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真题模拟试题专项汇编专题18 选修内容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2238777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0.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历史真题模拟试题专项汇编专题18 选修内容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高考历史真题模拟试题专项汇编专题18 选修内容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高考历史真题模拟试题专项汇编专题18 选修内容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高考历史真题模拟试题专项汇编专题18 选修内容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高考历史真题模拟试题专项汇编专题18 选修内容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真题模拟试题专项汇编专题18 选修内容Word文件下载.docx

《高考历史真题模拟试题专项汇编专题18 选修内容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历史真题模拟试题专项汇编专题18 选修内容Word文件下载.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历史真题模拟试题专项汇编专题18 选修内容Word文件下载.docx

武士阶级逐渐消亡。

——摘编自(日)坂本太郎《日本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中下级武士在明治维新前期和后期的作用及其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明治政府在“西南战争”中取胜的意义。

4.【2019全国卷Ⅲ】[历史——选修3: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蒋介石信心大增,表示抗战到底,并建议各友邦成立军事同盟。

美、英、中等国相继对日、德、意宣战。

同月,美、英两国首脑在华盛顿举行会议,商讨在远东设立中国战区,包括中国、泰国、越南等地区,由蒋介石担任最高统帅。

1942年1月1日,由中、英、美、苏四国领衔的26个反法西斯国家,签署了对德、意、日共同采取行动的《联合国家宣言》,规定:

签字国保证运用军事和经济的全部资源,打击共同敌人;

相互合作,不得与任何敌人单独媾和,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同月,中国战区统帅部成立。

中国以多年独立抗日所显示的伟大力量,赢得了世界大国的地位。

——摘编自张海鹏主编《中国近代通史》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设立中国战区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战区设立的意义。

5.【2019全国卷Ⅲ】[历史——选修4: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司马相如(前179-前118),字长卿,蜀郡成都人,少好读书,因仰慕蔺相如而自名。

汉景帝时入皇宫为郎,后辞官,游于梁王封国,作《子虚赋》颂梁国之盛而含讽谏之意。

汉武帝即位后,因得读《子虚赋》而喜之,召相如入京,侍于左右。

相如曾奉命安抚西南,使“邛、筰、冉駹、斯榆之君皆请为内臣”。

司马相如在《上林赋》中述天子音乐活动场景:

“千人唱,万人和,山陵为之震动,川谷为之荡波。

”歌颂了国家的强盛和天子的威严,宣扬了大一统中央王朝无可比拟的气魄和声威。

他的散体大赋叙事夸张,铺陈物象,句式整齐,文辞华丽,气势磅礴。

时人赞曰:

“长卿赋不似从人间来,其神化所至邪。

——据《史记》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司马相如的历史贡献。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司马相如取得文学成就的原因。

6.【2019全国卷Ⅱ】[历史——选修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秦朝推行的“二十等爵”制,始创于商鞅变法时为奖励军功所设立的军功爵制。

汉承秦制,继续沿用“二十等爵”制,但根据实际情况有所调整。

曹魏末年,专权的晋王司马昭为取代曹魏政权,“深览经远之统,思复先哲之轨,分土画疆,建爵五等,或以进德,或以酬功”。

此次改革仿照《周礼》,设公、候、伯、子、男五个等级,把爵位封授给支持司马氏的群臣。

受封者获得民户数量不等的“封邑”,爵位由子孙承袭。

“自骑督已上六百余人皆封”。

由此,面向文武官员的“五等爵”制确立。

通过五等爵分封,司马昭对曹魏朝廷中的大臣进行了一次比较彻底的区分,将那些倾向于司马氏的大臣与其他曹魏大臣明确区别开来,成为司马氏建立晋朝的前奏。

——摘编自杨光辉《汉唐封爵制度》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秦“二十等爵”制和曹魏末年“五等爵”制所反映的思想流派。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秦“二十等爵”和曹魏末年“五等爵”的授予对象,并简析两种爵位制的各自作用。

7.【2019全国卷Ⅱ】[历史——选修3:

材料苏德战争爆发后,开辟第二战场成为苏、美、英三国外交活动的重要内容之一。

英国极力拖延第二战场的开辟,它的战略是首先保卫大不列颠的安全,维护其海上运输线。

而只有控制住北非、地中海和中东地区,英国才可能实现其上述战略目的。

这其中,北部非洲的战略地位极为重要。

谁控制了北非、苏伊士运河和直布罗陀海峡,谁就掌握了地中海这条重要的海上航运线。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利比亚是意大利的殖民地,毗邻的埃及受英国控制。

