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单元测试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2289122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0.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单元测试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学年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单元测试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学年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单元测试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学年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单元测试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学年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单元测试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单元测试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Word文档格式.docx

《学年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单元测试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单元测试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Word文档格式.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单元测试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Word文档格式.docx

”此规定出台的主要原因是()

A.美国商业利益原则制约B.美国国家力量有限

C.欧洲列强极力干涉阻挠D.美国传教士的反对

【解析】D选项材料中没有体现。

从材料中“若别国船只冒合众国旗号做不法贸易者,合众国自应设法禁止”可知美国国家力量并非有限,故排除B项。

美国展了工业革命,到19世纪三四十年代基本建立了以纺织业为主的工业体系。

美国不愿因非法贸易和鸦片贸易而失去中国市场,因而想方设法保持同中国的正常贸易关系。

这一政策有利于美国保持同中国正常贸易关系,故本题选择A选项。

[答案]A

5.近代初期,清政府并未打算真心遵守中外间的条约。

后来,曾国藩在谈到外交时,引用孔子的话说:

笃是厚道,敬是慎重,忠、信是诚实不说假话。

这种变化说明(  )

A.“天朝上国”观念根深蒂固B.全面开放已经成为共识

C.西方武力迫使国人屈服D.近代外交观念影响中国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近代中国外交观念的变化。

从“未打算真心遵守”到“笃、敬、忠、信”是外交观念转变的体现,故D项正确。

A、B、C三项说法不符合题干信息,排除。

6.有学者认为太平天国是传统民变的特殊标本,也是中西碰撞的旁生枝节。

这反映了太平天国运动(  )

A.是一场旧式的农民起义B.旨在化解西方入侵带来的危机

C.阻碍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D.发生于近代中国文明转型初期

[解析]根据材料“是传统民变的特殊标本,也是中西碰撞的旁生枝节”可知,太平天国运动爆发于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型的过程中,故D项正确。

7.钱穆先生在他的讲演中提出了一些对太平天国的看法:

“他们对下层民众,想推行均田制度,粗浅一些的社会主义,大抵他们是有此想法的。

”能够证明这一观点的有力证据是()

A.定都天京B.颁布《天朝田亩制度》

C.发动金田起义D.提出《资政新篇》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太平天国运动,旨在考查正确解读材料的能力。

联系所学,在太平天国运动中颁布《天朝田亩制度》中主张土地平均,实行圣库制度,这和题干中“想推行均田制度,粗浅一些的社会主义”项符合,正确的选项是B项,ACD项不符合题意。

[答案]B

8.太平天国运动留给历史的余响是长久的。

在戊戌维新期间,金田起义常被康有为借来作为迫使皇帝变法的力量,这是用反清来促成革新;

辛亥革命时期,孙中山自觉接受了太平天国反清的正面影响和因争权夺利而导致分裂火并的反面教训。

这反映出太平天国运动(  )

A.搅乱了社会政治制度B.促进了政治变革进程

C.改变了封建生产关系D.实现了资本主义理想

解析:

本题考查太平天国运动的影响。

题干中并未体现出社会政治制度被搅乱,故A项错误;

题干中“康有为借来作为迫使皇帝变法的力量……孙中山自觉接受了太平天国反清的正面影响和……反面教训”说明了其促进政治变革进程,故B项正确;

太平天国运动并未改变封建生产关系,故C项错误;

太平天国运动并未实现资本主义理想,故D项错误。

9.有些史学家认为,“太平天国的改革方案包含了很多激进的特征,对不满的民众很有吸引力”。

其方案中对民众最具吸引力的是()

A.平均分配土地B.产品上交国库

C.建立民主政治D.兴办学校教育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理解能力。

材料“太平天国的改革方案”是指《天朝田亩制度》与《资政新篇》。

产品上交国库体现了绝对平均主义的方案,但是超越了农民小私有者的本性,成为一种空想,排除B;

《天朝田亩制度》与《资政新篇》没有涉及建立民主政治,排除C;

兴办学校教育在《资政新篇》中有提到,但是超越了农民阶级的认识,只能说明洪仁玕等农民领袖愿意向西方学习,排除D;

当时参加太平天国运动的广大农民的最迫切愿望是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获得土地,所以答案选A。

10.太平天国运动留给历史的余响是长久的。

A.搅乱了社会政治制度B.促进了政治变革进程

C.改变了封建生产关系D.实现了资本主义理想

[解析] 题干中并未体现出社会政治制度被搅乱,故A项错误;

题干中“康有为用反清来促成革新,孙中山接受太平天国反清的正面影响和反面教训”说明了其促进政治变革进程,故B项正确;

太平天国运动并未改变封建生产关系,也未实现资本主义理想,故C、D项错误。

[答案] B

11.1861年,维克多·

雨果在给朋友的信中怒斥火烧圆明园的罪行:

“在我们眼中,中国人是野蛮人,可是你看文明人对野蛮人干了些什么!

