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三语文模拟考试Word文件下载.docx
《届高三语文模拟考试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高三语文模拟考试Word文件下载.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如果一个人有了“知识”这样一个概念,并且认识了自己知识贫乏的现状,他就可能去寻求、靠近知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在他自以为是在“前进”的时候,走着倒退的路
②我就产生了求学的强烈愿望
③我又产生了分辨好坏,选择好书的愿望
④相反,如果他认为自己什么都懂,他就会远离知识
⑤当我明白了自己读书非常少的时候
⑥当我知道了世界上书籍数目如何庞大的时候
A.④①⑥②⑤③
B.④⑤⑥③②①
C.④①⑤②⑥③
D.⑥③⑤②④①
二、本大题7个小题,共3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小题。
瑞草溪亭
张岱
瑞草溪亭为龙山支麓,高与屋等。
燕客相其下有奇石,身执虆臿①,为匠石先,发掘之。
见土葢②土,见石甃③石,去三丈许,始与基平,乃就其上建屋。
屋今日成,明日拆,后日又成,再后日又拆,凡十七变而溪亭始出。
盖此地无溪也,而溪之,溪之不足,又壑之、潴之。
一日鸠工数千指,素性池之,索性阔一亩,索性深八尺。
无水,挑水贮之,中留一石如案,回潴浮峦,颇亦有致。
燕客以山石新开,意不苍古,乃用马粪涂之,使长苔藓,苔藓不得即出,又呼画工以石青石绿皴之。
一日左右视,谓此石案焉可无天目松数棵盘郁其上,遂以重价购天目松五六棵,凿石种之。
石不受锸,石崩裂,不石不树,亦不复案。
燕客怒,连夜凿成砚山形,缺一角,又葢一礐(què
)石补之。
燕客性卞急,种树不得大,移大树种之,移种而死,又寻大树补之。
种不死不已,死亦种不已,以故树不得不死,然亦不得即死。
溪亭比旧址低四丈,运土至东多成高山,一亩之室,沧桑忽变。
见其一室成,必多坐看之,至隔宿或即无有矣。
故溪亭虽渺小,所费至巨万焉。
燕客看小说:
“姚崇梦游地狱,至一大厂,炉鞴④千副,恶鬼数千,铸泻甚急,问之,曰:
‘为燕国公铸横财。
’后至一处,炉灶冷落,疲鬼一二人鼓橐,奄奄无力,崇问之,曰:
‘此相公财库也。
’崇寤而叹曰:
‘燕公豪奢,殆天纵也!
’”燕客喜其事,遂号“燕客”。
二叔业四五万,燕客缘手立尽。
甲申,二叔客死淮安,燕客奔丧,所积薪俸及玩好币帛之类又二万许,燕客携归,甫三月又辄尽,时人比之鱼宏四尽焉。
溪亭住宅一头造一头改一头卖翻山倒水无虚日有夏耳金者制灯剪彩为花亦无虚日人称耳金为败落隋炀帝称燕客为穷极秦始皇可发一粲。
[注]①虆臿:
土筐、铁锹。
②葢:
同“盖”,根据语境,这里应理解为“挖”的意思。
③甃(zhò
u):
泛指用砖砌物。
④炉鞴:
火炉与鼓风吹火器。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燕客相其下有奇石
相:
察看
B.又呼画工以石青石绿皴之
皴:
表现山石等的脉络纹理
C.二叔客死淮安
客:
做客
D.甫三月又辄尽
甫:
才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为匠石先,发掘之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B.乃用马粪涂之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C、遂以重价购天目松五六棵
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
D.所积薪俸及玩好币帛之类又二万许
有宁越、徐尚、苏秦、杜赫之属为之谋
7、下列句子中,全都属于燕客修建溪亭“穷奢极侈”行为的一组是(3分)
①屋今日成,明日拆,后日又成,再后日又拆,凡十七变而溪亭始出
②二叔业四五万,燕客缘手立尽③遂以重价购天目松五六棵,凿石种之
④所积薪俸及玩好币帛之类又二万许,燕客携归,甫三月又辄尽
⑤故溪亭虽渺小,所费至巨万焉
⑥溪亭住宅,一头造,一头改,一头卖,翻山倒水无虚日
A.①②⑤
B.②④⑤
C.①③⑥
D.③④⑥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文反映燕客的穷奢极侈、挥金如土是通过写燕客修建瑞草溪亭的具体情形来实现的。
B.本文记录燕客生活,淋漓尽致地反映出了晚明时代文人士大夫的一个侧面。
C.本文写燕客,除了写燕客的费力耗财之外,还用寥寥数语写了燕客发怒和急躁的性情。
D.本文主要运用了对比的表现手法来塑造燕客的形象,鲜明地表达了作者的感情态度。
9、断句和翻译。
(10分)
(1)用“/”给下列文段断句。
(4分)
溪亭住宅一头造一头改一头卖翻山倒水无虚日有夏耳金者制灯剪彩为花亦无虚日人称耳金为败落隋炀帝称燕客为穷极秦始皇可发一粲
(2)翻译下面的句子。
(6分)
①一日鸠工数千指,索性池之。
②崇寤而叹曰:
“燕公豪奢,殆天纵也。
”
10.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7分)
和聂仪部明妃曲①
明·
李攀龙
天山雪后北风寒,抱得琵琶马上弹。
曲罢不知青海月,徘徊犹作汉宫看。
【注】①本诗是唱和友人聂仪部所著的《明妃曲》。
明妃,指王昭君。
(1)本诗第一句在全诗中起什么作用?
