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天京》读后感3000字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2241071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9.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战天京》读后感3000字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战天京》读后感3000字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战天京》读后感3000字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战天京》读后感3000字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战天京》读后感3000字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战天京》读后感3000字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战天京》读后感3000字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其实开始并没对本书抱多大希望,以为不过营销推荐,故事内容估计也在节目讲差不多了,然而开卷试读,却给了我相当的惊艳。

就书而言,阅读体验着实不错,作者写的任性,我看的自在。

书中所引古人奏折、笔记之出处俱有评注,此举已甚难得,更为难得的是,一些重要的历史事件,作者还加以钻研求证,明辨是非,杜绝道听途说。

其中对于大人物的一些小伎俩也毫不讳言,曾公那些见不得人的“不可录不可录”信件日记一一摊开,总还是回归人性的“了解之同情”。

  晚清因其特殊的历史时期,常常被世人置于丧权辱国,不喜多谈之地。

从历史课本中我们看到的晚清就是一场不堪回首的悲剧,外有八国联军侵华,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内有白莲教起义,太平天国运动,内忧外患,动荡已极。

所谓乱世出英雄,这个烽烟四起的时代,《战天京》这本书讲述的是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曾国荃、郭嵩焘等晚清军政名人的故事。

作者在充分了解正史的基础上,大量利用书信、奏折、笔记等史料,抱“同情之理解”的态度,鲜活再现了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为代表的晚清名臣之间的恩怨冲突。

全书夹杂的书信、章奏其实并不难读,关键在于作者细致的解析。

作者用笔直白有趣,颇多妙语,可以说是“史笔见其真,诗笔见其美,画笔见其巧”(序中语)。

他不是现在所盛行的那种单纯以抖机灵为主的插科打诨,而是实实在在的讲解,是下了很多功夫之后,抽丝剥茧的分析。

  书名《战天京》已然道出故事的主线:

太平天国之乱。

太平天国始于道光崩殂,咸丰继位之际,终于同治三年,天京陷落之时,历时一十三年,贯穿咸丰帝的执政生涯。

这本书讲的故事主要就落在其间,这段时间也正是曾国藩大展宏图的时间,全书七章有五章都在写曾国藩,剩下两章一是慈禧政变,一是讲曾国藩的弟弟曾国荃。

所以这本书的领衔主演无疑就是曾国藩了。

作为与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三人并称“晚清四大民臣”的曾国藩,他的故事在历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我看这本书,觉得精妙处全在前半部分,即曾国藩建湘军,围攻南京一段。

期间除了与太平军斗智斗勇,更要与同僚甚至圣上周旋来往,战场上固然险象生环,马革裹尸,官场中又何尝不是官官相忌,君心难测。

其时晚清政府国库空虚,曾国藩办湘军只能“就地筹饷”,虽贵为“节制四省”之钦差大使,实则手无实权,处处掣肘。

筹饷则得罪地方官员,不筹饷则打不了仗得罪圣上,曾国藩斡旋于皇帝与群臣之间,一面要应付同僚,一面要跟皇上要权,其中尺度拿捏无一不是官场极深之心机,一不小心得罪皇上就是革职掉脑袋的事情。

本书引用了大量曾国藩与皇帝的往来奏折谕旨,作者精心加以解读,其间言语精妙处不亚高手对弈,招招致命。

时有大臣胡林翼云:

“天下奏牍,仅三把手,而均在洞庭以南。

”这三把手说的就是曾国藩、左宗棠和他自己。

本书就用了两章的分量来写曾国藩和左宗棠的恩恩怨怨,其中以奏折相互攻讦、相互保举的文字,攻守相间,精彩纷呈。

如果只读原文,没有一定的古文功底,甚难解读,即使明白意思了,没有当时历史背景的知识,也很难发挥延展。

作者就为我们一一解读了这些奏折,尽情还原了其中含沙射影,峰回曲折之处,读来不由令人抚掌而叹曰:

妙极,妙极!

