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秦地域文化地域文化专论文要求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2276430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8.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秦地域文化地域文化专论文要求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三秦地域文化地域文化专论文要求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三秦地域文化地域文化专论文要求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三秦地域文化地域文化专论文要求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三秦地域文化地域文化专论文要求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三秦地域文化地域文化专论文要求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三秦地域文化地域文化专论文要求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秦地域文化地域文化专论文要求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三秦地域文化地域文化专论文要求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课程名称:

地域文化(专)

分校(工作站)

专业

学号

学生姓名

年月

1.论文开本为A4纸;

页边距:

上2.5cm,下2.5cm,左3.0cm,右2.5cm;

左装订线0.5cm

2.装订顺序:

封皮→内容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

论文装订方式统一规定为左装订。

3.中文摘要:

【摘要】和【关键词】均为宋体小四号加粗,内容宋体小四号,各关键词间距3个空格,摘要行距为固定值25磅。

4.正文:

(1)标题:

黑体二号居中,上下各空一行;

(2)正文:

小四号宋体,每段起首空两格,回行顶格,行距1.5倍行距;

(3)一级标题格式:

序号为“一、”,小三号黑体字,独占行,起首空两格,末尾不加标点;

(4)二级标题格式:

序号为“

(一)”,四号宋体,加粗,独占行,起首空两格,末尾不加标点;

(5)三级标题格式:

序号为“1.”,起首空两格,空一格后接排正文,小四号宋体,加粗;

(6)四、五级标题序号分别为“

(1)”和“①”,与正文字体字号相同,可根据标题的长短确定是否独占行。

若独占行,则末尾不使用标点,否则,标题后必须加句号。

每级标题的下一级标题应各自连续编号。

5.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五号宋体加粗;

内容五号宋体;

单起页。

格式如下:

著作:

[序号]作者.译者.书名.版本.出版地.出版社.出版时间;

期刊:

[序号]作者.译者.文章题目.期刊名.年份.卷号(期数);

会议论文集:

[序号]作者.译者.文章名.文集名.会址.开会年.出版地.出版者.出版时间;

6.页码:

从正文起排,页面底端居中。

三秦地域文化

摘要

三秦历史源远流长,民族文化闻名遐迩。

这里是中国古人类和中华民族文化重要的发祥地之一,是中国历史上多个朝代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

曾经是周、秦、汉、唐等13个王朝的首都。

另外还有刘玄、赤眉、黄巢、李自成4次农民起义在此建立政权,是中华民族历史文明最早走向世界的地方;

也是现代中国革命的圣地,1935年,红军长征到达延安,中共中央和毛泽东主席在这里领导中国革命13个春秋,取得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为炎黄子孙的生存、繁衍和人类历史文明做出了独特的贡献。

关键字:

三秦历史文化

一、概述

三秦文化之名始于三秦大地,它是指在三秦大地生长、发展起来的历史区域文化或传统区域文化。

不仅包括楚汉相争以后的文化,还应包括周秦时期甚至先周时期的文化。

历史上关中一带在春秋战国时为秦国发源地。

春秋时期,列国群立,战争使许多国家消亡。

到战国时期,中国大地上只剩下齐、楚、燕、韩、赵、魏、秦七个国家。

秦王政在位时,从公元前230年至公元前221年,秦国先后灭掉了其他六国,在中国首次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秦王朝。

但由于秦朝赋税、兵役、徭役等特别繁重,法律严酷,使得民不聊生,到公元前206年刘邦率军队攻占咸阳,秦帝国只存在了15年。

公元前206年项羽领导的军队在刘邦之后也来到咸阳。

项羽出身于楚国旧贵族家庭。

在秦末农民起义时为恢复楚国,公元前207年在巨鹿之战中项羽消灭了秦军主力,章邯投降。

公元前206年项羽引兵入咸阳,杀了已归降的秦王子婴,并火烧咸阳城,焚毁阿房宫,自立为西楚霸王。

项羽后引兵东问,都彭城(今徐州),以中国最高统治者自居,大封诸侯。

其中将刘邦封汉王,都南郑,辖陕南及巴、蜀之地。

为防刘邦势力扩张,牵制刘邦,他又将陕西的关中和陕北一分为三:

