份语文模板备课文档格式.docx
《份语文模板备课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份语文模板备课文档格式.docx(4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学反思:
课时备课
口语交际讲名人故事
20单元课时数:
9
授课日期;
9月22日
1.培养学生大胆、大方和他人进行交流的好品质;
2.注重交际习惯的提示和引导:
讲的同学要讲清楚,让别人听明白;
听的同学要认真听,可以提问,可以补充。
3.学生体会到和同学交流的快乐。
培养学生大胆、大方和他人进行交流的好品质
交际习惯的提示和引导
收集名人故事
一、谈话导入:
最近在语文课上我们结识了列宁、高尔基、李四光、宋庆龄等许多名人,课外大家也在读名人故事、寻找名人资料,今天我们以小组为单位举行一个故事会。
二、读读要求:
1.讲的同学要讲清楚,让别人听明白;
2.听了以后有什么想法,大家互相交流。
三、分组举行,组内交流
1.各人先在组内展示自己所画(或收集到)的名人像或图片,简要介绍自己要讲的故事的主人公。
2.各小组内学生试讲、教师巡视。
3.小组评价,评出本组“故事王”、“最好听的故事”、“听得最认真的同学”。
四、全班交流
1.各组汇报本组评选出的“故事王”、“最好听的故事”、“听得最认真的同学”名单,教师颁奖。
2.全班交流:
荣获“故事王”称号的同学非常荣幸,“故事王”们肯定愿意让更多的同学听到你的精彩故事。
哪位“故事王”给全班同学讲讲?
3.挑选一、二名“故事大王”讲故事。
共同评议讲述情况。
如仪态是否自然大方、语言是否流利、有声有色等等。
五、畅谈感想
1.听了组内同学讲的名人故事、“故事王”讲的名人故事,大家有些什么想法?
可以谈谈对名人行为、品格的评价,可以联系自身和现实情况发表感想。
2.学生畅谈感想。
3.教师小结:
一位位名人是一座座丰碑,他们的崇高思想与品格就像一座座灯塔,让我们将他们的形象永远铭记在心中,从他们身
上获得力量,学得智慧,向自己的理想迈进。
习作指导
21单元课时数:
10
授课日期:
1.要写清楚熟悉的人的一件事。
2.要写值得写的事,并能从这件事看出熟悉的人的品质。
3.培养学生习作的兴趣。
写清楚熟悉的人的一件事。
写清楚事情发生的起因,经过,结果,并适当运用一些人物的描写。
布置让学生回忆和收集周围生活中自己熟悉、喜欢的人物的材料。
一、谈话,激发学生习作的兴趣。
学了这组课文,我们结识了好几位名人,他们或关爱自然,或平易近人,或善于思考,或诚实守信,一个个栩栩如生,跃然纸上。
我们大家也有许多熟悉的人,在他们身上有
许多值得写的事,这次我们就来学着写一写。
二、帮助选材,让学生有东西可写。
1.小组交流:
你最熟悉的人有哪些?
哪一个留给你较好的印象?
2.小组交流:
该人怎么会留给你这样的印象?
他身上有什么值得写的事?
引导学生围绕给自己留下较好印象的人展开回忆,提示要介绍“值得写的事”──值得宣传介绍的、值得他人学习的事。
3.教师指导写好事件:
我们就来把这件事写下来。
这件事的来龙去脉是怎样的?
