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二次段考试题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2262901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236.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二次段考试题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二次段考试题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二次段考试题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二次段考试题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二次段考试题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二次段考试题文档格式.docx

《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二次段考试题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二次段考试题文档格式.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二次段考试题文档格式.docx

A.文章重点阐释了唐五代时期贬谪制度的特点、类型、本质和影响,条分缕析,鞭辟入里。

B.通观全文,作者主要采用了举例、正反对比等论证方式,有理有据,令人信服。

C.第二段列举唐五代贬官的特点,揭示了该制度的成因、影响以及历史发展的规律。

D.第四段围绕“古代士人价值的实现与其同君主间的距离密切相关”一句展开,论题集中。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唐五代的贬谪史,是这一时期政治现实的体现,也是这一时期士人生存状态和命运沉浮的写照。

B.唐五代时期,封建君主借助贬谪制度,成功地实现了对文武百官的驾驭,有效地巩固了专制统治。

C.士人品级的高低,职掌的轻重等个人际遇与其受君主信任、器重的程度以及关系亲疏密切相关。

D.大批忠正之士信而见疑,忠而被谤,一身去国,万死投荒,在本质上暴露了君主专制制度的残酷暴虐。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最美丽的姑娘

蓝月

兵经常会做梦,梦见炮火纷飞,梦见恶狼哀嚎,但是梦得最多的是一位美丽的姑娘。

姑娘梳着乌黑的发辫,身材玲珑,脸如满月,一双眼睛像星星一样明亮。

兵觉得姑娘是他这辈子看见的最美丽的姑娘。

姑娘不仅美丽,还非常的善良。

这位善良的姑娘救了兵的命。

那还是兵当兵时候的事情。

是一个滴水成冰的冬日。

飞雪漫天,兵在山间急急穿行,为了能在天黑前赶回部队,兵走了一条山里的近道。

猛然间,兵的本能感到了危险的气息,是狼的气息。

果然,兵看到了两双阴冷凶残的狼眼紧盯着他……兵有枪,但枪膛里只剩一颗子弹,这是最后的保命屏障。

兵被迫改变了方向,一个多小时过去,天已经暗下来,狼开始步步紧逼,缩小包围圈。

兵的衣衫已经被冷汗湿透,彻骨的寒冷和饥饿让兵腿脚发软,他知道,狼就等着他倒下。

突然,有闪闪烁烁的微弱灯光从树丛缝隙透过来,有灯光就说明有人!

兵心里顿时升起了希望,拼出最后的力气,举枪瞄准,随着一声爆响,一头健硕的灰狼中弹倒地,兵迅速扑向灯光的方向。

一幢石头小屋出现在兵的视线里。

有人吗?

开开门,有狼追我!

兵拼命捶打木门。

门吱嘎开了,伸出一只手,把兵拽进了屋里。

接着,门死死地拴上了。

兵一松劲,只觉得眼前一黑,就软倒了。

等他醒来的时候,发现自己躺在暖烘烘的炕上。

屋里炉火劈啪作响,兵不敢乱动,眼睛看向炉火的地方,他看到了一位美丽的姑娘,姑娘梳着乌黑的发辫,身材玲珑,脸如满月,一双眼睛像星星一样明亮,令兵一下子想到了家乡的栀子花,洁白、丰盈、清香……这位像栀子花一样的姑娘正在烤着兵身上的衣服,是姑娘救了兵一命。

兵临走时,回头看了看姑娘,姑娘也正望着他。

姑娘泪光一闪,问,你还会回来吗?

兵说如果我能活着回来,我就来找你。

兵头也不回地走了,他听到背后姑娘喊,你一定活着回来,我等你。

兵没敢应,兵的部队马上就要上前线,上前线,生死未卜,不能耽误了姑娘。

战场上,兵很勇猛,姑娘的那声喊就像护声符一直伴随着他,虽然负伤累累,最终凯旋而归。

兵真想立马飞去姑娘那,可是……兵看着自己的残腿犹豫了,兵在战争中失去一腿。

犹豫再三,兵默默流下了眼泪,对不起,你一定会找到比我更好更适合的人。

兵咬咬牙回到了家乡,在父母的操持下,结了婚。

兵对自己的女人履行着做丈夫的责任,但是女人却看不到丈夫的快乐。

兵的女人在临终前终于知道了丈夫心中隐藏的秘密。

女人苦笑着说,我伴了你一生,你却伴了她一生。

女人说,你去找她吧,哪怕当面谢一谢当年的救命之恩。

女人的话就像一柄重锤,狠狠敲打着兵的心。

兵再次去了那个小山村,但石头小屋已经不在了。

几经周折,找到了当年小山村的村人,村人告知,兵说的那位姑娘不知什么原因终身未嫁,一直守在石头小屋里。

直到石头小屋拆除,才去了养老院。

兵顿时傻掉了,懊悔得死的心都有了,姑娘救了自己一命,自己却害了姑娘一生!