封秦降将章邯为雍王,都废丘(今兴平东南),辖咸阳以西及甘肃东部地区;

封司马欣为塞王,都栎阳(今西安阎良附近),辖咸阳以东;

封董翳为翟王,都高奴(城址史有三说:

富县、安塞、延安)辖陕北。

故后世泛称陕西为“三秦”,咸阳成了三秦的分界点。

其实当年三秦之地不包括陕南,只是后来人们理解的“三秦”观念变化,即将陕北、关中、陕南合称“三秦”。

二、文化

三秦民风淳朴、高亢,地方的戏剧和民歌也表现出这种民风特点,流行于关陇地区的戏剧,最有地方特色的有秦腔、郿鄠、皮影戏(皮影戏的发源地在陕西)等;

民歌以陕北的信天游和陇东的花儿最有代表性。

陕北黄土高原上,山连着山,沟接着沟,农夫们赶着牲口走在沟壑里、山梁上,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见景生情,信口编唱信天游,高亢而悠长的曲调与黄土高坡上劳作的背景显得非常自然和谐。

说起关陇地区的戏曲歌舞,自然少不了各种鼓的舞蹈,尤其是豪迈粗犷的安塞腰鼓。

腰鼓的起源,一说是最早驻守长城的戍边将士,身配腰鼓以激励斗志,流传到民间逐渐演变为庆丰收、兆吉祥的腰鼓舞;

另有人认为,古时的牧羊人将树根挖成筒状,绷上羊羔皮制成鼓以自娱自乐。

总之,腰鼓一经出现,即受欢迎,逐渐发展成一种地方的民间艺术。

陇东黄土高原,每年春节,人们将旧的窗花撕去,将新的窗花贴在窗上、门上、窑洞的各个角落,给陋室平添喜庆的气氛。

从事剪纸的一般是妇女,她们自小跟老辈人学剪窗花,代代相传。

陇东偏僻多山,因而保存了一些古朴的民间手艺,剪纸最有代表性,陇东草贴也是一种。

草贴是用旷野里信手拈来的草杆、花叶及花籽粘在彩纸上而做出的,既可在平日里供孩子们玩耍,又可在逢年过节时装饰窑洞。

关陇地区以小麦为主食,常以蒸馍作为节庆食品自用或馈赠亲友,久而久之,也就产生了面花制作手艺。

面花在关陇地区普遍流行,关中以合阳面花为代表,陇东则以庆阳面花最为有名。

三秦地区,或称关陇地区,其区域内的民间文化生态具有很强的一致性,与外部周边地区有较大的差异。

这种地域文化的形成与这一地区的自然经济环境、人文背景及历史上的行政区划都有很大的关系,因而在这样一片广袤的土地上产生出具有一致性的三秦文化,并不是偶然的。

三、溯源

三秦文化是一个历史的传统的文化概念,有其自身的形成、发展和演变过程。

秦汉文化为三秦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历史的长河中,三秦文化继承并发展了周秦文化的优秀成果与遗风,在秦汉时期逐渐走向成熟,被誉为“秦汉气势”。

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建立了统一的封建王朝,形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局面。

西汉继秦之后,在中国历史上建立起第二个大一统封建王朝。

汉时的政治、经济、科学、文化发展居于世界前列,其声威震荡寰宇,外域人称中国为“汉”,“华夏族”亦从汉时改为“汉族”。

根据古籍记载和考古发掘以及诸多历史文化研究成果,“华夏族”、“中华”、“中国”、“炎黄子孙”之称都与陕西关中古老部族和地域有着密不可分的渊源关系。

汉族的前身是“华夏族”,故关中地区是以汉族(华夏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的摇篮。