墨索里尼为实现其建立“新罗马帝国”的梦想,极力要把英国势力赶出北非和地中海。

1942年6月,德意军队越过埃及边界,向亚历山大港和开罗逼近。

由此,爆发了阿拉曼战役。

——摘编自王绳祖《国际关系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阿拉曼战役爆发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阿拉曼战役的意义。

8.【2019全国卷Ⅱ】[历史——选修4:

材料刘源张(1925-2014),全国劳动模范,中国工程院院士,被誉为“中国质量管理之父”。

20世纪50年代,留学美国的刘源张冲破美国政府阻挠回到祖国。

回国后,他投入到工业化建设中,将所学的质量管理理论方法运用到生产实践,影响很大,被称为“工厂大夫”。

1976年后,他倡导并积极推动建立严格的全面质量管理制度,在第二汽车制造厂等企业所取得的经验,经国务院采纳在全国企业推广,产生重大影响。

1989年起他主持了“中国工业生产率管理理论和方法研究”项目,提出工业企业定额制定准则,在企业应用中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他提出的有关质量管理的理论曾获奖。

他参与了2012年国务院颁布的《质量发展纲要》的起草和定稿工作,该《纲要》明确规定:

“推动建设质量强国”。

——摘编自方莉等《少壮常怀强国志华巅犹抱济时心》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刘源张对中国现代化建设的贡献。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刘源张、李四光等先进人物体现的时代精神。

9.【2019全国卷Ⅰ】【选修三—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印度是二战后亚洲第一个摆脱殖民枷锁获得独立的国家,独立后的印度政府确立了对内大力发展民族经济、对外追求大国地位的整体战略。

印度的工业化模式是力图把斯大林计划经济模式的全面性与西方式计划的灵活性相结合的产物,充分体现出发展中国家政府主导型的经济发展特征。

尼赫鲁时代的印度积极参与国际事务,1947年印度倡导召开了亚洲关系会议,1954年与中国共同倡导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5年与印度尼西亚共同召开了亚非会议,1961年与埃及和南斯拉夫倡导不结盟运动……印度以“不结盟领袖”和“第三势力代言人”的身份周旋于国际舞台,不结盟政策日益为国际社会所认可,被弱小国家所效仿。

——摘编自(德)赫•库里克《印度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印度独立初期外交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印度提出的不结盟政策的意义。

10.【2019全国卷Ⅰ】【历史一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唐代科举每次录取少则几人,多则二三十人。

宋代重文治,宋太祖时取士仍比较严格,但总数已有所增加。

宋太宗时,因州县缺官,大规模录用士人,参加省试的举人往往多达一、二万人,每次平均录取进士230人。

至徽宗时期,每次平均多达680余人。

纵观整个宋朝,总共开科一百一十八次,取二万人数以上,人数之多,是历代所没有的。

录取的人数不仅多,对屡次不中的也会进行照顾。

“凡士贡于乡而屡绌于礼部,或廷试所不录者,积前后举数,参其年而差等之,遇亲策士则别籍其名以奏,径许附试,故日特奏名。

”真宗成平三年时,赐河北进士、诸科三百五十人及第、同出身。

落第后,自愿考试武艺及量才录用的,又有五百余人,全部赏赐辦装费抚慰并发遣他们,命礼部列为一次科举。

“较艺之祥,推恩之广,近代所未有也。

——摘编自梁玉《浅谈宋代科举制度》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宋代扩大科举录取名额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宋代扩大科举录取名额对思想文化的影响。

11.【2019全国卷Ⅰ】[历史选修3: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1970年,拉美21国通过了《拉丁美洲国家关于海洋法宣言》,宣布各签字国在200海里海域内享有主权和专属经济区的管辖权。

美苏则鼓吹“公海自由”论,极力抵制拉美国家的海洋权主张。

1973年,非洲统一组织通过了《关于海洋法问题的宣言》,宣布非洲国家有权建立限度为200海里的专属经济区或管辖范围。

同年,在美苏等国推动下,联合国第三次海洋法会议开幕,拟缔结《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会期长达10年。

