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业态引领乡村旅游产业升级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新业态引领乡村旅游产业升级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业态引领乡村旅游产业升级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乡村旅游特色业态标准及评定》第2部分:
国际驿站;
《乡村旅游特色业态标准及评定》第3部分:
采摘篱园;
《乡村旅游特色业态标准及评定》第4部分:
乡村酒店;
《乡村旅游特色业态标准及评定》第5部分:
养生山吧;
《乡村旅游特色业态标准及评定》第6部分:
休闲农庄;
《乡村旅游特色业态标准及评定》第7部分:
生态渔家;
《乡村旅游特色业态标准及评定》第8部分:
山水人家;
《乡村旅游特色业态标准及评定》第9部分:
民族风苑。
北京市乡村旅游八大业态标准在北京旅游“十一五”期末出台,凝聚了首都发展乡村旅游业的可传承、可借鉴经验,同时又具有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功效,将继续引导和推动北京乡村旅游再上新台阶。
一、乡村旅游硕果累累八大业态效果凸显
“十一五”期间,北京乡村旅游实现了发展速度与规模效益的同步增长。
2005年至2009年间,北京市乡村旅游累计接待游客1.2亿人次,年均增长率在19%左右,旅游收入累计80.4亿元,年均增长率达27%,乡村旅游接待人数和旅游收入均高于同期国内旅游接待人数年均增长率(6.4%)和旅游收入年均增长率(13.3%)。
2009年(乡村旅游特色业态标准及评定在本年度正式发布实施),乡村旅游接待人数达2990万人次;
乡村旅游收入达21.3亿元。
“十一五”期间北京市乡村旅游接待人次占国内旅游接待人次的比重由2005年的12%提高到18.7%。
2007年,北京市在国内率先试行乡村酒店、国际驿站、采摘篱园、生态渔家、休闲农庄、山水人家、养生山吧、民族风苑八种乡村旅游新业态,并在2009年正式发布实施了八大业态标准。
业态的创新改变了乡村旅游产品单一、特色不突出的现状,丰富了乡村旅游产品内涵,促进了乡村旅游产业的升级换代。
“一区一县”、“一沟一品”的特色发展道路已初步确立。
从2007年开始,北京市先后完成了13个区(县)的“一区一色”旅游特色功能定位、33条“一沟(带)一品”的乡村旅游沟(带)产品规划、57个“一村一品”特色民俗旅游村的创意策划,打造了4个新业态聚集区。
“一区一县”、一沟一品“的特色发展道路初步建立了区县、区域、沟域、村镇四个不同梯度的产品层次,提升了乡村旅游的品牌形象,推动乡村旅游差异化发展,带动一批特色专业旅游村兴起,推动了乡村旅游产业升级。
乡村旅游的社会功能逐步增强,在新农村建设、农民就地就业、增加农民收入、拉动国内消费等方面的作用日益凸显。
2005年至2009年,北京市乡村旅游直接从业人员年均增长25%左右,2009年直接从业人员达到近7万人。
2009年,全市共有13个区县开展了乡村旅游工作,民俗旅游村达到344个,民俗旅游户2万余家;
其中市级民俗旅游村184个,市级民俗旅游户9512家。
2008年,北京市完成了《北京市乡村旅游产业升级规划》,在全国率先制定了《北京市乡村旅游景观管理公约》,2009年在全国首创《乡村旅游特色业态标准及评定》,制定了《生态旅游度假区评定规范》。
通过规划引导和行业标准管理,推动了乡村旅游的规范化发展和品质提升。
回顾“十一五”期间北京市乡村旅游的发展轨迹,不难发现,“乡村旅游新业态”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北京市旅游局遵循“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理念,审时度势,密切关注北京乡村客源市场的动态变化,科学利用北京乡村旅游资源的赋存状况与禀赋特征,不断变换乡村旅游发展思路,陆续推出可满足乡村旅游客源市场需求的产品。
二、承前启后乡村旅游新业态引领北京乡村旅游再创辉煌