把以下
几个要点考虑一下,把事情想清楚。
A.事情发生的时间
B.事情发生的地点
C.事情中的主要人物
D.事情的起因
E.事情的经过
F.事情的结果
三、教师指导写好人物形象:
A.抓特征,一定要抓好肖像描写
千人千面,人的外表是很少有雷同的。
但是仅有外表描写是不够的,因为人是立体生动的,不是呆板的模特,他有自己的思想,有不同于他人的行为和习惯,所以写人物外貌时要体现出人物神采──“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因此,要学会画眼睛,学会抓住描写对象身上最能表现个性特征的东西进行刻画,这样,这个对象就能栩栩如在眼前。
B.抓语言,一定要抓好对话描写。
语言要个性化,语言是人物内心世界的流露,不要人云亦云,千人一腔。
C.抓事例,一定要抓好细节描写。
四、学生动笔写习作。
我熟悉的一个人
动作
抓住事来写语言
神态
教学反思:
三年级是习作的起始阶段,其重要性可见非同一般。
《语文课程标准》对每学段写话没有统一要求,却强调了重在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自信心。
让学生喜欢写、乐于写,有利于克服在口头语转化为书面语过程中产生的畏难情绪。
没有兴趣及情感的支撑是不行的。
需要教师认真细致的点拨,学生是需要动力的,只有你发自内心的称赞才能给学生写好作文的信心。
习作讲评
22单元课时数:
11
9月23日
欣赏佳作,欣赏过程中提高写作技能,培养写作兴趣。
学习作文点评的方法。
学习围绕要求进行作文点评。
学生佳作。
一、导言:
1.古代大诗人白居易曾经感叹过:
“旧句时时改,无妨说性南岸”。
好的文章词句,是经过作者的千锤百炼无数次修改才得来的。
上节课我们写了一篇作文写人的文章。
这节课,我们将对这篇文章进行情”而大文学家、政治家王安石也曾说过:
“捻断数茎须,才得春风又绿江点评。
2.提问:
这次作文向我们提了几点要求,那一点最重要?
(共三点要求:
1、写一个你熟悉的或是尊重的人;
2、要通过一件具体的事,抓住人物的特点,来反映他某一方面的优秀品质。
3、写好后多读几遍,并认真修改。
重点是第二点)
3.教师语:
在这次的习作中,有一些同学的习作是完成的比较好的。
二、读文猜人
1.教师挑选几篇以同学为介绍对象的优秀习作,请作者隐去习作中同学名字,向大家朗读,全班同学猜一猜写的是谁。
对被同学猜出了,且公认为描写准确的小作者加以表彰。
2.议一议:
为什么该同学没说出名字而我们也能猜出习作写的是谁?
3.请作者介绍为什么能把同学介绍得如此准确、生动?
三、总结习作要领
引导学生明确:
A.写的都是生活中真真实实的事情;
B.要了解一个人,平时要多关注他,做个有心人。
C.平常多积累,多读经典、名著,学习他人写法。
四、修改习作
五、小组互相学习:
把自己的精彩习作读给学习小组的其他同学听。
第三单元备课
单元教学目:
1.学生要认识24个生字,会写40个生字,能正确读写56个生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默读,理解课文内容。
3.学习运用多样的句式表达,积累语言。
4.培养留心观察身边事物的好习惯,学会思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观察发现中增强创新意识。
单元教学重难点:
重点:
1.掌握本单元的生字词。
2.读懂课文内容,把握作者构思思路。
3.理解并学习运用不同的句式表达。
4.培养细心观察,巧妙思考,发现奥秘的能力
难点:
1.理清作者思路,领会写作方法。
2.深入理解“细心观察,认真思考”在课文中的具体化。
课时安排:
12课时
古诗两首《夜书所见》
23单元课时数:
1
授课人授课日期:
9月24日
1.学会7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
2.查找有关资料,了解作者生平及创作背景,培养学生阅读古诗的兴趣和能力。
3.美读诗句,体会作者流露的感情,懂得热爱家乡,珍惜亲情。
品重点字词,反复吟诵,体会诗歌感情。
想象诗中描写的情景,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
PPT课件(生字卡片、古诗挂图)。
一、与生对话,导入古诗
1.与学生对话,体会如果自己在外孤单心情。
2.板书课文题目,理解课文题目中的“书”是什么意思?
3.理解整个诗名是什么意思.
二、自主学习,初步感知
1.自由朗读。
借助拼音、字典等读准字音,把这首诗正确、流利的读出来。
2.同桌互读互查。
3.出示生字卡片,检查学生认读生字的情况,有重点地指导识记。
4.在读准字音的情况下,注意读准节奏。
5.教师范读,指导停顿。
节奏应该是二二三拍。
6.学生熟读。
三、初读古诗,感知大意
1.给古诗加注释,这是我们第一次见到,注释是为了帮助我们理解那些非常难的词语,但是不要生硬的往里面套,只要明白诗人所写内容和所要表达的感情即可。
现在以小组为单位,借助字典和注释,理解词语的意思。
2.不理解的地方,交流讨论,尝试解决。
(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
四、品读古诗,感悟诗意
1.学生再读古诗,并且仔细看图,思考:
诗人在这个夜里到底写了他见到的一些什么?
