癫痫脑电图报告模板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2280227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0.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癫痫脑电图报告模板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癫痫脑电图报告模板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癫痫脑电图报告模板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癫痫脑电图报告模板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癫痫脑电图报告模板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癫痫脑电图报告模板Word下载.docx

《癫痫脑电图报告模板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癫痫脑电图报告模板Word下载.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癫痫脑电图报告模板Word下载.docx

  基本原理

  要说脑电图,首先得简单了解脑电图的原理。

脑电图根据电极放置于颅内或颅外,可分为头皮电极脑电图、颅内电极脑电图。

这里讲的是大家经常接触到的头皮电极脑电图。

脑电图跟心电图、肌电图一样,是利用仪器来记录电活动。

  头皮电极脑电图是从头皮上将脑部的自发性电活动加以放大记录而获得的图形。

脑电信号经过放大器(因为脑电信号非常微弱,为mv或uv级别,而且得经过颅骨和头皮的衰减,所以需要经过数百万倍的放大才能显示出来)、滤波器(减少干扰)最后形成我们所看到的图形。

  敏感性与走纸速度

  我们先来回顾一下心电图。

要注意的是,平时大家都知道心电图两条纵线间(1mm)表示,那是因为走纸速度为25mm/s。

也就是说每过1s心电图纸走了25mm。

同样的,当标准电压1mv=10mm时,两条横线间(1mm)表示。

  脑电图也是同样的道理。

脑电图一般采用的走纸速度为(走纸速度对应的是横轴)30mm/s,也就是说30mm=1s。

而脑电图的敏感性(纵轴)单位为uv/mm,敏感性一般采用的是10uv/mm,也就是说1mm=10uv。

  一般心电图横向纵向都有格子,而且走纸速度以及敏感性都是按照固定标准来的。

反正横轴1小格就是,纵轴1小格就是。

但是脑电图一般都是没画格子的,走纸速度和敏感性会根据实际情况调整。

但是大家也别急,正规的脑电图右下角都会有个标尺(类似地图上的比例尺),标尺就是为了说明其走纸速度及敏感性。

文字太多,把大家都绕晕了。

还是看图吧。

  也有的是这样表示的:

  无论如何,总归会通过标尺告诉你横轴多长是1s,纵轴多长是多少uv。

  电极放置位置

  现在头皮电极脑电图常规使用的是国际10-20系统。

10-20系统包括19个记录电极和2个参考电极。

  首先在头皮表面确定两条线,一条为鼻根至枕外粗隆的前后连线为100%,另一条为双耳前凹之间的左右连线为100%。

两者在头顶的交点为cz电极的位置。

从鼻根向后10%处为fpz(额极中线),从fpz向后每20%为一个电极的位置,依次为fz(额中线)、cz(中央

  中线)、pz(顶中线)及oz(枕中线)。

  oz与枕外粗隆的间距为10%。

双耳前凹连线距左耳前凹10%处为t3(左中颞)电极位置,以后向右每20%放置一个电极,依次为c3(左中央)、cz、c4(右中央)和t4(右中颞)。

t4距右耳前凹间距为10%。

  从fpz通过t3至oz的连线为左颞连线,从fpz(来自:

小龙文档网:

癫痫脑电图报告模板)向左10%为fp1(左额极),从fp1每向后每20%放置一个电极,依次为f7(左前颞)、t3(左中颞)、t5(左后颞)及o1(左枕),其中t3为此线与双耳前凹连线的交点,o1距oz为10%。

右颞连线与此相对应,从前向后依次为fp2(右颞极)、f8(右前颞)、t4(右中颞)、t6(右后颞)、o2(右枕)。

从fp1至o1和从fp2至o2各做一连线,为左、右矢状旁连线,从fp1和fp2向后每20%为一个电极位点,左侧一次为f3(左额)、c3(左中央)、p3(左顶)和o1(左枕),右侧依次为f4

  (右额)、c4(右中央)、p4(右顶)和o2(右枕)。

在10-20系统中,fpz和oz不包括19个记录点内。

  这么一大段文字大家都看晕了,没关系,有图有真相,大家还是看图吧。

  采用这个系统有什么好处呢?

第一,电极位置的排列与头颅的大小和篇三:

脑电图检查的作用及意义

  脑电图检查的作用及意义

  我们知道,当心前区不适时,要做心电图检查;

胃部不适时,则应进行胃镜检查;

而当头部不适时,有时医生就要对你进行脑电图检查。

那么,为什么要进行脑电图检查?

脑电图能查出什么病呢?

