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食管癌诊疗规范最全版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2276449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X 页数:67 大小:846.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版食管癌诊疗规范最全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7页
版食管癌诊疗规范最全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7页
版食管癌诊疗规范最全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7页
版食管癌诊疗规范最全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7页
版食管癌诊疗规范最全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版食管癌诊疗规范最全版Word文件下载.docx

《版食管癌诊疗规范最全版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版食管癌诊疗规范最全版Word文件下载.docx(6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版食管癌诊疗规范最全版Word文件下载.docx

对于食管癌的治疗主要依据食管癌的分期早晚给予不同的治疗方法,早期位于黏膜层内的肿瘤主要应用腔镜下黏膜切除或黏膜剥离术治疗,而对于超出黏膜层侵及黏膜下层的早中期食管癌主要选择外科手术治疗为主。

术后必要时给予辅助化疗或放疗,对于中晚期食管癌主要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为主。

切除有困难或有2个以上肿大转移淋巴结者通常给予术前放化疗或放疗或化疗,然后给予手术治疗,术后必要时再给予化疗或放疗。

二、食管癌诊疗流程

食管癌诊断与治疗的一般流程见图1。

图1 

食管癌规范化诊疗流程

 

三、食管癌诊断规范

(一)临床诊断

1.食管癌高危因素和高危人群

高危因素:

年龄40岁以上,长期饮酒吸烟、直系家属有食管癌或恶性肿瘤病史、具有上述癌前疾病或癌前病变者。

高危人群:

具有上述高危因素的人群,尤其是生活在食管癌高发区,年龄在40岁以上,有肿瘤家族史或者有食管癌的癌前疾病或癌前病变者、长期饮酒和吸烟者。

2.食管癌的临床表现

(1)症状:

吞咽食物时有哽咽感、异物感、胸骨后疼痛,或明显的吞咽困难等,考虑有食管癌的可能,应进一步检查。

早期食管癌的症状一般不明显,常表现为反复出现的吞咽食物时有异物感或哽咽感,或胸骨后疼痛。

一旦上述症状持续出现或吞咽食物有明显的吞咽哽咽感或困难时提示食管癌已为中晚期。

当患者患者出现胸痛、咳嗽、发热等,应考虑有食管穿孔的可能。

当患者出现声音嘶哑、吞咽梗阻、明显消瘦、锁骨上淋巴结肿大或呼吸困难时常提示为食管癌晚期。

(2)体征:

查体时大多数食管癌患者无明显相关阳性体征。

当患者出现有头痛、恶心或其他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骨痛、肝大、胸腹腔积液、体重明显下降、皮下结节,颈部淋巴结肿大等提示有远处转移的可能,需要进一步检查确诊。

有上述症状和体征者需进一步进行以下检查进行确诊和鉴别诊断。

(二)辅助检查

1.血液生化检查

食管癌患者实验室常规检查的目的是为了评估患者的一般状况以及是否适于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包括血常规、肝肾功能、肝炎、梅毒、艾滋病等抗原抗体检查、凝血功能等其他必要的实验室检查。

食管癌患者血液碱性磷酸酶或血钙升高考虑骨转移的可能;

血液谷氨酰转肽酶、碱性磷酸酶、谷草转氨酶、乳酸脱氢酶或胆红素升高考虑肝转移的可能。

进食不适感,特别是晚期吞咽困难的食管癌患者,可用前白蛋白和白蛋白水平评估患者营养状况。

2.肿瘤标志物检查

目前常用于食管癌辅助诊断、预后判断、放疗敏感度预测和疗效监测的肿瘤标志物有细胞角蛋白片段19(cytokeratin-19-fragment,CYFRA21-1)、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antigen,CEA)、鳞状上皮细胞癌抗原(squarmouscellcarcinomaantigen,SCC)和组织多肽特异性抗原(tissuepolypeptidespecificantigen,TPS)等。

上述标志物联合应用可提高中晚期食管癌诊断和预后判断及随访观察的准确度。

目前应用于食管癌早期诊断的肿瘤标志物尚不成熟。

3.影像学检查

(1)气钡双重对比造影:

它是目前诊断食管癌最直接、最简便、最经济而且较为可靠的影像学方法,食管气钡双重对比造影可发现早期黏膜表浅病变,对中晚期食管癌诊断价值更大,对于食管癌的位置和长度判断较直观。