隋唐时期,国家统一,社会安定,经济、文化全面发展。

尤其是唐代,中外文化交流出现了自汉代以来的第二次高潮。

中外文化交往融合,形成了宏伟博大的盛唐气象,号称“大唐雄风”。

唐长安亦成为与世界特别是亚洲进行经济、文化交流的中心。

唐代医学、绘画、雕塑超越前人,散文、诗歌达到古代最高水平。

光辉灿烂的唐文化以“长安文化”的风貌与形态展现了自己独具特色的风采与英姿。

“长安文化”继承了周秦文化、秦汉文化,融会了儒家文化、道家文化、佛教文化,且与中原文化融合、演变,并在中外交流中吸收了域外文化,造就了多元结构的中国文化,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之主体。

唐代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黄金时代,也是陕西古代史册上最值得自豪的一页。

宋、元、明、清时期,随着关中“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地位”的失去,三秦文化逐渐走向低谷,不再有汉唐时期的繁荣景象。

不过,在此历史阶段,三秦文化进行了反思与总结。

北宋张载等人所创的“关学”,为宋明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张载对延续了两千多年的三秦文化进行了全面的梳理和审视,提出了“天人合一”、“民胞物与”、“天地之性与气质之性”、“一物两体”等哲学论断,旨在克服三秦文化受感性经验的局限,进而达到理性认识的层次。

明冯从吾的《关学编》、清张骥的《关学宗传》,均从历史与文化的视角对三秦文化作了系统总结,使其得到了深层次的反醒与提升。

四、遗址

提到三秦,第一印象当然是秦朝。

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秦吞并六国,统一天下,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制国家。

为了维护和巩固空前统一的大帝国安全,秦始皇陆续采取了一系列国防建设和边防守备的重大战略措施,其一就是大规模修建万里长城。

秦始皇三十二年(前215年),大将蒙恬率30万大军北击匈奴,取河南地,其后筑起“西起临洮(今甘肃山尼县),东止辽东(今辽宁省),蜿蜒一万余里”的长城。

自秦始皇筑长城之后,始有万里长城之称。

1961年3月4日,长城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87年12月,长城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

其实长城修筑的历史可上溯到西周时期,发生在首都镐京(今陕西西安)的著名的典故“烽火戏诸侯”就源于此。

春秋战国时期列国争霸,互相防守,长城修筑进入第一个高潮,但此时修筑的长度都比较短。

秦灭六国统一天下后,秦始皇连接和修缮战国长城,始有万里长城之称 

明朝是最后一个大修长城的朝代,今天人们所看到的长城多是此时修筑。

长城资源主要分布在河北、北京、天津、山西、陕西、甘肃、内蒙古、黑龙江、吉林、辽宁、山东、河南、青海、宁夏、新疆等15个省区市。

其中陕西省是中国长城资源最为丰富的省份,境内长城长度达1838千米。

根据文物和测绘部门的全国性长城资源调查结果,明长城总长度为8851.8千米,秦汉及早期长城超过1万千米,总长超过2.1万千米。

(一)、历史意义

1、秦代

长城确保了边防的巩固和国家的安全,给这一中原农业的生产提供了一个稳定的环境,就如《过秦论》中所说:

“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抱怨”。

2、汉代

汉武帝修筑长城驱逐匈奴,对维护西汉帝国的安全起了很大的作用,同时也维护了丝绸之路的畅通和安全,有着非凡的历史意义。

3、唐代

长久以来,“唐代无长城”在学术界已成定论,但唐代确实修过长城,不过与传统意义上的“拒胡长城”不同,建筑长城是为了统一战争。

4、明代

明朝在北部地区修筑的军事防御工程,亦称边墙。

属于明太祖所设的北方三道防线的最后一道,防范瓦剌、鞑靼不断兴兵犯边掳掠。

5、清代

清长城与历代长城不同,是用于对内血腥镇压农民起义和民族起义的工具,对内而不对外。

(二)、影响意义

自秦汉至明清,长城沿线的许多关口成为农、牧两大经济、文化系统民族交易的场所或中心,有的逐渐发展成为长城沿线的重要城镇。

长城既保证了农业经济、文化与畜牧业经济、文化的正常发展,又为二者的交流和相互补充提供了场所和方便;

