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概论知识点1王刚060501Word文件下载.docx
《物流概论知识点1王刚060501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物流概论知识点1王刚060501Word文件下载.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①商品的种类、品目;
②商品的数量;
③商品的流向;
④服务水平;
⑤时间;
⑥物流成本。
*4.系统分析的特点:
①以整体为目标;
②以特定问题为对象;
③运用定量方法;
④凭借价值判断。
*5.运输的作用:
①对物品进行较长距离的空间移动,是创造空间效益的主要方式;
②扩大了经济活动的范围;
③是现代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柱。
*6.装卸搬运在物流系统中的意义:
①装卸搬运在物流活动转换中起承上启下的联结作用;
②装卸搬运在物流成本中占有重要地位;
③装卸搬运是提高物流系统效率的关键。
*7.集装单元化的目的:
①由于搬运单位变大,可以发挥机械的效能,提高作业效率,搬运方便,灵活性好;
②负载的大小均匀,有利于实现标准化;
③在作业过程中避免物品损伤,对保护被搬运的物品有利。
*8.流通加工的概念和目的:
在流通过程中辅助性的加工活动被称为流通加工。
其目的是:
①方便运输;
②方便用户;
③便于综合利用。
*9.配送的意义和作用:
①配送完善了输送及整个物流系统;
②提高了末端物流的经济效益;
③通过集中库存,可使企业实现低库存或零库存;
④简化手续,方便用户;
⑤提高了供应保证程度。
*10.配送中心合理布置的目的:
①有效地利用空间、设备、人员和能源;
②最大限度地减少物料搬运;
③简化作业流程;
④缩短生产周期;
⑤力求投资最低;
⑥为职工提供方便、舒适、安全和卫生的工作环境。
11.物流信息系统的基本功能:
①数据的收集和录入;
②信息的存储;
③信息的传播;
④信息的处理;
⑤信息的输出。
*12.物流信息系统的结构:
按垂直方向,物流信息系统可以划分为三个层次,即管理层、控制层和作业层;
在水平方向,信息系统贯穿供应物流、生产物流、销售物流、回收废弃物物流的运输、仓储、搬运装卸、包装、流通加工等各个环节,呈金字塔结构。
在垂直方向上还可以进一步划分为数据层、业务层、运用层、控制层、计划层。
13.配送中心设施规划与设计的原则:
(1)根据系统的概念运用系统分析的方法求得整体优化。
(2)以流动的观点作为设施规划的出发点,并贯穿在设施规划的始终,因为企业的有效运行依赖与人流、物流、商流、信息流的合理化。
(3)从宏观(总体方案)到微观(每个部门、库房、车间),又从微观到宏观的过程。
(4)减少或消除不必要的作业流程,这是提高企业生产率和减少消耗的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5)重视人的因素。
14.物流系统优化方法:
(1)规划论方法。
(2)模拟方法。
(3)启发式方法。
15.物流系统服务型的衡量标准:
①对用户的订货能很快地进行配送;
②接受用户订货使商品的缺货率降低;
③在运送中交通事故、货物损伤、丢失和发送错误少;
④保管中变质、丢失、破损现象少;
⑤具有很好地实现运送和保管的要求;
⑥装卸搬运功能满足运送和保管的要求;
⑦能提供保障物流活动流畅进行的物流信息系统,能及时反馈信息;
⑧合理的流通加工,以保证生产费、物流费之和最少。
*16.运输合理化的途径:
①运输网络的合理配置;
②选择最佳的运输方式;
③提高运行效率;
④推进共同运输;
⑤采用各种现代运输方法。
*17.仓储合理化的途径:
①实行ABC管理,A类物品应在不发生缺货条件下尽可能减少库存,实行小批量订货,每月盘点;
C类货物制定安全库存水平,大批量订货,年终盘点;
B类货物介于两者之间,半年盘点;
②科学的库存控制,降低采购费,减少流动资本,降低盘点资产,提高服务水平,保证不缺货;
③应用预测技术了解掌握需求及其变化。
*18.搬运装卸作业合理化的原则:
①省力化原则。
能往下则不往上,能直行则不拐弯,能用机械则不用人力,能水平则不要上坡,能连续则不间断,能集装则不分散;
②消除无效搬运。
货物装卸搬运不产生价值,作业的次数越多,货损货差的几率就越大,物流成本就越高;
③提高搬运活性。
尽量使得上一步操作适于下一步装卸搬运作业;
④合理利用机械;
⑤保持物流的均衡顺畅;
⑥集装单元化原则;
⑦人性化原则;
⑧提高综合效果。
**19.物流子系统之间的相互制约关系:
(1)物流服务和物流成本间的制约关系。
要提高物流系统的服务水平,物流成本往往也要增加。
比如采用小批量即时运货制就要增加费用。
要提高供货率即降低缺货率,必须增加库存即增加保管费。
(2)构成物流服务子系统功能之间的约束关系。
各子系统的功能如果不均匀,物流系统的整体能力将受到影响。
如搬运装卸能力很强,但运输力量不足,会产生设备和人力的浪费;
反之如搬运装卸环节薄弱,车、船到达车站、港口后不能及时卸货,也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3)构成物流成本的各个环节费用之间的关系。
如为了减少仓储费用降低库存而采取小批量订货策略,这将导致运输次数增加,也就是说运输费用将上升,因此运输费和保管费之间有相互制约关系。
简化包装可以减少包装费用,但是仓库中货物堆放高度要降低、装卸搬运和运输效率下降和破损率增加。
(4)各子系统的功能和所耗费用的关系。
任何子系统功能的增加和完善必须投入资金。
如信息系统功能的增加,必须购置硬件和开发计算机软件。
增加仓库的容量和提高进出库速度,就要建设更大的库房并实现机械化、自动化。
在改善物流系统的功能的项目中,投资额确定后,对各个子系统的投入要合理进行分配。
第三章物流服务与物流质量管理
**1.物流服务特性:
(1)从属性。
(2)即时性。
(3)移动性和分散性。
(4)需求波动性。
(5)可替代性。
2.物流企业服务内容:
(1)商品库存服务率:
商品库存满足订货的程度。
(2)接受订货截止时间:
接受订货截止到的时间。
(3)交货日期:
交货的时间。
(4)订货单位:
订货单位数量的大小。
(5)交货频率:
商品配送的频率。
(6)交货时间指定:
按照指定的时间交货。
(7)紧急交货:
采取特别的方式紧急交货。
(8)物流质量:
商品在物流过程中的质量保证。
(9)信息提供:
提供商品物流过程中的相关信息。
(10)交货条件:
按照指定条件交货。
3.物流服务对于企业的竞争力的影响:
(1)物流服务已逐渐成为企业经营差别化的重要一环。
(2)物流服务水准的确立对经营绩效产生重大影响。
(3)物流服务方式的选择对降低流通成本产生重要影响。
(4)物流服务起着连接厂家、批发商和零售商的纽带作用。
4.物流质量的内容:
(1)商品的质量保证及改善。
(2)物流工作质量。
(3)物流工程质量。
(4)物流服务质量。
*5.企业物流改进的原则:
企业物流质量改进就是指为向企业物流及其顾客提供增值效益,在整个企业范围内所采取的提高物流质量的效果与效率的所有措施。
企业物流服务的质量是由顾客的满意度决定的,并取决于整个物流服务过程的效果和效率。
物流质量改进通过改进过程来实现。
企业物流系统内的每一项活动或每一项工作均包括一个或多个过程。
质量改进是一种以追求更高的过程效果和效率为目标的持续活动。
质量改进不断寻求改进机会,通过预防和纠正措施消除或减少产生质量问题的原因。
6.企业物流质量改进环境包括:
(1)为企业物流创造持续质量改进的环境。
主要做好:
明确企业物流质量改进的目的和目标;
持续地改进企业物流的运作过程,培育一种广泛交流、相互合作、尊重个人和鼓励创新的环境。
(2)为企业物流质量改进创造必需的价值观和文化基础。
主要包括:
重视满足企业内部和外部顾客的需要;
使质量改进贯穿于从供方到顾客的整个供应链;
不论是集体还是个人,始终强调物流质量改进是工作的基本内容;
通过改进过程来解决物流质量问题;
持续地改进所有的过程。
7.企业物流质量改进的有效措施:
(1)企业物流质量改进的基本方法。
重点明确:
提出企业物流质量改进的方针、策略、主要目标、指导思想,支持和广泛协调企业物流质量改进的活动;
确定物流质量改进的需要和目标以及为满足需要和实现目标而配置资源的方法;
通过质量小组活动,实现质量改进目标的方法;
鼓励企业员工开展与工作有关的质量改进活动并协调相关活动的方法。
(2)企业物流纵向层次的质量改进方法。
对物流过程进行管理;
具体有确定各部门任务、制定战略规划、明确作用和职责、获取和配置资源、提供教育和培训等;
确定并策划各部门工作过程的持续质量改进;
创造并保持一个使部门全体员工有权力、有能力和有责任持续改进质量的环境。
(3)企业物流跨部门过程的质量改进方法。
一般包括:
在企业物流各部门之间建立并保持紧密联系;
识别企业物流过程内部和外部的顾客,确定他们的要求和期望;
把顾客的需要和期望转化成具体的顾客要求;
识别物流各过程的供方,将顾客的需要和期望传达给他们;
寻求物流各过程的质量改进机会,配置改进所需的资源,并监督改进的实施。
8.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是一个全球性的非政府组织。
ISO9000不是指一个标准,而是一族标准的统称,是由ISO/TC176制定的所有国际标准。
ISO9000族标准的基本思想最主要的有两条:
其一是控制的思想,即对产品形成的全过程——从采购原材料、加工制造到最终产品的销售、售后服务进行控制。
任何一件事物都是由过程组成的,只要对产品(服务)形成的全过程进行控制并达到过程质量要求,最终产品的质量就有了保证。
其二是预防的思想,即通过对产品(服务)形成的全过程进行控制以及建立并有效运行自我完善机制达到预防不合格,从根本上减少或消除不合格品。
9.企业需要进行灵活操作的事件有:
①基本服务协议内容的修改;
②对特殊促销或市场营销计划的支持;
③新产品的引进;
④产品的回收;
⑤供应的停滞;
⑥对特殊客户或市场分区进行的一次性客户化服务;
⑦对物流系统中的货物实行客户化服务运作。
*10.产品成熟阶段的物流服务特点及原因:
成熟阶段具有激烈竞争的特点。
因为某种产品的成功,往往会引来各种替代品的竞争,作为响应,调整价格和服务就成为企业的一种标准的战略措施。
在饱和阶段中,物流服务一般会变得具有高度选择性,而竞争对手之间会调整各自的基本服务承诺,以提供独特的增值服务,努力在主要客户中创造忠诚气氛。
因此,企业会将更多的费用分配给物流服务,以确保向关键客户提供特殊服务。
**11.物流企业提供增值服务的方向:
①沿供应链“顺流而下”,即在制造商的产品销售渠道内作为服务供应商;
②沿供应链“逆流而上”,即在制造商的物料供应渠道内作为服务供应商。
12.物流客户服务的衡量标准:
①库存保有率。
②订货周期。
③配送率。
④商品完好率。
13.物流客户服务的基本特点:
产品的可得性、运作绩效以及服务的可靠性。
*14.企业物流质量管理的基本途径:
(1)树立企业物流整体质量管理思想:
①真正形成物流整体质量管理的认识。
②认真做好物流服务过程的整体质量管理。
③整体考核企业物流服务质量管理水平。
(2)建立有效的物流质量管理信息系统,企业应遵循的原则是:
①计量顾客对物流质量的期望。
②强调信息质量。
③实时监控物流质量状况。
