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2250606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38.1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1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11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11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11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11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11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11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1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11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6.1储蓄存款和商业银行109

教案A109

教案B112

6.2股票、债券和保险116

教案A116

教案B120

综合探究做好就业与自主创业的准备124

单元测试题127

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133

单元概述133

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分配135

7.1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135

教案A135

教案B138

7.2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142

教案A142

教案B144

第八课财政与税收149

8.1国家财政149

教案A149

教案B153

8.2征税和纳税159

教案A159

教案B164

综合探究提高效率促进公平169

单元测试题171

第四单元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178

单元概述178

第九课走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181

9.1市场配置资源181

教案A181

教案B185

9.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190

教案A190

教案B193

第十课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197

10.1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197

教案A197

教案B200

10.2又好又快科学发展204

教案A204

教案B207

第十一课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211

11.1面对经济全球化211

教案A211

教案B215

11.2积极参与国际经济竞争与合作219

教案A219

教案B223

综合探究经济全球化与中国229

单元测试题234

教学说明

学期目标

1.引导学生以积极的心态面对一个“陌生”的校园环境、人文环境。

2.引导学生掌握高中学习的新特点、新方法,珍惜学习机会和高中学习生活。

3.在认识商品、货币、价格和消费等常见的经济现象的基础上,着重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和消费观。

4.帮助学生掌握与生产活动有关的基本知识与技能,强调劳动的重要和自主创业意识、进取精神的培养,将来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5.引导学生了解我国的财富是如何分配的,了解我国的分配制度,以及国家财政的巨大作用,为学生积极参与经济生活注入新的活力。

6.引导学生深入认识公平与效率的关系,了解如何提高效率,促进公平。

7.引导学生掌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相关知识,珍惜诚信的价值,增强法律意识,培养进取精神和开放的胸怀,树立科学发展观。

8.帮助学生初步了解如何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培养开放包容的心态与世界眼光。

本册教材所承担的教学任务主要是在课程总目标的前提下,完成下列分类目标:

一、知识目标

了解马克思主义的商品货币理论、价格价值理论以及消费理论;

了解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分配制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点。

二、能力目标

了解作为一个消费者应怎样合理花钱;

了解就业和自主创业必备的素质;

结合和谐社会建设,对如何更加注重公平提出合理建议的实践能力;

深入认识经济全球化的实质,掌握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树立正确的金钱观、消费观;

培养自主创业意识和进取精神;

珍惜诚信价值,增强法律意识;

培养开放包容的心态与世界眼光。

教材概述

人教版思想政治1必修《经济生活》的教材内容以《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的目标要求为准则,着眼于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培养,围绕我国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这一主线,对处于成长过程中的高中学生进行诚信教育、法制教育、市场道德教育和相关政策教育,使学生真切感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切实认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经济生活》全书分为“生活与消费”、“生产、劳动与经营”、“收入与分配”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四个单元,十一课,共四十个框题。

基本的逻辑顺序是:

从消费切入经济生活,回答“生产什么”,然后分析生产、分配,依次回答“如何生产,为谁生产”问题,进而从经济体制、经济社会发展阶段、国际经济环境与发展趋势等方面,集中介绍我国经济活动的基本背景和舞台。

全书的基本逻辑结构可用一句话来概括:

在面向全球开放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舞台上,从事“生产什么、怎样生产、为谁生产”等经济活动,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而实现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

我们可用下面图示表示这一基本逻辑线索:

生产什么→怎样生产→为谁生产→在什么舞台上生产。

教学计划

单元

教学内容

课时

安排

第一单元

生活与消费

第一课神奇的货币

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

1课时

信用工具和外汇

第二课多变的价格

影响价格的因素

价格变动的影响

第三课多彩的消费

消费及其类型

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综合探究

正确对待金钱

第二单元

生产、劳动与经营

第四课生产与经济制度

发展生产满足消费

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第五课企业与劳动者

公司的经营

新时代的劳动者

第六课投资理财的选择

储蓄存款和商业银行

股票、债券和保险

做好就业与自主创业的准备

第三单元

收入与分配

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分配

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

第八课财政与税收

国家财政

征税和纳税

提高效率促进公平

第四单元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第九课走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市场配置资源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第十课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