(3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简析本诗的三、四两句在表情达意上的特点。
11.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任选3题,多选则按前3题计分)(6分)
(1)______,________。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
(《论语十则》)
(2)______,___________。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白居易《琵琶行》)
(3)_____,________。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苏轼《赤壁赋》)
(4)______,________。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陆游《游山西村》)
三、本大题4个小题,共16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2~15小题。
阅读可以很个性
孙小宁
我越来越认为,阅读可以很个性。
年轻人可以扎堆地看郭敬明,中年以上有人还凑堆儿读书,不免有些尴尬。
所以,我对各种看起来不算流俗的“国学读书会”、读经会也颇多抵触。
同样,我不认为,各大书店的图书销量排行榜,能反映阅读的真实。
恰恰相反,这是阅读非理性的显示。
这种数据给没创意的书商做选题参考可行,让书媒记者借此总结时下的阅读潮流也可行。
但,都还与个人的阅读无关。
以心探求,我们往往会找到最切合自己的书。
当年我生病时的一位主治大夫,后来与我成为朋友。
他从海外归来,专业一级棒。
我格外珍视与他的友谊,有时会把家中的闲书递他,只说未必都有用,拣有用的看。
没想到有一年岁末,他发来长长的短信,郑重地向我道谢。
他说其中有一本书,来得非常及时,因为有一段他其实焦虑不堪,几近崩溃边缘。
是这本书点醒并拯救了他。
以我对他专业知识的判断,我不认为这本书一定能入他的眼。
但我尊重他的感受。
阿巴斯的电影《樱桃的滋味》中,是一枚樱桃,救了一个处在崩溃边缘的人,谁又能说这枚樱桃此时不是光芒四射呢?
这也可能是许多我们看来微不足道的书存在的理由。
相反,一些公认伟大的书,如果我们生命中内在的感应器没有形成,那么即使理性地知道它好,也可能是油盐不进。
真要有所感应,会有阅读的迷狂,我是亲眼见过的。
一位作家朋友,不像别的作家那样博览群书。
他只读少量作家的书。
我曾多次注意到他的包里有一本早年间出版的博尔赫斯小说集,书页都卷边了,里面勾勾划划,还在一遍遍读。
我说,博尔赫斯有新版的,你还不换一本。
他说,新的在书店翻过,没买,还是这个版本译得好。
我形容他的阅读是一种吸血鬼式的迷狂。
因为热爱,便仿佛要敲骨吸髓。
还有一些书的价值与魅力,只在特定的时空才得以彰显。
对我,《藏地牛皮书》就是一例。
没去西藏前,我只认为它作为书,设计用纸及编排上有创意。
但是真和朋友到了拉萨,朋友又因高原反应第二天就返回,孤独无助间,《藏地牛皮书》的神奇就显现了。
我在这陌生之地碰到的一个个细小难题,竟然都能从这本书中找到答案。
生命的年轮一点点在扩大,生命的内部也会随之生长出许多困惑与渴求,而这些,恰是我们最好的读书感应器。
所以我说,内在的阅读需求永远是第一位的。
只要基于内在的愿望,其实是读无定法的。
有人开卷有益,有人非经典不读,都无所谓高下,高下只在于,见地是不是增长了,生命是不是得到滋养与提升。
阅读是一件私人的事儿,不是非经典不读焉,但也不是任性胡来,捡着无聊当有趣混一辈子。
读什么,怎样读,都可以很个性。
至于你问我,什么是我个人欣赏的阅读方式?