又起着调解两种经济,使农、牧业经济朝着主辅相互配合的方向发展的重要作用。

因此,长城不单纯是曾起过将两种经济、文化分割开来的作用,还曾担负着将两种经济、文化紧紧系在一起的重任。

在文化方面,长城在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和发展上也起了重要作用。

长城的修建和戍守,长城区域的争战,反而促使了中国古代汉族和十几个少数民族进行了广泛的融合。

长城是世界古代史上最伟大的军事防御工程,它并非简单孤立的一线城墙,而是由点到线、由线到面,把长城沿线的隘口、军堡、关城和军事重镇连接成一张严密的网,形成一个完整的防御体系。

军堡、关城和军事重镇这个体系具有战斗、指挥、观察、通讯、隐蔽等多种功能,并配置有长驻军队的点线结合防御工程整体。

在长城出现的2000多年来,以长城为中心,南北文化的交流始终没有停止过。

战国时期,赵武灵王修建赵长城,号召国人学习“胡服骑射”,进行南北文化交流。

秦汉时期,长城南北文化进行了空前的对话与交流,在长城沿线发现的秦权、诏版,内蒙和林格尔汉墓壁画、单于和亲瓦当,还有闻名遐尔的昭君墓等,均是南北文化交流融合的见证。

在长城地区的文化带里,遗留下来众多的名胜古迹,诸如敦煌、云冈石窟、麦积山、万佛堂石窟壁画、雕塑;

元代居庸关云台、金代的卢沟桥以及金中都、元大都遗址与出土的文物等,都体现了文化交流的特点,同时也记载着中华民族历史上文化的辉煌。

万里长城自构筑的那天起,就成为中华民族大一统的象征,2000多年来,任何人都没有能从认识上割裂万里长城,因而也就无法割裂中华民族。

长城对中国人来说,是意志、勇气和力量的标志,象征着中华民族伟大意志和力量。

《义勇军进行曲》的长期传唱,使长城在人们心目中已升华为勤劳、智慧、百折不挠、众志成城、坚不可摧的民族精神和意志,增强了中华民族的自豪感、自信心和爱国热情。

五、伟人

三秦历史悠久,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自古是帝王建都之地,九个大一统王朝,有4个(秦、西汉、隋、唐)建都西安(咸阳),历史上出现过有名的政治家、军事家、艺术家、文学家如天上繁星数不过来,但家喻户晓的当属秦始皇——嬴政。

(一)、简介

秦始皇(前259年农历十二月初三—前210年),嬴姓,赵氏,名政,又名赵正(政)、秦政,或称祖龙,秦庄襄王之子。

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战略家、改革家,首位完成华夏大一统的铁腕政治人物,也是古今中外第一个称皇帝的君主。

秦始皇是出生于赵国都城邯郸(今邯郸),并在此度过了少年时期。

前247年,13岁时即王位。

前238年,22岁时,在故都雍城举行了国君成人加冕仪式,开始“亲理朝政”,除掉吕不韦、嫪毐等人,重用李斯、尉缭,自前230年至前221年,先后灭韩、赵、魏、楚、燕、齐六国,39岁时完成了统一中国大业,建立起一个以汉族为主体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强大国家——秦朝,并奠定中国本土的疆域。

秦始皇认为自己的功劳胜过之前的三皇五帝,采用三皇之“皇”、五帝之“帝”构成“皇帝”的称号,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使用“皇帝”称号的君主,所以自称“始皇帝”。