的经济建设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

又好又快科学发展

第十一课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

面对经济全球化

积极参与国际经济竞争与合作

经济全球化与中国

学期准备

一、准确把握思想政治课与学校德育教育的结合点和区分点。

思想政治课是一门既独立、又兼容并蓄的开放型学科。

因此,思想政治课教师首先必须具备相应的学科独立的意识,其次要从学科需要出发,与学校德育以及其他学科教学相结合,这样才能真正达到提高课堂教学实效的教学目标。

在教学实践中,有经验的教师总能或找准教学切入点,或创造出一种道德光彩充溢的情感世界,或创设一种和谐、自然的情境,或培育角色、巧妙迁移,使课堂教学产生强烈的吸引力、感染力。

这种教学会使学生产生愉快的感受、领悟到道德观念,并落实到日常行动中。

应该说思想政治课教学与学校德育的结合点是十分鲜明的。

教育目标、阶段性教育内容、教育任务的一致性可以产生出良好的教学效果,应当为思想政治课教学所珍视。

但是两者之间的区分点也应该明确。

思想政治课既然是一门课程,它本身就具有许多与其他学科共同的特点,按照教学大纲,反映出严密的内在的科学体系。

因此必须按照学科教育的规律,根据自身的特点安排教学过程,不应该与学校德育完全同步。

总之,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找准结合点、把握区分点是十分必要的。

二、掌握学生思想特点,提高思想政治课教学实效。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作为社会的缩影体——学校,已无可回避地受到“经济潮”的迅猛冲击。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环境里,中学生身上表现出了很多优点,如思想活跃、求知欲望和参与意识强烈,希望祖国强盛、自己富裕等等,这是积极的一面。

但是因为社会上一些消极因素的影响,也出现了许多新的情况和问题。

如不少学生的学习目的性出现偏差,认为读书学习的目的是将来能找个好工作,出人头地。

部分学生受到了“一切向钱看”思想的侵蚀,在家里、学校里做任何事情都要讲报酬。

随着家庭生活水准的日益提高,中学生口袋里的人民币越来越多,吃零食、请客、送礼,还要互相攀比。

学生中出现上述问题,是正常的。

但我们绝不能熟视无睹,掉以轻心。

特别是我们思想政治课教师更应深入学生,全面了解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引导他们逐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澄清一些模糊的认识,使教学更具针对性和有效性。

三、深入研究授课艺术,激发学生兴趣。

兴趣是学好任何一门课的前提条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就要讲究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艺术。

须知思想政治课和其他以传授知识为主的课不同,思想政治课所讲授的道德知识是一种凭借和桥梁,而不是目的。

目的是通过知识的启迪使学生发自内心地接受你所讲的观点,从而改变其观念,影响其行动。

思想政治课这一特点,要求我们更要讲究讲课的艺术,不仅道德观点要讲懂,还必须有感染力,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以情感人,以情动人,以理服人,才能达到教育目的。

教学艺术包括多方面的内容,如课堂结构艺术、举例艺术、方法运用艺术、教师本身的语言艺术等。

因此思想品德课教师应从班级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水平以及教材内容的实际出发,紧紧围绕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恰当运用挂图、幻灯片、录像、实践操作等多种形象直观的多媒体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促进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转化。

四、重视课外活动这一环节。

由于思想政治课每节只有40分钟,每个环节安排都比较紧凑,因此学生在课堂上的活动受时间的限制,练习的机会较少,而且多是被动的,影响其积极性的发挥。

若不及时组织课外延伸活动,课堂教学效果就会削弱。

教师应精设、巧设课外活动,这样学生有比较富裕的活动时间和活动内容,可使教学效果在原有的基础上大为增强。

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

单元概述

教材解读

本单元从贴近学生生活的消费现象出发,引领学生走入经济生活与经济学理论世界。

在现代市场经济社会,一个人要消费,就往往需要与别人交换,而要交换就离不开货币,就必须知道商品的价格,否则是没有办法去消费的。

具体而言,本单元分为“神奇的货币”、“多变的价格”和“多彩的消费”三课内容以及一个综合探究“正确对待金钱”。

第一课“神奇的货币”,包括两个框题:

“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和“信用工具和外汇”。

第一框“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是这样展开的:

刚才我们说了,我们的生活、消费需要商品,而购买商品又离不开货币,由此引出货币这一话题,然后重点引导学生思考货币是如何产生的。

原来货币的出现是为了克服物物直接交换的困难。

这一思考使我们发现,货币并不像想象的那么神秘,货币原来本质上只是一般等价物而已。

以上内容构成了本框的第一目:

货币的本质。

面对看起来神秘实际上并不神秘的货币,人们自然会追问:

货币究竟在经济生活中起一些什么样的作用。

于是我们的教材接着分析货币的基本职能,领着学生去认识货币在经济生活中所发挥的最基本的作用:

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

这些构成了本框第二目“货币的基本职能”的主要内容。

今天的人们都知道,我们进行商品交换使用的都是纸币,那么这又是怎么一回事呢?

在本框的第三目,我们对纸币进行了科学分析。

由于金属货币在流通中具有一些缺点,而纸币拥有金属货币并不具备的优点,因此,纸币这种价值符号逐渐成为世界各国通用的交换媒介,然后教材接着分析纸币的流通规律,告诉我们如果纸币发行量过多,则可能引发通货膨胀;

如果纸币发行量过少,则可能引发通货紧缩。

以上内容构成了本框的第三目:

纸币。

第二框“信用工具和外汇”。

人们在经济往来的结算中,并不是只有现金结算,而是经常使用各种信用工具进行结算。

于是第一目“信用工具”集中介绍两种常见的结算工具:

信用卡、支票。

老师们一定要注意,我们教材所说的信用卡是从广义上说的,而不仅仅指贷记卡及准贷记卡。

第二目“外汇”则专门介绍什么是外汇、什么是汇率以及人民币币值为什么要保持稳定。

第二课“多变的价格”就领着我们去认识价格现象,这一课安排了两个框题:

“影响价格的因素”和“价格变动的影响”。

第一框“影响价格的因素”,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地安排了两目。

消费者在生活中经常会发现同一商品的价格因时、因地而异,那么为什么会这样呢?

教材首先就从这一司空见惯的日常生活现象出发,引导学生思考:

究竟是哪些因素在影响价格?

在列举了气候、时间、地域及生产条件等主要影响因素后,教材接着追问这些因素是通过什么渠道影响价格的,由此得出“供给和需求的相互作用影响价格”这一理论,并对此作了深入的分析。

以上内容构成了本框第一目:

供求影响价格。

但是价格的高低波动并不是任意的,它的背后有一个价值在起着决定性作用。

于是教材接着就分析商品的价值究竟是由什么决定的──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所决定,随后分析了商品生产者为什么要提高劳动生产率,以及社会劳动生产率与商品价值量的关系。

最后,教材总结包括第一目在内的前面的理论,引出了价值规律这一重要经济规律。

以上就是本框第二目“价值决定价格”的内容。

如果说第二课第一框重点研究了供求对价格的影响,第二框则反过来,即研究价格变动对生活及生产的影响。

在第一目“对人们生活的影响”,教材首先分析了商品价格变化对消费者需求量的影响,并得出一个结论:

一般说来,商品价格越高,则消费者的购买量越少。

接着指出不同商品的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映程度是不一样的。

最后着重指出相关商品价格的变动对既定商品需求量的影响,一是替代品价格变动对商品需求量的影响;

二是互补品价格变动对商品需求量的影响。

第二目“对生产经营的影响”,教材在这一目指出:

价格变动对生产的影响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

调节生产;

提高劳动生产率;

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

第三课“多彩的消费”,包括两个框题:

“消费及其类型”和“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第一框的第一目“影响消费的因素”,教材主要依次分析了居民收入及物价水平这两个因素对消费的影响。

