众中倡导"

手工与艺术结合"

的理念,提出工艺产品要"

美观与实用"

的口号,打破艺术与手工艺之间的界线。

此后,又相继出现了以法国、比利时为中心的将英国"

工艺美术运动"

引入欧洲大陆的"

新艺术运动(ArtNouveau)"

和以德国为中心的对于标准化、大批量生产方式探讨的"

德国工艺联盟(DeutscherWerkbund)"

(9)。

直到1919年现代设计教育的创始人、建筑大师格罗披乌斯(WalterGropius,1883-1969)在德国的魏玛创建了"

包豪斯设计学校"

(Bauhaus)使设计教育真正从设计运动的外部效应第一次转入正规内在的学校教育,也标志着现代设计教育体系的确立和"

设计(Design)"

作为一门学科的兴起。

包豪斯集中了20世纪以前欧洲各国先进的设计思想和经验,如荷兰风格派运动(DeStijl)和俄罗斯构成主义运动(Constructivism)的影响,它提倡艺术与技术结合的新统一,创立了工业化时代设计教育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其中还融进了对经济内容的重视和能力的培养,奠定了现代设计在20世纪独领风骚的先锋地位,标志着旧有手工艺装饰思想在未来一百年的彻底转型。

特别是二战期间这股思潮与美国芝加哥学派的融合,导致了50年代国际主义现代派风格的流行,引导了推崇功能至上的现代派设计思想不断延伸,以至于设计教育中心从德国转移到了美国。

现代设计是建立在民主思想基础之上,通过标准化、大批量的机器生产方式来实现的。

从此西方的设计文明彻底脱离了手工艺装饰的思想束缚,进入到现代工业文明的母体之中,并影响着现代西方的衣食住行用及其生活方式。

(10)

3、中国艺术设计

从上面对中国工艺美术历程及西方近现代设计历史的简要回顾,可以看出20世纪前期中国的艺术设计,仍是19世纪后期、20世纪初期欧洲的"

新艺术运动"

的工艺思想影响下的中国式翻版,它们成为20世纪前期中国艺术设计的主要形式。

可见"

围绕着造物的艺术活动,近百年来在中国走了一条'

图案--工艺美术--设计艺术'

的路"

(1)因此,从理论上讲,中国设计教育的初具规模还是近20年的事情,此前的设计概念仅仅停留在工艺美术基础上的借用,从心理到方法的认知都是从被动的向西方学习和对传统手工艺国粹的膜拜。

我国本世纪初根据日译把design译为"

,而日本后来觉得这种译法欠妥,改用片假名,把design音译为デザイン即"

迪扎因"

而我国长期以来在译名上没有变更,只是从"

转换为"

作为design的对应物,由于译名和原术语的语义不符,才造成了理解上的思维混乱。

那么今天,艺术设计又是一种新形式下的复合词。

将艺术与设计和而为一,是结合中国国情和中文语境下的产物,是充分理解了现代设计的产生背景和原理后,一种较好地能解释和传达西方Design的复合词,笔者以为基本上还是反映了其始祖包豪斯设计学校的思想。

从一开始就将艺术因素纳入整个设计教育结构体系中,将艺术与设计作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体。

艺术设计通过设计一种创造性的人为事物,美化和丰富人们的生活,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柳冠中语),它是集物质与精神、科学与艺术于一体的造物活动(李砚祖语)。

下面从中文字面再探讨一下"

这个复合词的语义。

我们还是从艺术设计的第一个关键词"

艺术"

开始分析吧。

公元1世纪时的罗马修辞学家昆提连(Quintilian)曾把艺术分为三大类,第一类是"

理论的艺术"

,如天文学;

第二类是"

行动的艺术"

,如舞蹈;

第三类是"

产品的艺术"

,即通过某种技能制作成品的艺术。

(11)因此这第三类"

较接近于我们当今的艺术设计的含义。

古希腊文中的艺术(Texvn,)是表示某种专门化的技巧形式,如木工等。

英文的艺术(Art)和德文的艺术(Kunst)也表示一种可学的而非本能的技巧和特殊的才能。

(12)在三千多年前,中国就已经出现了"

的概念,"

被定为"

士"

的必修科目,如古人的"

六艺"

就是指礼(礼仪)、乐(音乐)、射(武术)、御(马术)、书(书法)、数(算术)等六种技艺。

因此,我国古汉语中的'

艺'

,也包含着类似英文Art的语义,含有技巧和才能的概念。

因此,概括地说,艺术这个词所包含的基本含义就是技巧、手段。

而"