但对食管外侵诊断正确率较低,对纵隔淋巴结转移不能诊断。

(2)电子计算机断层成像(CT):

作为一种非创伤性检查手段,CT被认为是对食管癌分期及预后判断较好的方法之一,在了解食管癌外侵程度,是否有纵隔淋巴结转移及判断肿瘤可切除性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CT的分辨率高,特别是多排螺旋CT,扫描速度极快,数秒内即可完成全食管扫描,避免了呼吸及心跳等运动伪影;

进行多期动态增强扫描,最小扫描层厚为0.5mm,用于判断食管癌位置、肿瘤浸润深度、肿瘤与周围结构及器官的相对关系、区域淋巴结转移以及周围血管肿瘤侵犯,为临床上准确分期提供可靠的依据。

推荐检查胸部+上腹部增强CT扫描,如果病变位于颈部或胸段食管癌距环咽肌<5cm,建议行颈部+胸部+上腹部CT扫描,如果患者有CT静脉造影的禁忌证,可以考虑(颈部)胸部/上腹腔平扫CT、颈部及腹部超声。

CT检查特点,可以在术前明确病变范围、淋巴结有无转移、远处有无转移等情况,也可用于术后(放化疗后)疗效评价,不足之处有组织分辨率不高,无法准确评估肿瘤外侵情况及小淋巴结转移情况。

关于临床分期,CT判断T分级的准确度58%左右,判断淋巴结转移的准确度54%左右,判断远隔部位如肝、肺等处转移的准确度37%~66%。

(3)磁共振成像:

无放射性辐射,组织分辨率高,可以多方位、多序列成像,对食管癌病灶局部组织结构显示优于CT。

特别是高场强磁共振设备的不断普及和发展,使磁共振扫描速度大大加快,可以和CT一样完成薄层、多期相动态增强扫描,对病变侵犯范围、与周围器官的关系及淋巴结的检出率均有提高。

另外,功能成像技术(如弥散加权成像、灌注加权成像和波谱分析)均可为病变的检出和定性提供有价值的补充信息。

磁共振检查组织分辨率高,多平面、多参数扫描,可以比CT更有效评估肿瘤分期;

不足之处在于扫描时间较长,受呼吸及心跳伪影干扰较多,一般不用于疗效评价。

(4)超声检查:

超声通常并不能显示食管病灶,食管癌患者的超声检查主要应用于颈部淋巴结、肝脏、肾脏等部位及脏器转移瘤的观察,为肿瘤分期提供信息。

超声还可用于胸腔、心包腔积液的检查及抽液体前的定位。

超声引导下穿刺可对颈部淋巴结、实质脏器的转移瘤进行穿刺活检获得标本进行组织学检查。

(5)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ET-CT)检查: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ET-CT)可确定食管癌原发灶的范围,了解周围淋巴结有否转移及转移的范围,准确判断肿瘤分期。

与胃镜及螺旋CT相比,18F-FDGPET-CT在食管癌病灶检测方面有更高的敏感度及特异度,因而能更精确地进行TNM分期。

PET检查较胸部CT能发现更多的远处转移。

在常规检查阴性的患者中,PET可以发现15%~20%的患者存在远处转移。

另外PET-CT还可用于食管癌的疗效评价,术前放疗及化疗均推荐应用PET-CT检查,目前认为PET-CT是用于评估治疗效果和预后指标前景发展很好的检查工具。

建议局部进展期食管癌在手术前、术前治疗时、根治性放化疗时,应用PET-CT或PET提高分期检查的准确度,和作为术前治疗、根治性放化疗后常规评价疗效手段的补充。

但SUV的临界值和治疗后行PET-CT的时间尚没有统一标准化,治疗后行PET-CT的时间可能会影响PET-CT判断的准确度。

因为在某些情况下如放射性食管炎和与活检相关的炎症发生时实施PET-CT可能影响对于病灶的判读。

因此,建议在治疗后2周,且无任何活检检查的情况下进行PET-CT检查。

对于无远处转移的患者来说,PET-CT评估范围为颅底至大腿根部。

对于怀疑远处转移者应考虑全身检查。

上述几种重要的影像学检查技术,各有特点,优势互补,应该强调综合检查运用,全面评估。

4.内镜检查

(1)普通白光纤维胃镜:

在普通胃镜观察下,早期食管癌可以表现为食管黏膜病灶,有以下几种状态:

①红区,即边界清楚的红色灶区,底部平坦;

②糜烂灶,多为边界清楚、稍凹陷的红色糜烂状病灶;

③斑块,多为类白色、边界清楚、稍隆起的斑块状病灶;

④结节,直径在1cm以内,隆起的表面黏膜粗糙或糜烂状的结节病灶;

⑤黏膜粗糙,指局部黏膜粗糙不规则、无明确边界的状态;

⑥局部黏膜上皮增厚的病灶,常遮盖其下的血管纹理,显示黏膜血管网紊乱、缺失或截断等特点。

内镜医师应提高对上述形态特征的认识,在检查时注意观察黏膜的细微变化,对可疑病灶多点活检是提高早癌检出率的关键。

然而,多数早期食管癌在普通内镜下表现不典型,可能会被漏诊,病灶范围亦不清晰,因而检查中结合色素或电子染色的方法进行观察有助于提高病变检出率。

中晚期食管癌的内镜下所见比较明确且容易辨认,主要表现为结节状或菜花样肿物,食管黏膜充血水肿、糜烂或苍白发僵,触之易出血,还可见溃疡,部分有不同程度的管腔狭窄。

如CT显示食管病变位于胸中上段或颈段,与气管膜部或左主支气管关系密切,应同时作纤维支气管镜检查,以观察气管、支气管是否受侵。

(2)色素内镜:

将各种染料散布或喷洒在食管黏膜表面后,使病灶与正常黏膜在颜色上形成鲜明对比,更清晰地显示病灶范围,并指导指示性活检,以提高早期食管癌诊出率。

色素内镜常用染料有碘液、甲苯胺蓝等,可单一染色,也可联合使用。

(3)超声内镜(Endoscopicultrasound,EUS):

EUS下早期食管癌的典型表现为局限于黏膜层且不超过黏膜下层的低回声病灶。

EUS可清楚显示食管壁层次结构的改变、食管癌的浸润深度及病变与邻近脏器的关系,T分期的准确度可达74~86%,但EUS对病变浸润深度诊断的准确度易受病变大小及部位的影响。

EUS诊断局部淋巴结转移的敏感度为80%,明显高于CT(50%)及PET(57%),但特异度(70%)略低于后二者(83%和85%)。

EUS对食管癌腹腔淋巴结转移的诊断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5%和96%,均高于CT(42%和93%)。

EUS联合FNA可进一步提高对可疑淋巴结转移的诊断效能。

由于超声波穿透力有限,EUS难以用于远处转移的评估,应结合CT、MRI或PET-CT等影像学检查。

5.其他检查

(1)心电图:

术前筛查患者是否有心律失常及心肌梗死史。

(2)肺功能:

术前筛查患者肺容量和肺通气功能及弥散功能。

(3)运动心肺功能:

当上述检查不能判断患者的心肺功能是否可以耐受手术时,推荐做运动心肺功能检查进一步判断。

(4)超声心动图:

对既往有心脏病史的患者推荐超声心动图检查,明确患者的心脏结构改变和功能状况。

(5)心脏冠脉造影:

对高龄和有冠心病史者推荐行心脏冠脉造影检查以明确患者的心脏供血状况和评估手术风险。

(二)诊断

1.临床诊断

根据上述临床症状、体征及影像学和内镜检查,符合下列之一者可作为临床诊断依据。

(1)吞咽食物时有哽咽感、异物感、胸骨后疼痛或出现明显的吞咽困难,食管造影发现食管黏膜局限性增粗、局部管壁僵硬、充盈缺损或龛影等表现。

(2)吞咽食物时有哽咽感、异物感、胸骨后疼痛或出现明显的吞咽困难,胸部CT检查发现食管管壁的环形增厚或不规则增厚。

临床诊断食管癌病例需经病理学检查确诊。

不宜依据临床诊断做放化疗,也不提倡进行试验性放化疗。

2.病理诊断

根据临床症状、体征及影像学和内镜检查,经细胞学或组织病理学检查,符合下列之一者可确诊为食管癌。

(1)纤维食管镜检查刷片细胞学或活检为癌。

(2)临床诊断为食管癌,食管外转移病变(锁骨上淋巴结、皮肤结节等)经活检或细胞学检查明确诊断为食管癌转移病灶。

(三)鉴别诊断

食管癌的诊断的主要手段为食管镜+组织学活检/细胞学,食管镜检查加活检病理检查为食管癌诊断的“金标准”。

其他手段均为辅助手段,主要为了解部位、大小、期别和制订手术方式提供必要的信息。

食管癌的鉴别诊断主要需与食管其他良恶性疾病和食管周围疾病对食管的压迫和侵犯所致的一些改变进行鉴别。

1.食管其他恶性肿瘤

食管其他恶性肿瘤很少见,包括癌肉瘤、平滑肌肉瘤、纤维肉瘤、恶性黑色素瘤、肺癌或其他恶性肿瘤纵隔淋巴结转移对食管的侵犯等。

(1)食管癌肉瘤(esophagealsarcoma):

影像表现与腔内型食管癌十分相似,多为带蒂的肿物突入食管腔内形成较粗大的食管腔内不规则的充盈缺损,病变段食管腔明显变宽。

(2)食管平滑肌肉瘤(esophagealleiomyosarcoma):

可以表现为息肉型或浸润型2种类型。

息肉型多为较大的软组织肿物,向食管腔内突出,表面被覆食管黏膜,常有蒂与食管壁相连。

浸润型同时向腔内、外生长,食管壁增厚、表面常伴有中央溃疡。

X线胸片可见纵隔走行部位肿物影。

食管造影见食管腔内巨大肿块,管腔狭窄偏位,也可呈局限性扩张,其内有大小不等的息肉样充盈缺损,黏膜平坦或破坏,中央可有龛影。

(3)食管恶性黑素色瘤(esophagealmelanoma):

原发食管恶性黑色素瘤很少见,肿瘤表现为食管腔内的结节状或分叶状肿物,表面呈棕黑色或棕黄色,呈息肉状突入腔内,可有有蒂与食管壁相连。

影像表现类似腔内型食管癌。

(4)食管转移瘤:

原发肿瘤常为气管肿瘤、甲状腺癌、肺癌、肾癌、乳腺癌等。

这些癌通过直接侵犯或淋巴结转移而累及食管。

食管镜检查常为外压性改变。

由血行播散至食管壁的转移瘤罕见。

其食管造影所见也与腔内型食管癌相似。

2.食管良性肿瘤和瘤样病变

食管良性肿瘤有平滑肌瘤、腺瘤、脂肪瘤、乳头状瘤、血管瘤等。

瘤样病变包括息肉、囊肿、弥漫性平滑肌瘤病和异位症等。

其中大部分为平滑肌瘤(50%~70%)。

(1)食管平滑肌瘤(esophagealleiomyoma):

食管镜下表现为食管壁在性结节状肿物,表面被覆有正常黏膜。

触之似可在黏膜下滑动。

可以单发或多发。

常为单发肿物,呈圆型、卵圆型、哑铃型或不规则的生姜状。

镜下由交错的平滑肌和纤维组织所构成,有完整的包膜。

食管钡餐造影呈圆型或卵圆型的壁在性肿物,大小不一,边缘光滑锐利,正面观肿瘤局部食管增宽,表面黏膜皱襞消失,但其对侧黏膜正常。

肿瘤表面黏膜常无钡剂覆盖,表现为均匀的充盈缺损,称之为涂抹征或瀑布征。

切线位肿物与食管之交界呈钝角。

肿物表面黏膜被展平或呈分叉状,邻近黏膜被推移。

怀疑平滑肌瘤时不能活检,以免产生炎症粘连而导致手术切除时黏膜破损。

(2)其他壁在性良性肿物:

如血管瘤、脂肪瘤、息肉等的食管造影所见与平滑肌瘤相仿。

纤维血管性息肉好发于颈段食管且有蒂,有时可见其在食管腔内上下移动甚至返至口腔内。

脂肪瘤质地较软,有一定的活动度,CT或MRI检查可见低密度或脂肪信号。

3.食管良性病变

(1)食管良性狭窄(bnignesophagealstricture):

