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南海问题透析当前中国海上安全形势Word文档格式.docx
《从南海问题透析当前中国海上安全形势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从南海问题透析当前中国海上安全形势Word文档格式.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菲律宾和马来西亚等国在20世纪70年代以前没有任何法律文件或领导人讲话提及本国领土范围包括南沙群岛。
而美国与西班牙1898年签订的《巴黎条约》和1900年签订的《华盛顿条约》明确规定菲律宾的领土范围,其中并未包括南沙群岛。
马来西亚直到1978年12月,才在其公布的大陆架地图上将南沙群岛的部分岛礁和海域标在马来西亚境内。
1、从历史上看,远在秦汉时代,中国已经有了大规模的远洋航海通商和渔业生产活动,南海已成为重要的中国海上航路。
从此,中国人民频繁航行于南海之上,穿越南海诸岛,最早发现了这些岛屿礁滩,并予以命名。
华南沿海一带从中国秦朝时开始已经是中国领土,从中国西汉到唐朝末期现越南中部和北部是中国领土,南海已经是中国领海。
中国人民最早发现这些岛屿礁滩,长期以这些岛屿礁滩为基地进行渔业捕捞生产和居住,世代相继对这些岛屿礁滩进行辛勤的开发和经营,中国政府最早对这些岛屿礁滩实行管辖和行使主权,所谓越南等南海的东南亚国家拥有南海主权得到说法根本就是不合法不合理的。
2、从国际法法理看,中国对南沙群岛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这是有充分的法理依据的。
例: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发动侵华战争,占领了中国大部分地区.《开罗宣言》和《波茨坦公告》及其他国际文件明确规定把被日本窃取的中国领土归还中国,这自然包括了南沙群岛。
1946年12月,当时的中国政府指派高级官员赴南沙群岛接收,在岛上举行接收仪式,派兵驻守。
日本政府于1952年正式表示"
放弃对台湾、澎湖列岛以及南沙群岛、西沙群岛之一切权利、权利名义与要求"
,从而将南沙群岛正式交还给中国。
有的国家声称南沙群岛在其大陆架或专属经济区内,并据此主张对南沙群岛的主权。
根据国际法和海洋法,领土主权是海洋权益的基础,海洋权益是从领土主权派生出来的。
任何国家都不能将海洋管辖权扩展到别国的领土上,更无权以主张专属经济区或大陆架为由侵占他国领土。
总之,任何国家对南沙群岛岛礁的军事占领或其它行动,都是对中国领土主权的侵犯,在国际法上都是非法和无效的,不构成主张领土要求的依据,也不能改变中国对南沙群岛拥有主权这一无可争辩的法律事实。
(二)南海问题的起因
南海主权争端,首先起因于经济利益。
20世纪50年代,“东亚和东南亚沿岸和近海地学计划委员会(CCOP)”在南沙海域进行地质和地球物理勘探,发现了储量丰富的石油天然气资源。
1968年,联合国亚洲暨远东经济委员会下属“亚洲外岛海域矿产资源联合探勘协调委员会”完成的报告进一步揭示了南海海域石油储藏前景。
此后,越、菲、马等国以军事手段占领南沙群岛部分岛礁,在南沙群岛附近海域进行大规模资源开发活动并提出主权要求,南沙群岛领土主权争端由此产生并日趋激烈。