图画中的景象体现了那几句诗的意思?
初步感知古诗,大致了解古诗意思
2.
(1)思考:
在这样的夜晚,诗人一个人在外地作客会很自然地感到什么?
人都是有感情的,出门在外就很容易想家、想亲人。
也就是第二句“动客情”。
(2)思考:
动客情,动的是什么情?
往后读。
(3)这个时候诗人看着远处篱笆下的灯火,料想到孩子们正在捉蟋蟀,肯定非常开心,诗人也替他们开心,可是,诗人这时不是在自己的家乡呀,这个时候就越会想到什么?
诗人会想起他的家乡和他的童年。
得出结论:
那么,“客情”第一个是:
诗人的思乡之情,第二个是:
思念自己的家乡和童年。
(4)理解再读,品味赏析
这首诗要把诗人“想家”的感情读出来,声调要缓慢些。
。
最后两句“捉蟋蟀”场景确实令人高兴,但同时又牵动了诗人“动客情”思念家乡呀!
所以后两句语气可明快些,但不可过快。
(学生先读,老师指导,老师再范读,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
)
五、趣味活动,强化记忆
1.把《夜书所见》这首诗的诗句变成自己的语言说一说
2.老师描述诗句的内容,学生读出对应的诗句。
3.老师读诗的前面,学生接后面,直到学生基本会背为止。
4.小组比赛。
六、拓展阅读,增加兴趣
1.你们还读过哪些诗人所写的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古诗呢?
谁来背一首试试!
2.老师这里也有一首古诗,请你们认真听一听,跟着一起体会诗歌的感。
《泊船瓜州》(宋.王安石)
3.背一背。
七、作业。
结束语:
今天学习的这首诗,饱含思乡之情,秋天到了,出门在外,哪怕只是一砖一瓦都使人多么容易思念亲人呀!
!
夜书所见
叶绍翁
梧叶
秋风
挑促织
动客情
注重朗读,读中感悟。
语文的阅读教学应该坚持“以读为本”。
著名语言家张志公先生说:
“语文教学第一是读,第二是读,第三还是读。
”可见诗歌学习中读的重要性。
我先教给学生朗读的方法,如指导学生读第一句古诗时,要学生读慢些,低沉些,然后让学生反复诵读,加深对诗句内容和情感的理解感悟,领略古诗的意境。
整堂课朗读的形式很多,有开火车读古诗、师生合作读、指名读、配乐朗读、老师范读、齐读等,我还把音乐引进课堂,激发学生朗读兴趣。
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读出意,读出味,读出情,在读中整体感知,理解诗意,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24单元课时数:
2
9月25日
1.查找有关资料,了解作者生平及创作背景。
2.展开丰富想象,用自己语言说说诗句意思。
3.品重点字词,美读诗句,体会作者流露的感情。
4.培养学生阅读古诗的兴趣和能力。
教学重点:
品重点字词,美读诗句,体会作者流露的感情。
培养学生阅读古诗的兴趣和能力。
生字卡片
一、复习学法,导入新课。
1.小黑板出示:
了解诗人解诗题目明白诗意体悟诗情吟诵诗文
2.用自己话说说每一步具体做法及要求。
3.今天,我们就按同样的方法学习《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4.板书:
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二、了解诗人,解诗题目。
1.这首诗是谁在什么情况下写的?
你了解他吗?
(学生读课外搜集资料中的有关内容)
2.题目中的"
忆"
是什么意思?
"
山东"
指山东省吗?
能连起来说说题目的意思吗?
(在重阳节这天,王维思念家乡的兄弟。
)
三、理解字词,明白诗意。
1.学生自由读,指名读,直到正确流利。
("
为"
这里应读"
wé
i"
2.再读,你有哪些地方读不懂?
并在书上作记号。
3.小黑板出示学生不理解的字词:
异客逢倍遍
4.动动脑子,你如何理解这些字词?
5.你能从字面上说说诗句意思吗?
6.学生展开想象,用自己语言说说诗意。
四、体悟诗情,吟诵诗文。
1.这首诗中你认为哪些字用得好?