(3)加强企业物流质量管理的主要措施包括:
①根据全面质量管理理论,建立和完善企业物流质量管理的计量、评估体系,切实消除企业物流过程中的差错。
②积极引进现代质量管理理论和技术,提高质量管理水平。
③运用有效的激励措施,实行全员质量管理。
***15.物流服务与成本的关系:
物流服务质量与成本是一种此消彼长的关系,物流服务质量提高,物流成本就会上升,可以说两者间的关系适用于收益递减规律。
具体来看,物流服务与成本的关系有四种类型:
(1)在物流服务水平一定的情况下,降低物流成本,即在实现一定物流服务水平的条件下,通过不断降低成本来追求物流系统的改善。
(2)要提高物流服务水平,不得不牺牲成本,听任其上升。
这是大多数企业所认为的服务与成本的关系。
(3)在物流成本一定的情况下,实现物流服务水平的提高,这种状况是灵活、有效利用物流成本,追求成本绩效的一种做法。
(4)在降低物流成本的同时,实现较高的物流服务。
16.物流服务如何适应产品生命周期的动态变化:
(1)导入阶段的物流服务。
在新产品引入阶段,需要有高度的产品可得性和灵活的物流服务。
在制订新产品的物流运营计划时,必须考虑厂商应具有迅速而准确地提供产品补给的能力。
①未来的物流服务系统设计必须适应产品种类和有关库存单位(SKU)的变化。
具体的搬运点、运输和包装等需求将会随产品种类的扩大而扩大,因而要求物流服务系统要具有更大的灵活性。
②企业要将经营活动延伸至专业化市场,使整个扩大了的渠道中的产品流量细分化,导致通过物流服务进行成本控制的可能性更小。
③有一半以上的新产品在未来有足够长的寿命以弥补其开发成本。
(2)成长阶段的物流服务。
物流服务的重点已从不惜任何代价提供所需服务,转变为更趋平衡的服务与成本绩效。
企业已具有最大的机会去设计物流服务作业以获取利润,在该阶段中,营销活动主要是具体的物流服务,并无特殊的要求,并为取得物流服务的规模经济效益提供了最大限度的机会。
如要从物流上支持市场发展,则必须考虑如何保持适当的客户服务层次、提供高层次的产品可得性以及对客户订货作出迅速而又一致反应的作业能力等。
同时应特别注意,提供高层次客户服务的企业很有可能将面临很高的物流服务总成本。
厂商用以支持产品的基本客户服务承诺是在产品生命周期中相对比较兴旺的成长阶段做出的。
(3)成熟阶段的物流服务。
成熟阶段具有激烈竞争的特点,因为某种产品的成功,往往会引来各种替代品的竞争,作为响应,调整价格和服务就成为企业的一种标准的战略措施。
为了满足来自许多不同渠道的各种服务需求,许多制造商建立了配送网络和仓库。
在多渠道的物流服务条件下,配送到任何—个地点的产品流量都比较小,并需要为特殊的客户提供特殊的服务。
因此,成熟阶段的竞争状况增加了物流服务的复杂性,要求服务作业具备更高的灵活性。
(4)衰退阶段的物流服务。
当一种产品行业即将消亡时,企业必须在放盘出售产品或继续有限配送等可选方案之间进行平衡。
因此,企业的物流服务必须被定位于继续维持相应的配送业务,同时,当产品万一被剔除时又不至于冒过多的风险。
此时,如何最大限度地降低风险比起最大限度地减少物流服务成本显得更为重要。
物流服务所支持的服务层次和性质会随产品生命周期而变化,产品生命周期为基本的物流服务观念展示了随时根据服务需求进行调整的动态范围。
物流服务系统必须维持灵活性,能在任何特定的时间进行调整,对客户服务进行配置,以对抗竞争性活动。
第四章物流成本管理
1.物流成本管理的意义:
物流成本管理是物流管理的重要内容,降低物流成本与提高物流服务水平构成企业物流管理最基本的课题。
物流成本管理的意义在于,通过对物流成本的有效把握,利用物流要素之间的效益背反关系,科学、合理地组织物流活动,加强对物流活动过程中费用支出的有效控制,降低物流活动中的物化劳动和活劳动的消耗,从而达到降低物流总成本,提高企业和社会经济效益的目的。
*2.
