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标准稀释法测定生化需氧量中稀释水的影响因素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2277700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7.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探讨标准稀释法测定生化需氧量中稀释水的影响因素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探讨标准稀释法测定生化需氧量中稀释水的影响因素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探讨标准稀释法测定生化需氧量中稀释水的影响因素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探讨标准稀释法测定生化需氧量中稀释水的影响因素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探讨标准稀释法测定生化需氧量中稀释水的影响因素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探讨标准稀释法测定生化需氧量中稀释水的影响因素Word下载.docx

《探讨标准稀释法测定生化需氧量中稀释水的影响因素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探讨标准稀释法测定生化需氧量中稀释水的影响因素Word下载.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探讨标准稀释法测定生化需氧量中稀释水的影响因素Word下载.docx

关键词:

水污染;

温度;

时间因素;

水质;

平衡时间;

生化需氧量

  生化需氧量,是指在有氧的条件下,水中微生物分解有机物的生物化学过程中所需溶解氧的质量浓度[1]。

BOD是反映水体被有机物污染程度的综合指标,也是研究废水的可生化降解性和生物化学处理效果,以及生物化学处理废水工艺设计和动力学研究中的重要参数。

测量中,当耗氧量超过水样中溶解氧时,需用配制的饱和稀释水将水样适当稀释,再测定其消耗量,现行标准要求稀释水的5d生化过程所消耗的氧量不超过mg/L。

但实际测定中,由于水样溶解氧受各种因素影响较大,从而影响测定结果。

2006年10月~2007年3月就测定过程中稀释水BOD5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探讨。

  1材料与方法

  材料

  仪器

  恒温箱℃,250ml溶解氧瓶,250ml碘量瓶,1000ml量筒,搅拌器和虹吸管,250ml三角瓶,50ml酸式和碱式滴定管,吸管,20L曝气瓶3个。

  试剂

  磷酸盐缓冲溶液,硫酸镁溶液,氯化钙溶液,三氯化铁溶液,硫酸锰溶液,碱性碘化钾溶液,%淀粉溶液,mol/L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mol/L草酸溶液,mol/L高锰酸钾溶液,1∶3硫酸溶液,分析纯浓硫酸。

  样品来源

  本实验以新蒸蒸馏水、纯净水为稀释水水源。

  方法分别测定水样培养前的溶解氧含量和在℃培养5d后的溶解氧含量,二者之差为BOD5,即:

BOD5=DO及时-DO5。

  

  DO的测定:

将处理过的稀释水水样吸取100ml,放入250ml碘量瓶中,一式2份,立即用0mol/L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滴定至终点,记录用量V1;

同法再滴定另一份,记录用量V2。

根据已有的溶解氧含量计算公式得出:

DO=V1+V2[2]。

确定稀释水水源:

分别以蒸馏水和纯净水为稀释水源,在室温条件下曝气48h,之后平衡48h,测定其BOD5。

确定平衡时间:

以纯净水为水源,在室温条件分别曝气0h平衡0h、曝气48h平衡0h、曝气48h平衡24h、曝气48h平衡48h,测定其BOD5值。

确定温度的影响:

分别在5d前后温度为20/19℃、15/15℃和11/9℃3个温度下测试稀释水的BOD5。

 2结果

  水源  

  以新蒸蒸馏水和纯净水分别作为水源测定其BOD5,结果见表1。

实验发现,以新蒸蒸馏水和纯净水作为稀释水水源,其BOD5都小于mg/L,均达到标准,无明显差异。

表1不同水源的BOD5

  平衡时间  

  由的实验结果,以新蒸蒸馏水为水源,分别作未曝气、曝气48h后平衡0h、曝气48h后平衡12h、曝气48h后平衡24h和曝气48h后平衡48h的测试,测定其DO及时,与当日标准状态下的DO值进行比较,结果见表2。

实验中发现,平衡时间增长,DO及时趋于降低,与标准值的差值也逐渐增大,未经平衡的DO及时接近饱和。

由于贵州海拔较高,大气压较低,因此比较时应根据以下公式进行校正:

DO及时T=*DO标T[3]。

式中:

DO及时T为T℃时及时测定溶解氧应有值,P及时T为测定当日实测大气压,P标为标准大气压:

760mmHG,DO标T为T℃时的测定当日溶解氧标准值。

例如曝气后平衡0h的DO值为,当日温度为11℃,气压为mmHG,则当日标准DO值=*=mg/L。

  温度

  由的实验结果,考虑经费等问题,以新蒸蒸馏水为水源,分别在5d前后对20/19℃、15/15℃和11/9℃3个温度进行测试,结果见表3。

实验中发现,20℃时的测定结果达标。

表2不同平衡时间下的及时DO表3不同温度条件下的BOD5

  3讨论

  新鲜蒸馏水的电导率在5MΩ/cm以下,上、中、下层的溶解氧都稳定,而非新蒸馏水电导率在5兆欧/cm以上,其溶解氧不稳定,溶解氧上、下层偏低,中层偏高[4]。

因此,稀释水的配制需用新蒸蒸馏水。

此外,在不受温度干扰的情况下,无论采用新蒸蒸馏水还是纯净水作为BOD5稀释水水源,其空白值均可达到规定要求。

有研究表明,用纯水器法处理的稀释水,一次出水水质可达~mg/L[5]。

由于实验条件所限,未进行比较。

  稀释水的曝气与平衡是为了使稀释水中溶解氧接近饱和,防止出现测定偏差。

现在使用的各种实验指导和标准都未明确规定曝气和平衡时间,本次实验仅为初步探索。

  本次实验发现,未曝气时水中溶解氧含量最高,曝气后含量反而降低。

这可能是因为,所测未经曝气纯水的DO及时是在生产车间的温度和气压条件下获得溶解氧,与测定环境条件不同。

因此,测定前仍需要在测定环境中平衡,使溶解氧浓度稳定。

随着平衡时间的增加,水中溶解氧会不断溢出以达到平衡,而平衡过程中,气温变化会对溶解氧量产生影响。

  温度对稀释水的BOD5值有明显影响,影响可分为:

产生气泡。

如果溶解氧瓶中有气泡存在,由于测定当日和5d后的培养箱及室温温度、气压等条件均不同,会使水中溶解氧过饱和或溢出,导致实验结果产生误差。

尽管在水样采集、稀释过程中严格遵守操作步骤,但是由于实验后期测定DO及时时的室温低于20℃,所以溶解氧瓶中全部出现气泡。

根据Gibbs定律,当水样温度发生变化时,溶液原有的平衡会被打破,在物系压力不变的情况下,溶液中各溶质含量将发

  生变化,达到新的平衡[6]。

随着水样温度的逐渐升高,水中溶解氧的含量逐渐降低,一部分溶解氧变为气态氧,从水中游离出来,同时瓶内压力升高,将瓶盖顶起一部分,少量水从封口溢出,由于水封,瓶内气态氧无法溢出,水样中产生气泡,从而影响了测定结果。

同时DO5测定是刚离开培养箱时测定,而DO及时则是在室温下测定,前后温度不一致,则理论值:

BOD5′=DO及时T-DO5T=DO及时20-DO520。

DO及时T为T℃时及时溶解氧,DO5T为T℃时的5d溶解氧,DO及时20为20℃时及时溶解氧,DO520为20℃时的5d溶解氧。

实际测定值:

BOD5=DO及时T-DO520=DO及时20-DO520+ΔDO。

其中:

ΔDO=DO及时T-DO及时20。

即:

BOD5′=BOD5-ΔDO。

两者相差ΔDO,从而导致了测量结果的不准确[6]。

由以上讨论和结果可知,BOD5稀释水应用新鲜蒸馏水或纯净水配制,并在℃条件平衡、保存和测定,以避免气泡产生;

除以上影响因素外,稀释水还可能受到曝气过程、硝化作用、测定方法的影响[7~9]。

除稀释水外,测定方法氧化物酶活力及总抗氧化能力,降低肝脏过氧化脂质含量,具有明显的调节血脂及抗氧化延缓衰老的作用[8~10]。

  本研究结果表明,ZGL可明显降低血清、肝脏T-CH、TG含量,且在显着降低肝脏MDA含量同时,还提高抗氧化剂GSH的含量,促使氧化与抗氧化机制恢复平衡,使肝细胞的结构与功能恢复正常。

病理学检查显示,治疗组较模型组肝细胞脂肪变性程度明显改善,伴随的肝细胞坏死和炎症细胞浸润也明显减少。

提示,ZGL可有效的防治高脂饮食诱发的脂肪肝,且有一定保护肝细胞和抗氧化作用。

4

【参考文献】

  [1]张石革.脂肪肝与药物治疗[J].中国药房,2005:

1680.

  [2]万山洪,付程,陈浩,等.谷胱甘肽改良测定法[J].河南医科大学学报,1991:

464-465.

  [3]王本祥.现代中药药理学[M].天津:

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

640-642,680-687.

  [4]俞发荣,李世平,张冬蕾,等.复方草决明提取物对血脂调节作用的实验研究[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04:

108.

  [5]林科,张太平,张鹤云.山楂中熊果酸的提取及其对小鼠的降血脂作用[J].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2007:

1052-1054.

  [6]杨宇杰,王春民,党晓伟,等.山楂叶总黄酮对高脂血症大鼠血管功能损伤的保护作用[J].中草药,2007:

1687-1690.

  [7]李责海,孙敬勇,张希林,等.山楂降血脂有效成分的研究[J].中草药,2002:

50-52.

  [8]施洪飞,项平,杨立坤,等.泽泻香菇调节血脂和抗氧化作用实验研究[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0:

93-95.

  [9]唐雪梅,蒋凤荣,方泰惠,等.加味泽泻饮对实验性高脂血症大鼠血脂及脂蛋白的调节作用[J].中药药理与临床,2006 :

144-145.

  [10]李魁,王梅玉,张凤琴,等.泽泻降脂米酒及降脂效果研究[J].食品与发酵工业,2000:

77-7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农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