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对点精选训练气温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2255209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240.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对点精选训练气温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对点精选训练气温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对点精选训练气温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对点精选训练气温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对点精选训练气温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对点精选训练气温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对点精选训练气温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对点精选训练气温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对点精选训练气温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C.长江下游河段出现冰冻 

D.大部分地区出现暖冬现象

 下图为“某地某时刻等温线分布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面两题。

7.最可能出现图示等温线分布状况的月份和地方时为(  )

A.8月 22时

B.8月 13时

C.1月 22时

D.1月 13时

8.影响图中39°

纬线上等温线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

A.地形、大气环流

B.海陆分布、地形

C.大气环流、海陆分布

D.地形、洋流

 读“我国某区域1月和7月等温线分布图”,回答下面两题。

9.对该区域1月份等温线走向影响最大的是(  )

A.地形

B.纬度

C.海陆

D.洋流

10.A地7月气温可能是(  )

A.29℃

B.27℃

C.25℃

D.23℃

 下图为“我国某地区1月、7月等温线图”。

读图,回答下面三题。

11.造成甲、乙两地1月等温线闭合且数值低于周边的主要因素是(  )

B.地形

C.人为因素

D.距海远近

12.影响7月等温线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

A.纬度位置、地形

B.地形、海陆差异

C.人为因素、海陆差异

D.纬度位置、人为因素

13.下列四组地方,气温年较差相差最大的是(  )

A.甲地、黄河口附近

B.石家庄附近、黄海沿海

C.丙地、乙地

D.甲地、丁地

 图中①②③④四条曲线为大陆、海洋气温年较差、日较差随纬度变化图。

读图,回答以下两题。

14.曲线③表示(  )

A.大陆气温年较差

B.大陆气温日较差

C.海洋气温年较差

D.海洋气温日较差

15.气温年较差最大值出现在(  )

A.北半球高纬度陆地

B.南半球高纬度陆地

C.北半球高纬度海洋

D.南半球高纬度海洋

 读“世界某地区海平面气温年较差(℃)分布图”,回答以下两题。

16.等值线A的数值最有可能为(  )

A.0

B.5

C.10

D.15

17.图中A等温线呈闭合状分布的主要影响因素为(  )

A.海拔高低

B.陆地形状

C.水汽含量

D.海陆热力差异

 读“我国某地某月等温线图”,回答以下两题。

18.图中三条28℃等温线将图示地区划分为甲、乙、丙、丁四个区域,其中温度相对较低的区域是(  )

A.甲、乙

B.乙、丁

C.甲、丙

D.丙、丁

19.图中M地气温区别于周围地区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地形地势

B.纬度位置

C.大气环流

D.海陆位置

 下图为“我国东部气温随纬度变化的曲线”。

20.图中能正确反映我国东部1月、7月气温随纬度变化的曲线分别是(  )

A.①和③

B.③和②

C.④和②

D.④和①

21.影响我国东部地区冬季气温分布的主要因素有(  )

①太阳辐射差异 ②大气环流影响 ③距海远近不同 ④地形差异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③②

22.图中能正确反映我国东部1月、7月气温随纬度变化的曲线分别是(  )

23.影响我国东部地区冬季气温分布的主要因素有(  )

24.图中能正确反映我国东部1月、7月气温随纬度变化的曲线分别是(  )

25.影响我国东部地区冬季气温分布的主要因素有(  )

26.图中能正确反映我国东部1月、7月气温随纬度变化的曲线分别是(  )

27.影响我国东部地区冬季气温分布的主要因素有(  )

 我国某中学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对霜冻现象进行探究性学习。

下图是他们通过长期收听天气预报绘制的“我国东部地区的平均初霜、终霜日期曲线图”。

据此回答以下两题。

28.图中初霜、终霜出现时间差异很大,造成这种差异的根本因素是(  )

A.作物品种

C.海陆位置

D.地形

29.不利于霜冻发生的条件是(  )

A.天气严寒

B.地面辐射强

C.微风

D.大气逆辐射强

 下图为某区域的卫星图像,其中中部浅色为永久积雪。

读图回答以下两题。

30.冬季,M地主要受(  )

