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险源检查制度与危险源辨识评价与控制管理制度汇编doc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2239074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1.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危险源检查制度与危险源辨识评价与控制管理制度汇编doc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危险源检查制度与危险源辨识评价与控制管理制度汇编doc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危险源检查制度与危险源辨识评价与控制管理制度汇编doc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危险源检查制度与危险源辨识评价与控制管理制度汇编doc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危险源检查制度与危险源辨识评价与控制管理制度汇编doc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危险源检查制度与危险源辨识评价与控制管理制度汇编docWord文件下载.docx

《危险源检查制度与危险源辨识评价与控制管理制度汇编doc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危险源检查制度与危险源辨识评价与控制管理制度汇编docWord文件下载.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危险源检查制度与危险源辨识评价与控制管理制度汇编docWord文件下载.docx

本厂区域内所有单位和作业场所,涉及厂区地理位置、生产工艺过程、生产设备、辅助设施、建筑物、材料、运输线路、员工、作业环境及相关方等。

4.2危险源识别方法:

1)区域划分:

按车间(部门),确定出企业基本的危险源识别单元。

2)确定基本的识别单元:

危险源识别采用“工序(活动)/设备/人员分析法”的方法,以车间或部门工艺、工序(活动)过程为主线,将其工艺、工序(活动)分解成若干个小单元。

3)辨识内容:

采取现场调查或参照安全性评价检查表中所列项目逐项检查的方法,分别辨识出各工序(活动)区域内的设备设施、人员、工艺、材料、能源、作业环境及相关方等各种类型的危险源。

4.3风险评价方法:

采取“是非判断法”或“作业条件危险评价法”对每一项危险源进行风险评价,确定重大危险源或重要危险源。

1)是非判断法:

危险源及可能产生的后果符合下述四种情况之一者,可直接定为重大危险源:

a.按GB18218-2000《重大危险源辨识》中所列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物质等于或大于临界量的危险源;

b.可能导致一次事故造成死亡3人及以上,或直接经济损失50万元及以上后果的危险源;

c.可能导致一次事故造成严重社会影响(如爆炸、多人急性中毒、需要社会救助的重大火灾)及其他严重损失(如环境破坏)的危险源;

a.d.可能造成一次坍塌事故死亡3人及以上,或价值损失50万元及以上危险建(构)筑物。

2)作业条件危险评价法(D=LEC法):

根据三种因素的不同等级分别确定不同的分值,再以其乘积D来评价危险性的大小。

即:

D=L×

C(L—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E—人员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C—发生事故产生的后果,D—危险性分值)。

LECD值表

L值E值C值分值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分值频繁程度分值后果10完全可能10连续暴露100死亡10人以上或财产损失巨大6相当可能6每天工作时间内暴露40死亡3人以上或财产损失较大3可能,但不经常3每周一次暴露15死亡1-2人或一定财产损失1可能性小,完全意外2每月一次暴露7重伤事故0.5很不可能,可以设想1每年几次暴露2轻伤事故0.2极不可能0.52年以上暴露1引人注目,0.1实际不可能////D值分值危险程度风险级别的界限值>320高度危险,需立即整改(D)>120时,列为重要危险源;

(D)>200时,列为重大危险源。

160~320显著危险,需要整改70~160一般危险,需要注意<70稍有危险,可以接受 

4.4本企业重大、重要和一般危险源见附件。

5危险源的管理和控制5.1危险源管理责任分工:

1)重大、重要危险源由安监科安监科确定,一般危险源由各单位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并报安监科备案。

2)各单位对所辖管理范围内的重大、重要、一般危险源均负有直接管理责任。

3)各单位要对危险源进行重点控制,纳入日常安全检查和系统检查。

按要求落实责任班组或责任人。

4)安监科对危险源的控制管理情况实施监督、检查。

5.2重大、重要危险源的管理

1)凡符合GB18218-2000《重大危险源辨识》中所列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物质等于或大于临界量的重大危险源,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上报和管理。

2)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中存在重大、重要危险源时,工程项目主管责任单位,应在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和初步设计中对重大、重要危险源进行风险评价与风险控制,并制定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报安监科组织专家审查认定。

在项目完工试运行时,由项目主管责任单位组织安监科、保安科等有关部门对重大、重要危险源的管理控制措施进行安全评价。

3)重大、重要危险源的所在单位,对重大危险源都要有完善的安全技术控制防范措施和组织措施(包括对人员的培训与指导,提供安全的设备,对工作人员的水平、工作时间、职责的确定,以及对外部合同工和现场临时工的管理)。