”信中的“文明人”指(  )

A.英国军队B.法国军队

C.英法联军D.八国联军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知识再现能力。

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攻占北京,焚毁了圆明园。

[答案]C

12.“(左宗棠)维护祖国统一大业之奇勋,捍卫边疆之殊功,可与张骞、班超并驾齐驱!

”文中这样评价左宗棠是因为(  )

A.左宗棠主张放弃西北塞防B.左宗棠以武力收回了伊犁

C.左宗棠率军收复了新疆D.左宗棠在新疆建立了行省

[解析]近代史上左宗棠率军收复了新疆;

捍卫了中国边疆的主权,故选C项。

A项“放弃”说法错误;

B项“武力收回”说法错误;

左宗棠建议清政府在新疆设立行省,不是左宗棠建立的,D项错误。

13.某檄文写道:

“痛哉!

吾台民,从此不得为大清国之民也!

吾大清国皇帝何尝弃吾台民哉!

有贼臣焉,大学士李鸿章也,……又将关系七省门户之台湾,……全输之倭奴。

”该檄文与下列哪次列强发动的侵华战争的结局有关(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解析】从材料中的“台民”“台湾,……全输之倭奴”等信息,可以判定此战争为甲午战争;

根据《马关条约》,台湾被日本割占。

14.义和团运动期间,《中外日报》一篇文章说:

“夫中国外交之起,出于不得已而成互市(对外通商)。

其间丧权辱国,赔款割地,盖无约(条约)不损,无战不败。

故其时通国君臣民上下,以复仇为雪耻,以积愤思报怨,以下令逐客(驱逐外国人)为最快人意,以闭关绝市为复见太平。

其处势应变,虽曰非宜,其抗志负气,殆非无取(可取)。

”该材料不能表明的是(  )

A.作者正确揭示了义和团运动的原因B.义和团斗争方式不当

C.义和团反抗侵略的精神值得赞扬D.作者有盲目排外的倾向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分析材料的能力。

由“丧权辱国”“复仇为雪耻”可判断A项正确;

再从“其抗志负气,殆非无取(可取)”信息,可判断B项正确,也表明作者肯定了义和团反抗侵略的斗争精神;

D项在材料中体现不出来。

15.以下对《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理解,正确而全面的是(  )

①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宪法

②确立了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 

③防止临时大总统专权是本法应有之意 

④具有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

A.①②B.①②③

C.①②④D.①②③④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对《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正确理解。

①体现出《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性质;

②可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内容分析得出;

③指出了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目的;

④是《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意义,因此D项符合题意。

16.王尔敏在《中国近代思想史论》中说,自1840年以来,各时代思想特征虽十分不同,流派分立,各具理说,个别概念之琐屑,复不可胜计,而最基本之原始动力则是完全一致的。

这里的“最基本之原始动力”是指(  )

A.顺应世界潮流B.拯救民族命运

C.启蒙国民思想D.走向民主共和

[解析] 由所学知识可知,1840年以来,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为了挽救民族危亡,各阶层提出了不同的主张,有人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有人主张发展资本主义,也有人主张学习俄国十月革命的道路等。

故答案为B。

[答案] B

17..有人说:

“西方人送来了一份令人不堪忍受的‘礼物’祝贺中国进入20世纪”。

这份不堪忍受的“礼物”是指(  )

A.《南京条约》B.《马关条约》

C.《辛丑条约》D.“二十一条”

 [解析]本题考查《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影响。

依据材料中“西方人送来了一份令人不堪忍受的‘礼物’祝贺中国进入20世纪”,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与1900年列强发动的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有关,而1901年列强与中国签订了《辛丑条约》,故C项正确。

