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新余一中樟树中学等六校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联考语文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2257976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5.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西省新余一中樟树中学等六校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联考语文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江西省新余一中樟树中学等六校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联考语文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江西省新余一中樟树中学等六校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联考语文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江西省新余一中樟树中学等六校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联考语文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江西省新余一中樟树中学等六校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联考语文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西省新余一中樟树中学等六校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联考语文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

《江西省新余一中樟树中学等六校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联考语文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西省新余一中樟树中学等六校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联考语文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江西省新余一中樟树中学等六校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联考语文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

有的诗取材本身不一定有趣,但诗人会在诗材的相互联系或文字表达、典故使用中发现趣味性的关系,营造出别样的效果。

如《解闷(其六)》:

“复忆襄阳孟浩然,清诗句句尽堪传。

即今耆旧无新语,漫钓槎头缩颈鳊。

”赞扬孟浩然诗风清新,而今人不知创新,只会模仿。

巧妙地将孟浩然句“鱼藏缩项鳊”及“果得槎头鳊”嵌入,加上用“漫钓”比喻“耆旧”漫不知向孟浩然学什么的茫然,寓讽刺于打趣,颇有漫画效果。

上述三类“别趣”固然来自诗人对外部世界中各种有趣现象及其相互关系的敏锐感悟,但也融合了杜甫自己的兴趣和情致。

而最能体现其善于发掘内心情绪、突显诗人自己性情面目的作品,还是《江年独步寻花七绝句》和《漫兴九首》这两组名作。

这两组诗分别以花事极盛时期以及春去夏来的时节转换为背景,突出地表露了诗人惜花惜春的放达颊狂和细腻多情。

连一向不认可杜甫七绝的王渔洋在读了《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之后,也不由得赞叹:

“读七绝,此老是何等风致。

”确实,这两组诗里所表现的雅人风致,正是杜甫七绝最独有的“别趣”。

(摘编自葛晓音《杜甫七绝的“别趣”和“异径”》)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杜甫七绝多作于轻松愉快、兴致较高之时,常呈现出生性情中的放达、幽默和风趣。

B.杜甫的七绝创作突破了南朝初唐七绝含蕴浅狭的藩篱,因而达到了艺术的巅峰。

C.杜甫发现七绝有表现多种生活情趣的潜力,其七绝的旨趣有别于盛唐时期其他诗人。

D.杜甫既善于捕捉自然景物和人居环境的趣味,也能够挖掘文字组合中存在的趣味。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从体察外物和发掘内心两方面,论证了盛唐趣味追求与社甫七绝“别趣”的交融。

B.文章比较了杜甫七绝与盛唐七绝,引出了对杜甫七绝“别趣”内涵的具体论述。

C.文章以《解闷(其六)》中化用诗句为例,具体分析诗歌中颇具趣味的艺术效果。

D.文章从创作的情绪状态研究杜甫七绝的“别趣”,填补杜诗研究空白,具学术价值。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杜甫在成都和夔州期间,生活安逸,心情愉悦,诗歌创作多抒发与友人的交游之乐,

B.杜甫对诗歌体式的认识超越了同时代的诗人,因此其创作有着与众不同的审美取向。

C.在杜甫的诗歌创作中,以《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为代表的七绝是认可度最高的作品。

D.杜甫除七绝以外的大多数诗歌,风格沉郁顿挫,体现出了他性情中沉重悲抑的一面。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4~6题。

材料一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

它具有如下一些特点:

一是突发性。

突发性指事件的时间、地点、方式、程度等情况,都难以准确把握;

对事件起因、规模、事态变化等,也不能事先确定。

二是复杂性,主要指造成原因复杂。

有自然因素造成的,如地震、台风等自然灾害引发的公共卫生事件;

有人为因素造成的,如战争引发的公共卫生事件。

三是传播的广泛性,某些传染病可能毫无国界地广泛传播。

(摘编自《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构成要素和主要特征探讨》)