(一)机遇与挑战并存
《国务院关于促进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的意见》明确了我国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总体目标和重点任务,为北京市乡村旅游发展指明了方向。
《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加快发展旅游业文件的意见》明确提出“大力发展新型乡村生态旅游,使其成为促进区域发展的主导产业”,为北京市乡村旅游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机遇,也在一定程度上为乡村旅游新业态的发展提供了发展空间。
“十二五”期间,扩内需、调结构、保民生等相关政策的实施,较强的通胀预期压力,不断上升的人均收入水平,日益加大的工作和生活压力,都将推动乡村旅游市场更加活跃,乡村旅游人数持续增加。
乡村旅游需求更加多元化,对高中低端产品需求进一步分异,对深度体验型产品的需求增加,对产品特色更加关注,对产品品质、设施配套和服务的要求更高,乡村独特的生产方式、生活风情和田园风光更加受到青睐,乡村旅游方兴未艾。
“十二五”期间北京乡村旅游发展主要面临三大挑战。
一是随着城镇化进程的推进,村镇合并、撤村改社区等举措的实施,北京村镇数量急剧减少,传统的乡村生活方式发生重大改变,都市文化氛围蚕食乡村文化景观,破坏乡村旅游基质。
伴随着乡村地区的快速发展和大规模建设,乡村旅游景观、环境和资源的保护迫在眉睫。
二是资金、土地限制作用明显。
项目资金缺乏致使旅游发展只能停留于村民自发小规模经营状态,管理建设资金缺乏限制了乡村旅游的产业升级。
土地政策方面的限制使得乡村旅游进一步扩大规模和基础设施的建设成为难题。
三是北京交通压力的增大,对以自驾车为主要出游方式的北京乡村旅游的发展提出严峻挑战。
当然,乡村旅游新业态的扩张与发展也面临一些难题。
“十二五”期间北京市乡村旅游发展重点解决以下三方面问题:
一是“十一五”期间提出的新业态、“一村一品”等思路仍未全面落实,目前北京乡村旅游产品、业态和服务方式比较单一,同质竞争严重,乡村旅游人均消费较低;
二是乡村道路、水电、污水和垃圾处理、信息通讯、停车场等基础设施仍有待进一步完善,旅游标识系统、旅游咨询中心、旅游厕所等乡村旅游服务体系不够健全,乡村旅游经营管理不够规范;
三是全市乡村旅游产业发展的政策和乡村旅游管理的服务质量标准不够完善,对乡村旅游产业发展的整体指导和通盘考虑有待加强。
(二)指导思想明确发展思路清晰发展目标务实
在“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北京市旅游局对于乡村旅游发展的指导思想是: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建设国际一流旅游城市的总体要求,以乡村生态环境和民俗文化保护为前提,以乡村旅游产业升级和效益提升为主线,以“创新业态、强化特色、引导集聚、打造品牌、完善配套、加强保护”为重点,提升乡村旅游的综合效益,以旅助农、以农兴旅、农旅结合、城乡互动,形成享誉全国、独具特色的乡村旅游“北京模式”。
可见,在“十二五”期间,北京的乡村旅游新业态发展基本思路是:
以首都城市发展为主线,在“创新”上下功夫。
坚持落实北京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体部署,以解决“三农”问题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统筹乡村旅游发展和新农村建设,发挥乡村旅游对新农村建设的助推作用。
坚持服从北京建设国际一流旅游城市的目标要求,创新乡村旅游业态,培育高端乡村旅游产品,打造乡村旅游精品,推进乡村旅游国际化进程。
坚持“一区(县)一色”、“一沟(带)一品”、“一村一品”的特色发展道路,推动乡村旅游发展的主题差异化、要素特色化、经营规模化,推动形成不同等级、不同规模、不同类型的乡村旅游地域。
坚持政府引导和市场导向的有机结合,充分发挥政府在政策扶持、环境优化、公共设施配套、宣传推广、规范管理等方面的引导作用,并充分考虑市场需求的导向作用,引导企业和农民进行市场化运作。