设计"

(Design)的概念产生于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其最初的意义是指素描、绘画,而发展到后来设计的含义变得更加宽泛了,还包含了艺术家头脑中创造性的思维,故有人将设计定义为:

事先在心中酝酿,在想象中已描绘出结果,并能通过实践使之成为现实的可视物。

(12)在《高级汉语大辞典》上是这样解释"

的:

按照任务的目的和要求,预先定出工作方案和计划,绘出图样为解决这个问题而专门设计的图案。

故张道一先生说:

如果从字面训诂,设计就是'

设想'

和'

计划'

(13)柳冠中先生认为"

设计是一种创造行为,是创造一种更为合理的生存(使用)方式"

综上所述,笔者以为"

是借鉴西方现代设计理念并结合中国时下专业背景的实际情况之后,组合而成的复合词,在某种程度上较好地反映我国学科专业的现状,能够一统过去工业设计、室内设计、包装设计、服装设计、平面广告和当今信息媒体等多专业的归口问题。

如果,也像西方那样只用Design"

一词,势必与建筑学、机械学等其他工程类的"

概念相混淆。

因此,用"

的称谓是目前一种最恰当且能解决问题的表述方法。

当然,我们也要看到学科建设是发展的,"

作为一门学科它是一个有机体,也存在着同任何自然界有机体那样具有产生、成长、成熟和消亡的规律。

对于这个有机体的"

姓氏"

之争,笔者以为它只是一个符号而已,大可不必为此大兴笔墨。

我们了解这个有机体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后,就不会被其"

名词表象所迷惑。

艺术设计与工艺美术之间,虽为一个有机体的不同阶段的产物,但却烙上了几代知识分子的学术痕迹,值得我们比较和梳理一下二者的关系。

4、当代艺术设计与传统工艺美术的关系

4.1二者产生的时代背景

传统工艺美术是通过手工技艺来完成的,建立在农耕文化的基础上,它带有明显农业时代的特征。

虽然其中也有一部分民艺品,但大部是为少数官僚士大夫阶层服务的产物,儒士的审美趣味道决定着传统工艺美术的方向和发展。

而艺术设计是在工业化大生产中完成的,建立在工业文明的基础上,它带有明显工业时代的特征,为大众服务,民主的意识较强。

传统手工艺从业者地位地下,是历年重视官本文化贬抑民本文化的结果,中国古代的封建等级制度决定了工艺匠人的生存状态。

不可否认绝大多数的工艺匠人的文化水平的局限,导致许多工艺技术的缓慢提高和发展,以及一些工艺技术的失传。

而艺术设计的从业人员基本上受到了较好的专业教育,社会地位和工作环境大大提高,在设计定位上围绕市场,有系统的方法论作后盾,创作上保持一种自由自主的状态。

4.2二者折射出的美学思想

传统工艺美术相对于当代艺术设计在美学上,实质就是手工技术的装饰美与机械技术的功能美的比较。

手工技术的美常带有个人的情趣,贯穿着个人的精神,保持着经验、感性的特征,以装饰为美。

而机械技术的功能美是建立在流水线基础上的,以实用功能为最终目的,反映的是大批量、标准化的和谐、统一和理性的技术美特征。

功能美与技术美是当今艺术设计美学中的主要内容。

如果说工艺美术是技术与艺术的结合体,那么艺术设计就是以科学和艺术作为结合体。

因此李砚祖先生将原来设计美学的功能之美与技术之美基础上又延伸出了科学之美(14),这也正反映了艺术设计作为一种学科是有机地向前发展的。

工艺美术是与传统农业、手工业生产方式和价值模式契合的原生艺术,而艺术设计是与工业化信息时代相适应的复合艺术。

作为科学与艺术的结合体,艺术设计比工艺美术更能体现当代文化和人性的多元化,集成性和跨学科性是它的时代特征。

4.3二者的教育模式和专业设置

师徒相授,子承父业是传统手工艺技术传播的主要方式。

技艺熟练的老师,对本行技术几乎随心所欲,它的手口传承方式,却决定了它只能是一种"

意会知识"

,偏重经验的积累而缺乏系统的理论。

一代代能工巧匠,只是习惯于按经验办事,只能满足于代代相传、世世相袭。

当代的艺术设计理论是以西方的思辨的哲学体系为依托的一种被理论化、体系化的了"

编码知识"

,即使脱离了面对面的言传身教式的传承方式,也可通过文字、书刊或其他传媒进行传播。

艺术设计还引进了系统论作为科学研究的指导方法,以现代系统论为代表的科学研究成果,使人们认识到事物是一个多层次,多时空的网络交叉结构,它促使人们的研究方法和思维方式产生了根本性的变革。

