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2286382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X 页数:215 大小:1.7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云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5页
云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5页
云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5页
云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5页
云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云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Word格式.docx

《云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云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Word格式.docx(2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云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Word格式.docx

(三)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我省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及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抓手

当前,我省仍然面临着产业结构不合理,经济发展方式粗放,效益低下,市场竞争力弱等问题。

因此,必须抓住发展战略新兴产业的有利时机,结合云南实际,部署我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重点和主要任务、找准产业发展突破口,加强顶层设计,明确产业发展路径,做大做强我省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实现我省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发挥重要作用。

(四)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我省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选择

2009年,我省GDP总量达6168亿元,但云南省整体经济发展水平不高,经济产业结构单一,产业缺乏核心竞争力,抗风险能力弱,资源型产业比重大,产业规模和水平与国内发达地区有较大的差距,在国际产业分工中也多处于产业链的低端。

粗放的增长方式引发的资源能源过度消耗和生态环境污染的不利影响日益严峻,使我省面临着发展与保护的双重压力,必须把经济增长从主要依靠物质资源的消耗转向更多依靠科技进步和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实现资源循环利用和经济持续发展。

通过大力培育和发展低消耗、高效益、少污染、知识密集型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使之成为经济增长的战略引擎,引领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带动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形成新的产业增长极,保障我省建设绿色经济强省,发展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实现。

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高起点构建我省产业体系,掌握我省支柱产业和先导产业发展主动权,辐射带动一批关联产业发展,形成特色产业和优势产业集聚,提升云南在未来发展中的综合竞争力和战略地位,引领云南经济发展走上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轨道,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二、产业发展基础及面临的挑战

(一)产业发展的基础

1.工业发展水平和效率进一步提升,特色和优势产业领域创新能力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经过改革开放30年以来的不懈努力,我省工业现已形成以烟草及配套、能源、医药、冶金、信息、建材、化工、机械制造、农特产品加工、造纸等为重点,涵盖39个行业的较为完备的工业体系(见表1-1)。

近年来,省委、省政府着力推动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升级,全力推进新型工业化,部署了调高烟草、电力和冶金三个主导产业,调强新能源、光电子、新材料和生物产业等四个新兴产业,调优煤炭、化工、建材、轻工等传统产业,调精机械装备制造业,加快发展现代生产服务业,大力推进绿色制造,构筑现代工业体系的战略任务,有力地促进了我省经济的发展。

“十一五”期间,我省围绕支柱产业、重点产业和特色优势产业,培育了一批在国内外有较大影响力的产业和企业,攻克了一批制约产业发展的核心关键技术。

表1-12008年云南省重点产业规模一览表

序号

产业

工业增加值(亿元)

1

烟草制品

659.39

2

电力

203.3

3

生物资源开发

1940

4

有色金属

233.96

5

黑色金属

142.29

6

煤炭

152.35

7

化工

125.8

8

建材

38.66

9

机械制造

71.3

10

食品

69.65

11

医药

38.81

12

电子信息

12.8

特色和优势产业领域创新能力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我省烟草种植、加工和装备技术水平,大型精密机械制造、物流自动化设备、大型铁路养护机械等领域的技术水平继续保持全国领先地位;

铜、铝、铅、锌、锡等有色金属及稀贵金属采、选、冶技术和装备水平及产业规模进入全国先进行列;

烟草、水稻、玉米、小麦、马铃薯、油菜等一批我省自主培育的粮经优良品种在省内及东南亚国家得到大面积推广种植;

鲜切花新品种数占全国90%以上,花卉新品种研发处于全国领先水平。

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对推动我省产业转型升级,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2.产业发展政策和环境条件进一步优化

“十一五”期间,针对我省优势特色产业发展,相继出台了《云南省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实施意见》、《云南省“十一五”新型工业化发展规划纲要》、《云南省高新技术产业促进条例》、《云南省高新技术产业“十一五”发展规划》、《中共云南省委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大力加强自主创新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决定》、《中共云南省委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实施建设创新型云南行动计划的决定》、《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国家促进自主创新成果产业化若干政策的实施意见》、《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工业园区建设的意见》和《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实施标准化发展战略的意见》等政策、法规和规划,使我省长期以来支柱产业单一、装备制造业发展滞后和生物、电子信息等新兴产业发展不快等问题得到逐步解决,为进一步加快云南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政策支持。

一批特色产业基地、园区蓬勃发展,昆明国家生物产业基地、昆明国家稀贵金属新材料产业基地、昆明国家光电子材料及产品科技兴贸创新基地、玉溪高新区、楚雄高新区、大理经开区、曲靖经开区、云南海归创业园、云南文山三七药物产业园区、云南国际林产业园区、云南红河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等一批独具特色的产业园区发展势头良好,为我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奠定了较好的产业基础和配套条件。

