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改变人生巴丹答案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2254808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39.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阅读改变人生巴丹答案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阅读改变人生巴丹答案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阅读改变人生巴丹答案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阅读改变人生巴丹答案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阅读改变人生巴丹答案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阅读改变人生巴丹答案Word下载.docx

《阅读改变人生巴丹答案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阅读改变人生巴丹答案Word下载.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阅读改变人生巴丹答案Word下载.docx

⑦江面上不断漂着灵巧的小竹筏子,老渔翁戴着尖顶竹笠,安闲地倚着鱼篓抽烟。

a.①⑦⑥④②⑤③b.③①⑤②⑦④⑥

c.①⑦②⑥③⑤④d.③①⑦⑤②⑥④

二、阅读下面文字,完成7~10题。

(共16分,每题4分)

地震前自然界出现的与地震孕育有关的现象称为地震前兆。

我国古代人民早就认识到地震是有前兆的,并留下了关于地震前兆丰富的记载。

例如,1739年宁夏银川地震后,有人就总结出地震与井水变化、动物不安、天气反常现象之间可能存在某种联系。

古书《隆德县志》上也记载了古人总结的六种地震前兆现象。

现代地震科学的深入研究则表明,地震之前确实存在多种多样的前兆。

人的感官能直接觉察到的地震前兆称为地震的宏观前兆。

比较常见的有,井水陡涨陡落、变色变味、翻花冒泡、温度升降,泉水流量的突然变化,温泉水温的突然变化,动物的习性异常,临震前出现的地声和地光等。

宏观前兆在地震预报中具有重要的作用,l975年辽宁海城7.3级地震和1976年松潘一平武7.2级地震前,地震工作者和广大群众曾观察到大量的宏观异常现象,为这两次地震的成功预报提供了重要信息。

不过也应当注意,上面所列出的多种宏观现象可能是由多种原因造成的,不一定都是地震的预兆。

例如:

井水和泉水的涨落可能和降雨的多少有关,也可能受附近抽水、排水和施工的影响;

井水的变色变味可能因污染引起;

动物的异常表现可能与天气变化、疾病、发情、外界刺激等有关;

还要注意不要把电焊弧光、闪电等误认为地光,不要把雷声误认为地声,不要把燃放烟花爆竹和信号弹当成地下冒火球。

人的感官无法觉察,只有用专门的仪器才能测量到的地震前兆称为地震的微观前兆,主要包括以下四类:

一是地震活动异常。

大小地震之间有一定的关系,大地震虽然不多,中小地震却不少,研究中小地震活动的特点,有可能帮助人们预测未来大震的发生。

二是地形变化异常。

大地震发生前,震中附近地区的地壳可能发生微小的形变,某些断层两侧的岩层可能出现微小的位移,借助于精密的仪器,可以测出这种十分微弱的变化,分析这些信息,可以帮助人们预测未来大震的发生。

三是地球物理变化。

在地震孕育过程中,震源区及其周围岩石的物理性质可能出现一些变化,利用精密仪器测定不同地区重力、地电和地磁的变化,也可以帮助人们预测地震。

四是地下流体的变化。

地下水(井水、泉水、地下岩层中所含的水)、石油和天然气、地下岩层中还可能产生和贮存的一些其他气体,都是地下流体。

用仪器测量地下流体的化学成分和某些物理量,研究它们的变化可以帮助人们预测地震。

7.对第一段内容的理解或分析,正确的一项是(d)

a.地震前兆是地震前地表出现的与地震孕育有关的现象。

b.1739年宁夏银川地震后,我国古代人民才认识到地震是有前兆的。

c.《隆德县志》最早记载了古人总结的六种地震发生现象。

d.现代地震科学的深入研究证明了古人关于地震的某些认识是正确的。

8.对第二段内容的理解或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a.井水的涨落、泉水水温的变化及其引起的地声和地光都属于地震宏观前兆。

b.根据大量的宏观前兆,有关部门成功预报出了1975年辽宁海城的7.3级地震。

c.自然界发生“宏观现象”的原因非常复杂,不一定都是地震的预兆。

d.燃放烟花爆竹和发射信号弹等人为事件,有时会被人们误认为是地震前兆。

9.对第三段内容的理解或推论,不正确的一项是(c)