传统工艺美术的基本专业有染织、装潢、陶瓷、服装、特种工艺等等,而当代艺术设计的基本专业为工业设计、包装设计、室内设计、服装设计、平面广告等等。

因此,二者在专业门类上具有很强的时代背景。

从中也反映了一个不争的事实:

社会需要什么,被称为"

或"

的这个有机体,就会自动调整其专业设置以适应时代的需要。

4.4二者对应的研究对象

工艺美术的对象主要是手工艺品,而艺术设计是批量生产的工业产品。

一个是传达了传统的道器思想,一个是体现现代人的设计理念。

以往的工艺美术史论多是讲技术和现象,多是研究图案、装饰的问题,或者亦偏重于材料的工艺阐释。

因此有人认为过去的工艺史是材料史(10),而设计史可能更偏向于器具史,是从器具的立场出发,研究和讨论的是具体的器具的形式与功能、以及从中反映出的设计思想,目的是为现代设计提供良性的参照体系。

与工艺美术相对应的是道器,道器的概念台湾故宫博物院副院长谭旦冏先生在他的《中华艺术史纲》有详细的论述;

上海的张孟常先生在她的博士论文《器以载道》中,在总结中国工艺美术史著版本的基础上,又对道器哲学进行了一番论述,论证了"

器以载道"

的观点。

笔者以为道器论包含了三个范畴:

形、道、器,三个范畴的关系是∶道在形以(而)上,器在形以(而)下。

简言之,器指物质载体、道指精神内容,是相对于工艺美术领域的范畴而言的。

道与器的问题,其实体现技术中的思想和思想中的技术。

而艺术设计的研究对象主要是人为事物。

人为事物是柳冠中先生提出来的,美国管理学家和社会科学家赫伯特•西蒙(HerbertA.Simen)在其名著《关于人为事物的科学》中也有类似的提法,但二者的概念和内涵有所不同,柳先生的人为事物是指相对于第一自然的第二自然人化自然之事物称为人为事物,主要是指包含了人的设计思想和创造性理念的人化自然事物。

当然按照以上观点可以肯定传统的工艺美术品也是人为事物,因为她包含了工匠和委托者的聪明与智慧。

道器的关系从对物的熟悉来发挥人对物的移情作用。

工艺美术的"

形、道、器"

相对应的就是艺术设计的"

造型、设计、产品"

传统的"

制器和器用"

就是当今的"

产品和用品"

人为事物与道器在概念的内涵与外延上是交叉关系,代表不同价值观系统。

道器是传统的器物观念,反映了中国人的思维方式,而人为事物是当代的对设计的一种认识,二者互不排斥。

结语

从上面对于艺术设计阐释,可看出,在概念的外延上古代艺术设计所包含的内容应大于传统工艺美术的内容。

例如,传统的工艺美术史论领域所称颂的道器思想,多只限制在官方以及宫廷工艺美术的范畴内,其实,中国古代科技和民间工艺中还有许多造物思想值得我们去探讨和剥析。

应该说"

和"

一样都是西方近代设计文化和思潮对我国设计教育界的影响而派生出来的。

把一个语义符号与其产生的语境背景联系起来一起思考,才是一种系统和契合客观实际的思考方法。

如果我们从需求的角度分析即衣食住行用相对应的物质载体,会发现传统手工艺品在满足功能的前提下出现的被称为工艺美术品或民艺品的对象,实质上就是艺术设计学专业对应的研究对象。

工艺美术与艺术设计的关系就是传统与现代的关系,是一个有机体不同的两个历史阶段的产物,同样都美化和影响着人类的生活,二者之间相对于人性本质而言,都是满足人们的需要,它们之间只是表达上的不同,却没有根本的不同。

西方现代设计观念的引进和思考,往往会形成对传统工艺美术的割舍,以为一指艺术设计就是与传统工艺美术相脱离,这是一种片面的看法。

现代艺术设计的发展并不意味着对传统的"

全面否定"

,而传统道器思想的光辉也并不因为现代艺术设计的兴起而"

消亡"

,二者正在逐渐地趋于融合。

(15)正如张道一先生所言:

有人把它对立起来,评定是非,我看是不必的。

(1)认清楚工艺美术与艺术设计的关系后,我们自然不会再把二者对立起来,而且有必要继续将半个世纪以来保持的我国优良的工艺传统发扬光大。

但目前的情况是,传统的工艺美术在失去市场和需求后如何保护其遗产,可能需要各级政府部门的支持和行政倾斜。

否则:

有一些民间的工艺美术品,已经处于边缘化、老龄化、孤独化,走向暮色的深处。

(16)这意味着我们将失去丰富的传统工艺美术的文化遗产,如果仍等闲视之,势必将成为未来子孙后代不愿看到的遗憾。

艺术设计是一种造物活动,具有一定的审美属性和精神价值,而设计思想就是指在人类创造性的造物过程中伴随和产生的形而上的精神载体的整合,就是在为人造物和所造物为人服务的双向交替中产生的创造性思维的总和。

人类为生活和生产造物活动的对象及结果就是上文提到的现代艺术设计的人为事物和传统工艺美术的道器。

因此,只要有造物存在就有造物思想--设计思想的存在,对应于传统的工艺美术而言,这种设计思想就包含在我们过去常说的"

的内涵中。

应该说中国的古代设计与中国古代科技在研究对象上还有某些相交叉或关联,而过去,在工艺美术史论领域,却很少去关注古代科技器械的研究。

而当今,正需要通过对中国古代设计器械的深入研究,去得以充实和发展这部分未曾开垦的处女地。

因此我们所说的研究古代设计思想,更偏重于古代科技相对的器械造物活动中的设计思想。

总之,艺术设计与工艺美术,二者的关系同源而异流。

研究中国古代设计造物思想是迎合当今艺术设计教育的需要,是时代的呼唤也是从工艺美术史论的转向艺术设计史论拓展的必然。

陶器和瓷器的主要区别表现在:

(1)陶器的胎料是普通的粘土,瓷器的胎料则是瓷土,即高岭土(因最早发现于江西景德镇东乡高岭村而行名);

(2)陶胎含铁量一般在3%以上,瓷胎含铁量一般在3%以下;

(3)陶器的烧成漫度一般在900℃左右,瓷器则需要1300℃的高温才能烧成;

(4)陶器多不施釉或施低温釉,瓷器则多施釉;

(5)陶器胎质粗疏,断面吸水率高。

瓷器经过高温焙烧,胎质坚固致密,断面基本不吸水,敲击时会发出铿锵的金属声响。

陶与瓷的区别

有关陶器与瓷器的区别主要有如下几点:

一、烧成温度不同

陶器烧成温度一般都低于瓷器,最低甚至达到800℃以下,最高可达1100℃左右。

瓷器的烧成温度则比较高,大都在1200℃以上,甚至有的达到1400℃左右。

二、坚硬程度不同

陶器烧成温度低,坯体并未完全烧结,敲击时声音发问,胎体硬度较差,有的甚至可以用钢刀划出沟痕。

瓷器的烧成温度高,胎体基本烧结,敲击时声音清脆,胎体表面用一般钢刀很难划出沟痕。

三、使用原料不同

陶器使用一般黏土即可制坯烧成,瓷器则需要选择特定的材料,以高岭上作坯。

烧成温度在陶器所需要的温度阶段,则可成为陶器,例如古代的白陶就是如此烧成的。

高岭土在烧制瓷器所需要的温度下,所制的坯体则成为瓷器。

但是一般制作陶器的黏土制成的坯体,在烧到1200℃时,则不可能成为瓷器,会被烧熔为玻璃质。

四、透明度不同

陶器的坯体即使比较薄也不具备半透明的特点。

例如龙山文化的黑陶,薄如蛋壳,却并不透明。

瓷器的胎体无论薄厚,都具有半透明的特点。

五、釉料不同

陶器有不挂釉和挂釉的两种,挂釉的陶器釉料在较低的烧成温度时即可熔融。

瓷器的釉料有两种,既可在高温下与胎体一次烧成,也可在高温素烧胎上再挂低温釉,第二次低温烧成。

明代家具设计的艺术特色

1.造型简练、以线为主

  明代家具的比例极为匀称而协调。

如椅子桌子等家具,其上部与下部,腿子、枨子、靠背、搭脑之间的高低、长短、粗细、宽窄,都令人感到无可挑剔的匀称、协调,并且与功能要求极相符合,没有多余的累赘,整体感觉就是线的组合。

刚柔相济,线条挺而不僵,柔而不弱,表现出简练、质朴、典雅、大方之美。

2.结构严谨作工精细

  明代家具的卯榫结构,极富有科学性。

不用钉子少用胶,不受自然条件(潮湿或干燥)的影响,制作上采用攒边等作法。

在跨度较大的局部之间,镶以牙板、牙条等,既美观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农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