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梁工程连续刚构线型监控方案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2264796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166.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桥梁工程连续刚构线型监控方案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桥梁工程连续刚构线型监控方案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桥梁工程连续刚构线型监控方案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桥梁工程连续刚构线型监控方案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桥梁工程连续刚构线型监控方案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桥梁工程连续刚构线型监控方案Word下载.docx

《桥梁工程连续刚构线型监控方案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桥梁工程连续刚构线型监控方案Word下载.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桥梁工程连续刚构线型监控方案Word下载.docx

悬臂施工方法,属于典型的自架设施工方法,对于本桥来讲,由于在施工过程中的已成结构(悬臂阶段)状态是无法事后调整的或可调整的余地很小,所以,针对主梁的结构和施工特点,施工监控主要采用预测控制法。

4、施工控制体系

为有效地开展施工监控工作,在本桥的施工监控中建立如图1所示的施工监控体系。

5、计算参数的确定

影响结构线形及内力的基本参数由很多个,需测定的参数主要有:

⑴混凝土弹性模量,前期结构计算按照规范取值,在施工过程中根据试验结果确定,混凝土的弹性模量的测试应采用现场取样的方法分别测定混凝土在3天、7天、28天龄期的弹模值,为主梁预拱度的修正提供数据。

图1悬臂浇筑连续梁桥施工监控体系

⑵预应力钢绞线弹性模量,按照现场取样试验结果采用;

⑶恒载按设计图提供的尺寸,并根据施工现场采集的混凝土容重等参数进行必要的修正,考虑结构自重和临时荷载,并考虑梁面坡度的影响;

⑷混凝土收缩、徐变系数,按照规范采用,计算按规范考虑结构局部温差效应及考虑混凝土实际加载龄期的收缩、徐变的影响;

⑸材料热胀系数,按规范取值;

⑹施工临时荷载,现场进行统计,尽量减少材料等的堆放,本阶段不用的材料堆放在0#块附近;

⑺测量时梁体顶、底板温差。

6、施工监控结构计算

在施工之前,应对该桥在每一施工阶段的应力状态和线形有预先的了解,故需要对其进行结构计算,该桥的施工控制计算除了必须满足与实际施工方法相符合的基本要求外,还考虑了以下相关的其它因素。

⑴施工方案

连续梁桥的恒载内力、挠度与施工方法和架设程序密切相关,计算前首先对施工工期做深入的分析,并对施工荷载给出一个较为精确的数值。

⑵计算图式

梁部结构要经过墩梁固结→悬臂施工→边跨合拢→中跨合拢的过程,在施工过程中结构体系不断的发生变化,故在各个施工阶段应根据符合实际情况的结构体系和荷载状况选择正确的计算图式进行分析计算。

⑶结构分析程序

对于连续刚构桥的施工控制计算,采用平面结构分析方法可以满足施工控制的需要,结构采用MIDAS程序进行分析,经与设计数据比较差值不大时,按照MIDAS计算数据采用。