材料二

作为非典疫情最为严重的地区,当时的中国在疫情防治中暴露出诸多问题。

一方面,部分地方政府对疫情隐瞒不报。

另一方面,当时国内比较缺乏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相关制度、应急设施。

对于非典一类的新发传染病,彼时并无任何应急预案作为指导依据。

而且,许多医院没有足够的隔离设施,交叉感染严重。

这些都使得疫情难以在初期得到有效控制。

SARS之后,政府加大了对公共卫生应急体系建设的决心和行动。

政策方面,2003年国家公布施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此后又出台了一系列“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从国家到乡镇逐步形成了相对完整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

医疗救治方面,各地加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治体系建设,包括设立专门的传染病医院,扩大医疗救治队伍等。

此外,中央还主导建立了一套信息通报体系,保证疫情信息快速透明地传播。

这一系列建设使我国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明显提升。

(摘编自《非典十六年之后,中国的防疫体系都有哪些进展?

》)

材料三

2009年,全球爆发甲型H1N1流感疫情,我国政府对此高度重视,迅速组织联防联控,并坚持公开透明地公布疫情信息,使公众能够了解疫情,做好防控。

此外,政府还联合科研机构进行疫苗的研发和生产,仅87天,就研制生产出全球首支获得生产批号的H1N1甲流疫苗。

2014年,西非爆发埃博拉疫情,中国政府积极应援非洲,同时采取国内技情防范措施,取得了“零感染,零榆入”的可喜成绩。

这次疫情抗击还成为我国首次在卫生应急领域走出国门的成功案列。

事实上,自非典后,我国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理机制已多次经受住考验,并在实战中不断完善。

国家卫计委卫生应急办主任许树强曾表示,中国经过非典疫情、汶川地震和埃博拉疫情等重要阶段的洗礼,应急能力已大大提升,并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摘编自《抗击甲流:

中国在行动》)

材料四

新冠肺炎疫情汹涌袭来,是对我国治理体系和能力的一次重大考验。

面对疫情,党中央总揽全局,对抗击疫情作出指示,指明方向。

各级党委政府按照中央决策团结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全面加强防疫工作,把落实工作抓实抓细。

此外,在疫情面前,我国还坚持防控工作全国一盘棋,联防联控,“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创造了十天十夜建成火神山医院的奇迹。

我国一系列措施有效地防控了疫情蔓延,国际社会对此普遍给予肯定。

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塞表示,“中方行动快速有力,速度之快、规模之大,世所罕见,我们对此表示高度赞赏。

(摘编自《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信心来自哪里》)

4.下列对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通常突然发生,人们事先难以准确把握某次事件发生的时间、方式、成因等情况,因此无法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

B.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成因复杂,地震、台风等自然灾害,食物中毒、战争等人为因素都可能引发公共卫生事件,从而对公众健康造成难以估量的损害。

C.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影响范围广,某些传染病毒可能会无国界扩散,这需要各国共同应对,国际合作抗击埃博拉疫情和抗击新冠肺炎就是其中的典型案例。

D.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应坚持公开透明地公布疫情信息,这有利于把握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规模、事态发展等信息,做好防控。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应对非典时,我国存在着地方政府瞒报疫情信息、缺乏新型传染病应急预案和应急设施等问题,这使得疫情难以在初期得到有效控制。

B.2009年我国成功抗击甲型H1N1流感疫情,取得胜利的主要原因是成功研制生产出全球首支获得生产批号的H1N1甲流疫苗。

C.正是因为经历了非典疫情、汶川地震和非洲埃博拉疫情三个重要阶段的洗礼,我国的应急能力才能够大大提升,并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D.世界卫生组织对我国有力抗击新冠肺炎疫情高度赞赏,这体现出国际社会对我国疫情防控的肯定,也侧面显示出我国防控疫情能力的提升。

6.面对新冠肺炎疫情这样一次重大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我国为什么能快速有效地进行防控?

请结合材料概括并分析。

(6分)

 

(三)文学类文本闵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稻草爷

宗晴

稻草爷种了两亩稻田。

秋收时,有外地的收割机开进村,稻草爷却肩扛搭斗到田间,采取原始的手工方式打谷。

村民们不解。

两亩田,收割机来回溜几圈就完事,只需把一袋一袋的稻谷运回院坝晾晒就行了,多快呀。

有人替稻草爷算了笔细账:

若请人打谷,除去人工费、生活费、烟酒钱,还有稻草爷种地的活路钱、肥料款,那粮食跟直接掏钱买还有啥区别?