20世纪70年代末,特别是1982年的《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赋予沿岸国200海里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的管辖权,南海周边国家据此纷纷提出各自的200海里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主张,并公然把其主张范围扩大到我南沙群岛及其附近海域,侵犯我领土主权并与我国在南海主张的管辖海域形成大面积重叠,围绕南海出现新一轮角逐。
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南亚各国开始分别在所占据的岛礁上修建飞机跑道,建渔港、灯塔和旅游观光点,并纷纷与外国石油公司合作,开采南沙地区的油气资源。
一些国家自从涉足这一海域后,短短十几年时间,已从南海获取了重大经济利益,有的甚至从贫油国变成了油气资源出口国。
到90年代末期,这些国家已经在南沙海域钻井1000多口,发现含油气构造200余个和油气田180个,仅1999年就年产石油4043万吨、天然气310亿立方米,分别是我国1999年整个近海石油年产量和天然气产量的2.5倍和7倍。
目前,南沙海域已经有200多个油气田,超过1000口油井被东南亚国家勘探和开发,每年开采的石油超过5000万吨。
2007年“据海关统计,从东盟地区的石油进口量目前已占我国石油进口总量15%的份额,目前越南、印尼和马来西亚是我国在东南亚的三大石油进口国。
”据统计,亚洲的能源需求估计将在20年内激增一倍,其中一半的需求增幅来自中国。
而南中国海地区已探明的石油储量就有约70亿桶,天然气估计有900万亿立方英尺(约25.5万亿立方米)。
换言之,只要能掌控南中国海就能保障自己国家的发展,是个战略要点。
南中国海问题之所以成为一个争夺的焦点,是因为人们相信南中国海是所谓的“第二个波斯湾”。
想象中的油气资源,让相关国家觉得南中国海是一个聚宝盆。
目前,南沙群岛中除太平岛和中洲岛现由我国台湾地区军队驻守,永暑礁、华阳礁、南薰礁、赤瓜礁、渚碧礁、东门礁和美济礁等7个岛礁由我军进驻外,大部分被别国侵占,其中,越南侵占31个,菲律宾侵占10个,马来西亚侵占5个,印度尼西亚侵占2个。
文莱对我南沙群岛的南通礁提出了主权要求,但未派兵占领。
(三)南海的战略地位
就战略意义而言,南海所拥有的资源利益固然非常重要,但海洋对于沿岸国和航道使用国而言,战略空间和战略位置才是其重要性的本原。
1、对于周边国家来说,越南的陆地国土是一个窄窄的长条,东西方向基本没有什么战略纵深,只有占领南海诸岛才能拓展越南的国防空间和战略纵深,因此,无论当时的南越还是越南都不惜代价抢夺南沙岛礁。
而菲律宾曾有人把南沙群岛比做“抵在菲律宾腰间的一把匕首”。
2、对于中国而言,南海战略空间的重要性,完全可以借孙中山先生的话一言以蔽之———谁握此门户,则有此堂奥,有此宝藏也,人方以我为争,我岂能付之不知不问乎!
我国是一个有着18000公里海岸线、管辖海域近300万平方公里的濒海大国。
四大边缘海南北相通,一体相连。
由于我国所处的独特海陆位置,也由于我们近代的百年衰弱,通往外界大洋的大部分海洋战略通道已经易手:
我国向北失去了北太平洋的出海通道;
向东由于台湾尚未统一、琉球群岛被人强占,我们失去了东出太平洋的出海通道;
向南由于我国失去了原有的藩属国缅甸,南沙又大部被蚕食,我们遭受了“马六甲困局”的制约!
海洋上的三大战略出海通道均不在我手中!
这是多么危险的局面,又是一个多么沉重的困局!
我国不得不长期处于岛链封锁之中,处在“有海无洋”的尴尬中!