⑷施加预应力影响

预应力直接影响结构的受力与变形,施工控制在设计要求的基础上,充分考虑预应力的实际施加程度。

⑸混凝土收缩、徐变的影响

混凝土的收缩、徐变对结构的测试应力和施工阶段中的梁体挠度有较大影响,在计算过程中加以考虑。

⑹温度

温度对结构的影响是复杂的,在本桥的施工监控中,对日照温差影响在观测和施工中采取一些措施予以消除。

⑺挂蓝变形

挂蓝变形通过预压方法测绘出力-变形趋势图,然后根据梁段的重量,逐段加以考虑。

6.1施工控制的计算方法

悬臂施工的连续梁桥最终形成需经历一个复杂施工过程以及结构体系转化过程,对施工过程中每个阶段的变形计算和受力分析,是桥梁结构施工控制中最基本的内容。

施工监控的目的就是确保施工过程中结构的安全,保证桥梁成桥线形和受力状态基本符合设计要求。

为了达到施工控制的目的,必需对桥梁施工过程中每个阶段的受力状态和变形情况进行预测和监控。

因此,必需采用合理的理论分析和计算方法来确定桥梁结构施工过程中每个阶段的结构行为。

针对该桥的实际情况,采用正装分析法和倒退分析方法进行施工控制结构分析。

正装分析法是按照桥梁结构实际施工加载顺序来进行结构变形和受力分析,它能较好的模拟桥梁结构的实际施工历程,能得到桥梁结构各个施工阶段的位移和受力状态,这不仅可用来指导桥梁施工,还能为桥梁施工控制提供依据,同时在正装计算中能较好的考虑一些与桥梁结构形成历程有关的因素,如混凝土的收缩、徐变问题。

正装分析不仅可以为成桥结构的受力提供较为精确的结果,还为结构刚度、刚度验算提供依据,而且可以为施工阶段理想状态的确定、完成桥梁结构的施工控制奠定基础。

倒退分析方法假定在成桥时刻

时刻结构内力分布满足前进分析

时刻的结果,轴线满足设计线形要求,按照前进分析的逆过程对结构进行倒拆,分析每次拆除一个施工阶段对剩余结构的影响,在每一个阶段分析得到的结构位移、内力状态便是该阶段结构理想的施工状态。

结构施工理想状态就是在施工各阶段结构应有的位置和受力状态,每个阶段的施工理想状态都将控制着全桥最终形态和受力特性。

施工控制将根据每阶段的实际状态和理想状态的偏差对计算进行调整,分析误差原因,以较为准确的估计下一阶段的梁体挠度。

6.2本桥施工控制分析

⑴按照施工步骤进行计算,考虑各梁段的自重、施加的预应力、混凝土收缩徐变以及温度的变化等因素对结构的影响,对于混凝土的收缩、徐变等时差实效在各施工阶段中逐步计入;

⑵每一阶段的结构分析必须以前一阶段的计算结果为基础,前一阶段结构位移是本阶段确定结构轴线的基础,以前各施工阶段受力状态是本阶段确定结构轴线的基础,以前各施工阶段结构受力状态是本阶段时差实效的计算基础;

⑶计算出各阶段的位移之后,根据后续施工阶段对本阶段的影响,进行倒退分析即可得到各施工阶段桥梁结构的合理状态和立模标高。

6.3计算过程

⑴根据施工图提供的施工步骤对本桥进行前期计算,为与设计结果对比,横隔板重量、结构自重系数、摩阻系数、收缩徐变系数等参数按照设计所取参数计算,在最后阶段即成桥运营阶段考虑收缩徐变1500天后的梁体累计位移,并与设计结果进行对比,以校核计算分析模型的准确性。

⑵在施工过程中,按照实际的结构参数修正结构计算模型进行跟踪计算,使得结构预测位移与实际发生的位移吻合。

6.4立模标高的确定

立模标高并不等于设计中桥梁建成后的标高,一般要设置一定的预拱度,以抵消施工中产生的各种变形(竖向挠度)。

其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

阶段立模标高;

阶段设计标高;

—由本阶段及后续施工阶段梁段自重在

阶段产生的挠度总和;

—由张拉本阶段及后续施工阶预应力在

阶段引起的挠度;

—混凝土收缩、徐变在

—施工临时荷载在

—取使用荷载在

阶段引起的挠度的50%;

—挂篮变形值。

7、线形监测

7.1线型控制工作程序

为使施工控制的各个步骤程序化,施工控制工作小组根据具体的施工进度安排制定了施工控制工作程序,其中包括两方面的内容。

7.1.1控制流程

从挂篮的前移定位至预应力钢束张拉完毕是本桥施工的一个周期,每个周期中有关施工控制的步骤如下:

⑴按照预报的挂篮定位标高定位挂篮,由施工单位测量定位后的挂篮标高,并向控制小组提供挂篮的定位测量结果;

⑵立模板、绑扎钢筋;

⑶浇筑混凝土前,测量所有已施工梁段上的高程测点,复测挂篮定位标高,墩顶的水平位移,报施工控制小组;