谁知稻草爷打谷不请人,他自己割自己打。

人们懂了,稻草爷是算过细账来的,不会轻易把钱拿出去。

庄稼人秋收抢时间,以前还没收割机的时候,天不亮就出门割谷了。

稻草爷打谷,与众不同。

他要等到太阳出来,把露水照干了,才挑着箩筐慢悠悠地来到田间,抽出镰刀,弯腰刷刷地割一气谷,见密匝匝地摆了一大片了,把镰刀往泥土上一插,捧起稻把子来到搭斗边,双手向上高高一扬,使劲甩下,随着咚的一声闷响,稻穗碰在打谷架上,谷粒脱落,簌簌地掉进搭斗。

稻草爷将稻草竖靠在搭斗耳朵边,凑齐五把,用几根稻草捆绑,绾一个套,轻轻一拉,噗地抛出去,一个稻草人便直挺挺地站在稻田里了。

秋阳高照,天空像一只倒扣着的铁锅,烧得发烫。

田间暑气弥漫,稻草爷如置身蒸笼中,挥汗如雨。

搭斗渐渐有些沉了,稻草爷拉起来吃力,用撮箕将稻谷装入箩筐,接着又躬身割谷。

如此停停歇歇,一天下来,稻草爷的稻田只露出一个小小的窟窿。

村里人都知道,稻草爷不缺吃穿,儿女们有出息,把他接到城里一住就是好多年,村民们差点都快把他忘掉了。

但不知何故,今年开春后,稻草爷独自一人留在了老家,还种了两亩稻田。

稻草爷说,叶落归根,乡下空气好,自己种点绿色食物不施药,吃着放心。

短短几天,一望无际的稻田里留下稻茬,收割机绞碎的稻草乱七八糟地躺在稻田里,烈日一照,显得干燥枯黄。

村民们打燃打火机,秋风中,随着咝咝的声响,火势蔓延,稻草顷刻化为灰烬。

稻草爷望着被烧掉的稻草,叹了一口气。

秋收的脚步渐行渐远。

五天后,稻草爷的稻谷终于收完了,两排稻草整整齐齐,像是列着队,等他检阅。

趁天气晴好,稻草爷忙着翻晒稻草。

一个一个的稻草人被他提起头,另一只手掌一摊,稻草撒开,以“四平八稳”的姿势站稳,然后就交给太阳去验收了。

村民们更加迷惑。

哼哼,你说稻草有啥用?

你说现在稻草还有啥用!

有人屈指数来——

其一,以前稻草可以喂牛,是牛冬天的上好草料。

现在家家户户都配备了犁田机,耕牛基本上过时了,你看哪里还有一条牛?

收起稻草干啥?

其二,以前稻草可以做柴火,用来煮饭。

如今烧天然气,既方便又实惠还环保。

还要这稻草干啥?