3.产业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取得了新进展

云南省委、省政府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的中心环节给予了高度重视和大力扶持。

近年来我省自主创新能力有了较大提升,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体系建设取得显著成绩。

目前,我省已建成国家级重点实验室3个、国家级工程研究中心2个、国家级工程实验室1个、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2个、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9个、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3个、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5个,省级重点实验室34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中试基地)42个,省级工程实验室5个、省级工程研究中心17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64个(见表2);

拥有研发机构的企业已达到672家,全省已有251家高新技术企业。

“十一五”期间,全省累计新增专利申请量16300件,新增专利授权量8720件,年均增长率分别为16.3%和20.62%;

我省已形成了面向全省、覆盖各个学科领域、个体选拔与团队培养相结合、培养与引进并举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引机制,具有良好的人才成长环境和创新创业环境。

表1-2我省现有产业科技创新平台情况单位:

个(家)

创新平台

数量

国家重点实验室

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国家工程实验室

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

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省级重点实验室

34

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42

省级工程实验室

省级工程研究中心

17

省级企业技术中心

164

13

拥有研发机构的企业

672

14

高新技术企业

251

4.六大产业具备较好的发展基础,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

生物产业我省具有丰富的物种资源,是全球生物物种高富集区和世界级的基因库,物种数约占世界物种的10%,天然药物资源占全国51%,微生物种类占全国已知种类的60%以上。

西南野生种质资源库、国家昆明高等级生物安全灵长类动物实验中心及生物多样性可持续利用—昆明国家生物产业基地等产业研发平台和基地的建设,为生物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在植物化学药、植物提取物、疫苗、生物制品、实验动物等方面形成了特色鲜明的技术水平和比较优势,涌现了一批以云南白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云南沃森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云南绿大地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为代表的龙头企业。

2009年,云南生物医药实现工业总产值121.5亿元,花卉产业实现总产值201亿元,生物产业已成为我省发展速度最快、带动作用最好、发展潜力最大的产业之一。

光电子产业我省已初步形成了以红外及微光夜视、光机电一体化设备、太阳能电池等为主导,半导体照明、OLED等产业为补充的光电子产业发展格局。

其中,红外热像系统已形成从材料到整机生产的比较完整的产业链;

微光夜视产品在国内具有较强的技术优势;

光伏产业、光机电一体化设备具备了良好的发展基础;

半导体照明、OLED等一批新兴领域快速发展。

培育了北方夜视技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云南天达光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云南南天电子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昆船物流信息产业有限公司、云南北方奥雷德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玉溪蓝晶科技有限公司、云南冶金集团昆明冶研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等一批骨干企业,形成了以“省部共建”昆明光电子产业基地和昆明国家光电子材料及产品科技兴贸创新基地为核心的产业集聚区。

据初步估算,2010年全省光电子产业实现销售收入120亿元,实现工业增加值30亿元。

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我省装备制造业起步较早,具有良好的产业发展基础。

铁路养护机械、空港自动化物流成套设备、矿冶成套设备、电力设备、轿车用柴油发动机等六个领域技术领先、特色明显、行业地位突出。

“十一五”以来,全行业工业总产值、销售收入、利税总额均保持20%左右的年均增长速度。

拥有沈机集团昆明机床股份有限公司、昆明船舶设备集团有限公司、昆明中铁大型养路机械集团有限公司等一批全国知名企业。

大型精密卧式加工中心、数控坐标镗床、数控重型回转工作台等产品技术水平处于国内领先;

自主研发的国内首套具有自动分拣功能的全系列行李处理装备,打破了我国中型以上机场行李处理系统依赖进口产品和技术的制约;

大型铁路养护机械产能居亚洲第一、世界第二;

拥有国家电气化铁道牵引变压器生产基地;

自主研发的D19TCI、D25TCI电控共轨柴油机,作为轿车柴油化理想的配套动力,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

在创新体系建设方面,建有国家级和省级企业技术中心24个,国家级及省级重点实验室2个、行业直属科研院所4个,建成了全国机械工业高原电器产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和500千伏级超高压输电线路试验基地。

节能环保产业在节能产业方面,云南省部分行业和企业的节能减排技术居全国同行业先进水平。

在环保产业方面,截止2009年底,全省专营或兼营环保产业的企业事业单位共计226家,从业人数超过10万人,年产值102亿元。

全省节能环保研发水平在冶金、化工、建材等资源型产业方面具有明显特色和优势,建有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国家环境保护工业资源循环利用工程技术中心、省部级冶金节能减排工程研究中心、中国昆明高原湖泊研究中心、清华—阳光节能研究中心等科技创新和产业化研发平台,开发了一批在国内外处于领先地位的节能环保技术、产品和装备。