⑷施工控制小组分析测量结果,如需调整,给出调整后的标高;

⑸浇筑完混凝土后第二天测量所有已施工梁段上的测点标高,测量本梁段端部梁底和预埋在梁顶的测点标高,建立测点与梁底标高的关系,提供给施工控制小组;

⑹按《铁路工程检验评定标准》检查断面尺寸,提供给施工控制小组并向施工控制小组提供梁段混凝土超重的情况;

⑺张拉预应力钢筋后,测量所有已施工梁段上的高程测点,并提供施工控制小组;

⑻施工控制小组分析测量结果,根据上一施工周期梁底标高测量值和应力、温度等测量结果计算、预报下一施工周期的挂篮定位标高。

工作程序的关键是:

每个施工循环过程的结束都必须对已完成的节段进行全面的测量,分析实际施工结果与预计目标的误差,从而及时地对已出现的误差进行调整,在达到要求的精度后,才能对下一施工循环作出预报。

7.1.2误差控制标准

本桥施工控制的最终目标是:

成桥后的线型与设计线型的所有各点的误差均控制在1.5cm范围之内。

根据这一目标,在每一施工步骤中制订了如下的误差控制水平:

⑴挂篮定位标高与预报标高之差控制在5mm以内;

⑵预应力束张拉完后,如梁端测点标高与控制小组预报标高之差超过±

1cm,需经控制小组研究分析误差原因,确定下一步的调整措施;

⑶如有其它异常情况发生影响到梁体标高,其调整方案也应经控制小组分析研究,提出控制意见。

⑷为保证梁面标高,监控单位将给出梁面混凝土即将浇筑完毕时的梁面的参考标高,施工单位须根据此标高控制梁面在混凝土浇筑即将完成时的标高。

7.2位移测点布置

挠度观测资料是控制成桥线形最主要的依据,连续梁桥线形监测断面设在每一阶段的端部。

布置0#块件的高程测点是为了控制顶板的设计标高,同时也作为以后各悬浇阶段高程观测基准点。

每个0#块的顶板各布置6个高程观测点,见图2。

悬浇阶段每个监测断面上布置三个的高程观测点,如图3所示,不仅可以测量箱梁的挠度,同时可以观测箱梁是否发生扭转变形,标高测点用Φ16圆钢,圆钢筋顶部磨平,露出顶板5~10mm,并用红油漆作为标记。

测点布置原则:

①尽量靠近腹板;

②测点离梁段端部10cm;

③不妨碍施工及挂篮的行走、固定等;

④易于保护;

⑤尽量使测量工作减少,如立一次仪器即可以测试全部测点的高程,最好设置在挂篮内侧,这样也可以减少转仪器引起的误差。

7.3观测时间与项目

为尽量减少温度的影响,挠度的观测安排在早晨太阳出来之前进行,每个施工阶段的变形测试时间根据施工阶段的进度来定。

在整个施工过程中主要观测内容包括:

⑴每阶段混凝土浇筑前的高程测量;

⑵每阶段混凝土浇筑后、预应力张拉前的高程测量;

⑶每阶段预应力张拉后、挂篮行走前的高程测量;

⑷每阶段挂篮行走后的高程测量;

⑸拆除挂篮后、边(中)跨合拢前的高程测量;

⑹最终成桥前的高程测试。

7.4每阶段测量工作内容

从挂篮前行至本号梁块预应力张拉完毕为一个施工阶段,在每个施工阶段需完成的工作如下。

7.4.1挂篮定位

根据监控方小组提供的立模标高进行挂篮定位,定位底模前端标高及顶板标高。

此时需要设置的测点如下,如图4所示。

图4每阶段测点布置正立面图

⑴顶板钢筋头测点,距离该梁块前端10cm,在浇筑该块混凝土前埋设即可。

⑵挂篮底模梁块前端测点,不用设置钢筋头,直接布置在模板上。

⑶挂篮底模钢筋头测点,尽量靠近该梁块底模前端,钢筋头长度10cm左右。

注:

由于在浇筑混凝土后需要对底模前端标高进行测量,为消除其他因素影响,在定位时,在底模上尽量靠近本梁块底模前端左右两侧各设置钢筋头一个,在定位时需要测量测点2(底模前端模板)与测点3(底模前端钢筋头)的标高差,在浇筑混凝土后及张拉预应力后可仅对测点3(底模前端钢筋头)进行测量,利用标高差换算测点2(底模前端模板)的标高。

挂篮定位时需测量的内容如下:

⑴测点2(底模前端模板)的标高,使其满足监控方标高预报文件中的底板立模标高;

⑵顶板立模标高,为底板立模标高+梁高;

⑶所有已施工梁段顶板钢筋头测点标高;

⑷测点3(底模前端钢筋头测点)标高,并计算出每侧底模前端钢筋头测点(测点3)与测点2(底模前端模板)的标高差。

7.4.2混凝土浇筑后

混凝土养护期间需测量内容如下:

⑴所有已施工梁段顶板钢筋头测点(测点1)标高;

⑵底模前端钢筋头测点标高(测点3),目的是测量(底模前端模板)测点2标高,需要提供测点2的标高;

⑶顶板顶面最低点(不考虑排水坡)混凝土表面标高,如图5所示。

图5顶板顶面混凝土表面测点

7.4.3预应力张拉后

预应力张拉后需测量内容如下:

7.5测量仪器

高程测试用精密水准仪来进行测试。

8、温度监测

温度是影响主梁挠度的最主要的因素之一,在施工的过程中,可以通过温度型应力监测仪器(ZX-416AT)监测混凝土内部温度的变化情况,测量精度0.5℃。

测量过程中,测量梁体顶板和底板埋设点的温度,当温差超过5度后,计算温差对梁段的影响,修正梁面线型数据。

9、误差分析、识别与修正

在每一施工阶段,对监测得到的应力和位移与理论值进行比较,并分析产生误差的原因。

经分析偶然因素产生的误差,通过线形调整的方法,在后续段落逐渐调整;

对于系统产生的误差,则按照变化规律,预测后段的线形。

10、施工控制实施流程

施工控制按照施工→量测→识别→修正→预告→施工的循环过程,其实质就是使施工按照预定的理想状态顺利推进。

由于实际上不论是理论分析得到的理想状态还是实际施工都存在误差,所以,对本桥进行施工控制的核心任务就是对各种误差进行分析、识别、调整,对结构未来状态做出预测。

对于本桥,由于在梁段浇筑完成后,除张拉预备预应力筋外,基本没有调整的余地,而只能针对已有误差在下一未浇筑梁段的立模标高上做出调整,所以,要保证本桥控制目标的实现,最根本的就是对立模标高做出尽可能准确的预测,依靠预测控制。

鉴于本桥已完成阶段的不可控性以及施工中对线形误差的纠正措施的有限性,控制误差的发生就显得极为重要,所以施工中采用自适应控制法对其进行控制。

基本思路为当结构的实测状态与模型计算结果不符时,通常将误差输入到参数辨别算法中去调整计算模型的参数,使模型的输出结果与实测结果一致,得到修正的计算模型参数后,重新计算各施工阶段的理想状态,经过几个阶段的反复识别后,计算模型就基本与实际结构一致,从而对施工过程进行有效控制。

连续梁桥自适应施工控制流程图如图6所示。

图6自适应施工控制方法流程图

11、附录

11.1位移预测表格

#墩#块梁体位移预测值

位置

挂篮变形(m)

浇筑时结构变形(m)

张拉预应力(m)

移动挂篮(m)

说明:

(1)浇筑混凝土与挂篮变形为浇注混凝土时同时发生;

(2)附表梁体位移预测值为参考值,若施工中位移与预测位移相差0.5

以上,请通知监控方;

(3)位移以向下为负,向上为正。

计算(签字):

 

连续梁桥顶板测点标高记录表#墩#块

梁段号

挂篮定位

混凝土浇筑后

预应力张拉后

侧#块

填表:

日期:

监理工程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