其三,……

稻草爷不与人理论,扛了根竹竿去挑稻草。

稻草爷体力不比当年了,每次只挑十二个,晃悠悠地挑回院坝边堆着。

稻草爷挑稻草也要等到太阳出来的时候,说没露水的稻草才不会霉烂。

稻草爷把稻草全部挑回来后,就开始码草垛,请人递草,他亲自码。

稻草爷用一些稻草捆铺一个圆盘,他站在中间,稻草从四面八方递上去,一层一层地铺,每个稻草都有一束被反剪转来,交叉压在稻草爷脚下。

稻草爷一边铺一边踩,尽量把稻草踩得服服帖帖。

稻草干酥酥的,光滑无比,草垛像装了弹簧,不停地晃动,稍不注意就会倾斜或者翻倒。

稻草爷的身子跟着晃动……但稻草爷毕竟是这方面的老把式,稻草垛渐渐向四周扩充,最后形成坛子状。

尽管稻草爷穿了长衣长裤,他的身上还是被稻草刺起了一条条的红血印,奇痒无比,被抠破皮后溃烂,起了一块块的瘢痕,比癞蛤蟆还难看。

稻草爷不恼,稻草爷看着草垛笑。

入冬时,该收黄豆了,村民们正愁找不到绳子捆,看见稻草爷的草垛,猛然想起稻草这毫不起眼的东西,是捆黄豆梗的最佳材料。

他们说,稻草爷,把你家的稻草扯几根,我们的全被收割机轧坏了。

稻草爷乐呵呵地点头,说,没事,你们用得着,尽管扯去。

有人拔了菜苗,挑到小街上去卖,扯稻草爷的稻草捆绑。

稻草爷挥挥手,扯吧,扯吧,自己动手。

小街上有几家开饭馆的老板闻讯赶来,要买稻草爷的稻草。

他们说,跑了许多地方都不见这玩意儿了,发煤炭灶没它还真不行。

稻草爷说,送几捆可以,给钱往别处去。

数九天,村民们普遍宰杀年猪,用稻草爷的稻草搓草绳,他们说稻草爷的稻草黄灿灿的,很柔韧,捆猪下水最好。

附近有几个女人焐臭豆腐,也选稻草爷的稻草遮盖……曾经被人遗忘的稻草,居然有了诸多用处。

草垛像一个年迈的老头,慢慢枯瘦下去,稻草爷却眯着眼笑。

仿佛,他又看见去年那个比他年龄还大的老哥子,站在他家门前买稻草的情景,说睡不惯床垫,木板床下面铺稻草睡觉最热乎。

当他无可奈何地转身离去时,稻草爷记下了他那失望的眼神。

稻草爷天天守在门前,向很远的地方望去,他焦急地期待着那个老哥子再次出现。

7.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稻草爷打谷时,作者用了“慢悠悠”“刷刷地”“密匝匝”“簌簌地”等一系列叠词,既具音韵之美,也表现了稻草爷劳作从容与娴熟。

B.村民们认定“稻草无用”,但入冬之后,“无用”的稻草却被广泛使用,从“无用”到“大用”,作者以此来揭示村民们的无知和浅薄。

C.作者两次提到稻草爷劳作要“等到太阳出来”,说明稻草爷尊重自然规律,有丰富的农作经验,并且勤劳、吃苦,不惧农事条件艰苦。

D.稻草爷用手工方式打谷、收割后收集稻草等作法,在村民们眼中显得格格不入,作者借此表达了对传统农业生产方式变化的思考。

8.场景是小说的最小构成因素,往往有助于实现创作意图。

试分析本文稻草爷“割稻草”“码草垛”等劳动场景的功能。

9.小说以一个开放式结尾收束,从文本情理逻辑来看,你认为“老哥子”最终会出现吗?

请结合作品谈谈你的看法。

二、古代诗文阅读(共34分)

(一)文言文阅读(共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固字孟坚,年九岁,能属文诵诗赋。

及长,百家之言,无不穷究。

性宽和容众,不以才能高人,诸儒以此慕之。

永平初,东平王苍以至戚为骠骑将军辅政,延英雄。

时固始弱冠,奏记说苍,荐桓梁、晋冯诸人,苍纳之。

父彪卒,归乡里。

固以彪所续前史未详,乃潜精研思,欲就其业。

既而有人上书显宗,告固私改作国史者,有诏下郡,收固系京兆狱,尽取其家书。

固弟超恐固为郡所核考,不能自明,乃驰诣阙上书,得召见,具言固所著述意,而郡亦上其书。

显宗奇之,除兰台令史,帝乃复使终成前所著书。

时北单于遣使贡献,求欲和亲,诏问群僚。

议者或以为“匈奴变诈之国,无内向之心,不可”。

固议曰:

“汉兴已来,旷世历年,兵缠夷狄。

绥御之方,其途不一,或修文以和之,或用武以征之,或卑下以就之。

虽屈中无常,所因时异,然未有拒绝弃放,不与交接者也。

虏使再来,然后一往,既明中国主在忠信,且知圣朝礼义有常,绝之未知其利,通之不闻其害。

设后北虏稍强,方复求为交通,将何所及?