患者有明确的误服强酸或强碱的病史。

病变部位多在食管生理狭窄区的近端,以食管下段最多见,食管管腔长段狭窄,边缘光整或呈锯齿状,管壁僵硬略可收缩,移行带不明显。

(2)贲门失弛症(achalasiaofcardia):

患者多在年轻时起病,有长期反复进食下咽困难和需用水冲食物帮助吞咽的病史。

食管造影显示贲门区上方食管呈对称性狭窄,狭窄段食管壁光滑呈漏斗状或鸟嘴状,其上方近端食管扩张明显。

镜下可见有食物潴留、食管黏膜无破坏,镜子常可通过狭窄进入胃腔。

但应与少数食管下段的狭窄型食管癌而导致的癌浸润性狭窄鉴别。

(3)消化性食管炎(pepticesophagitis):

患者有长期吞咽疼痛、反酸、胃灼热等症状,然后由于炎症反复,局部发生瘢痕狭窄而出现吞咽困难。

食管钡餐造影示食管下段痉挛性收缩,黏膜增粗或模糊,有糜烂或小溃疡时可有小的存钡区或龛影。

长期炎症病变可导致纤维化而出现管腔狭窄,但狭窄较对称。

食管仍有一定的舒张度,镜下可见病变段食管黏膜糜烂和小溃疡形成,官腔轻度狭窄,与正常食管黏膜间的移行带不明显,常伴有食管裂孔疝和胃食管反流现象。

病变黏膜的改变在服用抑制酸分泌药物如洛赛克等治疗一段时间后有明显改观,症状也会有明显改善。

(4)食管静脉曲张(esophagealvarices):

患者常有肝硬化病史,无明显吞咽困难症状。

造影表现为息肉样充盈缺损,重度病变黏膜增粗呈蚯蚓状或串珠状,但食管壁柔软,有一定的收缩或扩张功能,无梗阻的现象。

镜下可见食管下段黏膜下增粗迂曲的静脉,触之较软。

切忌活检,以免导致大出血。

(5)外压性狭窄:

食管周围良性肿瘤直接压迫或恶性肿瘤导致颈部和纵隔淋巴结肿大、大血管病变或变异及其他纵隔内病变如结合性淋巴结结侵犯食管壁均可造成食管受压而导致狭窄,镜下一般为外压性改变,局部黏膜光整无破坏。

其边缘较清晰,但若恶性肿大淋巴结或结核性淋巴结侵及食管壁直至黏膜,可以导致局部黏膜破坏和溃疡形成。

通过活检可以明确诊断。

(6)食管结核(esophagealtuberculosis):

食管结核比较少见,临床表现患者多有进食发噎史,发病时年龄一般较年轻。

食管结核感染途径可有:

①由喉或咽部结核向下蔓延;

②结核菌通过肺结核的痰液下咽时直接侵入食管黏膜;

③脊柱结核侵及食管;

④血行感染播散道食管壁内;

⑤食管旁纵隔淋巴结核干酪性变侵蚀食管壁(临床最为常见)。

食管造影所见病变部位稍窄发僵,常有较大溃疡形成,周围的充盈缺损及黏膜破坏等不如食管癌时明显。

镜下可见较大而深的溃疡,没有食管癌时明显的黏膜糜烂和狭窄及多个结节样改变。

通过活检可以进行鉴别诊断。

(四)食管癌的病理分类和分期

1.食管癌的分段

(1)颈段食管:

上自下咽,下达胸廓入口即胸骨上切迹水平。

周围毗邻气管、颈血管鞘和脊椎。

内镜下测量距上切牙15~20cm。

(2)胸上段食管:

上起胸廓入口,下至奇静脉弓下缘(即肺门水平之上)。

其前面被气管、主动脉弓的3个分支及头臂静脉包围,后面毗邻脊椎。

内镜下测量距上切牙20~25cm。

(3)胸中段食管:

上起奇静脉弓下缘,下至下肺静脉下缘(即肺门水平之间)。

其前方夹在两肺门之间,左侧与胸降主动脉为邻,后方毗邻脊椎,右侧游离直接与胸膜相贴。

内镜下测量距上切牙25~30cm。

(4)胸下段食管:

上起自下肺静脉下缘,下至食管胃结合部(即肺门水平之下)。

内镜下测量距上切牙30~40cm。

2.食管癌的大体分型(附录A)