1981年里根政府上台后,立即宣称对公约中的第十一部分“国际海底区域制度”不满。

该部分规定,将国家管辖范围以外的海洋底土及其资源规定为“人类共同继承财产”,建立“国际海底管理局”代表全人类行使这一权利。

还规定海底资源开采者有义务向发展中国家无偿转让深海采矿技术,并要求开发海底矿产资源时要保护发展中国家利益。

到1982年,与会国最终以压倒多数通过了该公约,但美、英、法、德四国反对。

——摘编自苗蓿蕾《美国未加入〈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之原因探析》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缔结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美国反对《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行为。

12.【2019湖北部分重点中学高三联考】【历史选修四: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秦汉之际,秦南海龙川令赵佗,攻占桂林、象郡等,自立为南越武王。

汉十一年(公元前196年),刘邦遣陆贾使南越。

陆贾至南越,见赵佗梳南越人的发式,箕倨而坐,便生气的说:

足下是中国人,亲戚和祖坟都在真定。

今足下反天性,弃冠带,予以区区之越与汉抗衡,祸将临头。

他继续说:

秦失政,诸侯豪杰并起,汉王最先入关灭秦,项羽背约,自立为西楚霸王,诸侯皆属,可谓最强。

然汉王起巴蜀,率诸侯鞭笞天下,五年剪灭项羽,平定天下,此天助也。

足下非但未助汉王诛暴逆,反而自立为王。

汉朝将相对此很生气,欲移兵诛足下。

天子怜悯百姓遭受战争之苦,欲令百姓休息,故遣臣授君王印,剖符通使。

君非但不去郊迎,北面称臣,反而欲以新造未集之越,称强于此。

如汉闻之,掘足下先人之冢,夷灭宗族,遣一偏将,率十万之众临越,越人杀足下降汉,易如反掌。

赵佗听后,承认由于久居蛮夷之中,有失礼仪。

后留陆贾数月,相谈甚欢。

陆贾拜赵佗为越王,令称臣,奉汉约。

至此汉与越从对立变为一家。

刘邦赞赏陆贾出使成功,拜其为太中大夫。

——据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陆贾出使南越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陆贾此次出使获得成功的原因及意义。

13.【2019江西赣州高三摸底】【历史选修4:

材料罗隐(833-909年),晚唐新登(今属浙江)人。

因其为文好批评时政、抒发愤懑,进士屡试不第。

罗隐认为,天下应是天下人之天下,不应是帝王一家之天下。

告诚:

君位的世袭不是从来就有的,因而也不是天经地义的;

君位之世袭,与古代圣君的至公之心大相径庭。

君王夺取天下是为一己之私利,这与强盗(如项羽)劫掠财物无异,不能始终保持退让之心、贞廉之节,而常人则能。

那些"

英雄"

(如刘邦),打着救民的旗号,夺取个人私利,不能顺从百姓之心,根据民心决定自己所为。

他指出,人之本性,没有生来就奢侈放纵的,如果自己把持不住,就会受外界影响而变坏。

例如,汉武帝继位之时,国家比较富庶。

后来,汉武帝穷奢靡,建封禅,劳师弊俗,以至于百姓贫困,是为"

英主之不幸"

罗隐著《两同书》,强调以道德高下论贵贱,希望统治者重德轻力,以节俭为本,轻徭薄赋,从而天下欢娱,百姓安乐,国家长治久安。

——摘编自许凌云《中国儒学史·

隋唐卷》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罗隐儒学思想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罗隐儒学思想的主要内容并分析其作用。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及解析:

答案:

(1)态度:

梁启超褒:

前人贬。

原因:

梁启超强调王安石变法的善良本意(谋求国利民福);

前人意气用事,认识偏激。

(2)政策设计:

政府收取免役钱:

募人充役。

积极效果:

保证了农民的生产时间:

有利于发展生产。

(3)原因:

主观:

从传统文化中寻找变革依据。

客观:

近代中国社会发生剧烈变革。

解析:

(1)态度:

根据材料一“指凡公(王安石)所变之法,皆曰“恶法…固无待言”“苟其施政之本意,而在于谋国利民福,殆可谓之”良“也已”可知梁启超对王安石变法持赞赏态度,前人持贬斥态度。

原因:

根据“在于谋国利民福,殆可谓之“良”也已”可得出梁启超持赞赏态度

原因。

根据“其为意气偏激,固无待言”可得出前人持反对态度的原因。

(2)政策设计:

结合所学从王安石变法中关于免役法的内容进行阐述;

积极效果:

结合所学可知,免役法的施行有利于保证农业生产时间,推动农业生产发展。

(3)根据材料”清末民国时期…积极学习西方…发现西方文化也存在巨大问题与缺陷,需要在中华文化中寻找智慧加以补充改进。

“主观上可知为从传统文化寻找依据,客观上结合所学从近代中国社会形势进行分析。

2答案及解析:

(1)思想:

印度不能以西方工业文明为发展模式;

建立与印度文明相适应的经济秩序;

重建农业和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然经济。

社会背景:

印度沦为英国的殖民地;

印度农村经济衰败。

个人经历:

接受印度传统教育;

目睹西方工业文明现状。

(2)启示:

在经济发展中注重道德建设;

重视生态环境的保护;

以和平的方式解决争端。

(1)根据材料“独立后的印度约不能建立以工业文明为模式的西方式社会…建立在印度文明--由手纺车、犁和印度哲学构成--要着重恢复传统的农业和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然经济”进行概括即可;

二问结合所学从印度的国家民族命运及农村经济状况分析甘地思想产生的社会背景,从甘地的教育经历及对西方工业文明的认识分析其思想产生的主观因素。

(2)根据材料”在道德规范和经济之间建立一种联系…使无情的资本主义秩序变得有人情味..把有责任的使用原料作为以生态为本的生活方式和经济的一部分…“结合甘地非暴力不合作的政治思想从道德建设、生态环境保护及解决争端的和平方式进行分析阐述即可。

3答案及解析:

(1)作用:

前期为推动领导力量,后期为阻碍反对势力。

前期:

在武士阶级中地位低下,俸禄微薄,接触西方思想,反对幕府。

后期:

明治维新改革的深入触及到中下级武士的利益,政治、经济等方面特权被取消;

难以适应向近代社会的转变,生存艰难。

(2)保证了明治政府的稳定;

有利于改革的推进;

有利于发展资本主义。

(1)作用:

结合所学明治维新的背景可得出前期为推动领导力量,为推翻幕府做出了贡献。

根据材料“对政府极度不满。

”得出后期为阻碍反对势力。

前期:

根据所学在武士阶级中地位低下,俸禄微薄,接触西方思想,反对幕府。

后期:

根据材料“政府负担沉重,多次采取措施进行改革,最终以30年期公债的形式,一次性解决”并结合明治维新改革的相关内容,从改革的深入触及到中下级武士的利益、难以适应向近代社会的转变,生存艰难等方面概括。

(2)根据所学可从维护政府稳定、有利于改革的推进、有利于发展资本主义等角度概括。

4答案及解析:

(1)太平洋战争爆发;

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形成;

中国抗战地位得到国际承认。

(2)加强中国与反法西斯国家的联系;

增强抗战信心,增强中国对日作战能力;

沉重打击日本法西斯,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卓越贡献。

(1)根据“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得出太平洋战争爆发;

根据“由中、英、美、苏四国领衔的26个反法西斯国家,签署了对德、意、日共同采取行动的《联合国家宣言》,”得出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形成;

根据“中国以多年独立抗日所显示的伟大力量,赢得了世界大国的地位。

”得出中国抗战地位得到国际承认。

(2)根据所学,从加强中国与反法西斯国家的联系、增强抗战信心、增强中国对日作战能力、打击日本法西斯、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卓越贡献等方面概括。

主要回答的方面是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影响角度去概括。

5答案及解析:

(1)汉国家统一的积极参与者;

汉朝廷权威的维护者与歌颂者;

推动汉赋发展的代表性人物。

(2)作品适应时代的需要;

文学形式和内容创新;

个人的努力和天赋。

(1)根据“相如曾奉命安抚西南,使“邛、筰、冉駹、斯榆之君皆请为内臣””得出其是汉国家统一的积极参与者;

根据“歌颂了国家的强盛和天子的威严,宣扬了大一统中央王朝无可比拟的气魄和声威。

”得出汉朝廷权威的维护者与歌颂者;

根据“他的散体大赋叙事夸张,铺陈物象,句式整齐,文辞华丽,气势磅礴。

””得出推动汉赋发展的代表性人物。

(2)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从作品适应时代的需要、文学形式和内容创新、个人的努力和天赋等角度去概括。

6答案及解析:

(1)"

二十等爵"

制反映了法家思想;

"

五等爵"

制反映了儒家思想。

(2)对象:

主要授予军人;

五等器"

主要授予官员。

作用:

制打破了世卿世禄制,激发了军队斗志,促成秦统一;

制壮大了司马氏力量,为晋朝建立奠定基础。

(1)根据“秦朝推行的“二十等爵”制,始创于商鞅变法时为奖励军功所设立的军功爵制”得出其体现的是法家的思想。

根据“建爵五等,或以进德,或以酬功”,此次改革仿照《周礼》,设公、侯、伯,”等信息,可以看出其体现的是与儒家思想有关的内容,强调“德治”。

(2)对象:

根据“始创于商鞅变法时为奖励军功所设立的军功爵制”,并结合商鞅变法的内容可知对象是军人。

根据“把爵位封授给支持司马氏的群臣”得出对象是官员。

作用:

结合商鞅变法的影响从打破世卿世䘵、提高军队斗志、有利于统一等角度概括。

结合三国时期的内容可从对西晋的建立的影响角度考虑。

7答案及解析:

(1)国际反法西斯联盟成立;

苏德战场和太平洋战场处于转折之中;

北非的战略地位重要,英国与意大利在北非争夺激烈;

德意军队进逼埃及亚历山大和开罗,英军形势危急。

(2)北非战场的转折点;

二战的转折点之一;

基本实现了英国在北非的战略意图。

(1)根据“苏德战争爆发后,开辟第二战场成为苏、美、英三国外交活动的重要内容之一”结合所学可得出这一时期反法西斯同盟已经建立。

根据“英国极力拖延第二战场的开辟,它的战略是首先保卫大不列颠的安全,维护其海上运输线”可得出苏德战场和太平洋战场处于转折之中。

根据“北部非洲的战略地位极为重要......”得出北非的战略地位重要,英国与意大利在北非争夺激烈;

根据“德意军队越过埃及边界,向亚历山大港和开罗逼近”得出德意军队进逼埃及亚历山大和开罗,英军形势危急。

(2)根据“只有控制住北非、地中海和中东地区,英国才可能实现其上述战略目的......”并结合二战的进程可得出其是北非战场的转折点;

二战的转折点之一;

8答案及解析:

(1)将西方先进质量管理科学引进中国;

倡导并推动建立严格的全面质量管理制度;

丰富了中国质量管理理论,将质量管理运用到生产实践,产生良好经济效益;

在国家质量发展规划等制订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

(2)热爱、报效祖国;

对科学的执着追求,奋发图强的精神;

理论与实践结合。

(1)根据“他投入到工业化建设中,将所学的质量管理理论方法运用到生产实践”得出将质量管理运用到生产实践,产生良好经济效益;

根据“20世纪50年代,留学美国的刘源张冲破美国政府阻挠回到祖国”得出将西方先进质量管理科学引进中国;

根据“他倡导并积极推动建立严格的全面质量管理制度,”得出倡导并推动建立严格的全面质量管理制度;

根据“他提出的有关质量管理的理论曾获奖。

”得出在国家质量发展规划等制订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

(2)根据材料及所学可得出这些科学家热爱、报效祖国;

理论与实践结合的精神等。

言之有理即可。

9答案及解析:

(1)背景:

美苏两极格局形成;

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高涨;

南亚政治局势动荡;

民族经济发展需要;

印度的综合国力与战略地位。

(2)意义:

是一种实用主义和中立主义的体现;

使印度得以远离美苏冲突中心,有利于国内经济发展;

提升了印度的国际地位;

推动了世界不结盟运动和反殖民主义、反霸权主义的发展。

(1)问,分析历史背景,可以从世界政治格局和局势来分析。

二战后,美苏争霸局面逐步形成,同时民族独立运动高涨,南亚地缘政治格局混乱,独立后的印度以发展经济为主要目的,需要创设良好的国际环境,结合印度的国际地位和综合实力可以得出答案。

(2)问,不结盟政策的意义,可以从对印度和对世界的角度来分析。

这一政策本身服务于国内经济建设需要,体现了现实需要,为印度创造了较好的国际环境,对于印度国际地位的提升和国际反殖反霸运动发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10答案及解析:

(1)巩固统治,重文轻武;

统治者降低要求;

社会官员缺乏;

参加科举的人数众多,人民热情高;

落第录取照顾等政策调整。

(2)促进了教育的发展;

推动了印刷技术的改进与印刷业的繁荣;

有利于儒家思想的传播与发展;

增强了士人对宋朝政府的认同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高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