A、B、D三项与题干时间不符。

18.下列不平等条约中,其内容与今天的浙江直接有关的是(  )

①《南京条约》 ②“二十一条” ③《马关条约》 ④《辛丑条约》

A.①③B.②③

C.①②D.③④

 [解析]本题考查《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影响。

题干要求与浙江省直接相关的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南京条约》开辟宁波为通商口岸,《马关条约》开辟杭州为通商口岸皆与浙江相关,另外两个条约与浙江无直接关系,故A项正确。

19..下列关于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发生在《马关条约》签订之后B.是在清政府的统一领导下进行的

C.台湾各族人民纷纷参加抗日斗争D.台湾军民与日军血战长达5个月

[解析][本题考查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马关条约》内容涉及割让台湾,引起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而台湾军民与日军血战长达5个月,故A、C、D三项符合史实,与题意不符。

清政府没有支持领导反割台斗争,而且政府官员还逃跑,B项不符合史实,符合题意。

]

20.1912年1月2日,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成立的第二天,孙中山向全国颁发了《临时大总统改历改元通电》:

“中华民国改用阳历。

”参议院接着补充规定:

新旧二历并存,新历下附星期,旧历下附节气,吉凶神宿一律删除。

变化表明(  )

A.近代中国社会的开放性和科学性增强

B.宪法的制定和实施推动了社会风俗的变迁

C.近代中国社会风俗中外融合,新旧并存

D.南京临时政府反对封建迷信

[解析]本题考查辛亥革命的影响。

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采用公历,又规定新旧历并存。

这一现象体现了中国特殊的国情,具有开放性和科学性,故A项符合题意;

材料中的“通电”和参议院“补充规定”并不是宪法,故B项不符合题干材料;

材料信息不仅强调了新旧历并存,而且强调了删除“吉凶神宿”,C、D两项只是反映了材料信息的一方面,具有片面性,故排除。

21.辛亥百年组歌第一乐章写道:

“百年山河,矗立不朽民族丰碑。

”就顺应世界历史发展的趋势而言,辛亥革命所铸就的“民族丰碑”是(  )

A.实现了民主共和的革命目标B.促进了资本主义的持续发展

C.推翻了腐朽没落的封建制度D.揭开了走向共和的历史篇章

[解析] 注意题干强调的是“顺应世界历史发展的趋势”,当时的世界发展趋势是资产阶级革命,故选D项。

A项错在“实现了”,B项错在“持续发展”,C项错在“封建制度”,皆排除。

22.《(1898年)新政始基》中说,此战实际上是分界线,“未之战也,千人醉而一人醒”,但是“一战而人皆醒矣,一战而人皆明矣”。

材料中的“战”()

A.是西方联合侵华的开端B.拓展了列强的侵华途径

C.使清廷沦为洋人的傀儡D.民主共和意识成为主流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信息的提取与思考能力。

根据材料,这一战是分界线,使得“人皆醒矣”,可知指的是甲午中日战争,清政府战败后签订《马关条约》,大肆出卖国家权益,列强先后在华划分势力范围,且该战使中国战败于同为亚洲国家的弹丸之国日本,国人的民族危机感大大加深,同时该战战败标志了学习技术以自强的洋务运动的失败,也就是材料中所说的“未之战也,千人醉而一人醒”,但是“一战而人皆醒矣,一战而人皆明矣”,此“战”成为了国人觉醒的分界线。

《马关条约》签订以后,西方列强开始对华资本输出,拓展了对华侵略的途径。

西方联合侵华的开端、清政府沦为洋人的傀儡以及民主共和意识成为主流与材料所限定的时间均不符合。

故本题正确答案为B。

23.1911年,在清朝学部的“中央教育会议”上,通过了王邵廉等人提出的《统一国语办法案》。

由此,“国语”从民间到官方,开始取代官话,成为正式确定的名称。

此后,“国语”在中国流行数十年。

这体现了清末()

A.近代民族国家的形成B.国语渐成为社会共识

C.民族主义运动的趋势D.国语强化了政治统一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清末民族主义运动知识点,旨在考查解读材料、正确认知的能力。

根据材料信息“1911年”、“‘国语’从民间到官方,开始取代官话”、“此后,‘国语’在中国流行数十年”,结合所学知识判断选项:

A项“近代民族国家”强调的是主权国家范畴,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

B项“国语渐成为社会共识”的解读,不符合题干主旨,排除;

