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国现代物流人才的探讨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2280195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182.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我国现代物流人才的探讨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关于我国现代物流人才的探讨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关于我国现代物流人才的探讨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关于我国现代物流人才的探讨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关于我国现代物流人才的探讨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关于我国现代物流人才的探讨Word格式.docx

《关于我国现代物流人才的探讨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我国现代物流人才的探讨Word格式.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关于我国现代物流人才的探讨Word格式.docx

1.11物流大国远非强国

物流业被认为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动脉和基础产业,其发展水平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之一,被喻为促进经济发展的“加速器”。

中国“十一五”规划以及2007年出台的《关于促进服务业加快发展的若干意见》中,已将物流业列入重点发展产业。

在国内,据相关调查显示2008年全国社会物流总额达89.9万亿元,物流业实现增加值2万亿元,占全国服务增加值的16.5%,占GDP的6.6%。

其中全国铁路货运总发放量为33亿吨,货运总周转量25118亿吨公里;

全国营业性货运车辆完成货运量191.7亿吨,货运总周转量32868.2亿吨公里;

水运货运总量达28.6亿吨,货运总周转量40987亿吨公里;

港口货物吞吐量42.8亿吨。

这一系列的数据,足以反映我国物流业的繁荣景象,然而,起步较晚的我们与世界发达国家差距依然存在。

以下为我国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物流发展情况比较。

表一、中外物流业发展现状

国家或地区

总体情况

基础设施

专业物流服务

美国

物流最发达,物流一体化和多样化,第三方物流发展迅速

设施极为发达,机械化和自动化程度高

很高,服务理念和技术均在世界前列

日本

发展十分迅速,形成了自身独特的管理经验和方法

地价上涨,设施建设受制

比较高,许多地方都是在世界前列

欧洲

营造良好的制度环境,物流发展比较成熟

已经形成规模

有一定的水平,逐步形成专业化、标准化的物流服务体系

中国

物流业发展迅速,但水平还比较低

初具规模,但发展不均

刚起步,潜力有待进一步发掘

综上数字及表格显示,我国物流业发展迅速且已跃居世界物流大国地位,但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较大,远非世界强国。

1.12物流潜力有待开发

我国物流业的不健全也从侧面反映了,其孕育着无限的潜力,巨大的发展空间尚待开采。

以下是从物流总费用占我国GDP的比例对我国物流发展趋势的展望。

表二、2000年以来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例

年份

社会物流总费用占GDP比例(%)

2001

18.8

2002

18.9

2003

2004

2005

18.6

2006

18.3

2007

18.4

资料来源:

中国产业研究报告网

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统计局、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联合发布的2008年全国物流运行情况通报显示,中国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比率进一步下降。

并且由上图可见中国现代物流业已由起步阶段开始迈向理性、务实、快速发展的新阶段。

国家发改委副主任欧新黔在召开的“全国现代物流工作会议”上透露,“十一五”期间中国现代物流发展的目标是,到2010年,基本建立快捷、高效、安全、方便并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物流服务体系,对物流人才的需求呼之欲出。

1.2现状——物流人才培养迫在眉睫

与我国物流快速发展的需求相比,物流专业人才还远远不够,物流人才培养迫在眉睫,从以下三方面就可以充分说明这点:

A、人才数量与物流发展相脱节

目前我国与物流相关的总支出约19000亿元,国内运输和物流费用超过2000亿元,并继续以年均8%的速度增长,而国内物流人才的数量与物流业的发展规模却不相匹配,需求缺口达到了600万人,据权威机构调查,物流专业人才已被列为我国12类紧缺人才之一。

B、物流专业毕业生供不应求

在当前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形势下,物流专业毕业生却供不应求。

清华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北京物资学院等院校的物流专业毕业生十分走俏。

连就业通常不尽如人意的中专生,物流专业的毕业生就业率也在不断提高。

C、物流教育不完善

据初步预测,到2010年大专以上物流人才的需求量约为30~40万人,在职人员培训量约为100~200万人,就目前的物流人才教育状况是无法完成的。

由此可见,人才奇缺是影响我国物流业发展的严重问题,物流人才的培养已成为我国物流发展的头等大事。

为了实现我国物流业的跨越式发展,我国更应加快物流专业人才的教育和培养

2我国现代物流人才的构成

现代物流人才是指具有较强的业务素质,有较强的物流组织能力和市场分析能力,能够整合物流各环节,既懂治理又懂技术的物流产业治理人才,以及具有深厚的理论底蕴和丰富的科研实践能力的物流研究人员。