  人体的大脑有140亿个脑细胞,其中有2.5

  亿个神经细胞。

神经细胞活动时可以产生各种生物电信号,脑电图就是利用脑电图机记录人体大脑生物电的信息的。

只要将脑电图机的探测仪电极贴在头皮上,仪器就能收到脑电活动整个过程中电位的变化,这时扫描笔便在移动着的图纸上描绘出各种曲线。

由于曲线的频率和振幅不同,就构成了不同的波形,形成了脑电图波。

  一般来说,每个人的脑电图都有其固有的特征。

脑电图波分为慢活动波和快活动波,在正常生理条件下,有着正常的生理节律和固有特征,而当脑电图出现异常时,则提示有病变的可能。

因此,在对大脑生理功能进行评判时,可以进行脑电图检查。

由于脑电图是一种无创伤性的检查方法,所以可以多次进行重复检查。

哪些疾病需要进行脑电图检查呢?

  

(1)精神性疾病:

为了确诊精神分裂症、躁狂抑郁症、精神异常等,可做脑电图检查,排除包括癫痫在内的脑部其他疾患。

  

(2)癫痫:

由于癫痫在发作时脑电图可以准确地记录出散在性慢波、棘波或不规则棘波,因此对于诊断癫痫,脑电图检查十分准确。

  (3)脑内的一些实质性病变:

一些脑肿瘤、脑转移癌、脑内血肿等,往往引起不同程度的脑电图变化。

这些脑电图变化,根据病变的部位、性质、阶段和损害情况,可出现病灶性慢波,这种病灶性慢波,可以确诊脑内的病变。

  脑电图检查是一种对大脑功能变化进行检查的有效方法,由于大脑功能的变化是动态的、多变的,因此对—些临床有大脑功能障碍表现的病人在做一次脑电图检查没有发现异常时,不能完全排除大脑疾病的存在,而应定期进行脑电图复查,才能准确地发现疾病。

此外,在进行脑电图检查时,事先要洗头,以保持头部表面的清洁,才能正常传导电流。

当检查器接触到头皮的时候,不要紧张,要平缓呼吸,配合医生,做好脑电图检查。

  检查前准备

  1.头发洗净,不要搽油,以免影响检查;

  2.饱餐,以防低血糖影响结果;

  3.检查前3天停用各种药物,不能停药者要说明药名、剂量和用法,以便医生参考。

注意事项

  1.检查时精神不要紧张,头皮上安放接收电极,不是通电;

  2.全身肌肉放松以免肌电受干扰;

  3.按医生要求,睁眼、闭目或过度呼吸。

  篇三:

脑电图基础知识总结和入门

  脑电图

  electroencephalogram

  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

  一:

原理

  脑电图的基本原理

  

(一)基本概念

  将大脑细胞群的自发性、节律性电活动所产生与临近部位的5—100微伏电位差用电极加以引导接入放大和记录装置,放大100-200万倍,以脑细胞电活动的电位为纵轴,时间为横轴,记录或显示的电位一时间关系曲线,就是脑电图。

不管是哪一类型的脑电图仪,至少包括有输入、放大、调节、记录/显示、电源等五大部分.

  脑电图的基本特征有周期、频率、振幅(波幅)、波形和位相。

周期:

一个波从它离开基线到返回基线所需的时间称为周期或称为1周波,其计算单位为毫秒(1秒以内为短程;

1-3秒为中程;

3-10秒为长程)。

频率:

每秒出现的周波数,分为4个频率带(δ频率带:

/s以下;

θ频率带:

4~/s;

α频率带:

8~13/s;

β频率带:

13/s以上)。

以周/秒(c/s)表示。

振幅:

一个波由波顶到波基底线的垂直距离,其计算单位为微伏(25微伏以下为低波幅;

25-75微伏为中波幅;

75-100微伏为高波幅;

100微伏以上为极高波幅)。

波形:

即波的形状(安静、闭目和清醒状态下的波形:

正弦波或类正弦波、半弧状波、锯齿波、后头部孤立性慢波、复合波与多形波;

睡眠状态时的脑波:

驼峰波:

又称顶尖波。

在浅睡期出现;

睡眠纺锤波:

又称σ节律,12-14Hz的波。

在中睡期出现)。

位相:

一个波由基线向上、下偏转便产生位相,向上为负相,向下为正相(正常人中除额部与顶枕之间位相常相反外,在同侧半球其他部位前后(或左右)两个导联之间出现位相倒置是应属于异常)。

  脑电图的频率,从~30Hz是为目前普遍使用于临床的频率范围(脑电图仪常用的有16导、24导、32导;

滤除高于30Hz或60Hz以上的高频信号,因一般的脑电图有用信号在30Hz以下;