自己有勇气面对敌人,却没有勇气面对自己,这回说什么也不能再怯弱了。

兵找到了养老院,接待他的是一位胖乎乎的老太太,老太太听了兵的叙述,被感动得眼泪哗哗的,老太太说,你等下,我去去就来。

兵激动得心都快跳出来了。

不知道等了多久,老太太终于出来了,却一脸歉意,说,不好意思,没有你要找的人。

兵说,如果见不到她,我是不会走的。

兵的语气坚定,神情坚毅。

一天,两天,第三天的时候,养老院的门卫大叔看着不忍心了,说进屋坐坐吧。

兵说,不坐,我一定要等到她。

兵一边说一边抻脖踮脚往里望,兵的眼睛一亮,他看见了那位胖乎乎的老太太,老太太匆匆走出来递给了兵一张纸条。

兵颤抖着手打开了纸条,上面写着:

其实你已经伴了我一生,如果我也伴随了你一生,那是我的幸运。

守住那份青春的美好,不是更好吗?

一切是命,请回吧。

兵怔怔地看着,眼睛越来越模糊……

老太太叹了口气,转身往里去。

请等等。

兵叫住了老太太,掏出一支笔,在纸条的反面写了一行字,说,请您一定交给她。

老太太看了一眼纸条背面的字,笑了,她说,请跟我进来吧。

兵也笑了,他知道他终于等来了春天。

兵的纸条是这样写的:

既然老天安排我们再次相逢,我不会再错失你!

兵更知道,接待他的老太太就是他要找的人。

(取材于《山东文学》2016年11期,有删改)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开头写“兵”经常梦见的内容,为下文作了铺垫,并且设置了悬念,能够激发读者的兴趣。

B.小说第4段中,“两双阴冷凶残的狼眼”和“枪膛里只剩一颗子弹”构成了一对矛盾,让气氛紧张了起来。

C.小说中写姑娘的眼睛“像星星一样明亮”,运用了比喻手法,生动地表现了姑娘的美丽、善良,形象鲜明。

D.“兵”离开时,“头也不回地走了”,说明他是一位忠于职守的战士,牢记着自己的任务,完全没有儿女私情。

5.小说中的“兵”有哪些形象特点?

请结合小说内容进行分析。

(5分)

6.请根据小说内容赏析结尾段的妙处。

(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

2017年以来,中国脱贫攻坚继续保持良好态势,年度减贫任务将超额完成,贫困人口将再减少1000万人以上。

与此同时,2017年中国产业扶贫新业态发展迅速,电商扶贫带动274万贫困户增收,光伏扶贫直接惠及80万贫困户,旅游扶贫覆盖2.3万个贫困村。

完成340万贫困人口搬迁建设任务。

健康扶贫救治421万大病和慢性病贫困患者,贫困人口医疗费用实际报比例提高到80%以上。

2012年以来,中国脱贫攻坚取得了决定性进展,五年共减贫6600多万人,年均减少1300万人以上。

贫困地区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贫困群众获得感明显增强,农村基层治理能力和管理水平明显提升,也为全球减贫事业贡献了“中国方案”。

(资料节选自《中国全国扶贫开发工作会议报告》)

材料二:

材料三:

针对贫困人口的目标就是“两不愁三保障”。

“两不愁”就是不愁吃、不愁穿的问题,“三个保障”,即:

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

在这“三个保障”中,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问题尤为突出。

因此,要实现打赢脱贫攻坚战的目标,必须花更大的力气来解决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问题。

因病致贫、返贫这个问题解决不好的话,大量的贫困人口不能如期脱贫,即使脱了贫也难以巩固、难以稳定,很可能又回到贫困人口的行列。

从工作的难度来看,因病致贫、返贫是脱贫攻坚的艰,是“艰中之艰”、“难中之难”。

这从几年的数据来看,因病致贫、返贫户占比一直保持在30%左右,可见解决这一问题的难度非常之大 

(资料来源:

国务院扶贫办《健康扶贫工程“三个一批”行动计划》)

材料四:

目前国内扶贫工作的投入转化率其实并不高。

从国务院扶贫办公布的数据看,2016年中央和地方在扶贫上合计投入了1000亿元,人均扶贫投入资金超过1万元。

但2016年中国的贫困人口标准也就在3000元左右。

从投入收益比来分析,国家在扶贫投入上的转化率其实只有30%左右。

“显然,提高扶贫资金的使用效率,减少不必要的中间环节损耗,是明年扶贫工作的重中之重。

”社会研究专家何雨认为,要提高扶贫资金效率,确保扶贫资金用在“刀刃”上。

其次要优化扶贫工作机制,在扶贫工作方法上,采取扁平化管理,以降低成本,提高扶贫资金覆盖面与受益面。

精准扶贫政策改变过去大水漫灌粗放式扶贫方式,从根本上解决导致贫困发生的各种因素和障碍。

适应我国贫困治理形势的变化,精准扶贫政策实现了扶贫对象瞄准化、帮扶措施具体化、管理过程规范化、考核目标去CDP化,是新时期我国扶贫开发政策的重大战略转型。

《国科学院院刊》发文《我国精准扶贫政策及其创新路径研究》)

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国方案”为全球减贫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从2012年以来,中国五年减贫6600多万人,2017年以来,贫困人口将再减少1000万以上。

B.2017年,电商、光伏、旅游等新业态产业扶贫取得了重大成果,带动了350多万户贫困户和2万多个贫困村脱贫。

C.2016年,中国扶贫投入转化率只有30%左右,不必要的中间环节损耗,降低了扶贫资金的使用效率。

D.因病致贫、返贫是脱贫攻坚的最难以解决的问题,要打赢脱贫攻坚战,必须花更大的力气来解决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问题。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5分)()()

A.2017年贫困人中医疗费用实际报销比率提高到了80%以上,这一举措有助于解决因病致贫的问题。

B.根据材料二中经济增长和减少贫困人员的相关数据,我们能够了解到经济增长与减贫关系密切,经济增长率越高,减少贫困人口数量越多。

C.专家指出,要做好扶贫工作,首先是解决扶贫工作机制的问题,降低成本,提高扶贫资金覆盖面与受益面。

D.根据材料二可知,疾病、技术和劳动力短缺、缺少资金是中国贫困户主要致贫原因,要解决贫困问题,针对性的措施尤为重要。

E.精准扶贫政策实现了扶贫对象瞄准化、帮扶措施具体化、管理过程规范化、考核目标去GDP化,是扶贫工作的重大改革,解决了扶贫工作中存在的一切问题。

9.根据上述材料,简要概括我国后阶段做好扶贫工作的可行办法。

(4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张士隆,字仲修,安阳人。

弘治八年举乡试,入太学。

与同县崔铣及寇天叙、马卿、吕柟辈相砥砺,以学行闻。

十八年成进士,授广信推官。

正德六年,入为御史。

巡盐河东,劾去贪污运使刘愉。

建正学书院,兴起文教。

九年,乾清宫灾,上疏曰:

“陛下前有逆瑾之变,后遭蓟盗之乱,犹不知警。

方且兴居无度,狎昵匪人。

积戎丑于禁中,戏干戈于卧内。

彻旦燕游,万机不理。

宠信内侍,浊乱朝纲。

致民困盗起,财尽兵疲。

祸机潜蓄,恐大命难保。

”不报。

出按凤阳。

织造中官史宣列黄梃①二于驺②前,号为“赐棍”,每以抶人,有至死者,自都御史以下莫敢问,士隆劾奏之。

又劾锦衣千户廖铠奸利事,且曰:

“铠虐陕西,即其父鹏虐河南故习也。

河南以鹏故召乱,铠又欲乱陕西。

乞置铠父子于法,并召还廖銮,以释陕人之愤。

”銮,铠所从镇陕西者也。

钱宁素昵铠,见疏大恨,遂因士隆按薛凤鸣狱以陷之。

凤鸣者,宝坻人,先为御史,坐罪削籍,谄事诸佞幸,尤善宁。

与从弟凤翔有隙,嗾缉事者发其私,下吏论死。

刑部疑有冤,并捕鞫凤鸣。

凤鸣惧,使其妾诉枉,自刭长安门外,词连宝坻知县周在及素所仇者数十人,悉逮付法司,而凤鸣得释。

士隆与御史许完先后按治,复捕凤鸣对簿,释在还职。

宁怒,令凤鸣女告士隆、完治狱偏枉。

遂下诏狱,谪士隆晋州判官。

久之,擢知州。

世宗立诏复故官出为陕西副使汉中贼王大等匿豪家结回回为乱士隆下令匿贼者罪及妻孥无赦贼无所容遂就擒灭。

筑堰溉田千顷,民利之。

卒于官。

(节选自《明史·

张士隆传》)