而在全球战略地图中,南海是连接太平洋与印度洋、亚洲与大洋洲的要道,陆缘国要争海权,南海是必由之路,海缘国要夺陆权,南海是战略基点,在中国崛起而固有大国要强化和维护全球领导权的今天,这种战略意义尤显突出。
可以说,她是中国的两洋轴心、海权基石、海上生命线。
掌控南海很大程度上就能坐拥两洋、控扼八方。
南海周边除中国外均为小国,远离美日的重点控制区;
也远离俄罗斯的势力范围;
唯一邻近的区外大国印度也还隔着中南半岛、马来半岛和马六甲海峡;
这里却是中国天然的深海基地,是中国南下、西出大洋的最佳海路通道。
在台湾没有统一之前,南海也是中国唯一的深海航母基地、核潜基地,也是中国不可多得的、巨大的、天然的海空军力量的演兵场,为中国增加了宝贵的战略纵深。
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战略要地、战略通道。
3、对于大国来说,南海是航运生命线。
美国政府也曾提出,要在全球控制16个海上交通咽喉点中,马六甲海峡、巽他海峡和望加锡海峡这3个都在南海附近。
作为世界海运量第二大的海上航道,南海是东盟各国和欧、美、日、俄、澳等主要经济体的海上航运生命线。
经过这一海域的国际贸易量占全球贸易量的80%左右,日本、韩国90%的石油进口要经过南海运输,南海地区出产的液化天然气3/4运往日本,美国从亚太地区进口的各种重要原料9成左右要走南海航线。
如此重要的战略地位,加之南海周边国家刻意以极为优厚的合作条件把众多区外大国拉入南海油气开采项目,让它们在南海拥有较重的利益,区外国家对南海问题的介入程度越来越深,南海问题的国际化程度和国际关注度都日益增高。
美军已有重返南海的动向,日本将海上交通保护线扩大到南海的大部分海域,以打击海盗的名义实现了海上军事力量在南海海域的存在。
二、近来南海问题再起波澜的主要原因
这一轮的南海问题,又一次凸显它跟中国整个发展战略有关系。
过去,我们把自己定义成地区性国家;
但是中国的发展和崛起速度太快,地区的概念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比如说我们的周边概念,还有亚太、东亚都已经迅速的扩大。
因此,讨论南海问题,必须把大国战略和周边形势一并纳入分析研究。
(一)美国遏制中国崛起及重返亚洲的需要
南海问题,实际上是影响中国发展、制约中国发展的有些国家手中的一个牌。
因为南海问题,不是今天才有的。
而且这些国家根据自己的战略,实际上随时可以用这个牌。
现在他用了,这我觉得跟过去的台湾问题有点儿像。
美国主要是针对中国国力迅速增强,协调与有关国家的关系,遏制中国的崛起。
从美国近期在南海的活动情况来看,正逐渐改变了昔日的“中立”立场,开始间接或公开反对中国对南海的主权主张,力求维持南海诸群岛的多国占领状态。
美政府内部认为,这种政策主张既可防止中国“独霸”南海,又为美国处理对华关系提供了筹码。
同时还兼顾了东南亚国家对中国的担忧,为美向东南亚地区进行力量渗透提供了渠道。
由于美国在南海问题上逐渐从“幕后”走上“前台”,这一问题未来有可能呈现出国际化、复杂化趋势,长期处于“争而不议、久拖不决”的僵持状态。
(二)东南亚诸国谋求更为巨大的经济利益
南蚕食和瓜分南海的高潮之所以出现在20世纪70年代后,原因就在于20世纪60年代,在南海盆地发现了大量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使南海成为世界四大储油区之一,这是引发南海争夺高潮的实质原因。
在巨大利益的驱使下,一些南海周边国家,已经不顾南海主权历史上一直属于中国的事实,以占领就是拥有的野蛮逻辑,侵占南海岛屿。
各国还以优厚的回报,积极引入大国投资共同开发石油,使南海利益各方更趋复杂。
在目前侵占我南沙海域的五国中,马来西亚是掠夺我海域石油资源最多的国家,在南沙海域的油井数目超过了南沙争端5国在此海域的油井数目总和的一半。
马来西亚在南沙群岛的油气田开采的天然气建成了世界上最大的压缩天然气厂。
越南是东南亚地区最贫穷的国家之一,石油是它摆脱贫困的一个关键因素。
1992年开放油气资源开发以来,越南已同50多家外国石油公司签订了33个联合开发石油的合同。
原油现已成为越南的头号出口商品。