其中在考虑居民收入对消费的影响时,教材分别分析了当前收入、未来收入及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对消费水平的影响。

第二目“消费的类型”,教材首先主要从交易方式的角度依次分析钱货两清的消费、贷款消费、租赁消费。

然后还从消费目的角度对消费类型进行分类,并指出了消费变化的一般规律: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会越来越注重享受资料和发展资料的消费。

在第三目“消费结构”,教材首先指出什么是消费结构,接着分析消费结构的变化是有规律可循的,即消费结构的变化受经济发展水平及收入水平的影响,最后教材重点分析了什么是恩格尔系数,并对恩格尔系数大小变化的含义、意义进行了分析。

教材在第二框的第一目“消费心理面面观”,主要分析了四种消费心理引发的消费现象:

四种消费心理的基本表现,并一一对它们作出了科学的评价。

第二目“做理智的消费者”,教材依次分析了若干值得倡导的消费原则:

量入为出,适度消费;

避免盲从,理性消费;

保护环境,绿色消费;

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综合探究“正确对待金钱”,它的设计是出于以下考虑:

金钱是什么?

钱能做什么?

金钱应该怎样获得?

钱应该怎样利用?

这是本单元的综合探究要解决的基本问题。

单元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商品的含义及基本属性。

2.理解货币的本质、职能;

纸币的含义、优点及发行量的确定。

3.知道常用的信用工具及外汇的相关知识,了解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的意义。

4.理解商品需求与供给对商品价格的影响。

5.理解商品价值量的决定及其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

6.了解价值规律的内容及其表现形式。

7.了解影响消费水平的主要因素及其类型,理解恩格尔系数及其与消费结构的关系。

8.理解四种消费心理的特征,并知道怎样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二、过程与方法

1.透过现象认识商品、货币本质的能力;

综合认识货币职能的能力。

2.初步掌握使用信用卡、支票的实践能力。

3.能够运用商品价格变动影响消费者需求的有关理论,分析相关生活现象及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实践能力。

4.能够初步根据商品价格变动对生产经营的影响,对如何搞好企业的生产经营提

出合理建议的能力。

5.正确评价和对待各种消费观及消费行为的能力。

6.根据主客观条件设计理性的消费方案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知道怎样正确对待金钱。

2.学会理性面对消费观念的变化,形成合乎时代要求的理性的消费观念。

学法导航

本单元需要采用多种教学方法:

如学生的自主探究;

讨论法;

案例分析法;

多媒体课件教学等。

学生在学习时要注意亲手搜集资料,增强切身感受;

紧密联系生活实际,以知导行;

积极参与探究活动,提高感性认识。

课时支配

课时安排

1.1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

教案A

教学目标

1.识记:

(1)货币的本质;

(2)货币的基本职能;

(3)纸币的含义。

2.理解:

(1)货币产生的必然性;

(2)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

(3)商品流通及其公式;

(4)商品流通与物物交换的区别;

(5)纸币与金属货币的联系和区别。

1.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运用原理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

2.从材料入手,使学生理解货币出现的必然性及货币本质是一般等价物,培养学生在大量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分析总结出对货币含义的理性认识。

3.通过学习纸币含义、作用,使学生懂得制造假币是违法行为,学会爱护和正确使用人民币,提高鉴别假钞的能力。

确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商品货币观念,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学会正确地认识金钱、使用金钱。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货币的本质;

货币的基本职能。

教学难点

纸币;

正确对待金钱。

教学方法

讨论探究、启发、诱导。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身无分文,难倒英雄无数;

腰缠万贯,尽显富贾风流。

金融风暴,诱使经济衰退;

美元贬值,催生世界惊惶。

为什么货币有如此神秘的力量?

它是怎么产生和演变的?

本质是什么?

有哪些职能?

我们应如何理性地认识和对待它?

让我们一起来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

2、讲授新课

(一)货币的本质

教师活动:

买东西必须付钱,这样看来商品和货币似乎是一对孪生兄弟,但事实上是先有商品,后有货币。

因此,我们在研究货币之前,先来了解一下什么是商品。

1.商品 

(1)商品的含义

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第4页上面虚框中材料,回答所提问题:

(1)上述不同种类的商品有什么共同特征?