A.冬季风控制

B.西风带影响

C.高气压控制

D.信风带控制

31.M地比N地冬季气温高,其形成的主导因素是(  )

A.大气环流

C.洋流

 2014年2月6日傍晚,厦门现神奇的平流雾,犹如仙境,十分壮观。

平流雾是暖湿空气移到较冷的陆地或水面时,因下部冷却而形成的雾,通常发生在冬季,持续时间一般较长,范围大,雾较浓,厚度较大,有时可达几百米。

读图完成以下两题。

32.根据资料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民间“早晨地罩雾,尽管晒谷物”中的雾指的就是平流雾

B.平流雾在空间中自上到下逐渐形成,越往上雾越浓

C.冬季南下冷空气遇到温暖的河湖面时也可能在河湖面上形成平流雾

D.重庆冬季无云的夜晚或早晨几乎80%是雾日,有时终日不散,有“雾都”之称。

此地的雾多数都是平流雾

33.海洋上有些地区四季皆可出现平流雾,上图中最不易出现平流雾的地点为(  )

A.A

B.B

C.C

D.D

 图中的40°

线为纬线,a、b、c为等温线,并且甲地常年受西风带控制。

34.图示季节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巴西草原一片枯黄

B.非洲草原上的斑马越过赤道向南迁移

C.我国大部分地区高温多雨

D.南亚地区盛行西南季风

35.关于图中等温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从数值上看a>

b>

c

B.从数值上看c>

a

C.从数值上看b>

D.从数值上看a>

b

3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多年冻土分为上下两层,上层为夏季融化、冬季冻结的活动层,下层为多年冻结层。

我国的多年冻土主要分布于东北高纬地区和青藏高原高海拔地区。

东北高纬地区多年冻土南界的年平均气温在-1℃~1℃,青藏高原多年冻土下界的年平均气温约-3.5℃~-2℃。

多年冻土的活动层反复冻融及冬季不完全冻结,会危及铁路路基。

下图示意青藏铁路格拉段及沿线年平均气温的分布,其中西大滩至安多为连续多年冻土分布区。

分析青藏高原形成多年冻土的年平均气温比东北高纬地区低的原因。

37.下图为“我国某区域等温线图”。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示区域西部7月份等温线大致呈________走向,影响其分布的主导因素是(  )

A.纬度B.海陆

C.地形D.洋流

(2)从等温线的数值变化、凸向、走向和疏密程度等方面描述图中1月份等温线的空间分布特征。

(3)分析甲地冬季气温比乙地低的原因。

38.下图为“我国某地等高线图”,下表是该地气候资料表。

读图表,回答下列问题。

描述该地区气温的季节特征。

39.读图,分析基多气温特点,并说明形成原因。

40.下图为“四川盆地部分地区多年平均年降水量分布图”。

阅读资料回答问题。

地面反射率是指地面反射辐射量与入射辐射量之比。

一般而言,草地的反射率为15~25%,深色土壤的反射率为5~15%。

近年来,青衣江流域的草地、林地大面积恢复,裸露的深色土壤变为绿地。

运用大气受热过程原理,简述青衣江流域地表植被变化对近地面气温的影响。

41.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居住在成都的小明和小亮在“寻找最佳避寒地”的课外研究中发现,有“百里钢城”之称的攀枝花1月平均气温达13.6℃(昆明为7.7℃,成都为5.5℃),是长江流域冬季的“温暖之都”。

图1示意攀枝花在我国西南地区的位置,图2示意攀枝花周边地形。

分析攀枝花1月份平均气温较高的原因。

42.古人在一篇游记中写道:

“登高南望,俯视太行诸山,晴岚可爱。

北顾但寒沙衰草……”据此和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描述图中10℃等温线的走向,并说明其原因。

答案解析

1.【答案】B

【解析】图中等温线与纬线平行,说明海陆的气温差异非常小。

而出现气温差异非常小的时刻应该是太阳升起后的一段时间,陆地上空气温与海洋上空气温基本相同,所以最可能的时间应该是9时。

故选B项。

2.【答案】A

【解析】据等温线递减方向可知,图中等温线的数值向南递减,这表明该图表示南半球;