在过去20年时间内,越南已从南沙海域的油气田中开采了约1亿吨石油、15亿立方米的天然气,获利250亿美元。
如今,越、菲、马等国每年从侵占的我国南沙海域掠夺的石油高达1800多万吨。
据美国公开报道的资料显示,这些国家每天产出石油200万桶,每年产出天然气2.5亿立方英尺,照此速度南海油气不到20年就将采掘殆尽。
(三)东盟将南海问题国际化
冷战结束后,南海地区的战略形势已由过去的美苏隔海对峙、东盟和印支集团对立的格局,演变为现在的印支集团已被东盟所吸纳,整个东南亚已基本上被“大东盟”所覆盖的态势。
在对外军事关系上,东盟奉行“留美抑华”战略,这是其“大国平衡”战略在军事上的表现。
与此同时,东盟还加强了与英国、法国、德国、澳大利亚、俄罗斯、西班牙等国的军事和军贸关系,使南海地区的军事态势向有利于东盟的方向转移。
匆庸讳言,由于东盟中的越、菲、马、印尼、文莱等国侵占了中国南沙群岛的岛礁和海域,其留住美军的意图明显是为了对付中国。
在南沙主权归属问题上,越、菲、马、印尼和文莱等国有着其共同的利益,在警惕中国谋求“地区霸权”、“填补真空”的问题上,它们的立场趋于一致,各国都在积极活动,寻找对策,寻找伙伴,以遏制中国向南“扩张”的战略.从某种程度上说,中国在处理南海问题上面对的力量从一个个小国变成了一个集团,这在政治上造成了不利于中国的态势。
(四)区外大国介入促使南沙问题国际化
由于南海地区资源丰富,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历来是列强争夺的目标。
二次世界大战后,受利益驱使,大国在该地区的势力此消被长,使地区格局至少发生了三次大的变化:
第一次,越南战争期间,以中、苏、越为一方,与以美国、南越等反共政权为另一方之间的对抗;
第二次,柬埔寨战争期间,南海地区形成了中国、美国和东盟国家共同对付苏联和越南扩张的格局;
第三次,冷战结束后,印支集团被东盟所吸纳,各大国为了本国的利益加紧介入这一地区,形成激烈的斗争,使南海地区继续成为世界热点。
当前的南海已俨然成为大国全球利益的前沿阵地。
从当年的EP-3侦察机在南海上空对中国的情报侦察,到如今海上侦察船的魅影频现,南海已经成为不少国家对华侦察和制约的前沿《联合国海洋公约》生效后,美国对南海的政策开始由“不介入”转向“介入但不陷入”。
除美国外,俄罗斯也在南海有所动作。
无论是俄对越军售还是俄试图重返金兰湾军事基地,都显示出俄罗斯不愿放弃在该地区的重要利益。
日本出于对自身未来安全环境的预测,认为只有保持“群雄割据”,南海的区域安全才可能不被中国一家控制,日本的海上生命线才不会握在中国的手里。
对南海,甚至连印度也表示“从阿拉伯海的北面到南海都是印度的利益范围”。
近年来,印度提出的“东进太平洋战略”,就是试图扩大在南海的发言权。
三、从南海问题看我国当前海上安全形势
中国负陆面海,是典型的大陆滨海国家,海洋在中国国防建设和经济发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
近代以来的100多年间,中国遭世界列强从海上入侵达479次之多,其中规模较大的达84次,入侵舰船1860多艘,兵力47万多人。
几乎所有的重要港口、港湾和岛屿,都曾遭外敌蹂躏。
进入21世纪,中国在海上方向的战略利益更加重大,全面实现海洋政治、经济和军事安全已经成为国家重大战略问题。
长期存在的传统安全威胁和日益增多的非传统安全威胁,使我面临着较为复杂的海上安全形势。
(一)总体形势错综复杂
中国隔黄海、东海、南海与朝鲜、韩国、日本、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印度尼西亚、越南等8个国家相邻或相向。
在中国周边海域,除了渤海毫无争议是中国的内海外,其他海域都存在争议,且多数未得到适当解决。
中国各海区的安全局势呈现出由北向南逐渐复杂的态势。
在东海海域,中国与日本之间存在着钓鱼岛的争议以及油气资源之争。
东海大陆架位于中、日、韩三国之间,是中国大陆领土的自然延伸。
东海大陆架蕴藏着非常丰富的水产、石油、天然气以及稀有矿产资源。
但是,日本却认为,蕴藏天然气的气田不仅属于中国,而且还延伸到日本领土。
因此,日本政府抗议中国单方面开采天然气。
