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设计新部编版及教案新部编本样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228017 上传时间:2022-10-28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633.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教学设计新部编版及教案新部编本样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语文教学设计新部编版及教案新部编本样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语文教学设计新部编版及教案新部编本样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语文教学设计新部编版及教案新部编本样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语文教学设计新部编版及教案新部编本样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语文教学设计新部编版及教案新部编本样式.docx

《语文教学设计新部编版及教案新部编本样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教学设计新部编版及教案新部编本样式.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语文教学设计新部编版及教案新部编本样式.docx

语文教学设计新部编版及教案新部编本样式

 

教师学科教案

[20–20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

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

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

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语文教学设计及教案样式

“教学设计”(InstructionalDesign,简称ID),这一术语被用于描述包括分析教学内容、确定教学方法、指导教学实施、修改教学计划以及评价学生学习的整个过程。

教学设计的目的是运用已知的教学规律去创造性地解决教学中的问题。

   一、教学设计的模式

   教学设计的研究正在几个不同的领域进行,如教学论、心理学、教育技术学等,不同领域看待问题的视角不同,因而形成各自的教学设计理论。

教学设计模式就是教学设计理论的精简形式,它为教学活动过程提供了可视化途径,具有操作性强的特点。

   教学设计模式繁杂多样,适用的情境对象也大相径庭,但任何教学设计模式,都要回答三个基本问题:

我们要到哪里去——确立目标,我们怎样到那里去——导向目标,我们是否到了那里——评估目标。

所以教学设计是一种目标导向的系统活动。

下面是四个代表性的教学设计模式。

   

(一)迪克·凯里模式

   迪克·凯里模式(如图1)是旨在说明教学设计、开发、实施和评价的一种系统方法模式。

这是一个程序系统,其中包括了一系列步骤,它们都将从前面步骤中接收输入并且作为后续步骤的输出,所有这些成分共同发挥作用以便产生一种有效的教学。

该模式包括了八个相互联系的组成部分,这些组成部分是教学设计人员用来设计、开发、评价和调整教学的一系列程序和技术。

该模式一直被奉为经典,但是它并非特别针对学校教学,而是广泛涉及军队和工商企业的人员培训。

 

   图1迪克·凯里系统教学设计模式[1]

   

(二)加涅等的ADDIE模式

   加涅等倡导ADDIE模式(如图2),代表教学设计过程的一系列核心步骤,以教学目标和教学问题为首位,体现教学活动的线性过程:

分析(Analysis)学习者的需求、设计(Design)学习或教学策略、开发(Development)教学材料、实施(Implementation)教学活动、进行总结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Evaluation)。

   图2教学设计的ADDIE模式[2]

   (三)邵瑞珍等的教学设计过程模式

   邵瑞珍教授等专家对完整的教学过程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分析(如图3),实际上也可以看作是教学设计的一种模式,而且是强调目标导向与任务分析的教学设计模式。

   图3完整教学设计过程的基本环节[3]

   主要环节的涵义如下:

   1.陈述目标。

尽量用可观察和可测量的行为术语陈述学生预期要获得的学习结果。

   2.分析任务。

分析从学生的原有水平到实现教学目标之间所需的从属知识和技能,并确定这些知识和技能之间的层次关系。

   3.确定学生原有水平。

根据学生的原有基础,确定达到教学目标的起点能力。

   4.课堂教学活动设计。

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任务分析选择教学内容,安排适当的教学方法和活动方式。

   5.教学。

即课堂上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信息传播与反馈的过程,它是课堂教学活动设计的实施或执行。

   6.评定。

对照教师原先确定的教学目标,测量、诊断与评价每一位学生是否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

   (四)盛群力的系统设计教学的基本模式

   如图4所示,这一模式将教学设计理念、操作程序和教师的基本工作(备课、上课、评课、说课)等联系起来,使其成为改进教学的有力武器。

这一模式有三个实心框:

备课、上课、评课。

备课是教师对自己的教学活动进行预先计划和准备的过程;上课是教师灵活地执行计划,实际展开教学活动的过程;评课是教师本人或其他评课人员对学生学习目标的达成度及其教学活动作出价值判断和改进决策的过程。

三个实心框之间的互动反映着教学效果的优劣。

三个实心框周围用虚线围起来的是说课,这表明说课是教师对备课、上课乃至评课等方面进行口头或书面呈现、阐释及自我监控的过程,说课不应该仅仅是有感而发的经验体会,而应该对教学设计的依据作出合理的阐释。

   教学设计模式是在教学设计的实践中逐渐形成的,“那种认为存在一种唯一的最佳教学设计模型(即教学设计模式——作者注)的想法是不正确的。

事实上,有多少设计者与设计情境,就有多少设计模型。

”[5]然而仍然有一些所有教学设计模式都必须涉及的基本要素,一般有以下四点。

   1.确定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预期的学生学习结果,应该尽量用具体、可测量的术语来精确地陈述。

   2.进行任务分析。

任务分析是确定从学生的现有水平到教学目标之间所获得的能力和子能力及其层次关系。

   3.选择教学方法。

这里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同义,包括教与学的形式、活动、资源等方面的选择和设计。

   4.开展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就是了解教学目标是否达到,其目的是修正教学设计过程,以实现更有效的教学。

   上述四个基本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形成一个逻辑循环过程,而并非一个线性排列的顺序关系,任何教学设计都是在这四个基本要素的架构上建立起来的。

   二、课程纲要与单元计划

   教学设计可以在多种层级上进行:

科目或课程的教学设计,称“课程纲要”或“课程计划”;单元的教学设计,称“单元计划”;课时的教学设计,称“课时计划”,即教案。

   

(一)课程纲要

   1.课程纲要的基本要素

   课程纲要,是教师依据课程标准或指南和相关教材撰写的、体现某门/种课程的各种元素的计划大纲。

课程纲要的基本要素[6]:

   

(1)一般项目:

学校名称、科目名称、课程类型、设计教师、日期、适用年级、课时;

   

(2)课程元素:

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

   (3)所需条件:

为顺利实施该课程所需要的条件。

   设计课程计划的关键环节,是处理好课程的四个要素:

   

(1)制定课程目标的依据是对课程标准的分解、对学生的研究,及对教材和其他现场资源的分析。

具体的撰写要求有:

全面、恰当、清晰;一般用4-6点来描述;目标涉及三个维度,特别是认知要求。

   

(2)课程内容是指依据课程目标对教材内容及相关资源进行选择和组织,要求教师从总体上把握教材内容的重点、难点等,并要求教师明确所需相关学习资源是否具备。

   (3)课程实施是指如何更好地实施上述内容,以便于实现预期的课程目标,它涉及学习活动的课时安排、学与教的方式等。

   (4)课程评价是指如何确定上述的目标已经或正在得到实现,采用什么样的评价任务才能获得准确的信息,什么样的评价方式才能使学生表现更好。

   2.基于课程标准的课程纲要格式

   基于课程标准的课程纲要,是按照“学习目标——评价任务——学习活动”来设计的,将课程内容与实施整合在一起作为“学习活动”来呈现。

下面是一个样例[7]:

 

 

 

(二)单元计划

   单元,也称“专题”。

一学年或一学期的课程,常常被划分为单独的学习单元来进行教学,每个单元都围绕某个主题、话题或概念来组织,单元的教学周期一般为1-6周。

   单元计划,是连接课程计划与课时计划的一个桥梁,它比课程计划更为详细,而课时计划则是单元计划的具体实施。

单元计划的设计,要基于课程标准,其基本内容一般包括:

(1)单元主题;

(2)单元教学目标;(3)主要教学内容;(4)教学安排(学习活动);(5)资料和资源;(6)教学评价。

   下面是一个样例[8]:

 

   三、课时计划的编制及语文教案样式

   