此外,面对迅猛发展的信息技术和手段及其对商务、物流带来的巨大改变,从事物流工作的各类人才都必须了解并把握一定的信息使用和治理技术,尤其应该懂得相应的Internet和电子商务知识。

以下从知识构成、能力要求和主要类型三个方面分析我国目前却什么样的人才。

2.1知识构成

现代物流是一种系统化、综合化的工作。

其实施需要各层人员具备相应的理念和素质,尤其对于高层经营治理人员,不仅要求其具有一定的物流专业技术知识,还要有相当的综合治理能力,同时还应根据服务对象的特性,了解相关的生产、经营、实际运作的基本知识。

具体知识要求如下:

表三、现代物流人才应具备的知识类型及其基本要求

知识类型

基本要求

国际贸易和通关知识

具有相关的国际贸易知识和国际结算知识以及国家对外汇管理的有关法律法规知识,了解通关环节的相关政策和法规,制订出合理的、可行的物流方案和有效的成本预算

仓储运输专业知识

灵活运用各种交通运输工具的知识和合理调配、组合各种运输工具,在履行收发、保管货物的职能的同时担负起作业流程优化、硬件设施设备有效利用、库存合理控制以及其它增值服务

财务成本管理知识

具有进行物流项目成本分析的能力,掌握一定的财务知识

外语知识

不但能够熟练使用英语与客户进行口头和书面准确的沟通,还要具有草拟和设计外文合同的能力

安全管理知识

妥善管理,排除安全隐患

法律知识及其他

具备一定的法律知识,了解国家有关涉及物流行业的法律法规,并灵活准确的运用

2.2能力要求

物流业是一个综合性强、操作性强的行业,企业需要的物流人才不是仅仅会管理仓库或者懂得某种运输方式的、知识结构较为单一的人才,而是具有较为全面的物流操作和管理知识、可以同时胜任多个岗位的、能够对执行作业进行全程全方位监控、优化和提升的,并能够随着企业的发展快速成长的复合型物流技术和管理人才。

一个优秀的称得上“人才”的现代物流的从业者应具备如图所示几方面的能力。

图一、现代物流人才能力构成

2.3主要类型

中国的物流行业到底需要什么样的物流人才?

首先要摆正对“物流人才”的定位。

中国的物流行业还处于刚刚起步的阶段,对专业人才的需求确实很大,但这种需求也是有多个层次的。

图二、物流人才需求层次图

A、技术性技能性物流人才。

物流企业的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是多层次的,从我国现代物流的发展现状来看,也需要在物流企业中从事设备的操作、维护,物流信息搜集、加工、整理,企业配送中心管理和经济核算,储存、运输、配送、货运代理、报关等从事具体工作的中初级实用型人才。

B、管理性物流人才。

从我国现代物流的发展现状来看,不仅需要从事企业发展方向研究,企业管理体制研究,企业管理软件开发和企业设备研究与开发等方面的高级管理和研究人才,更需要系统化的物流管理人才、懂得进出口贸易业务的专业操作人才,电子商务物流人才,掌握商品配送和资金周转、成本核算等相关知识和操作方法的物流人才。

其特点是精通现代物流商务活动,同时具备足够的物流技术知识,善于提出满足物流活动需求的方案。

C、战略型物流人才。

根据市场调查,中国物流的发展对人才需求的主要方面为:

企业物流应用人才,物流项目开发人才,物流管理人才,物流教学科研人才等战略型物流人才。

需要从事企业发展方向研究,企业管理体制研究,企业管理软件开发和企业设备研究与开发等方面的高级管理和研究人才,高层次物流人才的特点是通晓物流活动全局,具有前瞻性思维,熟知至少一个行业或一种模式的物流理论与应用,能从战略上分析和把握其发展特点和趋势

3我国现代物流人才的培养

3.1教育机构的主力军地位

根据我国政府部门、教育机构和一些企业的情况。

目前,我国物流人才培养主要可采取以下三种形式:

A、教育机构组织的培养。

目前,许多院校开设了物流课程,有的学校还专门成立了物流系,开设了物流专业,但这些都还处于实验阶段,与社会的需求还相差很远。

虽然如此,但在各院校开设物流专业,既是培养21世纪创新型人才的需要,也适应了市场对复合型人才的需要。

B、政府职能部门组织的培训。

为满足企业的实际需要,劳动部门与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制定了相关的物流培训计划,可专门为企业的在职人员提供培训服务。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和劳动社会保障部在2002年就着手制定了物流师的新型职业岗位培训和认证标准,为大规模培养具有物流知识的的人才做准备。