a.宏观前兆和微观前兆的区别在于是否需要借助专业的仪器来进行测量。

b.大地震发生前,震中附近地区的地壳以及断层两侧的岩层可能出现微弱的变化。

c.利用精密仪器测定震源区的重力、地电和地磁,可以判断地震时地球的物理变化。

d.用仪器测量地下水的化学成分及其物理量的变化可以帮助人们预测地震的发生。

10.下列语句,最适合作本文标题的一项是(d)

a.地震的预防

b.地震的预测方法

c.地震活动的异常情况

d.地震的宏观前兆和微观前兆

三、阅读下面的现代文,完成11~14题。

(25分)

人生识字糊涂始

鲁迅

中国的成语只有“人生识字忧患始”,这一句是我翻造的。

孩子们常常给我好教训,其一是学话。

他们学话的时候,没有教师,没有语法教科书,没有字典,只是不断地听取、记住、分析、比较,终于懂得每个词的意义,到得两三岁,普通的简单的话就大概能够懂,而且能够说了,也不大有错误。

小孩子往往喜欢听人谈天,更喜欢陪客,那大目的,固然在于一同吃点心,但也为了爱热闹,尤其是在研究别人的言语。

我们先前的学古文也用同样的方法,教师并不讲解,只要你死读,自己去记住、分析、比较去。

弄得好,是终于能够有些懂,并且竞也可以写出几句来的,然而到底弄不通的也多得很。

自以为通,别人也以为通了,但一看底细,还是并不怎么通,连明人小品都点不断的,又何尝少有?

人们学话,学不会的是几乎没有的,一到学文,就不同了,学会的恐怕不过极少数,就是所谓学会了的人们之中,请恕我坦白地再来重复地说一句罢,大约仍然糊糊涂涂的还是很不少。

这自然是古文作怪。

因为我们虽然拼命地读古文,但时间究竟是有限的,不像说话,整天的可以听见;

而且所读的书,从周朝人的文章,一直读到明朝人的文章,非常驳杂,脑子给古今各种马队践踏了一通之后,弄得乱七八糟,但蹄迹当然是有些存留的,这就是所谓“有所得”。

这一种“有所得”当然不会清清楚楚,大概是似懂非懂的居多,所以自以为通文了,其实却没有通,自以为识字了,其实也没有识。

自己本是糊涂的,写起文章来自然也糊涂,读者看起文章来,自然也不会倒明白。

因此我想,这“糊涂”的来源,是在识字和读书。

例如我自己,是常常会用些书本子上的词汇的。

虽然并非什么冷僻字,或者连读者也并不觉得是冷僻字。

然而假如有一位精细的读者,请了我去,交给我一枝铅笔和一张纸,说道,“您老的文章里,说过这山是?

峻噌?

的,那山是?

巉岩?

的,那究竟是怎么一副样子呀?

您不会画画儿也不要紧,就勾出一点轮廓来给我看看罢。

请,请,请?

?

”这时我就会腋下出汗,恨无地洞可钻。

说是白话文应该“明白如话”,已经要算唱厌了的老调了,但其实,现在的许多白话文却连“明白如话”也没有做到。

倘要明白,我以为第一是在作者先把似识非识的字放弃,从活人的嘴上,采取有生命的词汇,搬到纸上来;

也就是学学孩子,只说些自己的确能懂的话。

至于旧语的复活,方言的普遍化,那自然也是必要的,但一须选择,二须有字典以确定所含的意义。

11.第三段所说的“同样的方法”是指什么?

这种方法有什么局限?

(6分)

第一问:

孩子学话的方法。

第二问:

不容易全部学通。

12.作者认为,学话容易、学文难的原因是什么?

学话的时间非常长,学文的时间有限。

13.第四段中,作者为何会“恨无地洞可钻”?

因为这两个词是从旧书上抄来的,自己也不曾深究其意,一经他人询问,便有些羞愧难当。

14.作者认为,如何才能让白话文变得“明白如话”?