(1)早期食管癌:

包括隐伏型、糜烂型、斑块型和乳头型。

(2)中晚期食管癌:

包括髓质型、蕈伞型、溃疡型、缩窄型和腔内型(附录B)。

3.食管癌的病理分类及分型

(1)病理术语和定义

①食管癌(esophagealcarcinoma):

来源于食管黏膜上皮细胞的恶性肿瘤,主要有鳞状细胞癌和腺癌两种组织学类型。

横跨食管胃交界部的鳞状细胞癌仍认为是食管癌。

②上皮内瘤变/异型增生(intraepithelialneoplasia/dysplasia):

食管癌的癌前病变,包括鳞状细胞癌的癌前病变和腺癌的癌前病变,即鳞状上皮和腺上皮的上皮内瘤变/异型增生。

上皮内瘤变和异型增生两个名词可通用。

鳞状上皮的上皮内瘤变/异型增生,是指以食管黏膜鳞状上皮内不同层次的异型鳞状细胞为特征的癌前病变,根据病变累及层次,分为低级别上皮内瘤变/异型增生(局限于鳞状上皮下1/2),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异型增生(累及食管鳞状上皮超过下1/2)。

腺上皮的上皮内瘤变/异型增生,是指以食管腺上皮不同程度的细胞异型性和结构异常为特征的癌前病变,主要见于巴雷特食管,根据细胞异型性和结构异常的程度,分为低级别上皮内瘤变/异型增生和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异型增生,分级标准同

③早期食管癌(earlyesophagealcarcinoma):

局限于黏膜层的食管浸润性癌,无论有无区域淋巴结转移。

④表浅食管癌(superficialesophagealcarcinoma):

局限于黏膜层或黏膜下层的食管浸润性癌,无论有无区域淋巴结转移。

⑤进展期食管癌(advancedesophagealcarcinoma):

浸润肌层或更深层次的食管浸润性癌。

⑥食管胃交界部腺癌(adenocarcinomaoftheesophagogastricjunction):

食管胃交界部腺癌是横跨食管胃交界部的腺癌。

解剖学上食管胃交界部是指管状食管变为囊状胃的部位,即食管末端和胃的起始,相当于腹膜反折水平或希氏角或食管括约肌下缘,与组织学上的鳞柱交界不一定一致。

⑦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refluxdisease,GERD)及反流性食管炎(refluxesophagitis):

胃食管反流病是指胃和(或)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不适症状和(或)并发症的一种疾病。

特征性的症状为胃灼热和反流。

反流性食管炎是胃食管反流病的主要病理学表现之一,表现为食管黏膜的炎症、糜烂、溃疡形成,晚期甚至可出现纤维组织增生、食管狭窄等改变。

⑧巴雷特食管(Barrettesophagus):

食管远端黏膜的鳞状上皮被化生的柱状上皮替代即为巴雷特食管。

化生的单层柱状上皮可为胃型上皮也可为伴有杯状细胞的肠型上皮,伴有肠上皮化生者进展为腺癌的风险明显提高。

按照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分会巴雷特食管诊治共识建议,消化病理学组达成共识,即以食管远端存在柱状上皮化生作为巴雷特食管的定义和诊断标准,诊断报告必须详细注明柱状上皮化生组织学类型和是否存在肠上皮化生及上皮内瘤变/异型增生。

(2)病理诊断分类、分级和分期

①组织学分型(附录B):

推荐使用2010版消化系统肿瘤WHO分类。

②组织学分级:

鳞状细胞癌和腺癌依据分化程度分为高分化、中分化和低分化。

③食管癌分期(附录C):

推荐使用美国癌症联合会(AJCC)TNM分期(第8版)。

(3)新辅助治疗后根治术标本的病理学评估(附录D)

新辅助治疗后病理学改变的基本特征包括:

肿瘤细胞退变、消减,大片坏死;

纤维组织增生、间质炎症细胞浸润、钙盐沉积等。

鳞状细胞癌新辅助治疗后可能出现仅有角化物而无癌细胞残存,腺癌新辅助治疗后可能出现大的黏液湖而无癌细胞残存,均不能将其认为是肿瘤残存。

食管癌的疗效分级系统宜采用CAP(Collegeof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农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