不若因今施惠,为上策。

固后以母丧去官。

永元初,大将军窦宪出征匈奴,以固为中护军,与参议。

北单于闻汉军出,遣使款居延塞,欲朝见天子,宪遣固将数百骑出居延塞迎之。

会南匈奴掩破北庭,固至私渠海,闻虏中乱,引还。

及窦宪败,固先坐免官。

固不教学诸子,诸子多不遵法度,吏人苦之。

初洛阳令种兢尝行固奴阻其车骑吏呼之奴醉骂兢大怒畏窦宪不敢发心衔之。

及窦氏宾客皆逮考,兢因此捕系固,遂死狱中。

(选自《后汉书·

班固传》,有刪改)

10.下列则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初/洛阳令种兢尝行/固奴阻其车骑/吏呼之奴/醉骂兢/大怒/畏窦宪不敢发/心衔之

B.初/洛阳令种兢尝行/固奴阻其车骑/吏呼之/奴醉骂/兢大怒/畏窦宪不敢发/心衔之

C.初/洛阳令种兢尝行/固奴阻其车骑/吏呼之奴/醉骂/兢大怒/畏窦宪/不敢发心衔之

D.初/洛阳令种兢尝行/固奴阻其车骑/吏呼之/奴醉骂兢/大怒/畏窦宪/不敢发心衔之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弱冠,在我国古代,男子到了20岁的时候表示成人,就要行冠礼,取表字,取字以后,为了表示尊敬,称自己往往称字,称别人往往称名。

B.单于,是匈奴人对他们最高首领的专称,此称号始创于匈奴著名的冒顿单于之父头曼单于,之后该称号一直沿袭至匈奴灭亡。

C.天子,是对封建社会最高统治者的称呼,他们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和政权,自称权力出于神授,是秉承天意治理天下,故称天子。

D.永平,是古代纪年的一种名号,也就是皇帝的年号,新皇登基,为了与上一任皇帝区别,新皇帝根据自己的思想,会取一个新的年号。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班固天资聪颖。

他九岁时就能著文诵诗,刚成年,就写了陈述意见的文书劝说刘苍,向刘苍推荐了桓梁、晋冯几位贤士,刘苍采纳了他的建议。

B.班固勤于钻研。

他小时候就对诸子百家的言论要刨根究底,等成年后发现父亲先前继《史记》所写史书还不够详尽时,想继承父亲的事业。

C.班固眼光长远。

当北单于要求与汉和亲时,有官员认为不能答应匈奴的要求,班固用汉建立以来与匈奴的战与和为例,来说明接受和亲为上策。

D.班固以中护军的身份跟随大将军窦完出征匈奴,窦宪派遣班固迎接北单于的使臣,因班固未达迎接地点完成任务而免职,最终死在狱中。

1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显宗奇之,除兰台令史,帝乃复使终成前所著书。

(5分)

(2)终不得归汉,空自苦亡人之地,信义安所见乎?

(《苏武传》)(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共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宿业师①山房②待丁大③不至

孟浩然

夕阳度西岭,群壑倏已暝。

松月生夜凉,风泉满清听。

樵人归尽欲,烟鸟④栖初定。

之子期宿来,孤琴候萝径。

[注]①业师:

一位名叫业的僧人;

②山房:

山中的房舍;

⑧丁大:

诗人的同乡友人;

④烟鸟:

暮霭中的归鸟。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这首诗抓住从薄暮到深夜的特征,描绘了一副“山间初夜图”:

夕阳西下,群壑昏暝、松际月出、风吹清泉、樵人归家、烟鸟栖定。

B.本诗颔联写诗人见松月而觉夜凉,听清泉而感山幽,细致地传达出诗人日暮山问听泉时的激动心情,富有韵味。

C.诗人将视觉与听觉、近景与远景、静景与动景联合起来描写,笔意在若有若无间挥洒自如,将暮后山景勾勒得极具特色。

D.从表面上着,前六句包只是写景,其实不然,诗人一开始就在写候友,只是诗人暗藏在景物中,没有露面罢了。

15.本诗尾联中诗人表现出的心态,有人认为是焦急,有人认为是平和,你认为是哪一种?

