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市南城北三路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2239227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X 页数:47 大小:1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某市南城北三路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某市南城北三路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某市南城北三路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某市南城北三路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某市南城北三路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某市南城北三路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某市南城北三路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某市南城北三路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4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某市南城北三路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6.3供水体制13

6.4工程设计13

7.管线综合14

7.1管位14

7.2交叉处理15

7.3管线过桥15

8.附属工程15

8.1交通工程15

8.2照明工程16

8.3绿化工程16

第七章环境评价17

1.环评分析17

2.环评依据17

3.环境影响因素17

4.环保措施及建议18

5.环境评价19

第八章工程建设阶段划分和进度计划安排20

第九章征地拆迁及主要工程数量21

第十章资金筹措21

第十一章投资估算及经济评价22

1.项目与内容22

2.编制依据22

3.工程投资22

4.其它费用22

5.项目总投资22

6.经济评价23

6.1国民经济评价23

6.2国民经济敏感性分析28

6.3评价结论29

第十二章结论与建议30

第一章概述

1.项目背景、建设必要性及项目研究过程

随着七百秧组团建设的启动,XX南城北三路(枫岭街~金丽温高速以东)作为规划主干道路,已成为先期建设的重点工程,进入实质性实施阶段。

受XX南城建设有限公司的委托,我院组织专人对XX南城七百秧组团、富岭组团进行了现场的踏勘、调查。

经过对现状资料的整理和分析认为该建设项目具有可行性。

2.编制依据

⑴XX南城建设有限公司的委托及要求;

⑵XX南城控制性详细规划;

——浙江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⑶XX市发改委关于南城北三路工程项目建议书的批复

——丽发改投资[2006]35号

⑷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

——丽规城选10003号

⑸关于XX南城建设有限公司XX市南城北三路工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的审批意见——丽发改投资[2006]35号

⑹XX南城地形图(1:

1000)。

3.批准的道路排水规划

可研的规划依据为《XX南城控制性详细规划》(浙江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4.研究的范围及内容

根据以下原则对XX南城北三路工程(枫岭街~金丽温高速以东)的建设可行性进行研究:

⑴依据南城整体规划,满足南城发展要求;

⑵因地制宜,结合南城山地地形特征,合理安排,构筑城市道路网络,满足交通需求;

⑶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分步实施,远近结合;

⑷满足环境保护和成本节约要求;

⑸结合土地利用规划、给排水规划、电力设施规划,科学协调,合理布置管线。

可研的内容主要包括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工程总体方案等。

5.主要研究结论

经过研究得出:

XX南城北三路工程具有规划可行、建设可行、方案可行、环评符合要求、资金可行、效益可行。

第二章现状评价及建设条件

1.区域概况

(1)地理位置概况

XX市位于浙闽隆起区组成部分,山脉属武夷山系,地势由西南向东北倾斜,西南部以中山为主,间有低山、丘陵和山间谷地;

东北部以低山为主,间有中山及河谷盆地。

XX南城位于XX市区南部,包括水阁组团、七百秧及富岭组团,其中七百秧及富岭组团位于老城区的南侧,水阁组团的东侧,建设中的金丽温高速公路穿越其中。

金丽温高速公路将南城分为东北和西南两大片区。

其中东北片区为富岭组团,场地高程60m~90m左右,地形起伏比较平坦,主要以山地微丘为主,工程地质条件较好,地基承载力较高,规划以居住为主;

西南片区为七百秧工业组团,面积约25平方公里,场地高程70m~140m左右,整个场地呈南高北低之势,地形起伏较大。

(2)社会经济状况

2003年全市生产总值220.3亿元,人均8835元。

2.道路现状及评价

XX地区对外交通枢纽主要由公路、铁路、水运构成。

其中公路布局对南城建设有较大影响。

目前北三路的建设主要通过枫岭街、遂松路提供交通帮助。

北三路东段通过俞庄分离下穿金丽温高速公路,沟通两侧地块。

3现状道路交通量及评价

枫岭街-北三路的交通流量为2800pcu/h,建设道路为此段道路的延伸,在交通量上需与已建道路统一,实现整个路网交通功能。

4沿线地形及基础设施状况

(1)沿线地形

北三路连接七百秧工业组团与富岭组团北部区域,本次建设范围为:

西起枫岭街现状道路(遂松路口),东穿金丽温高速公路至富岭组团次干路(支路二)路口,道路全长约2.2公里。

沿线与东五路等多条道路相交,并穿越缙青路、金丽温高速公路,跨越河道一条。

北三路沿线为耕地、果园、山地、村庄。

场地高程55~81m左右,地形起伏较大。

用地性质基本为国有土地,涉及到部分拆迁。

现状基本无已建地下管线。

(2)供水条件

XX市城区目前主要由第二水厂供水,目前日供水能力7.2万m3。

水厂现在的供水范围主要集中在中心城区。

七百秧区块和富岭区块由新建的余庄前水厂供水,为高压供水。

高程在90米以上的区域需在区内设加压泵站增压,区内90米以上区域占总用地的65%左右,规划于七百秧区块内丽龙高速西侧设加压泵站,流量为每小时7000m3,压力5kg/cm2。

(3)供电条件

南城供电与浙江省电网联网运行,供电能力有保障。

(4)建材供应

南城内道路路面均采用混凝土路面,基层为水泥碎石稳定层,道路

回填采用宕渣。

目前水泥供应来源为省内供应,南城内石材供应充裕,碎石、宕渣可就近取材。

5自然条件

(1)地形地貌

道路建设区域基本为低山、丘陵、山间谷地,建设难度较大。

(2)区域地质稳定性评价

根据地震部门对第四纪地质、地貌、地质构造,新生代岩浆活动以及地震资料初步分析,XX地区地震具有震级小、强度弱、频度低的特点。

预计未来发生地震级小于6.0度。

(3)水文评价

a、地表水:

XX市位于瓯江、钱塘江、闽江、飞云江、灵江和福安江的源头。

区块内现状河道、溪流有:

余庄前村河床及其他一些小冲沟。

b、地下水:

地下水位较低。

(4)气象

XX市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季风影响显著,总的特点是温暖湿润,雨量充沛,四季分明,无霜期长,具有明显的山地立体气候。

年气温18℃,多年最低气温-8.2℃,多年最高气温41.5℃。

年平均降雨量1394.6毫米,最大年1797毫米。

平均风速1.3m/s。

6工程地质资料

(1)上部结构层:

第四系残坡积、坡洪积、冲洪积及塘泥等。

该层性质自上而下分述如下:

a.亚粘土

b.含碎石粘土

c.含粘土砾砂

d.含粘土圆砾

(2)下部结构层:

下白垩统朝川组粉砂岩、含砾砂岩互层及上白垩凝灰岩和流纹岩。

第三章道路规划及交通量预测

1道路现状及规划

本次建设项目为新建项目,除金丽温高速公路、丽龙高速公路及缙青路为已建道路外,内部均为规划新建道路。

因此对整个南城来说,需要先行建设主干路,以便构建整个路网,为以后次干路、支路提供通道。

北三路西端与现状遂松路相交,东端通过俞庄分离下穿现状金丽温高速公路,俞庄分离为3孔共48米跨径的通道。

2.规划路网

内部道路通过规划相交道路形成路网。

自西向东分别为规划遂松路、支路一、东五路、东七路、支路二。

其中东七路为规划主干路。

相交道路情况一览表表3.1

道路等级

红线宽度

机动车道

非机动车道

人行道

实施情况

遂松路

支路

24

10×

2

现状

支路一

12

9

1.5×

规划

东五路

28

20

东七路

主干路

42

15×

支路二

次干路

36

12×

3.交通量预测

通过EMME2软件进行交通量预测和分配后,东西向道路枫岭街-北三路的交通流量为2800pcu/h,按城市道路每个车道实际通行能力500-700pcu/h计算,北三路需要双向四车道。

第四章采用的规范和标准

《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37-90

《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50220-95

《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JGJ50-2001

《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CJJ75-97

《道路交通管理设施设置技术规程》GBJ08-39-94

《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J013-95

《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JTGD40-2002

《公路软土地基路堤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JTJ017-96

《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JTJ004-89

《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D60-2004

《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D62-2004

《给水排水工程结构设计规范》GBJ69-84

《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T14-97修

《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J13-97修

《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GB50289-98

《城市道路照明设计标准》CJJ45-91

《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范》GB50217-94

《城市电力规划规范》GB50293-1999

《城镇燃气设计规范》GBJ50028-93

第五章工程建设必要性论证

1.项目实施必要性

⑴功能开发的需要

从整个城市来看,XX市区分为南北双城两个主要组团,规划城市道路框架由“两环、六横、八纵”的主要道路构成,其中南四路、北三路、东七路、东九路、迎宾路形成了南城道路主框架。