在电解铝、钢铁烧结余热发电、大型硫酸装置低温位热能回收利用、工业烟气低浓度SO2治理回收、烟气脱硫脱硝及资源化利用、冶炼烟尘重金属防治及回收、贵金属稀土基汽车尾气净化催化剂、柴油机(车)尾气壁流式微粒捕集器(DPF)净化和处理、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烟草废弃物利用等行业或领域的节能环保技术处于全国先进水平,部分关键与共性技术已经得到示范与产业化。

此外,全省拥有一批工业循环经济试点企业、生态产业园区、清洁能源示范县、国家环保装备基地、云南资源环保科技创新园等产业发展平台,为企业聚集及产业集聚发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新材料产业我省有色金属、稀贵金属等矿产资源储量均居全国前列,全省已发现矿产品种143种,查明资源储量86种,其中61种矿产资源储量位居全国前10位,有色金属资源在国内资源总量中占有较大比重,10种主要有色金属产量居全国第二位。

目前,拥有国家工程实验室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1个,国家级企业中心4个、国家级企业孵化器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4个、省级中试基地1个,省级认定企业技术中心6个(见表3)。

我省拥有发展新材料产业的技术基础和人才储备,已建有昆明国家稀贵金属新材料产业化基地、临沧国家锗材料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红河国家锡基材料产业化基地及稀贵金属综合利用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2009年,云南新材料产业实现工业总产值340亿元,培育和发展了一批新材料领域重点企业。

贵研铂业股份有限公司是世界排名第五、中国最大的贵金属二次资源开发、贵金属材料生产企业,产品涉及贵金属高纯材料、特种功能材料、信息功能材料、环境材料、汽车尾气催化功能材料五大领域。

云南锡业集团(控股)有限责任公司已形成技术领先、结构合理、配套能力强的10大类产品系列,近500个规格品种,2.7万吨/年产能规模。

云南铜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在国内首次采用连铸连轧技术制造高速铁路用铜银合金、铜锡合金导线,达到欧洲同类产品技术指标,被评为国家重点新产品,已用于国内多条电气化铁路,占全国市场份额50%以上,已研制出20多种规格形状的铸铜新材料电机转子,试制出我国第一台高效节能铸铜转子电动机。

此外,云南在铅锡合金制备技术改造开发的锡基合金多级真空蒸馏技术及装备新技术、钴酸锂和锰酸锂动力电池新材料制备技术、高纯稀散金属和锗、铟半导体材料等的生产技术等领域均具有较好的基础,为云南新材料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技术和产业基础。

新能源产业我省具备较好的发展太阳能、风能和生物质能的资源基础。

太阳能辐射资源丰富,年辐射能量相当于731亿吨标煤,风能总储量1.22亿千瓦,生物质能原料种质资源居全国之首,全省可用于生物柴油原料种植的土地资源面积为1389万亩,全省农村户用沼气保有量达250万户,位居全国第四。

2008年,我国首个高海拔地区风电场—大理磨山风电场并网投产,装机容量4.8万千瓦。

2009年已规划可建23个风电场,装机容量387万千瓦,规划到2020年建成38个风电场,总装机容量约380万千瓦。

我省在太阳能热利用系统集成技术领域具备世界领先水平,制定了太阳能热水器国家检测标准,2009年,全省安装太阳能热水器800多万平方米。

我省已建有56个村级集中供电光伏电站建设,总装机容量超过350万千瓦。

昆明石林总装机容量为166兆瓦的太阳能光伏并网电站正在建设中。

以云南天达光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云南临沧鑫圆锗业股份有限公司、云南冶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昆明理工大学、云南师范大学等为代表的企业和研究机构积累了一定的技术储备。

昆明理工大学、云南师范大学等拥有一批生物柴油领域专利技术。

全省已建成小桐子种植基地130万亩,云南神宇新能源有限公司拥有省内第一条6万吨/年生物柴油生产线。

以地沟油为原料生产生物柴油的中试也已完成,首批试生产20多吨生物柴油。

(二)产业发展面临的挑战

一是我省发展内生动力不足,发展不充分、不协调、不平衡,结构不合理,观念转变不够。

二是“十二五”期间,我省既要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又面临着调整经济结构、加快发展方式的挑战。