【注】①梃:

棍棒。

②驺:

骑马驾车的随从。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世宗立诏/复故官/出为陕西副使/汉中贼王大等/匿豪家/结回回为乱/士隆下令/匿贼者罪及妻孥/无赦/贼无所容/遂就擒灭

B.世宗立/诏复故官出/为陕西副使/汉中贼王大等匿豪家/结回回/为乱/士隆下令/匿贼者罪及妻孥无赦/贼无所容/遂就擒灭

C.世宗立诏/复故官出/为陕西副使/汉中贼王大等/匿豪家/结回回/为乱/士隆下令/匿贼者罪及妻孥/无赦/贼无所容/遂就擒灭

D.世宗立/诏复故官/出为陕西副使/汉中贼王大等匿豪家/结回回为乱/士隆下令/匿贼者罪及妻孥无赦/贼无所容/遂就擒灭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弘治”为年号,中国古代一般采用帝王年号纪年、干支纪年等,文中“正德”亦为年号。

B.“御史”是历朝历代专门负责监察的官职,负责监察朝廷、诸侯和官吏,由御史进行监察的制度一直延续到清朝。

C.“刑部”是始于隋朝的“三省六部”制中“六部”之一,掌管司法刑狱,但其在不同朝代中职责范围相差很大。

D.“擢”,一般指选拔、提升官职之意。

本文中的“谪”“出”等都与官职变动有关。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张士隆弘治八年乡试中举,和崔铣、寇天叙、马卿、吕柟等人交往,以学问和品行闻名,弘治十八年考中进士。

B.张士隆性情耿直不阿,多次弹劾不法官吏,河东盐运使刘愉贪污、织造宦官史宣滥杀无辜、锦衣卫千户廖铠非法牟利,都因张士隆的弹劾上奏而得到了应有的惩处。

C.因弹劾廖铠一事,张士隆得罪了钱宁,钱宁趁着张士隆调查薛风鸣案的机会,让薛风鸣的女儿状告张士隆审案不公,张士隆被下诏狱并贬官。

D.世宗即位后,张士隆官复原职,并出任陕西副使,做了一些有利百姓的实事,如肃清盗匪、修筑堤堰灌溉田地等。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彻旦燕游,万机不理。

(2)风鸣者,先为御史,坐罪削籍,谄事诸佞幸,尤善宁。

(二)古代诗歌鉴赏(本题共2小题,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白帝[注]

杜甫

白帝城中云出门,白帝城下雨翻盆。

高江急峡雷霆斗,古木苍藤日月昏。

戎马不如归马逸,千家今有百家存。

哀哀寡妇诛求尽,恸哭秋原何处村?

[注]此诗写于诗人寓居夔州期间,这期间诗人还创作了《秋兴八首》《登高》等作品。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

A.首联照应题目,写白帝城云雨翻腾的景象:

云气从城门涌出,大雨倾盆而下。

B.颔联对句工巧,写出黑云压城大雨将至的昏暗沉寂气氛,读来有身临其境之感。

C.诗歌前两联以风雨起兴,为后两联展现凄凉萧索、满目疮痍的社会面貌做铺垫。

D.尾联以孤苦无依的寡妇被搜刮尽净、哀愁恸哭的悲剧形象,控诉黑暗的社会现实。

E.全诗意象密集,语言含蓄蕴藉,以暴风骤雨喻动荡时局,更给人惊心动魄之感。

15.诗歌的颈联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是怎样表达的?

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2小题,5分)

16.

(1)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借古伤怀抒发理想幻灭、人生失意的两句是,。

(2)从李白《蜀道难》一诗中“,,!

