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散数学期末复习题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2236471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81.1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离散数学期末复习题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离散数学期末复习题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离散数学期末复习题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离散数学期末复习题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离散数学期末复习题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离散数学期末复习题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

《离散数学期末复习题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离散数学期末复习题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离散数学期末复习题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

,<

2,3>

3,2>

},<

3,3>

} 

例5.2{<

1,1>

1,2>

1,3>

2,1>

2,2>

3,1>

,<

例5.3{<

} 

例6.1

R=,

S={<

0,0>

0,1>

0,2>

0,3>

1,0>

1,2>

2,0>

3,0>

}

RS=,

R-1=,

S-1=S,

r(R)=IA.

例6.2{<

<

例7.1B

解析:

先要把R写出来,为{<

2,8>

3,7>

4,6>

5,5>

6,4>

7,3>

8,2>

例7.2B

如A中元素有{a,b,c},则R1和R2中肯定包含{<

a,a>

b,b>

c,c>

},所以R1∪R2,R1∩R2中也包含{<

},所以是自反的。

例7.3{<

2,2>

自反闭包R1是这样一个集合,RR1,而且R1具有自反性,且R1比R多的元素就是成为自反性的最小元素,不能多加其他元素。

对称闭包和传递闭包也是如此。

例7.4C

先写出R={<

3,3>

4,4>

},它是自反、对称和传递的

注意,判断对称只要是找不到一个反例,即<

a,b>

R,但{b,a}不属于R

例7.5

正确.

R1和R2是自反的,xA,<

x,x>

R1,<

R2,则<

R1R2,

所以R1R2是自反的.

xA,<

所以R1∪R2是自反的.

例7.6.

设x,yA,因为R对称,所以若<

x,y>

R,则<

y,x>

R.

因为S对称,所以若<

S,则<

S.

于是若<

R∩S则<

R且<

S

即<

也即<

R∩S,故R∩S是对称的.

例7.7

证明:

设xA,yB,则<

x,y>

AB,

因为AB=AC,故<

AC,则有yC,

所以BC.

设xA,zC,则<

x,z>

AC,

AB,则有zB,所以CB.

故得A=B.

 

例7.8<

例7.9<

例8.1B.

先可以画出哈斯图,然后再来分析

例8.2B

其实这一题和上面一题是一样的

例8.3判断下列各题正误,并说明理由:

1)

错误.集合A的最大元不存在,a是极大元.

(a,g是极大元,e,f,h是极小元)

2)

对于集合A的任意元素x,均有<

x,a>

R(或xRa),所以a是集合A中的最大元.

按照最小元的定义,在集合A中不存在最小元.

(e,f,h是极小元)

例9.1B

这一题是考函数概念中的第二点

例9.28

这一题是考函数概念中的第一点,即关系f的定义域是A。

因为A中元素个数大于B,所以最后的函数中肯定有三个有序对,而且左元素分别是a,b,c,右元素从1和2中挑选。

对于每个有序对来说,右元素有2种选择,所以共有2*2*2=8种选择,也可以列举出来看。

例9.3{<

1,a>

2,b>

}或{<

1,b>

2,a>

}   .

例9.4

答:

正确.设x1,x2为自然数且x1x2,则有f(x1)=x1+6x2+6=f(x2),故f为单射.

例9.5

错误.

因为A中元素1有B中两个不同的元素与之对应,故f不是A到B的函数.

二、图论知识点及例题整理

例1.1C

例1.22|E|(或“边数的两倍”).

例1.3

证:

可以用反证法,假设在一个连通图中奇数度结点为奇数个,那么奇数度结点的总度数为奇数,偶数度结点的总度数为偶数个,所以总度数为奇数个。

而根据握手定理,总度数为边数的2倍,所以总度数为偶数,推出矛盾,所以假设错误,证明完毕。

例2.1D

无向图的邻接矩阵是一个对称矩阵,矩阵的行数和列数是相同的,就是点数,其中为1的数目为总度数,也就是边数的2倍。

例2.2P101例3一定要掌握。

例3.1D

a是单侧连通的,b是弱连通的,c也是弱连通的

例4.1D

例4.2A

选择项B和C中都包含割点e,所以不符合点割集中的第2点。

例4.3C

这里边割集还有{(a,b),(a,c)}

例5.1

因为n是奇数,所以n阶完全图每个顶点度数为偶数,

因此,若G中顶点v的度数为奇数,则在

中v的度数一定也是奇数,

所以G与

中的奇数度顶点个数相等.

例6.1

(1)

错误.因为图G为中包含度数为奇数的结点.

上图中有两个奇数度结点,欧拉回路不存在,但欧拉通路是存在的,从b出发,经dcbac。

(2)

正确.因为图G为连通的,且其中每个顶点的度数为偶数.