  曾国藩的故事代表不了整个晚清的历史,事实上这本书的时间跨度也不长,但是却正好落在了晚清最为动乱的一个时间段里。

枯燥的古文史料若单列开来固然索然无味,但是经过作者这么一加工,有如小说般流畅,却仍紧扣史实,以史叙事,实在难能可贵。

  今人谈曾国藩,言必提《曾国藩家书》,奉为修身治家之绝学。

曾文正俨然已出凡入圣,加持了得道高人的光环,似乎句句真知良言,事事温良恭俭。

然而谭伯牛在《战天京》一书中毫不客气的指出,曾氏书信,多有删减,那些有损其伟光正形象的书信,早就被著明了不许被编辑入书。

这就像雷锋同志虽然做好事不留名,但是都写进了日记里。

曾同学更进一步,虽然做坏事也写进了日记里,但是统统不能编辑入书。

如同近年来某些被捧上神坛的偶像总要干些出轨、吸毒、骂警察的事情来自砸招牌,虽情有可原然终究不够光彩。

历史人物同样有着多副面孔,只是时间久远记载过少,我们更容易将其脸谱化,从谭伯牛引用的书信、奏折来看,曾国藩确系心胸豁达之人,然离“无故加之而不怒,猝然临之而不惊”的圣人形象尚有距离,今人有将其奉为左右逢源的官场高手者,更是站在历史之后看历史之前,丝毫不顾忌当日曾氏的险恶处境了。

  《战天京》中的曾国藩,我更愿意将其描述成一个“兢兢业业的囧老头”,本是一介书生,奈何国家危亡之际,肩负了统兵重任,以一己之力,挽大厦将倾。

咸丰年间,国弱民残,国库只剩二十万两纹银,明摆着就是摆烂来的。

曾氏统兵,无兵无钱,只能是办团练,收厘金,日子过的捉襟见肘,举目无助。

甚至祁门大营被太平军围困时,情况危急,朝不保夕,连李鸿章都借口而去,气的曾文正在日后怒骂自己这个学生“不可共患难耳!

”幕僚门客更是树倒猢狲散了,逼得曾氏几欲自杀。

而这样的的自杀境地,在曾氏统领湘军的十数年间,大约发生过三次,曾氏处境之艰难,可想而知。

惨淡经营十数年终于平熄了太平天国的燎原烽火,不及庆功,又因手握重兵惹得中枢猜忌,不得不裁撤湘军,愣头青左宗棠此时也不甘寂寞,为了太平天国幼主出逃一事狠狠的参了曾国藩一本,虽说是对公不对私,然数千年中国历史,杀功臣的事情还少么?

中枢疑心正起,左宗棠就下了一剂猛药。

功高震主之际,如履薄冰之时,可知曾国藩左右逢源云淡风轻的圣人形象,不过后人想象罢了。

  我是在外出度假的飞机上看完这本书的,当时给我的震撼莫过于更立体地了解了一些历史人物所处的境遇和当时的一些鲜为人知的内幕,对于慈禧发动宫廷政变我耿耿于怀,也曾意淫肃顺如果能够再强硬一些也许中国历史会有新的写法,所以当时就在扉页中写到:

肃顺之败,败在迂腐,自认为有皇命在身便自以为是,狂妄自大,未能对局势有清晰判断,终失大好局面。

肃顺之败,败在愚笨,自觉遗诏在手便万事无忧,内无皇宠,外无亲军,不知借权以赎买人心,反而刚愎自用,未能迅速掌握实权,终落得身首异处的失败命运。

肃顺之败,败在愚钝,自觉道义在手便诸事不多考量,当断不断,瞻前顾后,不思用雷霆手段掌控时局,速除“后党”而固权,优柔寡断,痛失好局。

故肃顺迂腐、愚笨、愚钝之徒也。

  对于曾国藩的评价我也有自己的一点看法,同样在飞机颠簸中写道:

世人皆言曾国藩乃一完人,殊不知文正公也曾被同僚排挤,只因为过于“愤青”,做事有欠妥当,因而险些四面楚歌,身陷重围而不得救,几乎自裁于军前。

当时“创立湘军,被困江西之时,不得不泣血上奏:

每闻春风之怒号,则存心欲碎,见贼帆之上驶,则绕屋彷徨。

”曾公非圣人,非完人,乃一“真人”也。

他也有年少轻狂之时,也有刚愎自用之事,也有腹背受敌之难,也有抗旨矫昭之举,也有打击同僚之恶。

故,人无完人,且不可轻言推崇,世人之所以赞美曾文正公皆因自身之缺失在其身上寻得解决途径,找到出口,何故?

圣人如此,凡人亦可有错,终自欺欺人而已。

  推荐这本书给每一个爱好历史的朋友们去阅读,希望每一个读过它的人都能够有自己的发现和见解。

  作者:

沈阳市烟草专卖局 

 

刘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笔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