阴影部分代表大陆,此时大陆等温线向低纬凸出,这表明陆地气温相对较低,应为南半球的冬季即7月份。

3.【答案】C

【解析】气温年变化曲线图指示四地状况。

根据四地地理位置可知,海口位于热带,而南京位于亚热带,北京和哈尔滨同属温带,但哈尔滨纬度高。

4.【答案】C

【解析】根据表格中的经纬度信息,调动区域地图知识,可以判断该地位于青藏高原,冬季寒冷、夏季凉爽,影响该地气温特征的主导因素应是地形。

5.【答案】B

【解析】P地位于-6℃等值线的南侧,其数值高于-6℃;

因北部最低值低于-6℃,南部最高值大于0°

C,所以南北最大温差大于6°

C;

M值介于-6℃和-8°

之间,不一定是气温最低的地点;

Q地受地形对寒冷气流的阻挡,气温较高,又因图中的等差距为2°

C,外围的等值线为0°

C,所以Q数值介于0℃~2℃之间。

故选B。

6.【答案】A

【解析】此时段为冬季,且大部分地区的日平均气温距平为负值,表明气温低于常年,所以内蒙古中东部可能遭受雪灾;

而渤海结冰范围较常年增大;

长江下游河段的气温仍高于0°

C,不会出现冰冻;

大部分地区气温低于常年,不会出现暖冬。

故选A。

7.【答案】A

【解析】根据经纬网可以判断该地为北美东部地区,图示地区气温较高,应该为夏秋季节,图示等温线表明同纬度陆地气温低于海洋,应为夜间,故选A。

8.【答案】B

【解析】图中39°

纬线上东部沿海等温线向海洋凸出,明显受海陆分布影响,内陆有明显低值中心,应该是地势高的原因,即受地形影响。

9.【答案】B

【解析】根据图中信息可知,该区域1月份等温线走向大致与纬线平行,所以最大影响因素为纬度,B正确。

10.【答案】B

【解析】根据河流流向可知,A地地势较高,所以夏季气温应较低,结合图中信息可知,A地气温应该在26℃~28℃之间,B正确。

11.【答案】B

【解析】山东半岛和济南南侧的山地丘陵,是影响甲、乙两地气温的主要因素。

这里地势高,所以气温低于周边地区,形成闭合的等温线。

12.【答案】B

【解析】从图上可以看出,7月份的等温线和纬度关系不大;

人为因素影响气温只存在于局部地区。

黄土高原和山东山地丘陵的气温明显偏低,是地形影响的结果;

山东半岛东端的等温线和海岸线大致平行,是海陆热力状况差异的作用。

13.【答案】B

【解析】甲地和黄河口的冬季和夏季气温都相近,故气温年较差小。

石家庄附近冬季和夏季温差大,而黄海沿岸的冬季和夏季温差小,故气温年较差大。

因为甲乙都是山地,冬夏季都是低温中心,它们分别和丁、丙的气温年较差都较小,从图形上的等温线也可以判断。

14.【答案】B

【解析】由于海陆热力差异,陆地大于海洋,年变化大于日变化,①②为年较差线,③④为日较差线。

读图可知,图中曲线③的变化幅度大于曲线④,故曲线③为大陆气温日较差曲线。

15.【答案】A

【解析】由上题可知,曲线①②为年日较差曲线,则曲线①为陆地年日较差,曲线②为海洋年日较差曲线。

读图可知,北半球高纬度出现陆地气温年较差最大。

16.【答案】C

【解析】气温年较差,是某地最热月平均气温与最冷月平均气温的差值。

读图分析,A线是一闭合曲线,外围是5℃曲线,南面临10℃曲线。

根据等值线变化规律,A不可能是15℃,D错。

若A是0℃,则A线内的年较差小于0,不合理,选项A错。

若A线是5℃,则A线内仍可能等于0℃,不合理,B错。

只有A线是10℃,则A线内年较差为10℃~15℃,合理,C对。

17.【答案】D

【解析】图中5℃等温线在北部海洋和陆地上的连线较平直,说明图示区海拔差异不大,A错。

A线是闭合的,与海岸线并不是平行的,陆地形状不是主要因素,B错。

水汽含量对气温有影响,但不是形成闭合曲线的主要因素,C错。

A线内年温差高,说明陆地的气温年较差比同纬度的海洋大,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原因,D对。