(一)课时计划的编制

   课时计划,就是指课堂教学设计的成果或产品,即通常所说的教案。

课时计划描述的,是一个短时期内(一堂课或几堂课)要学习什么、怎样进行学习,主要考虑一堂课内各个教学片断的排序、范围及其分量。

   课时计划的设计,要基于课程标准,所遵循的主要原则是:

   

(1)目标的来源是课程标准;

   

(2)评价设计先于教学设计;

   (3)指向学生学习的质量。

   编制课时计划的主要环节如下:

   

(1)确定学生学习目标。

先将课程标准转换成学习目标,学习目标要参照课标中年段的基准,和上课内容息息相关;学习目标要描述在这一堂课的教学中可以观察到的学生表现行为和结果。

   

(2)设计与学习目标相匹配的评价。

确保评价与学习目标的一致性,评价的手段和工具要能检测学生是否达到预期的学习结果。

   (3)设计适当的学习活动。

确保学习活动是落实学习目标的载体,学习活动的安排应该能指引学生去证明自己的学习结果。

   (4)编写教案。

将以上教学前的思考和决策以文本的方式整体呈现出来。

   在备课时,教师应该反复思考下面这些问题[9]:

   

(二)语文教案的多种样式

   教案是课时计划的呈现。

不同的学科,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情境,教案的呈现样式就应该有所不同。

以下这些教案样式,体现着课程改革的精神,建议语文教师采纳。

   1.源于建构主义学习理念的教案样式[10](见下页)

    这种教案包含六大元素:

   

(1)情境:

创设一种情境,用描述学生学习结果的方式来制定教学目标,确定一个学习主题,并选择相应的评价体系。

   

(2)小组:

组织小组,系统安排资料和媒体设备。

   (3)桥梁:

通过描述学生的学情,在学生的已有知识与新知识之间搭建一座桥梁,并把学习主题与学生的生活联系起来。

   (4)任务:

精心构思一项任务,让学生在参与任务的同时,解决那些他们预先提出的疑问,确保学生能够持续思考。

   (5)展示:

让学生通过各种方式展示他们的合作学习成果。

   (6)反思:

鼓励学生通过他们的各种经验,来反思自己在学习情节(学习情节用来描述一节课当中如何使学生学会一个单独的学习主题的过程)中的思考过程。

   这种课时计划开始于某种情境,或者是教师对某段学习情节的全面分析,或者是教师对某个主题目标的清晰认识和陈述,或者是开始于教师对学生学习成效的某项评估。

在学习情境中,整个学习情节的具体细节将通过其他五个元素逐一展开。

  2.围绕“教学事件”的教案样式

 

   这种样式的教案围绕“教学事件”,即课堂中所发生的各种对学与教有重要影响的活动。

八个“教学事件”的涵义如下:

   

(1)吸引注意。

利用各种活动使学生进入积极参与状态。

   

(2)告知学生目标。

告诉学生在课时结束时期待他们获得哪些行为表现。

   (3)激发回忆。

激发学生回忆与本课时学习内容相关的先前知识,要用一些方法来复习、概括或重述,以激活先前所学的关键信息。

   (4)呈现刺激材料。

为学生提供完成本课教学目标所需的材料。

   (5)提供学习指导。

在学生的已知内容和所学内容之间建立联系过程中,教师给学生提供帮助和支持,也叫做“提供支架”。

   (6)引发期待行为。

给学生展示学习结果的机会,看他们能否在期待水平上出现预期的学习行为表现。

   (7)提供反馈。

证实学生学习行为表现的正确性或正确的程度。

   (8)评价行为表现。

教师通过即时的或延时的活动来确认学生的学习是否有效。

   这些教学事件适合于所有类型的学习结果的学习。

对一节课来说八个事件的大致呈现顺序如此,但该顺序视教学目标的不同可在某种程度上变化,而且并非所有事件一概都要使用。

   3.阅读教学的台阶状教案样式

   台阶状教案样式,是在总结我国中学阅读教学优秀课例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在“国培计划”等语文教学培训中,多次运用这一教案样式,老师们普遍认为很有成效。

   其设计思路是:

依体式,定终点;缘学情,明起点;中间搭2-3个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