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三历史总复习课下限时集训34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2255436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8.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高三历史总复习课下限时集训34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届高三历史总复习课下限时集训34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届高三历史总复习课下限时集训34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届高三历史总复习课下限时集训34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届高三历史总复习课下限时集训34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高三历史总复习课下限时集训34文档格式.docx

《届高三历史总复习课下限时集训34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高三历史总复习课下限时集训34文档格式.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高三历史总复习课下限时集训34文档格式.docx

 

总量(吨)

商品分类比重(%)

原料

手工制品

机器产品

1893

181713

15.6

81.8

2.6

1910

593337

39.8

41.4

18.8

1920

843860

40.1

39.4

20.5

A.一战期间,列强忙于战争,对原料和机器产品的需求量大增

B.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进入低谷

C.中国进一步沦为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原料产地

D.中国近代机器产品出口量在27年间增长了近8倍

4.如图描绘了洋务运动时期中国人自行制造火炮的情景。

从图中可得到的信息是(  )

①晚清官府推动洋务军事工业 ②该火炮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③师夷长技思想的具体实践 ④标志着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诞生

A.①③     B.②④C.①②③D.①③④

5.(2018·

青岛模拟)“人见轮船招商局与开平矿务获利无算,于是风气大开,群情若鹜,期年之内效法者十数起。

每一新公司出,千百人争购之,以得股为幸。

”这种现象说明(  )

A.自然经济逐步解体

B.洋务运动达到高潮

C.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D.国人逐渐接受新型商业模式

6.据《华北捷报》等载,1879~1900年间发昌机器厂所造船只至少有8艘,所造的“汉阳号”卖给旅朝华侨,航行于仁川与汉城之间。

这说明近代民族工业(  )

A.主要面向国际市场B.技术力量领先朝鲜

C.发展水平显著提高D.重工业是主导产业

7.(2018·

荆州质检)1896年,清政府设立商务局;

1903年,清政府设立商部,成为仅次于外务部的第二大部;

1906年,清政府设立邮传部,同时将商部和传统的工部合并,成立农工商部。

这些机构的设置说明清政府(  )

A.将地方督抚的财权收归到中央

B.顺应了列强对华经济侵略的需要

C.加强中央政府发展实业的职能

D.达到通过行政改革消弥革命目的

8.“这种不是来自古典时代的商人,也不是来自买办和洋务前辈。

这些企业家与他们同时代的知识分子、政治家有着同样的精神追求,只不过,他们是用企业来作为实现自己社会政治理想的工具。

”材料中“精神追求”是指(  )

A.实业救国 B.独立富强

C.君主立宪D.民主共和

9.民国初期,政府颁布了《商人通例》《公司条例》《证券交易所法》等法规,涉及生产、交换、分配、消费和政府管理等领域。

在全国工商会议上,工商界代表对公司注册章程、商标法、商会法等提出了许多建议和要求,工商部在制订相关法规时,均有所采纳,并在参考西方有关法规的基础上,较多地注意了本国状况。

这反映了当时(  )

A.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临时约法》发展实业

B.社会转型过程中近代法律制度的逐步建立

C.北洋军阀政府加强了对民族工商业的控制

D.民族工商业占据中国社会经济的主导地位

10.1912~1919、1927~1937年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两个“黄金时期”,其出现的共同原因是(  )

A.国家统一的实现B.列强放松对华侵略

C.政府政策鼓励支持D.自然经济完全解体

11.《宜昌大撤退铭文》记载,1938年民生实业公司总经理卢作孚临危受命,抢运近10万吨物资设备和3万人员如期转移入川,有人后来将“宜昌大撤退”比喻为中国实业史上的“敦刻尔克大撤退”。

中国本次大撤退的主要作用是(  )

A.滞碍日军对沿海地区的资源掠夺B.保存争取抗战胜利的物质力量

C.改变中国工业结构的地理布局D.奠定民族资本主义黄金发展的基础

12.近代民族资本家“火柴大王”刘鸿生说:

“我在重庆办的中国毛纺织厂、火柴原料厂等都有官僚资本的投资,我原来在上海是大老板,到了重庆却成了大老板的伙计。

”刘鸿生这段话最有可能出现在(  )

A.1895~1911年      B.1912~1919年

C.1927~1936年D.1937~1945年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3题20分,第14题20分,共40分)

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的经济优势历史悠久,但它对三个方面的侵蚀无能为力。

首先,外国供销商能利用鸦片市场。

其次,他们能找到中国进口商品的替代品——制造自己的瓷器和丝绸,种植自己的大黄,在别的地方如印度和斯里兰卡种植茶叶。

最后,他们用工业机械化来超过中国的生产。

所有这些变化都是在19世纪发生的。

从长期来看,这些变化中的最后一项意义最为重大。

因为中国无法实现生产的机械化。

——费尔南德兹·

阿迈斯托《世界:

一部历史》

材料二 从影响方面来看,19世纪西方的冲击在促使传统中国向近代中国转型上所起的作用,肯定比16、17世纪欧洲探险家和传教士的到来所起的作用更为巨大。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材料三 光绪中叶以后,机厂林立,丁男妇女赴厂做工……生计日多,而专事耕织者日见其少矣。

随之而来的是世风人心离古道越来越远,“妇女贪上海租界佣价之昂,趋之若鹜,甚有弃家者,此未见者也。

”“自租界北辟,男以商贩营生而奢华渐起,女以纱丝工作而礼教鲜存也。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1)依据材料一,概述19世纪中国失去“经济优势”的原因。

(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世纪西方的冲击”对中国经济转型所产生的影响。

(3)材料三反映了什么社会现象?

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中说到:

“近代中国所面临的最大一个问题乃是传统社会不容产生现代型的经济体制。

”综上所述,论证此观点。

(8分)

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不二价与全球货

1917年10月上海先施公司在南京路正式营业,“先施”源于《中庸》的“先施以诚”,其英文名称“Sincere”,意为诚挚、不掺假。

先施公司以“创始不二价,统办全球货”为经营方针,学习西洋百货业,在中国率先采取明码标价的“不二价”,摈弃“漫天要价、坐地还钱”的传统交易方式,先施还每年举办让价促销,让顾客们感到“不二价”绝非僵硬。

材料二 新产业与女营业员

大型综合商场的“吃喝玩乐俱全”源于先施公司将娱乐和商业捆绑,其每设一个商号都以酒店或娱乐中心配套。

此外还兼营其他行业,如汽水厂、化妆品厂,还有先施人寿保险公司、水火保险公司和信托银行等。

先施公司是聘用女营业员第一个“吃螃蟹者”,其招聘女营业员的启事张贴月余无人应聘,马应彪的妻子霍庆棠和两个妹妹主动请缨担任化妆品部的售货员,先施“三个女人同台站”的新闻震动上海。

材料三 创伤与新生

1937年淞沪会战爆发,日军一枚炸弹在先施公司东南角爆炸,炸死炸伤职员、顾客、行人近千人,先施公司损失惨重;

上海沦陷后,先施公司受到日军强制管制;

抗日战争胜利后,大量美货倾销中国,先施公司受此影响,元气大伤,资金枯竭。

新中国成立后,先施上海百货1954年公私合营,成立国营上海时装公司。

先施公司本部经营重心移至香港,存续至今,并于1993年重返上海南京路。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上海先施公司创办的有利条件。

(2)据材料一、二概括先施公司的经营特点。

材料折射出怎样的时代特征与社会思潮?

(8分)

(3)据材料三分析影响先施公司发展的因素。

(6分)

 

参考答案与解析:

1.选C 中国官员腐败无能不是材料反映的直接问题,故A项错误;

材料没有体现小农破产信息,故B项错误;

材料反映外国商品入侵,导致中国土布土棉不复畅销,中国传统手工业受到冲击,故C项正确;

D项不是材料反映的直接问题,故D项错误。

2.选C 材料意在分析土糖要取得“洋糖”身份的原因。

洋货行销内地有不平等条约的保护,土糖取得“洋糖”身份从而“任意畅行”,是其原因,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土货过关卡盘剥严重,也是促使商人此举的原因,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土糖虽经转口,但自身的品质不会因此而改变,不是其原因,故C项不正确,符合题意;

洋商通过关卡,有“丁役围护,官吏趋迎”,经营阻力减少,也是其原因,故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3.选C 一战期间,列强忙于战争,无暇顾及侵略东方,对原料和机器产品的需求量增加幅度不大,故A项错误;

1894年至1919年,民族工业发展较快,故B项错误;

通过图表中1920年商品所占的比重,可以看到中国进一步沦为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原料产地,故C项正确;

机器产品出口量增长仅是图表反映的其中一方面内容,故D项错误。

4.选A 由图片可知政府官员正在制造火炮,故①正确;

“该火炮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不符合史实,故②错误;

中国人制造火炮是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故③正确;

洋务运动是地主阶级的自救运动,不是民族资产阶级,故④错误。

A项符合题意。

5.选D 材料信息无法体现经济开始逐步解体,故A项错误;

材料信息说明人们在看到洋务企业获利后,争相购买其股票,不能说明洋务运动达到高潮,故B项错误;

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即甲午中日战争后,与材料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