”的长叹中,我们似乎也感受到了诗人对功业难成的一声叹息。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我已经用了洪荒之力”成为网友的常用语,而中国游泳选手傅园慧就是始作俑者,因为是她在里约奥运会女子100米仰泳半决赛后接受采访时首用此语的。

②她带着明信片按图索骥,为每一家书店拍照、写见闻、写评论、敲下纪念章,在微博开设“100个独立书店走访计划”话题。

③水污染会给公众的身体与健康带来威胁,造成某些慢性病,还会给社会带来极大的损失,其危害性是不可理喻的。

④朝鲜的三次核试验引发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日、韩、美紧急应对,致使半岛局势陷入不绝如缕的境地。

⑤有的同学过去对语文学习不重视,到了高中才发现既要补欠账,又要学新知识,被弄得左支右绌,狼狈得很。

⑥《人民的名义》中李达康书记的饰演者吴刚以精湛的演技,挥洒自如地演绎着剧本中的角色。

A.①②④B.②④⑤C.①③⑥D.③⑤⑥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盛大文学”与“唐家三少”的合作,代表着“盛大文学”的作家服务及支持体系更加完备,也标志着“盛大文学”一直标榜的全版权运营模式。

B.在湖南卫视举办的“2014年春节联欢晚会”上,每年看上去很枯燥无趣的观众抽奖环节因为有了《爸爸去哪儿》剧组五个萌娃串场而显得看点十足,到场的观众们不但获得了快乐和礼物,而且十份特殊的大奖也通过荧屏送给了全球各地的粉丝们。

C.今年初,韩剧《来自星星的你》突然爆红,“炸鸡啤酒都教授”成为网络流行语。

有关人士认为,这部剧爆红的原因是“帅哥美女、专业编剧班底、时时可以参与讨论的剧情”等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D.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环境,面对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我们要继续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有效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

19.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3分)()

A.李先生以一己之力、一孔之见解读中华传统文化,自成一家之言,值得点赞!

B.王馆长,原定下午去贵处谈参观一事,因事不得不改期,何时再去,另行磋商。

C.凡报名加人诗歌爱好者协会的,一经批准,立即发给会员证,并奉赠诗集一册。

D.老张在单位里是有名的老好人,老实巴交的,从来没听说他和谁有睚眦之怨。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5个字。

华大基因的无创产前基因检测已得到广泛应用,有效避免了可能存在的出生缺陷。

华大员工近年生的孩子,①_____________________,所以没有一个有出生缺陷。

其实个人全基因组并不神秘,就跟现在人手一部手机一样,②_____________________。

个人全基因组测序是读解生命“天书”的技术。

但对于这本“天书”,目前全基因组测序只是做到了“阅读”,③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种技术最高门槛就是对基因数据的处理和解读。

21.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

说明另外两处问题。

文学是心灵的抚慰剂。

许多人因为孤独而爱好文学,许多人因为穷困而爱好文学,也有一些人因为富足闲适而爱好文学——他们信仰文学,崇尚真善美,文学必将让他们变得安贫乐道,富而不骄。

真正爱好文学的人,一定是天底下最善良的人。

验之现实,大致不错。

文学是纯净的,以文学钻营的人,终将身败名裂、一无所得。

①文学并不一定让文学爱好者变得安贫乐道,富而不骄。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

当前,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奋斗、实干成为时代的主旋律,许许多多人用奋斗谱写人生乐章,用实干追逐美丽的梦想,默默奉献,开拓创新……请从以下热词中任选两三个写一篇记叙文。

热词:

中国梦、普通人、幸福、奉献、享受、美丽、道德模范、雷锋精神、工匠精神、奋斗、实干、创新。

要求:

选好热词,使之形成有机关联,选好角度,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段考语文参考答案

一、1.C

(原文是“‘修身、齐家’的士人必须借助现实的政治权力才能‘治国、平天下’”)

2.C

(“揭示该制度的成因”“历史发展的规律”理解错误)

3.B

(“有效地实现了对文武百官的驾驭,巩固了专制统治”错,原文说“昏戾之君逞雷霆之威而无节制,专制制度恶性膨胀,小人窃柄,邪佞得进,弄权者得以上下其手,挟私报怨,排斥异己,巧为罗织,坏纲乱政,将贬谪变为倾轧的利器”)

二、4.D

(小说中的“兵”“头也不回”正是因为他对姑娘产生了感情,离别时有深深的不舍,不是没有感情。

5.①忠于职守。

在大雪寒冬里,因为急着赶回部队,才遇上了狼;

在战场上作战勇敢。

②重感情。

始终不忘姑娘,后来执着地去寻找姑娘。

③对人有责任心(或善良)。

觉得自己上战场生死未卜,不愿耽误了姑娘。

残疾以后不愿去找姑娘,希望姑娘找到更好的人。

结婚后虽不快乐,但对自己的女人履行丈夫的责任。

(答对一点给1分,两点3分,三点5分。

6.①情节上,结束全文,说明“兵”已经认出了“老太太”就是“姑娘”,给了前文“兵”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农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