D项“强化了政治统一”,题干信息没有提及,排除;

C项揭示的中华民族的统一性问题,与题干“民族主义运动”主旨相符,正确。

故选C。

24.1937年8月,中日军队开始在上海市区以北的区域展开硬拼,“双方为争取本会战之胜利,均尽出精锐,倾力以赴……在正面二百余里,纵深三百余千米之地域内,浴血苦战……”。

此战,中国军队“倾力以赴”的结果是(  )

A.保卫了中国民族工商业聚集地B.保卫了中华民国的战时首都

C.粉碎了日军进剿抗日根据地的阴谋D.粉碎了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淞沪会战。

依据材料推断中国军队“倾力以赴”进行淞沪会战。

淞沪会战最终失利,没有保住中国民族工商业聚集地,中华民国的首都南京随后陷落,故A、B两项错误;

淞沪会战与粉碎了日军进剿抗日根据地的阴谋无关,故C项错误;

淞沪会战粉碎了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故D项正确。

25.黄埔军校兴办之初,将政治教育放在首要地位,让学员彻底了解国内外的政治经济形势,明确革命军人的责任。

因此军校可能(  )

A.开设社会主义理论课程B.用严格的校规军纪管理学生

C.派教员训练农讲所学员D.加强兵器操练提升身体素质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国民革命与黄埔军校。

当时是国共合作,A项与材料中“让学员彻底了解国内外的政治经济形势”相符,正确;

严格的校规军纪管理,不等于材料中“将政治教育放在首要地位”,故B项错误;

训练农讲所学员是农民运动,与材料中“明确革命军人的责任”不符,故C项错误;

加强兵器操练,与材料中“将政治教育放在首要地位”不符,故D项错误。

26.1940年,中国共产党指出:

“由于国际情势的变动,我西南国际交通被截断、国内困难增加……因此,我军应积极地行动。

”在此情况下中国方面采取的行动是(  )

A.国共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B.深入敌后,建立抗日根据地

C.组织徐州会战,阻止日军疯狂攻势D.发动百团大战,坚定抗战信心

[解析]1937年9月,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与材料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

1937年8月洛川会议后,八路军、新四军深入敌后,建立抗日根据地,与材料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

1938年春,发动徐州会战,与材料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

1940年下半年,彭德怀指挥八路军一百多个团在华北进行了百团大战,与材料意思相符,故D项正确。

[答案]D

27.对于红军的长征,有外国学者认为“长征开始时,撤出江西革命根据地只能被认为是失败。

”“这主要是由于中共领导人及其欧洲顾问犯了错误,做出了不正确的决断。

”这说明(  )

A.红军根本不应进行长征B.长征是被迫实行的战略转移

C.长征本来是可以避免的D.长征初期的作战方针有问题

[解析]“根本不应”说法太绝对,不长征只有死路一条,故A项错误;

长征确实是被迫实行的战略转移,但“不正确的决断”无法说明这一点,与材料无关,故B项错误;

材料观点并未透露长征本来是怎样的,故C项错误;

长征初期犯了“左”倾冒险主义的倾向,红军损伤严重,这说明当时的作战方针是有问题的,故D项正确。

28.下表反映的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党员人数变化情况。

其中,与1927年8月至1949年10月中国共产党党员人数变动无关的因素是(  )

时间

1921.7

1923.6

1927.4

1927.8

1934.9

1937.1

1945.4

1949.10

人数

57

432

5.7万

1万多

30多万

4万多

121万多

448万多

A.国民革命运动的迅速发展B.农村革命根据地的不断开辟

C.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D.人民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

[解析]1927年8月,党员人数锐减,这是由于国民党反动派发动了反革命政变,故A项错误,符合题意。

29.江西这片红色的土地拥有“人民军队的摇篮”“中国革命的摇篮”“共和国的摇篮”的美誉,与之相对应的历史事件是(  )

A.八七会议、秋收起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B.南昌起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中华苏维埃中央政府的建立

C.井冈山会师、工农武装割据理论的形成、中央革命根据地的形成

D.湘赣边秋收起义、红军长征、遵义会议

[解析]根据题干和所学知识可知,“人民军队的摇篮”是指南昌起义,“中国革命的摇篮”是指当时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共和国的摇篮”是指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建立,故选B项。