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2.学生小小组讨论。
3.交流。
我认为"
()"
字用得好,从中我体会到了()4你能把体会到的感情读出来吗?
有没有同学比他读得更好?
(注意节奏与感情).
4.配乐吟诵。
五、课外延伸。
1.这首诗中你最喜欢哪一句诗?
能谈谈看法吗?
能有感情地吟出这句诗吗?
2.每逢佳节倍思亲"
这句诗你在哪儿看到过或听到过?
你知道它这时的具体含义吗?
3.播放歌曲《七子之歌》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代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教学过程流畅紧凑,在重难点突破上、结合当时的背景、给予必要的讲解、也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学生通过合作讨论、对照注释,交流汇报,达到了本科教学目的。
我班有许多学生家乡并不在此,祖辈都在家乡,祖孙之间一年才有可能见上一面,我让学生说说自己在什么时候最想念疼爱他们的爷爷奶奶,又是如何来表达自己的思念的,结合自己的实际体验来感受诗人的情怀,孩子们对诗的意境就有了独特的感受,我觉得调动学生的切身感受是激发学生情感的一个好方法。
风筝
25单元课时数:
3
9月28日
1.认识“依、歇、丧”等5个生字。
会写“精、希、却”等12个生字。
能读写“精心、希望、依然”等13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体会感悟“我们”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不同心情,能读出“我们”的情感变化。
3.能模仿作者心理描写的方法,能较为具体地写出自己不断变化的心情。
4.乐意通过上网或查阅书刊搜集有关风筝的资料。
1.“村”、“丧”的字形,“磨”、“坊”的读音。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能读出“我们”的情感变化。
1.体会感悟“我们”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不同心情。
2.能较为具体地写出自己不断变化的心情。
搜集有关风筝的文字资料和图片。
一、唤起情感,导入学习
1.唤起情感:
童年的生活都是五彩缤纷的,既有欢声笑语,也有滴滴泪水。
你觉得童年最大的快乐是什么?
和大家交流分享一下,好吗?
2.导入学习:
有这么一群孩子,他们童年最大的快乐就是做风筝、放风筝,就让我们走进课文,走进他们中间,分享他们的快乐吧!
板书并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想怎么读就怎么读,喜欢读的可以多读几遍。
要求:
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生字可以多读几遍。
2.把自己喜欢的读给同桌听听,请同桌评出读得好的,给予表扬。
(师巡视,了解学情)
3.感知内容:
说说课文讲了什么事,根据学生的回答归纳板书:
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
(要注意引导学生从复杂到简单一步一步的归纳,切忌敷衍。
三、读中悟情,以情促读
1.以读代讲学习第1自然段,请学生朗读,其他同学听、评。
教师注意指导“最大的快乐就是做风筝,放风筝。
”
2.学习第二自然段。
(1)自读本段,边读边把自己读懂的和不懂的勾下来、写下来。
(估计学情:
学生能读懂做风筝所用的材料是什么?
他们做完风筝后的心情。
对于“憧憬”、“依然”二词,学生可能不大明白。
(2)学生汇报。
学生在说用什么做风筝时,教师可让孩子结合自身经历及收集的资料谈谈看法。
“憧憬”一词可根据“泡泡”的提示引导学生查字典,或在具体的语境中解决。
“依然”一词可用近义词“仍然”,通过换词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
(3)当学生在谈到书中孩子的心情时,引导他们读两个句子:
a.我们精心的做着,心中充满了憧憬和希望。
b.我们依然快活,把它叫做“幸福鸟”,还把我们的名字写在上面。
教法:
多种形式读,体会作者高兴的心情。
(4)假如就是你在做风筝,你会想些什么?
做些什么?
(让学生入情入境)
(5)多种方式读全段。
3.学习第三自然段。
(1)角色转换:
风筝做好了,此时你最想干什么?
(2)创设情境:
让我们一起去感受一下孩子们放风筝的欢乐场面吧!
播放多媒体课件,或者教师有感情地朗读一篇细致描写放风筝场面的文章,让学生入情入境。
(3)引导表达:
刚才同学们欣赏了放风筝的画面,你们看到了什么,与大家交流交流。
(4)角色转换:
当你奔跑在空旷的田野中,看到高高飘荡在天空中的风筝,你的心里产生了一种怎样的感受?