4)凡被列入重大、重要危险源的单位,实行三级安全管理控制,即:

a.所在班组危险源的安全检查表每天每班检查1次。

b.车间(科)危险源的安全检查表每周检查1次。

c.安监科危险源的安全检查表每月检查1次(保卫部负责检查重大危险源的消防工作)。

5.3各单位对危险源检查中查出的隐患,要按照职责分工,立即落实整改并及时将整改结果记录存档,对查出的重大隐患或暂时无法整改的项目,要以书面形式,对口上报本厂主管职能部门,各职能部门接到报告后,要立即组织危险评估并将落实整改意见报本厂主管领导,同时抄送安监科。

5.4安监科安全处及各单位安全部门,要建立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档案(包括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岗位责任制、危险源评估与整改、应急计划与措施、消防安全管理),并对控制管理结果及应急救援工作落实情况和器具保管情况进行监督检查,严格考核。

5.5重大及部分重要危险源的所在单位应由主要领导主持制定现场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并报本厂安监科批准后实施。

1)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包括下述内容:

a.任命现场安全事件的管理者和现场主要管理者,并确定他们的义务和责任。

b.成立应急控制中心组织,并其明确地点。

c.明确设施内外报警和通讯联络步骤。

d.评估潜在事故的危险性质、规模以及紧急状态发生时的可能作用。

e.在紧急状态下现场工人的行为,包括撤离步骤、紧急处置措施、工程抢险措施、现场医疗急救措施。

f.在紧急状态下厂外工人和其他人的行动。

g.制订与外部机构联系的计划,其中包括与紧急救援服务机构的联系。

2)一旦现场重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被确定后,应确保所有工人以及外部应急服务机构了解应急救援预案的内容。

并每年演练1次,落实该计划全面执行的情况,从中发现不足和缺陷。

3)各单位应尽快修改应急预案以适应现场设施和危险物的变化,修改后的内容应通知所有与应急预案有关的人员。

6危险源的更新6.1安监科可以对危险源的评价方法进行必要的修订,并及时传达到各职能部门、车间。

6.2各职能部门、各车间应根据生产工艺的调整或变更情况,每年组织开展一次危险源变更情况的评审与评价,对已不存在的危险源剔除,对新产生的危险源进行补充。

并将变更情况报安监科。

6.3当职业健康安全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发生变化,以及由于业务发展、工艺更新、原材料替代、相关方的要求等方面的影响,造成危险源出现较大变化时,各职能部门、各车间应及时重新识别、评审、评价与之相关的危险源,并将确定危险源报安监科备案。

6.4安监科负责重大、重要危险源的更新。

7考核7.1危险源的管理实行分级把关,维修工、操作工把关保班组,班组把关保车间(科),车间(科)把关保本厂。

凡查出管理责任分解不到位,检查不认真,隐患整改不落实,未建立管理档案,不按时反馈检查结果的要纳入安全生产挂牌承包、月经济责任制考核。

7.2安监科对各单位危险源监督检查查出的管理问题和隐患,除对单位考核外,并视情节轻重同时考核单位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及安全部门负责人的安全生产风险抵押金。

危险源辨识、评价与控制管理制度

为了辨识、评价施工生产活动中存在的职业安全卫生、环境危险源,评价其危险程度,依此实现对职业安全卫生、环境危险源进行全面管理和有效控制,并提供培训等相关信息,特制定本制度。

本制度适用于北京环能工程技术有限责任公司个(简称公司)。

第二章 

机构及职责

各项目管理部门组织对所承担建设、运营项目的危险源辨识、评价及危险源控制工作,负责填写本单位的《危害辨识与危险评价表》、《环境因素辨识与评价表》和《危险控制计划清单》、《环境因素控制计划清单》。

项目部负责本项目的危险源辨识、评价及危险源控制计划的制定工作,负责填写本项目《危害辨识与危险评价表》、《环境因素辨识与评价表》,组织制订《危险控制计划清单》、《环境因素控制计划清单》并报公司主管部门审批后实施。

公司技术部负责对危险源辨识、评价及危险源控制的指导工作,并负责各部门危险源辨识、评价的结果进行汇总、分析、评价及整理工作,编制出公司《危害辨识与危险评价表》、《环境因素辨识与评价表》和《危险控制计划清单》、《环境因素控制计划清单》,并监察项目部危险源控制计划的执行。