在黄海海域,中国与韩国在苏岩礁问题上存在着纠纷。
苏岩礁位于东海北部,是江苏外海大陆架延伸的一部分,是一块水下暗礁。
至于在南海海域,中国与周边国家的纠纷就更多了。
海上诸多争议点的存在,已经成为美国等西方大国遏制中国的重要砝码。
这些争议点同由日本列岛、琉球群岛、台湾岛、菲律宾群岛等构成的岛链一道,将中国大陆近海封闭在以黄海、台湾海峡、东海、南海组成的狭长海区内,也构成了困锁中国崛起的岛链,使中国海上力量无法进入西太平洋、日本海、印度洋等。
这就决定了中国未来的主要战略冲突可能会来自海上。
(二)台独威胁没有消除
近年来,岛内“台独”势力的恶性发展,使台湾海峡的局势出现了严重的不确定因素,直接影响到地区的和平与稳定。
2005年胡锦涛总书记邀请国民党主席连战、亲民党主席宋楚瑜等成功访问大陆,有力地打击了分裂势力,使海峡局势发生有利于和平稳定的巨大变化。
但“台独”对国家统一的威胁并没有从根本上消除,依然是我海上方向国家安全的重要隐患。
(三)权益斗争在海上方向日益激烈
按照《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应属于我国管辖的海洋国土面积近300万平方公里,但海域划界分歧严重,岛礁归属争端尖锐,资源开发矛盾激烈。
黄海归我管辖海域面积约25万平方公里,由于周边国家在划界原则上与我持不同立场,约7.3万平方公里的海域存在争议。
在东海应归我管辖的约56万平方公里的海域中,日本与我重叠海域面积约21万平方公里,特别是中日存在着钓鱼岛归属之争,是中日关系中最敏感的问题之一。
南海面积350万平方公里,归我管辖的海域面积约为210万平方公里,但我与一些周边国家在岛屿归属、海域划界等方而还存在着复杂的矛盾。
(四)岛链封锁形成困局
我国海域被第一岛链环绕,处于封闭、半封闭状态,对我海上力量战时东出入海、走向大洋十分不利。
当前,我海上安全威胁呈多元化特征,既有一般性对手,也有世界性强大对手;
不仅有分裂国家的内忧,也有遏制中国崛起的外患;
不仅有现实作战对象,也有潜在作战对象。
在我第一岛链群一线,某些世界大国及其盟国部署了海空重兵集团。
从我国的防御态势看,总体来说是态势不利,纵深短浅,易被封堵。
除南海海域之外,中国沿海大都东向太平洋的正面,“第一岛链”距离大陆纵深基本上都在200海里之内,对于现代战争而言,完全处于海、空军常规手段的有效攻击范围之内。
在我当面,强敌可依托海空基地群,进行前沿部署,战时可对我发起大纵深、多方向的立体打击。
(五)海军实力受限对海上安全形势控制力量薄弱
面对日益激烈的海洋军事形势,各国在裁减军备、控制军事力量的同时,都在调整军事战略,重点加强海军力量建设。
尤其是我国周边的美、日、俄、印等国家,为壮大海军采取措施多管齐下,我国周边海域已出现群雄争锋的局面。
如美国海军总体战略目标313计划,就是保持313艘军舰,包括11艘航空母舰,44艘核动力攻击潜艇(弗吉尼亚级),14艘核动力战略导弹潜艇,再加上新型宙斯盾驱逐舰和巡洋舰,两栖战舰等一共313艘,可以确保美国不仅现在、并在未来拥有世界上最优秀的海军。
而日本已经拥有相当于美国第七舰队两倍的驱逐舰、3倍的反潜飞机,其战斗机与美国用于本土的战斗机数量相同。
军事部署实现了“远洋、近海、本土”三线配置。
印度海军则拥有各型舰艇160余艘,共计30多万吨,海军的实力将位居世界第六位。
俄罗斯海军多次派遣编队出航东中国海、南中国海甚至马六甲海峡,这是俄海军力图从逆境中崛起的先声。
印尼海军有4万余人,为东南亚第二大海军,拥有4个海军基地,计划增加现代化航艇400—500艘。
越南积极引进大型水面舰只和潜艇,加快发展海军航空兵,以拥有一定的远洋作战能力。
而我国,虽然海军实力抵得上东南亚诸国之和,但由于远程补给能力不足,且黄海、东海、南海海区全部被第一岛链遮蔽,没有可供军舰自由出入西太平洋和印度洋的通道,海军的一举一动都在别人的眼皮底下,无法对南海实现长期有效的控制和实施海上威慑。
四、解决南海问题强化海上安全的主要思路和途径
中国政府一直致力于通过外交途径,和平解决南沙争议。
为此,中国始终采取克制、冷静和建设性的态度,积极谋求解决南海问题的途径。