请结合诗歌谈谈你的看法。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苏轼《念奴娇·

赤壁怀古》中用一杯清酒洒祭江月,抒发自己壮志难酬的苦闷的句子是“,”。

(2)辛弃疾在《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中,用“,”两句来缅怀三国孙权那样的历史英雄,感慨其英雄业绩就像当年亭台殿阁之间的流风佘韵一样,被岁月的风雨洗涤净尽。

(3)《小石潭记》中表现地理环境使作者内心忧伤凄凉的句子是“,”。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7~19题。

长江被认为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但实际上,不仅长江庇佑了我们这个民族,也滋养哺育了无数生灵,是一个叹为观止的生态宝藏。

然而,如今的长江,在无节制的开发利用之下,水生生物的生存环境日严峻,白鳍豚、白鲟相继,江豚、中华鲟等也岌岌可危,随时都可能从地球上“消失”。

有关专家表示,用目前世界通用的1IBI(生物完整性指数)来,长江已经到了“无鱼”的程度,“无豚之江、无鱼之江”早已不是。

一直以来,对长江鱼类的“酷捕滥捞”已经到了令人触目惊心的地步,(),更不用说还有电捕、炸鱼、滚钩、迷魂阵等非法掳捞的层层鬼门关。

为此,长江十年禁渔的计划于2020年1月1日启动。

长江鱼类还面临筑坝、航运、沿岸开发、环境污染、填土挖沙等威胁,因此保护长江鱼类,除禁渔外,更需综合治理,实行保护。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绝迹估量危言高论系统性

B.绝迹估量危言耸听针对性

C.灭绝衡量危言高论针对性

D.灭绝衡量危言耸听系统性

18.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许多鱼类种群的苟延残喘便是因高强度的捕捞

B.许多鱼类种群因为高强度的捕捞而苟延残喘

C.捕捞的高强度使得许多鱼类种群苟延残喘

D.高强度的捕捞使得许多鱼类种群苟延残喘

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长江不仅哺育了我们这个民族,也滋养庇佑了无数生灵,是一个令人叹为观止的生态宝藏。

B.长江不仅庇佑了我们这个民族,也滋养哺育了无数生灵,是一个叹为观止的生态宝藏。

C.长江不仅滋养庇佑了无数生灵,更哺育了我们这个民族,是一个令人叹为观止的生态宝藏。

D.不仅长江哺育了我们这个民族,也滋养庇佑了无数生灵,是一个叹为观止的生态宝藏。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8个字。

食物的基本功能之一是给人体提供日常所需的能量。

我们的一举一动,大到跑步,小到眨眼,①。

食物中提供能量的三大营养素,即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脂肪,人体不能②,因为它们均以大分子形式存在,必须消化分解成小分子才能吸收利用。

这一过程中的能量消耗就是③,又称为膳食生热作用。

我们吃完饭后会有发热的感觉,这就是食物热效应的外在表现。

21.请简要概括下面这则新闻报道的主要信息,不超过60个字。

2019年8月,李庆恒参加了第三届浙江省快递职业技能竞赛。

他熟知快递服务邮政法等理论知识,熟背全国各地区的邮政编码,只用12分钟就完成了涉及19条派送路线的实际操作。

凭借出色的职业技能,李庆恒获得快递员项目第一名。

结合多次比赛获奖名次和个人工作表现,李庆恒被浙江省人社厅授予“浙江省技术能手”称号,被浙江省总工会评为“浙江金蓝领”。

经过个人申请等一系列程序后,2020年5月6日,他被认定为杭州市高层次人才。

有人感慨“难道高层次人才不需要高学历了么”;

有人则认为“是时候重新认识人才了”;

杭州市委人才办常务副主任陈键则表示,不管在什么岗位,只要通过自身努力,加上社会的帮助,就能成长为一名对社会有用的人才,理应得到足够的礼遇。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

“尽管我们很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农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