嘿嘿,不瞒你说,我羡慕那种吸血鬼式的迷狂而专注,可以把热爱的书中文字,化成生命的养分。
(选自2009年10月6日《人民日报》)
12.根据文意,以下说法正确的两项是(5分)(
)(
A.各大书店的图书销量排行榜,能反映现实中人们阅读的真实情况。
B.作者对中年以上人们“扎堆”读书的诸多情形颇有“抵触”,认为这都是阅读非理性的显示。
C.只要形成生命中内在的感应器,我们就能读出一些公认伟大的书的“好”来。
D.生命发展过程中生长出许多困惑与渴求,这些困惑与渴求正是人们最好的读书感应器。
E.作者认为阅读是一件私人的事儿,因此完全可以凭兴趣决定读什么和怎样读。
13.下列各项中,不属于“与个人阅读无关”的一项是(3分)(
A.书店里图书销售排行榜
B.书商市场调查做出书选题参考
C.书媒记者总结时下的阅读潮流
D.依据生命感应选读
14.就本文看来,“阅读可以很个性”体现在哪些方面?
15.作者在文中说“内在的阅读需求永远是第一位的”,请根据文意理解这句话的内涵。
四、本大题为选考内容的两组试题。
每组试题有3个小题,共15分。
选考内容的两组试题分别为“文学类文本阅读”试题组和“实用类文本阅读”试题组,考生任选一组作答。
(一)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8题。
家
龙应台
①作为被人呵护的儿女时,父母在的地方,就是家。
早上赶车时,有人催你喝热腾腾的豆浆。
放学回来时,距离门外几尺就听见锅铲轻快的声音,饭菜香一阵一阵。
晚了,一顶大蚊帐,四张榻榻米,灯一黑,就是黑甜时间。
兄弟姊妹的笑闹踢打和被褥的松软裹在帐内,帐外不时有大人的咳嗽声,走动声,窃窃私语声。
朦胧的时候,窗外丝缎般的栀子花香,就幽幽飘进半睡半醒的眼睫里。
帐里帐外都是一个温暖而安心的世界,那是家。
②人,一个一个走掉,通常走得很远、很久。
在很长的岁月里,只有一年一度,屋里头的灯光特别灿亮,人声特别喧哗,进出杂踏数日,然后又归于沉寂。
留在里面没走的人,体态渐孱弱,步履渐蹒跚,屋内愈来愈静,听得见墙上时钟滴答的声音。
栀子花还开着,只是在黄昏的阳光里看它,怎么看都觉得凄清。
然后其中一个人也走了,剩下的那一个,从暗暗的窗帘里,往窗外外看,仿佛看见,有一天,来了一辆车,是来接自己的。
她可能自己锁了门,慢慢走出去,可能坐在轮椅中,被推出去,也可能是一张白布盖着,被抬出去。
③和人做终身伴侣时,两个人在哪里,哪里就是家。
曾经是异国大学小城里一间简单的公寓,和其他一两家共一个厨房。
窗外飘着陌生的冷雪,可是卧房里伴侣的手温暖无比。
后来是一个又一个陌生的城市,跟着一个又一个新的工作,一个又一个重新来过的家。
几件重要的家具总是在运输的路上,其他就在每一个新的城市里一点一点添加或丢弃。
墙上,不敢挂什么真正和记忆终生不渝的东西。
墙,是暂时的。
在暂时里,只有假设性的永久和不敢放心的永恒。
家,也就是两个人刚好暂时落脚的地方。
④很多人,没多久就散了,因为人会变,生活会变,家,也跟着变质。
渴望安定时,很多人进入一个家;
渴望自由时,很多人又逃离一个家。
渴望安定的人也许遇见的是一个渴望自由的人,寻找自由的人也许爱上的是一个寻找安定的人。
家,一不小心就变成一个没有温暖、只有压迫的地方。
外面的世界固然荒凉,但是家却可以更寒冷。
一个人固然寂寞,两个人孤灯下无言相对却可以更寂寞。
⑤很多人在散了之后就开始终身流浪。
⑥很多人,一会儿就有了儿女。
一有儿女,家,就是儿女在的地方。
天还没亮就起来做早点,把热腾腾的豆浆放上餐桌。
晚上,你把滚热的牛奶搁在书桌上,孩子从作业堆里抬头看你一眼,不说话,只是笑了一下。
你觉得,好像突然闻到栀子花幽幽的香气。
⑦孩子在哪里,哪里就是家。
⑧你告诉我,什么是家,我就可以告诉你,什么是永恒。
(本文有删节)
16.文中在①②⑥段多次写到“栀子花”,请简析它们在表现人物情感方面的作用(4分)
17.解释下列两句话在文中的含意。
(1)“墙,是暂时的。
(2)“很多人在散了之后就开始终身流浪。
18.作者在最后一段说,“你告诉我,什么是家,我就可以告诉你,什么是永恒。
”请联系全文,谈谈你对“什么是永恒”的看法。
(5分)
㈡实用类文本阅读
温家宝总理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节选)
(六)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进步
。
这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头等大事。
今年就业形势依然严峻,工作上不能有丝毫松懈。
要继续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
中央财政拟投入433亿元用于促进就业。
重点做好高校毕业生、农民工、就业困难人员就业和退伍转业军人就业安置工作。
2009年到期的“五缓四减三补贴”就业扶持政策延长1年。
加强政策支持和就业指导,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城乡基层、中西部地区和中小企业就业;
拓宽就业、择业、创业渠道,鼓励自主创业、自谋职业等多种形式的灵活就业,以创业带动就业。
建立健全公共投资带动就业的机制。
继续加强职业技能培训,重点提高农民工和城乡新增劳动力的就业能力。