(3)

正确

因为图中结点a,b,d,f的度数都为奇数,所以不是欧拉图。

如果我们沿着(a,d,g,f,e,b,c,a),这样除起点和终点是a外,我们经过每个点一次仅一次,所以存在一条汉密尔顿回路,是汉密尔顿图

例6.2C

因为是完全图,所以每个点到其他n-1个点都有一条边,也就是度数为n-1;

如果要存在欧拉回路,必须所有结点度数为偶数,所以n-1一定要偶数,所以n为奇数。

例6.3所有结点的度数全为偶数.

例6.4

由定理3.1.2,任何图中度数为奇数的结点必是偶数,可知k是偶数.

又根据定理4.1.1的推论,图G是欧拉图的充分必要条件是图G不含奇数度结点.因此只要在每对奇数度结点之间各加一条边,使图G的所有结点的度数变为偶数,成为欧拉图.

故最少要加

条边到图G才能使其成为欧拉图.

例7.1W|S|

例7.2D

其实欧拉图、汉密尔顿图、平面图都是连通图。

例8.1v-e+r=2

例8.23

这题还是考欧拉公式v-e+r=2

例8.3

正确。

因为G是一个连通平面图,满足欧拉定理,有v-e+r=2,

所以r=2-(v-e)=2-(5-9)=6

不满足“设G是一个有v个结点e条边的连通简单平面图,若v≥3,则e≤3v-6.”

例9.1、e=v-1

例9.2、4.

例9.3、A

例9.4、3

这种题目最常考,根据树的定义,有6个结点,只需6-1=5条边即可,现有8条边,所以要删去8-5=3条边。

例9.5、4

这一题告诉的是总度数,根据握手定理,总度数=边数2倍,所以边数为18/2=9;

一共是6个结点,要成为树,只需6-1=5条边即可,所以要删去9-5=4条边。

例9.6、5

这一题考树的定义、握手定理等。

✧根据树的定义,8个结点,边数是8-1=7;

✧根据握手定理,总度数=边数*2=7*2=14;

✧设树叶数为X,且树叶就是度数为1的结点,总度数也是各个结点的度数之和,为4+3+2+X=14,解出X=5。

例9.7、t-1

例10.1

(3)构造连通无圈的图,即最小生成树,用克鲁斯克尔算法:

第1步:

取ac边=1;

第2步:

取ce边=1;

第3步:

取ab边=2;

第4步:

取bd边=3;

得到的最小生成树为粗线所示,权为1+1+2+3=7。

例10.2

(1)最小生成树为

(2)该生成树的权值为(1+2+3+5+7)=18

例11.1

最优二叉树如下所示

权为13+23+22+32+42=27

例11.2

最优二叉树为:

例11.3

权为23+33+32+42+52=39

例12.1

(1)G的图形表示为:

(2)邻接矩阵:

(3)v1,v2,v3,v4,v5结点的度数依次为1,2,4,3,2

(4)补图如下:

三.数理逻辑知识点及例题整理

例1.1、答案:

设P:

他是学生,则命题公式为:

P

例1.2、答案:

设P:

今天有人来,则命题公式为:

P

例1.3、答案:

今天下雨,则命题符号化为P

例1.4、答案:

他去学校,则命题符号化为P

例1.5、答案:

他接受了这个任务,Q:

他完成好了这个任务,

则命题符号化为PQ.

这两句话是并列的,从逻辑上说没有互相推出的关系。

例1.6、答案:

小王去旅游,Q:

小李去旅游,则命题符号化为PQ

例1.7.答案:

小张学习努力,Q:

小王取得好成绩,则命题符号化为PQ.

例1.8、答案:

他去旅游,Q:

他有时间,则命题符号化为PQ

只要他去旅游了,就说明他肯定有时间

例1.9、答案:

明天下雨,Q:

我们就去郊游,则命题公式为:

PQ

注意和上面仅当的不同

例1.10、答案:

你去,Q:

他去,则命题公式为:

PQ

例1.11、

答案:

所有人今天都去参加活动,Q:

明天的会议取消,则命题公式为:

PQ

例1.12、

小李学习努力,Q:

小李会取得好成绩,则命题公式符号化为PQ

例2.1、

设P(x):

x是人,Q(x):

x去工作,

则谓词公式为  (x)(P(x)Q(x)).

例2.2、

x学习努力,

例2.3、

x去上课,

则谓词公式为(x)(P(x)Q(x)) 

例2.4、C

也可写成(x)(A(x)┐B(x)),意思是存在一个人不是学生

因为┐(x)(A(x)→B(x))=┐(x)(┐A(x)B(x))=(x)(┐(┐A(x)B(x)))=(x)(A(x)┐B(x))

例2.5、A

例3.1、 A(a)∧A(b)∧A(c)

表示所有的,所以每个针对每个实例的谓词都是真

例3.2、A

(1)A

(2)

例3.3、A

(1)A

(2)

表示存在一个或多个,所以每个针对每个实例的谓词的关系是或

例3.4、(A(a)∧A(b))∧(B(a)∨B(b)).