目前,物流师的标准和培训教材的编写工作均已完成,并获得国家有关部门的通过,物流师和助理物流师的培训和认证工作已在全国推行。

从目前的培训、考核结果来看,效果比较明显。

 

C、企业组织的短期培训。

由于一些正规教育机构难以在短期内推出满足社会需求的物流师培训服务,一些企业通过与院校、劳动技能鉴定中心合作,组织实施有针对性的培训服务。

对于上述三种形式,政府职能部门组织的物流师职业资格认证只是对现行在岗的非现代物流人员通过培训实现转岗,这种培训只是一种技能性的,无法培养出高素质的、具有很强适应性的物流人才,重点在满足短期内企业的需求;

而企业组织的短期培训在规模上和资源上,都只能作为物流人才培养的一个有益补充,其意义在于对员工的继续教育和培训。

所以,教育机构培养无论从资源的合理运用还是从培养的角度上看,都应该成为中国物流人才培养的主力军。

3.2我国高校物流教育现状

教育部高等院校物流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2008年11月16日在华东交通大学召开了江西省物流学科发展调研会。

通报截止2008年,全国254所大学开设了物流管理本科专业,54所大学开设物流工程本科专业。

2009年开设物流管理本科专业的大学增加到279所。

由上图可见,2002年—2006年为高校获准开设物流专业高峰,2007年—2009年因审批严格有所下降。

另外据相关资料显示2003年—2008年经教育部备案或批准设置的高等院校本科物流专业与本年度备案或批准设置的总专业书的比率分别为:

1.86%,1.76%1.66%,1.97%,1.46%。

1.87%。

2004年—2008年经教育部审批不同意设置的高等院校本科物流专业占审批不同意设置全部专业总数的比率分别为:

4.73%,10.73%,7.14%,5.14%,7.04%。

3.3我国物流教育主要问题

正如人力资源是社会一切部门发展的根本一样,物流人才也是影响物流业发展的最重要问题,发达国家的经验也证明,实现物流一体化,发展现代物流业,关键是具备一支优秀的物流人才队伍。

近年来,我国物流教育虽不断升温,却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A.专业院校地域分布不均衡,发达与欠发达地区差异太大

主要集中于环渤海、长三角与珠三角等发达地区。

据统计北京、天津、上海、江苏、浙江、广东、辽宁、山东、福建等9省市“专业院校数”达137所,占总数的49.1%;

陕甘宁等西北地区15所,占总数的5.4%;

川渝贵云广等西南地区31所,仅占总数的11.1%;

至于青宁藏等地区竟无一所。

发达国家经济发展历程表明,物流和区域经济存在相依相从关系,区域经济对物流具有经济拉动作用,物流对区域经济具有推动作用。

B.高职、本科、硕士和博士的教育层次结构不合理,尚缺乏合理的物流人才培养体系

虽然在恢复物流本科招生之前,我国的物流高职教育就已经开始起步,也有部分学校一直没有中断物流方向的博士和硕士研究生招生,但从目前的情况看,还未形成了“金字塔”式的人才层次结构,而物流业发展的现实要求、企业人才需求的当务之急是需要大量的操作型物流人才和综合素质强的高级管理型人才。

C.学校类型主要以理工、综合、财经类为主

据2006年8月“教育部高等学校物流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出台《高等学校物流类专业基本情况调查报告》引用教育部高教司提供的资料,当年全国可开设物流专业的218所学校中,理工类占23.3%,师范类占7.3%,农业类占4.6%,外语占0.5%,而在国外一半以上为理工类。

D.流师资力量薄弱

许多院校物流师资力量不尽如人意,影响了物流的整体教学水平目前国内的学历教育现状是,虽然一些高校开设了物流管理等相关专业的学历教育,但很大程度上反映的是与传统“母专业”的依托关系,物流师资力量大多是从经济学、机械工程学、营销学、交通运输学等专业教师转移过来的,数量不足,补充渠道不畅,特别是教师的实践能力较缺乏。

3.4对我国高校物流人才培养的几点建议

充分认识我国物流业及高校物流教育发展的现状与问题,借鉴发达国家物流人才培养的经验和做法,比较差异,努力创新,促进高校物流专业教育的日趋完善。

A.加强发展学历教育,建立多层次学历教育体系

国外高等院校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就陆续开展物流高等教育,并已形成非常完善的物流高等教育体系。