同时在中央实行三公九卿,管理国家大事。

地方上废除分封制,代以郡县制,同时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

对外北击匈奴,南征百越,修筑万里长城,修筑灵渠,沟通水系。

但是到了后期,求仙梦想长生,苛政虐民,动摇了秦朝统治的根基,前210年,秦始皇东巡途中驾崩于邢台沙丘。

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一位叱咤风云富有传奇色彩的划时代人物,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王朝——秦王朝的开国皇帝,对中国和世界历史产生深远影响,把中国推向大一统时代,奠定中国两千余年政治制度基本格局,被明代思想家李贽誉为“千古一帝” 

(二)、评价

1、始皇本纪

《史记》中记载,“秦之先伯翳,尝有勋於唐虞之际,受土赐姓。

及殷夏之间微散。

至周之衰,秦兴,邑于西垂。

自缪公以来,稍蚕食诸侯,竟成始皇。

始皇自以为功过五帝,地广三王,而羞与之侔。

善哉乎贾生推言之也!

” 

“秦王怀贪鄙之心,行自奋之智,不信功臣,不亲士民,废王道,立私权,禁文书而酷刑法,先诈力而后仁义,以暴虐为天下始。

2、李斯列传

“明法度,定律令,皆以始皇起。

3、淮南衡山列传

“绝圣人之道,杀术士,燔《诗》《书》,弃礼义,尚诈力,任刑罚”。

尽管历史上对秦始皇评价褒贬不一,秦朝也仅仅延续了15年,但秦始皇确立的统治模式却一直延续下去。

秦始皇是中国2000余年中央集权封建帝制的主要设计者,影响之深广,为任何其他帝王所难以相比。

世界历史上,开创了一个庞大帝国的帝王还有很多,但他们的实际影响却无法同秦始皇相比。

中国人口历史上一直占世界人口的20%以上,对中国有重要影响就可视为对世界有重要影响,而且由于中央集权和忠君思想,帝王对中国历史的影响远大于对其他许多国家的影响。

由此,可以看到秦始皇对于中国乃至世界所起的至关重要的作用。

六、美食

说完三秦的伟人,下来介绍下三秦的美食。

三秦美食绝对给你舌尖上的惊喜,凉皮、肉夹馍、羊肉泡馍、哨子面、浆水鱼鱼等等,可能说上三天都不足以说出三秦美食的好。

但是提起牛羊肉泡馍妇孺皆知,久食不厌;

外来游客莫不争先品尝,以饱口福。

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80年代以来用其招待国际友人,也深受好评。

北宋著名诗人苏轼留有"

陇馔有熊腊,秦烹唯羊羹"

的诗句。

因它暖胃耐饥,素为三秦各族人民所喜爱,外宾来陕也争先品尝,以饱口福。

牛羊肉泡馍已成为陕西名食的“总代表”。

泡馍是土生土长的西安美食,相传宋太祖赵匡胤落魄时,流落长安,正值寒冬,饥渴难耐,囊中只有一饼,饼冷口干,难以下咽,街边一家卖羊肉汤的老板,见之不忍,给了他一碗热气腾腾的羊肉汤。

赵匡胤将饼掰碎泡入,吃完顿觉神清气爽,豪气冲天,一扫颓废心情,踏上征程。

登基以后,尝遍世间美味,心中独独放不下记忆中的羊肉汤泡饼,传令厨房仿制,近百厨师苦思冥想,才定下做法,就是现今的羊肉泡馍。

据说赵匡胤吃后龙颜大悦,成为每天定点菜品,厨师长封了万户侯,估计是世界上首位因为推动饮食文化发展而封侯的人,可惜没法考证,要不然中国就又多了一个世界最早推动饮食文化发展的人。

泡馍味道厚重,回味无穷,外观豪放简单,内在却精致复杂。

充分体现了三秦人既保守,又开放;

既粗犷,又心灵手巧;

既老实,又圆滑;