完善就业服务体系,健全劳动力输出输入地区协调协作机制,引导劳动力特别是农民工有序流动。
加快建立统一规范的人力资源市场。
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
我们要通过持之以恒的努力,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让广大劳动者各尽所能、各得其所。
扎实推进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试点范围扩大到23%的县。
加快解决未参保集体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保障等遗留问题。
将全国130万“老工伤”人员全部纳入工伤保险范围。
积极推进农民工参加社会保险。
加强城乡低保工作,切实做到动态管理、应保尽保。
加强残疾人社会保障和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落实好扶残助残的各项政策,为他们平等参与社会生活创造更好的环境。
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今年再提高10%。
各级政府要进一步增加社会保障投入,中央财政拟安排3185亿元。
要多渠道增加全国社会保障基金,加强监管,实现保值增值。
我们要加快构建更加完善的社会保障安全网,使人民生活有基本保障、无后顾之忧。
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是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体现。
我们不仅要通过发展经济,把社会财富这个“蛋糕”做大,也要通过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把“蛋糕”分好。
要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兼顾效率与公平,走共同富裕的道路。
一要抓紧制定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的政策措施,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加大财政、税收在收入初次分配和再分配中的调节作用。
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
二要深化垄断行业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完善对垄断行业工资总额和工资水平的双重调控政策。
严格规范国有企业、金融机构经营管理人员特别是高管的收入,完善监管办法。
三要进一步规范收入分配秩序。
保护合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逐步形成公开透明、公正合理的收入分配秩序,坚决扭转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
19.温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节选)有三个方面的内容,请根据各个部分的内容为每一部分写一句开头语,填写在□里(不要超过8个字)。
20.这篇工作报告的写作在语言方面有何特色?
请结合原文举例加以评析。
21.工作报告节选的内容涉及几个方面,在涉及“收入分配”时专门分点陈述,而涉及到其他任务却没有这样安排。
简要分析作者这样安排的理由。
五、本大题2小题,共12分。
22.下面是关于亚运藤球项目的资料,请提取主要信息,为藤球运动提供一段简介。
(不超过
60字,含标点符号)(6分)
藤球是用9—11根细藤条编制而成的黄色空心圆球。
藤球运动是两队隔网竞赛的运动,是一项观赏性、竞技性很强的项目。
藤球的体积小、重量轻,要用脚去支配和控制球,技术动作比足球更加精确、高难。
每支球队上场2—3人。
击球过网,并使球落到对方场地内,或使对方球员接球出界。
藤球是流行于东南亚地区的一种独特的古老体育运动项目。
藤球在“传”球时要运用特殊的技术。
藤球运动员不许用手触球。
在比赛中,他们可以用脚、腿、肩膀和头来触球。
藤球跟排球比赛有些类似,所不同的是以脚代手,又叫“脚踢的排球”。
藤球是一种介于排球、篮球、足球之间的运动。
1990年第十一届亚运会(北京)上藤球首次成为亚运会正式比赛项目。
23.上海世博会广东馆的主题确定为“窗口———广东神话’,广东省参与的2010年上海视觉形象标志系统将作为广东馆的馆徽进行使用,取名为“南风窗外‘粤’精彩”,标志以广东简称“粤”字为主体元素,字的中部抽象为敞开的窗口形态。
请就此展开联想,写一段广东馆的宣传语,要求语言生动,运用两种以上(含两种)的修辞方法,不少于60字。
六、本大题1小题,60分。
24.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60分)
有人认为:
现代人处于一种“另类生存”状态,人们把思考交给了电脑,把联系交给了手机,把腿脚交给了汽车,把健康交给了药丸。
现代人应该有怎样的生存状态?