这里是1和2题的复合

例3.5、假

x可取1,2,3,x小于2显然对3是不成立的,所以为假。

例4.1

(1)

(2)应为F(y)→G(x),F(x)中的x为约束变元,G(x)中的x为自由变元,换名时,约束变元与自由变元不能混淆.

(1)(x)(P(x)∧R(x))P   解析:

这是前提,故标为P

(2)P(a)∧R(a)ES

(1)解析:

书P204的ES规则,且由

(1)推出

(3)P(a)T

(2)I解析:

书P170的蕴含式,故最后用I

(4)(x)P(x)EG(3)解析:

书P204的EG规则,且由(3)推出

(5)R(a)T

(2)I 解析:

(6)(x)R(x)EG(5)解析:

书P204的EG规则,且由(5)推出

(7)(x)P(x)∧(x)R(x)T(4)(6)I解析:

合取引入

分步给分,如是用书P170的蕴含式,最后有个I,如用P167的等价式,最后有个E。

例5.11

P(QP)=P(QP)=PPQ=1Q=1

例5.2.0

例5.3.C

例5.4B

A中应是(PQ)(PQ),C中Q(PQ)Q(PQ)QQP1

   D中P(PQ)(PP)(PQ)1(PQ)PQ

例6.1.C

也就是真值为1的,可以用真值表,但答题效率不高。

所以还是用书P167的等价式

C:

左边:

(P(QP))P(QP)1Q1

右边:

(P(PQ))P(PQ)1Q1

例6.2.B

例6.3.

┐P∧(P→┐Q)∨P┐P∧(┐P∨Q)∨P(┐P∧┐P)∨(┐P∧Q)∨P

   ┐P∨(┐P∧Q)∨P┐P∨P∨(┐P∧Q)1∨(┐P∧Q)1

例7.1.D

例7.2.D

例7.3.

(P∨Q)→(R∨Q)

(P∨Q)∨(R∨Q)

(P∧Q)∨(R∨Q)

(P∨R∨Q)∧(Q∨R∨Q)

(P∨R∨Q)∧R合取范式

例7.4.

(P∨Q)→(R∨Q)┐(P∨Q)∨(R∨Q)

(┐P∧┐Q)∨(R∨Q)

(┐P∧┐Q)∨R∨Q(析取范式)

例7.5.

(P∨Q)→R(P∨Q)∨R

(P∧Q)∨R(析取范式)

(P∨R)∧(Q∨R)(合取范式)

例7.6.

(P∨Q)→R┐(P∨Q)∨R(┐P∧┐Q)∨R  (析取范式)

(┐P∨R)∧(┐Q∨R)      (合取范式)

((┐P∨R)∨(Q∧┐Q))∧((┐Q∨R)∨(P∧┐P))(添齐命题变元)

(┐P∨R∨Q)∧(┐P∨R∨┐Q)∧(┐Q∨R∨P)

∧(┐Q∨R∨┐P)(∧对∨分配)

(┐P∨Q∨R)∧(┐P∨┐Q∨R)∧(P∨┐Q∨R)

(主合取范式)

在求主合取范式时分别∨一个(Q∧┐Q)和(P∧┐P),如果是主析取范式则∧(Q∨┐Q)和(P∨┐P)

例7.7.

PQRPQR(析取范式、合取范式、主合取范式)

(P(QQ)(RR))((PP)Q(RR))((PP)(QQ)R)

(补齐命题变项)

(PQR)(PQR)(PQR)(PQR)

(PQR)(PQR)(PQR)(PQR)(对的分配律)

(PQR)(PQR)(PQR)(主析取范式)

或真值表法:

求主析取范式和主合取范式

P

Q

R

QR

PQR

1

真值为1的指派所对应的小项的析取为为主析取范式:

(小项的析取)(小项中的每个变元的真值都必须是1)

主析取范式:

(PQR)(PQR)(PQR)(PQR)(PQR)(PQR)(PQR)

真值为0的指派所对应的大项的合取为主合取范式:

(大项的合取)(大项中每个变元的真值都必须为0)

主合取范式:

PQRPQR

例8.1.R(x,y)中的y.

例8.2.z,y.

例8.3.

(1)x量词的辖域为

z量词的辖域为

y量词的辖域为

(2)自由变元为

中的y,以及

中的z

约束变元为x与

中的z,以及

中的y.

例8.4.

中的z

约束变元为

中的x与

中的z,

以及

中的y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文学研究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