30.20世纪40年代上海的英文刊物《密勒氏评论报》曾写道:

“(中国)内战战场的真正分界,是在这样两种不同的地区中间:

一种是农民给自己种地,另一种是农民给地主种地”,这“不但决定国共两党的前途,而且将决定这个国家的命运”。

此处强调的是(  )

A.土地政策的重要性B.农业发展的必要性

C.内战胜利的可能性D.国家前途的预见性

[解析]解读题意可知决定两党前途和国家命运的关键是在不同地区实行的两种不同的土地政策,故A项正确;

B项题中没有体现,排除;

C、D两项题干中虽有涉及但不是题干的主旨,排除。

[答案]A

二、非选择题:

(共3小题,共40分。

)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3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世纪六七十年代,俄英两国相互勾结,支持阿古柏入侵并分裂新疆。

……左宗棠主张“若此时而拟停兵节饷,自撤藩篱,则我退寸而贼进尺,不独陇右堪虞,即北路科布多、乌里雅苏台等处恐亦未能晏然”。

“东则海防,西则塞防,二者并重”。

他强调新疆的安危关系到蒙古、陕西、山西、甘肃乃至京师,必须收复;

就目前形势而论,列强还不至于在沿海挑起战争,而收复新疆却是燃眉之急;

即使论军饷,海防本有经常经费,而塞防经费却是极端匮乏。

——摘自《从海防与塞防之争浅析清政府的政治决策》

材料二 1875年5月,(左宗棠)奉命督办新疆军务。

为了西征,不惜大肆举借外债。

据学者研究,每年光利息就白白流失几十万两白银,而偿还利息的总和,可以再建立一支稍弱于北洋的舰队。

左宗棠西征的目的固然值得肯定,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

但是世人有不同的看法,如刘坤一、谭钟麟等人说:

“左相亟欲收复伊犁,以竞全功,不顾东、北两路,亦非公忠体国之道也。

——摘编自张学亮《左宗棠传》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左宗棠对国防问题的认识及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左宗棠的国防措施。

【解析】 第

(1)问的第一小问“认识”从材料一中“东则海防,西则塞防,二者并重”“收复新疆却是燃眉之急”“即使论军饷,海防本有经常经费,而塞防经费却是极端匮乏”可概括出海防、塞防并重,突出强调塞防的重要性,塞防军费经常化。

第二小问“措施”从材料二中“奉命督办新疆军务”联系所学知识可归纳出督办新疆军务并收复新疆。

(2)问“评价”其“措施”可以从影响的角度进行辩证分析,既要看到其措施对维护主权、领土方面的积极意义,也要看到其措施对海防带来的不利影响。

【答案】 

(1)认识:

海防、塞防并重;

突出强调塞防的重要性;

塞防军费要充足。

措施:

督办新疆军务并收复新疆。

(2)简评:

左宗棠的国防措施粉碎了俄英两国的阴谋;

加强了对西北地区的控制;

维护了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

捍卫了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但耗费大量的财力,给海防造成一定的不利影响。

3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寻访历史事件当事人,从中获得历史研究的第一手资料是历史研究的重要方法。

20世纪60年代,某大学历史系学生确定了“评价辛亥革命历史地位”的研究专题,为了广泛收集资料,搞好这个专题的研究,学生们在老师的指导下拟定了一份寻访辛亥革命当事人的调查提问提纲,以下是这份调查提问提纲的内容:

①革命党人发动武昌起义,建立中华民国的活动。

②武昌起义后西方帝国主义破坏辛亥革命的罪行。

③武昌起义后清政府对抗革命坚持反动统治的罪行。

④武昌起义后各地旧官僚、立宪派混入革命队伍破坏革命的活动。

⑤南北议和革命党人对袁世凯妥协退让,导致袁世凯窃权的经过。

⑥袁世凯独裁卖国、镇压革命的罪行。

⑦南京临时政府奖励、保护工商业的政策,民国成立后资本主义工商业发展的史实。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材料中调查提问提纲的内容进行探讨。

(说明:

可以就调查提问提纲的内容提出修改、补充或更正,也可以否定提纲内容提出另外不同的寻访调查方式。

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解析】 研究专题是“评价辛亥革命历史地位”,受20世纪60年代中国国内“左”倾思想的影响,材料只提到辛亥革命对中国经济工业化的推动,而过多强调了帝国主义国家、旧官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