(7分)

尽量使用有生命力的当代口语。

谨慎选取,有根有据。

四、(2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完成15~17题。

15.将文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并联系这些语句的内容,说说胡国被消灭留下的经验教训是什么。

(8分)

从前郑武公想讨伐胡国,故意先将自己的女儿嫁给胡国的国君,以此来使他心情愉快。

胡国的国君听说了此事,认为郑国与自己友好,于是不再防备郑国。

经验教训,遇事要保持警惕,不要被假象所蒙蔽。

16.文中“此二人说者皆当矣”,“此二人”指的是谁?

(4分)

关其思,邻人之父。

17.宋国的富人“智人疑邻”表现了什么心理?

相信亲近的人,怀疑疏远的人

五、阅读下面的古诗。

完成l8—19题。

山园小梅[宋]林逋

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樽。

【注】众芳摇落:

百花凋谢。

暄妍:

明媚鲜艳。

霜禽:

寒冷季节里的鸟儿。

合断魂:

一定会深深迷恋。

微吟:

低声吟诵。

狎:

亲近。

檀板:

檀木制成的拍板。

18.诗人首联就将——与——对比,写出了梅的不同凡响、不染尘俗的格调与品质。

(2分)

摇落的众芳,暄妍的梅花。

19.第三、四句分别是从什么角度来写梅花的?

第五、六句写梅花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1)视觉、嗅觉,

(2)拟人的修辞手法

六、作文(60分)

20.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作。

在暴雨中,100多个孩子站成两排,手举雨伞,相向而立,搭起了一座近200米长的遮雨“彩虹桥”。

没带伞的孩子,可以通过这座“桥”到食堂就餐。

近日,这组拍摄于某中学校园内的温馨照片,在网络中引发

热议。

部分网友的留言如下:

甲:

“这是雨中最美的一道风景线。

乙:

“这是不是学校在利用学生作秀?

丙:

“我们为什么不能温情一点看待这件事呢?

你没看见孩子们在欢笑吗?

请根据材料,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题目自拟,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彩虹桥”事件作文材料你们都如何命题的?

拟题提示

(1)彩虹

(2)要有一颗相信美与发现美的眼睛,(3)温情(4)人心怎么了(5)一道亮丽的风景线(6)少些怀疑,多些温情(7)相信孩子们的单纯,生活中勿以善小而不为(8)用心来看待问题(9)奉献(10)网络评论的利害(11)温馨(12)最美的彩虹桥(13)和谐需要正能量,文明友善其他人(14)温暖的正能量(15)保留纯洁的心(16)用“爱”的眼睛看世界(17)最美的是人间善意(18)最美的风景线(19)生活中的美(20)雨中彩虹桥,中国的正能量(21)用美好的心态看事情(22)勿忘初心(23)人言可畏

(24)雨后的温暖(25)多些善良多些快乐(26)我们不需要“作秀”(27)通往人性的彩虹桥(28)素质决定一切(29)网络的真真假假(30)网络暴力(31)我们是否可以单纯的看待这个世界(32)爱在天地间(33)雨中伞伞下情谊(34)雨中的温情(35)《彩虹桥后的阴影》(36)如何看待正能量(37)摆正心态,用心看待(38)给清纯留下栖息之地

【篇二:

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

>

一(26分)

2.用古诗文原句填空。

(①-④题必做,⑤⑥两题选做一题)(6分)

①,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

②,蜡炬成灰泪始干。

(李商隐《无题》)

③受任于败军之际,。

(诸葛亮《出师表》)④安得广厦千万间,。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⑤王安石在《登飞来峰》中表达为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而勇往直前、无所畏惧的进取精神的诗句是,。

⑥我们即将跨入新的学习阶段,应该对未来充满希望,具有挂起风帆、直渡大海的精神,让我们用李白《行路难》里的两句共勉:

,。

3.下面语段中有两个病句,请把它们找出来并加以改正。

①近日我国西南大旱,究其主要原因,是因为高压坝破坏了大气活动。

②高压坝像一

堵墙,横在广西南部上空,阻挡太平洋水汽西进。

③虽然北方有冷空气南下,也无法与水汽汇合。

④因此,广西、贵州、云南交汇地区长时间没有降雨,遭遇50年来少有的干旱天气。

第句,修改意见:

第句,修改意见:

4.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

宿建德江

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注】渚,江中的小沙洲。

(1)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2)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将三、四两句的画面描绘出来。

5.某中学举行“广告语的魅力”语文实践活动。

请你按照活动要求,凭借自身的语文素养,感受汉语言的丰富多彩。

①猜一猜:

根据广告语,说说下列广告的对象是什么。

示例:

臭名运扬,香飘万里————某臭豆腐广告

(1)胃,你好吗?

————

(2)沟通从心开始!

②品一品:

中国平安保险公司20周年庆典,聘请刘翔出任形象大使,推出了“速度,让

世界改变看法;

专业,让每个家庭拥有平安”的广告语。

这则广告语很有创意,请用简洁的语

言从形式和内容两方面加以分析。

(4分)....

③试一试:

市旅游局在上海举行“迎世博,游南通”旅游推介会,请你为推介会设计一

句广告语。

要求语言通顺,体现南通特色,具有一定的文学色彩。

二(59分)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6~8题。

(12分)

东方之冠

①2010年上海世博会中国馆位于上海世博会规划区核心区,中国馆建筑外观以“东方之冠”的构思主题,表达中国文化的精神与气质。

国家馆居中升起、层叠出挑,成为凝聚中国元素、象征中国精神的雕塑感造型主体——东方之冠;

地区馆水平展开,以舒展的平台基座的形态映衬国家馆,成为开放、柔性、亲民、层次丰富的城市广场;

二者互为对仗、互相补充,共同组成表达盛世大国主题的统一整体。

国家馆、地区馆功能上下分区、造型主从配合,形成独一无二的标志性建筑群体。

②除国家馆的“斗冠”造型整合了中国传统建筑文化要素外,地区馆的设计也极富中国气韵,借鉴了很多中国古代传统元素。

地区馆以“叠篆文字”传达出中华人文历史地理信息。

在地区馆最外侧的环廊立面上,将用叠篆文字印出中国传统朝代名称的34字,象征中华历史文化源远流长;

而环廊中供参观者停留休憩的设施表面,将镌刻各省、市、区名称34字,象征中国地大物博,各地团结共同进取。

③中国馆的色彩问题困扰了设计团队7个月,成为一个影响工程进度的难题。

最后,中国美院副院长、著名色彩学专家宋建明拿出了设计方案,其“中国红”的创意得到一致认同。

它通体披一层鲜亮的红色,予人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在广阔的园区里非常醒目,远远望去,它有一种坚固而空灵的雕塑感。

外墙参照了故宫外墙的颜色。

主办方认为,中国馆墙体及馆内最终披上的“中国红”,象征着“热忱、奋进、团结”的民族品格。

④中国馆的设计引入了最先进的科技成果,使它符合环保节能的理念。

(a)四根立柱下面的大厅是东西南北皆可通风的空间,在四季分明的上海,无论展会期间各种气候如约而至,让观众都能感到有一股股与人体相宜的气流在抚摸自己的肌肤。

外墙材料为无放射、无污染的绿色产品。

(b)地区馆平台上厚达1.5米的覆土层,可为展馆节省10%以上的能耗。

(c)国家馆顶上的观景台也可能引进最先进的太阳能薄膜,储藏阳光并转化为电能。

(d)顶层还有雨水收集系统,雨水净化用于冲洗卫生间和车辆。

主体建筑的挑出层,构成了自遮阳体型,已经为下层空间遮阴节能了。

(选自《上海科技报》)

6.阅读文本,说说中国馆的设计体现了哪两个方面理念?