(1)“物流成本冰山”说。
这一理论是由日本早稻田大学的西泽修教授提出的。
它的含义是说人们对物流成本的总体内容并不掌握,提起物流成本,大家只看到露出海水上面的冰山的一角,而潜藏在海水里的整个冰山却看不见,海水中的冰山才是物流成本的主体部分。
西泽修教授指出,企业在计算盈亏时,“销售费用和管理费用”项目所列支的“运费”和“保管费”的现金金额一般只包括企业支付给其他企业的运费和仓储保管费,而这些外付费用不过是企业整个物流费用的冰山之一角。
(2)“黑大陆”说。
“黑大陆”说的基本思想与“物流成本冰山”说类似。
由于物流成本在财务会计中被分别计入了生产成本、管理费用、营业费用、财务费用和营业外费用等项目,因此,在损益表牛所能反映的物流成本在整个销售额中只占很小的比重,因此物流的重要性当然不会被认识到,这就是物流被称为“黑大陆”的一个原因。
从某种意义上看,“黑大陆”说是一种未来学的研究结论,是战略分析的结论,带有较强的哲学抽象性,这一学说对于研究物流成本领域起到了启迪和动员作用。
(3)“第三利润源”说。
第三利润源的说法是日本早稻田大学教授、日本物流成本学说的权威学者西泽修在1970年提出的。
这三个利润源着重开发生产力的三个不同要素:
第一个利润源挖掘对象是生产力中的劳动对象;
第二个利润源挖掘对象是生产力中的劳动者;
第三个利润源挖掘对象则是生产力中劳动工具的潜力,同时注重劳动对象与劳动者的潜力,因而更具有全面性。
***3.物流成本交替损益(Trade-off)规律又称为物流成本效益背反规律、二律背反效应。
物流系统的效益背反包括物流成本与服务水平的效益背反和物流功能之间的效益背反。
(1)物流成本与服务水平的交替损益。
物流成本与服务水平的效益背反是指物流服务的高水平必然带来企业业务量的增加,收人增加,同时却也带来企业物流成本的增加,使得企业效益下降,即高水平的物流服务必然伴随着高水平的物流成本,而且,物流服务水平与物流成本之间并非呈现线性关系。
在没有很大技术进步的情况下,企业很难做到同时提高物流服务水平和降低物流成本。
(2)物流功能之间的效益背反。
物流各功能活动的效益背反是指物流各项功能活动处于一个统一且矛盾的系统中,在同样的物流总量需求和物流执行条件情况下,——种功能成本的削减会使另一种功能成本增多。
因为各种费用互相关联,必须考虑整体的最佳成本。
4.物流成本的管理与控制由两个部分组成,一部分是物流成本管理系统,另一部分是物流成本日常控制系统。
5.物流成本的日常控制,是指在日常物流运营的每个作业环节,依据现代物流运营理论,采用先进的物流技术与方法,来降低整个物流成本的一系列措施。
物流成本控制是物流成本管理的中心环节。
根据现代成本管理与控制理论,企业物流成本管理是由物流成本的预测、决策、计划、核算、控制、分析和考核等多个环节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
6.物流成本控制三种形式
(1)以物流成本的形成阶段作为控制对象。
以制造企业为例,就是对供应物流成本、生产物流成本、销售物流成本以及废弃物物流成本作为成本控制的对象。
也就是说,从供应物流、生产物流、销售物流以及废弃物物流的不同阶段上,寻求物流技术的改善和物流管理水平的提高,来控制和降低各个阶段的物流成本。
(2)以物流服务的不同功能来作为成本控制对象。
也就是说,对仓储、运输、包装、装卸、流通加工等各个物流作业或物流功能的角度来寻求物流管理水平的提高和物流技术的创新,控制和降低物流成本。
(3)以物流成本的不同项目作为物流成本的控制对象。
也就是说,以材料费、人工费、燃油费、差旅费、办公费、折旧费、利息费、委托物流费及其他物流费等物流成本项目为控制对象,通过对各项费用项目的控制节约,谋求物流总成本的降低。