18.【答案】B

【解析】从图中气温数值分析,此季节为夏季,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所以海洋上夏季气温低,所以丁区域温度低于28°

从河流的流向分析,乙地海拔高,其温度低于28°

而甲地的海拔低,其位于东南季风的背风坡,温度高于28°

丙地受海洋的影响比丁地小,其温度高于28°

C。

选项B正确。

19.【答案】A

【解析】从图中等值线分布可知,M地的气温低于26°

C,从图中河流的流向分析,M地是地势最高,导致气温低于周围地区;

M地的纬度位置、大气环流和海陆位置与周围地区没有特别不同。

选项A正确。

20.【答案】A

【解析】1月我国南北温差大,北方纬度越高气温越低,曲线①正确;

7月,太阳直射北半球,北方纬度高,白昼长,全国普遍高温,南北温差小,曲线③正确。

21.【答案】A

【解析】冬季太阳直射南半球,北半球纬度越高,昼越短,正午太阳高度越小,获得的太阳辐射少,气温低,是①太阳辐射因素;

北方更靠近冬季风的源地,受冬季风影响大,气温低,是②大气环流因素;

南北方都有临海的内陆地区,也都有平原和山地,所以两项不符合题意。

22.【答案】A

23.【答案】A

24.【答案】A

25.【答案】A

26.【答案】A

27.【答案】A

28.【答案】B

【解析】读图,从图中可以看出,纬度越高初霜日期越早,纬度越低,初霜日期越晚;

同理纬度越高,终霜日期越晚,纬度越低,终霜日期越早,故影响初霜、终霜出现时间差异的因素是纬度位置。

29.【答案】D

【解析】霜冻一般发生在无风晴朗的夜晚,大气逆辐射弱,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弱,地面降温快,形成霜冻。

30.【答案】B

【解析】读图,M地位于黑海沿岸,根据纬度判断,M地位于西风带内,冬季主要受西风带影响,B对,C、D错。

M地属于地中海气候,不受冬季风控制,A错。

31.【答案】D

【解析】图中黑海和里海之间有大高加索山脉。

M地位于山脉南麓,冬季受西风带影响,山脉阻挡了冬季风的影响,所以M气温较高。

N地位于山脉北麓,受冬季风影响强,气温低。

所以主导因素是地形,D对。

大气环流,海陆位置影响小,A、B错。

沿岸没有洋流影响,C错。

32.【答案】C

【解析】民间“早晨地罩雾,尽管晒谷物”中的雾指的是辐射雾,是由于地表辐射冷却作用使地面大气层水汽凝结而形成的雾,太阳升起,地面温度上升,辐射雾也会立即蒸发消散,A错。

根据材料,平流雾是与冷地面或水面接触形成,在空间中自下到上逐渐形成,厚度不等,B错。

冬季南下冷空气遇到温暖的河湖面时也可能使水汽凝结,在河湖面上形成平流雾,C对。

重庆冬季无云的夜晚或早晨几乎80%是雾日,有时终日不散,有“雾都”之称。

此地的雾多数是辐射雾,D错。

33.【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平流雾的形成条件可判断,A、B都是暖流,流经区的水温低,易形成平流雾,选项A、B错。

C是寒流,水温比流经海区水温低,也易形成平流雾,C错。

D是暖流,但流经区在赤道附近,温度高,水温差异小,最不易形成平流雾,D对。

34.【答案】B

【解析】图中的40°

线为纬线,并且甲地常年受西风带的控制,说明甲地为温带海洋性气候,该地位于南半球。

从等温线的分布看,此时同纬度陆地的温度高于海洋,该季节为南半球夏季。

巴西草原为热带草原气候,此时草木茂盛;

非洲草原上的斑马越过赤道向南迁移;

此时为北半球冬季,我国大部分地区低温少雨;