7.“比如所有的门窗都采用low-e玻璃,不仅反射热量,降低能耗,还可能会喷涂一种涂料,将阳光转化为电能并储存起来,为建筑外墙照明提供能量。

”(4分)

这段文字是从第4段a、b、c、d中的某一处抽出来的,试分析应该放在哪一处,并分析原因。

8.阅读《环球城市风行绿墙》选段,结合上文内容答题。

“美国华盛顿近年流行绿墙绿门。

砌墙垒门的材料是填满泥土的塑料砖,砖的空洞向外,里面种植花草蔬菜。

苗木出土后,伸出洞外,弯曲向上吸取阳光,怒放各色花朵,结出苞米棒、向日葵、辣椒等,长短不一地垂挂着丝瓜、葫芦等,真是一墙青菜,满门鲜花。

更为有趣的是,凡是构筑绿门、绿墙的服务单位,来客就特别多,生意格外兴隆。

这段材料和上文第4段内容都体现了环保的共同主题,但两地在具体的做法上有一定的差异,请加以说明。

上海的做法是:

华盛顿的做法是: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9~12题。

(13分)

珍惜愤怒

毕淑敏

小时候看电影,虎门销烟的英雄林则徐在官邸里贴一条幅“制怒”。

由此知道怒是一种

凶恶而丑陋的东西,需要时时去制服它。

长大后当了医生,更视怒为健康的大敌。

师传我,我授人:

怒而伤肝,怒较之烟酒对人

危害更烈。

人怒时,可使心跳加快,血压升高,瞳孔放大,汗毛竖紧……一如人们猝然间遇

到老虎时的反应。

怒与长寿,好像是一架跷跷板的两端,非此即彼。

人们渴望强健,人们于是憎恶愤怒。

我愿以我生命的一部分为代价,换取永远珍惜愤怒的权利。

愤怒是人的正常情感之一,没有愤怒的人生,是一种残缺。

当你的威严被践踏,当你的

信仰被玷污,当你的家园被侵占,当你的亲人被残害,你难道不滋生出火焰一样的愤怒吗?

当你面对丑恶面对污秽,面对人类品质中最阴暗的角落,面对黑暗中横行的鬼魅,你难道能

压仰住喷薄而出的愤怒吗?

愤怒是我们生活中的盐。

当高度的物质文明像软绵绵的糖一样簇拥着我们的时候,我们

便有了太多的忧郁。

城市人的意志脱了钙,越来越少倒拔垂杨柳强硬似铁怒目金刚式的愤怒,

越来越少幽深似海水波不兴却孕育极大张力的愤怒。

没有愤怒的生活是一种悲哀。

犹如跳跃的麋鹿丧失了迅速奔跑的能力,犹

如。

当人对一切都无动于衷,当人首先戒掉了愤怒,随后

再戒掉属于正常人的所有情感之后,人就在活着的时候走向了永恒——那就是死亡。

我常常冷静地观察他人的愤怒,我常常无情地剖析自己的愤怒,愤怒给我最深切的感受

是真实,它赤裸而新鲜,仿佛那颗勃然跳动的心脏。

喜可以伪装,愁可以伪装,快乐可以加以粉饰,孤独忧郁能够掺进水分,惟有愤怒是十足成色的赤金。

它是石与铁撞击一瞬痛苦的火花,是以人的生命力为代价锻造出的双刃利剑。

喜更像是一种获得,一种他人的馈赠。

愁则是一枚独自咀嚼的青橄榄,苦涩之外别有滋味。

惟有愤怒,那是不计后果不顾代价无所顾忌的坦荡的付出。

在你极度愤怒的刹那,犹如裂空而出横无际涯的闪电,赤裸裸地裸露了你最隐秘的内心。

于是,你想认识一个人,你就去看他的愤怒吧!

愤怒出诗人,愤怒也出统帅、出伟人、出大师,愤怒驱动我们平平常常的人做出辉煌的业绩。

只要不丧失理智,愤怒便充满活力。

怒是制不服的,犹如那些最优秀的野马,迄今没有骑手可以驾驭它们。

愤怒是人生情感之河奔泻而下的壮丽瀑布,愤怒是人生命运之曲抑扬起伏的高亢音符。

珍惜愤怒,保持愤怒吧!