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可以谈自己的感受和看法,也可以写自己的经历、他人的故事。
要求:
①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
②不限文体,诗歌除外。
③不少于800字。
2012届高三语文模拟考试参考答案
1、B(A项四组分别读chá
o、chó
ng、dì
、fǎ/fá
;
B项四组分别读sā/sǎ、shēn/shé
n、tiāo/tiá
o、Wá
n/wǎn;
C项四组分别读wù
、xuě、yá
n、chuà
ng/chen;
D项四组分别读yí
ng、zà
o、zhǎn、mó
)
2、B。
(光怪陆离:
形容奇形怪状,五颜六色。
此处宜用“诡异”。
或用成语“波诡云谲”亦可)
3、C(C项“否定不当”,“难道我们能否认这不是事实吗?
”这个句子含三重否定,“事实”最终还是被否定掉了,与想要表达的意思相反)
4.C[分析]
这是一个议论性语段,议论的中心话题是对于“知识”的认识问题。
整段文字采用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前半部分是正面论述,后半部分是反面论证。
在论证中,前半部分采用第三人称,后半部分是第一人称。
5、C(客:
旅居他乡)
6、D(D两个“之”均为代词,这。
A为:
介词,替/动词,凝结成;
B乃:
副词,于是、就/副词,竟然;
C以:
介词,用/连词,用来)
7、C(②④是概述“燕客”耗费“二叔”财物的事实情况,不能说是燕客修建溪亭”穷奢极侈”的“行为”,并
且,“燕客”耗费“二叔”的财物;
不一定全都与“修建溪亭”有直接关系;
⑤虽然说的是溪亭耗资巨大,但它是一种概说,而不是一种“行为”)
8、D(文章主要运用了夸张、讽刺的手法)
9、
(1)溪亭住宅/一头造/一头改/一头卖/翻山倒水无虚日/有夏耳金者/制灯剪彩为花/亦无虚日/人称耳金为败落隋炀帝/称燕客为穷极秦始皇/可发一粲
(2)①一天,(燕客)聚集民工数千人,索性把它挖成水池。
(采分点:
“鸠”、“指”、“池”)
’
②姚崇醒后叹息道:
“燕公的豪奢,恐怕是老天的纵使。
”(采分点:
“寤”、“殆”、“纵”)
参考译文:
端草溪亭是龙山的支麓,亭高与房屋相等。
燕客看到它的下面有奇石,就亲自拿着土筐、铁锹,替匠石作先锋,用铁锹发掘奇石。
他见土就掘土,见石就砌石,挖进去三丈左右,才与地基相平,然后在地基上修建房屋。
房屋今日修成,明日就拆除,后日又修成,再后日又拆除,估计经过十七次变更,溪亭才开始现出。
大概这个地方原来没有溪流,因而开引溪流,开引溪流还是不够,又挖水坑将水积聚起来。
一天,(燕客)聚集民工数千人,索性把它挖成水池,开阔为一亩,挖深八尺。
没有水,就挑水贮藏起来,中间留有一块石墩如同案桌,山峦在回水中浮出,也很有一种景致。
燕客认为山石是刚刚开采出的,着意还不太苍古,就用马粪把山石涂抹起来,使它长出苔藓,苔藓不能立即长出,又叫画工用石青石绿来表现山石峰峦的脉络纹路。
一天,左右观看,说这个石案怎么可以没有数棵天目山的青松曲折苍翠地生长在它的上面呢,于是就用高价购买了五六棵天目山青松,凿开石缝把它们栽种下去。
石案受不得铁锹凿掘,石案被崩裂了,石案没凿成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