(2)母亲亲手为你织的毛衣是不是商品?

为什么?

学生活动:

回答:

(1)不同种类的商品都是劳动产品,而且都用于交换。

(2)母亲亲手为我织的毛衣,因为没用于交换,所以仅是劳动产品,而不能称为商品。

教师总结: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一件物品要想成为商品,必须同时具备两个条件:

①商品必须是劳动产品。

自然界物品,比如:

阳光、空气,并不是劳动产品,也不是商品。

②商品必须用于交换。

教师提问:

医院里给病人输的氧气是不是商品?

学生回答:

是。

对,氧气一方面经过了劳动加工,另一方面又在医疗上用于交换,所以是商品。

(2)商品的基本属性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5页材料,回答问题:

你能从上述材料中体悟出商品的基本属性吗?

积极踊跃回答。

(略)

你作为一个消费者购买商品是为了什么?

假如你是商品的生产者,你生产商品是为了什么?

探究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

总结学生的回答,把学生的回答分为两个方面:

使用价值——消费者;

价值——生产者。

商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基本属性。

使用价值是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

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商品的价值是看不见,摸不到的,只能用其他商品或货币来衡量。

作为一个商品生产者,看重的是如何实现商品的价值,作为一个购买者,看重的是商品到底能否满足自己的需要。

所以商品的生产必须要注重质量。

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货币便产生了。

2.货币

(1)货币的产生

多媒体展示案例:

一位美国人的忧虑

一位美国人到非洲原始丛林旅游,看到水天一色,便想租用部落的独木舟泛游于湖上。

当他拿美元租船时,船的主人拒绝了,提出用象牙交换。

这位美国人于是来到一个有象牙的部落,不料又遭到拒绝,提出用纱布交换。

于是他又来到了一个有纱布的部落,不想也遭到拒绝,提出用针交换。

他猛然想起自己帽子上别了几根针,于是他用针换回了纱布,又用纱布换回了象牙。

当他拿象牙来找船主时,船主已经回家了,这位美国人十分沮丧。

设疑:

一位商人打算在这个不接受美元的原始部落开发旅游业,你认为他首先要解决什么问题?

分组讨论并回答。

(通过问题的交流,让学生体会到物物交换的弊端。

正是因为物物交换的弊端,呼唤着一种商品的出现,大家都乐意接受,然后用这种商品去换自己需要的东西,这就是一般等价物。

在中国的历史上,充当过一般等价物的都有哪些?

它有什么作用?

是不是完美无缺呢?

读教材,讨论并回答问题。

通过刚才的讨论,我们认识到了,粮食和布帛作为货币,缺点很多:

不耐久藏,质量不稳定;

体积笨重,难于携带,粮食的长途运输尤为不便;

布帛容易污染破裂,小额交易无法使用等。

而金银因为具有独特的优点,使它能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于是便产生了货币。

(2)货币的含义及本质

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货币本质就是一般等价物。

教学过渡:

现实生活中,货币是社会财富的代表,于是有人认为货币具有某种神秘的力量,就像迷信的人崇拜神一样,拜倒在货币的脚下,在现实生活中货币都能起到什么作用?

(二)货币的基本职能

阅读课本,找出货币的基本职能是什么?

货币的职能就是指货币的作用。

货币有两个基本职能,分别是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

1.价值尺度

①含义:

货币所具有的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

②货币能够充当价值尺度职能的原因。

为什么货币能衡量其他商品的价值?

读课本,思考回答。

因为它本身是商品,是有价值的。

当我们用货币衡量一件商品的价值有多少时,必须给货币本身确定一定的计量单位。

古时候在纸币没出现之前,货币的单位有很多。

比如看古装戏,当臣子杀敌有功,皇帝就会给予一定的赏赐,如赏良田百顷,黄金万两。

“两”就是货币单位,除了“两”还有“锭”(一锭银)、“文”(一文钱)、“贯”(一贯铜钱)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理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