滤除低频信号,降低低频干扰(呼吸、动作等)的影响,通过选择时间常数来限定和滤除低频信号。

常用秒和秒)。

脑电的振幅,从几微伏到几百微伏。

脑电图波形的相位,也称波的极性,以波形基线为标准,朝上的波称为负相波,朝下的波称为正相波。

两个波顶之间的时间差称相位差,相位差一般用时间ms表示。

  一般概念:

  1)背景活动:

在脑电图描记中,除了阵发或局限的显著变动部分外,其表

  现为占优势的持续的活动。

  2)调幅:

背景活动的波幅表现有规律地增高和减低呈纺锤状/梭形。

在临床脑电图中,a节律常表现为这种调幅现象。

称”a调幅现象“。

  3)调节:

也叫波率调节,每秒频率的差数叫频宽。

一般说,波率调节指a节律与稳定性而言。

同一部位导出的脑波的基本频率前后相差不应超过1Hz,在不同部位导出的脑波基本频率相差不应超过2Hz。

  4)弥漫性a节律:

a波减慢,波幅和指数增高,调幅明显,呈同步性出现于大脑各区,特别是额、颞区明显。

  5)a波前移现象:

顶、枕区a节律出现减少,额、颞区a节律出现率明显增加,且额、颞区a波振幅高于顶、枕区。

  正常波:

  1)α波和α节律:

α波乃每秒8~13周波范围的电活动,而重复节律性地出现的8~13周波活动谓之α节律。

α波和节律波幅的范围为50~100微伏。

大脑各区均有α活动和α节律,不过以枕部最为明显。

枕部平均波幅为50~70微伏,其它部位平均为10~30微伏。

睁眼时α波消失,闭眼后又出现。

  2)β波和β节律:

β波是每秒18~30周波范围内的电活动。

波幅为20~50微伏。

β波以额区和中央区为最明显,6%正常人的脑电图以β波为主。

  3)γ波:

为每秒35~45周波的脑电活动。

波幅较低,约为α波波幅之半。

额区及前中央区最多。

  4)δ波和δ节律:

系指每秒~3周波的电活动。

正常δ波的波幅为10~20微伏,出现在额区,不以纺锤样出现,且不得多于8~10%,其它各区则少于5%。

δ活动为儿童的(正常)主要波率。

  5)θ波和θ节律:

θ活动的波率为每秒4~7周波。

波幅为20~40微伏,是正常儿童的主要脑电活动,两侧对称,颞区多见,可达25%,但不以纺锤样出现。

  6)σ波:

波率为每秒14~17周波的脑电活动。

临床意义不明。

  异常波:

  1)棘波:

在走纸速度为3厘米/秒的纸速下,脑电波的电位变化呈陡直上升和下降,与a波相比呈极端尖锐的一种波,极性多为阴性,是癫痫的特异性、发作性放电现象之一,

  但棘波不是癫痫的同义语。

棘波也可见于颅内炎症、脱髓鞘病及颅内肿瘤等,四个特点:

1)上、下支均陡直;

2)周期小于80毫秒,多为20-60;

3)波幅一般在100-150微幅;

4)突出于背景活动。

  2)锐波:

也叫尖波。

是周期大于80毫秒,波幅大于100微伏,波顶比较尖锐的一种波,是皮质神经元的兴奋性增高所引起,其周期所以比棘波长可能是因为神经元同步性不够完善。

阴性锐波对癫痫诊断有一定意义。

也可见颅内炎症和颅内肿瘤等。

二者区别:

1)锐波不如棘波尖锐;

2)棘波上、下支均陡直。

锐波上升支陡直,但下降支略缓慢;

3)周期不同:

棘波80毫秒,锐波大于80毫秒(200毫秒以内)。

4)临床意义略有不同:

锐波表明病变深在或范围较广或位于健侧或位于远隔部位;

5)锐波的背景活动异常程度较轻。

  3)三相波:

典型的三相波第一相为较小的负相较尖锐的波,第二相为正相波,第三相为高于第一相的负相慢波,主要见于代谢障碍引起的脑病的昏迷前期,如:

肝昏迷、尿毒症、胰腺炎、低血糖等。

也可见于颅脑外伤和癫痫。

  4)爆发性抑制:

在平坦活动的背景上突然出现高波幅慢活动,有时可伴尖波发放,是大脑皮质广泛严重损害的表现。

  异常波出现在时间上的方式:

1)散在性:

零星或单个出现;

2)节律性:

有规律地反复出现;

3)杂乱性:

无规律地反复出现;

4)持续性:

连续出现超过10秒;

5)阵发性:

突出于背景活动突然出现且突然消失。

  异常波出现在空间上的方式:

1)局限性:

异常波局限于一个或一个脑叶;

2)一侧性:

异常波局限于一侧半球上;

3)弥散性:

异常波出现于两侧大片区域;

4)广泛性:

异常波出现于所有区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成人教育 > 专升本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