据材料可知国人逐渐接受新型商业模式,故D项正确。

6.选C 仅从“所造的‘汉阳号’卖给旅朝华侨,航行于仁川与汉城之间”不能得出近代民族工业主要面向国际市场,故A项错误;

从材料中不能得出近代民族工业技术领先于朝鲜,故B项错误;

发昌机器厂自主创造船只,可知近代民族工业有较高的水平,故C项正确;

D项与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不符,故排除。

7.选C 材料信息无法体现将地方督抚的财权收归到中央,故A项错误;

材料信息主要是发展民族实业的需要,并非顺应了列强对华经济侵略的需要,故B项错误;

由题干所涉及的变化可知清政府加强中央政府发展实业的职能,故C项正确;

材料中机构的设置并非是为了通过行政改革以消弥革命目的,故D项错误。

8.选B 依据材料“企业家与他们同时代的知识分子、政治家有着同样的精神追求”,他们的共同点是追求民族独立和富强,故B项正确。

君主立宪和民主共和是政治家的主要追求,企业家更多关注国家独立富强,故A、C、D三项错误。

9.选B 《临时约法》主要是政治方面的,不是发展实业的,故A项错误;

由“颁布了《商人通例》《公司条例》《证券交易所法》等法规”可以分析出社会转型过程中近代法律制度的逐步建立,故B项正确;

C项在材料中未体现;

民族工商业占据中国社会经济的主导地位不符合史实,故D项错误。

10.选C 1931年“九一八”事变,东北三省被日本占领,国家统一被破坏,故A项错误;

1931年开始,日本加紧对华侵略,故B项错误;

1912~1919年间民国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政策,1927~1937年间国民党政府也制定了一系列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政策,故C项正确;

自然经济在整个近代中国的经济结构中始终占据着主导地位,故D项错误。

11.选B 转移物资并不能滞碍日军对沿海地区的资源掠夺,故A项错误;

敦刻尔克大撤退为以后的反攻保存了有生力量,而“宜昌大撤退”强调为以后的胜利保存力量,故B项正确;

C项有合理性,但不是主要作用,故排除;

民族资本主义黄金发展是在一战期间,故D项错误。

12.选D “到了重庆却成了大老板的伙计”说明民族资本主义受到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官僚资本主义出现在国民政府统治时期,即1927~1949年,故A、B两项错误;

从材料可以看出,官僚资本主义集中在重庆,1927年至1936年国民党统治中心在南京,不符合材料内容,故C项错误;

抗战时期,国民政府迁都重庆,故D项正确。

13.解析:

(1)问,提取材料一信息从“外国供销商能利用鸦片市场”“他们能找到中国进口商品的替代品”“他们用工业机械化来超过中国的生产”等方面分析。

(2)问,提取材料二关键信息“19世纪西方的冲击在促使传统中国向近代中国转型上所起的作用……更为巨大”从自然经济、洋务运动、民族资本主义三个方面作答。

第(3)问,第一小问提取材料三关键词“丁男妇女赴厂做工”“世风人心离古道越来越远”“妇女……甚有弃家者,此未见者也”“男以商贩营生而奢华渐起”回答;

第二小问围绕社会转型作答,言之有理即可。

答案:

(1)原因:

利用了中国的鸦片市场;

减少了从中国的进口;

西方实现了机械化生产。

(2)影响:

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洋务运动兴起;

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

(3)现象:

农村人口大量进城;

传统观念受到冲击。

论证提示:

中国传统社会未能实现生产的机械化;

中国向近代转型是受西方的冲击。

(言之有理即可)

14.解析:

(1)问,据“1917年”结合此时的国际国内环境即可回答。

(2)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率先采取明码标价的‘不二价’,摈弃‘漫天要价、坐地还钱’的传统交易方式”“兼营其他行业,如汽水厂、化妆品厂,还有先施人寿保险公司、水火保险公司和信托银行等”“学习西洋百货业”“聘用女营业员第一个‘吃螃蟹者’”得出答案;

第二小问从近代中国受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角度分析;

第三小问结合材料一、二小标题即可分析得出答案。

第(3)问,据材料三按日本侵华战争期间、抗战胜利之后、新中国成立后、改革开放之后四个时间段概括即可。

(1)条件:

世界市场形成;

民国建立,政府实行有利于发展经济的政策;

一战期间,欧洲各国暂时放松了对华的经济侵略。

(2)特点:

重视学习与创新;

讲究诚信;

促销手段多样;

涉足多行业。

时代特征:

中西文明碰撞交汇。

社会思潮:

实业救国,妇女解放。

(3)因素:

战争破坏;

外商排挤;

民族独立;

社会主义改造;

改革开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农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