(5)品味课文:
用心多遍朗读第3自然段,想一想哪些地方写出了文中孩子和我们一样的感受。
需要精读的句子:
a、一个人用手托着,另一个人牵着线,站在远远的地方,说声“放”,那线一紧一松,风筝就凌空飞起,渐渐高过树梢了。
b.风筝越飞越高,在空中翩翩飞舞着,我们快活地喊叫着,在田野里拼命地奔跑。
注:
此二句可根据课堂情况,分析写法,如第一句中动词“托”“牵”的用法。
(6)深入赏读:
让我们带着自己的体验和感受(兴奋、激动、自豪)再读全段课文。
四、小组自学生字,交流学法。
1.出示生字,指名组词朗读。
“拼”“村”“丧”的读音需特别注意,磨的读音:
二声(摩擦)、四声(磨面);
坊的读音:
一声(牌坊)、二声(作坊)。
2.观察生字,交流识字写字经验。
“村”可与“材”进行比较记忆,“丧”的下面部分没有一撇。
3.练习书写生字。
五、课堂练习
抄写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句子。
(四号宋体,用蓝色表示)
26单元课时数:
4
9月29日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感悟“我们”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不同心情。
多媒体课件
一、诵读回味表现情感
1.选择第1自然段至第3自然段中你最喜爱的一段话读给大家听,读出感情。
2.作者在做风筝,放风筝时的心情怎样?
用一个词概括。
二、细读深究体悟感情
1.学习第4自然段
a.读一读:
用心读读第4自然段,能发现“我们”的心情有什么变化吗?
b.说一说:
说说你读后的发现。
c.试一试:
能不能用读表现出不同的心情来?
(可采用多次读的方式进行)
重点读好这个句子:
我们大惊失色,千呼万唤,那风筝越来越小,倏地便没了踪影。
方式:
读、体会、“大惊失色”、“千呼万唤”可表演。
d.评一评:
你们觉得这些同学读得怎么样,从哪些语词的朗读上能感受到“我们”的快乐或难受。
2.学习5.6.7.8自然段
(1)师:
假如你高高飞着的风筝断了,飞了,你会怎样呢!
(2)师:
我们来看看这些小朋友们是怎么做的?
请读读5、6、7、8自然段。
重点读好:
我们垂头丧气地坐在田埂上……
(3)体验:
你是从哪些地方感受到孩子的难过而又不甘心的情感。
(我们向那房子跑去,继续寻找我们的“幸福鸟”……为主要体会句。
三、回顾课文,畅谈感受
1.放筝时,线断了,风筝飞走了,孩子们很难过、着急,为什么还说放风筝是快乐的呢?
你有过这种生活体验吗?
2.一个提问下,帮助学生再次疏导出全文线索,板书:
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并再次朗读几个描写心情的重点句。
四、课堂练习
1.把自己玩耍、活动时候的心情告诉大家,写一写。
2.写几个描写心情的词语,并在小组内交流。
《风筝》一课,最明显的看似矛盾之处,就是课文第二段写做风筝时,将风筝称作“幸福鸟”。
为什么要将蝴蝶式的风筝称作“幸福鸟”?
一词之别,却给了我们很多的拓展空间。
在教学该段时,我便围绕风筝与“幸福鸟”进行了这样的设计:
抓住幸福鸟,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谈谈如果是你,你把风筝叫作幸福鸟的原因是什么;
不同的学生,原因肯定是不一样的。
这样一来,不仅与学生的生活经验联系起来,更拓展了幸福鸟的丰富内涵,一个人的憧憬、幸福变成了所有人的憧憬、幸福;
然后朗读,让学生再次感受为什么把风筝叫“幸福鸟”。
这样,就为全文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情感氛围。
看似矛盾之处有着空白等着我们去发现。
秋天的雨
27单元课时数:
5
授课人:
1.认识“钥、匙、趁”等8个生字。
会写“盒、扇、邮”等10个字。
能读写“清凉、留意、扇子”等16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秋雨的喜爱和赞美之情,背诵自己喜爱的部分。
3.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