坚持以保护促发展、以发展促保护,通过乡村旅游的科学发展,促进乡村生态、文化景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合理利用,通过乡村资源和环境保护促进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综上所述,在“十二五”期间,北京的乡村旅游发展更加关注和谐社会的建立,更加关注乡村旅游,特别是“新业态”所能产生的社会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
北京市“十二五”时期乡村旅游发展规划指出:
到2015年,北京乡村旅游力争实现接待人数达到4800万人次,年均递增8%,乡村旅游总收入近45亿元,年均递增13%,吸引直接就业11万人,年均增长8%,每年旅游从业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7%。
乡村旅游接待人次占国内旅游接待人次的比重达到23%。
使乡村旅游发展成为北京农村产业发展、农民增收、解决农民就地就业和农村社会和谐稳定的有效手段,北京新农村建设的重要载体,北京乡村生态环境和民俗文化保护的有效途径,北京国际旅游目的地城市的重要板块,北京市及周边地区居民休闲游憩的重要组成部分。
可见,“十二五”期间,北京的乡村旅游将对北京市的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产生举足轻重的重要作用。
三、乡村旅游新业态任重道远继续落实、创新品牌、优化格局、构建聚集区是主题
北京的乡村旅游在“十一五”期间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
“十二五”期间,北京市旅游局为乡村旅游新业态的发展制定了更高的发展目标。
大力推动三大类传统产品的升级换代。
大力推动民俗旅游村、观光农业示范园及乡村节事三大类传统旅游产品的升级换代。
加强民俗旅游村落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和环境整治,优化和修复乡村整体环境,推动民俗旅游户向“京郊人家”升级,民俗旅游村向“京郊村落”升级,培育打造一批现代化的特色果蔬主题公园、农业博览园和农业主题公园。
同时推出主题鲜明、内涵丰富的系列主题节庆活动。
重点培育四大类专项旅游产品。
加强乡村旅游与休闲度假旅游、生态旅游、康体健身旅游、文化艺术旅游等专项旅游产品的融合,形成北京乡村旅游的新热点。
在继续发展乡村度假、温泉度假、森林山地度假、滨水度假等传统度假产品的基础上,努力探索俱乐部度假、豪华饭店度假、会议度假等新型休闲度假产品。
鼓励开发乡村生态旅游产品。
充分发挥生态涵养发展区旅游资源丰富的优势,鼓励重点培育生态旅游产品。
重点建设长城文化旅游产业带、永定河流域生态旅游廊道和绿色生态发展带、大运河文化旅游休闲产业带三大生态廊带。
此外,将着力培育马术马球、赛马等贵族运动和风帆、滑艇等时尚水上运动产品,规范高尔夫、滑雪旅游产品,推广国家登山健身步道、野外生存和拓展训练、郊野体育公园、自行车骑游、风筝放飞等新型大众康体健身产品。
大力扶持十二种新型业态。
全面落实“十一五”期间推出的八种新业态,按照《乡村旅游特色业态标准及评定》做好新业态的评定工作。
“十二五”期间,结合市场需求,借鉴国内外乡村旅游的成功经验,再推出汽车营地、葡萄酒庄、创意农园、教育农园4种新业态,并制定相应的基本要求和评定标准。
引导乡村酒店、休闲农庄、汽车营地等市场投资热点项目的有序发展,加大养生山吧、民族风苑、国际驿站、教育农园等起步困难的新业态的政策倾斜和扶持力度。
在各区县重点打造的乡村旅游新业态基础上,推出形成一批乡村旅游新业态聚集区,包括昌平乡村酒店新业态集聚区、大兴采摘篱园新业态集聚区、密云生态渔村新业态集聚区、延庆山水人家新业态集聚区、房山养生山吧新业态集聚区、怀柔民族风苑新业态集聚区等,进一步促进乡村旅游新业态精品项目和典型示范区的建设。
王富德王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