南亚地区此时盛行东北季风。

35.【答案】C

【解析】根据上题的分析可知,该区域位于南半球,等温线从数值上看b>

a。

c等温线出现在河流的源头,应为山地所在地,气温较低,可能和b的数值相等,也可能小于b。

36.【答案】青藏高原纬度低,海拔高,太阳辐射强;

(东北高纬地区年平均气温低于-1℃~1℃,可以形成多年冻土。

)青藏高原气温年较差小,当年平均气温同为-1℃~1℃时,冬季气温高,冻结厚度薄,夏季全部融化,不能形成多年冻土。

【解析】结合材料中多年冻土的介绍,可从青藏高原太阳辐射强、气温年较差小的特点回答。

37.【答案】

(1)东北-西南 C

(2)数值变化:

南高北低(由南向北递减或由低纬向高纬递减或中部气温高于东西两侧)。

凸向:

向北凸出(或向高纬凸出) 走向和疏密程度:

大体以123°

E为界,西部大致呈东北-西南走向,等温线较密集;

东部大致呈西北-东南走向,等温线较稀疏。

(3)原因:

①甲地纬度略高;

②甲地(位于大兴安岭西侧的内蒙古高原)海拔相对较高;

③甲地距冬季风源地近,乙地因大兴安岭阻挡受冬季风影响小。

【解析】第

(1)题,根据图示地区的经纬度判断,该区域为东北地区,我国夏季南北普遍高温,受纬度因素影响小。

我国东北部大兴安岭地区等温线呈东北西南走向,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等温线分布与山脉走向平行。

(2)题,我国冬季南北温差大,南方温度高,北方温度低,等温线向北凸,说明中部气温高于同纬度东西两侧;

西侧等温线分布密集,呈东北西南走向,东侧等温线呈西北东南走向,等温线稀疏。

第(3)题,冬季北方气温低可以从纬度位置和距离冬季风源地远近分析。

甲地纬度高,正午太阳高度小,白昼时间短,甲地距离冬季风源地近。

38.【答案】冬季温和,夏季高温,四季分明。

【解析】该地最低月气温在0℃以上,15℃以下,说明冬季温和;

气温最高月接近30℃,说明夏季高温;

春、秋季凉爽,气温的年变化大,说明四季分明。

39.【答案】特点:

终年温和,年较差小,昼夜温差大。

形成原因:

地处赤道附近,海拔高(接近3000米)。

【解析】本题通过世界地理区域图,考查气温特点描述和影响因素的相关知识。

从纬度因素看,基多位于赤道附近,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都不大,所以气温年较差小;

从地形地势因素看,基多所处地区海拔高(接近3000米),一方面导致气温不高,终年温和;

另一方面导致空气稀薄,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和夜晚大气逆辐射都较弱,气温日较差大。

40.【答案】植被增加会导致地面反射率增大,地面吸收的太阳辐射量减少,地面升温幅度减小,地面辐射减弱,使大气吸收的地面辐射减少,气温较之前低。

【解析】反射率前后的变化对太阳辐射的吸收不同,进而影响到地面辐射量,从而达到降低气温的效果。

植被增加会导致地面反射率增大,地面吸收的太阳辐射量减少,地面升温幅度减小,地面辐射减弱,使大气吸收的地面辐射减少,气温较之前低。

41.【答案】因地形阻挡,冬季受北方冷空气(寒潮)影响较小;

位于河流(金沙江)谷地,山高谷深,盛行下沉气流,气流在下沉过程中增温。

【解析】由攀枝花周边地形图可知攀枝花位于河流谷地,北部为山地,冬季能够阻挡北方冷空气,使得当地气温偏高;

由于地处谷地,盛行下沉气流,气流下沉的过程中气温升高,所以攀枝花1月份气温较高。

42.【答案】10℃等温线东半段接近东西走向(与纬线平行),主要受纬度(太阳辐射)因素影响;

该等值线西半段因受东北——西南走向的太行山(黄土高原东缘)影响,呈东北—西南走向。

【解析】在分析图中10℃等温线的走向,并说明其原因时,要结合影响等温线走向的因素(如洋流、地形)等综合思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农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