建立我国物流人才培养的学历教育体系,需要完善包括高职、本科、研究生的相互衔接的教育层次,要根据产业发展的客观需要,加大高职层次的培养力度,扩大办学规模。

要注意高职与本科人才培养目标的差异性,以培养中级物流人才为主。

鉴于我国尤其缺乏物流高级管理人才,应特别重视研究生教育,增加教育投入,在博士研究生层次的教育中提倡联合培养和学科交叉,以提高物流人才层次的合理性。

B.按照物流市场和职业类型需要,科学设置物流专业课程

在具体实施教育过程中,鼓励和允许各高等院校按照市场对人才的需要和职业类型需要,开办和设置物流专业和课程。

这一新的学科专业应是许多传统学科的高度融合,是一个集结经济理论、产业经济、管理学、信息技术、国际贸易、工程技术、市场营销、财务会计、金融、法律等多学科领域知识高度交叉的综合学科,而非原有学科的简单转型。

在合理优化物流人才专业结构的同时,要注意吸收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新特点和新信息,完善物流课程设计。

C.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复合型物流人才由于物流业操作性强,因而,教学活动必须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并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手段。

在教学中淡化目前所采用的传统的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方式,探索多种手段,聘请企业管理人员进行综合案例教学,利用案例分析、模拟训练、多媒体等现代教育技术组织教学;

通过市场调查、方案制作、工场实习、企业实地考察参观等各种丰富多样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建立校内物流管理和物流信息管理模拟实验室,强化学生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和实践技能的培养,满足我国现代物流发展需求的复合型物流人才的需要。

D.为增强人才的适应性,大胆改革与创新培养模式教育的发展朝着宽口径、适应面广的方向演变

许多国家都在改变专业划分过细、过窄的状况,物流人才的培养也应以厚基础、宽口径、应变性强的培养模式来提高人才对飞速变化的社会的适应性。

在物流人才的培养上,我们也可进行改革与创新,建议具体做法为:

教学计划可以将一、二年级与市场营销、企业管理专业打通培养,三、四年级进入专业教育,同时给学生较大比例的选修课;

开展物流专业第二学士学位教育,让学生在毕业前学习的专业方向多元化,以增强其适应社会的能力,加快人才培养步伐,缩短人才培养周期,是一种人才培养新模式。

同时,须注意教学管理的配套。

E.通过多种方式加强教师培训,提升师资队伍整体水平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

”优秀的物流人才培养模式需要教师总结、探索和完善。

教师能否根据不同的教育对象,采取创造性的培养对策,是实现模式创新的必要条件,可通过派遣教师到物流公司挂职锻炼、高等院校进修、引进人才,提高师资的整体水平。

物流业是一门交叉性学科,高等学校设置物流管理专业使学科体系合理化,学校内可加强合作,实施“一师多用”,有效利用学校内现有资源与优势,实现教学资源共享,多学科的有机结合,最终提升我国高校的整体竞争力。

F.建立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沟通桥梁,完善我国物流人才培养体系

根据美国俄亥俄州大学2003年统计资料显示,美国物流从业人员都接受了高级教育,大约95%拥有学士学位,45%拥有研究生学位,22%获得了正式的从业资格证书。

而国内的物流从业人员大多数没有受过系统的物流教育,虽经验丰富,但专业知识不扎实,为提升其专业素质,可采用最重要和最经济的在职教育培养模式。

同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即使受过高等教育的物流从业者也会面临知识更新和自我充实的问题。

为完善我国物流人才培养体系,借鉴国际经验,应建立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沟通桥梁,允许获得高级物流师资格的人员将有资格继续注册深造高校工商管理硕士课程。

逐步与国际接轨,可采用针对性极强的客制化教育模式,进行客制化教育时,不仅注重对物流企业的员工进行培训教育,还对其供应方、合作伙伴提供有针对性培训,从而促进了高校物流专业教育的日趋完善。

5结束语

物流人才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只有不断探寻与完善我国高校物流人才培养模式,才能培养出与国际接轨的、满足社会市场需求的、具有创新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物流人才,逐步形成具有我国特色的物流人才培养模式及体系,以促进我国物流业及经济发展。

致谢:

首先衷心感谢我的指导老师沈杰老师,在论文的撰写过程给予我许多指导和帮助。

她曾多次就论文的结构及研究内容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指导意见,为论文研究的顺利开展提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在此我向沈杰老师表示最诚挚的感谢和祝福!

参考文献

翟光明.现代物流基础.中国物资出版社,2006,

史长银.第三方物流的尴尬[J].物流,2006,10:

21-24. 

刘小红.物流企业人才现状和需求调查[J].江苏商论,2005,12:

56-57. 

孙恩利.企业物流发展趋势分析[J].中国集体经济,2007,4:

25. 

张倩.物流企业离职员工行为研究[J].中国市场,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农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