既吃苦耐劳,又懂得享受的生活态度。

七、地位

三秦在上古时代是华夏“九州”中的“雍州”,历史悠久,早在110万年前,“蓝田猿人”就在灞河两岸生息繁衍;

西安城东的半坡遗址,展示着六七千年前母系氏族社会的进步和文明;

大约五千年前,华夏始祖炎帝、黄帝带领各自的部落,在三秦北部黄土高原一带开创了中华文明;

后稷开启农耕文明,仓吉创造汉字,张骞发轫丝绸之路,司马迁独领传记史书之风骚,无不标志着三秦古代文明的灿烂与辉煌。

1、文明发祥

三秦是中华民族光辉灿烂的古代文明发祥地之一。

大约在80万年前,蓝田猿人就生活在这块土地上,开始制造和使用一些原始的工具,采集果实和狩猎鸟兽。

1963年发现的“蓝田猿人”,是全国发现的时间最早、最为完整的猿人头盖骨化石。

约三四万年前,关中地区的原始人类逐步进入氏族公社时期。

1953年发现的西安半坡村遗址,就是六七千年前母系氏族公社的一座定居村落。

2.农业发祥

三秦是我国农业生产开发最早的地区之一。

大约在6000年前,半坡人就在这里从事农业生产,饲养家畜,打猎捕捞,采集果实。

当时种植的谷物主要是粟。

传说中最早从事耕种稷和麦的人,是三秦关中周人的祖先。

到了西周末年,关中地区的农业生产有了新的发展,并向其他地区传播。

3.对外开放发祥

三秦是我国对外开放最早的地区之一。

大约在3000多年前,三秦长安就同许多国家有政治和经济等方面的交往活动。

著名的“丝绸之路”就是以古长安为起点的。

从两汉时期时,就以长安为中心,同南亚、西亚、欧洲各国进行政治、经济、文化交流。

4.文化发祥

三秦是远古文化的摇篮之一。

三秦从西周起,就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时期。

周族是三秦关中一个古老的部族。

周人以周原为活动中心后,就有了文字记事,把卜辞和占卜有关的记事文字刻在骨片上,后来又在青铜器上铸刻铭文。

周代的古阴阳历,就是我国最早的历法。

秦阿房宫、秦始皇陵、汉阳陵、乾陵等都记录印证了博大精深的三秦古代文化,其中已开发的秦始皇兵马俑坑,就展现了一个巨大地下雕塑艺术宝库,反映出当时高超的艺术水平,是我国文化史上的一个光辉篇章,号称世界第七大奇迹。

5.自古帝王都

三秦是我国历史上建都朝代最多和时代最长的省份。

大约在2000年前、公元前28世纪左右,传说夏部落的始祖黄帝、炎帝都曾在三秦活动过,为中华民族的创立和发展作出了丰功伟绩。

公元前21~前16世纪的夏朝时期,三秦就有褒国、扈国、骆国出现。

公元前11世纪,周武王灭商,在三秦建都。

此后,又有秦、西汉、东汉、西晋、前赵、前秦、后秦、西魏、北周、隋、唐、大夏等13个王朝先后在三秦建都,时间长达1100多年。

此外,还有刘玄、赤眉、黄巢、李自成4次农民起义在此建立政权计11年。

三秦为中华民族创造了光辉的历史文明,留下了丰富的宝贵文物。

6.革命圣地

近代的三秦是中国革命的摇篮。

1935年10月19日,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吴起镇。

从此,中共中央在陕北战斗、生活了13个春秋。

延安成为中国革命圣地,中国共产党在这里领导了全国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

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三秦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经济与社会发展欣欣向荣,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

3600万勤劳、勇敢、智慧的三秦儿女,继承和发扬延安精神,正在乘改革开放的东风,在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以昂扬的斗志,投身西部大开发,发扬光荣传统,重振汉唐雄风,再铸新世纪的历史辉煌。

三秦,以它独特的方式,在中国文化发展演变过程中,开创了一个新的时代,进而影响中国历史文化至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动物植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