三是我省产业发展的整体规模不大,产业分工地位较低,整体上仍处于产业价值链的中低端。

四是我省的基础设施、配套产业和服务体系总体上不完善,产业的消费市场培育难度大,将市场需求转化为现实需求,需要克服消费观念、技术瓶颈、成本制约、配套设施等障碍。

五是技术创新投入不足,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缺乏支撑产业发展的核心技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成果不多,企业低层次运营,企业尚未成为创新的主体。

六是创新创业人才队伍总量不足,高层次、高水平的领军人才、产业人才匮乏。

七是体制机制创新滞后,在财政、金融、税收、知识产权保护、市场培育、政府采购、资源配置、人才评价与激励等方面存在一系列制度性缺陷,现有政策落实不到位,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产业的培育和发展。

上述客观现实,使我省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面临严峻挑战。

三、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握国家实施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和将云南建成中国面向西南开放的桥头堡战略的历史机遇,面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需求,把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放在推进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突出位置。

现阶段重点培育和发展生物、光电子、高端装备制造、节能环保、新材料、新能源等六大战略性新兴产业。

按照“市场主导、创新驱动、引领发展、重点突破”的要求,着力突破关键技术,着力利用全球创新资源,形成产业核心竞争力;

着力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在我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和发展中的促进作用,提高产业的信息化水平;

着力扩大市场需求,壮大产业规模;

着力创新发展机制,加快创建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的产品,培育一批有影响力的创新型企业,打造一批特色产业基地。

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跨越发展,使之成为支撑云南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和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基本原则

——市场主导、政府推动。

发挥市场的基础性作用,把市场需求作为拉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根本力量,以市场培育促产业发展,制定政府采购、财税补贴、强制性应用等政策,支持新技术、新产品的示范应用,以市场为主导,带动产业快速发展。

——创新驱动、内生增长。

强化创新,使科技进步成为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主要动力。

集中技术、人才、产业基础较好的优势领域,深入推进产学研结合,整合利用国内外创新资源,加强自主创新体系建设,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

——重点突破、引领发展。

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明确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主攻方向。

集中配置资源,率先在最有基础、最有潜力的重点领域,实现产业规模和技术的有效突破。

把握科技和产业发展方向、着眼长远、超前部署,引领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发展,加快形成先导产业和支柱产业。

——统筹内外、开放引进。

把开放引进作为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抓手,制定优惠政策,大力引进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创业人才,努力创造条件,引进国内外行业龙头企业,实现战略性新兴产业跨越式发展。

——优化布局、集聚发展。

优化产业布局,把培育优势企业和产业集聚发展作为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的重要途径。

以现有产业化基地和园区为载体,集中配置生产要素,完善产业、物流、人才、政策配套体系,培育龙头企业,集聚关联企业,延伸拓展产业链,培育特色园区,促进优势区域和优势领域率先发展。

(三)发展目标

——到2015年,云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目标(见表3-1):

1.支撑引领作用明显提高。

组织实施产业发展创新工程、核心产业链建设工程,实现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化、集群化、高端化发展。

到2015年,六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销售收入超5000亿元,年均增速超20%,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10%左右,战略性新兴产业形成健康发展、协调推进的基本格局,对产业结构升级的推动作用显著增强,在解决资源、环境、健康、安全等瓶颈问题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2.自主创新能力大幅提升。

重点培育工业产值超10亿元的50户重点企业,其中,工业产值超30亿元的20户,超50亿元的5户;

掌握一批产业核心关键技术,打造一批国内外知名品牌,形成一批相关行业标准,建立重要产品的技术标准体系。

确立生物资源可持续利用,生物技术服务,红外及微光夜视,大型数控机床,轨道交通大型养护机械,稀贵金属新材料,有色金属精深加工,空港自动化物流成套设备等领域在全国的领先地位。

到2015年,战略性新兴产业R&

D投入占企业销售收入的比重超过5%。

3.产业集聚效应显著增强。

重点打造10条区域特色产业链;

建成10个特色鲜明、创新能力强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园区);

滇中地区成为云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集聚区,工业产值占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工业产值比重80%以上。

表3-1云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指标体系

指标

2015

指标性质

战略性新兴产业销售收入(亿元)

≥5000

约束性指标

年均增长率(%)

≥20

占GDP的比重(%)

引导性指标

工业产值超10亿元的重点企业(户)

50

滇中战略性新兴产业工业产值占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工业产值比重(%)

≥80

区域特色产业链(条)

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园区)(个)

——到2020年,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云南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局部领域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力争达到15%,吸纳带动就业能力显著提高;

生物、光电子、高端装备制造等3个产业成为支柱产业,节能环保、新能源、新材料等3个产业成为先导产业;

云南成为在东南亚、南亚有影响力和辐射作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判决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