北三路作为城市主干路,承担着沟通水阁组团、七百秧组团、富岭组团的主要交通功能,并且是南城北部区块对外联系的主要通道。

根据规划,枫岭街-北三路交通流量为2800pcu/h,按城市道路每个车道实际通行能力500~700pcu/h计算,北三路需要双向四车道。

北三路南侧主要为工业区块及商业居住区块,道路主要功能是集疏,为区块内及相邻区块的机动车提供通道。

先期建设能够打通七百秧区块与已建成水阁区块、拟建富岭区块及老城区的联系。

所以,根据地块功能开发的需要,北三路具有修建的必要性。

⑵经济发展的要求

利用当前中国经济发展所处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抓住中国加入WTO后的有利时机和山区用地优势,南城的建设定位为浙西南地区工业发展的重要集聚中心,工贸业综合发展与人居环境优越的XX城市新区。

为了促进这一发展需要,将富岭、七百秧、水阁组团联为一体,打开经济通道,北三路具有修建的必要性。

北三路道路两侧为居住用地等综合性地块。

作为七百秧组团、富岭组团的北部大通道,区位条件重要,它的建设能够带动整个区块的发展和周边地块的增值。

同时,沿线有公建等设施对市政配套的要求也较高,因此在道路建设的同时,在道路下面埋设雨水、污水、煤气、自来水及电缆等必要的管线,这样不但解决了整个地区的交通出行问题,也带动整个区块的市政配套建设的发展,使该区块的建设逐步完善。

该道路的建设无疑对整个南城的建设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尤其是对沿线的土地开发创造了良好的契机。

⑶交通量增长与地区路网完善的需要

由于南城分布了大量的工业用地,居住和就业的分离造成南北城间通勤交通压力加大,目前通行能力接近饱和,而规划南城区块的开发将带来更大的交通量增长,故需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

整个南城由若干主干路、次干路、支路组成道路网络系统,北三路是城市交通主干道,起着城市主要的交通走廊作用,它的建设为日后整个路网的完善提供条件。

⑷工农业生产及人民生活的需要

根据城市发展战略,七百秧组团为工业片,富岭组团为居住片,到2020年,南城人口将达到24万。

北三路的建设,将有利于工农业生产及人民生活,增强对外联系能力。

⑸对环境的影响及环境改善的要求

建设过程中需加强对环境的保护,使水、固体废物、土壤、空气、声音等控制在环境目标允许的标准之内。

北三路采用中央绿化带隔离,强化生态景观。

⑹对文物古迹、树木的保护措施

以生态优先为主,保护区域重要的原生环境,尽可能保留原有植被和文物古迹,将对环境的影响减少到最少。

2.项目实施的意义

北三路工程的实施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⑴有利于南城路网的完善,使七百秧组团、富岭组团与水阁组团及对外道路联成有机整体,主要道路的建设为次要道路的建设提供服务。

⑵有利于沿线两侧地块的开发,完善城市市政公用设施,提高该区域地块价值,先期繁荣部分可利用地块。

⑶有利于配套管线的实施,北三路位于南城北部,连接了水阁区块的主要干道――枫岭街,汇集了各主要管线,它的建设实施为其他支管线提供接入条件。

⑷有利于塑造南城的景观节点,美化城市环境,形成标志性景观大道,推动城市文明建设,改善城市投资环境,从而提高南城的总体形象。

⑸是实施城市总体规划和南城发展战略的重要步骤。

第六章工程方案内容

1.设计原则

在满足国家相关的规范、规定、技术标准的前提下,做到以下几点:

⑴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用,保证质量。

⑵按照总体规划干道系统确定道路走向、等级、性质、红线宽度。

⑶处理好地下管线与地上设施的关系,贯彻先地下后地上的原则。

⑷根据交通工程的要求,处理好人、车、道路、环境之间的关系。

⑸节约用地,节省工程造价。

⑹合理利用当地材料等,注重环保。

2总体设计方案

本工程为北三路工程,西起现状已建枫岭街,东至支路二交叉口西侧50米处。

其中分别与遂松路、支路一、东五路、东七路相交,下穿东三路、金丽温高速,连通XX主城区与XX南城。

根据XX南城控制性详细规划中的路网规划,以及雨水、污水专业规划,并结合北三路现状情况,同时配套给水工程、交通工程、照明工程、绿化工程。

电力、电信及燃气工程由各相关单位自行设计施工。

原则上按照总体规划的道路等级及红线宽度建设,结合现状进行了局部调整,以减少拆迁量和节约工程投资。

道路建设规模见下表:

工程建设规模一览表

表4.1

道路名称

北三路

起迄道路

已建枫岭街~支路二交叉口

道路红线宽度(m)

道路长度(m)

2164.317(010.151~2174.468)

设计年限(年)

设计车速(km/h)

50

与金丽温高速交叉形式

利用俞庄分离下穿

路面类型

水泥砼

线

机动车道(m)

中央分隔带(m)

4

非机动车道、人行道(m)

道路占地(亩)

131.7(总征地254.4)

3.道路工程

3.1主要技术标准

⑴设计荷载:

BZZ-100

⑵设计车速:

50km/h

⑶设计年限:

20年

⑷抗震设计:

6度抗震设防,设计基本重力加速度值为0.20g。

⑸防洪标准:

20年一遇标准设防。

3.2平纵横设计

原则按照总体规划的路网规划设计,道路线型根据设计要求进行调整,特殊路段处理待下阶段工作完善。

3.3道路交叉设计方案

道路与遂松路、支路一、东五路、东七路相交均为平面相交;

与东三路、金丽温高速为立体相交,设计道路下穿通行。

3.4路基工程

路基材料:

结合道路土方开挖,尽量采用现场土石材料。

路基边坡:

结合两侧地块标高及开发时序,道路两侧路肩部分宽5米,远期作为绿化用地,近期为施工便道使用,挖方路段边坡采用1:

1,填方路段边坡采用1:

1.5自然放坡。

路基压实:

土质应均匀、密实、强度高。

采用重型击实标准,分层回填、分层压实。

当路基压实度达不到规范的压实度要求时,必须采取技术措施。

3.5路面结构

⑴车行道路面结构

道路面层采用水泥砼,道路基层采用水泥稳定碎石,垫层采用宕渣垫层。

⑵人行道路面结构

人行道面层采用普通人行道砖铺地;

基层采用15cm5%水泥稳定碎石,垫层采用30cm宕渣垫层。

道路路面结构一览表(单位:

厘米)

路面结构

铺装

5%水泥稳定碎石

宕渣垫层

车行道

25

6(人行道砖)+3(砂浆)

15

3.6地基处理

结合XX南城实际情况,为山地丘陵,填挖方较大。

需参考地质报告,在下一阶段采取针对性的设计措施。

建议可在施工完成路基后,结合两侧地块的实际开发进度,先做为施工用道路,进行一定时间的预压,以完成大部分的沉降,再在地块开发后期铺设道路面层。

3.7交通附属设施

人行道设盲道,路口设过街人行横道,并设指示牌。

公交停靠站设站台及垃圾桶。

3.8道路景观设计方案

设中央绿化带及树池,详见绿化工程。

4.桥梁工程

4.1沿线桥梁隧道工程概况

沿线与一条规划河道相交,河道宽度为20米,需建造一座桥梁。

暂定规划河底标高为67.80米,二十年一遇洪水位暂定为70.80米,桥梁梁底标高按不小于71.30米(黄海高程,下同)控制。

4.2技术标准

设计荷载:

城A级;

人群:

按《城市桥梁设计荷载标准》(CJJ77-98)执行。

设计车速:

50km/h;

交叉口处:

25km/h。

4.3设计方案

设计采用20m一跨简支梁形式,桥梁与河道夹角80°

桥面宽度:

0.25米(栏杆)+4米(人行道)+14米(车行道)+2米(绿化带)+12米(车行道)+4米(人行道)+0.25米(栏杆)=36.5米。

设1.5%的双向横坡。

简支梁桥上部结构空心板采用后张法预应力砼空心板。

基础采用钻孔灌注桩或扩大基础。

桥台采用重力式桥台。

5.排水工程

5.1排水体制

根据南城现状和专项规划,区域内排水体制采用雨、污分流制。

5.2排水现状

本次设计北三路在丽蒲线(即东一路)处与水阁区块的水阁北三路相衔接。

埋设有D300污水管和D1000雨水管道,其余道路均尚未建设。

在桩号1+520(与规划东七路交叉口)处与规划泄洪渠相交。

5.3雨水管道布置

北三路雨水工程主要收集整段道路及沿线北侧地块的雨水。

南侧由于地块的地势低于北三路,因此除作为技术措施,在道路南侧设置预留井收集沿街部分雨水外,基本不纳入汇水范围(个别地块高度高于道路高度的除外)。

1、雨量公式

雨水量计算采用XX市暴雨强度公式:

q=1672×

20.527(1+0.604LgP)/(t+12.023)0.852(L/s·

ha)