当然,企业在进行物流成本日常控制过程中,这三种物流成本的控制形式并非孤立的,而是结合在一起的,某一种形式的成本控制方式也会影响到另一种形式的物流成本。
*7.物流成本核算的目的:
是要促进企业加强物流管理,提高管理水平,创新物流技术,提高物流效益。
具体地说,物流成本核算的目的可以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通过对企业物流成本的全面计算,弄清物流成本的大小,从而提高企业内部对物流重要性的认识。
(2)通过对某一具体物流活动的成本计算,弄清物流活动中存在的问题,为物流运营决策提供依据。
(3)按不同的物流部门组织计算,计算各物流部门的责任成本,评价各物流部门的业绩。
(4)通过对某一物流设备或机械(如单台运输卡车)的成本计算,弄清其消耗情况,谋求提高设备效率、降低物流成本的途径。
(5)通过对每个客户物流成本的分解核算,为物流服务收费水平的制定以及有效地客户管理提供决策依据(6)通过对某一成本项目的计算,确定本期物流成本与上年同期成本的差异,查明成本超降的原因。
(7)按照物流成本计算的口径计算本期物流实际成本,评价物流成本预算的执行情况。
8.会计方式的物流成本核算具体形式:
(1)独立的物流成本核算体系。
(2)结合财务会计体系的物流成本计算。
(3)物流成本二级账户(或辅助账户)核算形式。
9.作业成本法(ABC):
是被认为确定和控制物流成本最有前途的方法。
作业成本法应用于物流成本核算的理论基础是:
产品消耗作业,作业消耗资源并导致成本的发生。
作业成本法把成本核算深入到作业层次,它以作业为单位收集成本,并把“作业”或“作业成本池”的成本按作业动因分配到产品。
**10.作业成本法优点:
如果能够充分利用作业成本法,则能反映物流作业的变化而计算其物流成本。
虽输送个数相同,会因对应的作业不同,使得物流成本有所差异。
换言之,若进行多品种、少量、多频率物流,则会显示出物流成本增加,甚至不划算而亏损。
这样的结果,可以唤起对多品种、少量、多频率物流需求的注意。
随着物流作业成本管理的使用,可以更清楚地分析造成物流成本增加的原因,并要求相应的责任人负担相应的成本部分,并且在物流绩效考核和物流定价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因为物流也是一种商品,即为商品,则应按照不同的物流成本对象来计算其成本,而据以决定其价格,则“物流产品有价化”就可以实现。
11.“物流成本冰山”说成立的原因:
(1)物流成本的计算范围太大。
(2)运输、保管、包装、装卸以及信息等各物流环节中,以哪几种环节作为物流成本的计算对象问题。
(3)选择哪几种费用列入物流成本中的问题。
12.物流成本核算与应用中存的问题:
(1)物流成本核算的目的不明确。
(2)物流成本的会计核算方法不明确。
(3)物流成本核算与管理没有超出财务会计的范围。
(4)物流成本核算的标准不统一。
(5)缺乏懂得物流知识的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人员。
**13.物流作业的合并遵循的基本原则:
(1)合并的作业必须属于同一层次。
(2)合并的作业必须使用相同的成本动因。
(3)合并的作业必须具有相同的功能。
14.物流成本的概念。
根据2001年8月1日正式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物流术语》(GB/T183542001),流物成本可定义为“物流活动中所消耗的物化劳动和活劳动的货币表现”,即产品在实物运动过程中,如包装、运输、储存、流通加工、物流信息等各个环节所支出入力、物力和财力的总和。
物流成本是完成诸种物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