 

第三章 

工作程序

每年年初,技术部、各部门应针对本单位危险源辨识、评价及危险源控制计划工作的需要,结合本单位生产活动的具体情况,组织制定《危害辨识与危险评价实施方案》、《环境因素辨识与评价实施方案》,并发布给相关项目。

项目部按公司《危害辨识与危险评价实施方案》、《环境因素辨识与评价实施方案》,对本项目所有作业活动,所有进入作业场所的人员的活动,以及所有作业场所内的设施进行危险源辨识、评价,填写《危害辨识与危险评价表》、《环境因素辨识与评价表》。

技术部将各项目部上报的危险源辨识与评价结果汇总为本单位的《危害辨识、危险评价表》、《环境因素辨识、环境评价表》,分析、评价出不可接受的重大的职业安全卫生风险、重大环境因素,编制《危害辨识与危险评价报告》、《环境因素辨识与评价报告》,制定并发布公司《危险控制计划清单》、《环境因素控制计划清单》,督促各部门落实危险有害因素控制措施。

公司总工程师审核并发布公司直管工程《危险源控制计划清单》、《环境因素控制计划清单》。

并对各项目部的危险源控制计划的实施情况进行监控。

当发生以下情况时,应按照上述描述重新进行危险因素和环境因素的辨识与评价工作:

(一)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的运用;

(二)法律、法规发生变化;

(三)生产活动发生重大变化;

(四)方针、目标发生重大调整;

(五)与职业安全卫生和环境有关的其他情况发生变化。

项目部在工程项目开工前或运营项目开机前,应依据当时的内外条件,针对本项目进行一次总体的危险源辨识、评价工作,以指导有效的危险源控制。

项目部在每项单位工程开工前,均应对该项工程,依据当时的内、外条件,进行危险源辨识、评价工作,上报项目管理部门审定。

第四章 

危险源的辨识内容方法

危险源辨识内容

工作环境:

包括周围环境、工程地质、地形、自然灾害、气象条件、资源交通、抢险救灾支持条件等;

平面布局:

功能分区(生产、管理、辅助生产、生活区);

高温、有害物质、噪声、辐射、易燃、易爆、危险品设施布置;

建筑物、构筑物布置;

风向、安全距离、卫生防护距离等;

运输路线:

施工便道、各施工作业区、作业面、作业点的贯通道路以及与外界联系的交通路线等;

生产工艺工序:

物资特性(毒性、腐蚀性、燃爆性)温度、压力、速度、作业及控制条件、事故及失控状态;

机具、设备:

高温、低温、腐蚀、高压、振动、关键部位的备用设备、控制、操作、检修和故障、失误时的紧急异常情况;

机械设备的运动部件和工件、操作条件、检修作业、误运转和误操作;

电气设备的断电、触电、火灾、爆炸、误运转和误操作,静电、雷电;

危险性较大设备和高处作业设备:

如提升、起重设备等;

特殊装置、设备:

锅炉房、危险品库房等;

有害作业部位:

粉尘、毒物、噪声、振动、辐射、高温、低温等;

各种设施:

管理设施、事故应急抢救设施、辅助生产、生活设施等;

劳动组织生理、心理因素和人机工程学因素等。

为了便于进行危险源辨识和分析,首先应对危险因素与危害因素按照事故类别和职业病类别进行分类,共分为20类:

物体打击:

是指失控物体的惯性力造成人身伤亡事故。

如落物、滚石、锤击、碎裂、砸伤和造成的伤害,不包括机械设备、车辆、起重机械、坍塌、爆炸引发的物体打击;

车辆伤害:

是指本企业机动车辆引起的机械伤害事故。

如机动车在行驶中的挤、压、撞车或倾覆等事故;

机械伤害:

是指机械设备与工具引起的绞、碾、碰、割、戳、切等伤害。

如工具或刀具飞出伤人,切削伤人,手或身体被卷入,手或其他部位被刀具碰伤,被转动的机具缠压住等。

不包括车辆、起重机械引起的伤害;

起重伤害,是指从事各种起重作业时引起的机械伤害事故。

不包括触电、检修时制动失灵引起的伤害,上下驾驶室时引起的坠落;

触电:

指电流流经人身,造成生理伤害的事故,包括雷击伤亡事故;

淹溺:

包括高处坠落淹溺,不包括隧道、洞室透水淹溺;

灼烫:

是指火焰烧伤、高温物体烫伤、化学灼伤(酸、碱、盐、有机物引起的体内外灼伤)、物理灼伤(光、放射性物质引起的体内外灼伤),不包括电灼伤和火灾引起的烧伤;

火灾:

指造成人员伤亡的企业火灾事故,不包括非企业原因造成的火灾;

高处坠落:

是指在高处作业中发生坠落造成的伤亡事故,包括脚手架、平台、陡壁施工等高于地面和坠落,也包括由地面坠入坑、洞、沟、升降口、漏斗等情况,不包括触电坠落事故;

坍塌:

是建筑物、构筑物、堆置物等倒塌以及土石塌方引起的事故。

适用于因设计或施工不合理而造成的倒塌,以及土方、岩石发生的塌陷事故。

如建筑物倒塌、脚手架倒塌,挖掘沟、坑、洞时土石塌方等情况;

冒顶片帮:

指隧道洞室工作面、巷道侧壁由于支护不当、压力过大造成的坍塌,称为片帮;

拱部、顶板垮落为冒顶;

透水:

指地下开挖或其他坑道作业时,意外水源带来的伤亡事故;

放炮;

是指爆破作业中发生的伤亡事故;

瓦斯爆炸:

指可燃性气体瓦斯、煤尘与空气混合形成了达到燃烧极限的混合物,接触火源时,引起的化学性爆炸事故;

火药爆炸:

是指火药、炸药及其制品在生产、加工、运输、贮存中发生的爆炸事故;

锅炉爆炸:

指锅炉发生的物理性爆炸事故;

容器爆炸:

容器(压力容器、汽瓶的简称)是指比较容易发生事故,且事故危害性较大的承受压力载荷的密闭装置。

其他爆炸:

不属于上述爆炸的事故;

中毒和窒息:

指人体接触有毒物质,如在误吃有毒食物或呼吸有毒气体引起的人体急性中毒事故,或在暗井、涵洞、地下管道等不通风的地方工作,因为氧气缺乏有时会发生突然晕到,甚至死亡的事故称为窒息。

其他伤害:

凡不属于上述伤害的事故均称为其他伤害。

如扭伤、跌伤、冻伤、野兽咬伤、钉子扎伤等。

调查法:

按上述内容在现场进行调查、辨识;

全检查表辨识法:

辨识按辩识内容编制安全检查表,进行辨识;

经验法:

辨识人员结合以往经验进行辨识。

危险险源一般出现在:

基础开挖、起吊作业、多人高处作业、高压电气、锅炉压力容器、油料、爆破物品贮运、受限空间作业、动火动焊等场所或环节。

危险源的确定要防止遗漏,不仅要分析正常施工、操作时的危险因素,更重要的是要充分考虑组织活动的3种时态(过去、现在、将来)和3种状态(正常、异常、紧急)下潜在的各种危险,分析支撑系统垮塌、支护失效,设备、装置破坏及操作失误可能产生严重后果的危险因素。

重大危险源是指能导致重大事故发生的危险因素,具有伤亡人数众多、经济损失严重、社会影响大的特征。

组织具有一定专业知识人员,在熟悉作业现场、相关法规、标准、评价方法后采用条件危险性评价法(LEC法)进行风险评价。

作业条件危险性评法用与系统风险有关的三种因素之积来评价操作人员伤亡风险大小,这三种因素是:

L(事故发生的可能性)、E(人员暴露于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和C(一旦发生事故可能造成的后果)。

其赋分标准见下表:

事故发生的可能性(L)

2.由评价小组成员共同确定每一危险源的LEC各项分值,然后再以三个分值的乘积来评价作业条件危险性的大小,即:

D=L*E*C

3.将D值与危险性等级划分标准中的分值相比较,进行风险等级划分,若D值大于120分,则应定为重大危险源。

危险源评价情况填入《危险源评价表》内。

根据风险值D进行风险等级划分

控制措施:

A-运行控制;

B-培训;

C-定期检测;

D-健全管理制度、作业规程;

E-制定管理方案。

相关单位应建立并保持危险源辨识、评价和及危险源控制活动的记录。

第六章 

附则

本制度由公司安委会办公室负责解释。

本制度自颁布之日起执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公共行政管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