在20世纪70年代即已提出“主权属我,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原则;
与周边国家建立南海问题磋商和沟通机制;
与东盟各国签署《南海各方行为宣言》,并积极推动开展南海务实合作,等等。
正是因为中国的不懈努力,不仅确保了南海局势的基本稳定,而且使南海事态处于可控范围。
这是我国在当前海上安全形势客观全面分析下,所采取的必须战略。
就目前而言,一个稳定的外部环境符合中国的长远利益,而周边国家对中国的顾虑依然很深,中国切忌盲目的自信和冒进。
没有一个稳定的后方,也就不可能有稳固的全球战略。
回到南海问题,中国仍有足够的外交空间,变被动为主动。
东盟国家一方面利用美国抗衡中国,一方面又不想被绑在美国的战车上与中国为敌。
越南和菲律宾等国一方面要在南海问题上与中国抗争,一方面又不希望破坏地区稳定。
破解我国海上安全形势困境,我仅提供以下几点思路与同学们共同探讨:
(一)确立我国海洋战略指导思想
对于中国这样一个拥有12海里的领海、12海里的毗连区及200海里的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等管辖海域,面积达3000万平方千米,相当陆地领土的1/3,还分享有公海和国际海底区域的海洋权利的国家来说,经略海洋是具有极其重要的地缘政治、国家安全和经济发展的意义的。
因此,我们有必要回眸往事,历数中国从海洋中吸取的教训,承认葡萄牙、西班牙、英国以至现在美国的单极霸权无不是海权与霸权的结合体这一事实的同时,借鉴大国崛起的经验,制定出适合中国的海洋战略以维护中国的海洋权益及促进中国的崛起。
在海洋经济发展战略的指导下,有利于破解中国经济发展的资源限制,缓解土地的压力,缓解中国的能源危机和粮食危机,提高交通运输能力,解决水荒问题并且能够提供生活空间和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经营海洋,利用辽阔而宝贵的海洋国土,把中国建设成为海洋经济强国,使海洋经济成为整个国民经济重大的新增长点,对保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二部、第三部战略目标的实现,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海洋产业将成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新的经济增长源。
(二)强化海权意识和理论研究
我国的经济生存结构已经由传统几千年的内向型经济结构迅速转为外向型经济结构,变成一个现代海洋国家,相当于古代西方的雅典、中世纪的威尼斯、近现代的英国和荷兰。
随着陆地资源瓶颈加剧,仅靠300万平方公里管辖海域内的多种资源也难以为继。
如果我们进一步加强海洋能力建设,快速提高海洋综合实力,做大做强远洋产业和深海产业,逐步扩大在公海和国际海底矿区的活动空间,依法分享‘六大自由’,中国的战略主动权就会越来越大。
南海问题涉及我国国家主权、经济利益和长远发展战略,同时也关系到我国周边稳定大局及我与东盟国家的关系,是我国必须长期关注和投入的重要涉外问题。
目前,对于南海九段线的法律地位问题,南海诸岛(除西沙群岛外)的领海基线问题,我国对南海诸岛及其附近海域拥有主权的事实和法理等问题,均需要作进一步的深入研究和解决。
因此,必须要大投入,强化机构建设,整合研究资源,建设高质量的南海研究人才队伍,不断培养和储备从事南海研究和解决南海问题和的专门人才,为维护我南海权益提供必要的人才保障和理论支撑。
(三)加强我国海上军事力量建设
践行海洋政治战略和海洋军事战略,提高海军作战能力,将使中国更好的应对中国解决台湾问题、岛礁归属、海域划界三大海洋挑战,解决中国的海权危机,维护蓝色国土的安全和完整。
中国海军在东海、黄海地区一定要争取拥有局部的优势,这对震慑日本、安顿朝鲜海域局势都有着积极的意义,可以说对整个东亚地区的和平与稳定都是极其重要的意义,同时有利于解决台湾问题。
中国在解决台湾问题时决不放弃使用武力,任何企图用台湾问题干涉中国内政的行为将是中国政府所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