式中:

q—设计暴雨强度((L/s·

P—设计暴雨重现期(年)

根据规划标准,采用P=1年

t—降雨历时(min)

t=t1+mt2

t1—地面集水时间((min)

考虑到地块道路周边地块用地高差大,坡降大,本工程采用5min

t2—管道内流行时间((min)

m—管道延缓系数,采用m=1.8

2、流量公式

Q=ψqF(l/s)

ψ—径流系数。

服务范围内,采用综合径流系数ψ=0.55

道路:

ψ=0.90

绿化:

ψ=0.15

F—汇水面积(ha)。

3.平面布置

(1)设计起点~东三路段:

该段雨水由东向西过支路一后排入水阁北三路现状D1000排水管。

主要收集道路北侧雨水。

(2)东三路~七百秧水库泄洪渠:

该段雨水接入东三路来水后由西向东过东五路后排入七百秧水库泄洪渠。

(3)七百秧水库泄洪渠~东七路:

该段雨水接入东七路来水后由东向西过排入七百秧水库泄洪渠。

主要转输东七路雨水管道汇水。

自身路段内基本无汇水流量。

(4)东七路~设计终点:

该段雨水由西向东下穿金丽温高速公路后接入北三路规划雨水管,最终排入规划河道。

4、竖向布置

本次工程雨水干管管径为D400~D1500,管线标高及坡度主要依据规划道路及地块的坡度,以及污水管道的埋设深度,结合给水输水管线的敷设需要来确定雨水管道埋设深度。

5.4污水管道布置

北三路污水工程主要收集整段道路及沿线北侧地块的污水。

南侧由于地块的地势低于北三路,因此除作为技术措施,在道路南侧设置预留井收集沿街部分污水外,基本不纳入汇水范围(个别地块高度高于道路高度的除外)。

1、污水量的预测

根据污水量的预测,新区污水管道系统总规模为12.0万m3/d,规划区内有居住用地,工业用地及公共设施及绿化等用地,根据表7.4.2.1不同性质用地规划用水量,进行污水量的预测,按面积比流量分配污水量。

管道设计流量Q=q·

Kz

式中:

Q——设计管段设计流量(L/s)

q——面积比流量(L/s·

万m3)

Kz——总变化系统(见表7.4.2.2)

Kz=Kh·

Kd

Kh——时变化系数

Kd——日变化系数

2.平面布置

根据河道及路网分布,以及地势条件,本次设计将北三路上的污水管分为3个系统:

该段污水管道由东向西过支路一后排入水阁北三路现状D300排水管。

主要收集道路北侧污水。

(2)东三路~东七路:

该段污水接入东三路来水后由西向东过东五路,倒虹穿越七百秧水库泄洪渠后接入东七路污水主干管。

由东七路进入规划七百秧污水处理厂。

主要收集道路北侧污水,同时转输南四路以南,东三路、东五路、污水管道的收集流量。

(3)东七路~规划支路二:

该段污水由东七路东侧自东向西下穿金丽温高速,过规划支路二(本次设计终点)沿北三路一直向东,倒虹穿越规划河道后,沿河道自北向南进入七百秧污水处理厂。

3、竖向布置

根据本工程的特点,污水管线的竖向布置主要根据地形特点以及整体规划和管线综合的需求。

6.给水工程

6.1供水规划

七百秧区块和富岭区块由新建的水阁水厂供水。

七百秧区块和富岭区块的地面标高为70-140米,区块的地面高差大,市政供水采用分区供水方法,地面标高在90米以上的区域,在区内设加压泵站,由加压泵站供水。

两个区块内设两个管道系统,两系统供水压力不同,服务范围不同,各自形成环状管网,即由水阁水厂直供的中压供水管网和经区内加压泵站增压供水的高压供水管网。

6.2给水现状

北三路的西侧接现状的枫岭街,枫岭街已敷设有DN300给水管道,水阁水厂尚未建设。

6.3供水体制

根据南城现状和规划,区域内供水体制采用分区分压供水方法。

北三路北侧有规划的水阁水厂,水源为玉溪水库引水,水厂总建设规模40万m3/d,一期10万m3/d,原水采用重力自流至水厂。

该水厂主要为中心城区、南城水阁区块、七百秧区块和富岭区块供水,各区块间地形高差较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农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