愤怒可以使我们年轻。

纵使在愤怒中猝然倒下,也是一种生命的壮美。

(选自《语文周报》)

9.在原文找出能体现本文中心论点的句子。

(3分)

10.结合上下文,在文中的空格处填上适当的句子,要求与前文一致。

犹如跳跃的麋鹿丧失了迅速奔跑的能力,

犹如。

11.作者提出我们要珍惜愤怒,请你筛选文中的相关信息,概括出珍惜愤怒的理由有哪些?

12.作者在文中说:

“愤怒出诗人,愤怒也出统帅、出伟人、出大师,愤怒驱动我们平平常常的人做出辉煌的业绩。

”请你为这句话补充一个事实论据,要求有具体的人名,有相关的事实。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13~16题。

(15分)

生命的启示

生命,每个人因一生下来就自然拥有它而习以为常;

但是,并不是每个人都真正认识生命、理解生命、珍爱生命。

我是在经历了磨难和风险之后,才逐渐懂得了生命的意义的。

沙子粘在身上,像虫子在爬。

燥热蒸着汗榨去我体内的水分。

极度劳累使我直不起腰,终于躺倒在戈壁上。

蓝天和大地一样空旷,孤独的苦涩烧灼着心。

如果有另外一双手,推上一把,也许我和这车早就冲出这片荒漠中的凹地了!

随手去抓水壶,心在发抖:

水没了!

环顾四方,地气袅袅,戈壁是死寂的海。

心怦怦地跳,头发根竖了起来,恐怖袭上心头。

蛮干使我耗去了许多水分,后悔来不及了……那是我“边陲万里行”出发后的第二年夏天,我沿内蒙古西部巴丹吉林沙漠北缘,驾着挎斗摩托车向额济纳旗进发。

从早上4点启程,没见一个人影,下午4点左右,车轮陷住了。

戈壁只是一层硬壳,下面是软软的沙。

拿起锹我拼命地挖轮子底下的沙,让车轮重新高于沙面,再发动车向外冲。

冲出几步,车轮又碾碎那硬壳陷在沙中,于是我再挖。

脱光了所有的衣服,我拼死

拼活地挖、挖、挖……途中见过的白骨又幻映在眼前,我会困死在这里吗?

忽然我想起了梭梭。

“梭梭,梭梭,梭——梭——!

”光着身子,我发狂地在戈壁上奔跑,高喊。

记得刚进大漠时,一位蒙古族老人告诉我,能在沙漠中找到梭梭你就不会死。

终于找到了,只有一小丛。

蒙古人叫它“扎格”,学名“梭梭”。

我知道它是大漠中极耐旱的木本植物。

黄昏很长,我昏沉沉地睡去。

人啊,只有在这时候,心灵才会平静下来。

我不懂得宁静,不安分的灵魂又在做梦了。

梦中挖到了梭梭的主根,我用力拔,根断了,水喷了出来。

梦被水惊破,睁开眼,哪有水?

只有梭梭的小叶,像“绿眼睛”一样注视着我。

我想问它:

你为什么能活下来?

这里已有8年没下过一场透雨了,你是怎样活下来的?

我急忙把沙培回它的根部。

我还挖什么呢?

一株草木能活下来,我为什么想到死?

心不再发抖,我也不再去躁动,午夜时分,我又重新振作起来,将衣服垫在车轮底下,冲出了那片“陷阱”。

那以后,我不再蛮干,不再动辄就去拼命。

困难的时候我常想起它,大漠中孤单弱小的梭梭。

它太穷困了,连件衣服都穿不上,可它却有惊人的生命力。

它可以把叶子变成枝,以不损失一丁点水分和养分。

严酷的条件下,它可以脱落枝叶,压缩生存的消耗而不死。

其实,人类为生存而做出的选择,为了生命的延续而做出的顽强探索,应该比植物更高级更动人。

(选自《中国散文鉴赏文库》)

13.阅读文章,理清情节,将下列方框中的内容补上,每格不超过5个字。

14.赏析文中划横线句子。

环顾四方,地气袅袅,戈壁是死寂的海。

15.结合下文,揣摩文中划波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制度规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